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东北过年风俗-开国十大将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8-22页信息窗4,第1、2个红点和1个绿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生活中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和
“=”,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
立符号感。
3.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用“>”“<”和“=”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
学生:小圆片,1-10数字卡片。
教师准备:课件、小圆片、1-10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拔河比赛吗?谁能说说应该怎样进行这个比赛?
学生说明比赛规则,分两队,有队员,有裁判,有拉拉队。
教师:今天一班和二班
的小朋友正在进行拔河比赛,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咱们一起去看
一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本课是在拔河的情
境中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因此,要启发学生对
拔河这种活动的认识,明白拔河时两边的人数要
相等。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教师:比赛怎么还没开始呢?
学生:还不能开始比赛,因为两边的人数不一样多,不公平。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哪边人数多,哪边人数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快动脑筋思考,想到
了同桌相
互说说,比比看谁的办法好!
学生思考后交流。
汇报展示:谁能说说你的好方法?(指名到
黑板前演示,学生可能会出现用数数的方法、
摆小圆片的方法等)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都非常
好。现在我们用黄色的圆片代表一班的小朋友,用红色的圆
片代表二班的小朋友。怎样摆才能让别人一下
子看出哪边的人多?
学生摆圆片并回答问题。
教师:你图片摆的非常漂亮,红色的圆片和黄色的圆片一一对应。
教师提问:看着摆好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你回答的非常完整。红色的圆片有10个,黄色的圆片有9个。也就是
说二班人数
是10人,一班人数是9人,对不对?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10比9大,9比10小。在数学王国里有两个符号可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你们看
它们来啦!(
课件演示大于号,小于号。)
教师:它们两个长的真像呀,老师都分不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了。你有
办法区分这两
个孪生兄弟吗?
学生:它们的形状很相像,开口相反。
教师:你观察
的真仔细。“>”读作大于号,“<”读作小于号。下面咱们来看一看它
们在田字格里应该怎样写?
课件展示符号写法,教师在田字格里规范的写一遍。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一遍。
教师:认识了这两位兄弟9比10小,10比9大应该怎么来表示呢?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你的声音真响亮。10比9大,记作10>9。9比10小,记作9<10。
教师小结:哪个数大,开口就朝着哪个数;哪个数小,尖头就朝着哪个数。
【设计意图】教师
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空
间。再次,记住“>”、“<”对孩
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要求学
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如何
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二)认识等于号
教师:现在我们回到比赛场地看看发生了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你观察的真
仔细。一班又跑过来一个同学,站在了队伍的最后面。现在可以比赛
了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你能像刚才那样用圆片摆一摆,使别人一眼就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吗?
学生动手摆圆片。
教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红色和黄色的圆片一样多,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你知道吗?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你回答的非常正确。等号是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另一个兄弟,
它
放在两个数之间表示两边的数一样大。写“=”时一定要注意上下
两条线一样长哦!为了
方便小朋友记忆,老师编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两遍。(课件展
示)
教师:小
朋友们都非常爱自己的班集体,不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当拉拉队员,哪边的人数
多呢?你能用大于号或是小
于号来表示哪边的人数多吗?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一班拉拉队员有6个
,二班拉拉队员有4个。6比4大,记作
6>4。4比6小,记作4<6。
【设计意图】由于
各方面的原因,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
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
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
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教师:这节课小朋友听的都非常认真,下面到了你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看看老师的题目
你都会做吗?
(一)基本练习 巩固新知
教师带领学生读题意,学生理清思路,独立尝试完成,
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思考
过程,再请几位同学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其余学生提
出质疑、补充、评
价。
教师总结: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同学们能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
知识正确的解决
生活中的问题,老师希望同学们遇到问题要善于动手、动脑、多与同学交流,问题会迎刃
而
解。
(二)提高练习 拓展提升
我们已经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从中我们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
中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快乐农场,看一看农场上的数
学问题。
5.填一填
6.想一想
教师出
示完
可以先放手让学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得出解决方法。
预设一:右边的小鸡跑走2只。
预设二:右边有1只小鸡跑到左边
教师小结:这道
题有两种解题方法。数学是灵活的,往往有多种解题方法,最简单的方
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这
道题目时,
【设计意图】多种解题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避免固定思维的教育模式。通过拓展练习,一方面复习了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弹性练习空间,满
足不同学
习水平的学生需要。
四、梳理总结 提高认识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练习,
我们对于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有了新的认识,
你有哪些想法和收获呢?请说一说。
教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能认识“>”、“<”和“=”,知道了它们的含义,也会用符
号来表
示比较的结果了。希望我们利用今天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能解决出更多的数学问题。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这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新生,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
热情,同
时会用“>”“<”和“=”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引<
br>导学生用符号来比较数的大小,帮助学生区分大于号和小于号。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用建议:
比较要
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活动情境,引导学
出表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
。教学时还要放手让学生大胆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