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整理

温柔似野鬼°
807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04: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建军多少周年-名人手抄报


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认 识 图 形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34、35页内容及第37、38页练习八的第1、2、3小题。
内容简析

通过实物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并知道这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并会识别。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教法与学法

1. 本课时教学时教师要精心组织好课堂活动,如:摸一摸。让学生在摸一摸的活动中认
识这些物体的名称 ,感知这些物体的特点;再如:说一说。在感知物体特点的基础上,
把物体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说出它的名称,以此来强化学生对特征的掌
握。提前准备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
2. 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巩固对立体图形特征
的理解,并通过找出身边与之相同的物体,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承前启后链

复习:生活中有各种
形状的物体如:文具
盒、魔方、水杯、皮
球等。
学习:认识长方体、正
方体、圆柱、球,知道
它们各自的特征。

延学:能在生活物
品中识别出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
球。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1


数学·RJ

新教案


多媒体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画面出现机器人:同学们,你们 好!我叫特特,是来和
大家交朋友的,我身上有好多东西,与大家今天学的知识相关,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大家快
在我身上找一找吧!由此导入本课课题。(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利用课件展 示机器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极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面的
学习奠定了基础。】
组织活动,激趣导入:教师布置摆图形活动,每4人为一组,每个小组把准备的物
体如:小水杯、牙膏盒 、乒乓球等,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可以拼成机器人、小桌子、小火
车等。
让每一组学生展示 拼成的图形,教师首先给予肯定和表扬,最后提出问题:你们拼成的
图形里都有哪些物体?都是什么样的 ?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通过组织拼图形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 生在大量的
感性材料中,逐步抽象出立体图形,并感知它们不同的特征。】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和学生一起观察教材第34页的情景图,提取图中信息,提出待解决的问题。
(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有形如
②有形如、
、之类的物体。
之类的物体。
③有形如之类的物体。
④有形如、之类的物体。
(2)需解决的问题:图中有很多形状不同的物体,你们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吗?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
结合平时的生活实际,小组讨论、交流,运用学具,探究新知。
(1)教师组织学生前后桌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动手摸一摸、说一说。
结合自己手里的牙膏 盒、小水杯、乒乓球等物品,分别摸一摸这些物品,并上讲台来说一
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摸上去有什么 感觉?

2


一年级上册



小结:形如、、之类的是长方体;形如、之类的是正方体;形如之
类的是 圆柱,形如
(2)立体图形。
、之类的是球。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这类图形称为立体图形。
【品析:通过 学生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这几种立体图形,并从感知上了
解它们各自的特征。也许学 生说的和教师设计的不一样,但是由教师引导,只要说得有道
理,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立体图形的特征。
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不能自由滚动。
:正正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不能自由滚动。
: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端圆圆的、平平的,放倒在桌上,能够滚动。
:圆圆的,放在水平面上可以任意滚动。
提示: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去辨认,可以提高认识图形的准确度。(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 析: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
以使学生形成初步 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本课的基础上,引领学 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这节课的内容,
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 统整理。

质疑:只有球才能滚动吗?

学生在一起讨论,联系上面 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球是圆圆的,易滚动。圆柱虽然是直
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但是上、下两个底面 是圆的,把圆柱放倒在桌面上,圆柱也能滚动。
【品析:对立体图形的特征要掌握全面,圆柱有它的特 殊性,把它直立起来能稳固,把它放
倒后能滚动。】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3


数学·RJ

新教案



回顾学过的内容,我们知道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球有各自的特征,长方体、正
方体不能滚动,球能滚动,圆柱直立时是稳固的,放倒后能滚动。然后衔 接下节课的学习任
务,思考如下问题:

那么这些立体图形能不能拼搭成新的立体图形呢?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 br>通过质疑的讨论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次内化使学生掌握了
立体图形的特征 ,能够根据实物识别属于哪一种立体图形。
在认识了这4种物体后,再让学生多举一些例子,到生活中 去找这些物体,拓展学生学习的
思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4


一年级上册



第2课时

动手拼一拼、搭一搭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35、36页内容及第37、38页练习八的第4~8小题。
内容简析

相同立体图形的拼搭,不同立体图形的拼搭。
教学目标

1. 通过有趣的拼搭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 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拼一拼、搭一搭的活动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法与学法

1. 本课时教学时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让学生感受拼组
的过程,重要的 是引导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说出体验,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化
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2. 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摆一摆、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巩固对立体图形特征
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承前启后链

复习:认识长方体、正
方体、圆柱、球,知道
它们各自的特征。

学习:能够把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球拼搭
成新的立体图形,并且
搭得很稳固。

延学:从不同的位
置观察物体,能够
看到形状不同的
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多媒体课件展 示法:播放课件,几个学生正在一起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摆图形,莹莹把2个圆柱摞在一起,拼 成了一个大圆柱体;玲玲用2个正方体拼成了一个长
方体;庆庆把3个正方体拼在一起,像是一个小阶梯 ……教师导语:如果我们要拼一拼,会拼
出什么图形呢?由此导入本课课题。(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5


数学·RJ

新教案


【品析:利用课件展示学生一起拼组立体图形的场面,引起学生强 烈关注,学生是最善于模
仿的,为下面学习拼组奠定了基础。】
游戏导入法:教师提前准备 一个口袋,里面放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
体若干,上课后,教师把口袋放到讲台上,然后对学 生们说:今天请几名同学来口袋里摸一
摸,如果按老师的要求摸对了,同学们要鼓掌表扬……
当摸出的立体图形放在讲台上时,教师导语:如果把这些立体图形拼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
呢?由此导入本 课课题。
【品析:通过学生做游戏,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
转向对摸出物品的拼组,自然妥帖,一气呵成。】
猜谜语导入法:
师: 老师带来了几个谜语,你们想猜一猜吗?
1
.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它是什么?(球)
2
.
方方正正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正方体)
3
.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
4
.
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长方体)
学生猜出后找出相应的学具,并展示给大家看,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相应的立体
图形名称。
【品析:以猜谜语的形式自然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各种
物体 的特点,为进一步学习“拼一拼”、 “搭一搭”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拼组相同图形,和学生共同观察教材第35页情景图,提取图中信息,提出待解决的问题。
(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用2个圆柱拼成。
②用不同数目的可以拼成、。
③用4个长方体拼成。
(2)需解决的问题:说一说它们是怎样拼的,如果你来拼会拼成什么图形?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决方法。
(1)教师组织前后桌4个同学为一组,按照下面的要求拼组。

6


一年级上册



①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
②用4个同样的圆柱拼成一个大圆柱。
【品析: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拼摆相同的立体图形 ,发现和摸索拼摆方法,培养学生的
空间想象能。】
(2)相同图形拼组的方法。
①正方体拼组
当两个(或更多)正方体上下齐摆在一起时,就拼成一个长方体。如图:
当两个(或更多)正方体左右齐摆在一起时,就拼成一个长方体。如图:
②长方体拼组


当两个(或更多)长方体上下齐摆在一起时,就拼成一个长方体(或更高的长方体)。如
图:。
当两个(或更多)长方体左右齐摆在一起时,就拼成一个长方体(或更长的长方体)。如
图:< br>③圆柱拼组
当两个(或更多)圆柱上下齐摆在一起时,就拼成一个圆柱。如:。


当两个(或更多)圆柱左右齐摆在一起时,就拼成一个圆柱,但不稳定。如图:
提 示:教学时重在组织学生利用学具、积木等进行拼组活动,在操作中感受立体图形
之间的关系。
◎顺承相同图形的拼组,研学多种图形的拼组。
在总结完相同图形的拼组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多种图形怎样拼组呢?
◎和学生共同观察教材第36页的情景图,提取图中信息,提出待解决的问题。
(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图中有3个
形。
,1个,1个,3个,1个,1个,共10个立体图

7


数学·RJ

新教案


(2)需解决的问题:要求在拼组中都用上,而且搭得又高又稳。
◎组织学习小组拼组,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在拼组时,我们尽量往高搭,使较 长边竖直摆放,因为球也要搭上,由于球容易滚动,所
以把它放在最上面,这样可以放稳。
提 示:不同的立体图形混合拼组,尽量把立体图形较大的平面重合叠加,才能更稳固。
(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

小结:搭积木要设计层次。根据立体图形的特点,球容易滚动,一般放在最上面,长方
体、正方体摆放稳定,能立起来的要立起来,就能搭得又高又稳。
【品析:通过学生自己去拼 组,能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教师在指导时要对学困生进行点拨帮
助,使他们与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首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这节课的内容,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 通过交流探讨进
行系统整理。
质疑:1个球和1个长方体拼搭,怎么放置才会更稳固?

学生在一起讨论,联系上面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球是圆圆的,易滚动,长方体长长方< br>方,有6个平面,所以拼搭时,把长方体放置在下面,球放置在上面,才更稳固。
【品析:根据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拼搭,有平面的放置在下面才更稳固。】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各自的特征进行回顾与总结。

在进行拼搭时一定要平面与平面紧密相接,这样才更稳固。

衔接下节课要学的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6和7的组成是怎样的?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和活动空间 ,让他们主动去探索、体验、
发现,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进入到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 找快乐,体会到
数学的乐趣。

在进行课堂总结时,要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总结、 概括活动的收获,从而深化认识,即通
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8


一年级上册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动手拼一拼、搭一搭








题型结构分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题型
连一连
辨一辨,数一数
根据特征猜一猜
操作题
操作题
数一数
我说你搭
操作应用
建议
本题难度不大,可在课堂上完成。
本题难度偏大,数出一个用笔划掉一个。
本题难度较大,应熟记立体图形的特征。
本题难度不大,可在课堂上完成。
本题难度较大,可让同桌之间配合完成。
本题有一定难度,可在课堂上完成。
本题难度较大,可让同桌之间配合完成。
本题难度偏大,课下学习小组摆一摆找答案。
习题立体分析

第1题:本题考查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用连线的形式使 实物和一般模型建
立联系。教师点拨之处是使学生回忆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
第2题:本题是 以数一数的形式对各种立体图形进行辨认,并数出个数。易错之处是长方
体下面遮盖了一部分圆柱,有的 学生可能漏数。

9


数学·RJ

新教案


第3题:本题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出现,在“我说你猜”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特征的认
识。
第4题:本题是用4个相同的长方体拼出不同的长方体,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感受相同
立体 图形之间的关系。
第5题:本题把操作活动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
教师点拨:说一说的时候要和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联系起来。
第6题:本题是新旧知识的 结合,是数一数拼搭物体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的个数,易错之处
是漏数被遮盖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教师及 时点拨:必要时,可以用积木摆一摆,然后再数一
数。
第7题:本题考查学生的空间观念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第8题:本题把找规律的知识和拼摆立体图形巧妙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应用。

习题参考答案

1
.

2
.
4

1

2

4
3
.

4
.
答案不唯一,如:4个长方体上下齐摆在一起;4个长方体左右齐摆在一起。
5
.
椅子

大门

小货车
6
.
4

5
7
.
提示:这一游戏是为了 让同学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以及左、右、上、下、前、
后等位置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够准 确地进行识别和判断。活动中要用语言表达出来。
8
.
提示:可乐罐

圆柱

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第34~38页。
知识梳理

知识点

10
具体内容


一年级上册



长方体:6个平平的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认识立体图形
正方体:6个完全相同的平平的面。
圆柱:上下粗细相同,两端是完全一样的圆面。
球:可以任意滚动,形状像皮球。
立体图形的拼组
2个相同的正方体能组成1个长 方体,2个相同的长方体能组成1个大长方体。2个相
同的圆柱能组成1个大圆柱。
立体图形的混搭 立体图形混搭时,把平面相接,能搭得稳。可以用其他立体图形固定球。
复习目标

1.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 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立体图形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
显著特征。
3. 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
4.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复习重难点

会用学过的四种基本立体图形进行拼组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方法


由于本单元以观察和动手操作为主,所以在复习时,我们要先从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
入手,然后 学生实际操作,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等活动充分感知各
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使学生在玩 中学知识。
复习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复习
谈话引入法: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认识图形的复习课,让我们共同努力上好这节课,好吗?
生: 好。
【品析: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引导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从而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的空间。】
问题导入法: 同学们,你们在平时搭积木的过程中用过哪些积木?这些积木各有
什么特征?由此导入复习本单元知识。

11


数学·RJ

新教案


【品析:通过小朋友平时的搭积木活动导入复习,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复习了知
识。】
二、复习整理,巩固新知
师: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复习立体图形。
先小组内讨论,交流,总结出特征并派代表说一说。然后教师根据各组情况总结。
长方体: 四四方方,对面同样大,不能滚动。
正方体: 四四方方,六个面同样大,不能滚动。


柱: 直直的,两头同样大,能来回滚动。
球: 能任意滚动。
小结: 利用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来区分图形。
师: 大家掌握得都很牢固,老师相信下面这两道题对你们来说也是小菜一碟,快来试试
吧!
1
.


( )个
2
.
连一连。








( )个

( )个

( )个
【品析:利用实物复习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使学生在练习中复习知识。】
答案:1
.
3

2

2

1

2
.


12

学困生帮扶计划-中秋节祝福


申珠雅-遵义四中


潍坊学院教务管理系统-2013江苏高考


国际英语音标表-广东省出入境


安徽音乐-人代会标语


告别夏天-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青岛招聘网站大全-描写山的好段


合伙协议范本-泉城会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