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共62页
描写春天的好句-家训家规
单元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数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周次
第01周
第02周-第03周
第04周-第05周
第06周
第07周-第10周
第11周
第12周
第13周
第14周
第15周-第16周
第17周
第18周
第19周
第20周
单元教学目标:
1.
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
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掌握10以内数的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8.26-8.30
9.2-9.13
9.16-9.27
9.30-10.4
10.7-11.1
11.4-11.8
11.11-11.15
11.18-11.22
11.25-11.29
12.2-12.13
12.16-12.20
12.23-12.27
12.30-2014.1.3
1.6-1.11
可爱的校园
一、生活中的数
二、比较
国庆放假
三、加与减(一)
整理与复习
四、分类
五、位置与顺序
六、认识图形
七、加与减(二)
数学好玩
八、认识钟表
总复习
期末工作
1
8
4
17
3
3
4
2
8
3
1
5
第 1 页
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本单元重点:能正确读、数、写10以内数及比大小
本单元难点:理解基数与序数
教学用具:卡片、计数器、小棒、实物、图片
课时数:7课时
生活中的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地数出10以内的数。
3.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和与书本对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学建立兴趣、数10以内数
教学难点:培养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
1.挂图或实物投影,内容是课本第2~3页学校开学图。
2.1~10各数的数字卡片10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有好朋友吗?是谁呢?哪位小朋友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孩子们分别
介绍了自己过去在幼儿园时的伙伴。
那么,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数学”吗?让学生各抒己见。
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问题。师: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和数学成为好朋友的。
二、新授
1.教学“可爱的校园”。展示情境图。
师:今天,森
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开学了,他们和小朋友们一样高高兴兴地背着书
包来到了学校。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幅
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第 2 页
(1)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学生随意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找出图中各种动物的数量。
师:刚才小朋友数到的1头大象、2只兔
子……分别可以用1—10这几个数字表
示。(边说边出示这几个数字卡片)
2.寻找人身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
许多可以用数来表示,
快找一找,说一说!
3.寻找教室里的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各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4.寻找校园里的数。
三、总结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快乐的家园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数数,认数。
2.
理解数所表示的意义,感受到生活中数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做学习数学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数数、认数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挂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第 3 页
p>
今天,我们的课题导游是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他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快乐的
家园
”。(师边说边出示挂图)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先和同桌轻声说一说。
二、引导发现,探求新知
1.说一说。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字,数的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练一练。
(1) 数一数,画一画。
(2)
每组图中,把与左边同样多的部分圈起来。
(3)接下去红鼻子小朋友想请大家帮个忙,把其
他物体的个数与它对应的数字连起
来,你们会吗?(师强调连线时要用直尺帮助)
生很乐意地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课堂总结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玩 具
教学目标:
1.认识数5,感知5的多少。
2.能正确数出5以内的数,并学会写1~5这几个数字。
3.培养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教具准备:
1.玩具挂图或实物投影仪。
2.田字格的小黑板和田字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都喜欢玩具吗?你们都喜欢哪些玩具呢?
第 4 页
师:淘气、笑笑和我们的小朋友一样喜欢玩具,那他们俩有些什么玩具呢?我们
一起翻开书 看看吧!(指导学生看书)
二、新课探讨
1.数一数,说一说。
师:笑笑和淘气有哪些玩具,小朋友把他们俩的各种玩具的个数数出来,在小组
中和你们的同伴 们说一说。
2. 写一写。
刚才小朋友数得很棒,下面我们要比一比谁写 得好。写之前,老师要和小朋友们
一起来观察这5个数字。
(1)介绍两种写法。
(2)教学1~5这几个数字的写法。
①教写“1”。
老师指着手写体1问;“1字像什么?”(小棒)“这根小棒是怎么 放的?”(稍微斜
一点)
②教写“2”。
师:1像小棒,那2像 什么呢?(像天鹅)写2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小朋友自己认
真观察一下田字格中的2。
③教写“3”
(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己试着学写3,师巡视,个别指导。)
④教写“4和5”。
a、先让学生描红,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b、引导学生说出写4和5时是怎样写的,要注意些什么?
c、展示学生的作业,让孩子指出不足之处。
师小结:小朋友第一次写数字能 写这么好,老师非常佩服你们,如果小朋友们在
写的时候更注意握笔姿势,你们会写得更棒的。
第 5 页
三、练一练: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和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直观地感知“0”的含
义。
2.学会正确书写“0”,懂得0比1、2、3.....小。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0
教学难点:理解0的意义
教具准备:挂图或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一天,天气特别晴朗,小
猫一家去河边钓鱼。他们从早上一直钓到下午。这不,
现在已经背着鱼竿回家了。小猫一家钓了几条鱼呢
?咱们一起翻开书本第8页看一看。
二、讨论新知
1.指导学生看图导出“0”。
2.指导书写“0”。
师:小朋
友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像鸭蛋、像鸡蛋、像圆形跑
道……)
3.进一步认识“0”。
师:
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小朋友阅读课本第8页,想一想。
4.找找生活中的0。
第 6 页
师:小朋友们,平常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0。先
在小组中和小朋友说一
说。
三、巩固练习
1.数数有几朵花。
用情景图让学生再次直观地体验从有到无的过程。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个
别指导。
2.说一说,写一写。
目的是巩固“0
”的书写。可以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写数,学生可能有两种写法。一
是照样子写,二是按顺序写,教师都应
给予肯定和鼓励。
3.一笔画。(从0出发)
此题教师要把题意要求再强调,从。出发按顺序一笔画成。
四、全课总结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文 具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6、7、8、
9、10。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数数的多种方法。 ‘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新知
第 7 页
1.找朋友。
师:刚才通过数小棒,老师知道小朋友都会数6~10这几个数,现在请同学们给
这些数字找朋
友,好吗?(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完成)
2.数一数。
(学生有的分类数,有的合在一起数,两种都可以)
3.写一写。
(1)“6”的写法。
学生在田字格中自己写一个6,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之间也可以互相点评。
(2)“7”的写法。
①学生观察,然后描红。
②说说写7的笔顺及书写要点。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7占满右半格,横折一笔写成,横要短而平,折长有点儿斜。
③学生独立写7,互相点评。
(3)“8”的写法。
①引导学生观察。
②教师示范。
③学生跟着老师再书空几遍,老师注意观察学生的笔画走向。
④学生独立在书上书写,先描后写。
(4)“9、10”的写法。
①学生先描9和10。 要求学生边描边注意9和10的写法。
②说说9、10的写法。
③学生独立在田字格中写9和10。
④集体反馈,请个别学生上台演示。
师小结: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不愧是小小书法家,
刚学就写的一手漂亮的字,如果
在花些时间多练练,那一定会越写越好的。
第 8
页
4.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快乐的午餐
教学目的: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
解一样多,使学生体验比较多少的过程,
掌握比较的方法,并学会用符号表示比较的结果。
2.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进而深入理解“多”“少”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理解“一样多”“谁比谁多或少”。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具准备:
1.快乐午餐的挂图或实物投影仪。
2.花片(红色、黄色都有)。
学具准备: 圆片、三角形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快看,今天的小松鼠家多热闹啊!你看到了什么?
二、认识“一样多”。
1.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把餐桌上的盘子分给了小松鼠,快来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
么?
2.认识“谁比谁多(少)”。
3.认识“最多”“最少”。
4.小游戏:同桌两人,一人说要求,一人摆花片。
第 9 页
三、课堂总结: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动物乐园
教学目的:
1.通
过“动物乐园”这一情境,使学生体验比较多少的过程,掌握比较的方法,
并学会用符号表示比较的结果
。
2.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数数。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对应思想
教具准备:
1.动物乐园的挂图或实物投影仪。
2.动物头饰图片若干个。
学具准备: 圆片、三角形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
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
我们看看谁来了。(引导学生观察挂图)
二、新课探讨
1.数一数。
师: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了每种小动物都有几只,真不错。学数学就应该这样,
要善于思考。
第 10 页
2.比一比。
(1)一样多。
(2)学写等号。
①学生观察等号的写法,引导学生正确地书写等号。
②学生独立完成田字格中的等号书写。
(3)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①摆一摆,比一比。
②认识“>”、“<”。
③比较大于号,小于号。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相同点是:尖尖头对着小的数,开口朝向
大的数;不同点是:
大于号开口朝左边,小于号开口朝右边。
④书写大于号、小于号。
教师先板演,说明写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田字格中的书写。
(4)比一比,说一说。
(有的学生会拿小兔和小鸟比,有的会拿小鸟和小熊比……
只要学生能比对,教师
都要给予肯定,并引导说出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指导学生看书。
教师帮助学生读题。
师:小鸟最少,什么最多?(学生独立完成)小兔最多。
三、课堂巩固练习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比较 教学计划
详备人:张双萍
第 11 页
单元教学内容:比较
单元教学目标:
1. 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
考的良好习惯。
2.
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
的方法。
3.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教学重点:能正确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
本单元教学难点:经历推理过程
教学用具:课件、投影、实物、尺子、天平、图片
过生日
教学目标:
1.会比较物体的大小和多少。
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最大与最小、最多与最少。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与推理的能力。
4.让学生养成与他人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比较大小、多少
、最多与最少
教学难点: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一个篮球、2个足球、1个皮球、3个塑料杯、一些水。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实例比较。
师:观察老师的讲台桌和小朋友的课桌,比一比,哪个大,哪个小?
师再出示两个球,一个篮球,一个足球。比比这两个球,哪个大,哪个小?
二、感知最大与最小,最多与最少
师:刚才篮球和足球比,篮球大,足球小,现在这里还有一个球。老师出示一个
第 12 页
较小的的皮球)比一比这三个球中,最大的是哪个?最小的是哪个?
三、练一练(P19)
四、数学故事
1.
指导学生观察图,用自己的语言编个短短的故事,先让学生同桌交流。
2.
学生反馈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故事情节中突出两杯水的不同变化。
3.教师根据学生编的故事提出数学问题:爸爸、妈妈,谁喝得多?
4.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反馈,教师引导学生代表小组说说小组同学的意见。
五、总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下课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动物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
3.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课题导游公鸡先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一课:高矮。
二、新课探讨:
1.比高矮。
(1)自主比高矮。比较高矮的正确
方法:刚才小朋友讲得都很有道理,背对背比
较高矮时,要把背挺直,脚后跟要着地,鞋子的高度也要一
样高。
(2)小组内互比身高。
第 13 页
师:大家都懂得了比较的正确方法,现在小朋友就在小组内和同学比比身高,你
既可以找一个小朋友比,又可以和两个或两个以上小朋友比。注意,当你和其中一位
小朋友比时
,要请另一个小朋友帮助看。 (学生小组内活动)
2.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
18页说一说的图。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再让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图中谁高,谁矮。
3.模拟演示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绳子,在小组中比一比谁的长,选出小组中最长的一根绳
子。
(2)教师把其中两组最长的绳子分别绕在一样粗的两个圆柱上,让学生观察,比较
哪
根绳子长。
三、做一做
1.帮助学生识字:长、短、厚、薄。
2.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六、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跷跷板
教学目标:
1.通过“掂一掂”、“说一说”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初步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
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能正确比较轻重
教学难点: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教具准备:
第 14 页
天平秤(每个
学习小组1台):1个苹果,1根香蕉,1个橘子(每个学习小组1份);17
个苹果、17个梨。
教学过程:
一、小实验,体验重量
师:我们一起作个小实验,大家有兴趣吗?请一个同学到讲台前面来,向两侧平伸
双臂。
(教师将两个不同轻重的书包同时放在其两手臂中。)
二、新课探讨
1.说一说。
师:根据你们刚才获得的经验,看图说一说谁轻、谁重?
2.掂一掂,比一比。
师:请把你的语文书拿到一只手上,数学书拿到另一只手上,
两只手同时掂一掂,
比一比,语文书和数学书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学生自己动手掂一掂后进行全班交
流)
3.猜一猜,称一称。教师出示大
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小朋友们猜一猜:
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1.活动准备:每组一个天平秤,一根香蕉,一个橘子,一个苹果。
2.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利用刚才所学的比较两个物体轻重的方法,任意选择两
个水果掂一掂或者称一称,比较出它们
的轻重,在比较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说一说
比较的结果。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
动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推理,比较三
种物体的轻重。
四、练一练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第 15
页
过生日练习题(必做题)
1.大的画“√”,小的画“
○”
2.多的画“√”,少的画“○ ”
3.长的画“√”,短的画“○”
4.最多的画“√”,最少的画“○ ”
5.重的画“√”,轻的画“○”
选做题
按要求,画一画。
1.画○比△多2个
△ △ △
△ △ ( )比( )多(
( )比( )少(
2.画□比○少3个
○ ○ ○ ○
○ ○ ○ ○ ( )比( )多(
( )比( )少(
跷跷板练习题(必做题)
在8、4、1、7、3、5、6中,把大于3的数写在下面
在4、9、1、3、5、7、8中,把小于5的数写在下面
选做题
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详备人:张双萍
单元教学内容:加减法(一)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第 16 页
)个 ,(
)个,(
(
(
)>(
)<(
)
)
)个,)>()
)个,)<()
3.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书写习惯;
本单元重点: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本单元难
点:10以内加减法计算速度以及正确率的提高,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
题。
教学用具:挂图、实物投影仪,口算卡,学具
有几枝铅笔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加法的含义;
2.养成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在情境图中体会加法的含义。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挂图,组织学生交流图意。板书课题:有几支铅笔
二、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师左手拿2支铅笔,右手拿3支铅笔,然后两手合起来,问:要求
一共有几支
铅笔,怎么计算?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板书:2+3=5
(+)加号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
4.动手操作:摆一摆,讲一讲。
1+3= □ 2+ □
= □ □ + □ = □
三、随堂检测: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有几支铅笔
第 17 页
2
+ 3 = 5
加号
2加3等于5
六、课后反思:
还剩下多少个
教学目的:1.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减法的含义;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主动进行交流;
3.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计算5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图正确列式,并且说出列式的想法。
教具: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出示P
27
采果子图,观察图意。
谁能
提出数学问题?(树上有5只果子,摘下2个,还有几个?或树上有5只果
子,还有3个,摘下了几个?
)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师:树上有5个果子,摘下2个,还有几个?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计算?
2.班内交流,为什么列式5-2=3。
3.师:从总数5中,去掉摘下的2个,就可以求剩下的,用减法计算,列式:
5-2=3 (-)减号 5减2等于3
认识运算符号“-”及算式的读法。
4.请同桌合作分东西,再交流(字具)
例:拿出5根小棒,分给××4根,求还有几根?
5.试一试,P
28
、1生独立做完后,再交流。(说说每幅图中的问题,列式)。
三、随堂检测
四、小结:
第 18 页
五、板书设计:还剩下多少
5 -- 2 = 3
减号 5减2等于3
六、课后反思:
可爱的小猫
教学目的:1.熟练计算减法式题。
2.教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能够看图正确列式;
教学难点:对小猫吃鱼中的第3、4幅图正确列式。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这里有一个“小猫吃鱼”的故事,谁能看图给我们把这个故事讲一遍。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师提问第一幅图:图上有几条鱼?
提问第二幅图:小猫吃了几条鱼?还剩几条鱼?怎样列式?
提问第三幅图:你们看,小猫又吃掉了几条鱼?还剩几条?谁能列出算式?
提问第四幅图:现在还剩几条鱼?(3-3=0)
2.想一想。(套圈P
30
)
根据图意,生说一说怎样列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思。
3.练一练,P
31
、1 生看图意,独立思考,列式。
三、随堂检测与评价。
1.练一练 P
31
、2
生计算完后,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差几只杯子? P
31
、4
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再同桌交流
第 19 页
3.作业:P
31
、3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5以内加减法练习课(必做题)
1.(口算)
2+1=
4-3= 5-5=
3+2=
4-0= 3+0=
4-2=
1+4= 0+0=
2.看图列式
□+□=□ 5-□=□
选做题
6
答案多种:4、5、6、7、8或8、7、6、5、4
或
2、4、6、8、10或10、8、6、4、2
猜一猜每个盒子里会有哪些卡片,师引导生整理算式。
1
2
3
4
猜数游戏和背土豆
5
教学目的: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有关6、7的加、减法。
2.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学生们对数的感性认识。
3.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练习本节课的所学算式。
教学重点:学会有关6、7的加、减法,发展学生对数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教具:实物投影仪、圆片。
教学过程:
第 20 页
一、学前准备。你能试着列出有关“6”,“7”的加法算式吗?
二、探究新知。
1.猜数游戏。(实物投影仪演示)
师:猜数规
划,根据手中的点子数,猜出正确的算式。或根据算式,猜出手中的
点子数,都算获胜。
2.请学生根据图再提出数学问题来,并且解答。
3.同桌玩猜数游戏。
4.想一想,P
34
图。通过讲故事,小组讨论交流,说出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列了
相应的算式。
5.出示P36页背土豆情景图,让学生认真看图列出算式。
三、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跳绳
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关“8”、“9”的加、减法
,进一步理
解加、减法的含义。
2.能够正确口算有关“8”、“9”的加减法,小
组交流各自的算法,进行有条
理的思考和表达。
3.让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列出算式,并能说出算式的含义。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有关8、9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小组内进行交流算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教具:口算卡片,教学挂图,有9个小正方形的一个大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第 21 页
1.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极好的运动方式,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项活动,那么
大家看看这幅挂图,(出示挂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几个同学在跳
绳?)
2.请大家想一想,怎样算出一共有几个同学在跳绳?(可同桌合作交流)
师板书有关8的加法算式。
3.根据8的加法算式,谁能说一说有关“8”的减法算式,生说师板书。
二、画一画,动手操作。
1.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涂画,一人记录算式(一加一减
两道)对合作好的一
组,请他们谈方法,树立榜样。
2.全班交流
3.比一比。师出示口算卡,学生开火车,读题说得数。
三、随堂检测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板书设计:跳绳
4+4= 8-4= 8-0= 2+6=
8-2=
8-6= 1+7= 8-1= 8-7=
3+5= 8-3= 8-5=
六、课后反思:
可爱的企鹅
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着
图口述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也就是会说知道什么和什么,
求什么?
2.根据图画中的数量关系,联系加、减法的含义。
3.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图中的数量关系,联系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列出算式来。
第
22 页
教学难点: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看图说出三句话,(即已知条件与问题)。
教具: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有一位小动物要和我们一块学习,猜一猜它是
谁?
学生交流、猜测
2、谁知道企鹅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生活习性?
集体交流。
二、合作学习,获取新知。
1.生观察情境图(企鹅图)
提问:谁能把你从图中看到的说出来?小组交流、讨论。
(说问题,说“ ”
“?”符没见的符号)。
2.师说明“ ”与“?”所表示的意思。
3.生对企鹅图提出问题,师引导生说三句话。
4.生练习用三句话来说图,互相交流。
5.生独立列式计算。
6.游戏“对对碰”。每两个学生说的数字加起来是老师给定的数。
三、随堂检测
1.①请学生拿出小棒代替铅笔,把8棒小棒有条理的分成上下两部分。
1
8
8
7
6
5
4
3
2
1
②用2棒代替香蕉,把9根香蕉分给2只猴子吃可以怎样分?
1
9
8
7
6
5
4
3
2
1
0
2
3
4
5
6
7
8
9
2
3
4
5
6
7
8
第 23 页
2.开火车,练口算
3.P
42
、1、3 游戏:小猴爬树,小兔讲故事。
4.数学游戏 “大家猜”学生可自由结合(个别辅导)
四、随堂评价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9以内的加、减法练习课(必做题)
1.口算。师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5+2=
6-4= 8+1= 9-3=
6+0 = 7-4= 4+4= 9-5=
2.抢答:8-2= 9-0= 4+3= 2+7=
1+4= 6-5= 2+2=
6+3=
3.听算:师说算式,生说答案
8-1=
5+3= 9-4= 2+1= 6-3=
选做题
1.P
40
、5接着画下去。让学生同桌合作完成
8
8
8
△△△△ ▲▲▲▲
△△
△△△△△△
2.数字游戏
两人一组,合作完成,一生问2+□=9,另一生摆完圆片后回答:2 + =9
7
小鸡吃食
教学目的:1.通过操作活动,学生可以初步理
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培养
他们的数感。
2.全班动手摆一摆,共同整理出有关10的加、减法算式。
第 24 页
3.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整理出有关10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口算卡片
苹果圆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知识复习
二、探究新知
1.师出示10个苹果圆片
要求把这10个苹果分成两堆,你们能分吗?(同桌讨论)生拿出10个圆片开始
分。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分的?怎样列式?
3.全班交流(说出不同的分法)。
甲:我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一堆9个,另一堆1个
列式:9+1=10
10-1=9 10-9=1
4.填表:
5.课间休息(听音乐做律
三、随堂检测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小鸡吃食
六、课后反思:
乘车
1
10
9
8
7
6
5
2
3
4
5
10
9
8
7
6
5
1
2
3
4
5
动)
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2.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准确计算。
第 25 页
教具:汽车的标志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连加
①同学们都坐过公共汽车,车到站时,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辆汽车上人安息是怎样变化的师生共同创设情境。
(车上原来有2个人,又上来2个人,到站了,又上来3个人,最后一共有几个
人?)
列式:2+2+3=7 “2、2、3、7”各表示什么?
2.减混合
①师生继续创设乘车情境,
(车上有9个人,人民路已到了,下车5人,上车1人,最后车上有几人?)
②列式:9-5+1=5 ③、运算顺序
二、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1.察师小棒的变化情况,列算式说得数。
(师先拿出4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出3根)
2.式:4+2+3=9
3.续观察 (师先从9根中拿走2根,再拿走根)
4.式:9-2-5=2
5.桌比赛摆小棒,列算式。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乘车
2+2+3=7 9-2-5=2
4
7
第 26 页
六、课后反思:
练习课(必做题)
9个 9- =
?袋
选做题
游戏要求:
1、找出的两个好朋友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10。
2、下面的小朋友一边拍手,一边想《找朋友》之歌。
3、汇报:
的好朋友是 。
做个加、减法表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
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3.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索问题。
教具:补充算式的减法表、加法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字知识?今天,
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
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二、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1.猜一猜.小男孩住6层楼,小女孩比小男孩多2层,小女孩住第几层楼?
2.我会算.生准备好10以内数的加减法算式。
①师出一个数,生找出相应的口算卡片,同桌检查。
第 27 页
②分组游戏。
三、自主探究,找好规律。
观察加法表,说一说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你都发现了什么?
四、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1.排队游戏。
2.填写减法表
(生可独立完成,也可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完成)。
3.找规律
请大家根据刚才填写算式的过程,看看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在
表中你
可以发现哪种规律。
4.利用减法表做各种练习。
五、随堂总结
六、板书设计:
做个加、减法表
加法表
减法表
七、课后反思:
第
四 单 元 教学计划
详备人:张双萍
单元教学内容:分类
单元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初步养成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习惯。
3.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本单元教学重点:能正确分类
本单元教学难点:分类标准的多样化
教学用具:课件、投影、实物、图片
第 28 页
整 理 房 间
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
2.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3.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具准备:挂图、教室课桌、椅等。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
教学难点: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并讨论情境图。
教师提问:这是小明的房间,看到小明的房间,你想说什么?
生1:他的房间挺漂亮的,就是有点乱。
生2:他的书应该放在书架上,不应该放在地上。
生3:他应该学会自己整理房间。
四人小组合作互相说一说。
二、安排学习活动:
1.活动一:通过整理房间,感知分类的方法。
师:假如你是小明,你准备怎么整理房间?根据你的想法自己动手圈一圈,画一
画,把同类的东西放
在一起。
师:(四人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为什么这样整理?
2.活动二:通过分类练习,进一步体验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3.活动三: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三、总结:
四、课堂练习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第 29 页
一起来分类
教学目的:1.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能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3.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具准备:挂图、学生带齐自己的书、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每天自己整理过书包吗?那现在老师给你两分钟的时间整理一下自己的书包。
四人
小组讨论,给其他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你和其他同学分类的标准一
样吗?你更喜欢哪一种?
二、出示情境图:
1.师问:图上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对这两个小朋友想说些什么?
你能看出他们是怎样整理书包的?给同桌说一说。
2.同桌之间互相提出分类标准,
将各自的书包里的东西整理一下。引导学生同桌交流
是怎样分类的,说一说为什么?借此教育学生养成有
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3.教师提出分类标准,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分类。每位学生按老师
提出的分类标准在
整理一下自己的书包。
三、夺红花比赛:
1.指导看图;2.指导分类;3.让学生尝试自己看图独立完成分类。
四、总结
五、课堂实践练习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练习课(必做题)
1.连线
第 30 页
动物
1.看一看,可以怎样分?
2.在生活中找一找
第 五 单
元教学计划
详备人:张双萍
单元教学内容:位置与顺序
单元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
步培养学生的空
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
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单元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位置与顺序
本单元教学难点:空间观念的建立
森 林 运 动 会(前后)
教学目的:
1.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
的相对位置
与顺序。
2.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由于参照对象的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做性。鼓励学生进行想像。
教具准备: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创设情境:
“森林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表述5个小动物赛跑的情境,说一说书中的问题后,
第 31
页
蔬菜
选做题
水果
教师再引导学生提出其他的问题,如小白兔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小乌龟在谁的前
面,谁的后面等。
让学生体会由于参照对象的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二、组织学生进行游戏:
例如模拟赛车游戏,还可以找几位同学进行演示,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前、
后的意义和相
对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教室前面有什么,
后面有什么”,帮助学生加深理
解“前、后”的意义。
三、练一练:
四、数学故事:观察讨论,谁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与同伴说一说。。
五、总结及评价: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上 下
教学目的: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
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
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
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
位置;难点是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
惯。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有一棵茂盛的大松树
、树上结满了松籽。引来了一只小松鼠采松籽。这时,从远
处飞来一只小鸟,站在树枝上不停地唱歌,树
爷爷问小松鼠:“你的上面是谁呀?(小鸟)
小鸟的下面是谁呀?(小松鼠)”
二、探究新知:
第 32 页
1.三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小松鼠和小鸟交换位置,又该怎样?小组讨论。
3.如果又有1只啄木鸟落在这棵松树上,该怎样描述这些小动物的位置呢?小组讨
论。
4.老师把几只小动物的位置换一换,说一说他们的位置。
5.老师把几只小动物放在一个木架子上,再说—说它们的位置。
6.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生活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7.请同学们说一说教室中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上 下
小兔的上面有 。
小松鼠的上面是 ,下面是
。
小鸟在小兔的 面?
小兔在小鸟的 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 面?
小松鼠在小鸟的 面?
七、课后反思:
练习课(必做题)
一、填空
2号 3号 4号 1号
1号车排第(
),4号车在( )的前面,在( )的后面。
4号车排第(
),3号车在( )的前面,在( )的后面。
二、填空
第
33 页
在
们的( )面。
在
的( )面 ,在 的( )面,在它
的( )面 ,在
选做题
的( )面。
1.
1.
在 的( )面, 在 的( )面。
2.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 ),说说它的位置。
左
右
教学目的: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
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是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是
难点。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
上课发言时要举右手,那么另一只手是……?(左手)好!这节数学课,我
们就来认识“左右”。(板书
:左右)
二、探究新知:
1.感知自身的“左右”。
(1)我们用哪只手写字?请你举起来。(右手)
(2)把你左边的耳朵给我看。(同学们的头向右转)再让我看看
你右边的耳朵。(同
学们的头向左转)
第 34 页
(3)用你的右手摸模左耳,再用你的左手摸摸右耳。
(4)把你的左脚抬起来,你的右脚跺一下地。
(5)用你的左手摸左腿,右手摸右腿。
(6)同桌互相握手。(右手握对方右手)
2、感知身边的“左右”。
(1)左边的同学向左转,右边的同学向右转。
(2)左边的同学向右转,右边的同学向左转。
(3)请你说说你的左边都有谁,你的右边都有谁?
(4)同学之间互换位置,这时你再看看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 谁?
(5
)请10个同学排成一排,请问:从左边数,小方排第几?从右边数,她又排第几?
小方的左边有谁?右
边有谁?
3.摆一摆。
(1)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依次排开
请问: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
边数,橡皮又是第几个?尺子的左边有什么?
右边有什么?
(2)交换一下位置:你能提出一些关于左、右的一些问题吗?
4.找一找。这里有7、8
、9三户人家。小明的家在左边,请你找一找,几号是小明
的家?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教 室
教学目的:1.通过充分利
用教室的真实情景,让学生讨论教室里的物体的位置,引导
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第 35 页
2.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让全
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前后、左右
、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充分利用教室的真实情景,让学生讨论教室里物
体的位置,引
导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是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前
后、左
右、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教室的前后。2.教室的上下。3.教室的左右。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出我们教学楼的前后、上下、左右都有什么吗?(前面有
花坛路、后面有
墙、居民楼……)
2.请同学们观察画面,想像自己站在图中,面向
黑板,请你说出物体的位置。(请
按一定的顺序说)例:教室的前面是块黑板,黑板的上面有红旗,红旗
的两边有字,
在我的左边有窗户,右边有门,我的后面有同学们和黑板报……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室
里都有什么。
3、请你说出你家里的物品是怎样摆的?按一定的顺序描述家里物品的位置,
同桌
互说。例:我家客厅的前边是一面镜子,从镜子里就能看到后边墙上我们全家福的照
片,左
边是一个居室,右边是厨房,客厅的上面是一盏吊灯,吊灯的四周都是射灯……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练习课(必做题)
把得数小的排在前面
第 36 页
9+0
10-8
6-3
3+5
选做题
1.自己整理自己的书包,并说一说理由。
2.拿出三本书,摆一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3.看着我们的教室座位,说一说谁前谁后,谁左谁右。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详备人:张双萍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单元教学目标:
8-2
1.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
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本单元教学重点:正确辨认几何体
本单元教学难点: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用具:投影、实物、图片
认识图形
教学目的:1.使学生对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
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对简单
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对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
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是重点;通过实物和模
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球等立体图形,能对图形进行分类是难点。
第 37
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谈话,讨论如何记住一个人的样子。
2.把各种物品按形状分类。
二、新授: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出示一个袋子,里面
装有各种形状的物体,教师在袋子里摸长方体,说形状:
“长长的,方方的,是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从桌面上举起来。
学生找到后,教师出示长方体。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这个物体.摸
一模、想一想,它
有什么特点?能给它起个名字吗?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讨论长方体形状的特点并反馈
。
(2)举起正方体,它的形状和刚才认识的长方体是不是完全相同?哪里不同?找出
来,再给它起一个名字。学生讨论正方体的形状特点并反馈。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图形,贴在黑板上。
(3)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电脑演示)
2、认识圆柱和球
(1)请两位小朋友扮演小老师、按照团柱和球的形状特点,上来
说说并介绍它们。
先在小组里互相说,再请代表在班上说。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学习并反馈。请小老师找<
br>出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圆柱、哪些是球。
3.小结
4.找朋友
5.请大家翻开课本,把今天认识的这几种物体认一认、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第
38 页
六、课后反思:
我 说 你
做
教学目的:1.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提高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通过“
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
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提高他们的数学交流能
力;难点是培养学生的
想像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都知道积木是由各种形状组成的
玩具,利用它能摆出许多种形状的物体,
你们看:(电脑显示)……
二、探究新知
1.示范。老师先请一个同学和老师做—下示范,两人—组,或是背对
背坐着,或
是两人中插一块木板,总之,两人不能互相看。我说:“先摆一个正方体。在它的上面
放一个球。在正方体左侧放一个圆柱,在正方体右侧放一个长方体。”这时,两人互相
看做得是否一样
。
2.游戏。请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进行游戏,积木的数量可以逐渐增加,说和摆的
同学可以互换。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练习课(必做题)
第 39 页
连线
长方体
正方体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详备人:张双萍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个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了解十进制,回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
位减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
活性和独立性。
4.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的计算过程以及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古人计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3.能用口头语言表达各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会认、读、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掌握数位概念,理解数的含义。
教
具:20根小棒、计数器、直尺图、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数一数,捆一捆。
谈话导入,让学生摆小棒,把十根小棒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一个十。(
)
个一也就是( )个十
二、
操作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四步曲)
第 40 页
1.认识数11。
第一步:让学生拿出1根小棒放在1捆小棒的旁边,总结出:现在一共有11根小
棒。
第二步:让学生看着摆好的小棒说出:1个十,1个一,合在一起是十一。
第三步:学生说出:10+1=11
第四步:出示计数器,认识数位。从右边起,第
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让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并引导学生区别11的个位和十位上的“
1”的含义。
2.认识数“12”。方法同数“11”
三、
小组合作学习:
老师读数,一组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一组学生在本子上写数,一组
学生说出数
的含义。
四、
读一读,掌握数序。
五、
练习巩固
六、
小结
七、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 )个一也就是( )个十
八、
课后反思:
搭 积 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与同伴交流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加减法含义及减法的看图列式
教 具:15个木块
主题图 图片
教学过程:
第 41 页
一、
摆一摆,说一说:
1.学生摆木块(10块),边摆边数。让学生说出:10个一是一个十。
2.在十
个木块的旁边再摆一个木块,现在一共有几个木块?(11块)11里面有几
个十几个一?怎样列式?1
0+1=11
3.依次添加木块到13块。再放2块,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木块?
<
br>(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最后在全班汇报,列出相应的算式。)
13+2=
15
二、
看图思考:
1.教科书77页摆木块的减法一题,
让学生仔细看图思考,说说:现在还剩多少个木块?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2.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算式与结果:18—2=16
三、
试一试,说说算法。 14+5=□
17—6=□
四、
练一练:
五、
小结
六、
板书设计:
七、
课后反思:
练习课(必做题)
1.看图列式:
10+3=□
12+5=□ 13—□=□ □—□=□
2.抢算:
19—7= 13+5= 16—3=
15+3= 15-3
12+6= 5+13=
16—4= 15+4= 15-4
选做题
蹬长城。谈话:你们听说过长城吗?它在那个城市?现在有一些小朋友举行登长城比
赛,和你的家长一
起去看看吧。
第 42 页
有几瓶牛奶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
方法的多样
性,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
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是法的含义,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感受,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
力。
教具准备:挂图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
1.凑十“对口令”游戏。
2.揭题
。师述:小芳今天帮妈妈送牛奶,现在这有两箱牛奶,可一共有多少瓶呢,
这可难倒了她,聪明的你们能
告诉她“有几瓶牛奶”吗?(板书课题)
二、
合作探究计算规律。
1.动手操作。
师问:你能用什麽办法很快知道这一共有几瓶牛奶?
2.学生小组讨论后,学生分别回答:
(1)1个1个的数。
(2)一个箱子里有10格,一行有5格,2行有10格,再加上4格,就是14格。
(3)左边格子只差1格就是10格,可以从右边拿过来一个,那右边就剩下4格,
一共加起来就是1
4个。
3.现在根据你们所想的方法,用小棒试着摆一摆。
4.指定学生演示,并口述操作过程:(讲解“凑十”法)
第 43 页
5.试一试。(首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
法,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三、
练一练。
四、
数学游戏。
五、小结
六、 板书:有几瓶牛奶
(1) 9 +5 = (2)9 +5 =
1
4
五、
课后反思:
4 5
有几棵树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以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的各种方法,
使学生进一
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口算8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
、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迁移推
力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具准备:小棒、图片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师述: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猴在公园里种了
8棵小树,小熊接着种了6棵小
树,有这麽多的小树,公园里的空气就更清新了。公园管理员夸奖了他俩
,并向他们
提出了一个问题,请你们猜猜是什麽问题?(你们一共种了多少棵小树?)
二、
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师:对于小鹿提出的问题,你会列个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6)
第 44 页
2.讨论算理。
(1)师:8+6
应该怎样算?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再在小组内交流汇
报。
(2)通过摆小棒,你们想到了几种计算方法?
3.试一试。刚才我们一起想
了很多办法计算8+6,下面大家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
法,独立完成试一试。
4.
小结。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
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
研究的主要内容:8加几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三、
巩固深化,发散思维。
四、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五、
课堂评价:
六、 板书:有几棵树
① 8 + 6 =14 ② 8 + 6 =14
2 4 4 4
六、
课后反思:
练习题(必须)
8 + 5 = □
6 + 8 = □ 8 + 3 = □ 7 + 8 = □
8 + 6 = □ 8 + 8 = □ 9
+ 3 = □ 7 + 9 = □
选做题
计算:8+9=?,看哪位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有几只小鸟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以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7+?的各种方法,
使学生进一
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口算7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迁移推
第 45
页
力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具准备: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学生开火车练习9加几、8加几的计算。
二、自主学习
1.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大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6只小鸟,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教师板书:7+6)
2.现在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6。可以摆小棒,用计数器,还可以口算。
3.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做法跟同学们说一说?
生1:可以把6分成3和3
,7+3=10,再加3=13。
生2:可以把7分4和3,6+4=10,再加3=13。
4.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6+5=
5.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计算9加几、8加几,还能算7、6加几。
三、练习
四、小结
五、板书:有几只小鸟
六、课后反思:
做个加法表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20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20的加法表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
第 46
页
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20加法表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把1
0-20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
单规律。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我们以前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进行了10 以内加减法的整理,有条理地
整理在表格
里。上一节课还有同学提到要把10-20的加法整理成表格,这节课我们完
成这项任务,你们有信心吗
?
二、
系统整理
师:整理的方法同学们都知道了,现在就在小组
内分工合作,尝试完成加法表的
填写。(课件出示:教材87页加法表)展示交流小组活动的结果。
师:观察加法表,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生:横着看第1排得数都是11,第二排的得数都是12,第三排的得数都是13……
竖着看左边第一列都是9加几,第二列都是8加几,第三列都是7加几……
从右往工
下看,第二个加数相同,第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大1,得数也一个比一
个大1.
三、
课堂总结
四、板书设计: 做个加法表
8+3
8+4
8+5
7+4
6+5
5+6
4+7
3+8
3+7
11
9+2
五、课后反思:
12
1.
13
9+3
9+4
2+9
7+5
6+6
5+7
4+8
练习课(必做题)
7+6
6+7
5+8
4+9
10 11 13 14
16
14
9+5
8+6
7+7
6+8
5+9
第
47 页
2.18比( )大1,比( )小1。
3.在13、3、9、8、6、11、17、0这些数中,选择合适的填在 里
比10小的数 比10大的数
选做题
看图列式
10+3=
16+2=
12- =
- =
淘气的校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
情景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可以从中提出
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并运用自己已
有的数学知识加以解答。
2.对直抒己见提出的问题加以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教学重点:能就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提出问题,并运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加以解答。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培养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认真观察过
我们美丽的校园吗?我们的校园里面蕴藏着丰富的数学
信息。二、探究新知
师:现在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看哪个小组发现的信息多?先分工吧,在小组里
找一个人做记录,其余的人
来认真找信息。开始吧!
生:教学楼是长方体的,有2层,9扇窗户。
旗杆是圆柱形的,比树还高。
有6人在跳绳,有7
人在踢毽子。有6人在跳绳,有7 人在踢毽子。
第 48 页
有8人在跑步,有12人在踢足球,有1人在捡球。
师:大家发现的
数学问题真不少,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试着解答
出来。
生1: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6+7=13
生2:跑步和踢足球的一共有多少人?8+12=20
生3:跳绳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6+8=14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校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
篮球、足球、皮球都是圆圆的球。
我们学校的男老师少,女老师多。
我们班有35名女生,31名男生。
三、
课堂总结
四、板书设计
淘气的校园
有6人在跳绳,有7 人在踢毽子……
数学信息
有8人在跑步,有12人在踢足球,有1人在捡
球。
淘气的校园
提出问题并解答 一共有多少人?
比 多(少)多少人?
五、课后反思:
一起做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丰富学生对几何体的认识,感受立体几何在生活中的价值。
第 49
页
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感情,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喜爱数学的感情,以及爱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教大家做两个游戏,看看
你从中知道了
什么?
二、
合作探究
1.堆一堆
师:2人一组做游戏,用你准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品堆一堆,比比谁
堆的又快又
高。游戏规则:
10个物体都要有上。
堆出的物体要有创意。
堆得又快又高的小组获胜。
师:通过刚才堆物体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呢?
2.玩一玩。
师:刚才堆一堆的游戏既需要默契的配合,又要有创意,手还要巧,才
能做好。接下
来第二个游戏,需要人开动脑筋,才有可能获胜!游戏规则:
一边摸牌,一边算牌上数的和。
结果比10大的人获胜。
结果一样大,谁摸的牌少谁就获胜。
三、总结
四、板书设计:一起做游戏
堆一堆
玩一玩
10个物体都要用上
一边摸牌,一边算牌上的数的和。
第 50 页
堆出的物品要有创意。 结果比10大的就被淘汰。
堆得又快又高的小组获胜 结果最大的人获胜
结果一样大,谁摸的牌少谁就获胜
五、课后反思
练习课(必做题)
1.20里面有( )个十
2.17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4.在3、0、18、10、15、7中,一共有( )个数,这些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
是( )。从左数第三个是( ),从右数第二个是( ),把这些数从大到小排列(
)。
把左数2个数圈起来。
5.13的前一个数是( ),后一个数是(
)。
选做题
17﹥( )+( ) 8+( )﹤10
20﹥( )+( ) 10+( )﹤20
8﹤( )-( )
15-( )﹥9 10﹤( )-( ) 20-( )﹥9
第
八 单 元 认识钟表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
到整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本单元教学重点:会认识钟表
本单元教学难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认识钟表
教学目的:1.认识钟表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2.认识整时和半时。
第 51 页
3.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及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认识整时和半时。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时间就是生命,
我们的生活是跟时间紧密地连在一起,所以钟表不仅外
形美观,还能告诉我们准确的时间。今天我们就一
起来研究跟钟表有关的知识。
二、
系统整理
1.认识钟表。
师:同学们先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什么?
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教师板书:时针、分针、秒针 、12个数)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时针和分针有什么区别呢?
2.教学整时。
师:(出示2时的钟面)谁知道这表示的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点,还可以说两时。
3.教学半时。
教学方法大致同上,
出示半时的钟面,让学生讨论交流这是什么时刻,引导学生总结
半时认读的方法。
4.小明的一天
师:同学们今天很投入啊,学得快。珊在,我们一走来看小明的星期
天是怎么过的。
注意告诉大家:什么时候小明在干什么?
生1:早上7时小明起床。
生2:早上8时小明在写作业。……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甚至有同学注意到了,两个8
时可不一样,一个是早上8时,
一个是晚上8时,一定要说清楚,否则该到笑话了。
5.我说你拨。
三、
总结
第 52 页
四、板书设计:认识钟表
时针
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钟面 分针
半时,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几多就是几时半。
12个数
六、
课后反思:
练习课(必做题)
( )时
( )时 ( )时 ( )时 (
)
时
选做题
大约( )时 大约(
)时
总 复 习
教材分析
本单元
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复习,主要包括四个小板块:数的认识、数的
运算、常见的量、图形与几何。
学习的主要内容:20以内数的加减法;比较物体的多
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能按一定标准或自
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确定物体
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等几何体;认
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等。
其主要知识点:
1、
数的认识。
2、
数的运算。
3、
常见的量。
4、
图形与几何。
学情分析:
本年级的学生是一年级儿童,为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
整理与
复习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复习的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根据一年级
第
53 页
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组织复习时,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需
求,尽可能设计
一些生动活泼的练习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要求:
1、
在复习时考虑到学生个性的差异,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
把握复习内容的难度,不要人为地提高难度,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3、
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2、
开展多种形式的复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时安排:
1、
数的认识 1课时
2、
数的运算
1课时
3、
常见的量 1课时
第一课时 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1”的含义,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理解“同
一个数字所占的位置不
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
使学生会比较数的大小,体会对应的思想。
3、
使学生领悟基数(表示几个)和序数(表示第几)的含义。
重点:
使学生理解“1”的含义,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理解“同一个数字所占的位
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
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第 54 页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村书新内容我们就学完了,现在我们
回过头来进行整理与复
习,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数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进行的教学内容,避免复习时杂乱无章,尽
量做到目标明确、有条不紊。
二、
系统整理:
师:先想一想,在“数的认识”这一小板块,我们学过哪些内容?
学生可能回答:
数大小的比较
师:对,看图中有几只小鸡?几只小鸭?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94页图2)
生1:有4只小鸡,有6只小鸭,我知道了小鸡比小鸭少,4<6。
生2:有4只小鸡,有6只小鸭,我知道了小鸭比小鸡多,6>4.
师:说得很好,我们可以说6比4大,也可以说4比6 小,在比较数的大小时,我们
可以一个
一个对着比,也可以数出来之后根据顺序再比。我们还学了什么呢?
学了一个数既可以表示几个也可以表示第几。
师:是啊,看图(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图三),有几个小动物?小猫排在第几?
生:有7个小动物,小猫排第7。
师:这两句话中的“7”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7个”表示一共有7个
,是较多的,第7表示的这是7个中的一个,只
是这一个。
师:解释的好,理解的透彻啊!想想我们还学了什么呢?
学了古人计数衍,跟计算器有点相似。
师:说具体点,可以举个例子。别人也可以补充。
第 55 页
生1:古人1块大石头表示10,就像计数器上十位上的数字;用小石头表示一个一个
的
“1”,在个位上就表示1个一,在十位上就表示一个十,
师:说的真好,都帮助书上的小朋
友解决问题了。你看(课件出示:教材94页图4),
图中的两“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大家一起说
一遍。
学生齐说:不一样,个位上的“1”表示一个一,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
师:
(课件出示:教材94页图5),图中用1块大石子和2块小石子表示12,你能再想
一个方法表示12
吗?
生1:用1根横着的木棒的2根竖着的木棒表示12.
生2
:用绳子耻一个大疙瘩和两个小疙瘩表示12.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整理“数的认识”时
,你们忘了一点,就明特殊的数,表示
的含义也不一样,现在想起哪个特殊的数了吗?表示什么?
生1:“1”可以表示单个的1,如1 个人,1
个萝卜;也可以表示群体,如1群人,1
筐萝卜。
生2:“0”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
,还可以表示起点,如在直尺上的“0”;还可以表示
基准,如温度计上的“0”。
师:这次说的比刚才完整多了。自己在回想一下,都复习了哪些知识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数大小的比较,数的不同含义。结合具体事例促
进学生的理解,加深印象。
三、
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的很好,知道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知道了数的不同含义
及计数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多思考、细心做。
板书设计:
数的认识
作业 :教材96页练习1、2、3、4
比较
课后反思:
几个 第几
第 56 页
数的认识
不同含义 十位 个位
第二课时
数的运算
教学内容:
数的运算。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再次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先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数的认识”,在认识了数之后,我们要进行的
是“数的运算”。
想一想:在“数的运算”这一小板块我们应该掌握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
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会解决问题:问“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问“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在计算加减法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计数器,我们也可以数数。
我们也可以用小棒计算。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少,下面我们来练一练,看看到底掌握了没有,有信心吗?
设计
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数的去运算”涉及的知识点,从思想上提起重视,同
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避免了学联的盲目性。
二、
探究新知:
1、
计算方法。
师:说说你是怎么计算“8+6”的?
第 57 页
学生可能回答:
想8加2
可以凑成10,6里面拿出了2,还剩4没有加,所以8+6=14.
6+4可以凑成10,10再加8里面剩下的4等于14.
还可以数数,8+6就是从8 接着往后数6个数就是14.
可以用计数器拨珠计算。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很多,也很好,算题的时候可以选择你
喜欢的方法,现在我们就
来比一比(课件出示:教材94页“数的运算”第1题)看看谁做的又对又好。
学生做完后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计算的方法,
再加以有针对性的巩固训练,有助于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能力。
2、
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的学习是为了应用,是为了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完加
减法的
计算就能帮我们解决一些小问题了,随着学习的深入能更进一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现在我们就
来试一试吧。(课件出示:教材94页“数的运算”第2题)
根据你得到的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一共得了多少棵*?
哪一学科得的*多?多几棵?
师:问题提出来了,谁以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呢?
7+9=16
9-7=2 语文作业得的*多,多2棵
三、
课堂总结
师:“数的运算”是我们数学课的主角,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包括了数的计算和应用计
算解决问题,
只有学好了这重要的一项才是真正地学习数学,今后要不断努力争取更
好啊。
第
58 页
板书设计:
数的运算
计算
作业:教材97-99页“练习”5、6、7、8、9.
8+6=14 一共有多少?
用加
课后反思:
法
第三课时 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
常见的量,图形与几何。
教学目标:
1、
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
想象
能力。
2、
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钟表的过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习有计
划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钟表的过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
关系,学习
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难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感情。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
br>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大家
想一想在认识
钟表时,知道了哪些知识?钟表上整时、半时的时针与分针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
在认识钟表时,我学会了时间的两种写法。如早上上学7时30分,也可以写成7:30.
钟表上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第 59 页
钟表上半时,分针指向6,时针指在两个数的中间,是几多就是几时半。
师:说得真好,说这些话的时候好像同学们头脑中就有一块钟表似的,展现在了大家
的眼前,真棒!
再说说,我们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可能回答:
我们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还有球。
我的文具盒、课本都是长方体。
我们用的水桶、水杯是圆柱的。
我们上体育课用的篮球、足球、排球等都是球。
师:同学们说得很具体,讲的事例非
常恰当。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
有更多的新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
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形成看到钟表、几何
图形等立即在头脑中呈现相关的表象,
逐步构建知识系统。
二、
巩固训练
1、
认一认、连一连。
4、
师:我们的知识点说得很到位,那么解
决问题怎么样呢?看一看,想一想做这些事
情是什么时间?连一连。(课件出示:教材95页图)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完成习题。
2、
几何图形。
师:给下面的物体分类,说说斧理由。(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图)
(学生应该很容易地答出已学过的形体分类)
3、
位置。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5页第2题和第3题。先自己解答,然后我们再订正,相信你
们一定能做得很
好。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在相关知识进行复习整理后,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训练,及时检查学
第 60
页
生的掌握情况,确定下一步教学内容。
三、
课后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复习了“认识钟表”,知道了整时、
半时分针与时针的特点;还
复习了“图形与几何”,再次认识了几个常见的立体图形。我们的教材学习这
就结束了,
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们努力,就一定能
掌握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作业:教材99页练习18,100页练习1、2、3、4
整时: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是几时。
课后反思:
认识钟表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3条:
半时:分针指6,时针指几多是几时半。
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
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
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2、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第 6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