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级上新版本数学教案
商业广告词-广西招生考试院官网
第一单元 比一比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
“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
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
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
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
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
“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
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
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
,初步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习惯不太好,好学生能主动去学习,大部分学生的自律能力不是很好
要在老师的监督下才能认真完成作业。因此对全班学生必须从严管理,由自觉的学习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时安排:
三、课时安排
《比一比》单元共需(2)课时
课题:高矮、长短的认识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
能够
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2.
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具体事务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并能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方案: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改进建议
情境引入:
一、比高、矮
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
矮?
二、比长、短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
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
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
短。
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三、练习
1、实践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
高的排队活动。
相比较而言的。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
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
进行比较?
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
师生比高矮这一
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
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亲自比较,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
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
的。
结合学生身边熟
识长短,提高了学生的
排队的实践活动,
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
习兴趣。
1、
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活动,即贴进生活又提
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广泛交流,认识
高矮,
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
以拿学习兴趣。
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即能帮助学生体会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
高和矮都是的,又能提高学生的学
哪条绳短?
第3题:
(1)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
条绳短?
(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子
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
谁个子矮?为什么?
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
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教学反思:
课题:大小、轻重的认识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
己的
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2.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3.
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难点:
1、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2、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准备: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教学方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谁小?谁轻、谁重?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情景图,
轻重的含义,使学生体
改进建议
出示两幅情景图,提问;谁大?让学生初步了解大小
二、探究与体验
1、教师拿出1个苹果和1个羽
毛球,提问:谁轻?谁重?
验一下轻和重的感觉。
一个较大的面包。
(1)猜一猜,谁轻?谁重?
上。
(3)让学生用手掂一掂。
4、出示两幅天平图。
提问:
(1)你发现了什么?天平两端
一样高,说明了什么?
(2)一个菠萝和一个梨,哪个
轻?哪个重?
天平上进行验证。
三、
练一练
再进行轻重的比较。
第二题、三种水果进行比较方
法同上。
第三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
生活经验进行判断,运用自己的方
式做记号。
第四题、两组图都是学生日常
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要鼓励学生从
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进行比较
。
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
四、畅谈收获
总结本课知识重点
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
关于轻重的内容,
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
历猜一猜、掂一掂
,
这一过程,充分重视了
学生的亲自体验,为学
法和感受创造了有利
的空间。
通过引导学生观
察提问、交流,培养了
考察学生知识与
通过及时总结回
顾,让学生体验到收获
的喜悦。
2、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亲
自体相对少一些,让学生经
3、教师拿出一听较小的饮料和然后在天平上看一看
(2)把饮料和
面包放在天平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
(3)把一个菠萝和一个梨放在学生的简单推理能力。
第一题、先说那个大,那个小;技能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10以内的数的认识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10以内的数,主要有0~10共十一个数的意义、读
写、大小关系等内容。分
认识1~5各数、认识0、认识6~9各数、认识10等四段安排。在认识1~
5各数以后,插入几
和第几的教学;在认识0以后,插入=、>、<等关系符号的教学。在认识6~9各
数以及认识
10的时候,进一步应用几和第几,以及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全单元编排七道例题、六个“
想
想做做”、两个练习,还有两则“你知道吗”和两道思考题。下表是各道例题和每个练习的内
容安排。例题序号教学内容练习例1• 1~5各数的意义、读写、排列顺序例2•
几和第几的含
义,以及实际应用例3例4• 0的意义、读写,0和1~5各数的排列顺序例5•
等于、大于、
小于的含义,以及相应的符号例6• 6~9各数的意义、读写、数序例7•
10的意义、读写,10
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练习一
二、单元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知道了1到10的顺序,
能比较物品的多
少,能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根据图画、实物书写相关的数字。
会根据图画的内容,对1
到10中的一些数进行分解、合并。比如:看到两个苹果和两个苹果
的图片,知道写出“2 和 2 组
成4”、或者将4个苹果分成“1个和3个”、“2个和2个”、“3
个和1个”。但有些学生需要经常
借助手指来进行数的分解、合并,速度较慢。有极个别的学
生无法对较大的数字进行分解、合并,必须借
助实物(如小棒、图片)。
一年级学生有了对数字的感性认识,能较好地将数字与图画、实物联系起来
,对于加减
的理性认识不够,属于字典型的感性思维。离开了可以观看的图片、实物,近一半的学生难<
br>以进行数字的合并、分解,需要教师较好地利用学具和教具,以帮助学生掌握方法。他们由
于经常
购买零食或生活、学习用品,知道一些加减的知识,但没有加减的理性认识,不能用
符号来表示物的变化
,增多、减少等。但他们对此兴趣浓厚,是可以将此经验利用到新知识
的学习中的。
三、课时安排
《1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共需()课时
课题:1-5的认识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1-5各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
能力和动手操作能
力。
3.
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使学生体会
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能认读写1―5各数。2、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或挂图(教学图片)
教学方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大家就一起去参观动物园好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说一说给出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设计意图
由复习引入新课,
唤醒学生的回忆,以便
的。
从学生熟悉的动
改进建议
你喜欢去动物园吗?今天
我们达到知识正迁移的目
随着教师的引导,出示课件或物园提出问题,激发学
挂图(动物园图)
。请大家仔细观察,生的学习兴趣,并观察
你都发现了什么?图中都有谁,它情境,了解事情中的信们在做什么,互相说一说。自学8息,为下面的学习做准
页
教师:刚才大家把你从图中看
到的和想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现
在谁能大声告诉全班同学。
天空中飘着白云,
小鸟在飞翔,
地上有几棵大树,
熊猫在大树下吹口琴,
猴子在爬树,
小兔在玩跷跷板,
花丛有各种颜色的花,
河边有乌龟和小鸭,河里有金
鱼、蝌蚪、荷叶„„
教师:同学们看得很仔细,能
备。
把自己看到的事情告诉大家。今后通过交流,展示自
我们要更认真观察,更勇敢的讲出己的学习成果,
分享他
你要说的事情来。老师再增加点要人的学习经验,体验算
求:你看到的各种东西的数量是
多法多样性。
少,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天空中飘着2朵白云,
1群小鸟在飞翔,地上有1棵
大树,1只熊猫在大树下吹口琴,3
只猴子在爬树, <
br>3只小兔在玩跷跷板,河边有1
只乌龟和4只小鸭,河里有3条红
金鱼、4只小蝌蚪、5
片荷叶,荷叶
上面有5只青蛙„„
全班汇报交流,引导经历抽象
过程。
三、研究与探索
1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讨论1
-5各数。
2通过自学提问:
有一只熊猫在吹口琴,天空中飘着
2朵白云,池塘里有5条鱼,3
只猴
子爬树,5只小鸟在天空中飞翔,4
只鸭子、3只蝌蚪、2只蝴蝶、3只
小兔、3
棵大树。)
教师提问:你看到的每种东西
的数量都分别是多少?能不能具体
的说出来。
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1-5分别
可以表示什么。
1只小熊猫、1棵大树、1只乌
龟、1群小鸟、一片草丛、一幅
画 „„
2只蝴蝶、2朵白云、2朵红花、
2只青蛙„„
通过对比练习,使
学生进一步了解1-5
图中有什么?指名回答。(图中的重要作用。
3只小兔,3只猴子、3朵花,
3条红金鱼„„
4只蝌蚪,4只鸭子,4棵大
树,„„
5只小鸟,5片荷叶,5条金
鱼,„„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
上贴出相应的物体的图片,并按数
目的大小排列:
教师:
同学们用到了1只、2只、3只、
4只、5只„„
表示1只、1棵、1个„„数量
是1的都有什么?
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表述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并在相应的
图片下面
出示1-5各数字。
大家都知道了
,在图中这些数
字都可以表示什么?在我们日常生
活中这些数字又可以表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认读数字1-5。
写1-5。
3、让学生数一数可图中各有
来。
立完成。4题画小花,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考察学生知识与
学生用数学的眼
进而解决现实生活中
2、在田字格中描红,练习书
技能目标的达成情况。
几个物体,在和相应的数字连接起
光观察发现数学信息,
4、3
题,学生看图写数,独
的问题。
课题:6-9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认、读、写6-9各数,会用6-9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6-9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
生观察
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
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
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
乐趣。
教学重难点:能认读写6-9各数。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方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主
改进建议
今天,咱们先来进行一个小竞要是考虑从学生的已
赛,看看谁能数出下面各种事物的有知识经验出发,
使学
数量,并根据数量说一句话?
片(1-5)
二、探究体验
出示第二组实物图片(课本16
的数量,并根据数量说一句话。
全班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经
历抽象出数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
上贴出相应的物体的图片,并按数
目的大小排列:
教师:
这个6表示什么?
谁能用6说一句话?
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表述
图片下面出示6-9各数字。
生轻松地进行新的学
的兴趣和积极性。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教师用
电脑出示第一组实物图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页)教师:看看谁能数出这些事物
观察、表达和交
流。
引导学生充分的
的数量分别都用具体
的数字说出来,直观感
分。
我
们在什么地方还能用到6?把发现的看到的东西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并在相应的受数字与生活密不可
大家都知道了,在图中这些数
字都可以表示什么?在我们日常生
活中这些数字
又可以表示什么?
三、实践与应用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
表示吗?
从抽象的数再回
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
棒表
示出来吗?还可以用其他方式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
2、老师拿出6朵红花,你能用数的含义,使学生在
丰
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红花的朵数。 富的操作和实践中逐
3、感知数的产生
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
同学们先摆5个圆片,用数字几表
数感。
示?
再摆1个用几表示?这个6怎
么得来的?
依次感知7、8、9
4、完成练一练第1题写一写:
指导书写6-9各数
谁会写这些数字?
5、将第2题请大家涂一图
教师巡视指导
6、完成第17页第4题看数字
画图。
7、问:左边的图是什么意思?
中间的图呢?右边的图呢?
8、完成P17练一练第3题看图
写出数字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