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别妄想泡我
948次浏览
2020年08月16日 22: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贵州财经大学分数线-鄞州中学




顾城: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顾城

写诗功力深厚不但新诗了得还精于写旧体诗及创作寓言

故事

诗,顾城是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
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顾城
人的生命里有一种能量,它使你不安宁。说它是欲望也行,幻想也行,妄想也行,总之它不可能停下来,它需要一个表达形式。这个形式可能是革命,也可
能是爱情;可能是搬 一块石头,也可能是写一首诗。只要这个形式和生命力里的
这个能量吻合了,就有了一个完美的过程。
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面
前,这和你的憧 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
地结出苹果一样。
西方爱情是强烈开放的花朵,东方爱情是两朵花之间微妙的芳香。

自由并不是你不 知道干什么好,也不是你干什么都可以不坐牢;自由是你清
楚无疑你要干什么,不装蒜,不矫揉造作,无 论什么功利结果,会不会坐牢或者
送死,都不在话下了。对于惶惑不知道干什么的人来说,自由是不存在 的;对于
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人来说,自由是不可及的。
一个人,生活可以变得好,也 可以变得坏;可以活得久,也可以活得不久;
可以做一个艺术家,也可以锯木头,没有多大区别。但是有 一点,就是他不能面
目全非,他不能变成一个鬼,他不能说鬼话、说谎言,他不能在醒来的时候看见自己觉得不堪入目。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命运不是风来回吹,命运是大地,走到哪里你都在命中。
贾宝玉是真性情,鲁智深也是真性情;鲁 智深一句唱词儿“赤条条来去无牵
挂”,贾宝玉眼泪就下来了,顿时就有了感觉。可是你让贾宝玉抡个棍 子去打,
那无疑是找死。他们爱好不同,性情很不一样,但是呢,都是真性情,它就通了。
我到了新西兰一个小岛上,把身体交给了劳动。四年之后,有一天,我忽然
看见黑色的鸟停在月亮里,树 上的花早就开了,红花已经落了满地。这时候我才
感到我从文化中间、文字中间走了出来。万物清清楚楚 地呈现在你的心里,一阵


风吹过,鸟就开始叫了,树就开始响了。这个时候我明白了一个 道理:只有在你
生命美丽的时候,世界才是美丽的。
拓展:

顾城的人物经历

顾城,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
1968年,即12岁时辍学养猪。“文革”前即开始写诗。
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
1973年开始学画,并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
1974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过搬运工、 锯木工、借调编辑等。《北京文艺》、
《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
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在《蒲公英》小报

发表诗作后在诗歌

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后辞职隐居激流岛。
1982年加入北京市作家协会。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7年5月 应邀赴德国参加明斯特“国际诗歌节”,随后开始周游西欧和
北欧诸国,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后定 居新西兰。
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

,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加入新西兰国籍并辞职隐居激流岛。
1992年重访欧美并创作。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
作。
1993年,又获德国伯尔创作基金,在德国写作。
1993年10月8日于新西兰所居岛因为离 婚与其妻谢烨发生冲突,谢烨受伤
倒地,过程成谜,顾城随即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
顾城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
城诗全编》。
家庭悲剧
1979年顾城和谢烨(1958年7月4日-1993年10月8日)在 火车上邂逅,为
了追求谢烨,顾城赶到上海,天天躺在谢烨家门前木箱子里。1983年8月5日
在上海与谢烨结婚。1986年参加北京市作协在昌平举办的“新诗潮研讨会”,
结识北京大学中文系 女学生李英(1964年1月-2014年1月8日)。1988年顾城
夫妻前往新西兰激流岛定居,生 有一子木耳,顾城不能容忍小孩夺走妻子对他的


爱,谢烨只好将小孩寄养在朋友家中。1 990年7月李英成为第三者,谢烨竟能
容忍三人世界。1993年1月迫于生计问题,顾城在西班牙、 荷兰、罗马尼亚等
国家讲学。是年3月李英和英国情人约翰离开激流岛,顾城为此大受打击,写下
遗书,多次自杀未遂。
1993年10月,谢烨收拾行装,准备由奥克兰前往德国,在前往奥克 兰的码
头被顾城劝回家,顾城在新西兰激流岛寓所与谢烨发生争执,在冲突中谢烨受伤
倒地,顾 城随即自缢身亡,谢烨在送医院途中死去。顾城杀妻的过程成谜。媒体
报道称“顾城用斧头杀妻”,并称 “一个儿童已向新西兰警方作证,事发当天他
看到顾城躲在顾乡家前面的小径,等约好的谢烨下车往顾乡 家走去时,顾城持斧
头从背后砍杀了她。1993年10月《文汇报》”。而依据顾乡(顾城之姐)在《 顾
城最后的十四天》所说,斧头根本就是不相关的偶然在场物件,没有丝毫血迹,
与案件无关, 谢烨也仅仅是在额头上有个不注意就看不到的小伤口而已。
因此对顾城杀妻衍生出两种说法,一是蓄意谋杀,二是误伤。
文学创作
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

诗人”。与舒婷的 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
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 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
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 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 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
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 黑
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 找光明。”经历过“文革”的一代青年,对
顾城的这两句 诗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
胧诗,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 “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
是当代新诗革新的起点。在顾城冥寿50周岁的前一年,四卷本 的“顾城文学系
列”首卷――《顾城文选·别有天地》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据此次“ 顾城文学系列”策划人刘曦强介绍,此套四卷本将延续至次年9
月出完,整套文选由“顾城之城”网站站 主江晓敏和顾城胞姐顾乡联合编选并注
释。总计150多万字的散文

体作 品,囊括了顾城旅居海外的1992年至1993年这一创作高峰期的作品,
有望展示一个全面而立体的 顾城。
“顾城之城”站主江晓敏是浙江温岭一所中学的高三语文老师,她于1993
年阅 读了诗集《海篮》开始接触顾城的诗,“1994年读《诗探索》上面顾城的
朋友文昕写的《最后的顾城 》,读到顾城铸脚印那个段落

的那一刻,我就深深地喜欢上顾城了。后来读了几乎能搜集到的顾城的所有
资料。”
顾城早期的《生命幻想曲》 《分别的海》和后期的《颂歌世界是树木游泳


的力量》都让 江晓敏特别喜欢。她用“真”概括了顾城为人的最大特点,“自然
纯净”则是她心目中顾城诗歌的最大特 点,“他的诗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从心
间流出来的。读他的诗时,你忘掉了自己是人,你一会儿是瓢虫, 一会儿是河流,
一会儿又是石头,这是另一层面上的‘自 然’”。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顾城,
分享顾城优美的诗句

”,江晓敏于1999年创办了“顾城之城”网站。
然而,也有不少当年的诗友,如今却不愿再重新“面对顾城”。
“关于他的事儿,我不想发表任何 意见”,一位当年颇有影响力的朦胧派诗
人以此拒绝受访。另一位当年和未出国前的顾城“有过比较多的 交往”的诗人,
则宣称正忙着写一部文化散文书稿而无暇评说旧友。
“朦胧诗”阵地《今 天》的编辑徐晓在今年年初出版的著作《半生为人》中,
对北岛、芒克等诗人有浓墨重彩的回忆,但谈起 顾城却没有太多的印象,“当时
编他的诗主要是北岛,我也只是在公开场合见过他几次而已。”
多数诗友的不愿置评,或许有众多不同的复杂原因。但顾城真的就是这样给
人一种“活在自 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感觉。
姐姐顾乡比顾城大两岁两个月零三天,顾城在她印象中的最大特点就 是“不
爱凑热闹”。顾城不到一岁时就会走路,“他那 时干得最多的事,是走到离地
不高的大 穿衣镜前,对着镜子看自己”。上了幼儿园的顾城还是“不爱凑热闹”,
每次顾乡去接他时,“也就不在 玩闹一起的孩子群中 找他,他热衷躲在一边看
树或者看蚂蚁。”
顾乡回忆,从小博览群 书的顾城,一次为了安慰受欺负的同学居然给人家讲
起了《三国演义》的故事,并得到了“故事”的雅号 。但同学们围拢着想听他讲
时,“还是不容易听到他讲故事,因为他不习惯被围在中间”。“但是他又是 想
讲的,也很想有人听。”
在渴望与外界交流和退回内心的“心理拉锯”中,顾城只好寻 求姐姐当他
“一个人的听众”,姐姐没空听时,“无奈之下他就进了别的屋子,隔着床一个
人对 着墙讲起来”。
及至“文革”的风浪裹挟一切,顾城还是“独自在烈日下、在落叶中、在寒
风里走,在古城墙上拾一枚旧币,在荒草中间找蚂蚱、蜣螂”,“高音喇叭、滚
滚人流、漫天传单,对 他如无一般。他嘲笑我(顾乡),痛恨我,不许我去参加集
体、社会活动,认定那些事情都很无聊,而我 的同学都很庸俗。”
这个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顾城,给人印象最深的、最常见的装束,
是戴一顶高高的帽子。1992年6月在荷兰演讲时是这样,1992年12月在德国演
讲时也 是这样。一顶高高的帽子,在诗人的国度里,又何尝不是一顶想像中的王
冠呢?他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 王”呢?顾城后来和妻子谢烨在新西兰激流岛上
养鸡种菜的生活也颇有独立王国、自给自足的意味。
在北京电影



学院教授崔卫平眼 里,“顾城是个比较 胆小的人,不是一个爱说话的人,
是一个比较退却、喜欢‘坐在后面’的人。”崔卫平教授肯定顾城在朦 胧诗派中
“贡献是相当大的”,但对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进
行了质 疑―――“声称环境黑暗而自己光明这种表述是一个任性的表达。一个人
不能意识到自己身上阴影的存在 、 不自警是可怕的”,“在观照社会时,也要
反思自己”。
《今天》杂志的重要成员刘 自立,对“白话是否能写诗”表示了根本性的质
疑,因此对“朦胧诗”的整体评价都不太高,他觉得,顾 城“只是其中一员,也
不比别人高明。”
刘 自立是在不认识顾城的时候看过顾城的诗, “觉得他像个小孩儿在写诗,
又有老小孩儿的成熟,但不是大人写诗。”刘自 立认为,顾城的创作,一 是比
较注重寓意和象征,较少考虑诗歌的音乐性;二是带有某种童话色彩,有所谓“顽
童”性格 ―――是对“文革”僵硬的思维模式的反 拨,但这种“反抗”方式,
是以一种孩子的方式完成的。因此 ,“顽童”到最后也容易失控,这和他的诗歌
的不足、人格缺陷以及与社会沟通的中断,都有联系。刘 自立认为,顾城试图
用散文体语言赋予他的诗歌以神秘感和宗教主义,但事实上,“寻找光明”和
“相信未来”,并不新鲜。
顾城是我国现当代诗歌史上唯一一位“童话诗人”。他的《我是一个 任性的
孩子》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这一句描述了他自己的
一生:任由 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织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着,也是他的魅力。
在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顾城 情愿“闭上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了”。他甘愿
守住的是他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 蝈蝈的队伍,向着
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顾城认为“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用“心
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 美”。这种诗观,
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 上:现实世界的不可弥合的分裂,不和谐的痛苦将在诗观中
得到解决,以实现人的心灵的“绝对自由”。 这追求在未经涉世的 孩子的眼中
和未经人类涉足的大自然中流露出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采用儿 童视角,
在儿童的理想里改造着成人世界。顾城此诗里的孩童形象如清新的风,敲 击着
成人世 界的污尘。他在用稚气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
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悲凉又崇高,非常圣洁。这很有力量,一语 洞
悉了大世界的斑驳。而用孩子般的梦想,诉说这一切更具 震撼,比成人的呐喊更
振耳发聩。北岛呐 喊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时,
顾城却在执着的画着“笨拙的自由”,他让小河快乐,让“长满淡淡的茸毛的丘
陵相爱”,让“ 每一阵 静静的春天的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他没有诅
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进诗中,就 像一场暴风雨后,一切都非常平静,世
间甚至没有一星尘埃飘动, 受了洗礼般,世界变得干净,心也不 染风尘。在西
方文学中也经常有这样的艺术形象。在一群污七八糟的人寰世界里,会出现一个

< p>
非常无辜的小孩子。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 中,就出现了这样
一个小天使 ,他帮助陷入绝望的音乐家莱维屈恩创作出辉煌的音乐。这个小天使
是希望,是一个亮点来平衡这个世界 当中所有人的罪。顾城用未涉 世的孩童的
眼和心灵感受着成人世界,构建着自己的童话家园。在国外接 受采访时,他曾专
门对“童话”作过解释,他特别强调这个“童”是李贽“童心说”的“童”,指
未被污染的本心,而不是指儿童幼稚的心,因此他的诗中住着“不会流泪的眼
睛”,“天空和属于天空 的羽毛和树叶”,“淡绿的夜晚和苹果”,它们拥有“像
彩色蜡笔那样美丽”的时刻。
顾 城总是戴着一顶用裤腿改造成的帽子,他为什么戴帽子按照他的解释是为
了避免尘世间污染了他思想,引 用“谌赫”的话:
因为他的灵魂告诉我们,他的诗歌告诉我们,他眼中的世界,总会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而他的高洁却是与生俱来的。那顶帽子,让他远离了世界,也亲
近了世界。
自杀
顾城和谢烨原本是非常相爱的,顾城爱谢烨好像爱一个女神一样。但后来很不幸地,英儿介入了他们的感情。
顾城和英儿,谢烨在一个诗会认识。诗会上朦胧诗被砸得很 厉害,但当时英
儿力挺顾城。顾城和谢烨很感激,大家关系很好。
谢烨对于顾城很骄傲, 对英儿讲了关于顾城的很多事,顾城的脾气,爱好等
等。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些话英儿都记住了,而且 对顾城投其所好,后来顾城
对英儿说:我们两个是天生一样的,而谢烨是我后天改造的。这话谢烨也听见 了,
她表面上没反映,但心肯定给伤透了。
为了追求他的自由王国,顾城和谢烨去了激流 岛。这时候英儿已经和刘湛秋
在一起了。却同时和顾城保持着联系。奇怪的是谢烨并没有阻拦,而且在一 旁促
成这件事。
刘湛秋也知道英儿此去投奔的是顾城,但他并没想过英儿会成为顾城的情 人。
原因之一是他很自信,觉得顾城一个毛头小伙子怎么能和他比?原因之二是他相
信顾城的人 品,不可能趁人之危。
抛开知识分子,罗曼蒂克,这三个人的关系和现实中的凡人没什么两样,只
是更走极端了吧。顾城也许“浪漫”地想象世外桃源,但是英儿和谢烨却都是很
现实的。
曾经有人问英儿为什么离开了,谢烨回答,名不正则言不顺嘛。
对于顾城来说,他认 为他和英儿的感情仅限于精神层面。他在岛上等着英儿
和他一起建立一个精神家园。没有想到,来到他面 前的竟然是个物质女孩。
英儿和顾城情人关系的开始,英儿采取了主动。据谢烨回忆,洗澡的时候 英
儿指定让顾城送毛巾。顾城不敢送让谢烨送。谢烨就笑着说人家让你送你就去送
呗。英儿的意 思,在这里可想而知。后来她居然说她的初次是顾城奸,实在是刘
湛秋也不能相信的弥天大谎。


顾城和英儿在一起之后,被英儿吸引。至于被吸引原因,可以参看《英儿》。
其实顾城在性方面是很胆怯的(同时可以证明顾城奸英儿不可能)。顾城和谢烨在
这方面也并不和谐。 谢烨在性方面态度也比较排斥。所以也许是英儿在这方面给
了他惊喜。
谢烨和顾城的孩子 小木耳被送了人。因为顾城觉得木耳是个男孩,不能进入
他幻想的女儿国。而且小孩子的哭叫让他无法工 作,他不喜欢这个孩子。
但后来顾城给木耳的文章中,说他会在没人看见的时候偷偷对木耳好。他 没
有办法解决人伦亲情和他幻想的王国的矛盾。
谢烨带顾城去了德国,期间英儿跟着一个 叫老头的跑了,还结了婚。这是没
有爱情的婚姻,完全为了绿卡。顾城特别痛苦。这个时候,谢烨和一个 叫大鱼的
德国朋友(也是中国人)给顾城出主意,让顾城把英儿杀死,然后自杀。同时谢烨
和大 鱼还帮顾城买凶器。顾城很感激他们。
为了报答谢烨,顾城想把他们的故事写成一本书,叫《英儿 》。书主要是突
出谢烨的高贵和容忍。在书完成后,顾城打算和书里写的一样自杀。顾城自己洋
洋得意地说:我如果和书里写的一样自杀,书肯定可以热卖。他想通过这本书给
谢烨留一笔钱。
后来书写完了,但并不是谢烨想要的样子,谢烨觉得里面的英儿被美化了。
所以很不高兴。 更可怕的是,书写完了,顾城竟然不想自杀了。
据顾城自己说,有天晚上,他看到了在月光下的小 木耳。顿时心里明亮了。
他决定放弃自己的理想王国,接回小木耳,过正常人的日子。他对小木耳说:“ 我
要你带我回家”。
他激动地把他的心情告诉谢烨,但谢烨却冷冷地说:一切都已经晚了。
谢烨已经受够了顾城,她决 定接受德国那个叫大鱼的朋友。本来计划等顾城
自杀后,大鱼也和他老婆离婚,她们一起生活。但如果顾 城不死,这个计划就被
破坏了。







2012高考成绩查询-月工作总结


高贵的施舍-石竹茶


童话故事读后感-卫生标语


机械电子工程就业前景-出国留学中心


现代诗歌赏析-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个性说说-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


半推半就字谜打一字-给老师的祝福短信


四川国际标榜-教书育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