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衡水二中网站-七年级上册数学题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2
日期
2.13~2.17
2.20~2.24
课题
燕子、古诗两首、荷花
荷花、珍珠泉、语文园地一
课时
6
6
备注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27
~3.3
3.6~3.10
3.13~3.17
3.20~3.24
3.27~3.31
4.3~4.7
4.10~4.14
4.17~4.21
4.24~4.30
5.1~5.7
5.8~5.12
5.15~5.19
5.22~5.26
5.29~6.2
6.5~6.9
6.12~6.16
6.19~6、23
6、26~6、30
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
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
语文园地二
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
画杨桃、想别人没想到的、语文园
地三
和时间赛跑、检阅、争吵
争吵、绝招、语文园地四
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
钻石
七颗钻石、妈妈的帐单、语文园地
五
太阳、月球之迷、我家跨上了“信
息高速路”
五一放假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
器人、语文园地六
太阳是大家的、一面五星红旗、卖
木雕的少年
卖木雕的少年、中国国际救援队,
真棒!语文园地七
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夸父追日、语文园地八
复习
复习
期考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6
5
6
6
6
5
6
6
6
6
5
6
6
5
6
教学内容:
《燕子》 《古诗两首》
《荷花》
《珍珠泉》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组“俊、俏、翩”等16个生字,会写“燕、增”等33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
3、 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
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5、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古诗。
3、
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单元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景
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
了
《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
篇课
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
的春日;有的描写
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
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
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
的感情。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
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
”和“习作”作准备。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
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
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
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
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学习本
组课文,要反复
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
的
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
景
物的美好。与本册课本配套的《同步阅读》中,与本单元大自然专题相关的课文有《走进大自然》《草
叶上的歌》《雨儿
在歌唱》《雾之美》《古诗两首》《一碗水》《我和企鹅》《小城三月》《梅雨潭》《
日出》,可以引导学生课外自行阅读。
教学课时安排:
《燕子》 2课时 《古诗两首》3课时
《荷花》 2课时
《珍珠泉》 2课时
语文园地一 3课时
单元教学小结:
第一单元 1 燕子
教学目标:
1、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
比喻、拟人在
课文中的作用。
3、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教学重难点:
1、 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
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2、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来的
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尾或翼尖
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
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
更加美丽。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
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
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课文共
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自然段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
许多生机;第三自然段讲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第四自然段讲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课文以
燕子为
线索,是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全文结构清晰,语
言优美明快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
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
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
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
想象及一些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
教师准备: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
燕子
燕子 春天
羽毛 细雨
翅膀 微风
尾巴 柔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并书空课题。 一、
导语,激1、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1、
起学生学习新丽的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
课的兴趣。
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
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
短横不能丢。)
2、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
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2、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
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
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
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3、听完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3、学生谈感受。
二、自学课1、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1、学生自读课文。
文。
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
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
文中
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
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
习自学符号之
一,表示疑问的:
?
三、指导看图。
1、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1、学生观察并口述观察顺序。
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
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
看燕子的模样。(教师出示燕子剪
影)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
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
四、讲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1、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
一读。
2.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
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
怎样的?
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
部。
2、学生读文回答。
3、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3、学生读文。
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
轻轻地读课文。
4.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
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
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4、学生勾画相关词语。
表示重点词句的——)
5、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5、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
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
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6、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6、学生思考回答。
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
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
,翅膀
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
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
一句在小节
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
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
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
以突出它的可爱。
7、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7、学生回答并齐读第一自然段。
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1、学生观察图画。
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
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放
大插图)
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
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
远;由上下)
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
br>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
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
赏一下。(让学生担
任角色,把学
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
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
产生
亲切感。)
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4、学生回答。
来。(
教师提供导语:春天来了,
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
进行语言训练。)
5、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
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
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
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6、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些景物,6、学生组织句子。
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
联成句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三
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
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7.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
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
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7、学生在教师
的引导下体会课文
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描写的妙处。
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三月,阳春三月,阳春即
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这是春天
最好的一段时间。 △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
细雨蒙蒙的细雨加上一个细
,一个蒙蒙的我们就觉得怎么<
br>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
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
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
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
细针)
△风吹拂着柳,(通过逐步递加
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长句
的含义。)
①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微风吹拂着柔柳加上
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
动起来了。课文上它写出
柔柳的色
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
谁能说说。
②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柔柳
?
(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眉眼的柔
柳,什么颜色的眉眼?黄绿的
色彩,使我们感到柔柳
是那样青
嫩。)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手法,这
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这里运用
了拟人的
手法,柔柳也有眉有眼,
这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而且好
像是才睡醒了一般,舒展开眉眼。)
③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
真是美极了。
④朗读全句,指导节奏:微风吹
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
的柔柳
⑤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
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
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
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学生回答。
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
语吗?
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
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表示色
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
( )草______________
( )叶______________
( )花______________
8、指导朗读。这一段描写了一幅8、学生读文。
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我们怎么来朗
读呢?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来
(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
句的:~~~~~~~~~~)
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再体会燕
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请一个小
朋友朗读。
五、练习。
扮演角色口述。(通过表演,在情学生表演、练习。
境中对话,以巩固新课。)
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
一人扮小燕子。
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
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美景。注意学
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最后说
到春天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
这盛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生字:俏(俊俏)、伶、俐(伶1、学生读生字,并用生字组词。
俐)、唧(唧的一声)、偶(偶尔)
2、复习朗读;轮读一、二两节,2、学生轮读课文。
读一遍。
二、讲读课文。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入:课文第一节写了小燕
子的形状;第二节写了燕子在春天
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
趣。那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什么
样的生趣呢?这一课我们就来学
习三、四两节。我们再来看看这幅
美丽的图画。
2.指导看图
我们先看正在飞行的燕子。图
上画了有在高处飞的,也有低处飞2、学生观察图画。
的,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
呢?(由上下)
高处的燕子在怎么飞;低处的燕子
又在怎么飞呢?看课文上是怎么
写的,谁能用最少的字,概括出燕
子飞行的特点。(快,美)
3.课文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燕
子飞得快,飞得美?
4.谁能根据书上描写的内容、画
面,联系平时你所观察到的想象一
下,说说小燕子飞行怎么快、怎么
美?上面这些词语注意运用。 生读文回答。
提示:这一节开头,简单的两
笔在微风中在阳光下描写了
春风轻轻,春光明媚的画面。这是4、
学生联系课文进行语言训练。
燕子飞行的背景,小朋友描述的时
候,也要把这情景描绘出来。
5.我们再来看课文,你觉得这一
节中哪一句写得更美些?
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上节写燕子飞行的美,其实燕
子停在那儿又有另一种美。
2.看图,你们觉得停在电线上的
燕子,这情景象什么?课文上打了
一个很美的比喻。
△为什么说是几痕电线不说几
根电线?(板书:几痕)
5、学生利用掌握的学习方法赏析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这句子。
电线上,这落字你觉得怎么样?
(板书:落)
△课文最后不只说这多么像
曲谱啊还加上正待演奏的,你
觉得好在哪儿?这使你产生怎样
的联想?(板书:像正待演奏的曲2、学生看图、思考、回答问题。
谱)
3.指导朗读:这两节具体写出
了燕子给春天带来的生趣。写动态
的美,朗读的速度应该怎么样?语
调也可以怎么样?第四节,写静态
的美,速度和语调又应该有什么变
化呢?语气适当加强些。
同学们以燕子的身份复述这篇课
文。
三、练习复述
3、学生练习朗读。
学生练习复述。
课外资料:
鸟儿为什么不会触电
电流
通过人或动物的身体造成伤害,称为触电。可我们经常看到,一群群的燕子、麻雀或鸽子,飞到高压电线上站立嬉戏,却没有一只触电身亡。鸟儿为什么不会触电呢?
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按图示的
电路接好小灯泡和电池组,你会发现甲灯泡亮了,而乙灯泡却不亮。原因是甲灯
泡的两个“脚”跨接在电
源两端的电压在源源不断地从桥上通过,从而形成了电流。电流使灯丝发出光和热。再看乙灯
泡的两个“
脚”,你会发现,它是“站”在同一根电线上的,不会有电压落在上面,当然灯丝里不会有电流通过,电珠
就不会发出光亮来。
从这个实验里,我们不难看出,站在高压线上的小鸟,与乙灯泡很相似,
是站在同一根电线上的,在小鸟的两只脚
之间不会有电压存在,也就不会有电流从它身上通过,所以小鸟
不会触电。
不过,如果鸟儿的身体同时接触到两根电线,或者站在电线上的鸟在不绝缘的电杆或
架上磨嘴巴,就会有电流从鸟
儿身上流过,使它触电身亡。正因为如此,人们在高压输电线电杆上固定电
线的铁架与电线之间,总是隔着一个长长的
绝缘瓷瓶,它既可起到保护鸟类免遭触电的作用,又可避免由
于鸟类触电而发生的停电事故。
燕子、拙燕、观音燕
鉴别特征:
鉴别
特征额、喉栗色,且侵入胸部,胸具不完整的黑色横带,下体余部白无条纹,上体余部均为辉蓝黑色。地理分布为留鸟。
生态:
生态多见于居民点附近的空中、建筑
物、电线上等。耐飞,觅食和营巢时来回不停,往往在飞行时伴随发出“咝咝”
声。寻食时,一面飞行一
面张着嘴把飞虫迎入嘴内。以小型昆虫为食。3-8 月繁殖,巢筑于屋檐下或横梁上,用泥土混
和稻草
、羽毛构成半碗状,内垫细草根和羽毛,雌雄二鸟合同衔泥作巢。
经济意义:
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群众时代有保护燕子的习惯。
第一单元 2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
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
树、柳条、柳叶。《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
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
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
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
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
到来的喜悦。教学这两首古诗时,没有逐字逐句教学生诗句的意思,而是引导学生运用多
种感官去了解诗
意大略,以赏析的角度教会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咏柳
春日
碧玉妆成一树高, 胜日寻芳似水滨,
万条垂下绿丝绦。 无边光景一时新。
不知细叶谁裁出,
等闲识得东风面,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背诵古诗,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指名学生背诵。
导入新课
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
有关春天的诗歌?今天我们还要随
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
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
了春天的什么?
二、学习《咏 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柳》,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
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
“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
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
理解诗意,体会的理解。
感情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
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
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
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
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
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
小巧整齐,体会
大自然的伟大神
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
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
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
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
1、
学生认读诗歌《咏柳》。
2、 指名学生读。
3、学生读注释,同桌互相交流。
4、小组互相交流。
1、学生朗读古诗。
2、
全班交流诗意,教师相机
点播。
3、学生练读、指读、与教师做相
应练习。
四、背诵
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
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
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
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
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
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
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
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
出来的啊!
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
剪刀。
同学们,这首古诗写的多么有趣、学生练习背诵。
多么生机盎然啊,你们会背了吗?
一起来试一试。
学生活动
学生背诵古诗,解释诗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
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 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
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
“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
论难点。
1、
2、
3、
4、
学生读准诗歌的字音。
指名学生读。
读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小组讨论交流。
三、朗读古诗,
理解诗意,体会
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
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
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
“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
自
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
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
什
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
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
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
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
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
对答。
师:在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
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
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
景一时新。
师
: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
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
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
br>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
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
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
红总是春。
1、指名学生读,并用自己的话说
说诗句意思。
3、
全班交流诗意,教师相机
点拨。
3、学生练读、指名读,并与教师
完成口头练习。
四、背诵古诗。 古诗的意思都了解了,古诗会背了
吗?谁来试一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一、复习
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
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
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
关,故口字旁;泗、滨,与
河水有
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
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
有关,里面
是衣字:剪,用刀来剪,
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
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
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
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学生练习背诵。
学生活动
学生背诵解释诗意。
课外资料
4、教师巡视指导。
1、 学生认读生字。
2、 学生识记字形。
3、 学生观察字形,交流写法。
4、学生练写。
贺知章(
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年就以文词而<
br>出名。公元695年擢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他工书法,尤
善章草隶书。
《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20首。写景的诗,较为清新通俗,除本课《咏柳》外,还
有《采莲诗》《回乡
偶书》广为传诵。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
文学家。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考亭。祖籍徽州婺源(今
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
建)。曾任秘阁修撰等职。他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
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程颐、程颢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
完整的客观唯
心主义的理学系统,称为程朱理学。他从事教育时强调启发式。他治学态度严谨,分析问题
精密,对后代的学者影响很
大。他的著作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
》,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
子语类》等多种书
第一单元 3
《荷花》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
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并通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片段的略读,扩大学生
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
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
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
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设计理念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
情多(李吉林
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
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
“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
“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
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
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
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
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
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
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
情感的桥梁就是我
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课堂教
学以
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
,
追求美好。
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
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
微风悄悄地掠
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
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
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
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
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
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
就没有
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
br>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
写的一个个
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
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
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
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去欣赏。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
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
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
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
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
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
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
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
这就是:①
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教师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板书设计: 形状
看荷花 自己变做了荷花
姿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语,揭示
1.同学们,在我们学校的对面师生互动,回答问题、背诵古诗。
课题。 有一座非常美丽的公园——
莲湖
公园,每到夏天的时候,那里总是
会开满亭亭玉立的荷花。有个小姑
娘非常爱荷花
,她写了一篇文章,
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
课题)。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
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
3.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
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
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
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
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
“莲蓬”。
二.观察图画,
把学生带入课
文描写的荷花
池边。
1、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
么样
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
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多媒体课件荷花图,并
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指导看图:请同学们按次序仔
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
后再读读课文。
2、
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
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
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
己
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
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
的?
1、 学生观察图画。
2、学生自读课文。
三.自学讨论,1.“我”去看荷花。
理清层次。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四.讲读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
图,画
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
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
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
br>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
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
1、学生看图。
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
第一节。
学习第二节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
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
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
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
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
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
步
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
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
好、更美一些。
)
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1、
学生默读课文第二小节。
2、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学生齐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
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
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
绿的……”“嫩黄的……
”。
二.复习阅读。 1.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
节?为什么?
2.第四节是展开想象,课文
中的“自己仿佛”“自己觉得”后面
写的就是想象的内容。什么叫“仿
佛”?
(“仿佛”就是“似乎”“好像”
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感觉
的意思。)
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
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什
么仿佛怎么样?”这样想句子
就容
易正确了。
(通过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
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
然后集体交流。)
三、识字、写字 1、出示字卡“荷、挨、莲蓬、胀、
仿佛、裳、翩、蜻蜓”
2、重点指导:要求会写的生字中,
注意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
晴。注意分辨、记忆
字形,比如,
裳与衣服有关,下边是衣字;蜻与
虫子有关,左边是虫字旁;蹈与用
脚跳
舞有关,左边是足字旁。写的
时候注意字的笔画和书写顺序,
“蹈”的第十四笔
“佛”的第四
笔。
3、教师巡视指导。
三.教补充教《王冕看荷花》(略读)
材。 (1)导语:刚才同学们用“仿
佛
”说话,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
了《荷花》这篇课文,现在李老师
再介绍一篇材料让你们读。
教师介绍读物:这篇材料是从
一篇很有名的书《儒林外史》里选
出来的,写的是《
王冕看荷花》。
1、学生认读生字。
2、学生观察字形。
3、学生练写。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课外读
物。
小朋友们很快地把这材料看一遍。
(学生阅读课文)
(2)指导:这材料上有几个词是
古文中的词,我们现在不查字典,
你结合上下文读读,想想。
“须臾”是什么意
思?天气烦
躁里的“烦躁”是什么意思?要学
会看注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
(板书:须臾、烦躁)
看注释:“须臾”就是一会儿
的意思;“烦躁”是指天气闷热。
(4)这篇材料中有一句写王
冕看荷花,看到怎样的程度?(突
出“人在画图中”
)看这些长篇的文
章要学会抓主要的。
(5)引导运用:现在我们想
想在我们刚
学的《荷花》这篇课文
的第四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
一句话,来点明这一节的中心意
思,你们想想应该加哪一句呢?
(“真是人在画图中”)
(在原来板书的“风过了”后
面加上“真是人在画图中”。)
课外资料:
王冕看荷花(节选)
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
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
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
……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合叶上水珠滚来
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
‘人在画图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它几枝,
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
“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荷花简介
花的种球由圆球狀至圆锥状的球茎( 或称根茎),及著生于球茎基部的贮藏根( 或称营养球)
所組成,一个球茎可著
生1-6 个不等的贮藏根。球茎上有二排对生的芽,
但春季种植后一球茎通常仅萌一个第一代芽;新芽萌芽后,叶片展
开3-5片时,开始抽出花序,随后花
序发育,花梗抽长并开花。在露天栽培下,切花长度约40-60 公分,遮阴处理则可
达70
公分以上。
荷花的叶片为长椭圆形,中肋紫红色,在露天栽培下,平均叶片长度约为30公分宽度约5 公分,一般比花茎短
。
但在遮阴栽培下,叶片较为狭长,长宽可达45公分,有时甚或比花茎还长。在田间栽培時,上午10
时以后,因日照
强度增加,温度升高,叶片常会因失水而有反卷现象。
荷花的花序为穗状花序,花梗上端有7-9 片半圆状绿色苞片,接著为9-12片彩鲜明的阔卵形粉红色苞片,
这些粉
红色的苞片形状似荷花的花冠,是主要观赏的部位。目前栽培品种的粉红色苞片尖端带有绿色斑点
,是其特色也是他的
缺点。
荷花真正的小花着生在花序下半部苞片內,每片苞片着生4
朵小花。小花为唇状花冠,具3 片外花瓣,及3
片內
花瓣;其中一枚內花瓣为紫色唇瓣,而且唇瓣中央漏斗状的部位为黃色。
荷花新
芽在顶芽花芽分化、开花的同时,茎基部逐渐肥大,形成圆球状至圆锥状的新球茎。新球茎的基部直根状的
营养根的根尖,则在入秋后逐渐肥大形成球状的贮藏根,而形成新的种球。
第一单元
4 《珍珠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
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和绿及冒不完的水泡。抒发了对大自然景
观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
。课文是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涌动的特点,以及“我”对家
乡泉水喜爱的顺序写的。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课文开始交待珍珠泉的位
置。第二自
然段描写泉水四周的景物,由石头镶嵌,青苔、绿草、野花环绕,就像一个大花环。泉水色绿且深,清可见
方法。
底。第三自然段讲从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阳光下呈现一
串串多彩的珍珠。第四、五自然段讲这就是自己家乡的珍珠泉,
表达了家乡孩子对珍珠泉的喜爱之情。本
课表达上的特点是抓住有特点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用词优美。同时对家乡
的感情充溢其间,富于感染
力。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在自读自悟中,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
和家乡的热爱
之情;二是了解叙述顺序,积累课文优美语。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感情。
本课内容浅显、语言优美,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连接语中的学习提示,自学自悟,教师点
拨指导。可以先引
导学生读懂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然后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初读,
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读后的印象和感受;再读课文时,就
课文提示,展开讨论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最
后教师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感,积累
优美语句。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各地名泉的资料。
板书设计:
4、珍珠泉
泉水 绿
水泡 有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一、揭示课题导1、同学们,你们见过泉水吗?请
入:
说说你印象中的泉水?(指名)板
书:泉
2、课件出示:资料袋中的三大泉
的图片(配乐)
3、教师引言:今天老师要带大家
去珍珠泉走走!(补充课题:珍珠)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
珍珠泉?(指名猜测,由此引水
泡。)
2、课文的哪小节写了“水泡”?
学生活动
1、学生根据生活经历回忆。
2、 学生观察图片。
3、学生齐读课题。
三、学习第三小1、自由读第三小节,把你1、学生边读边勾画优美词句。
节。
认为最美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2、交流(指名畅谈)。随机出2、学生交流。
示讲解以下句子:
(1)出示“最有趣的…水泡
了。”这个句子和图片。①说说你
认为这句话写的成功之处在哪?
②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形状色泽动
作声音
饱满晶亮冒一嘟噜
③课件随机演示声音,形状,色
泽,动作的图片,让学生形象感受。
④拓展练习:你还想说这是怎样的
水泡?填空:()的水泡
⑤通过朗读表示可爱的,喜欢的语
气。
(2)出示“有时候…多像一串彩色
的珍珠啊!”
①自由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美
感。
②指名朗读。评议。
③解“筛”(配合出示图片),让学
生说说这为什么用这个“筛”字。
四、学习第二小1、引入:珍珠泉的水泡美(板1、学生自由读。
节。
画水泡)那水有什么特点呢?学生
自由读。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清深
绿 2、学生回答问题。
3、齐读描写珍珠泉的水的特
点的句子(带图片) 3、学生齐读句子。
4、练习说话,出示句式:
五、赞泉。
水是那样清,清得()。
水是那样绿,绿得()。
水是那样深,深得()。
任选其中一句说一说。
1、用自己的话来赞美珍珠泉。
2、根据学生问答思考:珍珠
泉到底在哪?
3、现场进行GOOGLE进行
搜索(根据作者名:吴然)
4、另外补充吴然的两件作品
《一碗水》和《歌溪》。
4、学生练习说话。
1、学生各抒己见。
2、学生诵读、自学。
课外资料
名泉掠影
贵州珍珠泉
贵
州省平县城西有一个怪异的珍珠泉。当人们来到泉边大声喧哗或鼓掌时,泉水就挤出大量的气泡往上撺,形如串<
br>串珍珠。声音停止后,气泡就随之消失。
好事成双,贵州平坝也有个“珍珠泉”,游人对泉
水鼓掌,泉水就冒出气泡。在左边鼓掌,左边的泉水冒泡;在右
边鼓掌,右边亦然,好似在欢迎客人,因
而也叫“喜客泉”。据地质学家解释,这是由“声震”造成的现象,与复杂的
地质构造有关。
音乐泉
非洲突尼斯的临犹莱山上,有一处奇异的泉水。人们在泉旁边可以听到一支支曲调
丰富、不断变化的乐曲。原来在
泉水的出口处,挡着一块千孔百洞的空心岩石,泉水流到那里后,被它分
离成无数条细流,这些有着喷射力的细流冲击
空心岩壁,汇成了一首首优美动听的乐曲。
酒泉
在江西永丰县的白水村有一眼五味泉,简直就是一处天然酿酒厂。这个山泉泉直径为39厘米
,喷出来的泉水透明
无色,清澈冰凉,伴有大量的气泡。喝在口里甜味适中,又有麻辣之感,下咽时喉头
略有苦味,还有一丝难于说清的酸
味,与鲜啤酒可以媲美。当地人称它为五味泉,外乡人叫它“酒泉”。
他们经常到山泉取水带回,作为啤酒畅饮。
天然酒泉的发现,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视线。他们对
酒泉的水进行了化学分析,认为它含有丰富的宏量元素和微
量元素,是人体的矿物质补充品,有益于人体
健康,可作为天然饮料开发。可是,这座“天然酿酒厂”的生成机理是什
么呢?专家们还没有弄清楚。
药泉
在吉林省长白山的白头山上,有一股可
以作药的清泉。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将这气泡滚滚的泉水加上白糖,就像喝
汽水那样清凉可口。据介绍这
股泉水的主要成份是游离二氧化碳、重碳酸根、镁、钙等,对胃炎、消化不良、便秘、风
湿性心肌炎、高
血压症都有很好的疗效。
报时泉
湖南省新宁县烟村乡岩顶村里,有一个面积
20多平方米的深水潭。潭边有个直径约0.5米的石洞,不管是天旱地
干,还是阴雨连绵,每天早晨7
点、中午12点和下午5点,准时涌出3次泉水,从未间断,被当地群众誉为“报时泉”。
“报时泉”每
次出水不仅有规律而且十分有趣。出水之前,洞内一阵阵狂风呼啸着旋转而出,洞口升起一股烟雾,尔后,
浑浊的泉水便从洞中涌出……1小时之后,泉水又带着呼啸声退进洞内,一切又恢复平静。为什么“报时泉”每
天3次准
时涌出泉水,人们不能解释。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难点:
1、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2、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3、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教学设计思路:
口语交际:教学可从
本组几篇课文导入,由课文中的荷花、珍珠泉、燕子等,想想家乡的植物、动物、风景有什么
不同,引导
学生把自己观察和发现家乡的美和可爱之处表达出来。
习作:这次习作安排的是写家乡景物,教学时可
以结合口语交际进行。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开拓学生思路,写出
家乡的景物及感受。如果学生想写其他
地方的景物也可以。学生写的时候,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注意学习本组课文的表
达方法。完成作文后,学
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同座交流提出修改意见。可以办一期以“家乡的景物”为主题的习作
展览。 <
br>我的发现:这部分安排的内容是关于反义词的练习。每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共有10个
词语:
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意思
,体会汉语言的丰富
并积累词语。可以引导学生先自己读词语,结合查字典或
同学讨论,读懂词语的意思,然后按泡泡中的提示去思考,重
点引导学生发现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相反
,合成一个词
时表达出另外一个意思。
日积月累的内容有两项:一是“我会填”,
以填空的方式,学习量词,二是“读读背背”,读背四字词语。目的是学
习准确运用量词,积累词语。教
学“我会填”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填一填。如果填的不同,可以引导学生用这
些短语说说句子,
互相讨论一下哪个填得正确,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其他量词填写,如,一束(道)金光,看看是否准
确。
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一( )歌曲
一( )微风
一( )羽毛 一( )清泉
一( )翅膀 一( )金光
一( )画面 一( )珍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
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
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
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
们的家
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
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
让我们互相
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
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学生明确听、说要求。
要求
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
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
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
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介绍的同学要四人小组介绍交流。
介绍,并评出介绍介
绍的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
得最清楚最动人真听,听的同学还可以补充、提问。
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同学们,刚才在小组内我们已经交小组代表全班交流。
他人点评或提问。 流过了,现在我们请小组推选小代
表进行全班交流。听、说的要求还
是跟刚才一样。
五、布置生活中的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
交际。 景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
入主题 现,你们的家乡都是非常可爱的地
方!你们
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
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
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
br>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
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
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
自己家乡的
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
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
或关于
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
吸引人了!
二、明确习作要引导学生阅读第15页习作要求,学生明确要求。
求。
明确这次习作的内容、范围、注意
三、例文赏析
四、自主习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一、我的发现
事项等。
读与本次习作有关的范文,引导学学生赏析。
生赏析。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
全班习作的情况。
教师活动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
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
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
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
似的词语。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
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
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
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
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学生活动
学生读词语。
学生思考词语中的规
律。
学生互相交流。
1、
2、
3、
4、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总结
出有类似规律的词语。
二、日积月累
1、完成我会填。
2、完成“读读背背”
四、宽带网
(5)背诵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
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
习惯。
1、学生自读导语。
2、学生自读课外文章。
3、采摘好词佳句。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翠鸟》
《燕子专列》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路旁的橡树》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5、 认识本组“秆、绣、赤”等31个生字,会写“翠、衬、衫”等40个生字。
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7、
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8、
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5、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 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单元教材分析:
环境保
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
教学,增强学生
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
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
不同的是,本组
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
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
课《翠
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之后,提示学生交
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
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
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
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
生“留心
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
度价值观
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
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
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
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
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
等学习活动。
教学课时安排:
《翠鸟》 2课时
《燕子专列》 2课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课时 《路旁的橡树》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3课时
单元教学总结:
第二单元 5 翠鸟
教学目标:
1、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
、
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在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同时,表达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在教学
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
本文语言浅显、生动,学生初读课文,大致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
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体会
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怎样将
其表达清楚的。这一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首先是翠鸟外形上的特点。
第二,翠鸟动作上的特点。
翠鸟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关系密切,正是由于翠鸟
在外形上具有上
述的特点,它在抓鱼时才会如此的敏捷、迅速。这一点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格外注意。作者之所以将翠
鸟
的特点写得如此细致,是与其日常的认真观察分不开的,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作者在仔细认真的观
察
基础之上,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翠鸟的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把朗读和理解
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
课文的理解。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板书设计:
翠鸟
爪子----------小、红
头-------橄榄色、翠绿色
翠鸟羽毛背-------
浅绿色颜色鲜艳
腹-------赤褐色小巧玲珑
眼睛-------------透亮灵活
嘴巴
-------------尖、长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激趣
教师活动
1.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
们去认
识一种非常可爱的小鸟,它的名字
叫翠鸟,又叫叼鱼郎。(板书课题)
从鸟的名
字中同学们能发现它的
一些特点吗?
2.补充介绍:翠鸟的羽毛鲜
艳亮泽,非常美丽;翠鸟的动作十
学生活动
1、学生回答问题。
分敏捷,它是叼鱼的高手,能深入2、学生听老师做介绍。
水中一米多深去追鱼,小鱼如果被
它发现,定难逃命。
3.除了这些,同学们还想知
道什么?
3、学生提问。
二、理清顺序
1.默读课文第一段,想想作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勾画描写
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翠鸟外形的,边翠鸟外形的句子。
读边用铅笔在书上勾画。
2.指名按课文中叙述的顺序
说一说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2、学生序数。
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
说的同时,教师操作CAI课件依次
画出翠鸟各部分的轮廓。)
3.说说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
什么顺序写的?(从下到上)写羽
毛的部分呢?(先总说,再分说头
部、背部、腹部)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描写顺
序。
三、抓住特点
1.学生分小组再次认真朗读
课文,讨论并记住翠鸟各部分的特
点。
2.指名按
顺序说说翠鸟各部
分的特点。(学生说的同时,教师
操作CAI课件依次给翠鸟的各部
分涂上相应颜色。)
3.指名从整体上说一说这只翠鸟
1、学生分小组阅读、讨论。
2、学生口述翠鸟外形特点。
的特点。(小巧玲珑、颜色鲜艳)
3、学生叙述。
4.理解“小巧玲珑”的意
思。
(从三方面进行引导:①补充介
绍:翠鸟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
厘米,相当于大
人的拳头那么大;
②结合翠鸟停的地方--
苇秆的特
点进行体会。③观察CAI课件中的
翠鸟图进行体会。)
5.学生看CAI课件中的彩色翠鸟
图,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
翠鸟的外形。
4、学生听老师做介绍。
5、学生看图做介绍,进行语言训
练。
五、欣赏总结
1.课
文第一段从爪子、羽毛、
眼睛、嘴巴四个方面把翠鸟描写得
栩栩如生、活泼可爱。你们认为哪<
br>些句子写得最精彩?引导学生鉴
赏、朗读。
2.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的
外形写得如此精彩?(①作者认真
地进行了观察并且对翠鸟有着深
深的喜爱之情;②写作时,按
一定
的顺序抓住了翠鸟的特点。)
3.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
背诵课文第一段。
①学生分小组练习有感情朗
读。
②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③师配乐有感情朗诵。
④学生进行配乐有感情朗读、
背诵。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学生思考讨论。
1、学生讨论、欣赏。
二、学习第二、
1 、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思1、学生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三自然段
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
2、学习第二自然段,理解、体会
点)
翠鸟活动的特点。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哪
些活动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
)“贴着水面疾飞”说明
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
和“疾”。
(2 )
“一眨眼,又轻轻地停
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
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
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
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
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
学生具体感知。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
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
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
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第1 、2
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
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
(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 、4 句: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
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
“飞走”。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
(1
)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
豫不落空。(2
)动作在一瞬间完
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
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
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
(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摇晃”和“荡漾”的
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
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
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
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
的迅速敏捷。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
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1
)翠鸟为什么能停
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
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
“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2 )
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
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
亮灵活”的眼睛。)(3
)翠鸟为
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
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
的嘴。)(4 )翠鸟的羽毛以绿色
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
br>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
4、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
教师活动
1、朗读第1 ——3 自然段
2、学生概括已学内容。
2、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
二、学习第四自1
、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1、将学生引入课文描写的情境
然段
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中。
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
学生活动
1、学生朗读课文1——3自然段。
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
迫不及待的心情。
2
、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
学习第2 ——6 句
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
法”。
3 、导读: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
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
2、学生理解词语。
爱。板书“希望”。
4 、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
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4、学生讨论。
三、识字、写字 1、出示字卡,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1、学生识记生字。
2、“秆、腹、
衬、衫、泛、泡、
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引导学
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
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
导临写。
指导“翠、翁”“秆、透”时,要
注意它
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
“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
有区别的,要注意到具体笔画、笔<
br>形和结构上的特点,落实到位。
3、教师范写。
4、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临写
4、学生练写。
2、学生观察字形。
课外资料:
翠鸟
许多人都认为,翠鸟是生活
在河流沿岸的淡水鸟类。其实,翠鸟的家族成员众多。有些翠鸟就是在海边生活的。束
带翠鸟和斑点翠鸟
就是典型的海鸟。
束带翠鸟分布在北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沿岸地区。束带翠鸟经常生活在岸边
的灌木丛和树顶上。束带翠鸟的菜谱很
丰富,鲑鱼、虾和蟹都是它的美味佳肴。束带翠鸟在捕猎之前总是
在水面上不停地盘旋,寻找水下的猎物。一旦找到猎
物,它就会悄无声息迅速地潜下水去,抓住猎物。束
带翠鸟是迁徙性的候鸟。每年八月,它们开始迁徙。四、五月份的
时候再返回故乡。束带翠鸟栖息在海岸
边的地洞里。地洞一般深达2.4米。地下洞穴是雌鸟和雄鸟共同挖掘的。一切准
备就绪后,雌鸟产下的
卵大约有5到7枚,刚好放在洞穴底部。经过23天左右的时间,小翠鸟就可以出世了。
斑
点翠鸟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南部地区。雄鸟的全身以黑色为主。脖子上有一圈宽宽的白色羽毛。尾部和翅膀上也有白色的羽毛。翅膀的下侧也是白色的。雌鸟的颜色与雄鸟十分相似。只是雌鸟脖子上的白色羽毛不是一圈
,而只是
胸前的一撮白毛。雌鸟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它们的脖子和腿都是黑色的。斑点翠鸟也有挖
洞产卵的习性。不过,
它们的地洞没有束带翠鸟那么深。斑点翠鸟挖掘的地洞一般只有30厘米深。隧道
的顶端就是雌鸟的产房。斑点翠鸟一
窝可以产下2到6枚卵。孵卵和喂养幼鸟的工作由雌鸟和雄鸟共同完
成。
第二单元 6、 《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
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
交
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4、
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设计理念:
《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惊较浓的文章,因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
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
会人们保护动
物的博大爱心。
教师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音乐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瑞士的资料。
板书设计:
政府 呼吁、专列运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燕子专列
市民 抢救 站台送别
教师活动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条
重要新闻,你们听(放录音)“听
众朋友们,瑞士广播电台向大家播
报一条重要新闻,现在成千上万的
燕子生命垂危,大家快快
行动起
来,救救燕子!”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2、可爱的小燕子们到底遇到了什
么灾难?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22
页,齐读标题《燕子专列》
学生齐读课题,书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
认识的
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解
决,可以借助拼音,可以查字典,
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看谁<
br>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1、学生初读课文,小组内交流
识字方法。
2、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朗读课文。
2、四人小组内订正、检查课文
朗读。
三、交流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1、指名学生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强调“殊、骤”2、学生认读生字。
的正确读音。
3、课
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人
们为燕子做了什么?引导学生从
两个方面去想:一是政府方面(做<
br>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
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
找、专程送行。
3、学生交流。
四、品读 1、字词我们都掌握了,课文的内1、学生读文,小组交流提出问
容我们也都了解了。下面自己再仔题,解决问题。
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
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写
出来,小组内先讨论解决,解决不
了的问老师。
2、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解决提出问题。
预设问题:(1)字词的理解:启
程、特殊、跋涉、濒临、呼吁、料
峭
(2)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质疑、探究。
2、学生全班交流。
将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学生以小
组为单位探究解答。
(1)什么是专列?燕子专列是什
么意思?你还能说出哪些专列?
(2)为拯救燕子?瑞士政府做了
哪些努力?
(引导学生从政府决定用专列运
送燕子,呼吁人们去寻找燕子两个
方面体会)
(3)为拯救燕子,人们又是怎么
做的呢?
(引导学生从人们专程去站台送
燕子、冒着严寒去寻找燕子体会人
们对燕子的关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 1、
2、
教师活动
认读生字词。 1、
学生活动
学生认读生字词。
学生朗读课文。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纷<
br>纷、冒着、顶着、踏着)、重点
句子体会普通市民对燕子的关
爱。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
会瑞士政府关心保护燕子。
(1)学生回答。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
二、争当“最佳小现在我们评选出最佳小记者,谁的学生小组交流,小组再推荐,全
记者”
新闻报道得具体、准确,情感动人,班交流。
就能获得冠军。(每小组推荐一名,
可参考老师的提示)
板书:时间——地点——谁——遇
到了什么事——哪些新闻煤体—
—播报了什么行动——人们
怎样
行动的——最后结果怎样)
三、拓展训练 1、同学们,你们看,“燕子专列”1、学生
自由想象回答,在学生
开过来了,(放课件)你们听,唧回答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保护动
唧喳喳
的小燕子们在说什么呢?
2、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
物、爱护家园的教育。
2、学生课堂组织语言,课后完
着人们对小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成写作。
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
对贝蒂说什么呢?
(可以是对贝蒂行为的赞赏,可以
表达对贝蒂是否在恶劣天气中被
冻坏的关心,也可以是自己
从贝蒂
身上得到的启示,还可以请贝蒂介
绍当时拯救燕子时的想法和所见
所闻。)
四、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欧、洲、瑞
、舒、殊、骤、
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
“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指
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
2、学生观察字形,临写。
“舒”不要将“予”写成“矛”;
“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
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练写。
课外资料:
瑞士:欧洲中部内陆
国家,和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德国接壤。面积413万平方公里。人口704万(1995年),日耳曼人占84%,其他的是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居民多数信基督教或天主教。城市绿化率约61%
。首都在伯尔尼。瑞
士由山地和高原组成,西北有侏罗山脉,中部、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瑞士境内湖泊
很多,莱茵河、罗讷河等发源于此。山
间谷地气候温和,高山比较寒冷。水力丰富,有少量煤、铁、石油
和铀矿。瑞士经济发达,人均国民收入居世界前列。工业、
金融业、旅游业发达,为经济三大支柱。钟表
业历史悠产
量居世界前列,誉称:钟表王国。1950年9月与我国建交。
第二单元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
”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本篇课文语言
浅显、朴实,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初读课文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扫清文字的障碍,
将书读正确、流利;二是在读书过程中思考,那个“
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
什么。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细
读课文,领会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
棵砍下
来。”
这里的两个“谁”值得特别注意,“谁”不作为疑问代词,是“任指”,
表示没有例外,两个“谁”字连用,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因此,森林被
破坏
也就顺理成章了,森林遭到过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个前提——没有人管。“拎”字,从字面上与“拿
、带”一致,但为
什么不可以换成后两者呢?这个“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它把人们
那种把砍树没当作一回事的心态
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
“一
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
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句里有两个“不
断”,它们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
。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它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但是比文字的说明更有
韵味——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这里的两个“不断”和一个省略号,动态地、含蓄地表明了“过度”砍伐是如何
一步
一步形成的。上述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思考。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故事导入。
教师活动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
2、同学们,老师想给大家讲一
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
一个小村庄。
学生活动
1、学生观看画面。
2、学生齐读课题。
那里的森林郁郁葱
葱村前河水
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
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
家,靠着周围
丰富的自然资源,
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
成各种
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
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
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
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
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
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
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
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一个小
村
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 1、从大家的眼神可以看出大家
很想了解这
个小村庄的故事,不
用着急,咱们先得把课文读通,
把文中的字词读准了,这样才能
更
清楚的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
2、老师发现大家读书时很认真,2、学生齐读词语。
下面老师出示词语,请大家读出
来。
3、出示字词,指名学生朗读,
开火车赛读。(注意:斧、造、
3、学生读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
栋、柴、洪、裸露等读音。)
4、大家刚才读字词时,准确、4、指名逐段朗读,并说说读后
流利,那你们能不能也准确、流收获。
利地把课文读出来呢?
5、课文围绕小村庄讲了怎样的
一个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说一
说。
三、学习第五自然
段。
过渡: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小
村庄遭遇凶猛的洪水?
1、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1、学生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当时的情况怎样?谁能用自己
的话说说?
2、从哪些句子看出雨下得很厉2、学生读课文,画句子,想象
5、学生复述课文。
害?用“——”画出来。(同时画面。
向学生展示下大雨的画面。)“大
雨没喘气”看到这几个字,你脑
海中出现了怎样的
一幅画面?
3、指导朗读:读出暴雨又猛又
急的气势。
4、在暴雨中,小村庄的命运如
何呢?
5、什么原因导致山清水秀的小
4、学生在文中找出答案。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村庄变成了这样的命运呢?我
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
教师活动
1、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
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2、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二、1、上节课我们说小村庄被洪水
三自然段。
卷走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
这一切的发生呢?我们一起去
找找答案吧。
2、谁来给我们说说他找到的答
案?
3、山上的树木被人们用来做了
什么?人们在
砍伐树木做家具
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通过
两个“谁”通过动词“拎”你们
能体会
出人们的这种心态吗?
4、随着山上树木的不断减少,4、学生读文找出答案并观看动
3、学生读课文找答案。
2、学生回答问题。
1、学生读课文找答案。
学生活动
1、学生朗读课文。
山坡有了怎样的变化?(观看树画。
木不断减少,土地不断裸露的动
画)结合画面理解“裸露”的意
思。
5、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
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
断扩大……”什么在不断减少?什么在不断扩大?通过词语“不
断”和这句话后边的省略号,你
体会到了什么?
6、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妈
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
的是可再生的,比如
水资源。有
的是非可再生的,比如煤炭,比
如森林资源,靠着砍伐树木,村
民们在相当
长的时间里生活还
算过的不错,但前一节课我们也
知道了小村庄的下场,同学们,
当这
些村民们高举斧头对着树
木砍伐的时候,他们有没有想过
小村庄的
未来呢?你们想对他
们说些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六自1、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民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6、学生各抒己见,回答问题。
然段。 们靠着斧头,
不停的砍树,斧头
在给他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
他们带来了灾难。凶猛的洪水,
让小村
庄变成什么样了呢?
2、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洪2、分组讨论,学生结合课文和
水过后
,什么都没有了”。对于画面理解。
小村庄的毁灭性灾难,课文只用
了这一句话就一笔带过,
同学
们,能发挥你们的想象,将洪水
到来时的情景向我们详细的描
述出来吗?
3、一场大雨,美丽的小村庄不
复存在,播放两幅对比图片,同
学们看了这两幅图,心情怎样?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六
自然段,女生读第一自然段(愉
快),男生读第六自
然段(沉痛)
5、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我们5、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答案可
4、男女生带着感情分段朗读。
的心情格外沉痛,如果村民们早以是论文总结形式,可以是表演
点警醒,亡羊补牢,
也许这样的形式,可以是故事叙述形式。
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同学们,让
我们回到悲剧发生前,如果你是
一位记者,了解到了这个小村庄
滥砍滥伐树木的行为,现在你准
备怎样劝阻村民,并帮助他
们使
悲剧不再上演呢。
四、拓展延伸
1、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
“保护绿色家园”小报。
2.分析、识记字形。
“犁”上下结构,下边是年“牛”
字,不要写成“木”字。
“栋”左右结构,注意“栋”
和“炼”的右半部分。
“具”中间是三横,不要写成两
横。
“冒”这个字是上宽下窄,上扁
下长;
“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
字,第三、四笔的“横”与两边
是不相连的,可和下部分里边的<
br>“横”做比较。
课外资料
3、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练写。
词语理解:
斧头:也叫“斧子”。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造犁:制作翻土用的家具。
不断:连续不间断。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一栋栋:一座座。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何处:什么地方。
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奇多:出人意料的多,或罕见、少有得多。
植树造林好处多
为
了把“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这件造福人类、造福子孙的大事搞好,我国把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为植树而
定
个节日,足以说明植树造林的重要。那么植树造林究竟对我们有什么好外呢?
首先
,植树造林为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原料和用品。如在吃的方面,有各种香甜鲜美的水果;<
br>有芳香四溢的茶叶;还有滋补身体的冬青树上的女贞子,鲜美可口、清肺平喘的银杏等珍贵药材。在用的方
面,搞建筑,开
采煤炭,交通运输,制造车辆、船舶、尺机,修建桥梁、码头,造纸等都需要木材。比如
,修建1000平方米混合结构的房屋
需要木材130立方米;开采1000吨煤,需要22立方米的坑
木。在农业生产中,我们使用的大量农具也离不开木材。
木材加工
产品更受到人们的喜爱。锯末水解可得葡萄糖、洒精等物质。50公斤锯末可提取糖桨37公斤或结晶葡萄糖10公斤,食用或药用均可。每1立方米干锯末,可提取酒精70公斤,饲料酵酶18公斤, 醛4.2公斤
,干冰18公斤,木素
板33平方米。每百斤桦树皮可提炼桦皮焦油15公斤~30公斤,它可用来配制
木材防腐剂,或加工提取汽油等物质。用1立
方米木材,能制成150多公斤的人造丝或人造毛,相当于
7.5亩棉田的年产量或20只~30只羊的年产毛量。还有用于房屋
建筑、家具等用的胶合板、纤维板
大都是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剩余的“废物”制成的。至于车辆上的轮胎,大家肯定知道是
从橡胶树上“脱
胎”而来的。
其次,植树造林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
护。我们知道人每天吸入氧气,吸出
二氧化碳,树正好相反,它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不断进行光合作用—
—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
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
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由于森林具有遮荫避风、树木呼吸和蒸腾作用,
因此有成片树林的地方冬暖
夏凉,可以避暑疗养。树木能粘附空气中的尘埃而使空气清洁、新鲜。科学测试表明:一亩树林
一个月可
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此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特殊空气
,
能治疗一些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比如,桦树、杨树、桧树等能分泌出植物杂菌素,可以杀死白喉
、肺结核、伤寒、痢
疾等病原菌。道路两旁栽树可以降低噪音,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可以
美化环境,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提
供理想化环境。
再次,植树造林能够使水土得
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我国许多地方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
重。特别是黄河流
域,由于土质松散,每到雨季,雨水冲刷,大量泥沙流入黄河,致使河水变浑,河床增高,给防洪防汛工
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而多植树,就可以控制水土的流失。因为树木有庞大的根系,这些根系像一只只巨手牢牢抓
住了土壤。
土壤中的水分,就被树根吸收畜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要控制沙漠
,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植树
造林。因为“沙漠向人类进攻的主要武器是风和沙”(竺可桢语),大量
植树造林,就可以形成一道道防护林,减少风的速
度和力量,固定沙丘,起到控制风沙的作用。
植树造林的好处实在多。愿我们每个人都尽其所能多植树,植好树。
第二单元 8 《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
2、
3、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2、
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对于理解“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个问题,学生都能用一句话回答出来。但是,
这不是
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用心体会,用情体验,自觉自动地感悟,与教材产生共鸣,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br>本课生字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
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教学这篇略读
课文,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
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就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
学进行交流。对于主要内容的把握,学生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但要注意体
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
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
教师准备:搜集橡树图片。
学生准备:有关橡树知识。
板书设计: 粗壮 工人
工程师
挺拔 爱护
橡树 结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为了眼前的利益,整座山的
树木几乎被一个小
村庄的人们
砍光,现在有一棵长在路旁的橡
学生活动
树,人们又是怎么对待它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
二、初读课
文。
2、板书课题:8 路旁的橡树 2、学生齐读课题。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前预设,理解词语:延伸、挺
拔、沉重、责备、高尚、沉默不
语、楔子
3.提出自己的疑问。
2、读课文,勾画词语,查字典或同
桌讨论,理解词语意思。
教前预设: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
3、学生读课文,提出问题。
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
蹄形?工
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
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
各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人们赞叹
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二、指导阅读第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
二至七自然段。
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
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1、学生自读课文。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
读。
(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
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
2、读课文,画句子。
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
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3、学生读文,找出答案。
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
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
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
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
问:
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
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根据课文感悟回答。
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
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6、学生句子含义。
5、体会工程师和工人叹气的不同含
义。
三、指导阅读第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
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为什么赞叹筑这
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
心?
四、拓展延伸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搜集
到的资料,交流人们是怎样保护
环境的。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设计思路: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默读课文。
口语交际:围绕本组的专题,安排了以“我们能做点什么”为话题的口语交际
训练。有关这次训练,教材在本组的
导语、综合性学习提示中已经作了相关的说明。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
,意在使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效迁移,结合自己在综合性学习
中的收获、体会,与同学就家乡的环境保护进
行探讨和交流。
习作:本次习作,是综合性学
习的一部分。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综合性学习来写,范围比较广泛,可以写自己调查
了解到的情况,可以
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
趣的事情。本次习作,可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指导。
激发习作兴趣。承接前面的综合性学
习巧妙导入,如,大家围绕“环境保护”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是否愿
意结合这次综合性学习,写一写
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感受或想法;大家在口语交际课上交流了自己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的收获、体会,是
否愿意把交流的内容
写下来。
选择习作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在口语交际中哪些同学(包括自
己)的哪些内容表达得具体,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
然后帮助学生结
合自己的实际从中选择习作内容。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由说到写,把
在口语交际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学生可以借鉴本
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比如《翠鸟》抓住了所描写对
象的特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语言朴实,叙事生动清晰,揭
示的道理深刻。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
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在习作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我的发
现:教材中列举了两组句子,学生在读完每一组句子之后,都会有所发现,但是,所发现的内容会因学生不
同存在着差异。最简单的是每一组的第二句比第一句词句多;二是每组的第二句是比喻句,这是从修辞的角度来
发现;
三是每组的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得更
具体形象。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
行发现,使其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表达方式的多样,不断鼓励、
启发学生运用这些规律,试着使用有
新鲜感的词句,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样。教学中不必给学生讲有关修辞知
识。
日积月
累:这部分包括“读读认认”和“读读背背”两部分内容。“读读认认”,安排的是一组反义词语,学生通
过这一组内容的学习,既可以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生字,又可以借助反义词学习新的生字,同时积累反义词语。
可以先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认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指名认读字音和朗读短文。注意“浊”读翘舌音
,“罪”读平舌音、
“廉、贪、偏”为前鼻音韵母。引导学
生进行拓展,再列举一些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的反义词语。
“读读背背”,安排了古诗佳
句,目的是积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五组诗句,只要求读读背背,诗句的意思一般可
不讲解。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课时安排: 3课时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读读认认:
清对浊 廉对贪
功对罪 正对偏
奖对罚 优对劣
善对恶 勤对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同学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学生拿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
了解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就来
交流一下。(课前给每个小组设
定了不同的主题)
二、小组内交流 1、就同一主题小组成员交流自
己了解到的情况。
2、小组成员整理本组材料。
1、小组内交流。
2、小组成员整理资料。
三、全班交流
小组成员就本组的调查主题进
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
四、总结、引导讨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
论
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
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
呢?
1、进行总结。
2、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
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
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
,增强环
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
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3、学生评出合理化的、可行性的
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同学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学生课下完成。
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
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
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导入
二、忆一忆
1、学习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
2、学生交流习作主题,习作内容。
教师活动
1、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
文让
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
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
学生活动
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
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
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
的东西,或者
你对未来也曾想象
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
生了有趣的事情。想跟大家进一
步交流吗?
2、明确习作要求,欣赏范文。
1、学生分组回忆调查情况。
2、学生小组交流习作内容。
3、学生全班交流习作主题。
1、学生分小组交流。
学生明确此次作文的要求。欣赏
范文。
三、学一学
点。
2、《翠鸟》抓住了所描写对象
的特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语言朴实,叙事生动清晰,揭示
的道理深刻。
3、学生全班交流,打开作文思路。
学生体会所学课文在表达方面的
特点。
写一写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学生动笔写作。
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
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修改习作
1、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
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
修改。
1、学生修改文章。
2、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
师生评议。
2、师生共同评议,发现问题,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
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3、再次自我修改。
改文章。
3、学生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
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
句子。
二、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1、学生读正反义词。
2、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学生互相交流。
1、学生读句子,思考问题。
2、指名学生读。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男女生对读,看谁生字认得
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4、组词大列车。
三、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请学生介绍每句诗句的出处。
4、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
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
都有动物)
5、男女生比赛读
6、背诵诗句。
四、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
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学生读小伙伴的话。
5、
6、
男女生比赛读。
学生背诵诗句 。
1、
2、
3、
学生自读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学生介绍诗句所描写的情
景,并介绍出处。
4、
学生总结特点。
3、男女生对读,交流识字方法。
4、用所学生字组词。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2、展示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