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教案 漂亮的建筑
勉励-长春建筑学院
一年级美术教案 漂亮的建筑
《漂亮的建筑》教案
一、 教材分析
1、编辑指导思想
低年级美术造型与表现,主要是引导学生尝试不
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媒材,
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
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
的乐趣。
这是一节动手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通过对
旧画报、海报、旧挂历、蜡光纸进
行粘贴、剪刻等方法进行制作。学生剪贴画时,思维活动贯穿整个取材
、撕、摆、组合、粘
贴的全过程,如同积木游戏一样是一种手、脑、眼的综合训练。
课本第38页展示了学生剪贴的各种作品,风格多样,稚拙有趣,充分表现出小作者热
爱生活的情感。
2、⑴ 、教学内容与目标
a、 显性内容与目标
尝试使用不同纸材,体验造型快乐
b、 隐性内容与目标
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对生活的热爱
⑵、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尝试用不同纸材撕贴一幅《漂亮的建筑》
难点: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纸材赋予作品的不同感受
3、学习材料
废旧挂历纸
广告纸 蜡光纸 剪刀 固体胶等
二、教学设计
1、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⑴、 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建筑
今天学习《漂亮的建筑》,这里的建筑主要是指房
子,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见过各种各
样的房子,请你和周围的小朋友自由交流一下,说说你见过的最漂亮
的房子是什么样的?请
几名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说说、画画)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建筑。
⑵、 欣赏不同风格的建筑图片
人类最初的建筑物是遮风避雨的住所,虽然较其简陋
,但它凝聚了人的劳动与创造,使
人感到舒适和安全。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人们在追求实用功能的同时
,还要求它的外形和
空间更加完美和理想化,由于不断地追求和创造,使中国的建筑艺术形式多样,并且
具有鲜
明的风格。师生共同欣赏建筑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建筑的名称,回忆在哪儿见过,观察
建筑的形状、色彩、装饰特点。
《天坛祈年殿》 北京
三层圆顶、蓝色琉璃瓦、红色门窗、白色的基座和栏杆
《天安门城楼》 北京 雄伟壮丽,金碧辉
煌,红墙黄瓦、雕梁画柱高台基、大屋檐、多
圆柱屋顶多样,等级分明屋脊“仙人”、“走兽”
《黄鹤楼》 武汉
外观层层飞檐,金黄色的玻璃屋面古朴富丽主楼净高51.4米,共5
层葫芦形宝顶,
《高楼大厦》 大都市 造型简洁、明快、庄重、错落有致、布局合理
《乡村民居》 乡村
《城堡建筑》 游乐场等
⑶、 欣赏学生作品
刚才
我们欣赏了许多漂亮建筑的图片,小朋友们是如何用撕贴画的方法表现这些漂亮的
建筑,教师引导学生欣
赏课本39页学生作品:
A、说说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房子的形状、色彩、装饰以及周围的环境)
B、凭自己的
观察和学习经验,你认为完成作品需要哪些工具材料?(剪刀、固体胶、
废旧挂历纸、广告纸、蜡光纸等
)
⑷、 听故事《做房子》,学习房子的剪贴方法和步骤,体验造型
在茂密的树林
里,有一座小屋,里面住着幸福的一家人,他们是爸爸妈妈和两个儿子。
等儿子们稍稍长大一点后,爸爸
妈妈就决定让他们出去独立生活。有一天,爸爸妈妈叫到面
前,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你们已经长大
了,再也不能依靠爸爸妈妈了,准备独立生活
吧!不过,在独立生活之前,我希望你们首先要各自为自己
建造一座房子。”兄弟俩一听说
要独立,兴奋得一晚上没睡着,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起来忙着为建房做
准备。一个月过去
了,哥哥准备好做房子要用和各种材料,就开始建房子啦(教师边讲故事边用剪贴画的
方法
演示做房子的步骤)。第一天,只见他做了一个方形的墙体,第二天,他在墙体的上方盖上
梯形的房顶,到了第三天,他家房子安上漂亮的门窗和烟囱。望着新盖成的房子,哥哥高兴
得合不拢嘴…
…
弟弟虽然也准备好了做房子要用的各种材料,但是他并没有急着盖新房,而是先到各地
仔细考察了一番,并用手中的笔记下一些漂亮房子的图案(教师展示房子线描图例),他神
气地说:“我
要建一座世界上最漂亮的房子……”
讨论:
你认为故事中的弟弟可能会建一座怎样的房子?请两至三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⑸、 作业要求
请你用撕贴画的方法将想像中弟弟的房子表现出来
作业形式:独立制作或是合作制作学生自由选择
⑹、 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A、运用多种纸材撕贴一幅漂亮的建筑
B、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造(房子可以是见过的,也可以是想像中的)
C、根据画面需要,
可以适当添加环境(教师适时在范画——哥哥的房前屋后添加花草
树木等环境,使画面更完美)
[设计意图]
⑴、⑵了解建筑有关知识,欣赏不同风格的建筑,激发兴趣,培养审美
⑶欣赏学生作品,
⑷讲故事创设情境,学习剪贴房子的方法和步骤;展示图例,启发创作思维,情境设疑,
激发想象
⑸、⑹发挥想象,自由创造
2、 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通过观察分
析大量的图片(实物图片、学生作品),对比启发;情境设疑,听故事学习
剪贴方法步骤,活跃思维,启
发创造,寓教于乐。
3、 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⑴、
作品提倡立意造型的新颖,就是要抓住一切新意的苗头,善加激发。
⑵、
鼓励用多种纸材进行组织画面。
⑶、 小组合作,分工要明确。
⑷、
教师可适当准备一些纸材,以备学生纸材的不足。
三、教学评价
1、(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的画面和创作体会
2、(互相评价)集中展示学生作品,欣赏、讨论谁的作品好,为什么?教师请两三位学
生点评。
3、上了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教学反思
教学
设想:本课是创作与玩乐融为一体的课目,通过吹泡泡这一活动主题由学生凭自己感觉、
想象和联想来进
行创作。在这种创作的氛围中,学生寻找到了美丽、获得了快乐,不仅创作
而且拓新了本课的内容,同时
,也让学生明白美术与自然常识的综合能为人类提供想象、创
造和愉悦的空间。
一、开课设计
1、(CAI)机器猫吹泡泡动画导入
嘘!你们看谁来了?(机器猫)它在干什么?(吹泡泡)让我们和它一起吹泡泡,好吗?
师生互动共吹泡泡。
2、老师刚才看见同学们个个吹的都很高兴,所以问问你们为什
么这么喜欢吹泡泡?(……
颜色……形状……)
3、你们说说泡泡有一些什么颜色?再吹吹看,你看见了什么颜色大声的说出来。(……
边吹边说……)
[评析]一开始就创设一种课内外结合的、开放性的教学气氛,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让学生的想象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里恣意驰骋。同时,几个看似很随意的提问
一下子就
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而兴趣就是开发智力,挖掘学习潜能的钥匙。
二、拓展设计
小组作业展评
老师看见你们画的这么漂亮,方法又这么多,所以想表演一个魔术给大家看看(
在实物
投影仪下进行演示添加) 由圆形的泡泡变西瓜、太阳、小白兔、狮子……
咦!生活中的圆形很多很多,你们能把泡泡变什么事物呢?说说看……
[评析]通过此环节的
设计拓展了教材的内容,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空间无限延伸的课堂中去
了,学生的思维也就不再局限于如何
去表现泡泡,这样,不但突出了求异思维的发散也注重
了变形的乐趣。
三、作业设计
(发给每一小组一张2K大纸)用你最喜欢的一种方法把他们画出来,比一比,看看哪一
小组画的最棒最好,行吗? 小组齐动手共画一张,用印、贴、画、捏等方法趴在地上创作。
[评析]利用独创的情境,把课堂气氛带活,可以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学习表现的状态。
给学生足够
的材料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表现能力、提倡求异思维与个性表现,在玩
中学、学中玩,以便更好
地协调学习行为的深化发展。
[课后反思]
本课是蹲下来从学生的视角设计,重在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思维,给学生自由的
空间充分表达,尊重学生的选择,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
或适合自己的方式创作,尊重中拓
展了学生思维,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
进行了真正的开放。
不过,课上完了以后,感觉自己有很多方面的问题要解决。首先,我对课
堂的凌驾能力
还十分不足,备了教材却没有备学生,出现了我牵着学生走,学生自己埋头创作的局面。其
二,通过最后学生创作的作业反映出,本课只注重了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去创作,忽略了教
学生如何用重叠的方法表现七彩圆形,我想在这一点上是我对美术新课标理解的太狭隘,新
课
程下的课堂并非不要技法不要示范,适宜的点拨会带给学生更广泛更完美的创作空间。最
后,整节课上完
了以后感觉是十分活跃的,学生放的很开,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完成了作业。
可静静一想,这课活的似乎
有一些乱了,让学生去吹泡泡停不下来,让学生寻找材料不理会,
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去作业大多用排笔
等等,如此不得不让我深思,课堂活跃究竟应怎么
活?我们应如何有的放矢的驾驭课堂?让学生既能在轻
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又能活而不
乱?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我在努力在尝试,但我需要汲取养料和精华,路漫
漫其修远吾将上下
而求索!
第一课 民间玩具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纹、材料。
2.过程与方法:
在比较中体验民间玩具不同的材料、用途和地方文化艺术特色、审美趣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交流,感受民间玩具浓厚的乡土味和强烈的装饰风格,培养健康向上的窝、审美趣味。
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本提供的玩具图例,找出它们的名字。
1.
打开课件让学生欣赏各地不同风格的民间玩具,让学生猜想这些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
作成的。
“大阿福”造型朴拙、圆润饱满、色彩鲜明、健康快乐的儿童形象。
“纸扎风筝”古朴对称的云纹,激发学生想象放飞的优美情境。
“彩灯蟹”形象逼真、生动,红黑白对比的色彩和对称式花纹装饰,鲜艳夺目、古色古香。
“
一囗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皮影艺术,以牛皮等为材料,是可用作表演、娱乐,
以可以用于观
赏的精美工艺品。
“面花狮子糕”既可作礼物赠送,又可食用。
“布老虎”是用黄红两色布
缝制而成的软雕塑,娇憨可爱的形象而感受民间玩具平安、幸福的
寓意。
“布袋木偶”不但可以演戏,还可以用作装饰室内环境。
2.
感受民间艺人心灵物手巧及民间艺术特色。
二.它们“想说”些什么?
1.民间玩具的产地、寓意及有关的故事。
三.民间玩具美在哪里?为什么?
1.
提供描述的感觉词语(如材料美、装饰美、对称美、质朴、饱满、逼真、色彩华丽、对比
强烈),玩具中
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2.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四.通过学习,可以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小玩具或描绘自己感兴趣民间玩具。
五.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选择两件课本上的民间玩具,简单说出其外形、色彩、材料的特点。
较高的要求:
选择材料工具,描绘或制作出一件自己喜爱的民间玩具。
课后反思:
活动效果:这一课同学们在欣赏的时候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在讲述过程中出现过多冷场的问
题。
2.作业评析:作业质量不高
3.改进措施: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不强,要加强手工制作能
力的培养,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
培养。
教学目的:
1、 强调眼、手、脑的结合,尝试用拓印、磨印等不同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
效果表现出来,
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2、
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2、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创造漂亮的肌理美。
教具准备:
1、搜集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
2、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画面
3、用于表现肌理的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2、 导入新课:
A、触摸实物
(有几件东西在没有让它们亮相之前,我想
让几位小朋友来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
呢?)这几件实物分别是:海螺、贝壳、麻袋、树叶、陶瓷
等。
B、说说触摸的感觉,导出肌理概念
(这些物体中,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
(这些凹凸不平的物体中,物体本身
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出示海螺,看!上面漂亮的圈
圈螺旋纹,这就叫做肌理。)
C、出示课题
3、 讲授新课:
A、出示树叶,感受它的肌理。
指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用手触摸它的叶脉。(树叶上细细密密的叶脉就象张蜘蛛网一
样,有意思!)提问学生:漂亮的事物把它表现在画面上才好,怎么表现呢?
B、讨论拓印、磨印的方法。
(可以照着画下来,那就是写生。)再进一步提问:如果要把纹理
一模一样地表现出来呢?
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结合磨印、拓印的画面,使学生开始对肌理的表现有种认
识,让学生
结合学过的知识说说磨印、拓印的方法。(磨印是把纸覆盖于物体表面,用硬质的绘画工具<
br>在上面来回磨出来的效果。拓印是把物体的表面涂上颜料,然后盖印在纸上的效果)
C、说说特别的肌理。
(大自然孕育了这么多奇妙的万物供我们欣赏。)观察桌上的实物,再通
过触摸,把你觉
得好看的描述一番。(小组交流,个别提问。)
D、学生作业。
用颜料拓印,用彩色铅笔、蜡笔磨印或选择自己的方法,选择一些物体把它们
的肌理表
现出来。(全体尝试)
E、把自己的满意之作展示一下。说说通过什么方法
能让你的作品看上去更有意思呢?引
导学生对自己表现的肌理进行联想。
归纳出用剪、贴、添画的方法完成更有意思的画面。
F、第二次作业
在完成的肌理画面上再做尝试。
4、巡回指导
5、进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