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反思
2013考研国家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龙源期刊网 http: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反思
作者:赵桂芳
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05期
【摘要】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语感, 丰富学生的语言,
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 朗读的训练尤其重要,
怎样
在小学讲读课文中有效地指导朗读尤为关键, 本文根据自己的具体实践,
提出了自己的看
法。
学反思教读是写的基础,
读是自外而内的吸收, 是理解语言的重要形式。只有通过多
读,
才能积累大批语言材料和思想材料。学生熟读的课文越多,
语言、知识的积累越丰富,
越能为开发智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合理定位朗读要求
就读一段话来说, 小学生到底从哪里入手,
要达到什么要求? 以往教师大多是在大量的
分析理解后整段性的齐读,
得到的结果只是笼统的读书心得。如今,
教师们都能从学生的角
度设计读书要求。如《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自然段,
教师先问学生这段话有几句, 然后由学
生反复读准第一句, 再由学生读准第二句,
最后连起来读通整段。其间还穿插了听媒体录音
读, 跟录音读,
教师带读等多种读书练习。表面看来读书要求不高, 一句一句地读, 再合起
来读, 其实,
低年级学生正是在这一句一句的正确朗读基础上, 才能达到整段课文的读通读
懂。所以,
合理贴切地定位朗读要求, 是小学教师朗读教学的特点之一。
二、教会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学生在开始学习朗读时,
应要求他们认真地、仔细地看课文, 把每个字看在眼里, 记在
心里,
口里把它准确地读出来。发音要清楚响亮,
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读、不唱读、
不重复读。这样经过反复的训练,
直到准确为止。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要求学生流利地读,
读得连贯、自然,不拖长音。低年级学生容易出现读破词句现象,
应当先让他们掌握生字、
新词, 进行词儿连续的训练,
达到读对完整句的程度。在指导中纠正学生唱读现象。
三、定准朗读基调
在读一篇课文应带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低年级学生较难把握。如果教师在课始适当给予
领读,
便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基调。如小语第一册第7 课看图学文《秋天到了》,
学生对
以什么语气、节奏、心情来读都很茫然, 如果仅靠教师的一两遍范读,
学生是读不通、读不
顺的, 更谈不上读出感情, 只能是就字念字。如果教师一句一句地领学生读,
读好句号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