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中考志愿-小学美术工作总结
龙源期刊网 http: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作者:周赛聪
来源:《世界家苑》2019年第05期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通过语文阅读,学生能够提升语文
素养,增强阅读
能力、写作能力、理解能力。思维导图是把各种不同的内容用一张图表示出
来,它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
理解阅读知识的脉络结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本文主要分析了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作为一种交
流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小学生的成长发展离不开与语言,
也离不开语文。阅读在小学语文
课中占有重要地位,老师在学生小时候,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
的阅读能力。阅读包含的内容丰富,知识量
很大,而思维导图的教学形式,通过一些图像和文
字,简化了语文阅读学习的难度。在小学语文课堂,思
维导图主要有以下应用。
1 通过思维导图,导入阅读新课
在学习一片新的文章的时候,语文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列示出课堂内容,这会让学生
在一开始就清楚
地明白课堂内容、课堂重点。很多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都没有进行预习工
作,这样他们就只是在课堂
上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课,老师的讲课内容就成了他们的第一印象。
这样的学习方法会导致学生不愿意动脑
筋思考,他们习惯的直接获取正确答案。学生在以后终
会有一天离开老师,他们需要自己学习新的知识,
老师在学生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他们独立
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们根据
思维导图去阅读文章,这样他们
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
例如,在讲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文章中的
“锋”、“冒”、
“昨”这些生字列示出来,让学生们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找出这些字,自己练习书
写;老师还可以在思维
导图中设置一些问题,比如“如何理解‘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
下的汗滴’这句话”,学生带着
问题阅读,就锻炼了思维能力,如果学生能够解决老师在思维导
图中设置的问题,他们就会对这些问题加
深记忆,同时建立自信心,如果学生不能解决这些问
题,在课堂上老师讲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会更
加认真的听讲。
2 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学习
小
学语文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在讲授完几篇文章后,可以挑选一篇
比较简单的课文,
让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自主学习。学生首先要利用思维导图画出自己学习
的思路,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路
去一步一步学习文章。在自主学习之后,学生还可以利用思维导
图对文章进行总结,画出文章的重点,方
便自己以后复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