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 向 月 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生日祝福短信
.《飞 向 月 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飞向月球》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
是一篇
夹叙夹议的说明文。课文介绍了1969年阿姆斯特朗等三名宇
航员登上月球的详细经过,展现了人类在
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
球上的神奇情景。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
心,并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的远大理想。
设计理念:
《语文课
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首先,以学生对课
题的质疑引发出本课
教学的重点内容;其次,利用多媒体铺设情境,为学习重点段做好铺
垫;最
后,在本次教学设计中,体现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想、
读中说、读中悟、悟中读”,如2-4自然
段的教学,努力给学生创设
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
学情分析:
杜木桥回民小学地处灵武市崇兴镇东面,是一所新建的三合一的
纯回民小学。虽然是农村小学,但是孩子
们经过三年的学习,都能独
立识字、学词学句,并自觉做好摘录笔记;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能
积极思考,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
妙变化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
3、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从而树立探索科学奥秘的远大理
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增进学生对宇宙知识的了解。
2、体会“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这句
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 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教师引言导入。
2、交流阿姆斯特朗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字词掌握及课文朗读情况。
三、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按要求给课文分段。
2
2、结合提示,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1、继续熟读课文。
2、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词语复习,引入新课。
1、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下面的词语你会读吗?
奔赴 联络 缘故 悬着 捏成 呈现 棕色 光芒 登月
耸立 终于 小心翼翼 心驰神往 巨石嶙峋
2、你能
说说《飞向月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尽量用上刚
才读过的词语。(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①板书课题及本文的重点内容。②指名说。
【设计意图:在复习字词的基
础上,鼓励学生用上面的词来说说
课文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另一方面让学<
br>生能学以致用,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快乐旅行,多味体验。
1、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小声
朗读课文的2-4自然段,用“—”线画出在登月过程中,最使你感
到新奇、有趣事情的句子来
。
2、同桌互相读一读刚画出来的句子,并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
么?
3、指名说。(①读找出来的句子。②谈自己的体会。③说说你从
这句话中的哪些词体会出来的?)
3
(课件2,出示句子1):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
吃的时候。
先要把食品放在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
似的把食品挤进
嘴里。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品,可以让
他们漂浮到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① 这段话的构段方式是什么?
②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吗?
(课件3,出示句子2):
从宇宙飞船上看月球,随着太阳光线
角度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呈现出各异的色彩,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
棕色的,有时是黄色的。从宇宙飞船看地球,地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
白色的光芒,在茫茫的宇宙
中,显得特别美丽。
① 这段话描写了什么?
②我们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话?(自由读、师引读)
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宇航员在飞往月球途中拍下的图片。
(课件4,图片)
④这么美的景色,你能快速地把这段话背会吗?(师生一起背诵。)
4、是啊,在登月的途
中,宇航员们的工作、吃饭、休息都跟我
们地球上不一样,让人感到有趣,可仅仅是有趣吗,你还能体会
到什
么?(不便、艰辛)
5、同学们都说得特别好,让再我们一起来看看登月途中的实况,
好吗?(课件5,视频录像)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学
习的情境,使学生在自
读自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宇航员在登
4
月途中实际生活的了解,并感悟出他们生活上的不便和工作的艰辛。】
6、看完了录像,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文中写宇航员在登月途中工
作、吃饭、休息时的句子,读出他们登月
时的有趣,读出他们工作的
艰辛。
(多种形式的练读:自由读、指名读、师引读。)
【设计理念: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通
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
生与语言直接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使自己感受宇航员在
登月
的途中,不仅仅是有趣,更多的是工作的不便和艰辛。】
三、再现历史,加深体验。
1、经过三天多的飞行,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渐渐接近月球,
准备着陆。现在就让我
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用你们的心去
默读、去体会,看看这段中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请你在旁边
写下你的
感受。
①自由批注②集体交流。(根据回答,出示课件6)引导学生抓<
br>住“小心翼翼”、“终于”、“心驰神往”等词谈感受。
③换位思考:当阿姆斯特朗
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假如你就是
他们其中的一员,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些什么或说些什
么?
④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段话吗?
【设计理念:抓
住重点理解的内容如课文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
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从而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善自
己的认知,
升华自己的情感。】
5
2、人类
登上了月球,实现了千百年的梦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
来重温1969年7月16日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课件7:登月的视频录像。)
3、看了这个短片,你最想说什么?
四、阅读交流,做客月球。
1、当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放眼四周,他们看
到了什么?小声读
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很有开发价值)
2、是啊,月球上虽没有人类美丽的传说,但人类最终实现了登
月之梦,这正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见证,正
如阿姆斯特朗所说“这是我
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课件8)
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让我们来齐读这句话,读出阿姆斯特朗的激动与自豪。
3、1969年7月19日,人类
终于实现了千百年来的梦想。随后,
不断有人登陆月球。2003年,我国的杨利伟登上了太空,浩瀚的
太
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下面让我们再来重温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
⑴(课件9:视频录像。)⑵看了这个短片,你想说些什么?
【视
频的播放,使学生能切身了解我国航天科技所取得的伟大成
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也使学生有话可说。】
五、阅读扩展,升华情感。
1、随着科学技
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登上月球已不是神话,那么
“月球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也一定会实现。想
一想,如果
6
人类居住在月球上,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家园?
(课件10,引导写作)①自由说一说。②写一写。③指名读。
【学生在
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放飞想像,想像不久的将来,月球成为人类另一个
家园的美好情景,
从而激发他们对月球的兴趣,树立探索宇宙的远大理想。】
2、
总结:同学们,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希望
你们能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
,让更多的天体、更多
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六、拓展作业:(课件9)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办一份以“月球”为主题的手抄报。
附板书设计:
开始登月:1969年7月19日
飞向月球 飞往月球:有趣、艰辛
实
现了夙愿
着陆月球:激动、自豪
揭秘月球:真实面目、资源丰富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立足于读,以读促思,取得了良好的教学
效果
1、坚持以学生的读书感受为出发点,开展自己的教学。如在教
7
学课文的2-4自然段中,先让学生找自己感兴趣的句子,然后通过句
子中的重点词体会出宇航员在登月
途中的有趣与工作的艰辛。
2、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感悟。虽然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很感兴
趣,但是了解得还比较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针对
这一情况,在教学中,我适
时地播放了宇航员登月途中生活的视频录
像,通过了解航天员进入太空的情景,使学生对月球有一个感性
的认
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课上,我鼓励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
础上,交流登月过程中
使自己感兴趣的事。当讲到失重现象时,我随
即出现宇航员们在太空中失重的图片,图文结合,使学生充
分理解课
文内容。在讨论宇航员吃饭的情景时,我要求学生模仿做一下鱼儿觅
食的动作,其中有
一位男同学做的鱼儿觅食的样子,逗得同学们哈哈
大笑,我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比喻句,
学生很容易就
理解了宇航员工作的艰辛。
3、朗读的最高境界为感情朗读。感情朗
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
上进行的,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感情朗读
又反
作用于课文的理解,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过程中,我采用“读
中想,读中悟,悟中读”的方法,引起学
生情感的共鸣,升华学生的
情感。
同时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学生虽然能够找到感受
深刻的内容,可
有部分学生在谈话中出现一种没有谈透就转换话题的现象,因此,今
后要逐步引
导,让学生逐步提高。
8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