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名著《朝花夕拾》

玛丽莲梦兔
804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04: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高尔基的资料-党的生日祝福语


【关于作家】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 代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
【作品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 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最初以《旧事重
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一九二七年七 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
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
长制 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揭露 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
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 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朝花夕拾》
将往事 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
【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 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
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 老在配合
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
型,尖锐 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 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
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 寻购赠送自
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 br>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 孝子故事的书,配
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 入手,
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
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 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
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 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
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 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
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 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
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 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
许的安慰。 同时,文章深刻表达了旧时代中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 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只能在冥冥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
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 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
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 父亲的病》——父亲被江湖庸医耽误,死去了,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
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 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
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 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回忆了隔壁家的表面对孩子好, 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
太,让孩子做危险的事,给鲁迅看不健康的图片,教鲁迅偷妈妈的首饰,但对自己 的孩子十
分严格。表现出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 br>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
评了洋 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


如饥 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 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学医专受日本学生
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 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
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 br>《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
爱农在革命 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
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 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 忆那些难于忘怀的
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 进行
了抨击和嘲讽。
【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 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
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 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
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位日 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
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
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 处。
范爱农——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
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
心他是自杀 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
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
灵永远不安 永远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
【相关练习】
1.简析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
答: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 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
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 ?我没有
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
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
但是大家 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2.作者仇猫的原因有哪些?
答:猫的 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是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下去;
与狮虎同族,却一副媚态; 他们配合时到处嗷叫,闹得别人心烦。
3.《狗•猫•鼠》中有关猫的故事有哪些?
答 :德国童话猫狗成仇、爱伦•坡短篇小说《黑猫》、日本“猫婆”的故事、中国古代
“猫鬼”的故事、猫 教老虎本领的故事(祖母讲的)。
4.《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
答:《八戒招赘》、《老鼠成亲》
5.作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
答:有一回作 者听到一间空屋里有“老鼠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看见一条蛇伏在
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 角流血,但两胁还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
里,大半天隐鼠竟醒过来了,渐渐的复了原,但不 逃走。于是隐鼠就成了作者的玩伴。
6.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
答: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踩死了。
7.《狗•猫•鼠》一文是针对谁的攻击引发的?用意何在?


答:《狗•猫• 鼠》中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
对猫的“尽情折磨”弱者、“到 处嚎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
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是洋写?哪些事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答:切 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给我讲“长毛”
的故事;为我买绘图的《山 海经》。
作者写此文目的不在于写自己厌烦、讨厌阿长,大揭其短,而是要表述出自己对长妈
妈的敬意和怀念。因此着重写买《山海经》,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而略写其他,作者是
采用了欲扬先 抑的写法,力求写出一个真实而鲜活的长妈妈的形象,也为后面抒写对长妈
妈的敬意和怀念作了铺垫。
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答:我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为线索,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
敬意。” 作者对他的“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
佩服”,甚至“最讨厌 ”的。对他的繁琐的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常麻烦”;而后对他
讲的长毛故事产生“空前的敬意”, 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爱的心意,因为“这
种敬意”,后来竟“淡薄起来”,甚至“完全消失 ”。最后她买来《山海经》时,作者产生了
“新的敬意”,因为作者说: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这 样才有作者后来的真挚的感激、
怀念之情,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一声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呵,远 在你怀里永安她的
魂灵!”这样欲扬先抑,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 果,
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3、我想买《山海经》一事的起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答:“我”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4、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映?表现我什
么心情? < br>答:“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
听到以后 很震惊,很感动,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不识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也由
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
5、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答:这四本 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长妈妈给“我”买来的,
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这件事更能表达作者
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也能表现长妈妈对 一个孩子真诚热情的帮助和关爱。
6、我平时怎样叫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为什么“实在不大佩 服她?”又为什么会对
她发生“空前的敬意”,“甚至有了特别的敬意”呢?
答:平时叫她“ 阿妈”;憎恶她的时候叫她“阿长”,这个称呼不大客气,平时只有年
辈最长的祖母才这样叫她;“实在 不大佩服她”是因为她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语说
些什么事,又不许我走动,并动辄以告状相威胁 ,睡相不好,占了许多地方,满肚子麻烦
礼节等等。对她发生“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讲长毛的故 事,某些情况表明她似乎有
“伟大的神力”,于是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后来她给我弄到了绘图《山 海经》,这是“别
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又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二十四孝图》
1、鲁迅先生认为“可以勉力仿效的”不难做到的是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 绩怀桔三个孝
道故事。认为“可疑”的故事是哭竹生笋;认为“有性命之虞”的故事是卧冰求鲤;而最为
反感的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两个故事。
2、《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 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重点针对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 析,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


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 古人,教坏了后人”。形象地
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3、《二十四孝图》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4、《二十四孝图》中鲁迅为什么得到二十四孝图后即高兴又扫兴?
答:因为“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独有”,所以很高兴 ;可是那上边宣扬
的是封建 的伦理道德,让他“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计划,
完全绝望了?”这使他扫 兴。
5、鲁迅先生为什么说童年时请人讲了《二十四孝图》中的二十四个故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答:因为二十四孝中有些故事实 在荒谬。比如“哭竹生笋”,“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
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 二十四孝中有些好学,有些实在难学或者
说不能去学。
《五猖会》
1.《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 《鉴略》,让我感到痛苦,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
样的人?
答: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2、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 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
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3、“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实际作者担心什么?
答:(明确)心理描写。“我” 在父亲的“压迫”下显得不安,不想背书但又无可奈何;
担心的不仅是能否背出,更担心能否去看赛会。
4、怎样理解文中写“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为什么说背书如梦呢?
答:背书 完全是被迫的,机械的,所以说如“梦似的”。说出了在父亲毫不顾及孩子
心理时的无奈和烦恼.表现了 当时封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巨大危害。
5、读后上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答: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
效果的 ……类似即可。
《无常》
1、无常是一个什么形象?
答:是一个“鬼而人,理而 情”的勾魂使者,浑身雪白,粉面朱唇,眉黑如漆,活泼
而诙谐的招人喜爱的鬼。
2、鲁迅写《无常》有何用意?
答: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正人君子”根 本不是公正的代表,并
且想告诉人们:连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应该怎么样呢。
3、鲁迅对无常持什么态度?
答:敬佩及赞美。
4、鲁迅怎样刻画无常这一形象的?
答:先写小时候对无常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 ,并且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
无常的可怕与之对比,突出无常的善心。
5、鲁迅在《无常》中对宣扬鬼神迷信思想的民间戏曲持赞扬态度,对此,你如何理解?
答: 民间戏曲大多是教人向善的,即使是鬼神,也有好坏,只要积极向上,引人向善,
又有何不可呢?如果大 家都相信,做了坏事有鬼上门的话,那就不敢做坏事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三味 书屋是我的启蒙学唐,儿童天性让这所“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充满别样情趣。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 几个有趣的场景?


答:严厉的学堂,也因孩子们的天性染上一层轻松的色彩:后园的折 腊梅花,捉苍蝇
喂蚂蚁,课堂之上人声鼎沸,不知所云的读书声,先生读书时有趣的样子,纸盔甲游戏和
画画等。儿时的读书逸事在成年后的作者心中留下的是清晰而惬意的记忆。
2.文段为什么要写到关于吃像人形的何首乌根可以成仙,并插叙关于美女蛇的内容?
答: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和无限情趣,突出百草园是乐园。
3.在众多植物中,作者偏偏着重写何首乌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何首乌根是鲁迅回忆童年 时光的一个载体,是一个典型代表,它代表了鲁迅
年少时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之心,也反衬了封建教育体 制对儿童兴趣的扼杀。
4.少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哪些地方不满意?
答:①拘束的礼节 ②问“怪哉虫”老师不予回答 ③读的内容枯燥难懂
5.你怎样看待寿无镜老师?
答:方正 、质朴、博学,比较开明、不打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但在封建社会
里,他的教学内容、方式都是 守旧的。
《父亲的病》
1、“名医”陈莲河所用的药方文中提到了哪些药引?
答:原配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败鼓皮丸。
2、《朝花夕拾》中提到衍太太的几件事是什么?
答: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鼓 励小孩子吃冰;鼓励小孩子打旋;怂恿孩
子看下流书籍;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
3、《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
些 人怎样的实质?
答: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营人命的实质。
4、《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答: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 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
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 实质。
5、《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答: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琐记》
1、《琐记》作者记了哪些琐事?
答:⑴与衍太太的交往。⑵去江南水师学堂。⑶去矿务学堂学习。⑷去日本求学前的
准备。
2结合实例说说衍太太是个怎样的人?
答:衍太太: ①冬天怂恿我们吃冰②让我们看不健康的书 ③怂恿孩子们比赛打旋子,
在孩子们跌倒时却又故作姿态 。④唆使我偷拿母亲的钱,然后又放出流言说我偷了家里的
东西去变卖。性格:表里不一,搬弄是非,造 谣生事,兴风作浪。
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什么?
答:《天演论》。
《藤野先生》
1、文中出现了几个主要地名?
答:东京、仙台
2、“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事有几件?
答:⑴为“我”添改讲义;⑵为“我”纠正解剖 图;⑶关心“我”的解剖实验;⑷向
“我”了解有关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3、鲁迅1902年 到日本,1909年回国,这七年中,鲁迅的思想有一个重大的转变。在文章
里,你看到这种转变了吗?
答:弃医从文


4、是什么促成了弃医从文的转变呢?
答:“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5、请简述这两个事件“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答:“匿名信事件”:日本青年在国富兵强的大背景下,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也是
低能儿。 他们不容忍一个中国人在一百多日本学生中成绩居中;对藤野先生精心辅导中国
学生感到不满,从而用匿 名信来诬蔑鲁迅。
“看电影事件”:在课堂里看俄国人屠杀中国人的电影,这本已经让鲁迅很难堪,加 上
课堂里日本学生的欢呼,以及电影中同胞的麻木不仁更让鲁迅觉得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6、说说“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对鲁迅的影响。
答:“匿名信事件”让鲁迅受人歧视 ,大毕竟可以去斗争,去澄清;而“看电影事件”
让鲁迅看到了中国人的麻木不仁,鲁迅意识到:人民不 觉醒是民族落后的根本原因,所以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最终决定“弃医从文”。
《范爱农》
1、《范爱农》一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主题。
答: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 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
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 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2
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2、范爱农的一生是个悲剧,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答:封建势力复辟的罪恶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3、鲁迅对范爱农的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起初觉得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觉得他 是一个胆小、冷漠无情的人。后来在革
命前的一年,在故乡与范爱农再次相遇,彼此相熟,对范爱农产生 友善之意。最后得知范
爱农掉在水里,淹死了,为他的死感到悲伤,同情和悼念他。

六年级期末考试作文-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


高中化学公式大全-工程合同


选调生和公务员的区别-端午祝福语


德宏人事考试网-论坛个性签名代码


佛山职业技术-三支一扶网


难忘的军训-简历自我评价模板


公务员辅导-节操是什么意思


预备党员转正程序-小学运动会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