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十三岁的际遇-深圳大学高考分数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数一数
第1单元
第1教时
总第 1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
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
法。
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 讲述
:小朋友们,暑假里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哪玩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
热闹的
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 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
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
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 思索探究
1、
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
2、 结合画
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
体,
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引导学生看小图与之下面的圆点,它
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
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 第七、八、
十这三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
应的物
体。
三、交流共享
1、数数练习
(1)教室里有几扇窗?几扇门?
(2)教室的第一排坐着几个小朋友?
(3)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一边数一边拿,并摆在桌子上,让同桌同学检查对不对。
(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
(5)连一连
(6)画一画
2、 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
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
话吗?在小组内说说。如:我有
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3、 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
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
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
、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四、检测完善 <
br>1、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开心吗?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
哪些本
领?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比一比
第2单元
第2教时
总第2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
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
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课前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程序:
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
;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
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一、情境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
朋友一起
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
二、思索探究
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
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5)巩固:实物出示两组绳子的比较,你能比出他它们的长短吗?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
br>(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
如两棵
树的高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
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
分。要讨论这枝铅笔
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交流共享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结合图对学生进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4)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折开后比较,让学生的头脑中知道走斜边最短。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四、检测完善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2.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3.完成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分一分
第3单元
第3教时
总第3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观察和分一分活动中认识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的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课前准备:挂图、一些实物。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都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吧
。今天老师在超市买了一些东西。(出示零食和日用品)但不
知道装袋,聪明的你能帮老师分一分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二、思索探究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指名上台演示。
3、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所买的东西整理好了,谢谢你们。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4、小结。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
它们分成两类。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
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
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5、观察书中例题,问:图中物品有没有整理好,为什么?
6、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
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
圈一圈,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说一说,其余的动物生活哪里?
三、交流共享
1、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所买的东西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放的
很有条理,可是老师家中的小弟弟很调皮,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说说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2)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
(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2、 想想做第3题。
学校的科学小分队收集了一些树叶,想考考我们小朋友,这些树叶真美呀!你会分吗?
(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书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3、想想做第4题。
国庆节快到了,许多班级已开始排练节目。瞧,这是四2班的学生正在彩排呢,你能帮他们分一分吗?
先独立分,再指名交流,说出理由。
四、检测完善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老师再作概括总结。
要求学生回家后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
完成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认位置
第4单元
第4教时
总第4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
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
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 使学生在
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
数
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程序:
一. 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
友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懂得了很多课堂纪律。老师问问大家,当我们想发言的时候应该先
怎么样
?(指名回答)大家举手看一看?(让学生在座位上举手)
提问:大家举的是哪只手?没有举起来的这只手是——(左手)谁来说说怎样区分左、右手?
谈话:左
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们的身上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小游戏:由慢到快听口令做动作(想想做做第1题)。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
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二.探索交流
1. 多媒体出示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
谈话:小朋友们上课坐得多整齐啊!你能用我们刚才学习的左和右来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
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
小明的右边”。
如果有的学生说“小明坐在左边”,则启发:这样说不够完整,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坐在谁的左边吗?
小结: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提问: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桌互相说后汇报。
2.
联系教室里的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想想做做”第2题)。
让每个学生自由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或竖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说说中间小朋友所处的位置。
小结:我们在描述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而不能只说谁在左边或右边。
3. 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可以用前、后的关系进行表达)
三.反馈完善
1.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星期天,小熊买了好多好吃的来招待好朋友(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谁来说说小熊都买了什么?
提问:每个小朋友可以选一样,但是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让大家来猜一猜好吗?
2.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同桌合作操作:把数学书摆在
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面,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面,把小尺
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
具盒是第
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要求同桌合作,自由摆放学具,再互相说给同桌听,指名交流。
3.
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第5题可让学生先看图说,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说。
四. 总结点拨,拓展应用
提问:小朋友们,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揭示 认位置)
谈话:课后,请小朋友
们用你们那善于发现的眼睛到生活中去仔细观察,找出各种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并且说
一说,好吗?
教学反思:
认数1~5
第5单元
第1教时
总第5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熟练地掌握数量是1~5的物体,知道1~5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5。
2、是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使学生能用数表示事物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日常生活里,<
br>初步培养学生用数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1~5每一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5。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写数字,特别是3和5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小动物贴画若干张、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程序:
一.
情境导入
小朋友,你知道9月10日是什么日子吗?大家是怎样庆祝教师节的呢?(出示图)说说图上有什么?
学生说说可以用1、2、3、4、5表示人或物。
二.探索交流
1、认识数字1
⑴刚才大家在图上找到一块黑板、一个男孩、一架手风琴等等,这些物体都是一个,都可以用1颗算珠表
示,认识
数字“1”。(老师板书1)齐读1,用“1”说一句话。理解数字1的含义。
⑵认
识字型,你觉得1像什么?老师范写,学生书空练习。想象1像什么:小棒、棍子……跟着老师的要求书空。
⑶请你拿出一支铅笔画一个圈,拿出一本数学书等,充分认识“1”。
2、学习数字2~5。
⑴图上有两盆花,每个人有两只手,可以用几个算珠来表示呢?也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板书2)
⑵说说2像什么?指导学生书写。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归纳出2。想象:像一只小鸭子。
⑶你能摆出2根小棒吗?画2个圆,或是拿出2个圆片等。
⑷大家看见图上有3个跳舞的小女
孩,你能从铅笔盒里拿出3支铅笔,在纸上画出3个圆,拨3颗算珠吗?这些物
体都是3个,我们可以用
数字几表示?(板书3)说一说:3像什么?着重指导学生书写。自己动手,说、摆、画,
认识数字3,
3像我们的耳朵,做书空练习。
你还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到和3有关的东西吗?
⑸照样子,让学生学习数字4、5。
⑹指导学生写数字4、5,着重指导写5。
3、指导书写数字。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尤其是3和5,老师巡视,即使纠正学生的错误。
三.反馈完善
1、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字1~5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东西吗?小组合作:说说身边的东西。
2、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自己独立完成,并想一想,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⑴指导学生看第1题,说说图上有几根黄瓜?和数字几连起来了?你能照样子连一连吗?
⑵看数字涂色,让学生自己完成,由同桌帮助检查对不对。
(3)看图写数,数到几就在日字格里写几。四、拓展延伸,发展概念。
四、拓展延伸
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指名说说。
教学反思:
认数1~5的练习
第5单元
第2教时
总第6个教案
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识1~5各数,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会用5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初步建立数感。
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比较到位地书写1~5各数
教学难点: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图片、记数器、数卡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1、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从1到5数一数。反过来数一数。学生按顺序数数。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几个数。
2、出示数卡,在计数器上拨出数。2拨上1是几?3呢?学生拨一拨,边拨边说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二.基本练习,查漏补缺
1、想想做做 5
出示丰收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数一数每一样物体有几个?
你能用数字几表示?在日字格里写一写。
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出示一些身边的实物,让学生写数字。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2、想想做做6 画出花瓶中缺少的画。
老师说明题意,花瓶上表示的是应该有的朵数,数一数少几朵花,你能添上吗?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添了几朵,为什么?
3、想想做做7 规范写数
在日字格里写数。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评价,拓展延伸
1、今天你哪些方面有进步?
2、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过1~5这些数?
教学反思:
认识几和第几
第5单元
第3教时
总第7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
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
以运用
。
2、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上、下、前、后、做、右”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
置,培养学生初步的
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且能渗透尊敬老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区分和理解几、第几的不同含义,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几和第几来回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瞧,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出示排队买票图。)
二、探究交流
1、出示教学挂图
(1)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
(2)请小朋友数一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3)排在第1的是谁?
(4)黄头发的小姑娘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
(5)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过渡:小明买好票来找小丽
问:小丽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
(3)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
3、“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小明、小丽要进动物园要做对点灯笼的游戏才行?你想试一试吗?
(1)
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
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
○○○●●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
(2) 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左边第3个,左边3个。
右边第2个,右边2个。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3) 书上练习。
过渡: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涂一涂。
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黑板涂色
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过渡:来到动物园,小红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捞月亮的表演。
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
(说:老师将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出的答案)
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问:猴子能捞起月亮来吗?为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
2.“想想做做”第4题。
过渡: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1)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想想做做”3
比赛结果出来,小象、小猪和小狗站在了领奖台上,你知道它们各是第几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想想做做”第5题。
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
(小组讨论)
交流:1号车前面
是5号车;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2号、5号、1号车;
最后
一名是3号车……
追问:刚才说的是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教学反思:
认识0
第5单元
第4教时
总第8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0”的意义,表示一个也没有,并理解
“0”的其它含义起点,分界线等,规范“0”的写法,使学
生能较工整地书写“0”。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2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理解0的含义
课前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小兔采蘑菇》的故事。
师讲故事:星
期天,有四只小兔告别了兔妈妈结伴出去采蘑菇,它们高高兴兴的向森林走去。其中有三只小兔采蘑
菇的
时候非常专心,采了一个又一个蘑菇。还有一只小兔在采蘑菇的时候一会儿看看远处的风景,一会儿看看飞来的蝴蝶,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探究交流
(一)出示课件
1.学习例1
教师:你知道故事里的那只三心二意的小兔是哪一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别
的小兔采了多少个蘑菇,你能用数
字表示出来吗?
教师:小白兔一个也没采到,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呢?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 “0”的知识.(板书:0的认识)
师指着小兔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板书:一个也没有)
教师:小兔采蘑菇的时
候三心二意,所以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向它那样,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
讲,这样才能
获得更多的知识。
学习例2
(1)看图,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试着用几句话把这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再跟同桌说一说。
(2)思考: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
这里的0表示什么?
集体交流,小结。
(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
3.说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
师:小兔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我们用0来表示。生活中用
0表示的例子非常多,比如:桌上有三个苹果,爸爸吃
了一个,妈妈吃了一个,我吃了一个,结果一个苹
果也没有了,这时苹果的个数可以用“0”表示。你能说几个要
用0表示的例子吗?(学生说,教师正确
地引导。)
4.生活中的“0”。
教师:现在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0呢?
(门牌号码上的0;电话号码上的0;直尺上的0……出示有0的图片)
课前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0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1.观察自己的直尺
教师:课前同学们也准备了直尺,拿出直尺,放在桌上。找一找0在哪里
,小手指向0。你能大声的把直尺上的数
字读一遍吗?
2.出示图片(直尺)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这些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从0
开始的)
教师:谁来把这些数大声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一生到黑板上指读)
教师:这个0表示什么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起点的意思.(板书:起点)
3.出示图片(温度计)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生尝试说)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所以这里的0表示分界线。
4.小节0的三个含义。
5学习写0.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0的这么多知识,0应该怎么写呢?
你们看这个0像什么?(生发挥想象,充分说明)
(2)师在田字格里示范书写0,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上半格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圆圆的没有一点棱角,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这
里还有一首有关写0的小儿歌“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要想写好数字0,封口之处是关
键”。
提问:你认为写0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观察并书空临摹
(3)学生描红,独立书写,教师指导。(你们写得真漂亮!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
(4)展示两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写的怎么样?哪还需要改进呢?(生评)
三、反馈完善
教师:刚才同学们都学习的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练习题.
1,想想做做1
(1)小猴来到果园里,他看到桃树上有几个桃呀,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在书上表示出来。
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树上还有几个桃,用数字几来表示?在书上表示出来。
小猴又吃了1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用几表示,在书上写出来。
小猴索性把最后的1个桃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呢?在书上写出来。
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0所表示的意思。
想想做做3
学生填写并交流读一读。
全课小结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认识符号=、>和<
第5单元
第5教时
总第9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
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
及用法
,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和<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导入:小
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有一天,森林里热闹了起来,原来呀——“森林运动会”
开幕了。(出示主题图)
2、提问:瞧,有哪些队的小动物参加了比赛?你能知道他们每队各有多少名队员吗?
(学生数一数汇报)小朋友们,你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们从中能知道些什么呢?(松鼠队队员最多;小熊队队员最少;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
二、探究交流
1、教学“=”。
讲述:刚才有小朋友说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
,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将它们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提问:小兔队有几只?(4只)贴出4只兔。小猴队有几只?(4只)对应贴出4只猴。 提问:一个
对一个地比,你从
中知道了什么呢?(小兔和小猴同样多;4个对4个正好同样多;4和4相等……)
提问:4和4相等,我们可以在4和4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
讨论交流,说明:像“=”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号,4=4读
作:4等于4。(板书)
学生齐读,观察“=”号的写法。(上下两横对齐一样长)
教师示范写法,学生描红。
学生操作:先摆几个○,再对应摆同样多的△,然后写一写,说一说几等于几。
2、教学“>”。
讲述: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松鼠队和小熊队的情况。
指名贴出松鼠的只数,再一一对应
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松鼠队比小熊队多
;小熊队比松鼠队少等)
提问:从图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
提问:4和4
同样多,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书上
是
怎么告诉我们的。)
学生猜一猜,找一找,相互交流。
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
位新朋友(板书>),它的名字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板书)
提问:让我们仔细瞧瞧,>长的是什么样子?学生汇报。
提问:>怎么写呢?哪位小朋友能写
给大家看一看。(指定3人板演,其余学生书空讲评书写,学生描红。
提问:你们能用手势做出>的样子吗?
学生用食指和中指做出>。
提问:让我们闭起眼睛想一想>的哪一边对着的数大,哪一边对着的数小呢?(学生讨论交流)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4、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
讲述:>和<长得很像,老师经常会把它们给认错了
,哪一位小朋友有办法能帮我很快记住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
小于号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大口朝前是大于号,尖头朝前是小于号。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清是谁和谁比的,联系比的结果,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学生练习,交流校正)
“想想做做”第2题。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
拓展练习
小组或同桌讨论完成。
四、归纳小结
教学反思:
练习一
第5单元
第6教时
总第10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填数、摆学具加深对数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巩固对5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
2、体会基数与序数的不同。
3、指导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收集信息,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4、对难写的数字进行重点辅导,使学生的书写更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运用“=”、“>”和“<”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套圈挂图
师: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说说你是怎么玩的?
师:小猴、小兔、小狗也正在进行激烈的套圈比赛呢。我们一起去做裁判吧。
2、讨论:如何确定名次?
师:怎样才能知道谁是第一名呢?
学生说一说。
师:那我们开始做裁判吧。
(1)看图:说说每个小动物分别套中了几个?(填在相应的方框里)
(2)比一比,确定每个小动物的名次。(填在相应的方框里)
(3)交流答案。
二、基本练习
说一说,摆一摆
1、学生拿出学过的0-5的数,按一定的顺序摆一摆。比一比谁摆得又对又快。
2、按顺序数一数。
3、指导学生说说数的位置。
如:几在几的后面;几在几的前面;几的前面是几;几的后面是几;
4、看数字,摆圆片。
先填一填,填好后读一读。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第一题。
2、练习一第3题
(1)看场景图,用学过的数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看题目要求,理解题意,说说要做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尤其是蜻蜓和蜜蜂的比较。
3、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指导学生进行归纳。知道答案的不唯一性。
4、指导学生写0、2、3、5 。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反思:
认识6—9(1)
第5单元
第7教时
总第11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数出数量量6—9的物体的个数,理解6
、7、8、9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这些数。
2.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学法指导,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
3.让学生体会到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并书写每个数,体会数与日常生产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学生搜集与6、7、8、9有关的资料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情境图)
教师引导:小朋友,我们玩过套圈旅游吗?体育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大家在
玩套圈旅游呢?看了这幅图,你能提些什
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问:(1)图上有多少个小朋
友?(2)每个小朋友可以投多少个圈?(3)场上有多少只小鹿桩子?……
二、探究交流
1.认识“6”
(1)师引导:图上有多少个朋友?
(2)你能用图片表示出6吗?介绍几种不同摆法。
(3)6像什么?谁会写这个数。 可先让学生尝试写,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结合在田字格中写数学6,并讲解6的写法,学生在书中的田字格上描
摹独
立写等。
(4)生活中,你们常常能发现6这个数,看,第一排一共有6个小朋友,你能用“6”说一句话吗?
2.自主学习7、8、9
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认识了一个新的数
学朋友——6,那么运用这一方法,我们还可
以认识更多的数吗?
(1)比6大1是几?
(2)你能用圆片表示7吗?
学生摆好以后,让他们同桌之间交流摆法
(3)7像什么?怎么写的?(师示范并指导写法)
(4)数字“8、9”同7
(5)谁能用7、8、9这些数说一句话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口手一致的数一数,再在“日”字格里写出数,然后读一读。
2.完成想想做做第二题
学生读数后,独立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后面的数只要再涂一个圆就可以了?
通过交流,学生士进一步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互查
四、课堂总结
1.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布置口头作业:书写6、7、8、9这四个数,每数五遍
3.实践活动: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这些数
4、拓展思考: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再和你的同伴说你的理由,你有几种方法?4 5 6
7 9
教学反思:
认识6—9 (2)
第5单元
第8教时
总第12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2.在认识和理解6~9后,进一步感受几个和第几个不同含义。体会数的顺序。
3.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6~9的大小。熟练符号的用法和写法。
4.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谈话:小朋友已经通过学习认识了不少的数字宝宝,哪个小朋友来说说,你已经
与哪些数字宝宝交了朋友?共同回
忆。
二、基本练习
1、师:引导学生拿出尺子,认真观察。
(1)在尺上有哪些学过的数,你能发现什么?
(2)5离8近一些还是1近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也能想个这样的问题考考你的同桌吗?
2、师:数字宝宝从尺上走下来,自己排起了队,可是离开了尺子,有几个数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小朋
友能帮帮
忙,把他们排进空位吗?(出示书上22页第4题)
(1)小朋友独立填一填,再交流:你是怎样知道该填几的?
(2)上面的数比8小的有哪几个?在哪里?比7大的呢?比6大的呢?比6小的呢?
(3)看着直线上的数,请小朋友按顺序读一读。既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读一读。
(4)师:小朋友读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三、综合练习
师:小朋友认真听课认真思考。为了奖励大家,小马拉来了一车的水果(出示22页第6题)
1.你能说说都有哪些水果?一共有几个?
2.在书22页第6题,小朋友独立填写。
3.交流:菠萝前面的水果有哪些,数一数。苹果后面的水果有哪些,数一数。
4.师:小朋友你能比一比老师这里苹果和梨的数量吗?出示书23页第8题。独立填一填。
交流:为什么这么填?你是怎么比出来的?(体会一一对应)
师:苹果比梨多,也就是9比5多,可以写成9>5。
5.小朋友可以用“>”、“<”号来填一填书上的第7题吗?
6.写数练习
书23页第9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啊?
教学反思:
10 的认识
第5单元
第9教时
总第13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地数
出数量是10的物体,理解10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0,并初步了解“10个一就是1个+”。
2.培养学生简单的判断推理及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的认识结构。
3.让学生体会并建立起数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运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1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10。
数学难点:初步建立“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概念。
课前准备:
“骄傲的9”童话故事、放大直尺图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程序:
一、课前热身,情境导入
教师引导: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老
师为小朋友讲一个故事,题目是《骄傲的9》。星期天,小芳做完作业,
把本子一合就出去玩了,窗外一
阵风吹来,吹开了本子,从里面跳出一群快乐的数0、2、3……9,9昂着头,对大
家说:“我比你们
谁都大,你们应该叫我大王。”0对9说:“每个数都有自己的作用,你可不能小瞧大家。”9看也
不看
0,大声说:“你是什么东西?敢跟我说话”。0哈哈一笑:“只要我高兴,我就可以比你大。”说完就往1的右
边一站,问:“大家看,现在是几呀?”(小朋友回答)对10,10比9大,9低下了头再也不骄傲了
。小朋友,猜一
猜今天我们认识几?(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引导探索
1.数出10,利用学具抽象出10
(1)出示主题情况图,十月一日国庆节到了,各族小朋
友在跳舞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数一数,图上有几个小朋
友?同桌之间互相数一下,可以用几来表示:
(2)动手操作:从学具袋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
(3)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数量是10的事物,先小声说给你的同桌听,然后大声告诉全班同学听。
(4)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故事,小朋友们都知道了10比9大,你们知道10比9大多少呢?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9个珠子,问:这是几?再拨出几个珠子就是10了?学生上台演示)
小结:看来10比9大1,9的后面就是10
2.10的读与写
师引导:你觉得“
10”这个数和我们认识的其他数有什么不同?那我们怎样才能在田字格里写好“10”这个数呢?
谁愿
意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补充。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田字格里试着写10。
3.10个一就是1个十
教师报数,小朋友数出对应根数的小棒,如3、4、7、10当教师
报出10、小朋友数出10根小棒的时候,教师要求
学生将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说明:我们通常把
10根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这样10个一就是1个十。
反复追问:你手中的那一捆共几根?表示多少
个一?表示多少个十呢?结论:10个一就是1个十(板书)
你能再数出10根小棒并捆成一捆吗?现在你手中有几个十了?
三、拓展深化,达标反馈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今天,我们的数字王国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它就是10个。(师
出示一把只有刻度0—9的直尺),“10”这个数应
该在什么位置呢?谁愿意上来给它安个家。(指数
“8”)与它相邻的两个数是几?(指数“7”它离10近一些还是
离1近一些?观察这根直尺上的数,
哪些比5大?哪些比5小)
游戏“钻山洞”。游戏方法: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当做山洞,请10
位小朋友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
下报,如0、1、2……或10、9、8……说对了发出“呜呜
”的声音,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让学
生数数顺着数、倒着数。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师引导:除了1根1根地数之外,你还有什么能更快地数出10根小棒?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 学生可能回答:2根2根地数、5根5根地数,如果学生答3根3根、4根4根数教师也可以肯定,但应指出
这样数
并不快捷。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交流时突出2个2个数,5个5个数的优越性。
(3)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4)指导学生完成第5题,先从左起数,再从右起数。体会数的方向不一样,问题的答案也不一样。
(5)独立完成第6题。再可以任意的找一个数,请学生说说比它大的数和比它小的数。
(6
)第7题,先让学生说说哪个图形多,再指一指多的是图中的哪个部分,再填数。还可以启发学生反思是怎么知道“少3个”和“多3个”的,体会一个对一个比出来的。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小朋友,今天认识了一个新的数——10,你学会了些什么?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练习二
第5单元
第10教时
总第14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含义、数的前后顺序,
几和第几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等的认识,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复杂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数学卡片
教学程序:
一、知识梳理
请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0——10数学卡片,回忆一下这几天来所学的知识,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
教师加以一定的引导,请学生从数的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基数与序数等角度思考。
二、实践拓展
1、练习二的第1题
师引导: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留心我们的生活,
我们总能找到数的影子,看,我们教室里就有很多数呢?这儿有1
面国旗,那儿有4扇窗户……你还能用
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
2、练习二的第2题
师引导:每个数都有它自己的家,可因为贪玩,有些数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你能帮帮他们吗? <
br>交流时,可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帮助数找到自己家的、学生有的是左右数,有的按顺序数……这些多种多
样的方
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3、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先请出10个小朋友站在讲
台前,然后让其中的几个小朋友戴上帽子,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从左边第几个、
第几个、第几个朋友
戴帽子?从右起第几个、第几个、第几个是女生?
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
4、第4题
师引导:校园里摆了许多漂亮的花,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学生可能介绍一共有几盆,第几盆开了几朵花……如果没有提及的,教师可通过提问作出补充。
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教师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再交流。
5、数学游戏——我想你猜
游戏方法:甲先在心里想一个10以内的数,由乙猜,猜完后,甲
告诉乙“你猜的数比我想的数大(小)”,乙调整
答案,直至猜出。
练习二的第5题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6、教师可出一些图形的比较,来拓展学生对数的大小比较认识。
(1)填“>“”<“
△△△( )△△△△△
○○○○(
)○○
○○○○( )○○○
(2)括号里可画几个圆?试试看
( )>○○○○○○
(
)<○○○○○○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第6题。
三、课堂小结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开放题
8>( )
7<( )
( )>5>(
)
教学反思:
认识物体
第6单元
第1教时
总第15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搭一搭、分
一分、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知道这些
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
2、感知平面与曲面,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介绍物体
(1)个别介绍物体。
“小朋友,你们在课前收集了很多各种各样形状的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在玩之前,谁愿意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学生介绍)
生1:我带来的是一个球盒子,它长长的,有一个面是圆圆的,还有两个面是圆形的,平平的。
生2:我介绍的是一个药盒,它的形状是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还有8个尖尖的角。
生3:我手里的这个是魔方,它是方方正正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8个尖尖的角。
生4:我带来的是一个球,它是圆圆的,能滚来滚去。……
(2)同桌介绍物体。
“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体,那你就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介绍给同桌小朋友听听。”
(学生活动,同桌介绍。)
二、思索探究 交流共享
1、分类。
“刚
才通过小朋友的介绍,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都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老师从小朋友当中拿了几个,也带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
这么多的物体
,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物体的方法,给“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谁来分分类?(学生分类)为什
么这
么分?
2、出示名称。
“每类形状的物体,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3、抽象成几何图形。
“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这四类形状的物体,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现在我们脱去它们的花外衣,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谁来给它们找找自己的家?”
(4名学生分别把图形贴到黑板上)
“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四种形状。”
4、举例欣赏。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请你找一找
、看一看、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先说给同
桌小
朋友听听,看谁找得多、说得多?(反馈)”
生1:空调接近长方体的。
生2:日光灯的灯管是圆柱;吊扇的杆子也是圆柱。
生3:篮球、乒乓球都是球。
生4:魔方、骰子形状是正方体的。……
归纳:“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随处可见,用处可大了。”
(课件欣赏)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生活举例,进一步认识物体,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
三、反馈完善,深入感知。
1、你能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2、下图中有哪些图形?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
圆柱有( )个,球有( )个。
3、猜一猜
圆圆鼓鼓小淘气,
滚动起来不费力。(球)
正正方方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正方体)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
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长方体)
4、总结
1.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学到了哪些知识?
2.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课后,大家再去找找吧!
教学反思:
有趣的拼搭
第6单元
第2教时
总第16个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
2、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能作出判断和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体会平面、曲面。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积木玩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交朋友吗?
2、上节课我们学了认物体,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了哪些物体?
3、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起
来“玩”积木,好不好?谁能在玩的时候也学到新的知识,就能得到老师奖励的红花。
4、出示
有趣的拼搭。
二、探究交流
1、“滚一滚”。
交代:请靠左边坐的四位小朋友按
顺序分别从袋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滑板顶
苏教版一
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端。右边的四位小朋友做裁判,观察这四个物体同时往下滑,会发现什么?
听口令操作。
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左右两组轮流操作,结果是否和其他同学发现的一样?
师生共同总结。
评价。
2、“堆一堆”。
谈话:(34拍打击乐)下面我们就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用这些物体堆一堆
,又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操作:请各组的1号小朋友拿出几个正方体,2、3、4号小朋友也分
别拿出几个长方体、圆柱和球,堆一堆,你发
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
学生评价
3、“摸一摸”。
讲述:看者小朋友学得这么投入,有一位老爷爷可高兴了。(出示圣诞老人
)他给小朋友带来很多礼物,大家想知
道什么好礼物吗?
指名上台摸,说说摸出来的是什么物体。
分组摸,请没组的小组长拿出预先准备的口袋,其余7人挨着顺序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4、“搭一搭”。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讨论交流:你搭的是什么?是用什么物体
搭成的?为什么用这些积木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这些物体在
生活中的应用。
评选优秀设计师。
5、“数一数”。
谈话:刚才小朋友分别用这四种物体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创作,小朋友真是了不起!下面我们一起数一数。
投影出示三幅图,说说图中搭出的图形像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说:用了哪些几何形体,各有多少个?
打开课本,自己看图填数。
第三幅图用了几种物体,分别是小火车的哪一部分?为什么要这样搭?
三、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看看你们组得到什么花,你觉得你们应该向哪个组?学习什么?
2、你在拼搭积木中,又知道了些什么呢?
3、小结。
教学反思:
2-5的分与合
第7单元
第1教时
总第17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
,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
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
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
力。 <
br>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
信心和
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课前准备: 教学光盘、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呀,小猴家可热闹了,原来小猴今天过生日,想邀请我们的小朋友和他一起过好吗?
2、老师今天也给小猴准备了礼物呢!(师出示3个气球)。
3、设疑:教师将3个气球拿在一只手上。如果要用两只手来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拿?
4、指名拿,拿好后要求学生说一说左手拿了几个,右手拿了几个。
5、提问:你还能想出别的拿法吗?
6、老师一个转身的动作就可以表示出第二种分法。
7、讲述: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
中学习新
的数学知识:分与合。
二、探索交流
过渡: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啊?老师还给小猴带来了4个桃子呢
1、师出示4个桃,放在两个盘子里,要求每个盘里都要有桃,有哪几种分法呢?
2、指名学生用桃卡片和两个盘子摆一摆,探索4的分与合。
3、学生示范上台来演示。
4、问:根据刚才的拿法,你能说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
5、刚才小朋友说的比较乱,谁能按顺序一个不漏地说出来呢?
6、学生回答,师板书。学生读一读4可以分成几和几。追问:几和几合成4呢?
7、集体读一读。
过渡:生日宴会还有几分钟的时间,咱们小朋友来玩个游戏怎样啊?
1、说明游戏规则:两人一小组摆花片,将花片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2、让学生两人一组通过摆5个圆片,探究5的分与合。
3、在学生把5个圆片分成4个和
1个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得到两种表述。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4、让学生在六人大组内交流两人得出的结论。
5、小组内推荐出代表交流本组探索的结果,对能按照一定顺序说的和使用联想方法的学生给予鼓励。
6、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有次序地记住5的所有分法。
三、反馈完善
游戏一:吃蛋糕
1、过渡:小朋友们学的真棒,下面,让咱们一起跟它们来分享快乐吧!(
放音乐:生日歌)猴妈妈搬来了许多快小
蛋糕(出示花片图)。
2、说明要求:选择蛋糕,说出两个数合成几,说对了,就可以吃到蛋糕!
游戏二:对口令(想想做做2)
1、师生对口令:黑板上出示4,师出示卡片1,学生说出的数字与老师的合起来是4。等等。
2、生生对口令:黑板上出示5,一学生说1,另一学生说出的数字与1合起来是5。等等。
游戏三:坐火车
过渡:生日宴会结束了,我们要做上火车回家了。 (想想做做3 )
1 明确要求,说出是几的分与合再进行填数。
2
先填一填,再说一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
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什么?
2、你还想知道那些数的分与合?
教学反思:
6、7的分与合
第7单元
第2教时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总第18个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
教学难点:
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疑:老师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
提问: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
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2页例题中的空格。教师板书“6的组成”。
二、探索交流
提问:老师看到你们爱动脑、爱思考,每人奖7个○,你能把○分成2堆吗?有几种
分法?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分
一分吗?请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第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填完后小组互相交流检查,指定一名学生板书。?
三、反馈完善
1
“想想做做”第1题(连一连)。
讲述:茄子老师看到大家那么聪明,高兴得不得了,他奖给大家
6张数字卡片,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合起来
是6,请你连一连。
2
“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3
“想想做做”第3题(对口令)。
师生玩6的对口令:教师出手势2,说:“我说2”,学生出手
势4说:“我说4,6能分成2和4。”学生之间玩
7的对口令。
4
“想想做做”第4题(吃螃蟹)。
提问:同学们口令对得那么好。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螃蟹,看
谁吃的螃蟹多,怎么吃呢?谁能把螃蟹身上的
数分成钳子上的两个数,把钳子上的两个数合成身上的数,
那只螃蟹就归你吃。
教师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最后统计谁吃得多。
四、自我评价
提问: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能用手势在背
后把6、7中的一个数分成几和几,
让你同桌来猜,猜对了你们就可以高高兴兴地下课休息了。
教学反思:
练习三
第7单元
第3教时
总第19个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体会分与和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2-7的组成,加深对2-7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
培养合作学习得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
力。
教学重难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比较熟练地掌握2-7的组成,加深对2-7的认识。
课前准备:
1.画图,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 秋天到了,妈妈买了许多的草莓,,妈妈想把这些草莓分给孩子们,
2.
你能帮妈妈分一分吗?
出示:草莓图
你能帮妈妈分以下草莓吗?
(1)4个草莓图,你可以怎样分?
(2)还能怎样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比一比哪组分法多。
小组汇报。
(4) 5、6个草莓图。
小组汇报。
(要提醒学生有序的操作,思考,也要提醒学生由一种分法想出另一种分法。)
二、基本练习
美丽的燕子风筝还差一点就做完可以飞上天了,你能把风筝做完吗?(出示图2。)
三、综合练习
1.找朋友。
练习2-7的组成。(先由一人在纸上写好一种分法,再让其他同学猜。)
2.2-7的组成。
出示:树苗图(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发现出有次序有条理的分法,自
己发现出分与合的联系。从而掌握一些自
己整理知识的方法)。
集体订正。
3.填组成
你能有次序的把房子的墙填好吗?.
可以一座房,一座房地考虑。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有兴趣去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
四、反思总结
通过学习你得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8、9的分与合
第7单元
第4教时
总第20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8和9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掌握8和9各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或9。
2、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乐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8和9各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或9。
教学难点:有序的掌握8和9的分与合。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程序:
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2-7的分与合,谁能说说7可以分成哪两个数?我们用什么样的方
法研究了2-7的分与合。
今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研究8和9的分与合,你们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8和9的分与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请你拿出8个花片,横着摆成一排,先移动1个,说说8分成了几和几,
推想到什么,再移动1个,说说8又分成
了几和几,推想到什么,就这样每次移动1个花片,说说8的分
成。
1)、学生独自操作,说一说
2)、指名上黑板一边操作一边说
8
8 8 8 8 8 8
/ \
/ \ / \ / \ / \ / \ / \
1 7 2
6 3 5 4 4 5 3 6 2 7 1
3)、集体边操作边说
4)、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操作的过程说8的分成
5)、
把书翻到第35页,看8的分成,让我们填写几道?黑板中有几道?那么课本中4道,写哪4道呢?为什么?你能不看黑板将这四道按顺序写出来吗?
6)、老师将板书用小黑板盖住,学生独立填写,提醒学生我们遇到困难是怎么办?(借助花片摆一摆)
7)、校对、拿掉小黑板,你写的对吗?
8)、你能说说几和几合成8吗?
9)、8的分与合有7道式子,我们只要记几道?
2、试一试
学完8的分与合接着我们要学几的分与合?
1)、出示题目:用9个圆片,每次翻一下,可以分成几和几,推想到几和几你能按照顺序全说出来吗?
●●●●●●●○
(注:这个圆片正面有图案,反面没有)
2)、学生独立操作,说一说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9 9
9 9 9 9 9 9
/ \ /
\ / \ / \ / \ / \ / \ / \
1 8 2
7 3 6 4 5 5 4 3 6 7 2 8 1
4)、集体边操作边说
5)、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操作过程,说9的分成
6)、书上9的分成写哪几道?你能不看黑板全都写出来吗?
7)、教师将板书盖住,学生独立填写。
8)、校对,你填对了吗?
9)、你能说说几和几合成9吗?
检测完善
1、合起来是8的两片叶子是好朋友,请你连一连
5 6 7
3 2 1
4
2、合起来是9的两朵花是好朋友,请你连一连
4 2 3 8
7
5 1 6
3、想想做做3
美丽的中国结上的3个数字有什么规律?
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0的分与合
第7单元
第5教时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总第21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以及哪两个数合
成10。
2、让学生初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10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有序地掌握10的分与合。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手,一双手共有几根手指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分与合。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手指游戏
请小朋友伸出双手面向自己,弯曲一只大拇指,你能说两道10的分成式子吗?
接着每次弯曲一根手指,让学生说出两道式子,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教学例题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7页,数数这页书的上面画了几串珠子?
再数一数每串有几颗?
第一串珠子中有几颗涂色的?几颗没有涂色?
你能根据第一串珠子的涂色情况说10的分成吗?
你能接着有序地涂一涂,把每串10颗珠都分成两部分,最后根据涂色结果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独立做后,指名回答。
你还能想到什么?
10的分与合共有9道式子,你为什么只填这里5道?
你能闭上眼睛有序地说出10的分成吗?
10的合成呢?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一题:接受鲜花
向日葵姐姐看到你们肯动脑筋,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好几朵
花,印在了你们的书上,就是想想做做第一题,向日葵姐
姐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哪两朵花上的数合起来是
10?用铅笔在书上还还合起来是10的两朵花连起来。
2、“想想做做”第二题:验收货物
向日葵姐姐用火车给我们送来一批货物,让我们都当小验收员验收,这些货物也印在我们的书上,就是“想想做
做”
第二题,你能看出每辆小车上的货物是多少吗?怎么看出来的?许多车上只写了一个数,你能把缺少
的数写出来
吗?
3、“想想做做”第三题:找朋友
你们看题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你知道为什么7是3的好朋友吗?
你能动手连一连吗?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10的分与合
10 10 10 10
10
/ \ / \ / \ / \ / \
9 1 8 2 7 3 6 4 5 5
教后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练习四
第7单元
第6教时
总第22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8-10的分与合。
2、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乐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巩固,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巩固,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导入:今天我们练习8-10的分与合,有一天兔妹妹采了8个蘑菇,要放在两
个盘里,可以怎样放?兔哥哥采了9
个蘑菇,要放在两个盘里,可以怎样放?
基本练习
第38页第2题:猜猜我把10分成了几和几
教师准备9张纸上分别写9道不同的10的分成式子,然后让学生猜猜教师把10分成了几和几。
第38页第3题:教师准备这样几张数字卡片,贴在黑板贴上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问:哪两张卡片是好朋友合起来是8?
你能上来拿一拿吗?
问:哪两张卡片是好朋友,合起来是9?
你能上来拿一拿吗?
问:哪两张卡片是好朋友,合起来是10?
你能上来拿一拿吗?
问:你能按顺序说说10的分成吗?
你能按顺序说说9的分成吗?
你能按顺序说说8的分成吗?
综合练习
第39页第5题
谁来读一下题目,集体读一读
问: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7号房中
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9号房中
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10号房中
第38页第4题
审题:每株向日葵上的3个数字有什么秘密呢?
学生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
第39页第6题
审题:请小朋友们观察四盆植物,叶片上的数字和花盆上的数字有什么关系?
除了左右两片叶子上的数字要合成花盆上的数字在填写叶片上的数字时还要注意什么?
小结:要有次序,左边的数字要比右边的数字大
学生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
第39页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比比谁写得漂亮
展示好作品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掌握了吗?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5以内的加法
第8单元
第1教时
总第23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
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引导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
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
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
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
(2)出示图2,图3,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
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
小棒的方法计算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1+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 ),1+2=(
),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第5题)。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六、小结:
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教学反思:
5以内的减法
第8单元
第2教时
总第24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指导
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现在我们已经
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个
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
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
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4、“想想做做”第5题。(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四、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反思:
有关0的加、减法
第8单元
第3教时
总第25个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3个桃,并对它们说:“孩
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3个桃
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非常高兴。中午时,
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而老三呢,一口
气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晚上它们各吃了几个
桃?
二、新授:
1、操作学具:
讲述:同样是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
,剩下的个数也不同。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图片你替桃,分别演示
一下三只小猴吃桃的情况。
2、教学例1:
讲述:请大家把书翻到下面写着“42”的那一页。这页书上面的两幅图告诉
我们什么?把看到的告诉同桌。
指定三人说图意。并提问:要算“现在有几人”,怎样列式?为什么要
用减法算?等于多少为什么等于0?指名说
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3、教学例2:
交代:投影出示两盆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提问:谁能算出“两盆一共开了几朵花”?列出算式。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
一盆开了5朵,另一盆一朵也没有开,所以
5 + 0
= 5
左边一盆开 右边一盆一朵 两盆一共
的朵数
也没有 开的朵数
4、教学“想一想”。
讲述:刚才大家算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比一比。
(出示0+3和3-0)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计论说说怎样想的,再填在课本上。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
提问:0+3为什么等于3?3-0为什么也等于3?
5、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都和几有关,谁能有一句话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刚才“老三”
把桃都吃光了,晚餐什么出没有了。所以它就出去找食物。后来它发现了两棵树,就印在我
们书上,看“
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找到了桃,它是怎么算的?你能算出小猴现在有几个
桃吗?晚餐它吃了几个?还剩几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个?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小组检查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做完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再列出算式。
4、“想想做做”第4题(口答)
讲述:根据刚才看到的,谁能把每组题整好队,按顺序说说。
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关0的加、减法怎样算?
教学反思:
练习五
第8单元
第4教时
总第26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能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课前准备 :口算卡片,教材配套光盘。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复习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口算卡片练习: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
5+0= 4-1=
3+2= 5-4= 3-0= 3-1=
2+2= 1+2=
3-2= 0+3= 4+1= 5-2=
相机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二、基本练习
1、练习五第1题。
课件依次出示第1题的四幅图,引导学生观察
,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每题要说清楚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可以求什么。
图1:师:左边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会列式吗?让学生独立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请学
生汇报交流,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再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4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5是怎样得出来<
br>的?)
图2:右图小兔们在干什么?你能自己列式吗?
图3、4减法同上
2、练习五第2题。
导入:
小鸡妈妈带着它的孩子出去玩,但是半路上走散了,你能帮每只小鸡找到它的家吗?
(1)课件出示第
2题图,引导学生弄懂题目的意思。提问:怎样可以知道小鸡的家在哪里呢?你打算先怎样做?
让学生理解:先要算出小鸡口衔的算式的得数,再把这些算式与相应的房子连起来。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在书上连一连。
(3)集体反馈,课件进行演示。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五第3题。
(1)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写出结果。
(2)比较,说说每组中上下两道算式有
什么不同。左边两题你发现了什么?中间的两题呢?右边的两题呢?
第一组重点体会:一个数加0和一个数减0都得原来的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二组重点体会:看清运算符号并认真计算的重要性。
第三组重点体会: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得数不变。
2、练习五第4题。
(1)课件出示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画了什么。
(2)教师示范提问:有三个小朋友在跳绳,又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跳绳?
学生在书上列出算
式后进行交流。
(3)仿照老师的方法,根据图上画的,同桌互相说说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把算式写下来。
(4)学习第二幅主题图。可以直接让学生提问。
3、练习五第5题。
师:谁来说说怎样才能把算式写的又好看又整齐?
让学生先在书上描一描,并写出结果。再在写字本上独立写一写。时间不够,可安排作业。
三、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得数是6、7的加法
第8单元
第5教时
总第27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减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思想。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由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另一道相应的加法算式的得数,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片、画图,多媒体。
一、情境导入: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摘苹果: 1+2 2+3 2+2 3-1 5-1 4-0
5-4 3+0 3-2 4-2 4+1 0+5
2
、复习6.7的合成
夺星大战: ☆ ☆ ☆ ☆
☆
5 1 4 3 1 6 4
2 2 5
3 、情境导入:创建“绿色校园”的活动正在我们学校
积极开展。植物既能绿化我们的家园,又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环境。你们看,又有一群小朋友来植树了!(
出示例题情境图)
二、思索探究:
1、教学例题:
1)、观察情境图:谁来说说这副图的意思?
谁能根据图的意思提一个问题?指名答。
课件出示: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怎样列式呢?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5+1=6
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6是怎么算出来的? 还可以怎样列式呢?指名说。师
板书: 1+5=6
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6又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一幅图列出了两道算式。
2)、思索探究:看这两
道算式,观察加号前面的数、加号后面的数和得数,你们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想法告
诉你的小伙伴
?(同桌交流)
组织全班交流。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3)教师小结: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把推车来的1人和排队来的5人合起来,也可以把排队来的5人
和推车
来的1人合起来。列出的算式可以是1+5=6,也可以是5+1=6。
4)齐读两道算式。
2、教学“试一试”。
1)、师:小朋友种完树,来到菜园,
看见了……,出示课件,你看明白了吗?请小朋友同桌互相说一说。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回答。
2)、谁能提出一个问题考考大家?指名说。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辣椒可以怎样列式呢?
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48页的试一试,自己填一填。
3)、指名学生汇报。
这样列式是什么意思呢?得数都是几?为什么得数都是7呢?
4)、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3、小结:刚才我们看了一幅图,列了两道算式,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
br>4、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内容。(出示课题,师板
书)
三、组织练习。
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老师摆了两组圆片,下面请小朋友把书翻到
48页,看“想想做做”第1题。看着书上的
图填一填。
分组汇报。
(1)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两题都等于6。
(2)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两题都等于7?
2、师:刚才小朋友看图列出了两道算式,现在老师要考考你,看着上一道算式,你能一眼看出下面的算
式得数吗?
课件出示: 1+5=6 3+4=7 5+2=7
2+4=6
5+1=? 4+3=?
2+5=? 4+2=?
指名答。交流:你为什么能这么快说出得数?
四、检测完善:
1、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可是小青蛙们遇到问题。一群青蛙在练习跳伞
,它们从很高的天空跳下来,如果跳
到合适的池子里就安全无事,并能愉快的在池子里玩。如果跳错了池
或者落在地上,就会受伤,青蛙非常担心,害
怕跳错,所以停在天空中不敢跳,它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都
很聪明,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帮它们吗?你打算
怎样帮他?( “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请你用线在书上连一连。
汇报交流,检查情况。
2、师:真是一群助人为
乐的好孩子,小蜜蜂提着一罐罐香甜的蜂蜜奖励我们来了。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
题)你能把小
蜜蜂分成两部分,并且写出不同的算式吗?同桌可以讨论一下,怎样分,就能一个不落,而且写出来
的算
式最多?
指名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操作课件,让学生明白是怎样有序的分,然后说算式的。 师:刚才是6只小蜜蜂,现在来了7只小熊,你能用刚才我们分的方法,分一分、说一说把这7只小熊分成两
部分,
可以怎样分、怎样说算式?
同桌交流,集体汇报。
3、师:小动物看我们班
的小朋友真爱学习,有2只小客人想留下来和我们交朋友,一起学知识呢!(课件出示:小
狗和小松鼠,
一只得数是6,一只得数是7)老师手上有一些算式卡片,哪个小朋友爱动脑,守纪律,我就把卡片
发给
他上前面来找朋友。
算式是:1+6 6+1 1+5 5+1 2+4 4+2
3+3 2+5 5+2 3+4
4+3 0+6 6+0 7+0 0+7
4+1 3+2 2+3
交流:看看这些小朋友找得对吗?请手上拿着得数分别是6、7的算式卡
片的小朋友在互相找找哪个小朋友和你更
亲密?
师:还有哪些小朋友没有找到蜜蜂朋友,哈哈
,老师也正在找呢,(出示数字卡片5)你们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
4、师:刚才小朋友很快的算出了
得数是5、6、7的算式,老师整理了一下,抽取了里面的部分算式把他们分成了
三组,请你仔细观察每
组里加号前面的数、加号后面的数以及得数,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想想做做”第4题)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课件出示第4题。
组织汇报,你有什么发现?
师: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如果我记住了4+1=5,那么我能很快
的算出4+2的得数吗?课件出示:隐去4+2的得数:
那如果我知道了3+2=5
3+3=6那我能很快算出3+4的得数吗?课件出示:隐去3+4的得数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反思:
6、7减几
第8单元
第6教时
总第28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境中
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植树情境,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掌握6、
7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2、进一步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
,初步体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的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
析判断的能力。
3、 进一步加强加减法算式书写的练习,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有关6、7的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
教学具准备:口算卡片、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口算卡片练习:开火车,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
3+2= 5-1=
4+2= 3+3= 2+2= 4-2=
4+3= 2+5= 5-0=
5+1= 4+2= 3-2=
2、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看到有些小朋友们准备去植
树了,现在这些小朋友已经到达了植树地点,你们看;(出
示例题情境图)
自主探究
1、学生观察情境图。
(1)图上有几人在植树?有几个男同学,几个女同学?教师引导
学生说完整话:(图上一共有6人在植树,有4
个男同学,2个女同学)
(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3)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2、同学们已经说出了想法,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女生有几个?谁会列式?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并列算式。 6-4=2
第二个问题:男生有几个?谁会列式?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6-2=4
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一个数减掉一个数等于另一个数,减掉另一个数就等于这个数。
3、试一试,让学生看图列式,并简单表达自己的想法。
7-2表示什么意思?7-5呢?如果不看图,你会怎样想?
4、教学“试一试”。
(1)首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共有7个胡萝卜,去掉5个,还有2个。
(3)教师媒体演示:虚线,表示去掉的意思。
(4)教学虚线的意义:同学们,这条虚线就表示去掉的意思,表示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
(5)将这到图画应用题完整地说一遍:一共有7个胡萝卜,去掉5个,还有几个?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6)让学生将这到图画应用题试着说一说。
(7)列式计算,教师板书:7-5=2
这是去掉左边,如果是去掉右边呢?
(8)教师小结:同学们,像这样的题目我
们叫做图画应用题。图画应用题中有也有虚线:表示去掉一部分,还剩
多少的意思。
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课件出示依次第1题图,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说出填写的算式,并说说每组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提示:看到这个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外一个算式吗?
(3)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说说每个算式你是怎样算的,(从7-6=1想7-1=6)
3、完成第3题。
(1)课件出示第3题图,提问:树上有几个家,白菜老师问小鸟应该飞回
哪个家,我们可以怎样看?(指名回答)
(2)学生把小鸟与飞回的家用线连起来。
(3)反馈交流。
4、完成第4题。
(1)学生独立计算,把答案写在书上。
(2)比较每组中三个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说说得数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5、完成第5题。
(1)课件演示游戏玩法。
(2)组织学生用准备的数字卡片进行游戏。
6、完成第6题。
(1)说一说7只蜻蜓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2)你能写出几道减法算式?
(3)交流反馈。说出所有7减法几的算式。
(4)补充6-□=□。
四、总结全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练习六
第8单元
第7教时
总第29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
计算的实际意义,体会相应减法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应用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看图提不同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数字卡片。
教学流程程序:
一、导入:
前两天我们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今天我们一起来练一练。(出示课题)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二、计算练习
1.游戏一(练习六第1题)
(1)同桌分工,找相加等于6、7的卡片,找到一组说出两个算式,同桌判断。
(2)交流,有哪些等于6的加法?看谁说的多?(鼓励有顺序地回答)
(3)等于7的加法呢?
2.游戏二(练习六第2题)
(1)选两张卡片,用大数减小数,说给同桌听。
(2)集体交流,要求有序地说。
3.计时口算(练习六第3题)
(1)计时2分钟完成。
(2)了解学生错误,及时评讲订正。
4.趣味练习:找朋友。(练习六第4题)
(1) 请学生说题意。
(2) 独立完成。
(3)
校对。(注意上下都有两个等于7的算式)
三、综合练习
(一)看图列式
1.补充练习
○ ○○○○ ☆☆ ∣ ☆☆☆☆☆
□+□=□ □-□=□
□+□=□
□-□=□
2.一图两式练习。(练习六第5、6题)
(1)带领学生看图,看清图上分成了哪两部分。
(2)完整地用三句话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根据题目所要求的加法
或减法来提问)
(3)把书上的算式填完整。
(4)交流。说说每道算式的含义。
(5)比一比两道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3.开放练习。(练习六第7题)
(1)交流: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读教材所给的问题,独立列式计算。
(3)说说算式的含义。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另一同学解答。
(二)推理练习(练习六第8题)
1.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一起说说第一根线上排列的物体的形状。
2.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排列规律?
3.猜猜1号盒子里的物体是什么形状,说出理由。
4.2号、3号呢?
5.独立思考第二根线上的3个盒子里是什么形状的物体,把思考的结果告诉同桌。
6.交流、说明理由。
四、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第8单元
第8教时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总第30个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4道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联想能力。
3、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善于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在探索与讨论的基础上,正确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和认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在炎热的夏天,你们喜欢做什么运
动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泳馆,看看那里的小
朋友在干什么。(投影出示游泳馆场景)
要求小组合作,看图说图意,提出教学问题并列出算式。看哪组说得多,说得好。
2.教师组织集体交流:
(1)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岸上有3个学生,水里有5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
提问:怎么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3=□和3+5=□
让学生说5+3和3+5的口算思路。
(2)得出: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教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还能提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有8个同学,跳进水里5个(岸上有3个),岸上有几个?(水里有几个?)
并引导学生列出:8-3=□,8-5=□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相出得数。
3.
提问:同样的一幅图,小朋友们列出了几道算式?看了这四道算式,你想到些什么?(小组讨论交流,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4.知识迁移:
引导学生从分类的角度看:
如:(1)男生之分
(2)戴不戴帽子
(3)用不用救生圈等
再让学生小组交流后列出几组算式。
5.“试一试”
(1)出示“兔子拔萝卜的情景图”
(2)让学生说出图意后并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3)集体订正:让学生结合图说出
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及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二、巧设练习,巩固发展
1.数学隧道:
想想做做第1题:
(1)看图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的得数?
(2)集体订正: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每题的
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为什么第2幅图只列出了两道算式?(小
组内交流)
2.游戏实践:
游戏一:帮帮小狗熊: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出示□
+□=8,说明:小狗熊遇到难题了,看它有多着急!你能帮帮它吗?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游戏二:旋转木马。
在旋转木马中的音乐声中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游戏三:放鞭炮:
用卡片逐题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指名回答。如答对,发出“啪”
的声音;如答错,则发出“嗤的声音。
3.“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说出图意后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时的想法。
小组合作探究:根据图意你们能列出多少道算式?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自主小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第8单元
第9教时
总第31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探索与讨论的基础上,正确计算和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算式的含义和认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情境导入:
1、游戏:师生对口令(9的组成)
二、探究交流:
1、出示例题图。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
(2)集体交流:看了这幅图,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图中有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可以怎样算?(板书:8+1=口,1+8=口)
怎么想8加1和1加8等于几?看看这两个算式,你
有什么想法?(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3)看了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来?怎样列式?(板书:9-1=口)怎样想9减1等于几?
(4)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来?怎样列式?(板书:9-8=口)怎样想9减8等于几?
(5)想一想刚才我们根据这幅图列出了几道算式? 看了这4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6)小结:
根据同一幅图,不但可以列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相应的减法算式,这里的四道算式是有联系的。 <
br>2、动手操作:让学生把9个花片分成两堆,有几种方法?观察每一种分法,再想出相应的4条算式。同步
交流。
3、全班交流,发表见解。
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一种分法及相应的4条算式。(教师板书)并让学生要说出相应的得数。
4、归纳整理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有顺序地整理出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及9减几的算式,然后
让每组的学生把整理的算式在全班
交流。
三、游戏体验,巩固知识。
教师说活:小茄子博士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他就想邀请你们到动物之家去走一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游戏一:
小茄子博士先带你们到小蜜蜂那儿去看一看,看看它那里有没有什么数学问题。
小蜜蜂的数学问题是“火眼金眼”显神威。
想想做做第1题(凑成9)
让学生说出加法算式。
游戏二:
小鱼吹着泡泡欢迎大家,它也有问题考大家。(想
想做做第2题)用9减每个鱼泡泡上的数,看谁算得既对又快。
游戏三:
“乖乖做作业”(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教师把12条算式写在卡片上,让学生以口算形式抢答。
游戏四:
动物大本营(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动物大本营要举行数学竞赛了,你们愿意参加吗?让我们也来比一比吧!
□+□=9
9-□=□
比比谁说得又多又对。
收获提炼:说说你们在本节课上的收获。
教学反思:
练习七
第8单元
第10教时
总第32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进行得数是8、9的加、减法计算。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知识再现
1.口算。(口算卡片)
7-5
4+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9-8 2+6
5+3 9-7
8-2 1+7
2.一图四式。(幻灯片出示)
■■■■
■■■
(1) 让学生将算式说给旁边的同学听。
(2)
指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幻灯片上写出算式。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1题.
(1)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卡片。
(2)问:小朋友,黑板上的卡片,哪两个相加可以填写这个算式呢?
□+□=8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3)
继续练习:□+□=9 8-□=□ 9-□=□
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
让学生自己出卡片,说算式。
2、完成第2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
(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
3、完成第.3题.
(1)出示图画,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白菜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小蜜蜂可以拉出哪些算式?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注意不要遗漏。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4题。
(1)出示全部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的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一行得数都是8)
(2)不计算,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打“√”。
(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通过比较作了选择的。(每组的两题都与第1题进行比较,进行估计)
2、完成第5、6题。
(1)
出示第5题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些什么?有几个?要求什么?
(2)
提问:如果让你用图中的数量列算式你会吗?
(3)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6题。
让学生将自己想的结果填写到书上。 反馈交流,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3、完成第7题。
(1)出示第7题,观察,说说要拼成的积木有几块?
(2)下面的哪堆积木可以拼成上面的长方体?小朋友自己在书上数一数。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得数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
第8单元
第11教时
总第33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正确计算和是10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算式之间的联系。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具有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3、逐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导入:今天,我们进行一场有趣的数学“足球”比赛。比一比,哪组“进球”个数多。
二、探究交流
1、各小组长组织本组小朋友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接力赛。
10
10 10 10 10 10 10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8 ( )( )5 ( )4 (
)3 2( ) ( )6 ( )7
讲评:××小组全体小朋友共同努力,赢得了本场比赛的第一“球”。
2、通过“看看想想”,探讨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
提问:球场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细一看,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讲述:小
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在足球比赛中,一般是按照服装颜色的不同分成两队。这样,你能说出哪些算式?
学生口答: 6+4= 4+6= 10-6= 10-4=
提问: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吗?请把书翻到第55页,试着填一填。
讲述: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总结: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
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来算等等。这些算式就是今
天学习的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这类加、减法会议很多题目,你们想自己学习吗?
3、通过“玩玩想想”,探索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独立操作,写算式。
学生抛10个花片,根据正面和反面情况写出多组算式。
合作小组交流算式、算法。
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让学生把写有算式的纸片贴在黑
板上,并根据学生汇报用电脑辅助演示抛花片的情况,逐步得到和是10的加法与
相应的减法的全部算式
。
激励:小朋友真行!你们通过抛花片,学会了所有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的计算。想表扬一下自
己吗?老师奖励
每组一个最佳学习“球”。
学生上黑板归类并有序整理写有题组的纸片,及时记忆。
4、轻松一刻(课间操)
讲述:轻松一刻来到了,我们一起来表演“凑十”歌。
随着优美的音乐,师生共同表演。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三、检测完善
1、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
如:师说“我出8”生答“我出2”师说“8+2=10”生答“2+8=10”。
2、10减几。
讲述:小兔子见小朋友这么聪明,也要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减去其他
伞面上的任何数,请算出得数。
3、看谁说得多。
□+□=□
□-□=□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设计
1、“想想做做”第3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提高题。
电脑出示图:一座小木屋前有2个男孩,1个女孩。问:如果
一共有10个小朋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几个女孩?
教学反思: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
第8单元
第12教时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总第34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
构,会用
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难点: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在学习
“比一比”时,先比较哪根跳绳长,再比较哪个小朋友高,我们用“√”和“○”来表示比较的
结果,这
比用文字表示方便多了。
2.导入:使用符号表示既简单又明确,我们数学上经常使用符号。这节课,
我们就学习如何用符号表示图画问题
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学习如何通过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题。
(1)出示苹果图。
(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如果把刚才的问题写下来,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
(出示括线)这叫括线,括线对着哪里,就表示哪里的东西,
这里的括线就表示左边和右边的苹果总数。“一共有
多少个?”不知道,要我们求出来,这是问题,就在
括线下面写问号。(出示“?”)
你们看,这样表示简单吗?
(4)了解已知条件和问题:
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呢?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条件,要求什么就是问题。
(5)提问:这道题谁会列式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包括括线的问号)
(2)提问: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在书上列算式计算。
(4)反馈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完成第2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指名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3)提问:右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3.完成第3题。
(1)出示题目,指名说说图中的条件和问题。
4.完成第4题。
(1)你能看出小鸡和小鸭哪个多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学生在书上填空。
(3)指名说出所填写的数,共同订正。
四、总结全课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反思:
求未知加数
第8单元
第13教时
总第35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求未知加数的算式,探索并掌握求未知
加数的方法,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2.让学生积累把
一个数凑成10的经验,为将来学习进位加
作准备。3.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
考、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求未知加数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求出未知加数。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口算卡片练习。
2.今天数学课,智慧爷爷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带来了一个盒子。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题。
(1)媒体出示装了苹果的盒子图。
问:图中盒子里如果装满苹果,可以装几个?
已经装了几个?
还差几个?
(2)
进行说明:同学们,盒子里可以装10个苹果,我们已经装了8个,还有几个没有装的。(教师边说边板书:8+( )=10)
(3)如果不是我们已经算出来了,我们就不知道还有几个没有装,所以我
们把没有装的,也就是不知道的这个数
用括号括起来,表示不知道的意思。
(4)这个算式就读做:8加几等于10。
(5)通过图我们知道了还有2个没有装,也就是
8加2等于10。(教师在黑板上填写。)如果没有图,你该怎么想
8加几等于10呢?小组讨论。
(6)学生说的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
讨论后形成如下板书:
因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
8和2合成10,所以8+(2)=10。
10-8=2,所以8+(2)=10。
(7)思考:6+( )=10,小朋友可以怎么想?
发表意见,只要说的有道理。
2.延伸。
(1)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在黑板上写上 4+( )=10
3+( )=7 ( )+5=10 7+( )=10
三、反馈完善
1.完成第1题。
(1)看书上题目,明确要求:先画满10个图形,再填空。
(2)学生独立在书上画图形填空。指名说出每一行画了几个图形,( )里填了什么数。
2.完成第2题。
(1)谈话:信鸽在天上飞呀飞,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要让小朋友帮个忙
,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
(2)学生用铅笔引路,在书上进行连线。汇报交流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3.完成第4题。
(1)谈话
: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信鸽,它们把这件事告诉了小白兔。瞧,小白兔正在拨萝卜呢。(课件出
示图和题目)
(2)学生独立在书上方框里填数。
(3)汇报交流。
(4)提问:观察这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反思:
练习八(一)
第8单元
第14教时
总第36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的加法与10减几,并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2、在练习过程中,初步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10的加法与10减几。
教学难点: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课前准备:投影、光盘。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1、口算。(口算卡片)
7-5 4+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9-8 2+6
5+3 9-7 8-2
1+7
2、一图四式。
(1) 出示第1题图,指名说说图中葫芦的个数。
(2)在书上写出四个算式,并在小组中交流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3)反馈,说说写出的算式,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算式。
(4)小结: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列出四个算式,其中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2题。
(1)出示第2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2)师:小蜜蜂各应该采哪一朵花上的花粉呢?请小朋友在书上用线连一线,帮助小蜜蜂正确采到花粉。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连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连线。
2、完成第3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
(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
(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
三、综合练习
4、完成第4题。
(1)出示第4题。
(2)学生比较第一组数,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上下两题之间有没
有什么关系?(比较算式与数的大小时,
先要算出算式的得数,再比较)
(3)在书上完成其它的题目。
(4)反馈交流,集体订正。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练习八(二)
第8单元
第15教时
总第37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用括线表示实际问题以及求
未知加数的方法,能正确根据图的意思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感受其中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掌握用括线表示实际问题以及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根据图的意思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投影、课件。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1、口算。(口算卡片)
7-5
4+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9-8 2+6
5+3 9-7
8-2 1+7
2、看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 □□=□
□+□=□ □□=□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在书上列出算式。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连的?为什么要用加法或减法计算?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6题。
(1)演示第6题小兔采蘑菇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原来有几个蘑菇,采了以后蘑菇是怎样变化的。
(2)出示算式图,说说这里有几道题,分别是哪几道?
(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
(4)汇报交流,说说每道算式的含义。
2、完成第7题。
(1)出示第7题。
(2)指名说一说可以怎样算出括号里的数?(算括号里的数,加法可以用减法来算,如第1小是,可以
用10-8
来算出括号里的数。)
(3)在书上填空。
(4)反馈交流,集体订正。
四、总结评价
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
第8单元
第16教时
总第38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用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课前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口算。(口算卡片出示)
10-5 6+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6+4 2+6
7+3 9-7 8-2 1+7
8+2 10-4 4+6 2+8
10-6
10-3 3+7 9+1
5+5 10-2 4+5
6-0
2、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甲:4+2=6;乙:6+1=7;甲:7+2=9;乙:9+1=10。
或者甲:10-2=8;乙:8-3=5;甲:5-1=4;乙:4-4=0。
3、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邀请两个学生到讲台前表演。
讲述:第
一个算式的得数正好是第二题开拓的这个数,第三体开拓的数正好是第二题的结果……像这样的几道有联
系的算式写出来像什么?我们把这个游戏叫做“算式接龙”。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1。
贴出例1主题图。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外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
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
该帮奶奶做一些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
南瓜云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有运来2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
br>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6+1=7,奶奶一
共摘下7个南瓜。)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
你能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幻灯机前演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表述图意,再填写算式。
3、“想想做做”
第3题。学生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可以是9-2-4=3,也可以是9-2-3=4。
4、“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
第8单元
第17教时
总第39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观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图中的动作过程。
课前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
5+1+2 3+2+5
6+0+3 7+1+2
7-4-1 10-5-5
6-2-2 9-3-5
举其中一个作为例子,如:9-3-5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看图列式。
○○○○ ○○○ ○○ ○○○○ ○○○ ○○
□-□-□=□ □+□+□=□
3、多媒体演示两个情境。
乘客上车、下车无序拥挤。让学生评一评这种行为,并猜一猜车上人数增减情况。
乘客上车、
下车井然有序(2人下车,3人上车),让学生说一说,并想一想车上人数增减多少?猜一猜每一次上、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下车人数和车上人数还有多少,我们不但要细心观
察每次上、下车人数,还有根据车上原有的人数进行加减计算。
二、探究交流
1、提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动画短片;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3人上车。
提问:(1)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况吗?
(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动画片的意思吗?学生列式:
7-2+3=□
2、揭示课题。
质疑:这一题和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一样?
讲述:连加、
连减的算式里,要么都是加号,要么都是减号,而我们今天学的算式里既有加号,又有减号,这就是
我们
今天要学习的“加减混合运算”。
3、探究算法。
提问: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
学生讨论后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引导学生说出图意,再在书上填空。
请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
2、 “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交流图意,再填空。
小结:看来,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处都有数学知识。我们可要留心观察哟!
3、“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大森林里有猴子、熊猫,还有兔子。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
式?请在书上填空,填好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每
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板书:8-3-1=4 2+2+3=7 3+1+4=8
4+3+2=9
9-4-3=2 9-3-2=4
4、提问:白兔跳篱笆跳累了,我们帮它摘丝瓜好吗?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连线、交流。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练习九
第8单元
第18教时
总第40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的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课前准备:投影、口算卡片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5+1+2
3+2+5
6-0+3 7+1+2
7-4-1
10-5+3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6+2-2
4-3+5
二、基本练习
1.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
8+( )=10
( )+2=7
5+( )=8 7+( )=9
2.完成第1题。
(1)出示第1题图,问:怎样来比一比谁跳得快?
(2)同桌两人每人算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快。
(3)交换进行练习。汇报交流时,说说每道题的结果。
3.完成第2题。
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运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想法。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3题。
(1)你打算怎样比较每组两边的大小?
(2)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中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确定在○里填什么符号。
(3)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2.完成第4题。
(1)出示题目,介绍什么是行和列。
(2)指名说出第一题第一行的连加算式,板书:1+2+3=5
3.完成第5题。
(1)学生独立在书练习写第5题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复习(一)
第8单元
第19教时
总第41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帮
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更深地体验加减法之间
的联系
。
2.通过观察表格找规律,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算式的排列规律,逐步培养学生探索事物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加、减法的含义以及10以内的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和描述加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知识系统整理。
问:前段时间我们一直学习了哪些知识?
(10以内的加减法、一图四式、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填未知加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把10以内的加减法、一图四式、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一起来复习一下
。
二、查漏补缺训练。
1.教科书第71页第一题:
问:左边有几个黄风车,右边有几个蓝风车?
一共有几个风车?用什么方法做?
请同学们列出两道加法算式,然后指名回答。
问:列减法算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找对总数)
问:这里的总数是谁?所以两道减法算式都用什么放在减号的前面?
请同学们列出两道减法算式,然后指名回答。
小结:把左右两边合起做到的是什么?(一共的
)用一共的去掉左边的,就能得到什么?(右边的)用一共的去掉
右边的就能得到什么?(左边的)
2.教科书第71页第二题:
问:知道什么?要问什么?怎样列式?
小结:求一共有多少,我们用(加法)计算,求一部分我们用(减法)计算。
补充:
▲▲▲
?个
9个
6个
▲▲▲
?个
比较这两道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再次强调求一共用加法,把左边的和右
边的合起来就是一共的,求一部分用减法,用总数去掉一部分就是另一部分。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附后)
问:竖着看有什么规律?你会把第三竖行填出来吗?
横着看有什么规律?你会把最后第二竖行填出来吗?
斜着看呢?
你能从中找出得数是7的算式吗?得数是9的算式呢?得数是10的算式呢?
教师任意指其中的一道,比比谁算得快。
2.出示不完的减法表:(附后)
3.照样子,将表格填写完整。
3
6
9
7
72
5
6
1
8
2
7
4
8
5
6
4
8
3
8
6
8
3
4
4
2
7
9
0
7
1
5
4
4
3
8
1
3
5
四、全课总结
不完整的加法表:
1+1
2+1
3+1
4+1
1+2
2+2
3+2
1+4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5+1
6+1
7+1
9+1
4+2
5+2
6+2
8+2
2+4
3+4
4+4
6+4
1+5
2+5
3+5
5+5
1+6
2+6
4+6
1+7
3+7
2+8
1+9
出示不完的减法表:(附后)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3-2
4-2
5-2
6-2
7-2
8-2
9-2
4-3
5-3
6-3
7-3
8-3
9-3
6-5
7-5
8-5
9-5
7-6
8-6
9-6
8-7
9-7
9-8
教学反思:
复习(二)
第8单元
第20教时
总第42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未知加数与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
生根据场景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写出相应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含义,
感
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根据具体情境选择信息提问题并列算式。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境选择信息提问题并列算式,体会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程序: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二、综合运用提升。
1.教科书第73页第7题
学生独立做,做后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教科书第73页第8题
学生独立做,做后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通常是从左算到右。
3.教科书第73页第9题
教师带着领读题目,问:这道题目首先要做什么?(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
学生独立做,做后交流。
4.教科书第73页第10题
场景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5.教科书第73页第11题
你能根据小鸟、小狗和青蛙的活动情况,列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算式吗?
你能说说你的式子是什么意思吗?
三、总结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四、作业
教学反思:
丰收的果园
第8单元
第21教时
总第43个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情境激发
学习兴趣,体会日常生产、生活里存在着数学问题,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同时复
习已经学
习的数和计算,以及方位等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光盘、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动物们来到果园里参加劳动。(出示主题图)
1、谈话引入
师:仔细听,你能听到什么?(播放“摸苹果”的歌曲)
生:秋风姑姑摸苹果。
生:秋风姑姑摸红了苹果摸黄了梨。
2、揭示课题
师:秋姑姑的本领可真大,不仅摸红了苹果,摸黄了梨,还摸熟了大象伯伯的果园,想去看看吗?我们一起去参
观
大象伯伯“丰收的果园”。板书课题“丰收的果园”。
二、探究交流
1、观察图。“丰收的果园”里有些什么?
2、认方位。
从中间看,梨树在哪边?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
在运水果的队伍中,小猫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
3、数一数,算一算。
运苹果的车有多少辆?是哪几辆?运梨的车有多少辆?是哪几辆?
苹果树有多少棵?梨树有多少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怎样求?
苹果有多少筐?梨一共有多少筐?你是怎么数的?
树上有几只小鸟,又飞来几只,一共有多少只?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求一共有多少只的?
4、分小组活动。
除此之外,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活动,每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所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在班级里交流。)
1、师:丰收的果园里不仅有香甜的果实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你发现吗?(学生六人小组充分讨论。)
2、师:谁想当小博士上来提问题?(出示博士帽)学生轮流戴着博士帽提问,其他学生解答。
3、师:小朋友动动小脑袋就解决了这么多数学问题,想不想动动你的小手呢?伸出左手,伸出右手,听音乐摸
耳
朵。
学生跟着音乐做课间操。
4、师:大象伯伯的家在大路的左边,小小运输队应该把水果往哪边运呢?
往梨树那边运。
应该往苹果树那边运。
5、师:有的说“往梨树那边运”,有的说“往苹果树那边运”,到底
哪种意见对呢?谁有好办法证实自己的观点?
小组商量商量。
我们小组的办法是和小小运输队
的小动物站一个方向(师示意上讲台),瞧!我的左手在这边,所以梨树这边是左
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三、全课小结
1、在美丽的秋天,大象伯伯有了很大的收获,小朋友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呢?
2、师:我们的大教室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发现了吗?(学生交流汇报)
3、师:只要你
爱动脑,会观察,你就会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还真不少呢?回家后把你家里的数学知识说给你爸爸
妈妈听
好吗?
教学反思:
统计
第9单元
第1教时
总第44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知数学在生活中应用。
2、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学习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
统计表,
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能进行有序观察和有条地思考,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
自己主动参与,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统计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让学生回忆家中一些喜庆日子,如自己过生日一般都来哪些人,说说过生日时的场景。
2
、故事引入,提出问题。讲述:今天是森林王国中大象的生日,大象家来许多客人,祝贺大象生日快乐,它们还<
br>拿着生日礼物——鲜花,(贴教学挂图)我们来看一看,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送给大象哪几种花?
二、探究交流
1、提出问题。
大象家的客人排得很乱,不容易看出来有多少,用什么方法能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各有几个呢?
2、分类整理。先小组活动,再组织全班交流。
先把客人分成小狗、小猴、小猪三类。 分别给小狗、小猴、小猪排队,排队的方法是在主题图上找一个什么动物,就贴这种动物的一个头像。直到把
主题
图中的动物都找完。
根据排好的头像数一数每种动物各来了多少只,把数目填在括号里。
3、分析数据。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反馈完善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讲述: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哪几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呢,
课本已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
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上。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
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
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哪种花最
多?哪种花组最少?)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以小组为单位,说明题目的要求,
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摆一摆。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
并回答一些见到的问题。
3、想一想,说一说。
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送的鲜花,大象非常高兴。小朋友们
,你们再帮大象想一想,怎样给客人们准备
午餐呢?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
听。
四、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数数和读数
第10单元
第1教时
总第45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
数并能正确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的数的
组成。
2、通过生活化
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
2、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
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先讨
论讨论。看看谁的
办法好?
二、探究交流
(一)、操作。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来抓一把,看看有多少根?
先不数,猜一猜你抓了几根小棒?请你数一数,你猜对了吗?
通过数一数,我们知道了你手里有几根小棒。
讲述:刚才抓小棒的时候我们都是通过数,才能
知道抓到了几根小棒,那每次都要这样数一数,多麻烦呀!怎样才
能让自己和别人能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
少根呢?你有什么好主意吗?试着摆一摆。小组成员一起讨论。
全班交流得出:把十根捆成一捆来数最快了。因为10个一就是1个十。
1、谈话:我们已经
学过的数中最大的数是几?请同学们从准备的小棒中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
2、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3、反馈:指名让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
4
、(拿起学生实物投影捆的1捆小棒)提问:这1捆小棒是多少根?(10根)对了,一根一根数,有10根,我
们
可以称作“10个一”(板书:10个一)也就是“1个十”(在刚才的基础上继续板书:是1个十)
。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一般满了10根小棒就捆成1捆,表示1个十。
5、把“10个一
是1个十”齐读两遍。师:这里“一”和“十”都是计数时常用的单位。(把“一”和“十”描成红
色)
6、“1个十”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比如我们去买铅笔,一般是几枝铅笔捆成1捆?(指名回答)这1捆
就是1个十,
如果买10枝铅笔就不用一枝一枝地数了,拿出1捆就行。
像这样的例子你见到过吗?(指名交流)
(二)认识12。
1、谈话:在课桌上摆12根小棒,怎样摆容易清楚地看出是12根?请在课桌上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种摆法。
估计一般都会摆成1捆2根,展示一个学生这样的摆法。
2、提问:我们来数一数是不是12根。1捆是10根,再加2根是12根。这种摆法看得清楚吗?
如果有其他摆法,先检查一下是不是12根,再让大家评议这样摆是不是容易看清楚。
3、小
结:摆12根小棒时,先摆1捆小棒,是10根,再加2根就是12根。这样的摆法表示1个十和2个一,合起<
br>来就是12,看起来比较清楚。
(三)继续认识11-20各数。
1、出示前3幅小棒图。
提问:这里有三组小组小棒,每组各有多少根小棒呢?谁来数一数?
指名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11、13、18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交流数的方法:你是怎样数的?(1捆是10根,再加1根是11根)
2、老师说小棒根数,学生摆,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指名实物投影操作)
师:14根、16根、19根
分别交流是怎么摆的。(先摆1捆是10根,再摆4根)
3、提问:19根后面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0根又满一个十了,可以自怎样?
学生把散放
的10根小棒再捆成1捆后,提问:这里是把几根捆成1捆的?又捆成1捆有什么好处?2捆是2个什么
是多少?(板书:2个十是20)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个数,还
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5、你能从11数到20吗?
交代:拿出你的直尺,看着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20。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吗?越往右(后),表示的数就越( )。
三、反馈完善
1、在课本上先数出10张来,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看看有多厚?
找出课本上的第8页、第15页、第20页。
现在是往前翻还是往后翻,为什么?
2、先猜一猜是多少,再数出来。
(出示水果图)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写数和数的组成
第10单元
第2教时
总第46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的
学习过程,能够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认识计数器,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数位,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数位,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学会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认识数位,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练习数数。
(1)从4数到19,先顺数一遍,再倒数一遍。
(2)同桌互相当小老师,先从2到20顺数一遍,再倒数一遍。
(3)两个两个地数,从0数到20。
2、读一读。
(1)、1、2、3、4、5
、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
14 2 11
20
0 19
(3)以最快的速度数一数,并且说出来。
○○○○○ ○○○○
○○○○○
□□□□□□□□□□
□□□□□□
3、提问:看着11这个数,你能用小棒表示吗?你怎样摆的?1个十和1个一
合起来是多少?(板书:
二、探究交流
11)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教学12的组成。
(1)认识数位。
谈话:原来有11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12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这1捆表示什么?它对的位置,我们给
它起个名字,叫做“十位”。这2捆表示什么?它对着的位置我
们也有一个名字,叫做 “个位”。
(2)认识计数器。
谈话:12这个数,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来表示,出示计数器,你能找到个位和十位吗?说给同桌听听。
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就是个位,第二位就是十位。
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2。
提问: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12呢?
1个十,就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这颗珠子就表示1个十。请学生拨1个十。
这是2个一,我们该怎样拨珠?学生操作后反馈,在个位上拨2颗珠子。个位上这2颗珠子就表示什么?
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多少?
(3)教学12的写法。
2、教学11的组成。
11这个数用计数器怎样表示?同桌讨论并操作。
汇报拨珠方法:十位上拨1颗珠子,个位上拨1颗珠子。
用数字卡片摆出11。学生操作后汇报。
讨论: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3、自学13—19各数的组成。
谈话:刚才我们先摆小棒,然后拨珠,再把数摆出来,你能
用这样的方法自学13—19的组成吗?学生操作,教师
巡视。学生汇报过程,课件演示。
1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15呢?16、17、18、19呢?
谈话: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4、教学20的组成。
谈话:出示
1个十,这是多少?该放在什么位上?怎样用珠子表示它?学生操作。又添上1个十,现在是多少?
提问:十位上为什么拨2?个位上为什么没有珠子呢?
提问:20是怎样组成的?
5、教学数位表。
(1)出示数位表。
师:同学们,这是数位表,数位表上从右边
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有几个
十就在十位上写几。
(2)问:13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有一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有3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写3,读做十三。
问:1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有一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有4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写4,读做十四。
想:15应该怎么写?为什么?16可以怎么写?
讨论:20怎么写?
6、小结: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11—20各数的认识。
三、反馈完善
1、抢答。
1个十和2个一是______。
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6,这个数是______。
2个十是______。
1个十和9个一是______。
2、看数拨珠。 12 13 20 15
3、猜谜游戏。教师说一句话,学生猜数。
1个十和6个一是几?
十位是2,个位是0,这个数是几?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比14大,比16小的数是几?
4、选择题。
(1)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 ①12 ② 20
(2)“11”十位上的“1”表示( )。 ①1个一
②1个十
(3)16里面有( )。 ①6个十和1个一 ②1个十和6个一
(4)有2个十就在( )位上写2。 ①十 ②个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第10单元
第3教时
总第47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理解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复习儿歌。
1个十,1个一,合在一起是11;
1个十,2个一,合在一起是12;
1个十,3个一,合在一起是13;
1个十,4个一,合在一起是14;
1个十,5个一,合在一起是15;
1个十,6个一,合在一起是16;
1个十,7个一,合在一起是17;
1个十,8个一,合在一起是18;
1个十,9个一,合在一起是19;
2个十,合在一起是20;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题。
(1)出示图画。
问:同学们,图上有什么?有几个?如果让你列出四道算式,你会吗?先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商量。
(2)请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板书:
10+5= 15-5=
5+10= 15-10=
(3)发表意见。
问:有哪个小朋友摆的是10+5的?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提示学生:10就是1捆小棒。)
问:如果没有小棒,你该怎么想10加5等于15呢?可以先小组讨论。
教师:因为1个十5个一合在一起是15,所以10加5等于15。
(5)思考:10加3等于多少?为什么?
那么10加9呢?
(6)我们已经知道
了10加5等于15,你能很快说出来5加10等于多少吗?为什么?(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数不变。)
同样道理,那么3加10等于多少呢?9加10呢?
教师小结:看来,十加几就等于十几,几加十也等于十几。
(7)那么15-5等于多少呢?谁来用小棒摆一摆?
1捆零5根减去5根,就剩1捆,就是10。
如果是17-7呢?18-8呢?
小结:看来十几减几就等于10。
(8)小组讨论15-10等于多少,为什么?17-10呢?18-10呢?
小结:看来十几减10就等于几。
三、反馈完善
1.出口算卡片。
10+6 13-3 4+10 18-8
10+9 12-10
1+10 16-10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教师出示图画。
3.完成第2题。
(1)出示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
提示:为什么10+2和
2+10都等于12呢?12-2为什么等于10呢?12-10为什么等于2呢?
(2)让学生把得数填写在书上。
(3)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练习十
第10单元
第4教时
总第48个教案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口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口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2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5+3= 10-9=
15-10= 12-10=
4+5= 19-9=
10+10= 12-2=
2、填空
(1)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2)1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 )。
(3)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一题
(1)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回答一共有多少只,并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
2、完成第二题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填数。
(2)引导学生观察两组数分别是怎么排列的?
(3)重点观察第一组:已知的数和所填表的数有什么规律?(已知的数都是双数,所填的数是单数)
(4)提问:18接近12还是接近20?13呢?
3、游戏:猜数字
教师准备一
些11~20的数字卡片,随意拿一张让学生猜,如果学生说的数大了,就说大了,反之说小了。
综合练习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四题
让学生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2、完成第五题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图中有几个队?(两队,蓝队和绿队)蓝队得多少分?绿队得多少分?
理解“领先”:就是哪队得分多?“领先多少分”就是蓝队比绿队多得几分?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
完成第六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
3、思考题
计数器上有两个珠子,组成的数可能是多少?
十 个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
第11单元
第1教时
总第49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
、
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教学准备:钟面教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揭示
小朋友猜对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二、思索探究
1、初步认识钟面
说明: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
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
有12个数,让学生从1顺次读到12。
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
(1)出示7时的钟面,让学生猜猜是几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
分别指着什么数?再出示5时的钟面,
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引导观察钟面上的分针有
什么共同点?时针呢?
(2)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再指名说。
3、初步认识大约几时
(1)继续拨时间,让学生说是几时。
先拨7时,再拨7时不到一点,最后拨7时过一点。
(2)7时不到一点
提问:这时是几时呢?小组商量,学生汇报。
(3)7时刚过一点
提问:这又是几时呢?
(4)小结:像这样接近7时的情况,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
(5)巩固:分别出示4时
不到一点和平8时刚过一点的钟面,提问:你能说一说,这两个钟面上大约是几时吗?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进行全班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口答,并适当追问是怎样想的。
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每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2)指出:小朋友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要求学生互相看一看拨的对
不对。再分别拨出9时、12时,同桌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仔细观察
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根据钟面下标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提醒学生注
意
:画时针应该比分针短些,画分针应该比时针长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提问:第一幅图钟面上是几时?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第二幅图呢?
追问:怎么都是10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总结:一天里有两个10时,一个在上午,是上午10时;一个在晚上,是晚上10时。
5、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出示不同时刻的画面,提问:你知道上面各是几时吗?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表示方法?
四、全课总结
1、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9加几
第11单元
第1教时
总第50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境里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
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树立创新意识,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比较熟练地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9加几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口算题进行复习:10+1、10+3、10+5、10+7、10+8、10+6、10+4、10+2。
学生口算后,教师将卡片有序排列在
黑板一侧)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二、探究交流
1、以“9+4”为例,探讨口算方法。
看一看:小熊是怎样取的?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列出算式:9+4。
摆一摆:让学生借助格子图用苹果摆一摆,算出结果。
说一说:指定学生操作演示,交流算法。
访一访:采访用把9凑成10,再10加3得13的
小朋友: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呢?请两个说说。教师板书:
9
+ 4 = 13
1 3
10
议一议:学生交流喜欢哪种方法?说明以上方法都可以用,鼓励学生用简便的方法算。
2、进一步操作感知,巩固口算方法。
用苹果边摆边计算,独立完成9+5、9+7两道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口算思考过程,并完成第78页“试一试”的填空。
9 + 5 =
14 9 + 7 =16
1 4
1 6
10 10
(3)质疑:5为什么不分成2和3,7为什么不分成3和4或2和5呢?
3、引导小结。刚
才我们算9加几用了什么方法?请小朋友为大家喜欢的这种方法起个合适的名字。(“凑十法”)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圈出10只,再计算。和同桌交流算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
完成后,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起来计算的。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4、“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将得数板书在新课引入时列出的算式后面。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几得数个
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
5、“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溜冰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原来有( )人在溜冰,又来了( )人,一共有(
)人。列出算式,组
织学生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2)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的9加几的例子。
四、学生质疑,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练习十一(一)
第11单元
第1教时
总第51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9加几的口算,灵活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提炼数学模型的过程,培养数学意识。
3.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巩固9加几的算法。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进行9加几的口算。
教学准备:教师: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师:双休日的时候,小朋友们最想去哪里玩啊?
师:是啊,羊村的懒洋洋最喜欢玩了,这天他
独自一人溜出了羊村,来到了儿童乐园,可是(出示数学乐园图)这
个乐园和别的公园可不一样,买了门
票之后还不能进去。要想进去可得先填门票上的密码,你们瞧:(教师出示课
本第88页上的第一题),
懒羊羊傻眼了,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他吗?
学生写,教师巡视。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小结:密码都写对了,懒洋洋终于进到儿童乐园玩了。可不想狡猾的灰太狼早就守在门边,他把懒羊羊抓回了
城堡,在去城堡的路上还设置了三个陷阱,喜羊羊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想请我们帮忙救出懒羊羊
,你们愿
意吗?
二:基本练习
第一关: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
完成后让学生说谁你是怎样算的?
仔细观察每组中的几道式题,有什么发现?
提示:几道式题的得数是怎样依次变化的,计算过程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单数加双数等于单数、双数加双数等于双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依次增加2结果也依次增加2
等等。)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师:同学们真聪明,过了
灰太狼的第一关,懒羊羊身上的绳索解开了一根,我们有没有信心,再过灰太狼一关,救
出懒羊羊?
三、综合练习
第二关:钻山洞。
出示情境图3
教师讲清游戏规则:小组
中两人举手作山洞状,其他学生手拿卡片从山洞中穿过,进山洞的小朋友都必须用9加上
自己手中的数字
,算对了才允许通过,否则退回重来。
要求学生回答完整,声音响亮,对第一批通过的学生给予奖励
第三关: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9加几的算式。
(1)先独立完成,再想一想,比一比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2)集体交流
学生发现的规律可能是:
(1)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逐渐增加1,它们的和也就逐
渐增加1;第二个加数增加2,和也随着增加2。
(2)所加得的和的个位上的数字要比和9想加的那个数小1。
(3)和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正好等于第二个加数。
……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
,又过了灰太狼一关,终于把懒羊羊救出来了,懒羊羊为了感谢你们,给你们每人一个智慧星。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有什么话想要告诉小伙伴吗?
教学反思:
练习十一(2)
第11单元
第2教时
总第52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9加几的计算思路。并能熟练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在综合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难点: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劣性。
教学准备:图片、口算卡片、数字卡片、五角星。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师:这节课,老师带来了各种颜色的五角星,你们喜欢吗
?老师准备奖给课堂上表现聪明的小朋友和团结合作的小
组,你们有信心拿到吗?
活动一:“开火车”
师: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一个开火车的游戏,你们想玩吗?你们看,
老师这儿有很多的口算卡片,想请我们的
4列小火车帮忙计算一下,看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出示关于9加几的口算卡片,让学生依次计算,奖励第一名的小火车每人一颗五角星。)
师
:刚刚小朋友们的表现都很好,算得真快,能告诉老师你们有什么小窍门吗?比如,9+6,是怎样算的?
请几个学生选择几道题讲讲计算方法。
二、基本练习
活动二:我为小兔找个家 <
br>师:兔妈妈生了许多的兔宝宝。有一天,她带着孩子们出去玩,有四只小兔因为贪玩迷了路,他们找不到家
了,小
朋友,你能帮他们找到家吗?
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4只兔子,身上各写有数字16、17、13、5)
学生要先算出每间房子上的算式等于多少。然后将相对应得数的兔子移入房中
交流: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过程。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帮兔宝宝找到了家,兔妈妈
谢谢你们,可是一号小兔说了,他想要间新房子,你们能想办法
帮帮他吗?
根据得数16来编算式,学生回答是多样的,只要得数正确就行了。
可以是:(1)我给他造的新房是9+1+6
(2)我给他造的新房是6+3+7
……
三、综合练习
活动三:我来说一说算一算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想想做做6
先根据图意说说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再独立解答。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样想的?
想想做做7
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出示题中给出的三句话,让学生结合图中信息完整的用三句话说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并说说用什么方法
解,为什
么用这种方法。
想想做做8
看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试着提一个问题吗?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自主解决,交流。师将各种问题一一板书整理。
活动四:星星擂台榜。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擂台榜(每个小组都获得了一些五角星),你知道了些什么?还能想到些什么?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
(1)哪个小组五角星最少?哪个小组五角星最多?
对星
数比较少的小组要进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对星数比较多的小组要督促他们戒骄戒躁,继续努力。
(2)一共获得了几颗五角星?
列出连加算式,教师对计算作些指导。
(3)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多多少颗?
……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想法?
教师小结: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拓展题:9+( )<15。
9+( )>15。
教师提问:括号里可以填几?
注意在同桌合作的过程中交流算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借助学具操作,帮助思考。
教学反思:
8、7加几
第11单元
第4教时
总第53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7加几。
2、在观察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形成多样化的算法。
3、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8、7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的“凑十”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讲述: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玩“闯三关”。
闯第一关:教师出示下面的口算题,让学生口答说说发现了什么。
7+3+2=
7+3+4= 7+3+9=
8+2+5= 8+2+6=
8+2+7=
讲述:把前面两个数先凑满10,再加上第三个数,就能算得既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
习的“凑十”法。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凑十法”来完成游戏的第二关。(教师随机板书
8、7加几)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二、探究交流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
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
这些题的得数吗?
组织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8+3= 7+6=
8+5=
教学反思:
练习十二(一)
第11单元
第5教时
总第54个教案
教学目标:
1.熟练口算8.7加几的口算题,能正确使用8.7加几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
br>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对同一情境提出不同数学问题的能力,养成多元思考的习惯,在发散学生思维的
.培养学生
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生活情境,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 师:咱们比比谁的反应快,看谁算得快。(口算卡片开火车练习)
8+5
9+3 8+9 7+8 7+10 7+6 7+5 8+3
2.
刚才大家表现很好,现在咱们去个有趣的地方,看看吧!(儿童乐园)
3.
想去吗?咱们乘车去,说对了就先出发!
(生回答后问:你是怎样想的?)
4.揭示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8.7加几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 练习十二
二、基本练习
1.做练习十二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总评。
(2)比较上下两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计算过程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通过对每组上下两道算式计算过程的比较,帮助学生整
理凑十法的思路,使学生体会到算下面的加法算式可以按上
面的连加算式的顺序进行计算。
2.做练习十二第2题
独立算出每道题的得数。
分别比较每组中的几道算式,说一说它们的得数是怎样依次变化的,计算过程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可能发现:
(1)第一个加数都是8,第二个加数逐渐增加1(或减少1),它们的和也
就逐渐增加1(或减少1);
(2)和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正好等于第二个加数。
(3
)一个加数不变,观察另一个加数与得数的变化。让学生懂得:一个加数不变,和随着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
三、综合练习:
3.做练习十二第3题。
游戏“助人为乐”:同学们,现在有八辆货车要进站了,可是站长说要算出车上的
算式的得数
才让进站,司机叔叔可着急了,你们愿意帮帮司机叔叔吗?小组合作口算(连线),再集中交流.检查。
3.做练习十二第4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现在要过独木桥了,如果你能将算式的得数说正确,
你就能顺利地过独木桥。你有信心吗?将第4题题目写在卡片上进行口算的训练。
4、活动四:开放题。
小组合作编写算式,使算式的结果都等于8。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先思考加法再思考减法。
编写加法算式:1+7=8,2+6=8,等等;
编写减法算式:9-1=8,10-2=8,等等。
四、反思总结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又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的?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教学反思:
练习十二(二)
第11单元
第6教时
总第55个教案
教学目标:
1.熟练口算8.7加几的口算题,能正确使用8.7加几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对同一情境提
出不同数学问题的能力,养成多元思考的习惯,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培养学生
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生活情境,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在综合练习的情境中正确计算8、7加几。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的多样性,并能有效地加以选择。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游戏一:计算大比拼。
活动规则:同桌两人为一组,两个学生手
中持有一些卡片。其中一个人手中有3张卡片,分别写有7、8、9三个数
字;别一个人手里有0~9等
10张卡片。每人每次出一张卡片,计算加法。比一比,谁算得快!
二、基本练习
2.游戏二:“我是小小指挥员”(第5题)
通过引导性语言,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计算比较,在书上填写,集中交流、检查。
问:你打算怎样比较每组两边的大小?
先算每组的算式的得数,再比较大小。
3.过关游戏三:看图列式。
教师引导:今天,蓝猫给咱们带来了两盘水果。(出示情境图,
第6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
学生的回答可能如下:
左边盘子里有8个桃子,右边盘子里有7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教师引导学生列式表示思考过程,同时交流计算方法。
三、综合练习
4.过关游戏四:“小白兔拔萝卜”(第7题)。
先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条
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再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连贯地说一说。
列式计算,交流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5.过关游戏五:“果园里的数学问题”(第8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回答问题:梨数有( )棵,苹果树有(
)棵。题目要求“两种果树一共有多少棵?”你知道是哪两种果
树吗?
(3)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想法。
6.第9题:
让学生根据表格中不同的玩具,分别说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再根据相应的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
把
计算结果填在括号里
教学反思:
6、5、4、3、2加几
第11单元
第7教时
总第56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6、5、4、3、2加
几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4、
3、2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
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数。
教学准备:数学活动材料、6、5、4、3、2加几的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一、情境引入。
1.口算题:(做5题)随机出7、8、9加几的题目。
并选几题让学生说一下:你是怎么算的?
2.6+( )=10 5+( )=10
二、探究交流。
1. 自主学例题。
小兔子家门口还种了许多蘑菇,小兔子正提着篮子在采蘑菇呢?
(1)小兔子的蘑菇是怎么种的呢?小兔子问了大家一个什么问题呢?你是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2)请你把书翻到P90页,带着这三个问题自主尝试学习本课内容。
(3)学生自学。
(4)同桌讨论。把你所看到的,想到的,有疑问的,和同桌的小朋友共同探讨一下。
(5)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8)
5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5+8表示什么?怎样算5+8?
(6)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8的思考过程。
板书凑十法的过程,可以凑5,也可以凑8,还可以由8+5想到5+8。
凑5时问,把5凑成十要想到几?
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些办法都
不错,我们大伙再议一议。你最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
为什么?(学生回答。)
2.
试一试。
4+9= 6+7= 2+9=
请你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么来做的。前两题说一下三种方法,最后一题说一种方法。
如果把4凑成十要想到几?3呢?2呢?
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3题。
2、完成第4题。
(1)教师指题,学生在心里默想得数。
(3)指题抢答,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完成第5题。
(1)让学生说说图意,上面有几盆花?下面有几盆花?一共有几盆花?
(2)要想知道一共有几盆花,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4、涂色游戏:第6题
四、总结全课
教学反思:
练习十三
第11单元
第8教时
总第57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6、5、4、3、2加几。
教学具准备:情境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选其中的一两道说说计算的想法。
2、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
8+( )=10
( )+2=7
5+( )=8
7+( )=9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1题。
(1)课件出示第1题三组题,学生在书上算出每组题的得数。
(2)比较每组中两道加法算式,看看有什么联系。
2、完成第2题。
(1)出示第2题情境图。
(2)请两个学生进行示范,介绍游戏方法。
(2)组织游戏:
两人一组,一人按顺序报题,一人说得数。
注意点:练习前,要让两个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想法。
3、完成第3题。
(1)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
(2)汇报答案,统计做对做错的情况。
(3)请做错的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
(4)订正做错的题目。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说说小朋友在干什么,分别有几人?
(2)出示第一个问题:跳绳的和拍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3)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填空后组织汇报交流。
(4)出示第二个问题:拍球的和打乒乓的一共有多少人?
(5)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填空后组织汇报交流。
(6)让学生思考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7)汇报交流,指名进行列式计算。
四、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复习(一)
第11单元
第9教时
总第58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的加法计算,引导学生按一定的
排列顺序回忆已学过的加法算式,整理成加法表,帮助学生完
整系统地掌握加法。
2、在复习过程中,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练习,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
巩固20以内的加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难点
:整理出系统的加法表。
教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知识系统整理
1、计算方法的整理。
第1题
(1)课件出示两幅图,看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2)指名列出算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3)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第一幅图: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思考过程。
第二幅图:出示算式4+7=11,想:7+4=11
(4)小结:像计算9+5这样的题目
时,得数超过10,我们可以用“凑十法”凑满10后再算。因为相加的两个数交
换位置,得数不变,所
以像计算4+7这样的题目,既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也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的算式直接推
算出相应算
式的得数。
2、加法表的整理
(1)课件出示加法表图。
(2)竖着读一读第一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3)小组讨论、找规律、填算式:
竖着看: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从小到大排列。
(4)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斜着看呢?
横着看:第二个加数不变,第一个加数从大到小排列。
斜着看:两个加数都从大到小排列。
汇报交流。
(5)背加法表。
二、查缺补漏训练
1、第3题。
(1)把得数是11、12、13的加法算式一组一组地说一说。
(2)两人一组,一人指加法表中的算式,一人直接说出结果。
(3)交换进行练习。
2、第4题。
(1)出示题目后先说一说每组中左右两边算式的关系。
两个算式的得数都是一样的。
(2)学生在书上根据第一题,再写出其它得数一样的算式。
3、第5题。
(1)学生独立练习,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2)汇报交流,针对学生计算错误的题说说计算方法。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复习(二)
第11单元
第10教时
总第59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看图写算式和简单的口述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2、加深学生对生活里数学问题的认识,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3、用开放题的练习使学生体会结论的不确定性,产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巩固看图写算式和简单的口述应用题。
教学难点: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知识再现
1、口算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
7+8= 8+4= 3+9= 9+7= 5+6= 7+7=
8+4=
8+6= 8+5= 4+7= 8+3= 8+9=
8+7= 7+7=
6+6= 8+8= 5+9= 6+8=
二、综合运用提升
1、第6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说说图中的条件和问题。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这些信息的?
(2)在书上列式计算。
(3)说说解题的思考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7+5=12或5+7=12
2、第7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说说图中的条件和问题。接着让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写的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6=14
(3)追问:加的6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看的?
这题你这什么要用加法算?
3、第8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理解题意。
(2)提问:“我们花坛的花和一班同样多。”你是怎样理解的?
怎样算“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朵花”呢?
(3)独立看图思考图意,在小组中讨论怎样算“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朵花”。
(4)集体交流。
4、第9题。
(1)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谁能连起来说说图中的意思?
(2)指名汇报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小红和小芳一共踢了多少个?
小红和小力一共踢了多少个?
小力和小芳一共踢了多少个?
三个人一共踢了多少个?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名列式口答。
如学生提不全问题,可引导思考还能提什么问题。
5、第10题。
(1)出示题目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汇报交流: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6、第11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理解题意。数一数每盒中各有几枝?
(2)讨论:有两盒是小明的是什么意思?
(3)小明最少有多少枝蜡笔,你是怎样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6=10
(4)小明最多有多少枝蜡笔,你是怎样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6=14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