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简介,翻译学

玛丽莲梦兔
825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04:4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海子经典语录-南京泰州学院



论鲁迅与翻译
一、生平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号豫 才,浙江绍兴人。他与二弟周作人,
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十三岁
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 故,经济情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
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18 98年
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
学堂。1902年初 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
精神,弃医从文。在此期间他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 学和托尔斯泰
博爱思想的影响,感触颇深。1909年8月回国。 1918年正式开始了
辉煌的创作生涯。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其思想产生了飞跃,
由此 进化论思想为主导,转向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思想为主导。
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 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
迅墓题字。
二、代表作品
鲁迅的一生是伟大辉煌的,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
报副刊>><<莽原>>< <语丝>><<奔流>><<萌芽>>等文艺期刊;热忱关
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 学作品和介绍国外著名



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引 领中国文学进
入了新的领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创作了许多作品,小
说集有《呐喊 》,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
《故乡》、《社戏》、《一件小事》、《 风波》等14篇作品;《彷徨》,包
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编》,包括《补天》 、《奔
月》、《理水》等8篇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包括《秋
夜》、《过客》等24篇作品。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 《华
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鲁迅的
一生也翻译了不 少的外国作品。比如:《工人绥惠略夫》《一个青年的
梦》《爱罗先珂童话集》《桃色的云》《苦闷的象 征》《热风》《出了象
牙之塔》《小约翰》《默》《死灵魂》等。另外鲁迅的《阿Q正传》、《狂
人日记》、《故乡》等也先后在美国、法国、英国等被翻译出来并且大
受好评。
三、翻译思想
鲁迅具有独特而全面的翻译思想。一、论翻译的功用--有益和有味。鲁迅将翻译事业与民族文化事业的复兴和改造国民性紧密结合
起来,并将其看作一项事业,一 种工作,从而使翻译以及翻译研究真
正有可能享有它的独立性。首先,强调翻译标准的多元化。所谓“有
益”是出于政治的功用。如在翻译《出了象牙之塔》时鲁迅说:我译
这书时,正可以供少年少女 们的参考或服用,也如金鸡纳霜既能医日
本人的疟疾,也能医治中国人的一般。所谓“有味”则强调把翻 译与



政治文化和历史的发展内在地联系统一起来,把翻译作为人类崇高的文化事业和永久性的事业。二、论翻译的标准--多元化。“硬译”曾
被认为是鲁迅翻译标准的特色 提法,但另一方面鲁迅的翻译思想也具
有多元性和开放性。鲁迅的翻译标准既有各自的针对性,即依原文 的
文体而定,又有读者的层次性,可以说是一种多元的标准观。同时,
鲁迅对翻译美学理论中的 “神化”、“风韵”、“切”等一系列美学原则
都是很重视运用的。三、论翻译的方法--从文体出发。 鲁迅强调翻译
的方法有其文体的针对性,即译文与原文的文体必须一致。四、论翻
译的接受-- 美学翻译观的开拓性探索。一方面,必须注重“隐在读者”
这一问题。这一原理告诉我们:读者的作用不 只是体现在阅读过程之
中,而是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也意识到提高读者阅
读素 质的重要性。
四、作品赏析
《小约翰》是鲁迅最具有代表性的翻译作品。例如末尾的紧要
而有力的一句:‘Und mit seinem Begleiter ging er den
frostigen Nachtwinde entgegen,den schweren Weg nach
der gro ssen,finstern Stadt,wo die Menschheit war
und ihr Weh.’原译是极清楚的:上了艰难的路,这路是走向大而
黑暗的都市去的 ,而这都市是人性和他们的悲痛之所在。然而鲁迅却
译成:上了走向那大而黑暗的都市即人性和他们的悲 痛之所在的艰难
的路。冗长而且费解,但是别无更好的译法,因为倘一解散,精神和
力量就很不 同。我们可以看出鲁迅的译文是“忠实于原作的直译”,



所以译文中就难免出 现了不少很长而且难解的句子。鲁迅还用了“切”
“确”等概念来规范翻译的标准 。如在翻译前苏联儿童文学作家班
台莱耶夫的童话作品时就说 “虽然不过是童话 ,译下去却常有很难
下笔的地方 。例如译作‘不够格的’原文是defekt ,是‘不完全’
‘有缺点’的意思。日译本将它略去了。现在倘若译作‘不良’语气
未免太重,所以只得这么的补充一 下 ,然而仍然觉得欠贴切。在《寡
妇主义》一文中还说 这寡妇二字,应该用纯粹的中国思想来解释,
不能翻译成欧文;倘要翻译成洋文,也决不宜意译或神译,只能译音。
在译《鱼的悲哀》时说: “然而这一篇是最须用天真烂漫的口吻的作
品,而中国话又最不易做天真烂漫的口吻的文章,我先前搁笔 的原因
就在此; 现在虽然译完,却损失了原来的好和美已经不少了,这实在
是对不起著者和读 者。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鲁迅已基本抓住了汉语
与西方及日本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差异。
五、自己观点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
兴旺昌盛的目的。我的翻译观简 单鲜明。一、翻译应该以原作文本为
出发点,以“忠实”为原则,把原作的思想内容完整而准确地传达出
来,不得无端加以篡改、歪曲、遗漏或增减,尽力使译文全方位靠近
原文。直译和意译是两种基 本的翻译方法,可以比较忠实地表达原作
的思想内容,再现原作的艺术效果。直译可以既保持原作的思想 内容
又保持原文的形式,更加完整地传达原作的思想,但是,直译会造成


译作冗长且复杂难懂。所以我比较提倡意译,在保持原作内容的基础
上,运用译者独特的翻译方法, 形成“真”、“雅”、“顺”的翻译风格。
所谓“真”即译作应该真实完整;“雅”即文字中表现出艺术 美,具
有文学艺术作品的高雅;所谓“顺”即译作语言通顺易懂,合乎规范。
二、翻译作品应该 体现译者独特风格。每一个翻译家都拥有自己的翻
译思想,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够从不同翻译家的译 作中读出不同
的感觉。翻译家应该在忠实传达原作的基础上,坚持自己的翻译风格,
翻译出属于 自己的文学作品。三、保持翻译作品通俗易懂,优美通顺。
翻译作品时可以采用归化的手法。所谓“归化 ”就是要求译者向译语
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从而 使译作更加地通俗易懂。四、翻译应该做到意美、音美和形美。
三美之中,最重意美,音美次之,最后是 形美,也就是说翻译是美的
创造,所以神似胜于形似,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三
美齐备。同时,在分别利用加词、换词和减词等方法的基础上,通过
意译来努力达到神似的境界。即翻译 的作品应该具有艺术美和文学
美。五、翻译作品必须要有创造性。翻译是把一国文字转化成另一国
文字,既不能因为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又要保持原作的
风味,必须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实 现作品各种美的自然流露。总之,
翻译应该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保持原作的风味,运用译者创造性< br>的灵感与悟性,创作出有声音之美、有意义之美、有传韵之美、有文
体形式之美的译作,同时,展 现译者独特的风格,从读者的角度出发,
生动传神地表达译作的内容,实现与读者的共鸣。翻译是永无止 境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经典作品一代有一代的理解,翻译也应该与时< br>俱进,不断创新,适应时代的潮流。



关于秋天的图片-家庭装修合同书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桂林市人事局


放飞梦想作文-女兵体检标准


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如何申请哈佛大学


清明节什么时候-兰州交大东方中学


集体合同-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北大青鸟国际教育


圣诞节是哪天-初中教务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