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作家简介

玛丽莲梦兔
583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04: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


老舍
(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 、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
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
南 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
主持文协日常 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
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 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
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 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
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 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 哲学》、《赵子曰》,
《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 《火葬》、《四世同堂》,
《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集《赶
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 馆》,另有《老舍剧
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老舍以长篇
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
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
思精致,取 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 20 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
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 广大的读者

鲁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
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
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
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
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 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
《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 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
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 佥事等职,兼在北京 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
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等专
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 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
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 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
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 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
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
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 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
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
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


《集 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 支
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 《莽原》、《语
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 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
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 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
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 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
说钩沈》、《唐宋传奇录》、 《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 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
园,毛泽东为 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 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 记》〔二
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 迅全集》〔十六卷〕。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 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
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 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
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茅盾
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
的 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
地方,这造成了 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他十岁丧父。
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 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
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 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
评论家,就在这时候。接着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
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 毛泽东。国共合作破
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 ,遂拿起小
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 br>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抗战时期,辗转于香
港 、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文
艺界为他庆了 五十寿,他的声名日隆。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
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 已很难分身创作。到了“史无前例”的日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
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 “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1981年辞世。

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盾是 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这一派来源于19世纪法国、
俄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又同中国古典世态小说 两相结合。我们从《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
稿”里可以看得分明。这部写于70年代并未经最后修饰的 草稿,它的巴尔札克、托尔斯泰
式的叙事,精细的环境与人物服饰描摹所流露的旧说部的笔趣,是再明显 不过了。茅盾代表
整整一代的小说,直至80年代现代派的先锋小说兴起,一种更偏于个人内心的新一代 叙事
风行于世。这并不奇怪,茅盾在本世纪绝大部分时间所充任的,也是这种“新兴”作家的角
色。绕开茅盾是不成的,试图把一个大作家推崇到不可逾越的地步,同样不成。另外,每一
代的文学承传 是“积累” 式的,下一代如果只对上一代“狂轰乱炸”,采用革命、革革命、
革革革命的“阿 Q”方式,到头来你会发现手中仅剩熊瞎子劈的一穗苞米,我们永远要为
获得现代知识的ABC 而缴纳 昂贵的“学费”。实际上,后现代派的作品与评论,并没有把
现代派的一切都扫荡干净呀!现代派对写实 派也不像人们想的是扫地出门。我们今天读一些
青年作家的新作,在感到它们“寓言”式的结构的同时, 会觉得故事、环境、人物这些小说
的基本因素仍然活泼泼地存在着,它们只会变形,而不会彻底消失。茅 盾小说的意义正在这


里。

巴金
(1904~)现、当代作 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
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
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 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
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 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
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 、《砂丁》、《萌芽》(《雪》)、《新生》、
《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 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
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 》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
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 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 辑,主编有《文季月
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 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
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 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
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 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
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 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
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 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
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 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
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 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
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 出版有短篇小说集
《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 《巴金
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
陆续 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
为著称的是取材于 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
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 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
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 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
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冰心
(1900~)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 ,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
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 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
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 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
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 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
《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 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
《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 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
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 流畅的特点,具有
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 心体”,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 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
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 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
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 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
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 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
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 札》、《晚晴集》、《三寄小
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 说《空巢》获
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 作
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
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
《 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迪庆州-简报格式范文


河南师大新联学院-了不起的盖茨比影评


qq上网聊天-姜志鹏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奥巴马简介


心里难受的句子-运动会宣传稿件


成长中的烦恼作文-万圣节几号


陋室铭仿写-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


五好文明家庭事迹材料-政法大学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