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2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A卷
伦敦时区-离婚起诉书范本
石家庄市202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字音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馁靖(suí)
揣在怀里(chuài)治裁(cái)月明风轻
B.震悚(sǒng)
张惶失措(huáng)箱箧(què)不可名状
C.文绉绉(zōu) 号啕大哭(háo)
涎水(yán) 世故人情
D.伎俩(liǎng)风尘苦旅(chén)粗拙(zhuō)
富丽堂皇
2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头颅 擦拭
毫不懈殆
B.殉难 赎罪 贪赃枉法
C.震憾 天崖
勤能补茁
D.针灸 帐蓬 一拍既合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总有一刻,不同寻常
(1)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2)这是一个六七岁
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撞在花花绿绿的尖
筒里,好奇而又
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3)“
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边说.一边拽住孩
子的手就要走。
(4)“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
(5)“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
(6)“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
第 1 页 共 11 页
(7)“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8)“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饯去了,我就现在要!”
(9)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
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瞅也
不瞅,就径直走开了。
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不朝母干这里瞅上一眼。
(10)“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么味儿。”
(11)“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
!”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了,“啪”一巴掌拍在孩子子的屁股上。
娃子“哇”地一声哭了,
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了
(12)好多双眼睛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带着惊愕、疑惑、责怪、怜悯、
叹息,或者其他别样的神色。这仿佛又是
一场热闹,这些人聚拢着,不肯离去。
(13)这时
一位衣着光鲜的妇人,走到卖冰激凌的面前.要了两支冰激凌。她把其中的一支给了自己的儿子,然
后快
步走到哭泣的孩子面前,蹲了下来,把剩在手中的那支冰激凌递给了他。
(14)“给,亮亮,别哭了
,妈妈不愿给你买,阿姨给你买。”她摸了摸孩子的脑袋,接着说,“几个月不见,亮亮
又长高了!”说
完后,她站起来,朝孩子的妈妈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便领看她的孩子走开了。
(15)孩子不哭了,手里举着那支冰激凌愣在那里。一样愣在那里的,还有孩子的妈妈。
(
16)走出人群后,那位妇人的儿子也有些不解,他扯住妈妈的衣襟问:“妈妈,你认识亮亮?”妇人说:“不,
孩子,妈妈也不认识。”
(17)那你怎么知道他叫亮亮?为什么要买冰激凌给他?”孩子依旧寻根究底,想要弄个明白。
(18)妇人笑了,说:“孩子,不要问这么多了,等你长大后,妈妈再告诉你。”
(19)
也许,若干年之后,妇人早已忘了这件事情,而他的儿子也忘记了问母亲答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
的是,当妇人用智慧为那个陌生的孩子付出爱的时候,这个世界早已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3 . 本篇小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_______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2分)
4
. 第(9)节和第(12)节中都写到了周围人的反应,这些文字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5 .
说说这篇小说结尾的作用。(3分)
6 . 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但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有待关注
和帮助。文中这位妇人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不
第 2 页 共 11 页
少于80字)(4分)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
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
后总会尾随着
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一路上,
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
晚狂
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
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二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
身何处?
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
,心
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
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
都活灵活现
,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
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
失传
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
br>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
,
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
鹞爷却一口
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夭空,正专心
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
筝好玩吗?”
第 3 页 共 11 页
“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
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
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
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
br>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
脑
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
处。果真,
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
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
能
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删改)
7 .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鹞爷的形象特点。
8 . 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9 .
文章设置男孩放风筝这一情节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0 .
本文标题“飘逝的风筝”有何含义?
第 4 页 共 11 页
三、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
指,
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物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
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味是如何得到?
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
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
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
(苏轼《记游松风亭》)
(注释)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nèn)么:如此,这样。
11 .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任意东西(向东,向西)
B.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曾经)
C.思欲就亭止息(到,靠近)
D.猛浪若奔(奔驰)
12 .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B.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天下独绝 哀转久绝
D.若人悟此 猛浪若奔
13 .
请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物者,窥谷忘返。
(2)望亭宇尚在木末,意味是如何得到?
第 5 页 共 11 页
14 . (甲)(乙)两文作者在不同的环境下,心境有何不同?
四、情景默写
15 . 默写古诗文中的句子。
1.愁与恨之类,原是一
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李清照的《武陵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描摹愁思
的绝妙佳句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的《破陈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充分表达作者作战目的和最高理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后汉颓废原因的
语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古代有不少写“雪”的诗篇,请你写出两个含“雪”字的诗句。(要求出自不同的诗篇,课内外均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须晴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惜秦皇汉武,___________________;唐宗
宋祖,____________
_________。(《沁园春•雪》)
五、诗歌鉴赏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①。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②潘鬓③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释
]:①烟萝:形容花木繁茂,蓊郁如云烟。②沈腰:出自《南史·沈约传》,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③潘鬓:出自潘岳《秋兴赋序》,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相见欢
李煜
第 6 页 共 11 页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钓。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6 .
诵读《破阵子》上阕“几曾识干戈”一句时,你会重读哪个词?请说说你的理由。
17 . 有人说,
李后主这首《破阵子》是对《相见欢》中“别是一般滋味”的绝佳注解。你认同这一说法吗?请
简要说明
。
六、语言表达
18 .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我们应该明白,文化传承与文
化创新是不可割裂的,二者不是两件不相干的事,而是①________。如果文化传
承与文化创新毫
不相千,这样的传承就是十分可疑的,我们还应该明,秀的传统文化也只是我们在民族复兴过程中
所需要
的资源之一,非全部。我们②________,而并非仅仅继承和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足够了。
七、名著阅读
19 . 名著阅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
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
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
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
的事业一为人类
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就出自苏联作家尼古
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
《_____________》。
(2)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
就在社会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是在_____________(人名)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
命道
路。
八、综合性学习
20 . 材料探究。
(材料一)在过去30年里
,全球平均气温大约上升了0.4℃。地球上有超过80%的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温
现象。
(材料二)科学家研究结论:如果全球气温升2℃, 两极冰块将消融,欧洲大陆变大漠;升4℃
,13生物会
灭绝,人类口粮受影响;升5~6℃ ,绿树长到南北极 ,95%生物将灭绝。
第 7 页 共 11 页
(材料三)气温上升有多种原因,但如
果任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到本世纪末中国的气温将上升4℃。
①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②看了三则材料,同学们很有感触,决定采访市环保局长,请你设计一个问题。
③请你向市环保局提一条建议。
九、作文
21 .
做,做事,认真做,努力做,坚持做,奇迹自然而生。请以“做”为题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2)字数在600字以上;(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
8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对比阅读
1、
第 9 页 共 11 页
四、情景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语言表达
1、
七、名著阅读
1、
八、综合性学习
1
第 10 页 共 11 页
、
九、作文
1、
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