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珍爱生命作文-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准备课:上学了
教学内容:1——2页
教学目标:1、在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中,让初入学的孩子了解学校生活,渗透思
品教育。
2、在数1-——10
各数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
最初步热情。
3、让儿童在数数过程中进行相互之间
的交流,以感受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亲切,克服陌生感,
产生愉悦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能用带数字的一句话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一、问:九月一日是什麽日子?学生回答,板书(上学了 )
今天,小朋友们上学了
,老师先带小朋友一起参观校园,请小朋友门仔细的观察,我们的校
园都有什麽?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参观校园,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看见了一些什麽?
学生交流]
师:是啊,明亮的教室是我们学习的乐园,宽阔的操场就是我们活动的天地,校园是我们学
习和
活动的场所,你喜欢自己的校园吗?
二、出示挂图
老师这里也有一所美丽的校园图,你们还想不想看看?
学生观察:这所校园有些什馍?同学们在干什麽?
观察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板书1——10]
小结:小朋友刚才观察的非常仔细,数的也非常认真,在校园里,我们找到了那些数呀?
学生说1——10,并齐读
三、那你能用带数字的一句话说说身边的事吗?
学生小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
小朋友们说的很好,原来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数,到处有数学。
四、谁知道我们这节课上的什麽课吗?你们喜欢数学可吗?
课后记:
一单元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形象的,
生动有趣的数数活动,让儿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
学习数学的乐趣,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
能认识、读、写10 以内的数,会用10
以内的
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会用第几表示物体的顺序和位置,并能在同学之间交流。
2、让儿童认识10 以内的数的大小,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表示10
以内
数的大小,在比较事物大小,多少,高矮的过程中,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在具
体的情景和活动中,初步体验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用自己的理解的方法正确计算
10以内的加法减法,
结合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计算过程。
4、注意数字,符号。算式的规范书写,培养儿童认真看,认真算,认真写的良好习惯。
5、-让儿童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数学活动的经验与初步解决问题的
1
43
方法。
教学时间:22课时
1、
1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4——5页1——5 的认识例1——例3
教学目标:1、对1——5各数感性的认识
2、 培养良好的习惯
3、
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1、边摆边数数
2、由抽象的数到物体可一表示什麽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
特别是数字,我们常常用,请你仔
细听,找找老师说的下面的这句话中有那几个数字:小红书包里面有1
个文具盒,2本书,3
个本子。你能象老师这样用数字说一句话吗?
二、教学例1
(1) 出示图,看图,用数字说一句话
(2) 想一想,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图意吗?
(3) 按照数字顺序从1说道5
三、教学例2
(1) 摆学具数数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从1到5
92)在黑板上写1——5,请学生 在黑板上数字上面百圆
(2) 老师指圆,学生说数,
问:3个圆片用几表示?5个圆片呢?……
老师指数字,学生说圆片。
问:3用几个圆片表示?4呢?
四、教学例3
刚才用数字2表示2个圆片,2还可以表示什麽?
看书5页例3
小结:2可以表示任何个数使的物体。
小组讨论:说说3、4、5可以表示什麽?
全班交流
五、课堂活动
6页 1题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5页例4,6页课堂活动3、4
,12页练习一1、2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1——5的认识
2 43
2、初步感知1——5各数的联系,变化,感悟数序
3、初步学会用手指比,划,涂,写1-5
4、操作分小棒,亲身体验探索数的分解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规范书写1-5各数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1——5个,小朋友们能用手来表示吗?
二、教学例4
1、
看书例4,共右个要求:比,划,读,写,想想,你认为小手和小嘴怎样分工最合适?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2、 根据手和嘴的分工,完成例4
自己练习后小组交流
3、 书上有这样一句话,1添上1是2,2添上1是3,……….你能用手指表示吗?
4、
教学在田字格里面规范书写
91)让学生说1——5的形状
(3) 老师示范,学生书空
(4) 学生练习
三、课堂活动
1、 6页 1,写数
2、 6页
3,圈一圈,写一写。
出示这些图,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3、
下面用5根小棒分成2堆,看谁的方法多。
独立操作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
12页1、2
课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7页0的认识,例1——例3,8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
4、 正确书写0
5、
能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教学 重难点:1`、0 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正确书写0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每当节日的时候,人们总会放飞许多美丽的气球,你们见过吗?(幻灯演示)
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防飞前是几个?用数字几表示?放飞后小朋友没有气球了,用用什麽表示呢?
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的数字“0”(板书)
二、教学例1
3 43
小朋友一个气球也没有了,佣0表示,0表示什麽?一个也没有用什麽表示?
出示吃鱼图:(1)这图话的谁?在赶什麽?
(2)原来有几条鱼?现在呢?
(4) 原来有3条鱼,用几表示?现在一条也没有,用几表示?
三、教学例2
1、 出示直尺图
观察:直尺上有什麽?0在什麽地方?0 在直尺上表示什麽?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直尺上开始这一段叫起点,用0表示,也就在直尺上,0表示起点。
四、教学例3
1、 老师示范书写0
2、 学生书空
五、课堂活动
1、
8页1——2
2、 老师出示放大的方格图、引导学生认识方格,0在这里表示什麽?
从左3往右数,你发现了什麽?
还可以怎样看?
老师: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依次
多1,从右往左,依次少1
3、 12页3
课后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9页比较大小,例1——例2
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正确使用
3、 初步培养学生具有辨证唯物思想。
教学重难点:比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美丽的春天到了,花园内开
了许多美丽的花,花儿真镁,引来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瞧,谁
飞来了?
你能用那些数字表示图中的小动物和花?学生数并且填在书上
学生用学具摆花儿和动物,并且比较多少。
小组交流后学生汇报自己的摆法和结果
怎样更容易看出物品的多少?
今天,我们要学会一个一个对着摆的方法来比较物品的多少?
二、探索
1、 比较同样、多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花和蜜蜂,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老师:蜜蜂的只数3,花儿的朵数也3,3和3
同样多,我们就说3等于3,用3=3表示,中
间的符号是等号,学生练习读并且书空
练习:老师摆4个圆,学生摆同样多的三角形,说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
你能在说一个几等于几的式子吗?
2、 比较多与少
4 43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蜻蜓和蜜蜂,你发现了什麽?
蜻蜓的只数是4。蜜
蜂是3,4比3多,我们就说4大于3,写做4〉3,中间的符号是大于符
号。学生练习读,并且书空
蜜蜂十。蜻蜓4,3比4少,就说3小于4,写作3〈4,中间的符号是小于符号。
学生读并且书空
3、 观察讨论
4〉3 3〈4,你发现了什麽?
小结:蜻蜓比蜜蜂多,4大于3,蜜蜂比蜻蜓少,3小于4
花儿和蜻蜓的比较方法一样,你会吗?
练习:(1)摆3个圆,5个三角形,比较大小
(2)11页1,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小狗和小毛的数量,在填一填
三、巩固练习
1、 填空,13页4
2、 卡片游戏,11页2
3、 开放练习,13页5
4、 比较生活中的物体
课后记:
第5课时
教学内容:11页——14页7——10题
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巩固掌握比较的方法
2、 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
1、 ○ ○ ○ 比●(
) 2( )3
● ● ● ●比○( ) 3( )2
2、 □□□□ □和△(
)
△△△△ ( )=( )
二、练习指导
1、
13页7
请4个小朋友上台,老师出示3把扫把,5个水桶
问:每个小朋友一把扫把,够吗?还差几把?你怎麽知道?
每人一个水桶,够吗?会有什麽情况?你怎样想?
老师注意多种分法:一一对应
用算式
用数数方法。
2、 13页8
(1) 小组交流
(2) 全班交流
3、 14页9题
(1)
老师演示两杯水原来倒法以及剩下的动态过程。
(2) 出示图
5 43
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麽?
4、 14页10
老师出示两张放大图,学生分两组实际练习。
课后记:
第6课时
教学内容:15页例1——例3,课堂活动1、2练习二1
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实际感悟加法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加法意义。
2、认识加号,加法算式,初步感受数学的作用与数学的形式美,简洁美
3、探索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会方法的多样性,学会5以内的加
法。
教学重难点:探索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小朋友已经认识了1——5
1、 谁说说,1——5可以表示什麽?
2、
从1到5,谁会用手指表示?
二、合作探索
1、 体会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91)
请5个学生上台,发给每个学生一只笔,问:现在是几个?又发给一个,问;现在合
起来是几个?
(2)出示动态汽车图
93)看图说图的意义,
2辆车与一辆车合起来是3辆车,板书:2 1=3
(4)在2和3之间用什麽符号能清楚的表示2与1合起来3呢?小组交流
(5)明确方法,认识“+”,介绍算式,读法。学生读
(6)结合生活,说说2+1=3的意义
(7)课堂活动1
2、 探索2+3=
(1) 老师摆3朵花,问:这是几朵花?
在摆2朵,问:又是几朵?
(2)
划圈后问:这幅图是什麽意义?
(3) 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对了。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那3+2=?
请同学摆,画,比,想,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40学生汇报。
从3后接着数
数的组成
数的分解
(4) 小结
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
(5) 课堂活动2
3、 教学例3
91)学生独立完成
6 43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4)在书上写算式
三、课堂练习
21页 1
课后记:
第7课时
教学内容:16页例74,课堂活动3、4,练习二 2、3、4
教学目的:1、学会看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3、
探究发现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了位置,得数不便的规律
4、 初步学会树立辨证唯物观点
教学重点:会看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探究发现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4
1、 同桌合作摆铅笔
从不同方向写两个算式
4+1=5 1+4=5
2、 补充
从左往右 3+2=5 从右往左看 2+3=5
3、
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麽?小组交流
得出4+1=1+4 3+2=2+3
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4、
把一幅图中两格外数合起来,可以写两个加法算式,得数不变
二、课堂活动
1、 17页3
2、 17页4
三、课堂练习
1、 21页2
学生看图说3句话,在填
2、 21页3
3、 22页4(1)
课后记:
7 43
第8课时
教学内容:18页例1——例3
,课堂活动1、2。练习二4(2)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实践认识减法及减法图形
3、 探索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4、 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5、
培养辨证唯物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看懂减法图
3、 探索算法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对口令
二、教学例1
1、 出示例1图
你能用3句话说图的意思吗?
我们可不可仪用算式表示图的意思呢?
板书:3-1=2
2、 认识减法算式的减号,认识算式
3、
结合生活,说说3-1的含义
二、教学例2
1、 学生摆5跟小棒,那走2根,还剩几根?
怎样用算式表示?5-2=
2、 小朋友刚才用小棒算了5-2=3,不用小棒,你会算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2+3=5所以5-2=3
5可以分成2和3
5减1,在减1,还剩3
直接数
3、
小朋友刚才用摆小棒的方法写出了减法算式,我们还可以看小棒写算式
4、 出示
先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在看虚线有几根小棒,虚线表示去掉
说 也 表示去掉
学生看图写算式
三、教学例3
1、
学生独立计算5-4 2-1 4-3
2、 抽学生说算法
3、 在书上写
四、课堂活动
19页 1题
20页 2题
五、练习
8
43
22页4题(2)
课后记:
第9课时
教学内容:19页例4,课堂活动3,练习二5——9
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识别减法意义
3、 会根据一幅图2个减法算式
4、
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看图写2个减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 )-( )=(
2、 ( )-( —)=( )
二、 出示图
1、 看见图,你会说什麽
(1)
白兔3只,灰兔2只,一共有几只?
(2) 一共有5只兔,白兔3只,灰兔有几只?
(3) 一共有5只兔,灰兔2只,白兔有几只?
2、 写算式
3、
3、引导学生说算式的意义
4、 小结方法
先看一共有几只。遮住左边,看右边。遮住右边,看左边
三、 课堂活动
20页3
四、 练习
22页5、6
2、 夺红旗比赛
3、 23页8、9
课后记
第10课时
教学内容:24页例1——例3,课堂活动1,练习三
教学目的:1、对6——10没的感性认识
2、培养良好习惯
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1、8的书写
9 43
2、抽象出数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
有谁知道现在是什馍季节?
下面来看图,你说是什麽季节?请你用有数字的话说你看到了什麽?
老师板书:6、7、8、9、10
2、 教学例2
(1)
学生对立用小棒摆6——10
(2) 学生上台摆
3、 教学例3
(1)
问:你会用手指表示6——10吗?
(2) 涂方格表示6——10
观察方格,你知道了什麽?让学生感悟依次多1
(3) 读数,并用手指表示
(4) 书写
老师示范
学生书空
在书上写
二、课堂活动
1、 引导学生读题
理解题意思后在完成
2、 根据方格图写10 的组成和分解
三、课堂练习
32页2、4
课后记:
第11课时
教学内容:25——26页例4,例5,课堂活动2、3、4、5、练习三1、3
教学目的:1、初步感受几个和第几个。
3、 能正确在直尺上,数轴上按顺序填数
4、 能实际应用
教学重难点:确定物体位置是第几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 春天到了,森林的小动物门在开运动会,下面就请小朋友看看他们都是谁?他们在比赛
什
麽?谁跑在最前面?出示图
2、 学生看图说,并且把结果填在书上
3、
全班依次说第一是、、、、、、、、、
4、 教学例5
(1) 0在直尺上表示什麽?
(2) 请你把直尺上的数填完
(3) 顺数0——10
倒数10——0
10 43
(4) 引导学生观察,从左往右你发现了什麽?
(5) 老师指任意一个数,学生说他的位置
二、课堂活动
1、 26页2
依次连线,完成后,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2、 27页4
学生独立完成
3、 27页5
观察:这幅图说了什麽?有谁知道发射火箭是怎样数数?
为什麽倒数?
三、课堂活动
32页1、2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28页例1——例3,29页课堂活动1、2、3
教学目的:1、进一步巩固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
2、进一步巩固看一幅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4、 正确计算6、7的加法
5、 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
对口令
二、新授
1、 教学例1
出示图
抽学生说图的意思
问:怎样列式?板书:4+2=6
你怎样算的?
(1) 同桌说(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2、 教学例2
(1)
用小棒摆
左边4根 ,右边2根,可以算什麽?
用什麽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4+3 3+4
你怎样算?
3、 出示葵花图
(1) 学生说图的意思
(2) 可以怎样写算式?
学生填在书上。
1+6=7 7=( )+( )
第二种学生讨论后填
(3) 观察,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麽?
老师:第二个是把得数写在左边
三、课堂活动
11 43
1、 29页1
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看懂图,有几个要求:写加法算式,得数是7
(1) 先连线,在填算式
2、 游戏
对手指,合起来是7
(1) 师生对 (2)同桌对
3、
29页3
引导学生看懂兔的意义,先画再填
特别是第二幅图让学生探索多种画法,从而对应多种算式
课后记:
第13 课时
教学内容:30页例4、5、6,31页课堂活动1——3
教学目的:1、进一步巩固减法意义
2、进一步理解掌握看图写两个减法算式方法
4、 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5、 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1、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多阳性
2、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
对口令
二、新授
1、 教学例4
(1) 出示图
学生观察,并且用3句话说
(2) 还剩多少匹马?怎样列式?
板书:6-2
(3) 你怎样算6-2?
自己想,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4)
老师让学生说方法
2、 教学例5
(1) 学生拿5个黄圆,2个红圆摆一排
(2) 学生根据摆的圆与两个减法算式
7-2 7-5
问:7-5你怎样计算?
3、 教学例6
(1) 出示图,看了以后说3句话
(2) 自由说,全班交流
(3) 怎样写算式?学生说一种图的意思,就写一个算式。
板书:4+3 7-4 7-3
观察:3个算式有什麽相同和不同?
12 43
小组交流后全班讨论
老师小结: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可以写2个减法算式
三、课堂活动
1、 分一分,读一读
(1)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有几个要求
(2) 学生独立完成
(3) 全班交流
2、 看图填空,学生独立完成
3、 对口令游戏
(1) 老师说加法算式,学生说两个减法算式
(2)
学生互相说
(3) 看卡片说得数
课后记:
第14课时
教学内容:32——33页5——9
教学目的:1、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联系
2、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发展学生思维
4、 培养学生具有辨证发展思想
教学过程:一、复习
1、 对口令
2、 看图写算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练习指导
1、 32页5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
2、 定时练习,夺红旗,33页6
3、 33页8
学生独立看图列式,
4、 33页8
出示图,春天到了
,森林里有许多蘑菇,小白兔,小灰兔可高兴了,他们要去才蘑菇,现在
一共采了几朵?你猜小白兔采了
几朵,小灰兔呢?
(1) 自己猜,填在书上
(2) 全班交流
5、 33页9
猫博士出了一道题,把小名难住了,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吗?
自己想,小组交流在全班交流
课后记:
13 43
第15课时
教学内容:34页例1、2,35页课堂活动1——4
教学目的:1、初步学会一图四式
3、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之间的联系
4、
正确计算8、9的加减法
5、 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1、一图四式的方法
2、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一、新授
1、 教学例一
出示图,说说这些小朋友在干吗?游泳池由个字,认识吗?(浅水区)
老师:小朋友门小,开
始游泳的时候在浅水区安全一些,你们游泳最好和父母一起,不能自
己到河边去,那是安全的。
(2) 看动图意义,并说,根据自己说的意义写算式
板书5+3=8 3+5=8
8-5=3 8-3=5
(3) 说计算方法
(4) 小结一图四式的方法
2、 教学例2
(1) 分小组合作学习,拿9个圆分2堆,可以怎样分?
(2)
根据不同的分发,看书34页,填书
老师写9的加法减法算式
(3) 学生读
二、课堂活动
1、 对口令
2、 35页2
3、
35页3,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就是我们要求的问题,学生看图后说图的意义,在
列算是
4、 35页4
指导涂的方法
课后记
第16课时
教学内容:36页例1、2,37页课堂活动1、2、3
教学目的:1、进一步巩固一图四式
3、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10以内的组成和分解
4、 感悟凑10
5、
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1、通过操作发展学生思维
2、正确计算
14 43
教学过程:一、操作感知
请小朋友拿10只小棒,分成2堆,有几种方法?
二、新授
1、 教学例1
(1) 出示例1图
引导学生用3句化说图的意义
(2)
学生用小棒代替笔,摆一摆,说一说
(3) 写算式:3+7 7+3 10-7 10-3
(4) 看书例1右图怎样填,并说算式意义
(5) 全班交流
2、 教学例2
(1) 出示图,学生看图,理解图的意义
(2) 摆一摆,学生用10个圆,分成2组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3) 论:这样分有什麽好处?
(4)
划一划,写一写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9+1=10 1+9=10 10-9=1
10-1=9
………观察,你发现了什馍?
齐读
三、课堂活动
1、
37页1
2、 2、找朋友游戏
凑10 ,学生拿卡片,看和谁凑10
3、
37页3
课后记
第17课时
教学内容:38——40页练习四
教学目的:1、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3、
联系生活实际发展数学思维
4、 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对10 的口令
二、练习指导
1、 出示38页1的图
(1)(2)两图根据算式中给的一个数,在说意义
(30图有四种图意
(5)
图告诉了什麽?要求什麽?学生交流后列算式
全班说四图的图意和算式
2、 39页2、4
15 43
定时计算
3、 39页3
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数后再比较
4、 40页5
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问:5+( —)=10 10-( )=4 ( )-9=1
你是怎样想的?
5、 出示40页6题图
(1) 老师引导学生看懂图的意思
(2)
老师示范,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课后记:
第18课时
教学内容:41页例1,课堂活动1、2,练习五1
教学目的:1、通过情景教学说明连枷的意义
2、通过操作感悟体会连枷的计算方法
4、 培养思维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连枷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
〇 〇 〇 〇〇 学生看图说图的意思,并且写算式
○ ○ ○ 把5 和3
合起来用什麽方法?着是几个数相加?
二、新授
1、 出示情景图
学生口述图的意思,问:要求共有多少只?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板书:2+3+4
4+2+3
2、 观察这些算式与复习的有什麽相同和不同
根据学生回答,得出连加
这里的连加是几个数相加?
3、 学生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
4、 全班交流
三、课堂活动
1、 43页1题
引导学生摆小棒
2、
用这种方法看算式画,再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练习
45页1
课后记:
第19课时
16 43
教学内容:42页例2,43页课堂活动3,45页练习2、3、8
教学目的:1、通过情景图理解连减的意义
]2、通过操作感悟体会连减的计算.方法
3、 培养思维连贯性
4、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连加,连减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连减的计算方法
2、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 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买过菜吗?你们看见有什麽蔬菜?
2、 刺猬的妈
妈在春天里种下了南瓜,现在是收获的季节,刺猬兄弟半妈妈在南瓜,出示例
2图,学生根据图的意思说
要求 还剩多少个?怎样列算式?9-2-3
减了几次?板书:连减
3、
学生自主探索9-2-3的计算方法
(1) 独立计算
(2) 同周交流
(3)
全班交流
二、 课堂活动
1、 43页3
2、 44页6
三 、练习
1、 45页2
2、 45页3,定时计算
3、 47页8
课后记:
第20课时
教学内容:42页例3,44页课堂活动4、5。46页——47页4、5、6、7、9
教学目的:1、通过情景图理解加减混和的意义
3、 通过操作感悟体会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4、 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3
1、
出示图
学生口述图的意思
2、 怎样列算式?
6-2+3 6+3-2
观察:算式中有几中计算方法?
这样有加法又有减法叫加减混合
3、
你怎样计算?
同桌说后全班交流
17 43
4、
观察运算顺序
得出加减混合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 课堂活动
1、 44页4
2、 44页5
四、 练习
1、 46页4,强调斜行
2、 47页5
认识出口,入口
3、 46页6定时计算
4、 47页7
5、
47页9,分组讨论
课后记:
第21课时
教学内容:48——49页整理和复习1——5
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1——10
的大小顺序,区别基数和序数
3、 巩固比较方法,正确比较多少,会熟练应用〈,〉、=
4、 熟练掌握一图四式
5、 初步感知整理和复习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1、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2、看图写算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 我们已经学完了一单元,这节课我们就来回忆复习一单元的内容。
2、 带领学生回忆
3、 小朋友认识了哪些数?你们会顺数和倒数吗?抽学生数后全班练习
4、
48页1,填完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数的规律
5、 49页2,独立完成
6、
49页3,独立完成
7、 小朋友会比较大小,什麽时候用〈 ,〉、=呢?
完成48页4
二、练习
( )○( )=( )
△△△ △△
△△△ △△ ( )○ ( )=( )
18 4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后记:
第22课时
教学内容:49页——51页6、7、8、9、10
教学目的:1、通过亲身经历,探索,感悟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整理方法
2、观察发现加减法表的一些规律
4、 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
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1、观察发现规律
2、初步学会整理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发整理的欲望
我们已经学习了0以内的加减法,谁来说说你辉酸10
以内的哪些加减法题?
学生说,老师板书
老师:看了这些算式,你想说什麽?
那我们今天就来整理10 以内的加减法。
二、经历整理的过程
1、
给黑板上的算式分类
2、 整理加法表
(1) 分小组合作完成,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2) 交流
(3) 学生填49页6
(4) 出示加法表
观察:横看,你发现了什麽?
竖看,你发现了什麽?
除此以外,你还发现了什麽?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横看:得数分别是1、2、3、………
竖看:几+1
几+2……………
1+9 9+1 等只是交换了位置
于是我们把45个加法算式分成两部
分,是左边25道,右边20道,我们只要记住左边25道
就可以了
3、 整理减法表
(1) 50页学生填
19 43
思考:横看,你发现了什麽?
竖看,你发现了什麽?
你还发现、了什麽?
讨论后交流
横看:2-几
…………….10-几
竖看:几-1 ……………..几-9
于是把减法表也分成两部分
三、练习
1、 50页7
2、 51页9
3、 51页8、10
课后记:
二单元 分类,认识物体
教学目标:1
、经历根据色彩,形状,用途等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形成有条理整理事物
的习惯
2、能对简单的几何形体和图形分类
4、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形,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
5、 借助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立体图形进行简单的拼图,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54——57页。练习6
教学目的:1、通过实际操作感悟分类的方法
2、感悟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1、通过实际操作感悟分类的方法
2、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出示54页图
1、 这幅图是什麽意思?
2、 你准备怎麽办?
3、 出示小猴整理后的房间,问:小猴整理得如何?
二、谈话引入
1、
在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需要把一些东西分类,板书:分类
2、 新授
(1)
那出6个三角形,5个圆,请你分一分,想怎样分?学生活动,动手分,同桌交流
(2)
全班交流,并扮演 :按颜色
按形状 既按颜色又按形状
(3)
每个小组把所有的铅笔放在一起,分一分
20 43
说说你的方法
二、课堂活动
1、 53页1
2、 小朋友的书包是怎样整理的?
(1) 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2) 学生说方法
(3) 同桌交流
三、课堂练习
56——57页1——6
课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58页例1例2,59页——60页课堂活动1、2、3,练习七1、3
教学目的: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和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3、
对简单的几何形体进行分类
4、 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请小朋友
把课前准备的各种盒子拿出来,前面我们学习了分类,可以按颜色分,可以按形状
分,……….今天,我
们再来分一分,好吗?你可以自己分,也可以同桌,还可以小组分
二、探索
1、
教学例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 出示教具
问:能将这些物体分成两堆吗?
学生上台分
(2) 讨论:他门是按什麽形状分的?
(3)
你知道他们是什麽形状?板书:长方体,正方体
(4) 老师画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
(5)
联系实际,巩固认识
你们带的里面有没有长方体,正方体?
生活中还有那些是长方体?正方体?
(6) 课堂活动1
学生先说每个图形的名称,在连线
(7)
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看一看,摸一摸,问:你如何辨认他们?
(8)
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
2、 教学例2
(1) 出示例2教具,学生分成两堆
(2) 讨论:他们按什麽分类的?
(3) 他们是什麽形状?板书:圆柱体,球
(4) 老师画圆柱体和球
联系实际,巩固认识
你们有圆柱体吗?有球吗?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圆柱体,球?
21 43
(5) 再观察圆柱体,求的形状,
3、 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麽?
三、课堂活动
练习七1、3
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59页,例3,练习七2、4、5
教学目的: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求
3、 利用这些物体搭积木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形状,搭出不同的积木
教学过程:一、复习
1、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求和圆柱体
学生辨认
2、 分小组,把带来的物体分类
3、 用橡皮泥做这些物体
二、教学例3
1、 老师:我们手中有各种各样的物品,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来塔各种物体
2、 老师示范
3、 分小组活动
4、 全班展示
三、课堂活动
1、 60页2
2、 61页4
(1) 猜用几个小的正方体可以把一个大的正方体
(2)
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
课后记:
三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单元主题图的观察和小棒数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经
历从日常生活中抽
象出数的过程,丛中体会11——20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
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初步知道十位和个位,知道11到20各数的组成
4、
能认读写11——20各数,用11——20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5、
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的多等语言描述11——20个数。
6、
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7、
知道一个加法或减法有不同的计算方法,能于同伴合作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过
22 43
程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时间:7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62——63页例1——例3,课堂活动1——3,练习八1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认识11——20各数
2、认识感悟10个一是10
4、 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5、 会读11——20各数
6、
理解个位,十位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认识10个一是0
2、理解个位十位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你看到了什麽?
初步认识11-20
二、新授
1、 学生那10根小棒,捆在一起,问:这捆小棒有多少跟?
10跟小棒叫做一个十
齐读:10个一是十,一个十就是10个一
2、 教学例1
(1)
学生数12、13根小棒
(2) 捆小棒
怎样捆才能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呢?
学生操作
(3) 写12
(4) 认识数位
出示计数器
1捆小棒是10根,就是一个十,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
这个珠子表示多少?
还有几跟没有捆?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学生操作
个位的2表示什麽?合起来是多少?
读12
根据小棒写算是10+2=12
(5) 同理教13
3、
教学例3
(1) 学生拿15、18根小棒,并捆一捆
(2) 在计数器上画
(3) 问:十位,个位上的珠子表示什麽?
(4) 写15、18
(5)
填算式
(6) 观察计数器图,你发现了什麽?小组讨论
老师: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各位表示几个一,十位表示几个十
4、
教学例3
(1) 学生拿1捆和一根小棒,问: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一个十和一个一合起来是11,学生填算式
23 43
观察11,你发现了什麽?十位的1表示什麽。各位呢?
(2)
学生独立填16、17、19的算式
(3) 出示20根小棒
学生数,有多少根?有几个十?
在计数器上拨20,问:十位的2表示什麽
写算式10+10=20
5、 齐读11——20 的组成
三、课堂活动
1、 66页1
2、 67页2、3
练习八1
课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66页例4例5,练习八2——5、9、12
教学目的:1、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
3、 知道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
4、
正确书写11——20
5、 进一步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6、 巩固数位顺序
教学重难点:1、知道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
2、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卡片11——20各数
看卡片说数的组成
一个十,6个一 9个一1个十
一个十 3个一1个十 14个一
二、新授
(一)、教学例4
1、
出示放大的直尺图
看图读0——20
2、 问:0表示什麽?
3、
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小组讨论
(1) 从左往右,依次多1
(2) 15
在14 的后面,在16 的前面
…………………………
(二)教学11——20各数的书写
1、 描红
2、 ]田字格写
三、课堂练习
练习八2——5、9
24 43
第3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6——13
教学目的:1、进一步巩固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3、 巩固掌握数位的意义
4、 联系生活应用
5、 增进学习的兴趣几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一、基训
对口令,说数和数的组成
二、指导练习
1、 69页7
看数画珠子,并且说个位,十位表示什麽
2、 69页8
出示图
小猪家
新修了一座房子,小熊也修了一座房子,他门请自己的好朋友来完,小猪的好朋友小
于13,小熊的朋友
大于15,你能帮他们找朋友吗?
学生练习
3、 69页10(10 分钟)
4、 70页11
看图,弄懂图的意思
5、 70页12
学生独立完成
6、 出示图
小动物门出去玩,他们排着队伍,你知道山羊排第几吗?
你还能提那些问题
(1) 房子里有几个动物
(2) 房子外面有几个动物
(3) 一共有几个动物
可后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71——72页例1——例3,72页——73页课堂活动1、2
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感悟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
性
2、认识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4、 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计算方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一、复习
3+2 5-2 10+7 10+9+
学生说计算方法
二、新授
(一) 教学例1
25 43
1、
出示小棒图
2、 看图写算式
3、 认识各部分名称
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名字,加法算式也有自己的名字
板书:加数 加数 和
4、
学生用小棒计算13+2 ,同桌交流,
(1) 把3喝合起来再加10
(2) 从13
接着往后数
………………………………..
(二) 教学例2
1、
出示小棒图,学生说图的意思
列算式 15-2
2、 认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被减数 减数 差
3、 学生用小棒计算15-2,同桌交流
(1)
先算5-2,再算10+3
(2) 因为13+2=15,所以15-2=13
…………………………………
(三) 教学例3
1、 学生蓝图写算式
2、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 全班交流
三、课堂活动
1、 72页1
2、 口算卡片
课后记:
第5课时
教学内容:73页——76页1——9
教学目的;1、进一步巩固算法
3、
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
1、 73页1题
2、 73页2
二、指导练习
1、 74页3题
学生先填空,在观察,你发现了什麽?小组讨论
得出:不进位加,个位相加,十位不变
不退位减,个位相减,十位不变
2、
74页4
3、 找朋友游戏
26 43
老师准备算式和数字卡片
学生游戏
如:那到14的学生说,我的朋友在那里,拿10+4的小朋友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全班齐读:10+4=14
4、 游戏:过河
(1)6+4 +8 -7 +5
-4 +6
(2)19-9 +7 -5 +6 -4 +3
5、 76页7
6、 76页8
7、 76页9
先引导学生看图,明白图的意思
问:可以怎样租船?
小组讨论
课后记
第6课时
教学内容:77页整理和复习1——6
教学:目的:1|进一步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
3、 能按一定的顺序数数
4、 巩固个位,十位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看书,回忆本单元内容
二、复习
1、 出示小棒,知道10个一是10
2、 77页1
3、
学生按顺序数数
一个一个数
两个两个数
五个五个数
4、 77页2
出示图,学生独立完成
5、在圈子里填20以内的数
十位是1的数 个位是0的数
5、 78页5
6、 78页6
学生填空,你发现了什麽?
课后记
27 43
第7课时
教学内容:79页7、8、9
教学目的:1、进一步巩固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2、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对口另
11——20各数的组成
而、出示图
( )○ ( )=( )
( )○( )=( )
2、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怎样算嘴快?
4、 79页7
5、 出示卡片
如:一个十和4个一
学生答:一个十4个一组成14
10+4=14
4+10=14 14-4=10 14-10=4
6、 79页9
学生拿1分,2分,5分币,小组合作,要1角2分,可以怎样拿?
可后记:
第四单元
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意义,
2、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探究计算方法
5、
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能获得一些初步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6、
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8 43
教学时间:15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82——84页例1——例2,85页课堂活动1
教学目的:1、通过实践操作,探索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
2、感悟凑十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
4、 正确计算
教学
重难点:多种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出示情景图
1、
2001年7月13日我国在体育方面有一件大事,谁知道?
这些小朋友正在刻苦锻炼,争取在200
8年的奥运会上为国家争光,大家能不能提一些数学问
题?
2、 引入课题9加几
3、 准备题
(1)卡片:10=5 10+7 10+8 10+3 10+4
(3) 83页填空
集体订正
二、新授
1、
先出示3个娃娃,数数几个?再出示9个娃娃,数数几个?
要吧3个娃娃和9个娃娃合起来,怎样列算式?
2、 谁会酸9+3
3、
学生用小棒代替娃娃,自己摆一摆,可以怎样计算?
自己摆后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4、
引导看书,观察你和的方法一样?
5、 课堂活动85页1
(二)教学例2
1、
处事例2图,学生说图的意思
怎样写算式?9+5
2、 学生自己说
计算的饿方法,在交流
三、课堂活动
1、 86页1
2、
86页2,计算后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五、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麽?
课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85——86页例3——例4,85页课堂活动2、3,87页——88页3、4、5
教学目的:1、进一步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
3、
通过自制9加几的卡片,初步感悟有规律的排列
4、 进一步巩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便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计算方法
29 43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
br>小朋友们每天看动画片吗?什麽时候看呢?可要合理的安排时间,商店里的电视机真多,来,
我们
看看有多少台?
二、出示例3图
1、 学生口述图的意思
2、 怎样列算式?
7+9
3、 想:7+9怎样计算 ?
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4、
你决的那种方法好?为什么?
5、 教学例4
学生自己独立计算,
6、
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三、课堂练习
1、 86页3
计算后观察每一组算是,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
87页4
3、 85爷2、3
课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87——88页练习十5——9
教学目的:1、进一步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
3、 熟练计算9加几
4、
联系生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 看卡片,读算式,说得数
2、 87页5
二、 指导练习
1、 出示87页6题图
(1)
让学生弄清楚每种商品的价格
(2) 你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
(3)
你喜欢那两种玩具,买这两种玩具要多少钱?
2、 多红旗
88页7
3、 游戏
森林里修了许多新房子,每种动物都有,请你帮小动物找自己的家
方法:出示标有14 13
11 12 17 18的楼房,小动物个那算式卡片找自己的家
4、 出示珠子图
猜,手里有多少颗?
30 43
小组讨论
第4课时
教学内容:89页例1——例3,课堂活动1、2
教学目的:1、学生在生活中找到8加几的方法
3、
会口算8加几,能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口算方法
4、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讨8加几的口算方法,感受8加几的不同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游戏复习
找10 的好朋友
二、情景引入
1、 出示89页情景图,激发兴趣
看图,说图的意思
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
2、 出示例1图
学生说图的意思,并列算式
学生交流8+5的计算方法
看书讨论,你和谁的方法一样?
3、 学习4+8
出示例2图
观察图,列算式4+8
学生自己算,并且说方法(小组讨论)
看书验证,你喜欢那种方法?
3、算一算
8+6= 8+8=
学生独立练习,口述方法
三、课堂活动
90页1,看图写算式
四、练习
1、 91页1,看图列算式计算
2、 91页2,
3、 看卡片说得数
课后记
第5课时
教学内容:90页课堂活动2,91——93页3——9
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8+( )=10 8+(
)+4=(
2、摆一摆,填算式,90页1
31 43
)
小组合作,先独立摆,再检查
说说自己的方法
二、指导练习
1、 91页3
2、 8+( )=11 ( )+5=13
6+()=14 ( )+8=16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摆小棒
3、
游戏、小猫钓鱼
出示小猫的头饰 9+2 8+7 3+8 5+10 7+4 9+5
鱼卡片11 15 14
观察,那只猫钓那条鱼
4、 92页6
5、
找朋友
出示8+6 7+8 13 8+3 8+5 6+8 3+8 15等
问:谁与谁是朋友?
6、 93页8
7、 思考题
学生表演后看书,怎样算?
第6课时
教学内容:94页例1、2
教学目的:1、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找到口算7加几的方法
2、会口算7加几,能较清楚表达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进一步巩固凑十发这种简便算法
教学重难点:7加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
1、 游戏:找朋友
10 的好朋友
2、 你会填吗?
7+( )=10 6+( )+3=( )
二、 新授
1、 出示例1图
引导学生题问题,并且列算式
7+5
5+7
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小组交流
2、学习7+4 7+7
你会用刚才的方法计算吗?
学生算后小组交流
观察:你发现了7+5 7+4
7+7的秘密吗?
老师小结计算方法
32 43
三、
巩固练习
1、 96页2
2、 自制7加几的卡片
3、
把7加几的卡片有规律的排列
课后记:
第7课时
教学内容:95页例3、4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凑十法,能用凑十法学会6加几
2、 正确口述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6+( )=10
6+( )+2=( )
二、 新授
1、 教学例3
同桌的学生摆花
左边5朵,右边6朵,可以提什么问题?
要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样列算是?
5+6
6+5
怎样计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 交流
全班交流
2、学生自学例4
6+6
想怎样计算,自己小生说后交流
3、观察6+5 5+6 6+6
问:怎样计算又对又快?
三、 练习
1、 95页1
2、
自制6加几的卡片
3、 把6加几的卡片有规律的排列
4、 说7加几,6加几的算式
5、 96页1
6、 96页3——6
课后记
第8课时
教学内容:11减几
教学目的:1、初步学会用家减法的关系计算11减几,并会用多种方法计算11减几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9+( )=11 6+( )=11
33
43
8+( )=11 7+( )=11
二、新授
1、 例1
出示11只铅笔,问:要从11只铅笔里拿走5只,还剩几只?
怎样列算是?11-5
怎样计算11-5?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1-5
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看书:你和谁的方法一样?
计算11-6学生自己小生说方法,填在书上后同桌交流
2、 教学例2
出示例2图
问:有几只鸭子?水里有几只?要求岸上有几只,怎样列算是?11-8
那要求水里有几只?增样列算式?11-3
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全班交流
三、课堂活动
1、 把11根小棒分成2堆,分一次说2个减法算式
2、
]101页1
3、 自制11减几的卡片
4、 把卡片有规律的排列
课后记
第9课时
教学内容:100页例3、4 练习十三2——9
教学目的:进一步感悟11减几的多种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
背得数是11的加法
2、( )+5=11 ( )+8=11 ( )+( )=11 (
)+9=11
二、新授
1、 例3
出示图,你能写2个减法算式吗?
学生自己写后交流
比较2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可以由9+2=11写2个减法算式
2、 例4
自己计算11-7 11-4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三、课堂活动
1、 101页2
2、
101页3
34 43
3、 看图写算式,102页4
4、
游戏,102页5
5、 102页6、7
课后记:
第10 课时
教学内容:104页例1、2,课堂活动1,练习十四1、2
教学目的:1、学生在生活中找到12减几的算法
2=教清楚的表达自己的口算方法
3、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
1、
说得数是2 的加法算式
2、 填空
9+( )=12 8+( )=12 (
)+5=12 ( )+6=12
二、新授
1、 出示例1
出示图,12人在车上,大站后,有4人下车,车上还有几人?
怎样列算式?12-4
怎样计算12-4?
学生自己计算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看书,你的方法和谁的一样?
根据14+8=12 ,你还可以计算那一个算式?
学生填书
2、 例2
学生看算式摆小棒,边摆边说,填书,全班交流
三、课堂活动
1、 106页1
2、 107页2
3、
自制12减几的卡片
课后记
第11课时
教学内容:104——105页例3、例4,课堂活动2,练习十四1、3
教学目的:1、进一步学会看图计算13减几
2、多种方法
教学重难点:13减几的口算方法
35 43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说得数是13的加法算式
2、 填空
(
)+8=13 7+( )=13 ( )+9=13 6+( )=13 ( )+5=13
二、
新授
1、 例3
看图说图的意思后列算式
13-9 13-4
学生读;里计算后小组讨论
全班 交流
2、 例4
13-7 13-6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3、 13减几的算式还有哪些?
三、课堂活动
1、 106页1
2、 游戏,开锁,106页3
3、
自制卡片,并且有规律的排列
课后记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107烟叶——108页4——8
教学目的:1、进一步熟练掌握12、13
减几的计算方法
2、熟练计算
教学过程:一、基训
1、 摆12、13
减几的卡片,同桌交流
2、 107页5
3、 夺红旗,108页6
二、练习指导
1、 107页4
2、 108页7
3、
游戏,摘苹果,108页8
课后记
第13课时
教学内容:14、15减几
36 43
教学目的:1、能应用前面学过的方法列算是计算14、15减几
2、进一步感悟多种计算方法
3、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难点: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说得数是14、15 的加法
2、 填空
9+( )=14 ( )+7=14 8+( )=15 ( )+6=15
二、新授
1、例1
出示例1图
问:树上原来有15只猴子,下来7只,还剩几只?怎样列算式
板书:15-7
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全班交流
2、例2
14-8= 14-6=
学生独立计算后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3、例3
14-9 15-8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二、课堂活动
1、 小组合作自制卡片
2、
有规律的 排列
四、课堂练习
1、 101页
作完后观察,上面加和下面减法有什么联系?
2、 111页2
3、
111页3、4
课后记
第14课时
教学内容:16、17、18减几,例1——3,课堂活动1、2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运用多种方法计算16=17、18减几
2、能看情景图写算式
3、自制16、17、18减几的卡片
教学过程:一、
37 43
1、8+( )=16 8+( )=17
7+( )=16 9+(
)=18
2、15-9=( )想:
二、新授
1、 例1
出示例1图
问:有多少棵树?小红浇了9棵,剩下的小化浇。小化浇几棵?
怎样列算式?
16-9
怎样计算呢?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如果小化浇7棵,剩下的小红浇。小红浇几棵?
怎样列算式?14-7
学生说计算方法
2、学生自学例2、3
17-9 17-8 18-9
学后全班交流
三、课堂活动
1、 自制16、17、18减几的卡片
2、 有规律的排列
四、作业
113页1、2
课后记
第15课时
教学内容:114页-115页3——8
教学目的:1、通过游戏进一步熟练掌握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2、熟练计算
3、在实践中应用
教学过程:一、基训
1、17-8 16-9
学生
说计算过程
2、○○○○ ○○○ △△△ ?
○○○○ ○○○ △△△
? 15
二、指导练习
1、 口算114页3
2、
游戏:小蝌蚪找妈妈,114页4
3、 用8、917写四个算式
4、 115页6
38 43
5、 出示
公共汽车16名 小气车3名
小客车9名
学生看图提问题,并列算式
6、 发展练习
115页8
小组讨论完成
课后记: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116——117页1——4
教学目的:1、通过亲身经历,探索,感悟20以内的加减法表的整理方法
2、观察发现加减法表达的一些规律
3、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
4、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体验成功感受
教学重难点:整理加减法表
教学过程:一、
10以内的加减法表小朋友已经整理;了,那么20以内的加减法表你会整理
吗?
揭示课题
二、整理
1、 反小组尝试把 加法算式有规律的排列
2、
学生填加法表,引导学生观察第1竖行的规律后学生再完成
3、 出示加法表
你发现了什么?
4、 全班交流
横看:每排得数相等
竖看:9加几,8加几
观察9+2 2+9…………..
发现了什么?
5、 学生当老师,指读算式
116页2
6、 用刚才方法整理减法表
7、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8、 横看:11减几 ,12减几…………..
竖看:几减9 几减8…………………..
首尾看:11-9 11-2
你还知道什么?
课后记:
五单元 统计
39 43
教学内容:119页——120页例1、2,121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通过具体真实有趣的情景,激发儿童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2、通过实例认识象形统计图,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3、让儿童经历解决问题过程,获得初步数学活动的经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1、
小朋友,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谁能把收集到的46届世界乒乓塞的有关情况说给大家
听?
2、 中国乒乓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让我们再来回顾以下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吧》
3、
出示图
二、探究例一
1、 提问:看者这么多的奖牌,你想说什么?
有这么多奖牌,但我们并不知道有几种奖牌,每种有多少,怎么办?
怎样分类?为什么这样分?
2、 主动探究
(1)
动手操作:7个黄圆,4个白圆,5个灰圆,小组分类
(2)
汇报交流,抽一个学生上台演示,并且说理由
(3)
观察讨论:分类前有什么变化?分类后,能不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多几块?少几块?
(4) 在操作
(5) 看这个图,你看到了什么?
(6) 看书回答问题
二、学习例2
我们可以把学过的图形进行统计
出示例2图
这里有那些图形?
先看圆有多少个?老师示范画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看书回答问题
四、课堂活动
121页
课后记
中山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计划(一)2004至2005年度上期
班级:一(三)
教师:李红艳
全期上课总时数 授课:60课时
复习考试:10课时 机动:10课时
合计:80课时
单元 目的要求 重难点 教具 课时进度
准备课:上学了
1、在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中,让初入学的孩子了解学校生活,
渗透思品教育。
2、在数1-——10
各数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
最初步热情。
3、让儿童在数数过程中进行相互之间
的交流,以感受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亲切,克服陌生感,
产生愉悦感。
说带有数字的一句话
挂图 1课时
40 43
一、10以内数的认识 1、通过直观形象的,
生动有趣的数数活动,让儿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
能认识、读、写10 以内的数,会
用10
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会用第几表示物体的顺序和位置,并能在同学之间
交流。
2、让儿童认识10 以内的数的大小,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表示10
以内
数的大小,在比较事物大小,多少,高矮的过程中,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在具
体的情景和活动中,初步体验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用自己的理解的方法正确计算
10以内的加法减法,
结合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计算过程。
4、注意数字,符号。算式的规范书写,培养儿童认真看,认真算,认真写的良好习惯。
5、
-让儿童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数学活动的经验与初步解决问题的
方法。
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 挂图,小棒 22课时
二、分类、认识物体
:1、经历根据色彩,形状,用途等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形成有条理整理事物的习惯
2、能对简单的几何形体和图形分类
4、
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形,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
5、 借助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立体图形进行简单的拼图,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求的认识 各种几何形体实物和模型 4课时
三、11——20各数的认识
1、通过对单元主题图的观察和小棒数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
程
,丛中体会11——20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初步知道十位和个位,知道11到20各数的组成
3、
认读写11——20各数,用11——20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4、
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的多等语言描述11——20个数。
5、
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6、 知道一个加法或减法有不同的计算方法,能于
同伴合作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过
程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
感
11——20各数的组成,个位、十位的意义 小棒,挂图等
7课时
四、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意义,
41 43
2、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探究计算方法
4、 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能获得一些初步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5、
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挂图、小棒
15课时
五、统计 1、通过具体真实有趣的情景,激发儿童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2、通过实例认识象形统计图,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3、让儿童经历解决问题过程,获得初步数学活动的经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统计的过程
和方法 挂图、圆片等 1课时
中山路小学数学学科计划(一)2004至2005学年度上期
教师:李红艳
班级:一(三)
学生基本情况:一年级的学生刚跨入学校的大门,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充满了自信,喜
欢问
为什么,对学习有很大的兴趣。
大纲规定的目的和要求:
知识与技
能领域:1、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
步了解加法、减法
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形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
几何体。
对数据的 收集和整理、描述、分析过程有初步
体验,初步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
数学思考领域:1、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20以内的数的信
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20
以内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 学生在教师的 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 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领域:1、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
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 解决办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领域:1、学生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
能够积极的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2、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 数学活动中遇到 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
体验,
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几
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与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
学生在他人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本册教材重难点:
42
43
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
本册提高质量主要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和课标,结合教学实际备好教案。
2、上课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
复备课,并且作好课前准备,讲练结合,把新的教学理念运
用与教学之中。
3、教学中注意应用情景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6、练习过程不能单调,注意练习的形式多样话,要进行大量的变式练习。
7、每周进行周末练习。
8、对接受能力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完成思考题或一题多解。
9、对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还可以进行一帮
一
的活动。
10、 对学生的双基进行落实。
43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