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介词使用复习课程

萌到你眼炸
523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05: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新疆证券-收入证明模板






语文介词使用


介词

1、介词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词类,它在句中的作用仍带有动词性质的痕迹。它
能带 宾语,但不能单独进入句子结构,更不能充当谓语。大约有“于(於、
乎)、以、因、由、为、自、从、 与、及”等十几个。
2、介词的语法特点:
(1)介词带宾语,有时宾语前置。
(2)古代汉语中介词的宾语大多可以省略。(“于”字的宾语不能)
(3)在语法功能上, 古代汉语由“因、为、与、从”等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作
状语,但“于”字介宾结构表时间处所意义的还 可做补语。“以”字结构表工具方式
的既可做状语,又可作补语。
3、于(於、乎):用法有四种:
(1)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或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 ,组成介宾结构,
作句子的补语或状语。译为“在、从、到”或“在……中”“在……方面”等。
(2)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组成介宾结构,作补语或状语,可译为
“向、跟、给、对、对于”等。
(3)引进比较的对象,组成介宾结构在形容词和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后面作补
语,译作“比”。
(4)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组成介宾结构作动词的补语,译作“被”。
此外:
(1)介词“于”和代词“是”结合,构成介宾关系的凝固词组,在句中作状语,意思是“从此”“在这里”“在这个时候”或“在这种情况下”。后来虚化为连词,一般
用在句子的 开头表承接。


(2)“乎”:用作介词,其作用与“于”或“於”基本相同, 可以引进动作行为的
处所、时间、对象等,译为在、比、到、向等。乎的使用频率较低,“乎”字结构一般只作补语,一般也不引进主动者。
4、“以”:原是动词,义同“用”,由此虚化为介词。主要用法大致有以下几
种:
(1)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可译为“用”“拿”。
(2)引进动作行为连带的人,这是一 种行为方式。我们以“率领”来翻译
它。如“宫之奇以其族行”(宫之奇率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这 也许是动词
的残存用法,但是已经虚化,与介词“以”难以分开。
(3)引进动作行为的 条件、依据、标准等,“以”字结构通常作状语,可译
为“凭着、依靠、按照”等。
(4)引进动作行为所处置或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或不译。
(5)引进情况出现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理由。可译为“把”。
(6)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范围,相当于“于”,可译为“在”。
此外,
(1)“有以”、“无以”是动词“有、无”和介词“以”组成的凝固结构,相当于“有
东西(或办法) 用来……”、“没有东西(或办法)用来……”的意思。这种结构只
能作状语。
(2)“以故”是“由于这个原因”、“根据这种情况”、“用这个东西”的意思。
(3)“是以”是宾语前置的介宾结构,意思是“因此”,用于句子开头表示结
果。


5、“因”:本义是茵席(坐垫),名词。引申为依靠、凭借的意思,动词。< br>介词“因”即由动词“因”虚化而来,由它组成的介宾结构充当句子的状语。有两种
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条件、依据或中介,有“凭着…”“趁着…”、“通过…”之类
的意思。
(2)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理由,有“因为…”“由于…”之类的意思。
6、“为”:原是动词,读wei ,常用基本义是做。虚化为介词。读wei.它的
用法有五种:
(1)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可译为“替”、“给”等。这种用法至今仍保留。
(2)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
(3)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4)引进动作行为的涉及的对象,可译为“跟”“对”“向”。
(5)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在被动句中作状语,或构成“为+ 名词(或代
词)+ 所+ 动词”的句式,读wei.
7、“与”:原来也是动词,基本意义是帮助、给予、参与。由此虚化为介
词。主要用法有三种:
(1)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可译为“为”“替”“给”。
(2)引进动作行为的参与者,可译为“跟”“同”。
(3)引进比较的对象,可译为“跟”、“跟……相比”。

包头市人事人才-文学常识大全


海之梦-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古代诗歌-党员承诺书


毕业论文ppt范文-高中语文知识竞赛题


巨蟒出击-四年级下册暑假作业


初中音乐说课稿-2008年思想汇报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开宠物店赚钱吗-志愿填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