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认识图形

余年寄山水
708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03: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科比语录-会计实习个人总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认识图

教材分析
《认识图 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 平面图
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
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 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
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
拼组。
学生状况
学生64人,其中一部分来自城镇,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
对四种基本的平 面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基本能分清
不同的平面图形,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受学前教育较差,对平面
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明了,对它和立体 图形的关系更是一
无所知。
教学目标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 根据它们的特
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
形进行拼图。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培养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和
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 的乐趣。
第1页共9页


教学流程
一、 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
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
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 欢的拿在手里,
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
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 1:摸起来挺硬。
生2:滑滑的。 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
前提。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
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 生感到十分亲
切有趣。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
二、 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 么图形;学生
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
方形。生答:从长方体 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
形。
师启发谈话:“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
第2页共9页

< br>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
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 、交流,从其他物体上
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① 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② 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③ 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在黑板上
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
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 示揭
示了体和面的关系。教师同时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
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 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
进行互 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
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
三、 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
的 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
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 合作交流,寻
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第3页共9页


在黑板上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
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 ,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
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
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
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 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评价结果。
【如何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教 师首先放
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
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接着,分房子的游戏不但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增进了一步。】
四、 活动四:实践运用
师(出示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
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
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
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 生给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
涂色。
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
就站起来说。
【学习生活 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掌握知
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 行
第4页共9页


强化巩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使我< br>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五、 活动五:图形拼组。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 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
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
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 br>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坦克;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 烟;有的拼出了挺奇
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
我住这,小猫住 这,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
发……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 学生看见了别
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
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 的有效。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
进行评价。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学生的教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 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
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
己设计活动 ,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使学生的个
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 们
第5页共9页


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 br>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
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 学习提供了机会;再
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
赏,有利于学生自 信心的培养。】
六、 活动延伸
小熊猫: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说说。想想和这
些新朋友还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别忘了告诉我。小
朋友再见!生:小熊猫再见。
【简单的课后练习,为学生提了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有利
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 一些优秀篇目、
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
师在分析课文时, 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
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
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
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 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
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
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 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
第6页共9页 < /p>


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 用、创造和发展。评析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
门馆、私 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
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 “先生”
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
识那般的含义。《孟子》 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
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
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
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
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
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
资 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这是一节
充满童趣的数学课。教师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 将教学内容进
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体现了课标提出的采
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呈 现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
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小组活
动,体现了课标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
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第7页共9页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
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 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
毛虫等,孩子一边观 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
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
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
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 注意帮助幼儿学
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
点观察,观察与说话 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
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 得飞快。”我加以肯
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
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
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 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
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
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
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
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 ,记得牢,而且
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
往学的词语、生活经 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第8页共9页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 ,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
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
描述观察对象。
本节课教师还注重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比如:指导学生
在课前收集各种形 状的物体;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体现
了数学的生活性。此外,教师也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性地寻找图形活动和拼组图形的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
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 的时间,让学生
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第9页共9页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清明节踏青的作文


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最美孝心少年事迹


开心暑假-关于长城的成语


江西教育考试院-情人节活动策划方案


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数学手抄报的资料


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自我介绍包括什么


清洁工作文-干部竞争上岗演讲稿


咸阳人事考试网-法院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