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三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中国人

温柔似野鬼°
705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22: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湖南考研成绩-实习内容


一个三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中国人

不管活着还是去世,他始终 不为人知,因为他的名字和
他的工作一样,是国家的最高机密。他不仅是人类科学史上
的巨星, 更是值得中国人敬仰的英雄!在北京西南郊,我国
重要的核科学研究基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一片 毫不
起眼的树林中心,静静地树立着一位老人的铜像,很多人都
不知道他的名字。然而当翻开一 本神秘的历史老档案,他的
履历却让我们为之震惊。因为,他是今天媒体人很少提及的
共和国功 臣,中国核武器发展幕后最神秘的男人,中国乃至
世界上唯一一位研究成果被外国人剽窃抄袭,三次遗憾 错失
诺贝尔奖的科学泰斗,中国当之无愧的“核武器之父”“原
子弹之父”,他的名字连苏联人 听了都闻风丧胆!但国人却
很少有人提及。他,就是王淦昌。今天,我们必须解读这位
科学巨匠 ,去给每一位国人讲诉他的故事。王淦昌的名字始
终和科学上的重大发现紧紧联系在一起:探测中微子、 宇宙
线研究、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两弹突破、大型X光机、惯
性约束聚变……对于王淦昌一生 的成就,曾有评论说:“任
何人只要做出其中的任意一项,就足以在中国科技发展乃至
世界科技 发展历程中名垂青史。”无疑,他是一位学界泰斗、
科学大师。011907年5月18日,王淦昌出生 在江苏省常熟
市。父亲精通医术,是当地有名的郎中。“天将降大任于斯


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王淦昌4岁时,父亲因病
离世,13岁时,母亲因为过度劳累得了肺病,也离 世了。幼
小的王淦昌一下子成了孤儿。成为孤儿后,王淦昌一度靠放
羊来维持生计、补贴生活。 但王淦昌的外婆是一位有远见的
老人,她鼓励王淦昌去读书。“中国不缺放羊娃,但是缺少
有学 问的人!”正是这位江苏农村老人的淳朴思想,使得王
淦昌脱离了放羊娃的命运,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
几年后,王淦昌随一位远房亲戚到上海浦东中学读书。在小
学的时候,王淦昌就痴迷于 数学题;中学时,他最感兴趣的
学科仍是数学。以至于他中学阶段就学完了大学的微积分。
19 25年夏天,清华学堂筹办大学本科,天资聪颖的他不出所
料的考上了清华大学,成为了清华第一届大学 生!清华大学
的经费比较充裕,设备条件比国内其他大学好很多,王淦昌
一进清华,就对化学实 验着了迷,甚至连吃饭做梦也在背元
素周期表。可是一年后的分系,王淦昌既没有选择从小就擅
长的数学,也没有报化学系,而是选择了物理系。选择物理,
对于王淦昌来说,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师 从叶企孙和赵忠
尧这两位物理大师的门下,王淦昌在学术界的辉煌人生就此
开幕!02在清华的 学习中,王淦昌愈发深感中国与西方的巨
大差距。1926年春天,日本军舰在天津大沽口炮轰驻防此地
的中国国民军部队,蓄意挑起了践踏中国主权的“大沽口事
件”。作为游行学生中的一员,王淦 昌亲眼看见无数同学倒


在军警的枪口下,一片血泊!这件事带给王淦昌巨大的打击,原来生命在侵略者的眼里这么卑微轻贱!而手无寸铁的国人
除了躲藏,毫无还手之力!死里逃生的当 晚,他来到老师叶
企孙的家里说起白天的经历叶老师严厉地呵斥道:“谁叫你
们去的?你们明白 自己的使命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为
什么会挨打?为什么落后?你们明白吗?如果我们的国家
有大唐帝国那般的强盛,在这个世界上谁敢欺辱我们?一个
国家与一个人一样,弱肉强食是亘古不变的 法则。要想我们
的国家不遭受外国人的凌辱,就只有靠科学!”科学,只有
科学,才能拯救我们 的民族!说罢,叶企孙老师泪流满面,
不能自已。叶老师的一番话,让王淦昌顿时醒悟!他决定了
自己毕生的梦想和追求方向。王淦昌深刻感受到爱国与科学
紧密相关,也开始将科学视为他生命中最重 要的东西。他不
禁暗下决心:献身科学!科学救国的道路!让国家真正强大
起来,不再受到凌辱 !于是,23岁的王淦昌作为清华大学第
一届优秀毕业生,继续前往德国柏林大学深造留学。03王淦< br>昌在德国的导师是当时被爱因斯坦称为比“居里夫人”还要
有才华的女科学家迈特纳女士。在德国 的进修,极大地激发
了王淦昌生命中的创造力。但命运给王淦昌开了一个大玩
笑!在科研成果有 了重大突破的同时,王淦昌与“诺贝尔奖”
三次擦肩!诺贝尔奖可能是每一位科学家一生的梦想,得一< br>次足以荣耀一生,死而无憾。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让世界科


学家都羡慕奋斗的目标 ,王淦昌的一生却错过了3次。右一
为王淦昌一次,王淦昌在参加物理研讨会时,对一个实验的
结论产生了疑问,他认为改进计算方式,重复试验,可能会
找到真相。可是老师却否定的说:“你别胡思 乱想了,先去
完成我布置的实验吧。”不久,他再次提出请求,老师依然
拒绝说:“你是我的学 生,怎么能重复别人的实验呢?”王
淦昌只好放弃。他的老师没有想到,此次放弃意味着什么!
两年后,英国人查德威克用王淦昌所设想的方法获得了当年
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迈特纳听说后,主动来向 王淦昌道歉,
王淦昌却说:“这不能怪您,是因为我没坚持自己的想法。”
1934年,获得柏 林大学博士学位的王淦昌提出要回国,柏林
大学校长了解情况后立刻坐不住了,派王淦昌的老师迈特内< br>女士用重金挽留这块不可多得的“宝玉”。当年的王淦昌本
可以拿着这笔巨额留校,衣食无忧的继 续在德国深造。但是
王淦昌却拒绝了。他感激的对老师说:“我是中国人,来德
国求学,为的是 报效祖国!”就这样,王淦昌放弃了优越的
研究条件,也放弃了丰厚的资金,毅然决然回到了灾难深重< br>的祖国。20世纪30年代,粒子物理学家对原子核衰变时出
现极小的能量和动量损失感到困惑。 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奥
地利物理学家泡利提出,可能存在中微子的假设,但这由于
战乱一假设却 长期没有得到实验的验证。当居里夫人、维克、
贝特、派尔斯等世界物理学界的顶尖高手全部失手之后, 王


淦昌却以智慧的目光从容地走进了这扇神秘的城门,他打算
另辟蹊径!令人遗 憾的是,战乱的中国并不具备最起码的实
验条件,他只好将自己已如取囊中之物的划时代论断写成论文,发表在美国的《物理学评论》上。美国物理学家阿伦阅
读了王淦昌的论文后茅塞顿开,立刻“盗 取”了王淦昌的思
路成功完成了实验,捧走了当年的诺贝尔奖。而最早提出这
一实验设想的王淦 昌却再次与诺奖无缘!1956年,王淦昌受
国家委派,到苏联领导一个实验小组开展高能实验物理研< br>究。因为当时的物理学界,除了王淦昌,没人有这个水平!
整整三年!王淦昌小组终于从4万对底 片中,发现了世界上
第一例超子的反粒子:反西格马负超子,举世震惊!正当人
们把他看作诺奖 的有力竞争者之时,来自北京的一封绝密电
报又传到研究所,通知王淦昌“放弃手中的工作,马上回国< br>受领新的任务”。于是,最早发现“反超粒子”的王淦昌从
国际物理学界神秘“消失”了,王淦昌 就这样三次无缘了诺
贝尔物理学奖。三次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什么概念?如果没有
种种“意外”, 王淦昌将是目前世界上首位达到如此成就的
科学家!可是王淦昌却对此丝毫不在意,因为他远渡重洋不< br>是为名,更不是为了拿诺奖,而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为了学到最前沿的科学和技术!05王 淦昌接到的绝密电报不
是别的,正是时任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刘杰约见的通知。到
了刘杰办公室 ,对方开门见山地向王淦昌传达了中共中央关


于秘密研制核武器的决定,并请他参加领导 原子弹的研制工
作。迎着刘杰的目光,王淦昌铿锵有力地回答:“我愿以身
许国!”从那时起, 王淦昌几乎断了国内外科研界的所有联
系,甚至连他的家人都不知王淦昌的行踪!一个大活人就这
样突然从科技界销声匿迹了!而在中国核武器研究队伍中,
却多了一个名叫“王京”的人,京取自“北 京”,代表中国。
这意味着,王淦昌在以后若干年中,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进
行科学探索,不能 获得最前沿的科技信息,不能在世界学术
领域抛头露面,不能交流学术成果……面对种种不能,王淦昌毅然选择“抛妻弃子”、“割离身份”,毫不犹豫的接受国
家委派他的一切任务。但这对当时已经 在科研领域取得成绩
的王淦昌而言,是十分可惜的事情。在严重缺氧的高原上,
年逾花甲的王淦 昌经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每项技
术、每个数据、每次实验的准备工作,他都一丝不苟、严格< br>把关,保证了一次一次实验的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
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三年 后,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
功。面对这些成果,他并不满足,而是继续坚守阵地,默默
无闻!之 后,王淦昌在技术上全面领导了我国的前三次地下
核试验,使我国用很少次数的试验,就基本掌握了地下 核试
验测试的关键技术。在当时资源极其宝贵的年代,王淦昌的
贡献是“几乎不可能”的做到的 。但是,他确确实实做到了!
而此时,王淦昌的身体机能在常年遭受核辐射后也已经大大


衰退。1996年,马祖光院士向王淦昌院士(坐)介绍光电子实
验室建设情况。马祖光(左一 )介绍实验室建设情况1978
年秋,王淦昌终于告别17年隐姓埋名的生活,回到了阔别
已久 的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的位置。这时,他已是年过七旬的
老人了。但为了中国核科技事业的发展,这位古稀 老人依然
不分昼夜地辛勤操劳,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是否还能遭受这
种辐射。甚至在90岁高龄 时,王淦昌先生仍坚持每周去研
究室听取工作汇报,了解实验进展情况并进行指导,终生战
斗在 科研第一线。王淦昌是用他的一生践行“爱国”这两个
字!06王淦昌90岁寿辰的时候,李政道从美国 专程赶回来
为老师祝寿。席间,李政道问老师:“您这一辈子最满意的
是什么?”王淦昌不假思 索地回答道:“我这辈子最满意的
有两件事,一个是我的妻子和儿女,另一个就是我的研究成
果 核聚变。”提到妻子,王淦昌一脸自豪!的确,王淦昌的
妻子吴月琴虽然没有太多文化,却一个人含辛茹 苦把5个孩
子全都培养成大学生。当王淦昌潜心做研究时,吴月琴操持
打理一切,她从未向王淦 昌抱怨过一句。王淦昌一生为国,
她一生为丈夫做后盾。他们的儿女也骄傲地说:“父亲的每
一 项科研成果,都有母亲的一份功劳。”是啊1969年,为了
保密工作,王淦昌不得不隐姓埋名,用书信 和妻子交流。这
十七年中,每当孩子们问起母亲关于父亲的事时,吴月琴总
是背过身去偷偷抹泪 ,久而久之,孩子在被问及爸爸在哪时,


他们只知道自己的爸爸在“信箱”里..... .当王淦昌17年的隐
姓埋名的生活终于结束回到家后,夫妻二人四目凝视,无语
凝噎。他们等 这一天等的太久太久了。在王淦昌人生起起落
落的每一个时刻,吴月琴永远都站在他的身后默默陪伴。两
个人的一生,都是她在追随他,而最后一次,却是王淦昌随
吴月琴而去。1998年7月爱妻吴 月琴去世,王淦昌伤心至极,
终日沉浸在丧妻之痛。每每回忆起妻子,满脑都是对妻子的
愧疚。 为了国家,王淦昌没有尽到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当任务圆满完成后,他们一家厮守的时光也仅仅只有 短短十
几年而已。悲痛欲绝的他随即被查出胃癌晚期。妻子离世半
年之后,1998年12月1 0日,一代科学巨匠王淦昌追随着与
他相伴了78年的爱妻共赴天国,走完了他们的漫漫人生路。
他给世人留下举世成就的同时,还留下了一段荡气回肠的爱
情赞歌。王淦昌曾说,搞研究要有血性,没 有血性的人是搞
不了研究的!是啊,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科学的前进道路
上,没有王淦昌和他 的牺牲,至少退化50年!2003年,国
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一颗编号为14558的小行星命名为
“王淦昌星”。从此,在浩瀚的宇宙当中,王淦昌拥有了一
个永恒的位置。成就举世无双,爱情 荡气回肠。一生践一诺,
吾辈之楷模!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娱乐八卦,看
似过的丰富 充实,实际上却很空虚。今天我们讲诉这位幕后
英雄的故事旨在让国人记住这位老人,这位英雄。向王淦 昌


致敬!向伟大的科学先辈致敬!

江苏美术统考-个人房屋出租合同范本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一面教案


八股文-体育馆的标语


美因茨大学-厦门财政局


2018国家线-129爱国运动


电子琴入门歌曲简谱-感恩老师黑板报


聊城一中-联欢会结束语


源代码电影影评-护士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