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余年寄山水
802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03:2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植树节是哪一天-承认笑话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 (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 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
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
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 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
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 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
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
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
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
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 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
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
进行判断。
3.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
短。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 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
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 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
观念。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课件|视频|试卷|无需注册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
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 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1.图形的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测量。
(1)结合生活实际,经 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
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
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 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
式。
(5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
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 、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
形的面积。
3.图形与变换。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
轴对称图形。
4.图形与位置。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
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 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
单的路线图。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
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 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
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 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
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1.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 对物体进
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
下的一 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
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4)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
数据,并将数据记录 在统计表中。
(5)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
为整数)。
(6)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7)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
想法。
2.不确定现象。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实践活动
在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时, 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
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 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
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1.经历观察、操作、 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
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
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 活有一定的陌生
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
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 程度地掌握一些
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
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
程。
教材 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
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 ,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
环境。
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 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
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三、教学要求。
第一 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
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 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在一一对
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 “>”,能比较10以内数的
大小。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 实际
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
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



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
他人交流比较的 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
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 br>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
过程。在具体情境中 ,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 以
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 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
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各种活动中, 不断养成仔细
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
第四单元“分类”。在 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
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 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
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
系,会用前后、上 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
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 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
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
程,积累认识几何 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在分类、观察等学习 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 ,培养探索
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 活动,认识11-20各
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师
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经历与同伴
交流算法的过程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在具体的生活 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
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在认识钟表 和认读时间
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的交流中,
知 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
1、能用 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
20各数;能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
2、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
简单的比较方法。



3、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
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
的简单实际问题 。
4、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
用分类的方法, 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5、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 br>6、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
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 整时和半时。
五、教学难点。
1、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2、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3、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 、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
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
决。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第01周
第02周-第03周
第04周-第05周
第06周
第07周-第10周
第11周
第12周
第13周
第14周
第15周-第16周
第17周
第18周
第19周
第20周
日 期
9.1
9.3-9.14
9.17-9.28
10.1-10.7
10.8-11.2
11.5-11.9
11.12-11.16
11.19-11.23
11.26-11.30
12.3-12.14
12.17-12.21
12.24-12.28
12.31-1.4
1.7-1.11
教 学 内 容
可爱的校园
一、生活中的数
二、比较
国庆放假
三、加与减(一)
整理与复习
四、分类
五、位置与顺序
六、认识图形
七、加与减(二)
数学好玩
八、认识钟表
总复习
期末工作
课 时
1
8
4

17
3
3
4
2
8
3
1
5



一 生活中的数
一、教学内容
1、可爱的校园
2、快乐的家园
3、玩具
4、小猫钓鱼
5、文具
6、快乐的午餐
7、动物乐园
二、教学要求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 br>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
2、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 认识“=”、“<”、“>”,能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4、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
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写1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
事物的顺序。 < br>2、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
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五、课时安排
8课时。

课 题 可爱的校园
教学要求 结合具体情境,在数数活动中,能数出1—10这10个数。
初步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知道学习需要有一些好习惯。



通过找生活中的“数”和“形”的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
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数数活动中,能数出1—10这10个数。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教学方法 情境法 谈话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引入
学生活动

备注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年级的小学
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大家
想学好数学吗?
1、谁会数数?来试一试吧!
汇报数数情况。



2、学生汇报数数情况,请一名学生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
1-10这几个数。在我们身边就有许a:同桌互相看并说。
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二、数数
b:集体反馈交流。
c:评价学生数数情况。
动物学校开学了,真热闹。到校园
里看一看,说一说有什么?有多
少?
按上下左右四个方位说一说。
按大小顺序数一数。
从数数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数?
个三角……

小声说给周围的小朋
友,要说一句完整的话。


找各数。
c:集体交流。
看我们的教室,你们发现了哪些a:学生独立观察,寻
请数出10根 小棒,8朵小花,5b: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我们身边处处有数,现在跟老师排
好队,悄悄地去看一看,找一找我
们校园里有什么?有多少?
四、总结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学生自我小结,自我反
受?
五、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思。

生活中的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学反思





课 题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要求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
表示物体的个数。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1—10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能结合具体数,说出生活中相对应的实例。
教学重点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
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1—10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教学方法 情境法 谈话法 发现法 练习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新授
1、说一说,认一认。
图中有什么?
图中哪些物体的个数是1?
2、数一数,认一认。
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
学生活动




观察情境图,学生自由
说一说。

学生说出数数的过程。
备注

找一找生活里的数,说给家长听。 独立完成。



3、找一找,说一说。
(课件出示情境图)
示?哪些可以用5来表示?


说一说。
图中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2来表根据情境图,学生自由
找一找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找一找生活中的例子。
用2来表示?哪些可以用5来表
示?
三、试一试
1、说一说。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数一数河里有几只鸭子?
2?
表示第几个。
2、数一数,认一认。
(课件出示情境图)


根据情境图,学生自由
说一说。



学生仔细观察,说说看
到了什么?
排在第1的是哪只鸭子?谁排在第
小结:数可以表示有几个,还可以
先独立数一数,再与同伴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说一说是怎
进行交流:图中有什么?有几个? 么数的?
四 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10以内数的认识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学反思




找一找你身边的数,给同伴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




课 题 玩具——1、2、3、4、5的认识
教学要求 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5以内各数。
学习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5这5个
数字的顺序。
学习用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物体数量,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5以内各数。
教学难点 学习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5这5个
数字的顺序。
教学方法 示范法、 练习法 、指导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玩玩具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新授
1、数一数,说一说。
学生活动





备注

图中有什么玩具?数一数有多少? 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从玩玩具中自己数一数,说一说。
找到了这么多的数。
2、想一想,做一做。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形式。
3、描一描,写一写。
漂亮。
势。
学习在田字格中写5以内的数。
写到左下放直直一笔写到底……


符号画一画,用手势表
全班反馈


方法。

内的数。
把2架飞机、4辆小汽车、3个皮球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用
采取“我说你摆 ”、“我画你说”等示。
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数字写的最
示范讲解正确的握笔方法和写字 姿学生比较并讲出写数的
指导:要写在田字格里,从右上方学生在田字格中写5以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情境图)
看图写数。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在田字格中写数1-5各数。
板书设计
要求:
1、学生根据图示自己完
成。
2、结合每个图说一说每
个数字表示得意义。

独立完成。
玩具
——1、2、3、4、5的认识

1 2 3 4 5

教学反思





课 题 小猫钓鱼——0的认识
教学要求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理解0的意义,知道0和
1,2,3,…一样,也是数。
会正确书写0。
知道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意义。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 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理解0的意义,知道0所
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意义。会正确书写0。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理解0的意义。
教学方法 情境法、谈话法、练习巩固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 引入
(课件出示)
强,看图编成故事。
学生活动


请2~3名学生讲故事。
备注

最近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编成故事,同桌互相讲。



谁想上来讲给大家听?
二 认识“0”
1 直观的感知“0”的含义。
了几条鱼?
鱼?(没有)
表示。)
2 小结
示。
3 想一想:在那里还见过“0?
示直尺图)


学生观察后回答
(1)学生自主思考,怎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学生练习
指名小结。
A 从左到右说一说每只猫各钓到
B 从右到左第一只猫钓上了几条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那么该用什么表示呀?(用“0”来(3)集体反馈。
一个物体也没有,我们用“0”来表
a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直尺。(出
直尺上刻有0、1、2……在1的后面
写的㎝表示厘米(厘米是长度单
位)。1表示从0到1的长度为1厘学生观察、讨论。
米,2表示从0到2的长度为2厘开始或起点
米……这里的0表示什么?
b 现在我们观察一下温度计。(出
示温度计图)你发现了什么?0在中0在这里表示0℃。
间也表示开始吗?
示,0还表示开始或起点。
总结如何写0?
三 巩固练习
1 数一数有几多花?
2 读一读、写一写。
四 总结
说一说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五 作业设计
小调查: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在田字格里写“0”。


学生以同桌为单位完
成。
小结:一个物体也没有我们用0表
4 打开书第9页,先描写0,然后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0的认识

0
没有 起点

教学反思





课 题 文具——6、7、8、9、10的认识
教学要求 能熟练地数出6~10的物体个数,并能正确书写6~10各数。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既可以表示物体得数量又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
顺序。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固有的知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新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6、7、8、9、10各数。
教学难点 结合日常事物,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教学方法 情境法、谈话法、练习巩固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 引入
出示卡片读数6、7、8、9、10。
谁愿意帮助它?
二 学习新知
尺连线。
强调:
(1)如何来利用直尺划线。
学生活动




图中有什么?多少?
再连一连,连后,学生
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
备注

数字娃娃进到文具店,找不到朋友,
1 看数给文具找到数字朋友,用直先独立数数,说出每副
(2)数文具时要用不同的方多数怎么连的。



几遍。
多少?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巡视。)
3 汇报交流情况。
4 写数
(1)数字儿歌。
格式。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
观察后交流
说一说铅笔盒里有什
么?有多少?
学生可能说总数(共几
个),也可能说种类(有
(谁几个)。
2 你的文具盒里有什么文具?有里的文具
(2)指导学生写数字,并强调书写几种),还可能分类说
5 6~10各数可以表示什么?(要
求学生说出数字可以表示数量与位学生再练习6、7、8、
置顺序。) 9
6 小结:在数物体的个数时,一般
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一个一个或几
个几个的数,数到最后一个是几,
这个物体的个数就是几。
三 数学游戏
四 拓展练习
1 画一画,写一写。
2 看数接着画。
3 填数。
五 作业设计
在生字本上写6、7、8、9、10。
板书设计

6 、 7、 8、 9、 10

教学反思





文具
——6、7、8、9、10的认识

以同桌为单位完成。
先讲图意,独立完成。





课 题 快乐的午餐——比多少
教学要求 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
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
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动手操作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主题图)
吗?
二、新授
1、教学“同样多”。
鼠用几个盘子?
(课件出示一一对应图)
学生活动







备注

师:你们能根据这幅图讲一个故事生自由发言,讲故事。
师:图中有几只小松鼠?每只小松生口答
师:小松鼠和盘子都没有多余的,
这时我们就说小松鼠和盘子个数同
样多。
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2、教学“多”、“少”。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数一数,摆一摆。
该怎么摆?
力。
三、动手操作。

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交
流,指名口答。
学生观察。



学生说一说,比一比。
师:除了发现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师:用学具来代替它们来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
交流时注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3、说一说,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要求:
多。
少。
少?
小结:一一对应的方法摆。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同桌两人合作。


1、对立思考。
2、交流方法。
一人先摆学具,同桌与他摆得同样
一人先摆学具,同桌摆得比他多或
师: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谁多?谁
快乐的午餐
——比多少

同样多 最多 最少

教学反思





课 题 动物乐园——认识“>”“<”“=”
教学要求 能正确比较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能正确运用数学符号“>”“<”“=”
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能正确比较10以内两个数
的大小。
教学重点 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能正确比较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方法 情境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质疑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主题图)
今天我们一起去动物乐园看看。
二、新授
1、比一比,认一认。
谁多?谁少?
引导学生一一对应地数。
师:用数学式子如何表示呢?
(板书:4=4)
少?
引导学生一一对应地数。
师:用数学式子如何表示呢?





子。
生:小兔和篮子的个数
同样多。
的写法。
萝卜。

学生齐读,观察“<”

(1)师:有几只兔子?几个篮子? 生:4只兔子、4个篮
4等于4,我们可以用“=”来表示。 学生齐读,观察“=”
(2)师 :小兔和红萝卜谁多?谁生:4只兔子、5个红
4小于5,我们可以用“<”来表示。 的写法。
你能用手势做出“<”的样子吗? 学生用食指和中指做
(3)师:小猴和秋千谁多?谁少? 出“<”的样子。
引导学生一一对应地数。
师:用数学式子如何表示呢?

学生齐读,观察“<”
3大于2,我们可以用“>”来表示。 的写法。
你能用手势做出“<”的样子吗? 学生用食指和中指做
2、看一看,写一写。
教师示范讲解写法,学生描红。
展示交流。
3、说一说,填一填。
(课件出示图片)
多?哪种动物少?
三、巩固练习
猴子比小熊____,□○□
小熊比猴子____,□○□
小鹿比兔子____,□○□
出“>”的样子。
仔细观察写法
书空——描红——书


摆一摆,再说哪种动物
多?哪种动物少?



放手让学生试着说出,哪种动物利用学具让学生自己
图中有哪些小动物?谁多?谁少?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独立完成。
动物乐园
————认识“>”“<”“=”

4=4 3>2 4<5
↓ ↓ ↓
等于号 大于号 小于号
读作:4等于4。 读作:5大于3。 读作:3小于5。

教学反思





二 比较

一、教学内容
1、过生日
2、下课啦
3、跷跷板
二、教学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2、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
的思考过程。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
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四、教学难点



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
考过程。
五、教学课时
4课时

课 题 过生日——比大小、比多少
教学要求 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
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
的思考过程。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具体情境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
教学难点 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
的思考过程。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
给好朋友们准备了好吃的东西。
二、新授
1、比大小。
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





观察三块蛋糕,想一
备注

今天是一(1)班的小明的生日,他
指导学生观察,按序号说一说几号想,哪块最大?哪块最
最大,几号最小?几号比几号大?小?
几号比几号小?
你还能比较那些物体的大小?
大小是相对的。
2、比多少。
少?
交流探究。

小组内先说一说,然后

学生观察,小组内交
想法。

小结比大小的方法,指导学生体会全班交流。
思考:哪杯装得最多?哪杯装得最流,相互说一说自己的



指导学生观察发现:第二杯装得最
多,第三杯装得最少。
得多?
你还能比较那些物体的多少?
多少是相对的。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情境图)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
动手操作验证。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
际比较。


独立完成。
过生日
——比大小、比多少

比大小、比多少

教学反思





课 题 下课啦——比高矮、比长短
教学要求 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厚
薄等。
知道在比较高矮 (或长短、厚薄)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
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
的思考过程。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厚薄等。
教学难点 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厚薄)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
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比较两个不同形状的杯子,谁装想法,全班交流。
小结比多少的方法,指导学生体会小组内先说一说,然后



教学方法 情境法 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1 教师与一名学生比高矮。
高矮。
二、说一说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谁高?谁矮?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备注

2 教师与身高不同的两名学生比
小组一起讨论,看一看哪种方法有小组讨论、交流。
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比高矮和长
短时,一定要同一起点来比。
以比高矮什么还能比高矮?
师:谁长?谁短?
小结比较高矮与长短的方法。
三、比一比
法。
短、比薄厚的练习。
四、小结
什么问题?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流。




同桌比较,说明方法。

进行比长短、比薄厚。

学生独立完成。
下课啦
——比高矮、比长短

比高矮、比长短
同一个起点

引导学生多观察,除了图中的人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
1、同桌两人比高矮。说明比较的方
2、利用学具和文具同桌进行比长
如何来比高矮?应注意什么?还有利用学具和文具同桌



教学反思





课 题 跷跷板——比轻重
教学要求 经历物体两两间的轻重比较过程,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
结合生活经验,在掂一掂等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
较。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
教学方法 演示法 操作法 讲解引导法
课前准备 天平,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 说一说
么不一样的地方?
2 课件出示主题图。
谁重?怎样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把语言组织完整。
二 掂一掂
盒,看一看谁重?
学生活动

生:数量不同,薄厚不
同,页码的多少不同。
生:轻重不同



备注

1 一本数学书与两本数学书有什学生观察、交流。
1 展示两个外观一模一样的墨水
提问:有不同意见吗?请几名学生
来掂一掂,你们告诉大家谁重谁学生先讨论,再掂一
轻?打开盒子,让学生找原因。
学生掂一掂?
进行比较轻重。
三 称一称
掂,哪个重,哪个轻,

学生拿铁块和卫生纸
掂一掂,哪个重,哪个
2 铁块和卫生纸哪个重?让每个最后找原因。
3 组织学生活动,掂一掂,抱一抱,
1 分别取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苹轻。



果和梨,你能看出它们谁轻?谁
重?
2 引导学生讨论,先得出差不多学生讨论,分析。
重,再联系实际想利用工具来帮助。
3 请学生演示。
四 设疑提问
再…最后…。
五 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独立完成。
跷跷板
——比轻重

掂一掂
称一称

教学反思





你学会了什么?比轻重时应先…
三 加与减(一)
一、教学内容
1、一共有多少
2、还剩下多少
3、可爱的小猫
4、练习一
5、猜数游戏
6、背土豆
7、跳绳
8、可爱的企鹅
9、小鸡吃食
10、乘车



11、练习二
12、做个加法表
13、做个减法表
二、教学要求
1、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 合,并能解决
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
达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课时安排
17课时。

课 题 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
教学要求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的加法。
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的加法。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引导观察法、组织讨论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游戏引入
学生活动

备注

1、讲台上先上去两名同学,又上去学生表演
三名同学。数一数,讲台上现在有学生报数,师生共同检
几位同学? 验。
2、同桌互动。一位同学先取出3个让学生摆一摆,同桌合



三角形,另一位取出2个三角形。作。
放在一起一共有几个三角形?
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二、新授
1、说一说,数一数。
(课件出示主题图)
用语言完整的表达出来。
2、认一认。




观察情境图


3、小结:像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
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试着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用数学式子表示:3+2=5 “+” 让学生观察后说出算
叫做加号,表示把两个数或几个数式,说一说什么意思,
合并在一起。读作 :3加2等于5。 为什么这样做?
3、摆一摆,算一算。
(课件出示)
三、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学生根据图片,自己摆
一摆,说一说。

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一共有多少
——认识加法

3+2=5

加号
读作:3加2等于5

教学反思




个别学生可以先摆学具,再算结果。 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




课 题 还剩下多少——认识减法
教学要求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
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会正确计
算5以内的减法。
能根据提供的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会正确计
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难点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 情境法、讲解法、演示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故事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新授
1、说一说,数一数。
师:还剩下多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认一认。
入减号)
3、画一画,算一算。
说是怎么想的。
4、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减法。
示去掉得意思。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列数学算式。
鼓励并尊重学生列式的多样性。
2、数学游戏。
读卡片比赛。
学生活动

学生看图编故事。



以同桌为单位动手操
作。

学生独立做一做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


独立完成


同桌进行数学游戏
备注

试着列出算式,联系实际讲评。(引生:5-2=3
5-2=3 读作:5减2等于3。
学生先花去圆圈,再列式,并说一
5、共同小结:“-”叫做减号;表组交流。



四、课堂小结
大家议一议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认识减法

5-2=3

减号
读作:5减2等于3

教学反思





课 题 可爱的小猫——得数是0的减法
教学要求 结合“小猫吃鱼”的情境,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进一
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能正确计算和0有关的5以内的加与减,初步体验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和0有关的5以内的加与减。
教学难点 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教学方法 情境法、组织讨论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小猫吃鱼”的图)
二、教学新课
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

独立观察,想一想每幅

事,你发现了什么?
备注

独立观察,想一想每幅图的意思。 图的意思。
1、发现问题。说说“小猫吃鱼”的说说“小猫吃鱼”的故



2、提出问题。看了图你可以提出哪学生提出哪些数学问
些数学问题?
3、尝试解决问题。
说你是怎么想的?
这么列?


问题。

(1)同桌讨论自己想到的问题,说同桌讨论自己想到的
(2)尝试列式,互相说说我为什么
(3)集体反馈,说说你跟同桌一起集体反馈
讨论出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4、拨一拨,填一填。
5、套圈游戏。
个没套上。

套圈游戏
列出相应的算式
(1)预测可能会套上几个圈,有几
(2)实践套圈,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同桌讨论并写出算式。
(3)还有哪些可能?同桌讨论并写
出算式。
三、练习巩固


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讲述故事,然学生讲述故事,发现问
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题, 提出问题,并尝试
并尝试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大家议一议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独立完成。
可爱的小猫
——得数是0的减法

3-1=2 2-1=1 1-1=0

教学反思






课 题 练习一
教学要求 正确计算和0有关的5以内的加与减。
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的认识。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和0有关的5以内的加与减。
教学难点 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的认识。
教学方法 讨论、练习、归纳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练习5以内的加减法
1、第1题、第3题、第8题。
问题;再列式计算。
2、第2题:说一说。
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的认识。
3、第7题:“找家”。
先算一算,再连一连。
二、找规律填数
第5题:填数。
第6题。
学生活动

观察情境图,提出教学

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
集体交流。
先算一算,再连一连。


学生独立填空
说说每次多几个或每
备注

引导学生先观察情境图,提出教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先拿出学具进行演示,再让学生独次少几个
立填空,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
规律。
三、数学游戏

1、猜一猜每个盒里会
第7题:先让学生猜一猜每个盒里有哪些卡片?
会有哪些卡片,再把卡片打乱次序2、做游戏。
分组整理,指导找到较好的整理方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
法。
四、总结
题?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习一”习题。
的卡片,先独立计算得
数,再把信投进邮箱


学生独立完成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里。



板书设计 练习一

加法 减法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9 8 7 6 5 4 3 2 1 0

教学反思





课 题 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
教学要求 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得数是6
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得数是6
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得数是6
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组织讨论、引导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游戏激趣
师: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单手猜数游戏。
二、新授
1、想一想:一共有多少个?
双手猜数游戏。
学生活动


师生共同游戏。


师生共同游戏。
备注

老师左手拿4个圆片,右手拿2个



圆片。
想一想:一共有多少个?
谁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你是怎么算的?
2、猜一猜:又手有多少个?
有4个,右手里有几个?
右手里有2个,左手里有几个?
试着说出数学算式。
你是怎么算的?
3、分一分,填一填。
试着写出所有的数学算式。
4、说一说。
小结6的加减法。
三、手指游戏
有关6的组成与加减法的内容。
四、小结质疑
题?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4 +2 =6
2 +4 =6



6 -4 =2
6 -2 =4

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
意思。


师生之间、同桌之间进
行游戏。


独立完成。
猜数游戏
——6的加减法

4 +2 =6 2 +4 =6
6 -4 =2 6 -2 =4

我两手一共拿了6个园片,左手里
先用6个圆片来仿照老师做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
教学反思






课 题 背土豆——7的加减法
教学要求 借助有趣的童话故事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得数
是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组织讨论、引导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
一个故事。
二、新授
1、一共有多少个?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谁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你是怎么算的?
(课件演示)
2、还剩下几个?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试着说出数学算式。
你是怎么算的?
(课件演示)
3、想一想,填一填。
有的数学算式。
4、说一说。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手指游戏
有关7的组成与加减法的内容。
四、小结质疑
学生活动


事。


生:一共有多少个?
5 +2 =7
2 +5 =7


生:还剩下几个?
7 -1 =6
7 -6 =1


填。
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
意思。
师生之间、同桌之间进
行游戏。

备注

师:请你们看着这幅图,给大家编观察情境图,看图编故
用7个圆片代替土豆,试着写出所学生动手操作,填一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独立完成。
背土豆
——7的加减法

5 +2 =7 2 +5 =7
7 -1 =6 7 -6 =1

教学反思





课 题 跳绳——8、9的加减法
教学要求 结合观察“跳绳”的情境图和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
义,能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
根据数学信息,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的算式,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逐 步养成仔细观察、主动思考、认真倾听、大胆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并在与同伴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根据数学信息,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的算式,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 组织交流 游戏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 、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新授
1、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学生活动

仔细看图,自己小声说
一说。

备注

以小组为单位,在主题图中找出所



有的数字信息。
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有几个同学呢?
个人穿裤子,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2、分一分,填一填。
小结8的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涂一涂,填一填。
2、分一分,填一填。
小结9的加减法。
3、数学故事《八戒吃瓜》
解决问题。
四、小结质疑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指名汇报。
2+6=8
4+4=8
3+5=8
5+3=8。
先在小组内小声说一
说,再指名汇报


学生独立整理9的加
减法。




独立完成。
①有2个同学抡绳,6个同学跳绳,
②有4个女同学,4个男同学,一共6+2=8
③跳绳的同学中有3个人穿裙子,5
用8个圆片代替,整理8的加减法。
同桌共同探讨,有序的涂色和列式。
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学生看图编故事。
板书设计 跳绳
——8和9的加减法

6+2=8 2+6=8
8-2=6 8-6=2

教学反思






课 题 可爱的企鹅——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 结合情境图,进一步体会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丰富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巩固有关8和9的加减法并能 正确计算,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画图、操作等具体活动,经历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
教学重点 巩固有关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丰富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 情境激趣法、讨论、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新授
1、一共有多少只企鹅?
通过看图,你发现了什么?
试着用数学语言讲图意。
问题?
用什么方法?怎样解决?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冰山后面有几只企鹅?
(课件出示情境图)
问题?
用什么方法?怎样解决?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说一说。
(课件出示情境图)
问题?
用什么方法?怎样解决?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活动

观察情境图。


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
么?

5 + 3 =8




8 - 2 =6




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

备注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



三、数学游戏
猜一猜,我盖住了几个?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看图列式计算。
先观察说说图意,再列
式,集体交流反馈。


生独立完成
可爱的企鹅
——解决问题

5 + 3 =8
8 - 2 =6

教学反思





课 题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
教学要求 结合具体的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探索有关10的加减法 的计算方
法,并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
学会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
题的能力。
初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探索有关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
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游戏、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新授
学生活动



备注



1、一共有几只小鸡?
问题?
用什么方法?怎样解决?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说一说,填一填。
(课件出示情境图)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意。
问题?
用什么方法?怎样解决?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拨一拨,填一填。
出相应的算式。
生有条理地说。
三、数学游戏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

9 + 1 =10
1 + 9 =10


自由发言,用数学语言
8 + 2 =10 2 + 8 =10
10 - 8 =2 10 - 2 =8

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
先自己分,再小组交

同桌合作完成,分组发
言交流。


独立完成。
小鸡吃食
——10的加减法

9 + 1 =10 1 + 9 =10
8 + 2 =10 2 + 8 =10
10 - 8 =2 10 - 2 =8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意。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说图意。
用小圆片代替,动手分一分,并说应的算式。
分组发言,在发言过程中,指导学流。
教学反思






课 题 乘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要求 在具体的“乘车”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
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乘车”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练习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引入
学生活动

备注

生活中我们离不开交通工具,公共
汽车大家都乘过吧?今天老师就带
领大家乘公共汽车。
二、新授
1、情境1
(课件出示情境图)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意。
问题?
探究运算顺序。
们叫“连加”。
2、情境2
(课件出示情境图)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意。
问题?
探究运算顺序。




自由发言,用数学语言

2 + 2 + 3 =7



自由发言,用数学语言

8 - 4 - 1 =3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说图意。
怎样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 + 3 + 2 =7
小结: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说图意。
怎样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8 - 1 - 4 =3
小结:像这样有两个减号的算式我



们叫“连减”。
3、情境3
(课件出示情境图)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意。
问题?
探究运算顺序。
的我们叫“加减混合”。
是,谁在前先算谁。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自由发言,用数学语言

9 - 5 + 1 =5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说图意。
怎样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9 + 1 - 5 =5
小结:像这样一道算式里有加有减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
想一想,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题,自己列式解答。
式解答。
四、小结
题?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先同桌讨论再全班汇
报交流。


独立完成。
乘车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 + 3 + 2 =7 2 + 2 + 3 =7
8 - 1 - 4 =3 8 - 4 - 1 =3
9 + 1 - 5 =5 9 - 5 + 1 =5

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




课 题 练习二
教学要求 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
力。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学难点 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
力。
教学方法 练习法 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揭题
又快。
二、练习
1、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
(1)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手指游戏。
的组成。
河。
靶的本领。
3、编应用题
己喜欢的的加减法。
三、数学游戏
同桌两人用小棒凑数。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学生活动





开火车口答。

动。
订正,评出优胜组。

师生合作完成。

同桌合作凑8、凑9、
凑10。

总结评价。
备注

今天上一节练习课,看谁算得又对
老师打手势,学生说该出几。说10 师生之间、同桌之间 互
2、第3题:打靶比赛。第6题:过分小组模拟比赛,集体
解放军叔叔想考考我们班小朋友打
用自己手中的这个数编出10以内自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习二”习题。
板书设计

独立完成。
练习二

10以内的加减法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

教学反思





课 题 做个加法表——复习1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要求 经历整理加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10以内数的
加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整理加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10以内数的
加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教学难点 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
教学方法 练习法 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
让别人清楚看出排列的顺序呢?
二、新授
排。
学生活动

学生开火车口答。
自由发言,讨论。


备注

思考:怎样给这些加法算式排队能
1、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一
引导学生先独立尝试“把得数是3



的加法算式”找出来,再排排队。 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
体会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排一排。
等的算式并按照顺序排列。
填完整吗?
(课件出示)
(1)横行表示什么?竖行呢?
流。
先独立思考。
上。
流。

学生独立填写加法表。
2、你能找出得数是10的算式吗?
组织学生继 续找出得数是9、8、7重点放在排列的顺序
3、这是淘气做的加法表,你能帮他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
(2)观察已经填好的三列是按照什横着看:第一行都是加
么顺序排列的,体会其他竖行也要0 ,第二行都是加
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
(3)把加法表填写完整。
的特点。
三、总结评价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
四、作业设计
读一读“加法表”。
板书设计
1……竖着看:第一列
得数都是10,第二列
集体交流。

总结评价

独立完成。
做个加法表
——复习10以内数的加法

3 + 0 2 + 1 1 + 2 0 + 3
0 + 3 1 + 2 2 + 1 3 + 0

10+0 9+1 8+2 7+3 6+4 5+5 4+6 3+7 2+8 1+9 0+10
0+10 1+9 2+8 3+7 4+6 5+5 6+4 7+3 8+2 9+1 10+0
(4)交流时,组织学生观察加法表得数都是9……
教学反思






课 题 做个减法表——复习10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要求 经历整理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10以内数的
减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整理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10以内数的
减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教学难点 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
教学方法 练习法 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1、口算练习
2、(课件出示情境图)
让别人清楚看出排列的顺序呢?
二、新授
1、找出6减几的算式,排一排。
减几的算式”是什么意思?
的算式”找出来,再排排队。
体会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吗?排一排。
学生活动

学生开火车口答。



先独立思考。
减几的算式进行排队。

重点放在排列的顺序
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
备注

思考:怎样给这些减法算式排队能自由发言,讨论。
理解情境图中的信息,讨论“找出6小组 合作学习,把6
引导学生先独立尝试把所以“6减几全班交流。
2、你能找出得数是8的减法算式上。
引导学生按得数相同的算式排队。 流。
在整理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反
思,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
填完整吗?
(课件出示)
(1)读懂减法表的结构。



学生独立填写减法表。
3、这是笑笑做的减法表,你能帮他
(2)观察已经填好的算式是按照什



么顺序排列的。
(3)把减法表填写完整。
着看、斜着看发现了什么。
方法。
三、总结评价
法?
四、作业设计
读一读“减法表”。
板书设计
横着看:第一行都是
10减几,第二行都是9
列得数都是0,第二 列
集体交流。



独立完成。
做个减法表
——复习10以内数的减法

3 + 0 2 + 1 1 + 2 0 + 3
0 + 3 1 + 2 2 + 1 3 + 0

10+0 9+1 8+2 7+3 6+4 5+5 4+6 3+7 2+8 1+9 0+10
(4)交流时,引导学生横着看、竖减几……竖着看:第一
(5)回顾整 理减法表的过程,交流得数都是1……
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总结评价
0+10 1+9 2+8 3+7 4+6 5+5 6+4 7+3 8+2 9+1 10+0
教学反思





课 题 整理与复习
教学要求 经历整理前三个单元学习内容和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初
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和自我反思的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 信心,感
受克服困难和获得成功的乐趣。
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运用所学内容,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整理前三个单元学习内容和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 ,初
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和自我反思的意识。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 合作学习 练习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我学到了什么
1、小兔请客
(课件出示情境图)
吗?杯子够吗?
复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
0能表示什么?
2、比一比
(课件出示情境图)
三种物品怎么比较?
我们还学过比什么?
重?谁长?谁短?……
3、回家
(课件出示情境图)
9 - 1 呢?
法。
二、我的成长足迹
班交流。
三、我提出的问题
独立思考并说一说。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思考,数一
摆,比一比、说一说,
全班交流。



样通过观察天平的变
化来判断两个物品的






品。

小组成员之间分享并
备注

思考:一共有几只小兔?椅子够数,动手画一画、摆一
说一说,3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 。
比较三种物品,谁最轻?谁最重? 学生观察图,说一说怎
在身边找一找,比一比,谁轻?谁轻重。
想一想,3 + 7 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先计算,再连一连。
复习1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小组交流。
课前布置学生做准备,课上组织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
引导学生整理学过的知识,让学生
哪些问题你还没有解决?你联想到尝试解答。



哪些问题?
四、回顾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说一说:我说一说。
学会了_______,我最喜欢
__________。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巩固应用”习题。
板书设计


独立完成。
整理与复习

数一数 比一比 加减法

教学反思





四 分类
一、教学内容
1、整理房间
2、一起来分类
二、教学要求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 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4、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
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四、教学难点
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课 题 整理书包——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教学要求 在观察、比较、交流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
在生活中的作用。
能按 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整理分类,初步体会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过
程就是寻找事物共同属性的过程。
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能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整理分类,初步体会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过
程就是寻找事物共同属性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观察、比较、交流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
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
观察情境图,你想说些什么?
二、新授
1、看一看,说一说。
笑笑和淘气的房间谁的整洁?
说说你的理由。
的?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

在观察、交流中感受分类
的必要性。


备注

2、笑笑房间的物品时怎样摆放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根据你自己的想法在图中画一
画或圈一圈,然后把你的想法在1、两人一组,根据情境图
小组里说一说。
好处?
3、请帮淘气整理一下房间。
你的理由。
查,教师根据巡视情况。
说说是怎样整理的?
说一说。
表发言

班交流。


提问:这样分类整理后,有什么2、组织全班交流。小组代
提问:你打算怎样整理? 说一说独立思考、分类后,再全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相检



三、巩固练习
样整理的。
四、总结、延伸。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2、独立完成
3、小组讨论


独立完成。
整理房间
——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文具
分类 衣服
玩具

整理自己的书包,说一说你是怎1、你打算怎么样分类。
教学反思





课 题 一起来分类——按不同标准进出分类
教学要求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能够将物品按指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初步体会分类
标准的多样性。
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继续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能够将物品按指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初步体会分类
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情境导入
师:你们书包里都有哪些书?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
备注



为了方便,让我们把它们进行分类
整理吧!
二、新授
怎么分的。
了哪些物品?
么分的。




类?
1、请把书本分成两类,说一说你是
请同学们打开书包看一看里面都装
请把书本分 成两类,说一说你是怎讨论:应该分成哪两
思考:应该分成哪两类?寻找分类按“科目”进行分类;的不同标准,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按“用途”进行分类。
性。
通过活动感知多种分类方法。
你是怎么分的。
还可以怎么分?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情境图)
把这些铅笔插在两个笔筒里。
2、进行有目的的分类。
确定标准;
按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交流各自分类的标准。
分类方法吗?
鼓励多种标准的分类。


流。



类?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交
流汇报。



2、把班里的同学分成两组,说一说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
提示:除了按“性别”进行分类,
1、不同颜色、不同长短铅笔各几支,看图,说一说怎样分
3、你是怎么样分的?还可以有其它 说说分类的理由。
4、小结:分类不是固定的,选了不
同的标准,就能分出不同的结果。
四、总结延伸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学生自由说一说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一起来分类
——按不同标准进出分类

语文 数学 (按科目分)
图书 本子 (按用途分)
大书 小书 (按大小分)

教学反思





五 位置与顺序
一、教学内容
1、前后
2、上下
3、左右
4、教室
二、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 ,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
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
对性。
3、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
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教学难点
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
五、课时安排
4课时



课 题 前后
教学要求 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能按照前后的顺序,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前后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能按照前后的顺序,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合作学习、演示、练习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
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新授
1、说一说。
谁跑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
小兔跑第几?乌龟跑第几?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后汇报,找学
生边指边说。
备注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运动会
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
后面,谁的前面有谁,谁的后面有
谁?……
2、填一填。
的情况。


进行汇报交流。
结合情境图,说一说4辆赛车比赛学生先独立填一填,再
几号车排在第一?1号车排第几?
4号车在几号车的后面,几号车的前
面?
说一说。
教室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在谁的后面?
么?


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


3、找一找生活中的“前后”问题,
本组小朋友中,谁在谁的前面?谁集体交流。
老师的前面是谁?老师的后面是什



你座位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情境图)
1、百米赛跑。




同学们,紧张的比赛开始了,请小说说比赛的情况。
朋友去看一看,有哪些运动员参加说说谁 在最前面、谁在
比赛?它们朝哪个方向跑?你是怎最后面?
么知道的?
比赛情况如何,你看到了什么?
谁后面。
顺序会发生变化吗?
列的顺序。
谁在谁的前面,谁的前
面是谁?

况。

谁第一、第二,谁在谁前面、谁在小组形式自由说。
猜一猜:如果再跑下去,它们前后猜一猜可能发生的情
2、利用语言叙述前后位置,判断排
2号车排在最前面;3号车前面是5
号车;5号车排在2号车后面;1号
车排在最后面。
图摆出比赛画面吗?
四、总结
你能举出生活中前后的例子吗?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反馈交流。



独立完成
前后

前后位置是相对的

教学反思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用手中卡丁车四人小组合作摆图片。
这节课你开心吗?你了解了什么?




课 题
教学要求
上下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提问引入
“前后”说一句话吗?
系。(板书课题)
二、新授
谁?
(课件出示情境图)
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
动物在最下面?
2、填一填。
说一说小松鼠的具体位置。
面,一会儿又说它在上面?
3、猜一猜,它是谁?
行抢答。
小动物的具体位置。
4、摆一摆。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情境图。
流。

展开交流。





备注

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游戏激趣 合作交流
课件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前后”,你能用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上下”的位置关
1、说一说,最上面是谁?最下面是
图中哪只小动物在最上面?哪只小先独立思考,再进行交
说一说小鸟和小白兔的位置关系。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思考:为什么一会儿说小松鼠在下
我说你猜。教师提供信息,学生进学生进行抢答。
两问就知道。通过两次提问,猜出



教师先示范,在学生明晰规则后,同桌合作摆一摆。
同桌两人进行活动。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情境图)
四、总结
周围有上下的例子吗?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1)小组讨论交流。
(3)校对。


独立完成。
上下

上下位置是相对的

教学反思





课 题 左右
教学要求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左右的含义。
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结合摆一摆、猜一猜等活动,初步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感受学习数
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左右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结合摆一摆、猜一猜等活动,初步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感受学习数
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实际操作、数学游戏
课前准备 课件、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卷笔刀。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活动结束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根据情境图,说上下的位置关系。(2)评析。
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你能举出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谜语。

学生猜谜语。

“十个好兄弟,长短各一,弹琴、
画画离不了,越动越灵巧,你帮我
来,我帮你,工作劳动得第一”。
2、你常用左手做什么?右手做什学生口答。
么?
小组合作交流。

感知自身的“左右”。
两人进行练习。






逐一摆放。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
线,再说一说如何走。

二、新授
1、我说你做。
手拍拍放下来;
手拍拍放下来;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摸右耳朵,右手摸左耳朵;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一下;
同学的头。
2、摆一摆,说一说。
卷笔刀。
说,一人摆。
皮的左边是谁?……
3、做一做,玩一玩。
(课件出示情境图)
应该怎么走吗?
三、实践活动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双听口令 ,做动作。
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双学生明晰规则后,同桌
拍拍你左边同学的肩,摸摸你右边 < br>学具: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
老师说,学生摆;同桌合作,一人同桌合 作,考考对方
提问:从右数,尺子是第几个?橡学生自由交流。
小猫到小兔家做客,你能告诉小猫铅笔画出小猫走的路
站在家中某个位置,给爸爸妈妈说
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
四、总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
的?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独立完成。
左右

左右位置是相对的

教学反思





课 题 教室
教学要求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运用所学的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通过学习感受前后、上下、左右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重点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实际操作、数学游戏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活动


备注

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教室吗? 小组交流,组间相互汇
你能向别人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里报。
都有什么?
二、新授
放的?



1、说一说,教室里的物品时怎么摆
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的教室,说说教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
室的前后、上下、左右都有什么? 再集体交流。



2、想一想,要找的是谁?
(课件出示情境图)

仔细观察,弄懂图意。
说一说:图中都有些什么?这位同
学是谁?你是怎么找到这位同学
的?
的游戏。
3、猜一猜,说的是什么物品?
(课件出示情境图)
活动。
思考判断的过程。
三、实践活动
剩下的同学按要求排队。
四、总结
后、上下、左右的例子吗?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理后作出判断。



的,交流思考判断的过
程。
学生听口令,排队。



独立完成。
教室

前 后
上 下
左 右

教学反思





开展模拟 活动,进行“我说你猜”学生通过观察,简单推
结合情境图,进行“我说你猜”的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猜的,交流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猜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人轮流指挥,分组活动。
如:谁站谁的前面,谁站谁的左边。
这节课你都学到什么?你能举出前



六 认识图形
一、教学内容
1、认识图形
2、我说你做
二、教学要求
1、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
的数学活动经验。
2、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3、在分类、观察等学习 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
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四、教学难点
在 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课 题 认识图形
教学要求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
何体的名称。
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
习活动经验。
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
何体的名称。
教学难点 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
习活动经验。
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 实践操作、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课件、各种几何体模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
友,认识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新授
把它们分成几类?
集体交流不同分法。
2、照样子分一分,认一认。
(课件出示情境图)

的名字。


动手分一分。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 许多新朋学生观察,说一说它们
1、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物品?你能小组内讨论如何分,并
小组 内讨论如何分,并动手分一分。 集体交流不同分法。
这种分法是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
一起。形状相同的物体都有一个共
同的名字,你知道吗?今天我们来
认识它们。
(1)认识长方体。
么特点?
给它起个什么名呢?
在桌子上找出形状相同的物体。
(2)认识正方体。
样?
给它也起个名字。
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3)认识圆柱和球。



同桌、前后同学随意
说。

不同。



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它有什学生自由发言。
观察它和长方体一样吗?哪不一辨析长方体、正方体的
区分正方体、长方体的图形,辨认
想想这两种物体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介绍这两种物体的形状特点。 学生说圆柱和球形状
区分下列物体哪些是圆柱和球。
3、玩一玩。
玩一玩,看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提高
1、说一说。
的特点。
分组活动,交流不同的
认识。

联系生活,说一说。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球?
2、猜一猜。

学生做游戏。
一位小朋友来说箱子里物体的形
状,其他小朋友听,看谁反应快,
先猜出它是什么物体?
四、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教学反思





课 题 我说你做
教学要求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几何体的特征。
经历观察、思考、交流等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经历观察、思考、交流等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 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各种几何体模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前后、上下、左右。
学生活动

学生做方位游戏。
备注




学生相互交流。

独立完成。
认识图形



教师说方位,学生用手指,比比谁
的反应快。
二、新授
1、说一说,摆一摆。
教师和一个学生合作进行示范。
同桌之间进行拼搭。
2、摸一摸,摆一摆。



师生互动。
同桌互动。

2、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汇报交流,上台展示,介绍经验。 汇报交流。
两人一组进行,一人蒙住眼睛,根两人一组进行活动。
据另一人发出的指令摸出指定的几
何体。
色再玩一次。
三、巩固练习
一个学生听要求摆放。
色再玩一次。
四、总结回顾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独立完成。
我说你做

前后、上下、左右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学反思





一个学生操作后,可以两人互换角
你说我摆:一个学生说清要求,另两人一组进行活动。
一个学生操作后,可以两人互换角



七 加与减(二)
一、教学内容
1、古人计数
2、搭积木
3、有几瓶牛奶
4、有几棵树
5、有几只小鸟
6、练习三
7、做个加法表
二、教学要求
1、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
决。
4、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
计算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
四、教学难点
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五、课时安排
8课时

课 题 古人计数——11-20的认识
教学要求 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
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的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
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的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 、实践操作、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
的吗?
二、新授
数。
(课件出示情境图)
棒。
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
方法。
比10多1的数是多少?
2、捆一捆,认一认。
吧10根小棒捆成1捆的过程。




课件演示,学生用小棒
只数。

就是羊的只数。


1捆。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学生自由发言。
1、用小棒代表山羊,摆一摆,数一 每出现1只羊,学生对应摆1根小一一对应地记录羊的
引导学生数一数,并交流数小棒的学生数小棒 的个数,也
比10多2、比10多3的数是多少?
(1)把10根小棒捆成1捆,经历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
1捆代表1个十,1根代表1个一,
合起来就是11。算式:10 + 1 =11
(2)介绍计数器。
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1吗?
吗?

学生试着拨计数器。

思考:这两个珠子表示的意义一样讨论、交流。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
是十位;在个位上拨1个珠子代表
一,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代表十。
3、做一做,说一说。
怎么摆的。
你是怎么拨的。
来的,并写出算式。

况进行交流。

10 + 9 =19
你能用小棒摆出19吗?说一说你是学生结合自己摆的情
你能把19拨在计数器上吗?说一说
说一说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
用同样的方法,摆、拨、写17,20小组讨论汇报。



等数。
位上要写0?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
说一说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比一比,谁大?谁小?
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四、总结延伸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就是20。

读一读尺上的数,顺着
读,倒着读。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订
正。


独立完成。
古人计数
——11-20的认识

1个十,1个一,是11。
10 + 1 =11

20这个数你是怎么拨的?为什么个帮助学生理解2个十
说说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自由发言。
教学反思





课 题 搭积木——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要求 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理解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数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数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练习、动手操作
课前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
知识。
二、新授
1、一个用了多少块积木?
(课件出示情境图)
(1)独立列式,探索计算方法。
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你能列式解决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法。
①结合计数器拨一拨,14,15;
②3 + 2 =5,10 + 5 =15;
③3 + 2 =5,13 + 2 =15。
2、还剩下多少块积木?
(课件出示情境图)
(1)独立列式,探索计算方法。
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你能列式解决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法。
①结合计数器拨一拨,17,16;
②8 - 2 =6,10 + 6 =16;
③8 - 2 =6,18 - 2 =16。
3、下面的做法你能看懂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
三、巩固练习
多少块积木?
少块积木?
怎样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观察情境图,理解图
意。
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
题。
列式:13 + 2 =15

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



观察情境图,理解图
意。
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
题。
列式:8 - 2 =16

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



说一说图意。


正。
15 + 3 =18
18 - 3 =15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搭积木中的数学
(2)全班交流,呈现学生的 不同算小组活动,集体交流,
(2)全班交流,呈现学生的不同算小组活动,集体交流,
先搭1 5块积木,再搭3块,一共有组内交流算法,集体订
先搭18块积木,拿走3块,还剩多



四、总结延伸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独立完成。
搭积木
说说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3 + 2 =15 18 - 2 =16
①14,15 ①17,16;
②3 + 2 =5 10 + 5 =15 ②8 - 2 =6,10 + 6 =16;
③3 + 2 =5 13 + 2 =15 ③8 - 2 =6,18 - 2 =16。

教学反思





课 题 有几瓶牛奶——9加几
教学要求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究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
方法。
借助摆小棒、拨 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究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探究算法、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新授
1、一共有多少瓶牛奶?
学生活动

观察情境图,理解图
意。

备注



(1)独立列式,探索计算方法。
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你能列式解决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法。
①10、11、12、13、14
②9 + 1 =10,10 + 4 =14
③5 + 5 =10,10 + 4 =14
2、做一做,说一说。
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
题。
列式:9 + 5 =14

一说,再汇报交流。




(2)全班交流,呈现学生 的不同算用小棒摆一摆,同桌说
通过拨计数器说一说,借助对“10拨计数器。
个一是1个十”的认识,进一步理
解进位的道理。
3、圈一圈、算一算。
打算怎样圈?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情境图)
四、总结延伸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学生独立在书中完成。
先说一说图意,再独立
完成计算。
根据图意,列式解答。


独立完成。
有几瓶牛奶
——9加几

9 + 5 =14
①10、11、12、13、14
②9 + 1 =10,10 + 4 =14
③5 + 5 =10,10 + 4 =14

教学反思




说说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课 题 有几棵树——8加几
教学要求 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探究算法、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新授
1、一共有几棵树?
(1)独立列式,探索计算方法。
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你能列式解决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法。
①8 + 2 =10,10 + 4 =14
②6 + 4 =10,10 + 4 =14
你能看懂吗?
说一说是怎么表示“8 + 6”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课件出示情境图)
打算怎样圈?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情境图)
四、总结:
五、作业设计
学生活动

观察情境图,理解图
意。

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
题。
列式:8 + 6 =14或
6 + 8 =14
一说,再汇报交流。


示“8 + 6”的。

学生独立在书中完成。
先说一说图意,再独立
完成计算。
先说一说图意,再独立
完成计算。


备注

(2)全班交流,呈现学生的不同算用小棒摆一摆,同桌说
2、用下面的方法计算8 + 6 =□,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表
说说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有几棵树
——8加几
8 + 6 =14 6 + 8 =14
①8 + 2 =10 10 + 4 =14
②6 + 4 =10 10 + 4 =14

教学反思





课 题 有几只小鸟————7、6、5加几
教学要求 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新授
1、一共有几只小鸟?
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你能列式解决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算法。
学生活动

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
列式:7 + 6 =13或6 +
7 =13
学生独立计算,说说是

备注

(1)独立列式,探索计算方法。 题。
(2)全班交流,呈现学生的不同怎样想的。



①7 + 3 =10,10 + 3 =13
②6 + 4 =10,10 + 3 =13
2、做一做,说一说。
计算的方法。
3、圈一圈、算一算。
(课件出示情境图)
打算怎样圈?
4、想一想,填一填。
(课件出示情境图)
每一组算式有什么规律?
你能接着写下去吗?
三、数学游戏
找的快又多。



器拨一拨。
学生独立在书中完成。
先说一说图意,再独立
完成计算。

观察并计算,发现规律,
交流规律。



结合不同的计 算模型,交流、解释用小棒摆一摆,用计数
找出得数是13的算式,比一比谁同桌合作,互问互答。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
么?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独立完成。
有几只小鸟
————7、6、5加几

7 + 6 =13 6 + 7 =13
①7 + 3 =10 10 + 3 =13
②6 + 4 =10 10 + 3 =13

教学反思





你觉得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



课 题 练习三
教学要求 进一步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灵活掌握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凑十”法。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引导点拨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
记得吗?
这节课我们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手指操。
老师打手势,学生说该出几。
复习10 的组成。
2、第1题:登台阶。
(课件出示)
的?
内数的大小和顺序。
3、第2题。
(课件出示)
指名说一说题意,明确要求。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4、第3题。
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发现?
交流时,说说想的过程。
5、第4题:画一画,填一填。
(课件出示)
应该怎么画?为什么先数4呢?
学生活动

由发言。


师生之间、同桌之间互
动。



20数到1。
指名展示。


学生自由发言。
独立完成。

第一列是“6加几”,
第三列是“8加几”。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备注

这个单元我们学过了哪些知识?还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自
一共有多少级台阶?你是怎么数学生从1数到20,从
结合登台阶游戏,进一步体会20以独立填空,集 体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谁做的最快。 第二列是“7加几”,



三、数学游戏
明确游戏规则:一人拿数字卡片,同桌合作进行游戏。
另一人找出相应的口算卡片。比一
比谁找的快。
四、总结
的地方吗?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习三”习题。
板书设计




独立完成。
练习三

11—20的认识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以内不退位减法

教学反思





课 题 做个加法表——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要求 经历整理加法表的过程,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
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整理加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
加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教学难点 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
教学方法 练习法 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2分钟的口算练习。
学生活动

学生开火车口答。
备注

这节课你表现如何?还有什么不懂



(课件出示情境图)
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思考:把哪几个算式排在一起?
二、新授
1、把加法表填完整。
(课件出示情境图)
展示交流。
小组内交流。
规律。
汇报交流:
行得数都是加12……
列都是8加几……
3、还有其他的排列方法吗?
的特点。
三、总结评价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
四、作业设计
读一读“加法表”。
板书设计
观察情境图,理解图
意。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学生独立填写加法表。


组内交流。
内交流,最后全班交
流。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进行整理。

总结评价

独立完成。
做个加法表
——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

2、观察加法表,你能发现什么?在组织学生观察并在小
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各有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
横着看:第一行得数都是11,第二
竖着看:第一列都是9加几,第二
展示交流时,组织学生观察加法表按自己小组的标准来学生的“加法表”学生的“加法表”学生的“加法表”
作品 作品 作品
教学反思






课 题 淘气的校园
教学要求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活动中,体验运用所
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运
用1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各种形体的特
征,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 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
过自我评价活动,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
教学重点 能运用1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各种形体
的特征,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
过自我评价活 动,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
看一看,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
数学问题”。
吗?
二、探究活动
1、议一议。
题,需要怎么做?
如何记录发现的数学信息?
设计一个记录信息的方法。
2、做一做。
信息。
学生活动


观察情境图,明确这次



小组讨论:如何记录发
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记
录信息的方法。
集体交流。
学生找一找淘气校园
备注

这次活动的任务是“找到校园里的活动的任务。
你能找到淘气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学生自由发言。
思考:要找到淘气校园里的数学问现的数学信息。
(1)分组找一找淘气校园里的数学
观察教学楼以及操场周围的建筑里的数学信息。
物、旗杆都是什么形状的、操场上观察、记录、交流。



有什么,有多少,然后进行记录。
结合学生记录,进行交流。
(2)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交流。
(3)数一数,填一填。
数并填空。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想一想。

汇报交流。

学生数人数并填空。
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
题。

将各小组找到的数学信息进出汇报
数一数图中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人
想一想,找一找自己校园里有哪些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
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过程,思考、交流。
4、自我评价。
设计了“能找到数学问题”“能积极交流学生的“自 我评价
发言”“能听懂同伴的发言”的三个表”。
指标。
三、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认为自己还有那
些不足?你感到收获最大的是什
么?
四、作业设计
解决自己校园里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独立完成。
淘气的校园

活动任务:找到校园里的数学问题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 ……

教学反思






课 题 一起做游戏
教学要求 在“堆一堆”和“玩一玩”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的经验和利用数
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能 够从游戏中获取数学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的
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 寻找取胜的策略。
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在“堆一堆”和“玩一玩”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的经验和利用数
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难点 能够从游戏中获取数学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的
加减法来解 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扑克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
二、堆一堆
1、赛前准备。
学生活动



备注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两个游戏。
分组。两个人一组,分成几个大组1、分组。
进行比赛,然后进行全班比赛,选
出获胜者。
几何体。


比赛用品的分发。每组准备相同的2、比赛用品的分发。
师:在今天的活动中,老师为每个学 生观察、数一数,交
小组都准备好了一些你们熟悉的流,巩固对几何体的认
物品,请大家数一数 ,在小组内说识。
一说,学具盘中都有哪些好朋友?
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
2、明确规则。
(课件出示情境图)
你能看懂游戏规则吗?
3、开展比赛,并计时。
时间5分钟以内。

理解游戏规则。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



教师发出指令,开始进行活动。
4、决出胜者。
5、相互交流。


小组内先决出胜者,再全班比较。
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结合自己小 组的作品,
结合自己小组的作品,介绍经验,介绍经验,怎样堆又快
怎样堆又快又高。
三、玩一玩
1、认牌识点数。
玩。
(课件出示情境图)
胜?
3、交流体会。
四、总结
又高。



结合情境图进行交流。



2、小组内阅读游戏规则,尝试着
淘气如果继续摸牌,摸到几才能获四人一组玩一玩。
畅谈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会。 谈谈感受和体会
通过这次活动,你认为自己还有那学生自我总结。
些不足?你感到收获最大的是什
么?
五、作业设计
个游戏。
板书设计 一起做游戏

堆一堆
玩一玩

教学反思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玩一玩这两和家在合作完成。



八 认识钟表
一、教学内容
小明的一天
二、教学要求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
2、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3、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
4、结合日常作息时间, 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
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四、教学难点
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
1课件

课 题 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
教学要求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从整体上认识钟表,会用整时或半时描述一天
的活动。
通过观察和动手拨一拨等活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结合日常作息时间,知道要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从整体上认识钟表,会用整时或半时描述一天
的活动。
通过观察和动手拨一拨等活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从整体上认识钟表,会用整时或半时描述一天
的活动。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们就要一起研究它。
二、新授
学生活动



备注




同学们,你们认识钟表吗?今天我学生自由说一说。



1、认识钟面。
钟面上有什么?
么?
引导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
2、认识整时、半时。
(课件出示情境图)
小明在什么时间做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认读整时、半时的方法。
3、我说你拨。
学生说教师拨的示范;
一人拨时间,另一人认读。
说一说是怎样认的?怎样拨的?
整时和半时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情境图)
四、总结
么?你认为自己还有那些不足?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板书设计




指名介绍钟面。
“小明的一天”。




同桌两人合作。


学生认读整时和半时




学生独立完成。
小明的一天







仔细观察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学生观察钟面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
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这节课,你感到收获最大的是什自我总结。
——认识整时和半时
7时 8时 9时半 12时 4时 8时半
7:00 8:00 9:30 12:00 4:00 8:30

教学反思






总复习
一、教学内容
板块一:回顾与交流
这一板块主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
“图形与几何”四个部分 。
板块二:练习
这一板块分“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部分。
二、教学要求
1、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内容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
的良好习惯。 2、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
进位加法;能正确认 识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和顺
序;能进行长短、高矮、厚薄的比较;能通过 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球;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
3、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 数,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进
位加法;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和顺序;能 进行长短、高矮、厚薄的比较。
四、教学难点
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
5课时

课 题 总复习(一)——数的认识
教学要求 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内容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
的良好习惯。
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
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难点 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
“数的认识”。
二、回顾整理
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
数你知道些什么?
(1)基数与序数。
我们都学过哪些数?
“1”可以表示什么?
(2)数的排列顺序。
(3)比大小。
复习“>、<、=”。
(4)计数器。
复习“个位、十位”。
什么?
上的1个珠子表示什么?
一和几个十组成的?
三、练习
(课件出示)
1 数数。
1个1个数,2个2个数……
2 写数。
3 数的组成。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习”板块的习题。
学生活动




论,最后集体交流。

生:0、1、2、3……
生:表示几个,或第几。


用手势表示。


十位的1表示1个十。




学生自由发言。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备注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的内容是
1、出示0—20数字卡片,关于这些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做归纳整理。
你能按一定顺序数一数0—20吗? 学生顺着数、倒着数。
从右起,第一位是什么?第二位是个位的1表示1个一,
个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什么?十位
拨一拨:13、20,说一说是由几个



板书设计 总复习(一)
——数的认识

> < =
十位 个位
几个十 几个一

教学反思





课 题 总复习(二)——数的运算
教学要求 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
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
“数的运算”。
二、回顾整理
1、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情境图)
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
用什么方法?怎样解决?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
说图意。
看图提出问题,并列式
解答。
备注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的内容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第一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第二组口算:“凑十”游戏。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开火车”形式口答。
师生对口令。
第三组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说说你是怎么计算8 + 6 =14的。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方法一:8 + 2 =10,10 + 4 =14
方法二:6 + 4 =10,10 + 4 =14
点?
第四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提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内先交流,再全班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都是用“凑十”法。
总结方法:细心、认真、反复练习。
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和一个交流。
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并列式解答。
三、练习
(课件出示)
四、全课总结
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习”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
看图提出问题,并列式
解答。



独立完成。
总复习(二)
——数的运算

加法 减法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还自我总结评价



课 题 总复习(三)——常见的量
教学要求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从整体上认识钟表,会用整时或半时描述一天
的活动。
通过观察和动手拨一拨等活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结合日常作息时间,知道要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从整体上认识钟表,会用整时或半时描述一天
的活动。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动手拨一拨等活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钟表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
“常见的量”。
二、回顾整理
这一部分内容中都学习了什么?
复习钟面:时针、分针;
复习:整时、半时。
2、认读整时、半时。
(课件出示情境图)
交流认读整时、半时的方法。
3、我说你拨。
一人拨时间,另一人认读。
说一说是怎样认的?怎样拨的?
整时和半时有什么不同?
三、练习
(课件出示)
四、全课总结
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习”板块的习题。
学生活动



交流。
学生观察钟面。
学生认时针、分针,读
时间。

总结看表的方法,交
流。
同桌合作完成。


认一认,连一连。

自我总结、评价。

独立完成。
备注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的内容是
1、小组讨论,我们在“认识钟表”小组内先交流,再全班
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还



板书设计 总复习(三)
——常见的量

整时:4时 8时 半时:11时半 8时半
4:00 8:00 11:30 8:30


教学反思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课件|视
频|试卷|无需注册



课 题 总复习(四)——图形的认识
教学要求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 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
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教学难点 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
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练习法
课前准备 几何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
是“图形的认识”。
二、回顾整理
图形?
(课件出示情境图)
你能把这些图形分成几类?
独立思考,辨认认几何体。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如何分类,
并动手分一分。
备注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的内容
1、想一想,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学生自由说一说。



2、图形的认识。
(1)复习长方体。
想一想,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找出生活中是长方体的物品。
(2)复习正方体。
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不同?
找出生活中是正方体的物品。
(3)复习圆柱和球。
处?
三、练习

看一看、摸一摸



辨认哪些是长方体,哪些
是正方体。

点。

想想这两种物体有什么不同之学生说圆柱和球形状的特
找出生活中是圆柱或球的物品。
猜一猜:同桌两人进行游戏。一同桌两人进行游戏。
人描述物体形状的特点,其另一
人猜一猜是什么?
四、全课总结
容?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习”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 总复习(四)
——图形的认识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教学反思






学生总结、评价。

独立完成。
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



课 题 总复习(五)——图形与位置
教学要求 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
相对位置。
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
对性。
教学重点 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
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
对性。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练习法
课前准备 几何体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
内容是“图形与位置”。
二、回顾整理
学生活动



备注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的
1、小组讨论,我们在“图形与小组内先交流,再全班交
位置”这一部分内容中都学习了流。
什么?
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复习前后、上下、左右。



我们一般用“前后、上下、左右”
(1)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
后面是谁,左面是谁,右面是交流。
谁?
流。
下、左右都有什么?
流。


体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集体交
(2)说一说,教室的前后、上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集
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
(3)说一说,教室里某位同学通过描述班里某位同学的
的位置。猜一猜这位同学是谁? 位置,猜一猜他是谁。



他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在
谁的左面,在谁的右面。
三、练习
猜一猜,说的是什么物品?
(课件出示情境图)
的活动。
流思考判断的过程。
四、全课总结
容?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习”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 总复习(五)
——图形与位置

前后 上下 左右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观察,简单推理
后作出判断。

交流思考判断的过程。


独立完成。
结合情境图,进行“我说你猜”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说一说 是怎样猜的,交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猜的,
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学生总结、评价。

师徒总结-福建会计网


皖西学院教务处-感恩节的由来英文


长安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公仪休


新疆医科大学教务网-劳动合同范本大全


2018江苏高考-辞职报告范文下载


立夏蛋-鞭炮的来历


美国国务院-元旦放几天假


工作联系函格式-国家司法考试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