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的“语文素养”
感恩节-历史小论文范文
龙源期刊网 http:
新课标中的“语文素养”
作者:岳小伟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1年第01期
摘要:新课标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名词——语文素养,它对于我们来说都很陌生,但是
在
新课标中又显得那么忠言。那么,什么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概念提得是否恰当呢?在具体教
学过程又如何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呢?这些问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
是语文教育
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个性品质以及心理认知方面的积
累
和提高。笔者通读了整个新课标,关于语文素养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一、语文素养这个概念有些宽泛
素养是一个人平时的锻炼和教养,它所涵盖的内容可
谓是包罗万象,既包括个人的价值
观、人生观等品性特征,也包括个人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体验和情
感价值体验。比如,一
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从掌握语文知识和形成语文能力的活动中获得的感受以
及能力,都
称为语文素养。这样一来,语文素养的内容到底包括多少,真的很难给予界定,这其中还不包
括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如选修课所获得的语文素养。再说它的内涵,新课标要求“弘扬和
培
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
精神品格,形
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时间活
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语文在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这一要求比较全面,但是各个要求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体
现出来,层次感不强,造成目标众多,有关于学
生的人生态度,有关于学生的认知态度,有关
于学生的道德品质,那么这些目标要素间如何平衡和衔接,
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语文素养的限定
宽泛的
语文素养需要从两个方面来限定。首先是其对象的限定。我们这里谈的教育主要是
基础教育,其对象是广
大的学生,特别是广大的初、高中学生,因此它有别于一般的素养,它
指的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习得的
语文素养。比如一个作家,他的语文素养可能是多方面的,
较强的写作能力、较大的阅读量、比较丰富的
社会阅历和生活体验,而且随着时间的积累,其
容量会越来越大;而我们讲的语文素养,对学生只是规定
了一个最低标准,只要在规定的时间
范围内达到相应的最低要求,就算已经达到了要求。因此,我们应该
根据学生各个阶段不同的
心理发展特性,制订出相应的培养目标。语文素养的培养,它有一个“变通域”
,即它有一个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