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_全册

别妄想泡我
689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06: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男人帮经典台词-试用员工转正申请书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表
时 间 周 次 单 元

第一单元


师生
课 题
师恩难忘
孔子和学生
语文天地
古诗二首
计划
节数
2
2
3
2
2
2
3
2
2
2
3
2
2
3
2
2
3
2
2
3
实授
节数

































第二单元

明月
走月亮
飞向月球
语文天地
爱我中华







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
草原
中国结
语文天地
落花生




第四单元
收获
拾穗
语文天地
飞夺泸定桥






第五的单元

桥之思
语文天地
美丽的集邮册





第六单元
方寸世界
罗斯福集邮
语文天地

1



期中检测


第十一周 第七单元 地名
钓鱼的启示
第八单元

规则
谁说没有规则
语文天地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3
2
2
3
2
2
2
3
2
2
2
3
2
2
2
3
2
2
3


































第九单元
音乐
月光曲
林中乐队
语文天地

一枚金币







第十单元
金钱
散落的钞票
毽子里的铜钱
语文天地

“扫一室”与“扫天下”






第十一单元
大与小
井底之蛙
“三颗纽扣” 的房子
语文天地


瑞雪图





第十二单元

下雪的早晨
语文天地
期终检测


2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一、 教材编排特点:
本册 教材仍沿袭前面六册教材的编排特点,采用主题单元形式。全册
书共12个单元,每个单元大致包括两篇 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其中第
七单元“地名”为开放单元。这些单元分别以“师生”、“明月” 、“民族之花”、
“收获”、“桥”、“方寸世界”、“规则”、“音乐”、“金钱”、“大与小”、“ 雪”为
主题,为我们阐述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道理,牵涉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课文下面
依次列出要 求会认写的字,最下面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有故事、诗歌、古诗、
评论、说明文、散文、骈文、词等, 加上语文天地中的自读课文,题材多样、
文质兼美,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x k b 1 .c o m

本册语文天地的设计同三年级一样,分为“日积月累” 、“开卷有益”、
“畅所欲言”。“笔下生花”等项目,“金钥匙”和“自检”仍延续。
二、 教学目标:
1、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积累一定数目的名言警句、谚语和古诗词。
3、学写摘录笔记,交流展示自己的摘录笔记,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
读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整理自己需要的资料。
5、在阅读中会自己提出比较 有质量问题,会处理所提的问题,基本上
能自行解答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能 对照译文读懂
古文,基本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注意把阅读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
习及 各种学习实践结合起来。
6、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力求学生做重点发言人,做讨论的主持人,分

3



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使学生树立对错
意识,提高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
7、写日记,使习作与生活紧密结合。写作和阅 读结合,续写,仿写,
补写,还包括写发言提纲。写作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开始练习写真实的作文,写有情有意(有中心);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有条
有理(结构清楚) 。教给学生三种修改的方法——自己读、请人提意见和冷处理。
三、教学重点:
1、在阅读的同时,既教给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
力。
2、在阅 读中,通过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通过讨论完善问题,提高阅
读能力,读懂课文内容,懂得课文内涵。
3、大量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4、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力求学生做 重点发言人,做讨论的主持人,分
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
5、写有根有据(真实)的作文,写有情有意(有中心);有血有肉(内
容具体);有 声有色(生动);有条有理(结构清楚)。
四、教学难点:
1、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
2、提升独立阅读技能,扩大阅读量,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3、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写真实、有新鲜感的习作。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识字教学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但不做为教学重

4



点,要求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要继续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兴
趣,继续坚强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切忌为完成识字任务而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学生的书 写错误较多,要发挥创造性,采用多种形式,形成识字写字、
纠正错别字的环境氛围,指导学生通过反复 实践逐步做到正确用字,养成良好
的书写习惯。
2、注重词、句教学。中年级是培 养学生理解词和句的重要阶段,四
年级学生由于阅读量增大,阅读拓宽,大量书面词汇进入学生视野,原 有的口
头词语不能满足阅读和表达的需要。因此词语教学成为重点,教者要指导学生
学习抓住课 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逐步学会并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
进而理解课文,在理解词和句的基础上 ,还应重视词和句的积累运用,指导学
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 得的语言材
料,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怎样理解词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语文天地中的摘录笔记,使本期学习词句的保障,要指导学生
重点掌握。
(2)、大量的书面词汇可随课文学习,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不能孤立地学习。
(3)、可以利用词典来了解词义,但有不能过于依赖注解,尤其不要
让学生背注解,应结合上下文去理 解。
(4)、要在语境中学习词语、理解词语。
(5)、学习词语应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调动自己的知识积
累,进行联想和想象。
(6)、可以根据汉字表义的特点推知词义,根据字义和成词义。

5



总之,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词语 ,
逐步形成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3、学习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情,把握文
章主要内容。
⑴、整体把文章阅读教学必须着眼于整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经过必要的字 、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最后落到篇
章上去理解、去感悟、去欣赏、去运用。
⑵、朗 读和默读结合使用,一般说来,低年级多采用朗读,中高年级多
采用默读。叶圣涛先生说:“学语文要靠 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因此,四
年级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和默读结合使用,使学生在读书中体会 感情,在评
议中寻求答案,读中质疑,评中解惑,用读来引发学生过文章内容是初步理解
和认识 。要想使学生通过读达到有效的感悟,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
4、继续培养学生语文综合 实践的能力。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
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 力的主要途径,也
应使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册教材注重了语文的
实践性,设计了以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有目的
的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不管怎样
的综合活动。都要应对自然,尽量使学生情趣盎然地 参与其中。
六、关于评价方式:
1、关于过程:、
语文课程的总目 标是;“致力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语文
素养的形成要靠日积月累,熏陶感染,要靠循环 往复长期培养。因此,我们要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6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者要发挥自身的创造性,结合当地情况和条件,对教材内容进行有
益合理的组合调适。
3、正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和特点。

教学总目标:
1、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积累一定数目的名言警句、谚语和古诗词。
3、学写摘录笔记,交流展示自己的摘录笔记,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
读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整理自己需要的资料。
5、在阅读中会自己提出比较 有质量问题,会处理所提的问题,基本上
能自行解答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能 对照译文读懂
古文,基本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注意把阅读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
习及 各种学习实践结合起来。
6、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力求学生做重点发言人,做讨论的主持人,分
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使学生树立对错
意识,提高分析、 判断、综合的能力。
7、写日记,使习作与生活紧密结合。写作和阅读结合,续写,仿写,补写,还包括写发言提纲。写作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开始练习写真实的
作文,写有情有意(有 中心);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有条
有理(结构清楚)。教给学生三种修改的方法 ——自己读、请人提意见和冷处理。
教学活动及措施:

7



1、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维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
展,通 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 br>生先自主学习,敢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大胆想出解决问题的
方法。
3、创设宽松、和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学习氛围。
4、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
法。每节课均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动脑、动口、动手学习。
5、引导学 生敢于讲出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尊重他们的想法,
鼓励他们在大语文的学习实践中领悟、掌握和运用所学 的语文
知识。
6、在作业设计中,注意有多种多样的题型和不同层次的题型。
第一单元 师生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13个生字,能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
法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较好地理解课文。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重难点:
1、学会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新词。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法:
读书指导法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培优辅差:

课时计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8
教案补充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 是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的生活,让我
们茁壮成长;是老师让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给我们的 生活抹上绚丽的七
彩之色。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怀念老师的文章——《师恩难忘》。(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激发兴趣。
3、设疑:让这样一位大作家都难以忘怀的老师究竟是什 么样的老师呢?让
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刘绍棠是怎样写他的老师的。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找出生字新词。
2、交流反馈: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检查是否读准了字音。
三、再读课文,读词悟句
1、再读课文,注意刚才强调的字词。
2、读词。
3、读句。(如果把这些词语放在句子中读,同学们会读得更好)
(1)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
_________ ___地讲起来。
(2)我听得入了迷,恍如_____________。
(3)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_____________的故事。
(4)我仍然象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______________地向他行礼。
4、设疑 :4 0年前的小学生是这样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礼的(教师动作示范),
而40年后的刘绍棠已经年近半百, 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
师行礼呢?
四、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读三到五自然段。
2、交流,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3、我们一起和作者走进这引人入胜的课堂。
(1)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
动听地讲起来。
A、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娓娓动听”是什么意思。
B、给“娓娓动听”换个词语。(绘声绘色、有声有色、眉飞色舞……)

教案补充
9



C、从这个词你能感受到什么?
(2)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怎样的故事会“引人入胜”呢?

(3)如果你听了这样“引人 如胜”的故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
生抓住“入了迷、身临其境、仍在发呆、捅、惊醒”体会。
(4)用上“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等词语来说一说田老师
讲课的情景。
4、文中写田老师讲故事为什么要写我的反应呢?
5、田老师在故事中加入了什么呢?这个故事对刚入学的‘我’有什么启发
呢?”

6、让我们一起赞美田老师,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7、小结:就是这样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让 我开学第一天就被他的故事
深深吸引,在他的故事的滋润中吸收着文学的营养,是田老师的故事把我带入
了文学这个殿堂的大门,使我能在文学这块沃土上得以健康、快速地成长。并
取得了今天这样的 成就。
2、已经过去的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老师让你们难忘呢?课后也写一
写让你难忘的老师。
五、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1、把生活中你最难忘的一位老师写下来。
2、收集一些赞颂老师的名言、文章、诗、音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回顾文本
1、听写: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
2、联系课文内容用上以上几个词说说田老师是怎样说故事的。
二、精读课文,读恩悟情
1、引读。(田老师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一直伴随着我。这些故事就像是
阳光,就像是雨 露——滋润着我,感染着我!至今,我还深深怀念着田老师那
富有诗意的课堂)正因为这样,四十年后的 作者当再见到田老师时——

10
教案补充



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2、交流:40年后,作者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行
礼呢?
3、你知道文章题目为什么叫《师恩难忘》吗?
三、对比阅读,加深思考
1、这篇《师恩难忘》原文题目为《师傅领进门》。原文的结尾是: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念老师在 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老
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2、两种结尾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呢?
3、为什么刘绍棠先生将文章命题为《师傅领进门》?
四、以情激情,深入心灵。
1、师:有一首歌叫做《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词中有 这样几句:放飞的
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一位这样的老师,一
位不图任何回报的老师,而因这样的老师,给刘绍棠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放飞
了一个农村孩子的梦想, 给了刘绍棠一生的成就。
2、让我们来轻轻吟诵散见在刘绍棠作品中赞美老师的话语吧(出示小黑板:
老师,无论我长成挺拔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我都会用生命的翠绿向
您致意,向您祝福!
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您浩荡东风
般的叮咛,鼓起我前进的勇气。 老师,我终生感激您!
即使我两鬓斑白,依然会由衷地呼唤您一声——老师!在这个神圣而崇高的
字眼面前,我永远是一个需要启蒙的学生。)
3、小结板书。这就是田老师给我的教诲之 恩,它使我终身难忘,正如文章
中所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板书)
五、总结写法,巩固训练
1、课文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回顾全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来表达这份难 忘
的师恩的,有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1)抓住了田老师爱讲、会讲故事这个特点,还写了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这

11
教案补充



个特点;
(2)田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 而作者只具体写出了其中一个故事,没有面
面俱到,通过这一个故事就能感受到田老师的精彩,就能给人 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叫“点面结合”。
(3)除了通过“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等词 句直接写出田老师讲故事的
精彩,还通过我沉醉其中的反应来衬托,更加表现出田老师故事讲得精彩。
2、布置作业:尝试运用这些方法来修改课前写的文章,修改好后将这篇文
章作为教师节的 礼物送给所写的这位老师。
3、推荐阅读:
魏巍《我的老师》
鲁迅《藤野先生》
师恩难忘
板书设计: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后反思:

《孔子和学生》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和积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和颜悦色”等词语。
2、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大胆地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孔子,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写摘录笔记。知道人虽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具准备
:孔子画像挂图
教法
:导读法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12
教案补充



培优辅差

课时计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绍棠的《师 恩难忘》,孩子们上学第一天,
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还记得吗?对,是叩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像。
2.为什么要学生们拜孔夫子呢?
过渡:这么伟大的一位思想家,万世之师,他是 如何教育学生的呢?它的
魅力何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本课生字新词,做摘录笔记。
3.检查生字词。
三、默读课文,学会质疑。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标画或是记录下来。
2、全班汇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孔子,这么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大家想不
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1、孔子是怎样教育学生的?
2、什么是“有教无类”? 什么是“因材施教”?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分角色朗读孔子与子夏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不能用这里面的某一个学生为例子,说一说孔子的因材施教。
3、再来读读孔子和子夏的对话,读的时候注意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

13
教案补充



什么是“和颜悦色”?
4、听了孔子的这番话,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
他明白了什么?
x k b 1.c o m

5、孔子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呢?想一想,自己在哪方面还需要进步?
6、小结:在孔子的眼里 ,颜回的守信用、子贡的聪明、子路的勇敢、子张
的严谨庄重,都值得自己学习; 作为老师,看到这里 我也深有感触。学生不一
定就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呀。这正是韩愈的那句名言“弟子不必< br>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孔子这样一位博学多才、品德高尚、谦虚好学的老
师,教了很多学生 ,我们来齐读最后一段。
7、孔子的儒家思想对我们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尊称他为< br>“万世先师”,更是对他教育思想的崇敬呀,这就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同学们,学习了《孔子和学生》,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2、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五、作业
读一读《论语》,收集几条孔子的语录,背一背。
板书设计:

颜回 守信用 不懂变通

孔子和学生 子贡 聪明 不够谦虚 因材施教
子路 勇敢宽厚 忍让不够
子张 处事谨慎 不易亲近


教后反思:



语文天地一

三维目标:

14
教案补充



1、积累生字﹑词和名人名言;
2、读短文,做贺卡,感受师恩的伟大。
3、写一篇小习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重难点:1、背诵“读一读”栏目里的名人名言,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通过各环节的学习感受师恩。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法:练习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课时计划: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 课 标第 一 网

一、读一读,抄写划线的词语。
1、找几名学生分别读词语,师生评价谁读得准确、响亮。
2、抄写词语,强调书写。
二、写下面的字应注意什么?
1、让学生说一说写这些字应注意什么?
2、在练习本上练写,同桌互相检查、指正。
三、抄一抄,仿照句子写一写。
1、抄写句子
2、仿照句子写一写,用上“仍然”这个词。
四、读一读
1、小组内合作读句子
2、教师指名读
3、教师适当点拨句子的含义
4、读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许许多 多的老师,他们为我们前进的道路点亮明灯,
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呕心沥血。请大家自读短文《爸爸的老师 》,《一位影响了我

15
教案补充



一生的老师》。
二、自读短文《爸爸的老师》
1.引疑:爸爸的老师是谁?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读课文解疑。
3.引疑:“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他的老师,心情有什么变化呢?想象当时
的情景说一说。
4.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点。
5.全班汇报交流。
6.指名读短文,评议朗读情况。
7.试着将短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自读短文《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
1、自读短文,边读边圈画。
2、全班交流:影响作者一生的老师是谁?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人?为什么?
3、引导学生理解布鲁克斯先生与“我”的朴素交往,渗透着他的良苦用心,
从而给我的巨大影响。
4、将田老师与布鲁克斯先生作比较,他们在对待学生方面有什么共同点?
说说你对他 们的看法。(学生讨论交流)
5、读、背格言警句:
过渡:“能发人深省者, 莫过于格言。”格言警句是个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
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深刻总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几 条格言警句。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身边人的态度。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
而已。”这句话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特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3〉.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此句鼓励学生学习时不唯师是从,要积极思
考。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语表达:说说我们的老师

16
教案补充



1.过渡:古今中外,有许多老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你的记忆 中,
一定也有让你印象深刻的老师,向同学介绍一下他(她)吧!
2.此次说话训练要做好准备,想好先说什么,怎样说。
3.小组内进行说话训练,同学互相评议。
二、综合学习活动:自制贺卡,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敬意。
1.借用教师节到来的契机,让学生自制贺卡,并给老师写几句话。
2.制定活动计划。
3.动手实践,同学间相互交流,提出建议。(提醒学生制定制作计划时要
注意突出创意。)
三、总结:评选本次活动的最佳表现者。
四、习作训练:
1、出示习作要求
2、明确、领悟写法
3、引导选材
4、拟题,完成初稿。

第二单元 明月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重难点: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感受世人对明月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法:朗读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计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7
教案补充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
古诗给大家听听?
2、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
《鸟鸣涧》,请大家齐读 课题。)
二、学习《鸟鸣涧》。
1、认识生字“涧”。介绍诗人王维。
2、释题:“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
写鸟鸣涧的 呢?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回想一下,以前我们是采用怎样的方
法学习古诗的?(板书:读通——读懂 ——想象——背诵)
三、合作探究,精读点拨。
1、开展“古诗挑战赛”。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画出节奏);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
2、小结。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全班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
有关月亮有关的古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明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介绍作者。
知道“暮”是指什么时候吗?“吟”是什么意思?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画出节奏。

18
教案补充



2、 教师范读。
3、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评价。
4、师小结,再读古诗。
三、 品味古诗《暮江吟》。
1、 再读古诗,你知道了什么?
2、 解释:残阳----夕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瑟瑟---- 形容江水的碧绿。
铺----铺展。形容残阳已接近地平线。
可怜----可爱。似 -----好像。真珠----珍珠。
3、 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师适当点拨。
4、 品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5、 再读诗歌,比赛读。
四、小结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鸟鸣涧 暮江吟
美 残阳
山中月夜 江边 静
教后反思:


《走月亮》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读中感受 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
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重难点:
1.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和阿妈浓浓的亲
情。
2.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
美。

19
教案补充



教具准备:歌曲《月亮船》
教法:导读法
学法:朗读法
课时计划:2 课时
培优辅差: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师:师生谈话导入
1 .同学们,你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
起散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
书课题:走月 亮)
3、解题。(走月亮的习俗)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教师配乐范读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小老师,不明白的词语画下来大家一起交流。
3.指名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字词。
5.开火车读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6.指导书写。“载”和“栽”“裁”对比记忆。
7.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
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20
教案补充



全班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 描写美好月夜的句子或段落画
下来,认真读一读,并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合 理想象: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
里的景色吗?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 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④引导
学生想象第八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
并有感情地朗读。)
3. 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景色串起来的?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配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1.指名范读,师评价。
2.小组比赛读
3.学生评价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受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
然后全班交流。
2.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
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 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五、课后作业:摘抄描写月夜美景的段落或句子。

板书设计:
走月亮

景美—————情浓


21
教案补充



(调动感官走月亮) 四次我和阿妈走月亮



教后反思:


《飞向月球》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
一段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
落大意。
3、理解 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 秘的兴趣。
重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航天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及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法:导读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计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题质疑。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 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
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月球上面究竟 有没有我们说的这
些呢?大家想知道吗?这堂课,我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好
吗?(板书课题:飞向月球)

22
教案补充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广袤 嶙峋 联络 牙膏 呈现 土壤 浆糊 捏
棕色 扶梯 百看不厌 心驰神往
(2)指名逐行读,要求读准字音。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联络:彼此交接,联系。
耸立:高高地直立。
宇航员:本课指乘宇宙飞船在太阳系内空间航行的人员。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百看不厌:长久地看,多次地看,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失重:本课指宇宙飞船在高空摆脱了地心引力而失去重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第二段(第5~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看图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交流,总结为以下三点(小黑板出示):
①在什么时间飞向月球?
②谁飞向月球?
③怎样飞向月球?指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语言
要通顺连贯。
四、作业
1、描红,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23
教案补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课文中详写了什么现象?
二、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继续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2)讨论,交流:
①“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
着……”,
(“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等词语写出了
宇航 员们在失重之后的工作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②“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悬着睡。”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
息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③“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
情况。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表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 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当宇航
员们吃硬颗粒状食物时也这样吃吗?为了说清楚,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 子来说
明?(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3)这些失 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携带着工作任务
飞向月球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 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
艰难。
(4)工作如此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找出反映他工作认真负责的词
语。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

24
教案补充



(5)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 中心
的合作下,登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这个过程容易吗?
(6)小结。
2、学习课文第二段(第6、7自然段)。
(1) 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2) 指名读第6自然段,体会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过程。
“心驰神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3)自由读第7自然段,思考:宇航员 们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板书:没
有……也没有……只能看到……)
指名读课文“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
(4)宇航员们登上月球欣赏了这独特的美景后又开始了工作。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宇航员登上月球有什么收获?(从课文中找句子回答)
(5) 假如你是宇航员,你登上月球会怎么做?
三、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收获了什么?
2、同学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研究、设计让月球为我们服 务?无穷无尽的宇宙里
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飞向月球
离开地球 升上天空
加速前进 脱离地球
接近月球 平稳着陆

教后反思:

25
教案补充



语文天地二
三维目标:
1、交流摘录笔记。
2、读背古诗,学习“开卷有益”。
3、畅所欲言“看月亮,说月亮”,完成“笔下生花”的练习。
重难点:1、了解古诗的含义;
2、学生能够带着疑问动手搜集资料。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法:练习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课时计划: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交流摘录笔记。
1、交流以前的摘录笔记,找出笔记中的优点和缺点。
2、读读课本中出现的词语。
3、鼓励学生写好摘录笔记。
三、练习填成语。
1、找出规律。
2、集思广益,填写成语。
四、抄一抄,仿照句子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读一读。
1、开展学生间赛读、赛背。
2、鼓励学生把这些名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三、开卷有益
1、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明月》,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之后,大家对
月亮有了很大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读四段话,这四段话都是摘自着名作家

26
教案补充



的作品中对月亮的描述。
2、学生自读。
3、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畅所欲言《看月亮,说月亮》。
教师巡视,鼓励每个学生发言,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参与小组学习。
三、笔下生花
1、不同的作家,笔下的月亮是不同的。你喜欢月亮吗?你眼中的月亮是什
么样的?中秋节 那天你是怎样度过的?要注意时间、人物、事件,注重度过,
注意是写事的。
2、为自己心中的月亮画像。展开联想,想象练说。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组内交流,集体评议。与金钥匙结合进行。
5、誊抄作文
四、作业:完成习作

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

《爱我中华》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3、课文中六次出现了“爱我中华”,引导学生读后 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
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我中华”这句歌词表达的感情。
2、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具准备:歌曲《爱我中华》

27
教案补充



教法:导读法
学法:朗读法
课时计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题质疑
1、板书单元主题:民族之花。读了“民族之花”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同学们可以听,也可以边听边唱。)
3、请同学来谈谈刚才听歌曲或唱歌曲的感受。
4、介绍创作背景和作者乔羽。
这么熟悉的、感人的歌曲,除了会唱,你对它还有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来
交流交流。教师适时补充介绍。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歌词,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检查自读情况。
4、指名朗读。
5、从这段歌词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
(1)多处提到“五十六”。
(2)多处提到“爱我中华”一句。
2、指名朗读,想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1)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 同一片蓝天下的星座,比作
大花园里的五十六枝花,比作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体会到民族团结亲如一家。 指
导有感情地朗读。
(2)不管是谁,不论他走到哪里,他最舍不得、最爱的是什么?
(3)文中有几次提到这句话?
(4)仔细阅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3、小组内联系实际想一想诗歌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

28
教案补充



(1)“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可让学生说说谁在建设我们的国家?
可举出自己知道的人或事。
(3)“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中华雄姿英发?(青藏
铁路的建成)
四、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比赛朗读。
3、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歌词。
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小组里排练,或领唱,或合唱,或歌伴舞,以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
爱。
2、全班展示。
3、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能为祖国、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全班交流。
六、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歌曲《爱我中华》
3、预习《草原》,查阅有关蒙古族的资料。
板书设计: 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 建设国家

雄姿英发

教学后记:


《草原》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29
教案补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法:导读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课时计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题质疑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 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
听着歌曲,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板书课题:《 草原》。
2、介绍作者老舍。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
(2)简要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草原的?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这次草原之行的?
2、交流初读情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草原风景的段落,画出相关句子,并有感情地
朗读。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指明反馈
①理解草原的“绿”。

30
教案补充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
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
(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敕勒歌》)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草原人更美的相关句子做上记号,并有感情
地朗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车跟着
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
③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
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
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
杯,我们再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

31
教案补充



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
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
场面呀!可是夕 阳西下,主客们不得不分别了。课文中哪句话表达出了他们当
时的心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 斜阳。)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
教案补充
是如何呢?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 “蒙汉”指五十六个民族。“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
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 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
“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
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 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
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2、小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画一幅展现美丽草原的图画,表达出你对草原的爱。
板书设计:
景色美——风景如画
草原 民族团结互助
人更美——热情好客

教后反思:


《中国结》教学设计

32



三维目标:
1.掌握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中国结的寓意,体味其中饱含的中国心﹑中国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中国结的实物,中国结的有关资料。
教法:导读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计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中国结。(板书:中国结)齐读课题。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中国结是什么样儿的 ?中国结有哪些特点?中
国结为什么以中国命名?人们为什么喜欢中国结?)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
2、默读课文,你对中国结有了哪些了解?(全班交流)
3、中国结有哪些特点?画出相关句子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结受欢迎?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师过渡: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那其他人喜欢吗?
2.中国结是如何制作而成的?中国结有哪些特点?

教案补充
33



3.介绍自己手中的中国结,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一下?
4.从 哪儿可以看出中国结特别受宠呢?中国结为什么如此受宠呢?就让我们一
起走进第三自然段,用心默读, 一边读一边找出相关词句。
5. 中国结还有哪些受宠的原因呢?
6.为什么中国结能够表现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呢?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中国结深受人 们的喜爱,他的奥妙就在这个“头”上,这个“头”就是我们自
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 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 象征,
因此,中国结又被称为“同心结”。谁来读一读3—6自然段?读出句子中饱含的
丰富感 情来。(指名读)
2. 师生合作读,读出这美好的感觉。
3. 欣赏中国结。(播放中国结的图片)
4.此时此刻,令你叹为观止的还只是一个个中国结吗?(生自由说)
四、 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中国人民的智慧,华夏文化的悠久,不仅体现在万里长城,秦兵马俑这样的恢< br>弘巨制之中,还体现在这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的小小中国结身上。

板书设计:
巧夺天工 变化无穷
中国结 受 宠
中国心 中国情
教后反思:


语文天地三
教案补充
三维目标

1、通过学写摘录笔记积累好词佳句,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2、背诵古诗,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
3、学习“开卷有益”,练习“笔下生花”。
重难点
:1、积累一定数量的字词和句子。

34



2、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法
:练习法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培优辅差

课时计划
: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通过我们学习了“民族”你对民族深情是不是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你能来说说吗?
你们可真棒,又学到了那么多知识!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部分知识吧!
二、我的摘录笔记。
1、讨论交流学习摘录笔记的体会。
2、齐读摘录的词句。
三、体会句子的感情
1、从课文中找出摘录笔记中的句子读一读。
2、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句子表达的感情。
四、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文中的谚语,说说谚语的意思。
2、小组合作扫清文字障碍。
3、简介这两个民族,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谚语吗?


教案补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读一读,背一背。
1、范读古诗。
2、小组内练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要读通顺、流利。

35



4、交流古诗意思。
5、试背古诗
三、自读课文《做客喀什》
1、默读全文。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
在小 组里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词语,比一比谁读得多、谁读得正确。
2、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3、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4、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四、畅所欲言
1、聊一聊各个民族
2、介绍少数名族的节日、习俗或活动。
五、金钥匙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www .Xk b1.c oM

二、习作要求
三、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修改习作
六、作业:
1、完成习作。
2、背诵两句谚语。

第四单元 收获
教案补充


《落花生》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 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2、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一段话,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
体面的人。”的深刻含义。
3、 初步学习“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36



教学重点

1、 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
作及其所喻的道理。
2、 学习本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作
方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花生生长示意图;石榴、苹果图片;生字卡片。
教法
:导读法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课时计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讨论课题,简介作者。
1、 师板书课题《落花生》。
2、 师:“落花生”就是大家熟悉的花生,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
(出示花生开花结果的示意图,加以说明:花生是一年一生草本植物,花
黄色,花受粉后垂落到 地上才生出花生,所以也叫“落花生”。)
3、 师:同学们喜欢吃花生吗?喜欢什么口味的?(让生畅谈。)
4、简介作者许地山。作者也喜欢吃 花生,而且在自家的空地上种花生。居
然收获了,他们一家人高兴地聚在一起过收获节。同学们愿不愿意 和作者一起
来分享他的喜悦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落花生》。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出示小黑板,指名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开辟:本课指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茅亭:用草一类的东西盖的亭子。
爱慕:由于喜欢或尊敬而愿意接近。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榨油:用力压出物体里的汁液。
实用:本课指有实际使用价值。

37
教案补充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读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三、分角色朗读,理清文章的脉络。
1、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思考课后第一题,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
内容?
2、再默读课文,用“”标出各内容的起止部分。再说说其中哪些内容是
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3、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先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三自然段 到最后),写我们和父亲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
于花生的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 生了敬佩之心。
4、 小组讨论后汇报,在4个方面的内容上,“种、收、尝”写得很简略,而“议花生”写得具体。因为作者写作的重点放在“议”上,想从“议花生”
中引出如何做人的道理 ,所以“种、收、尝”写得很简略。
5、 师小结:全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1)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用“居然”造句。
(2)种了就是想收的 ,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
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花生顽强的生命力令我们惊喜、赞叹,同样也让母亲高兴,在第二段 中
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的高兴,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能
感受到什么?

38
教案补充



2、读一读3—11自然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一家人是如何边吃
边议论花生的?
再次分角色朗读“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师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 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
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3、 默读父亲的话(小黑板出示父亲说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1)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
(2)抓重点词展开对比理解(师相机板书)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埋在地里 高高地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3)明确花生的可贵之处:有用却默默无闻。
(4)生谈自己的看法: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4、反复读一读“我”说的话:“那么,人 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
面的人。”联系生活,深入体会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的印 象?
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
五、指导课后练笔。
1、明确练笔要求。
2、师生共同开拓思路。
(1)扫帚:它拥有默默无言,宁可自己一身脏,换来环境干净清洁的特点,
表现不为名利的精神。
(2)蚕:它拥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特点,写它的献身精神。
(3)粉笔:它拥有一再掏出心来工作的特点,写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
神。
3、选择以上或其他生活中的事物写一个小练笔(模仿本文,写清该物寓含
的道理)
七、作业。
1、继续完成小练笔。

教案补充
39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3、注意观察生活中像花生这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板书设计

种花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落 收花生:居然收获了
花 尝花生: 做成好几样食品
生 好处:味美、榨油、便宜
议花生

教案补充
特点:埋在地里,不好看,但很有用。

教后反思:




《拾穗》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规范书写生字,理解词义。
2、通过重点理解三位妇女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农民劳动
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 解和同情。
3、能够图文对照地理解课文,使学生领悟看图学文、看图写文的方法。
重点、难点:

1、能够图文对照地理解课文,使学生领悟看图学文、看图写文的方法。

2、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油画《拾穗》。
教法
:导读法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40



课时计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 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拾”
是什么意思?“穗”是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弥散 晚餐 监督 遵循 搜寻 逼真 偷窃 欣赏
充满
三.理解课文内容
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
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 一片丰收
的景象。我们来欣赏油画《拾穗》。
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
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
4.说说你画的句子
5.再读课文2-5自然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和联想?
收获的季节属于她们吗?她们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吗?
6.同学们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幅
画的?
7 指名读第6、7段

教案补充
41



由于米勒 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得十分逼真,认真地
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四、作业:
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这幅油画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还记得这幅画吗?你能简单的来介绍一
教案补充
下这幅画吗?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将画面内容
写具体的。
二、回顾课文,指导写作方法: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画面主要内容的段落,自由朗 读,说说作者是抓住了
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动作、神态)
2、指名学生 说。(板书)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
什么?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 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
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板书(仔细观察)。
3、小结: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刻
画,就会使你的 文章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还可以抓住哪些
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语言、心理 活动)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
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具体生动。
4、除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这三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你认为
写得比较好?
5、第二、三、四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描写了画中的人物?哪些语句是课文
作者的推想?
6、小结: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
方法,它会使你 的文章更感人。
7、今天,我们就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一次小练笔。

42



三、创设情景、指导练笔:
1、请两位学生将地面的纸花扫干净,其他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2、说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3、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并加入想象。
四、交流、评议:
1、小组交流。
2、指名读,说说好在哪?
3、从文章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总结延伸。
我们一起欣赏了《拾穗》,领略了米勒画中的收获,那今天我们在课堂
上又有哪些收获呢?
教案补充
板书设计:

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拾穗 右边:腰落下毛病
(收获)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教后反思:



语文天地四
三维目标

1、继续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2、体会劳动的意义,学习农民的勤劳品质。

43



3、完成“笔下生花”习作。
重难点

1、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2、体会劳动的意义,学习农民的勤劳品质。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法
:练习法
学法
:小左合作交流法
培优辅差


教案补充
课时计划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三年级时,我们摘抄了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 但只这样还不够,本学期
我们还要进行摘抄的练习,而且还要学会摘抄优美的句子,这就是我们这节课< br>要学习的。
二、讨论:谈谈上学期做摘录笔记的体会。
三、提醒学生注意
以备查阅。 在课外阅读中作摘录笔记要把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写下来
四、出示活页卡
1.问:上面摘录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摘录这些词句?
2.齐读摘录的词句。
3.指读里面的句子,请查资料的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
4.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中,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五、抄写
1、抄写《落花生》第一自然段。
2、体会“居然”所表达的情感。
3、把“居然”换成“果然”或“当然”试一试效果有什么不同?
4、说说你的体会。


44



六、读一读,背一背。
1.自由读一读。
2.教师简单介绍谚语、古诗文的意思。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背诵。
七、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回忆。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它的童年时
光中去看看她的收获。 [板书] 柚子树下
二、自读课文
1、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 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划上记号。
三、交流自读情况
四、自由读课文,出示课件思考题:
1、再读课文第三部分,划出描写心理变化的句子。
2、说说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和由根子一起去水塘里划盆采菱?
3、在水塘里采菱时,发生了生么事?我的心理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此时,我又有怎样的收获?
5、小练笔: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下时,会和柚根子说什么?做什么?
注意把自己的想象写进去。
五、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
六、作业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本单元的主题是收获,其实就是劳动,是 对劳动和农民的尊敬。农民伯伯
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农民的诗。 [板书课题]
一个农民在田边走着........
二、自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文中的空白地方。

45
教案补充



3.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注意正音.
2.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品味其中的感情,体会老人的普通、平凡。
四、畅所欲言
谈话导入:通过本单元《拾穗》、《一个农民在田边走着......》我们知道农
民 的普通、平凡。但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吃苦、
耐劳等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的生活与农民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今
天,我们就来说说他们。
1、读一读文中人物的对话,说一说他们有什么收获。
2、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的收获。先小组讨论交流,后推选代表在班内说
一说。
3、师生谈感受。
五、笔下生花。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收获。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
有 三个,大家从中任选一个。
2、四人一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4、教师点评。
5、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6、引导确定习作的主题。
7、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第五单元 桥
飞夺泸定桥


46
教案补充



一.教学目标
1、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飞夺卢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
无畏精神。
3、体会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方法。
教案补充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教具准备:
小黑板重点字词。大渡河的图片.资料及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
教法
:讲授法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培优辅差: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区西边,有一座 大渡河的铁
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名党反动派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
老 师带大家一起去学习当年红军战士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板书课题:飞夺泸定桥
释题 什么叫飞?什么叫夺?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归纳整理:
1.为什么夺,为什么飞夺。
2.怎样飞,怎样夺?
3飞夺结果如何?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尽情的读课文,可轻声读,放声朗读,也可独自读,小组合作读。

47



要求:(1)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通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难懂的句子多 读
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来解决。
(2)读了课文你从课文里面知道了什么?
2、再读课文出示小黑板填空
文章讲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的事。(小组合作交
流)
三、研读泸定桥的情况
找找课文哪些段落是写泸定桥的?
第一、第五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写了大渡河的险?
第五自然段写了桥的哪些地方? 桥上,桥下,对岸
通过学习研究出桥的险。
有感情的读一、第五自然段,要读出桥的险。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红军在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飞”,为什么要“夺”?继续学习飞夺
泸定桥。
一、红军要夺泸定桥为什么要“飞”?研究怎样“飞”?
(一)学习“抢时间”部分(2至4自然段)板书:抢时间。
1.红军在飞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
(1)敌人的阻击 击溃 (2) 饥饿疲劳 不顾 (3)天雨路滑点火把与敌
人赛跑
2你佩不佩服红军战士的这种精神,佩服什么?
红军为什么能神速的飞?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2至4自然段。读出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
二、研究怎样“夺”
1.师引述泸定桥的结构,渲染气氛。
2.读课文5至7自然段学习夺桥的过程,理清夺桥的过程。看看他们是怎样攻

48
教案补充



天险,板书:攻天险。
发起总攻——二连突击,三连铺桥——穿过大火与敌人搏斗——夺下泸定桥。
那些句子使你感动?有感情的朗读。
3.这一段主要写夺桥,但作者花大量笔墨写桥,为什么?
三.最后结果如何?
红 四团的战士们英勇夺下泸定桥,取得长征途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主
力浩浩荡荡奔赴抗日最前线。 板书:夺胜利。
“又”说明什么?
结尾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浩浩荡荡”什么意思?
四、总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红军战士说什么?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飞夺泸定桥
抢时间
攻天险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夺胜利
课后反思:



《桥之思》
教学目标
1、认会课文中8个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的书写,会在生活中灵活的
运用。

49
教案补充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 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
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重点:
通过学习,阅读有关桥的知识,培养学生整理、收集的能力,鼓励学生
学会积累。了解课文三部 分之间的联系。
难点;
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体会桥的神奇 与美丽,
激发创造美的意识。
教具准备 :
各种桥的图片 小黑板
教法:
导读法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 我们一起领略了在泸定桥上战士们的勇往直前和不畏艰险,正
是有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 和幸福。出示各种桥的图片,在我
们的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桥。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著名作家樊发稼对桥 的思考。
出示课题:桥之思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学习樊发稼先生对桥的思考,我们一起解决同学们提出的
问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准确.流利,边读边把自己 遇到的难认的字画
下来,读完后小组合作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 :小黑板出示课文新词,指名朗读,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 :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默读课文思考,概括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内容。
三.指导重点生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50
教案补充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感受樊
发稼的《桥之思》。
二.合作探究,感悟品读。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知道)了什么?
2、这三个小节中都讲了些什么内容呢?
三、朗读感悟,体会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a、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认为第一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板书:功能 材料 样式
b、你是从那里读到的?
你还知道有哪些样式的桥?
c、这些桥有什么好处?板书:方便 路桥不可少
再次播放各种桥的图片。
2.请你放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读了第二小结你会有什么收获?
说一说第二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师范读课文。
3、刚 才看到那么多美丽的桥,它们都是有形的,看见的,世界上还有一种看不
见,却是世界上最值得珍视的桥 ,你想知道这是什么桥吗?板书:心桥。
这种无形的桥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板书:尊重、谅解、关注、信任。心桥更可
贵。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
家之间”的?。
四、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 同学们,路桥必不可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装点 着乡村和城市,
但心桥更可贵,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
让我们带 着美好的祝愿齐读最后一小节。

51
教案补充



(2) 中国的桥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更多的桥,更希
望架在人与人之 间的心灵之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相信只要我们
不断地努力,我们彼此之间的心桥就会更加坚固更 加美好。
四、布置作业 :
把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总结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先记在读书笔记上,再来背一背。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新 课 标第 一 网

桥之思

路桥:功能、材料、形式.方便——路桥不可少

心桥 :尊重.谅解.关注.信任——心桥更可贵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五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交流做摘录笔记的方法,辨字选字填空,仿照例句写句子,读背古诗。
2.阅读与桥有关的诗歌,谈谈你喜欢的桥。
3.欣赏《看桥人》。交流有关桥的资料。
教学重点:
阅读与桥有关的诗歌与短文。
教学难点:
训练口头表达,完成练习。
教法:
讲授法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培优辅差:
课时计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52
教案补充



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语文天地(五)的学习。
二、 交流做摘录笔记。
1、 回顾我们以前学习的内容,采用怎样的方法来写摘录笔记?
2、 通过做摘录笔记,你都有哪些收获?遇到了哪些问题?
3、 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
4、 学生讨论交流做摘录笔记的体会和收获。
三、 选择恰当的字填在()里。
1、 学生比较形近字的区别。
2、 选择恰当的字填进()里。
3、 这些形近字还能组哪些词?学生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四、 抄一抄,仿照句子写一写。
1、 全班同学工整地在练习本上抄写句子。
2、 说一说对句子的理解、学习“可是”的用法。
3、 仿照句子写一写,用上“可是”这个词。
五、 读一读,背一背。
1、 出示古诗。
2、 教师范读古诗,大体讲解诗句的意思。
3、 学生自由读古诗,体会诗句的含义。
4、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阅读《北京的桥》。
1、 自由阅读后了解桥的意思。
2、 自由朗读谈谈对北京桥的感受。
3、 有感情地朗读。
二、
阅读六篇介绍桥的短文

1、 自由阅读后谈谈对桥的认识。
2、 喜欢哪一座桥就上台解说哪一座桥。
三、 口语表达。

53
教案补充



1、
(1)
(2)
(3)
(4)
2、
3、
(1)
(2)
题目。
你知道哪些著名的桥。
你喜欢什么样的桥。
你觉得人类更需要什么样的桥?
你想象中的桥是什么样的?
选一项,组成四人小组,说一说。
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台上讲,台下补充交流。
教师予以评价,总结。
四、 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桥的资料。

第三课时
教案补充
教学过程
一、 阅读《看桥人》。
1、
2、
(1)
(2)
回顾学过的写桥的文章。
自由读《看桥人》。
了解内容。
文章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二、 搜集有关桥的资料。
1、
2、
3、
4、
5、
通过查阅资料,你了解到了哪些国内或者国外比较著名的桥梁?
你认为人类需要怎样的桥梁呢?为什么?与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读一读书中“开卷有益”的内容,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回家以后继续搜集有关桥梁的资料,与同学们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三、 布置作业
张贴搜集到的桥的资料。
习作训练
[教学要求]
1、
2、

选取与桥有关的素材,写出自己看到、想到的桥。
学会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描写、叙述、议论、抒情,学会写出自己的
54



感受。
[教学准备]
出示有关桥的图片及写作范例。
一、 谈话导入,引发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1、 你了解、见过哪些桥?谈谈你看到的桥是什么样的?
根据当地情况补充有关桥的材料等,随机出示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 这些桥对人们的生活有何作用?举例说明。(安全、避免堵塞、省时、便
于过河流等)
3、
4、
你想对桥梁的建造设计者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一名桥梁设计师,你还想设计什么样的桥?
教案补充
二、 指导选材。
1、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熟知、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自己的素材,再考
虑一下要从哪些方 面入手才能把心中的想法表达清楚。
2、
3、


说构思、议构思。
练习习作
第六单元 方寸世界
美丽的集邮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并会写其中的12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
己喜欢的段落。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
热情。
3.激发集邮热情,仿写自己的集邮册。
教学重点:

55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我”的集邮册美丽体现在哪
些方面。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教具准备:
小黑板重点字词
教法:
导读法
学法:
朗读法
培优辅差: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你喜欢集邮吗?小小的方寸之间蕴藏着许多秘密。集邮给你带来了什么好
处呢?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歌《美丽的集邮册》板书课题:美丽的集邮册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大家想知道的问题就在我们的课文里面,下面我们打开课本,一起去学习这
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读一遍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案补充
56



2.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重点字词指导。
3.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并思考:你认为“我”的集邮册美
丽吗?从哪几方 面看出它是美丽的?读一读画一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可适当
做一些批注。

三.潜心品读,读美诗歌。
重点体会:壮丽山河的美和祖国悠久的历史
1、你喜欢这个集邮册吗?谁愿意读这首诗歌?
通过听.读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这本美丽的集邮册里有哪些美丽的邮票?
标题是什么?板书:伟大的祖国。
3、哪些是些祖国壮丽山河的?哪些是写祖国悠久历史的?
板书:壮丽山河,悠久历史。
教案补充
四: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下面请同学们再放声读诗歌,在读的基础 上动脑筋想想,这首诗歌在写作
方法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句子成对、首尾呼应 把成对的句子找出来。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这是写我们伟大的祖国,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去读。(自豪.激动)
让同学们尽情的读,及时鼓励与范读
3、比赛看看谁能读出自豪和激动的感情。

57



4、同学们再看课文,2.3.4小节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每句开头的“啊”代表什么?应该怎么读?
5、集体再读诗歌
五.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同学们集邮册的美丽不仅仅是邮票的美丽,更重要的是描绘我们伟 大祖国的壮
教案补充
丽山河和灿烂文化,面对我们美丽的祖国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
布置作业:

仿写诗歌 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美丽的集邮册
伟大的祖国
壮丽的山河
悠久的历史
教后反思:

罗斯福集邮
教学目标
1、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7个生字。
2、 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方法,理解课
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罗斯福集邮的。
3、 引导学生 模仿罗斯福先生的语言风格,朗读他的两次语言描写,体会他
表达的意思以及罗斯福先生坦诚、诙谐的性 格。

58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 容,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是从哪
些方面介绍罗斯福集邮的。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参与集邮活动,鼓励学生畅谈个人的感受,参与名人的
观点讨论。
教法:
导读法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培优辅差: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在上一节课《美丽的集邮 册》中,我们共同感受到了邮票世界里伟大祖国的锦
绣河山和灿烂的历史文化。邮票是一门百科全书,“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
花鸟虫鱼、湖光山色、历史文物、名人风采、无所不及。正因为邮票有自己 独
特的魅力,因而好多人把收集邮票作为自己的爱好。今天,我们就去探访一位
集邮爱好者,他 就是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板书:罗斯福集邮)并介绍有关罗斯
福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
可以多读几遍。
2、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哦那个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三.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罗斯福集邮的,
用自己喜欢的标记画出有关的语句。
a、集邮对罗斯福有什么帮助?还有谁想交流其他方面?
(板书:收集整理)
b、你从罗斯福收集、整理邮票的方式上能体会到什么?
c、罗斯福在普及邮票上采取了哪些措施?(随机板书:普及邮票)。
2、 曾经有一张邮票图稿上的人物画像和罗斯福很像,罗斯福建议设计

59
教案补充



者做了修改,从这一处小小的改动中,你体会到什么?
(罗斯福推 广集邮的目的是单纯的,是为了拓展视野、陶冶性情、积累
知识、增长才干,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3、 一枚枚五彩斑斓的邮票,令罗斯福受益匪浅,他在集邮中有什么
体会?
谁能 模仿罗斯福的语言来读一读罗斯福的话?你从他的话中能体会到
他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坦诚、谐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邮票是时代的一扇窗口,集邮
可以培养我们健康的生活情趣,拓展我们的 视野。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你印象中的罗斯福是怎样一个人?通过了解了罗斯福在集邮中的收获与付
出,你明白了什么?
咱们再来回顾一下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结构来写的?(总分总)
写罗斯福怎样集邮的这四件事,你发现了什么?
(每段都有中心句)围绕中心句,用具体的事 例来说明,这样才能使文章具
体,整篇文章才不空洞,才使得我们对罗斯福和他的业余爱好有了一个很深 的
了解,我们在今后习作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
三. 畅言收获,拓展延伸。
1、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都有哪些收获?
2、 你还搜集了哪些有关罗斯福与集邮的资料?一起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四. 布置作业。
收集一 些自己喜欢的邮票。
板书设计
写诗歌生字。

复习生板书 复习字

60
教案补充



罗斯福集邮
(1—2) 集 (坚持;来源)
(3-4) 宣传、捐献、过问
( 5-6) 受益、体会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地名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2. 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 料、游艺活动等,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
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 其中的文
化。
3. 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教学重点:
掌握更多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激发起热爱家乡,热
爱祖国的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使学生透过地
名,了解历 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
中的文化。
教法:导读法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培优辅差: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在我们学校和家庭的周围,有许多有趣别致 的地方,它们有的折射出当地风土
人情的影子,有的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变化,有的对应着祖国的锦绣河山 ……许多
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61
教案补充




出示:丁丁家乡的地图

观察丁丁家乡的地图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自由说一说)

1、 小组讨论:你发现丁丁家乡的地名有什么特点?你了解这些地名的人文
内涵吗?
2、 小组交流。
教案补充
如:中山路、鲁迅公园这是人的名字。
香港路、哈尔滨路、北京路、上海路等,这些是城市的名字。
八达岭团岛、小鱼山等这些是地理的名称。
……
3、找来自己家乡的地图,看看家乡的地名有什么特点?
二、 日积月累。
1、 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收集了不少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地名,现在我们将这些
地名进行分类。
2、 含有方位的词;表示颜色的词;含有和水有关的词;含有地方特产的名
称;人名;姓式。
3、
4、
你在收集、介绍城市名字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样解决的呢?
接着课本中的地名往下读。



语文天地七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 br>2.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教学手段,使学生透过地名,
了解历史文化知 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
化。
3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62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教学手段,使学生
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 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
会其中的文化。
教法:导读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案补充
培优辅差: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地名的学问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一个
地名游艺会。
二、 按照自己的兴趣,小组合作编排游戏,并定好游戏的规则。
可以按照以下的形式
1、 猜城市名,编地名谜语。
金银铜铁 倾盆大雨 四季温暖 风平浪静 双喜临门 飞流直下三千尺 天
无三日晴 水边人家 两个胖子睡一头 戈壁滩
2、 找一找诗里的地名。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今在江苏扬州市城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在安徽。楚江:在安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今四川。江陵:今湖北。
3、 抢答,说地名。
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
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命名的城市。
说出带“阳”字的三个城市名。
说出带“海”字的三个城市名。

63



4、 填成语,组地名。
至高无 底捞月 语重心 暖花开 金石为
官许愿 难能可 春白雪 人才济 征北战
五湖四 诛笔伐 一步登 津有味
5、
6、
查找资料,介绍一个地名的来历。
将地名串成相声或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
三、 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四、 布置作业。
预习“开卷有益”。
教案补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2、
3、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趵突泉泉水的特点,激发爱美情趣。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渗透园艺文化,拓展思维,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小泉的美。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简介趵突泉和作者。
1、 板书课题。
“趵突”是跳跃突起的意思。
2、 投影(观察)。
使学生对趵突泉有个整体的初步的了解。
3、 同学们看,这就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山东济南的趵突泉。
简介趵突泉。
二、 自由朗读,思考。
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样?
三、 学习课文。
1、
(1)
(2)
(3)
2、

第1自然段。
齐读本段。
“名胜”一词在这里怎样理解?
这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引起下文)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趵突泉的?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趵
64



突泉的溪水、大泉的样子、小泉的样子)
出示投影片,图文对照地进行描述。
(1) 讲读第2自然段。
什么样的水叫活水?
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怎样的一溪活水?“清浅”“鲜洁”是什么意思?
作者抓住泉水活、清浅、鲜洁这三个特点,写出趵突泉的水很美。
(2) 讲读第3自然段。
指名朗读本段,这一段哪一句是中心句?
下面写什么?先讲什么?再讲什么?
读出写泉池的句子。
读出写泉水的句子。
作者抓住泉水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画出有关的词语。
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感受和联想的?请用——画出来。
(3)讲读第4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指名朗读本段。
“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这是一句什么句式?
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几种形态的小泉?
这几种小泉的特点是什么?
这篇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小泉眼的美丽有趣?
3、 略读《秦皇岛的来历》。
(1) 自由读。
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读,检查学生的读音。
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四、 金钥匙。
1、 学生读一读文中的话,说一说你的理解。
2、 讨论交流怎样有效准确地查找资料。
五、 自检。
1、 回忆自己是如何做摘录笔记的。

65
教案补充



2、
3、
针对“自检”中的栏目,对照一下自己哪些做到了,哪些没做到。
说一说以后应该怎样做?
习作训练
【习作要求】
我国不少地名富有情趣,请围绕地名写一写,任选一项。
1、
2、
3、
4、
把地名串联在一起,编一个有趣的旅游故事。
编地名谜语。
家乡有群的地名。
地名调查报告。
教案补充
【习作指导】
一、 导入。
本单元 是一个开放性单元,以地名为主题,同学们在课上学习和课下搜集中一
定积累和了解了很多地名,请同学 们根据地名写一篇文章。
二、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了解的地名及故事等。
三、 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评点,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四、 根据交流的结果,参考搜集的资料,学生习作成文。
教师巡视指导,协助学生作文。

第八单元 规则
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能正确理解体会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
和课文的重点句子。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
“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
从钓鱼这件事中所 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
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 的能力。

66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心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我”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法:
导读法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培优辅差: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 br>在月光的辉映下,静悄悄的湖边,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
面对这条大鲈鱼的诱惑 作者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呢?今天我们学习《钓鱼的
启示》。
1、 问题引路,揭示课题。
这个故事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到底是什么呢?揭示课题
《钓鱼的启示》。
2、 读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 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特别注意生 字词,边读边用笔画出来,可多读几遍。需要理解的
词语,联系课文相机引导理解。
2、 指名逐段检查朗读情况,边检查边指导,对易错的字音相机领读,对难
读的句子范读。
3、 快速浏览全文,画出文中描写月光的语句,月光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
分别是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
(1) 引导学生发现。
第一次,“我”和父亲来到湖边时:月亮渐渐地爬出来,银色的水面……
第二次,“我”哀求父亲留下鲈鱼时:“我”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没有一个垂
钓者……
(2) 指导学生将这种美妙的情景读出来。自由练习读、指名读、配音展示
读。

67
教案补充



(3) 引导学生划分层次。(钓鱼——放鱼——启示)
4、 作者在钓鱼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值得回忆的事呢?月光的描写在这里又起
到什么作用呢?
三、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 默读1-3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从作者对月光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什
么?
第一处对月光的描 写表明在作者的记忆中,这件事情非常美好,连那一
天的月色都是这样美,还表明作者和爸爸一起钓鱼时 轻松愉快的心情。
2、除了能从月光的描写中体会出作者的喜悦心情,还有哪些描写也能体现
出来?品读第3自然段,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3、我们跟随作者回到了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 与作者一起分享钓到鲈鱼
时的快乐。然而,作者和父亲没有得意多久,就遇到了难题,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研读“放鱼”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导入,激发兴趣。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在三十四年前,一个月光如水 的夜晚,
作者和父亲去钓鱼,作者钓到了一条少见的大鲈鱼,父子二人欣喜异常。可
是,父子二 人没有得意多久,一道难题却出现在他们面前。那个晚上究竟发
生了什么事,使它像一杯陈酿令作者三四 十年间回味无穷?这节课咱们继续
跟随作者走进那个夜晚。
二、 朗读感悟,体会感情。
1、 自由读课文4—12自然段。了解父子二人面临的难题是什么。
2、 分角色读。在分 角色朗读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验面对难题,“父
亲”和“我”的态度有何不同,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 体会到的?
父亲:态度坚定,没有商量的余地。
(1)“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从哪 个字中你体会出父亲态度的坚决
和不容争辩?父亲说这句话时语气会怎样?你能试着添加一个提示语吗?

68
教案补充



(2)“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你从爸爸的话语中读出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
“我”:不理解——难过——哀求——依依不舍——沮丧
(3)“爸爸!”詹姆斯大叫起来。 “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儿子大声
抗议。从儿子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觉得委屈,与父亲大声争辩着。
(5)“他又一次回头看着父亲”。你想象一下作者还想对父亲表达什么?
(6)那条大鱼的 身体在水中嗖地一摆就消失了。”(尽管是那样的舍不得,
我还是把鲈鱼放回了湖里。假如是你,心里当 时会是什么滋味?)
(7) 再次分角色朗读,表达人物的情感变化。
3、阅读13—16自然段。
(1)为什么虽然三十四年前“我”不理解父亲的严格要求,但 三十四年
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想起这件事就对父亲充满着崇敬之情?
(2)再次品味父亲的教诲。(投影出示父亲告诫“我”的话)
“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 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却有
一定的难度。”
Xk b1 .C om

理解道德的“正确”与“错误”。
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这是个很 简单的道理,
为什么我做起来觉得很困难?
当年我放弃了那条大鲈鱼,却在人生路中收获了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齐读父亲告诫“我”的这段话。
4、理解“当遇到道德的问题时,这条大鱼就会出现在他的眼前。”指的是什
么?(引导体会)
这诱人的“鱼”还是海里的鱼吗?(对自己有利却违背道德的事物)
在人生的旅途中,“ 我”还会遇到哪些与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呢?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如:金钱、名誉、地 位等的诱惑)
面对这些诱惑,“我”抵制住了吗?是什么力量让他战胜了诱惑?战胜了
自我?
作业:
1、 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69
教案补充



2、 将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注意环境衬托
手法的灵活运用。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月光如水的夜晚
钓鱼——放鱼——受益
“我”(惊喜)——(沮丧)——(骄傲)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后反思:

谁说没有规则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掌握“喂、栏、横、搁、序、抢”等生字
并能正确书写。
2、 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语,体会对于违反规则的不
良心态的准确描写。
3、 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树立人人遵守社会 规则、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意识。
4、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仿写练习,续写诗歌。
重点:
新| 课 |标| 第| 一|网

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
难点:
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做遵守规则小学生的感情。
教法:导读法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重点字词
培优辅差: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70
教案补充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北京动物园里,曾发生一
件悲惨的事件。一个 名叫刘海洋的清华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恶作剧地
把硫酸当成饮料喂给了黑熊,一瞬间,可怜的黑熊倒在地 上,一边翻
滚着,一边发出悲惨的叫声。等公园的管理人员赶到时,已经有五只
黑熊被硫酸烧得 面目全非,其中一只双目失明、危在旦夕……听完这
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悲剧 ?
2、 是啊,规则在我们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不遵守规则就会带来难
以想象的灾难。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到哪些没有遵守规则的事?
规则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生活有规则,学校生活 有规则,家庭生活也有
规则,
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小诗《谁说没有规则》< br>
二、 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 自由读诗歌,可以大声朗读,小声地读,也可以默读,遇到生字多读
两遍,用喜欢的方式学会它。
2、 出示生词:投喂、界栏、横穿、搁下、顺序、抢座、满不在乎、明明
白白。
(1) 请小老师到前面领读。(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字
义)
(2) 让学生观察“明明白白”一词,说说它的构词方式。(AABB)
三、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 让我们看一看这首诗具体通过那几个事例来写生活中人们的不文明
现象。
(1) 指名读第1小节。
① 这一小节的开头是一个什么句式?(设问)
a.设问的句子有什么特点?(自问自答)
b.我们以前还学过哪几种形式的问句?有什么特点?
c.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大屏幕出示)
我们是小学生,怎么能不遵守《小学生守则》呢?
你为什么没有提前告诉我原定的计划改变了?

71
教案补充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② 读了这小节谁来说说:规则是什么?有哪些违规的行为?违规者是怎么
想的?(教师相机板书)
(3)“明明白白”“回头一笑”说明了什么?
(4)指导诵读:注意读好“明明白白”“回头一笑”两个词语。
2、用学习第1小节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2、3、4小节。
四、作业。
x k b 1.c o m

课下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合作交流,领悟诗意。
1、 四人小组选择喜欢的小节读一读,读后讨论:
(1) 这节小诗写了什么规则?
(2) 主人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
(3) 要读好这小节该注意哪个词语?用怎样的语气读?
2、 小组发言人汇报本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抓 住“回头一笑”“满不在
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各小
节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 师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4、 同桌结合插图说一说,假如像诗中的主人公那样不遵守规则会发生什
么后果。
5、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该如何遵守规则?
二、 拓展学习,发散思维。
1、 师:同学 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了许多条规则,而且我相信在以后
的日子里,你们一定会遵守这些规则的。其实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
规则,你们想一想,说一说,好吗?(生说自己在生活中认识到的一
些规 则)
2、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续写。(生续写)
3、 全班交流自编 的诗歌。围绕“如何遵守规则”展开评论。(把语文课
生活化,把课本知识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语 文素养,教会学生
72
教案补充



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4、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又有哪些收获?
三、 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 同学们很棒,课后我们把这些诗歌搜集起来,在我们的园地办一个小
小的诗歌展。
2、 布置活动,课后延伸。
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如果大家为了贪图方便和一时痛快而不遵守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一片混乱,所以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从现在做起,从遵守身边
的小规则做起,养成良好 的习惯。为了把遵守规则落实到实际中,我建议同
学们从今天开始开展“做守规则的小标兵”活动,人人 充当监督员,争做遵
守规则的好学生,学期结束评出班中“最守规则的小学生”。
四、作业:
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仿照课文续写一节。
板书设计:
谁说没有规则
(问句)谁说没有规则?
(设问) (答句)明明白白写着:“ ”(规则)
(动作) (违反规则的现象)
(神态、语言) (违反规则的心理)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八
教学目标
1、 学习日积月累、初显身手。
2、 学习开卷有益,明确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 练习习作。
重点:

73
教案补充



进行字词、句子的积累。
难点:
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法
:讲授法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培优辅差:
课时计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继续指导学生做摘录笔记的方法。
1. 观察词语的特点。
2. 摘录的方法二:可按不同的类型积累。
3. 根据不同的类型积累词语
4. 读一读。
二、 初显身手。
1. 小组合作玩游戏“传口令”。
2. 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3. 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4. 制定规则。
5. 依照规则重新做游戏,继续修改规则中的不足。
6. 感悟规则的好处。
三、
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学习《诺言》。
1. 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什么事诺言?谁说的诺言?说了什么诺言?
2.分角色读对话。

74
教案补充



3.按照要求做摘录笔记。
4.交流笔记。
5.拓展练习。
6.实践作业:编排课本剧。
二、习作。
1.为你喜欢的游戏写规则和玩法说明。
2.考察我们的校园生活,你觉得那些地方需要建立规则?和同学们讨论,制定
规则。
3.学生交流,并进行习作。
板书设计
注意:(1)观察游戏的过程。
(2)介绍时,语言要简洁,叙述要清楚。
(3)写后,思考有无遗漏。



第三课时
习作训练
【习作要求】
国有国法,家有家法,有了规则,遵守 规则,人们才能和谐有序的生活,选择
以下一种情况写一写。
1. 在规则面前,我……
2. 为你喜欢的游戏写玩法说明和游戏规则。
一、 导入习作主题。
本单元的学习中围绕的主题是什么?(规则),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写
规则。
二、 引领审题,打开思路。
1. 指名说说规则在生活中的作用,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规则, 生活会变得怎
么样?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在规则面前,你是怎么做的?你见过哪些规
则?

75
教案补充



2. 指导构思,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全班讨论。
三、 完成习作。
1. 教师点评。
2. 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3. 学生开始习作。
4. 修改习作。
5. 誊抄习作。



第九单元:音乐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精彩词句。
3.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强烈情感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
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华民族的最
强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生搜集国歌的相关资料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法:导读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76
教案补充



培优辅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导入 揭题质疑
1.师:大家知道,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有许多, 比如:国旗、国徽,还
有什么呢?(国歌)现在就让我们高声歌唱国歌。
2.学生合唱国歌。
3.师:谁来说一说每当你听到国歌时的感受?
4.学生自由说听到国歌后的感受。
5.师:这么雄壮、激昂的歌曲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
国歌的吗?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6.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
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 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
3.师:大家解决了阅读的障碍后,同桌接 力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
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4.同桌互读课文,交流体会。
5.指名回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
2.指名回答。
(1)《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
(2)《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
(3)《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指名学生接力朗读课文,其余同 学边听边想: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
音?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77
教案补充



5.全班交流。
(1)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 br>主义的战斗号角。(2)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时期
的最强音。
(3)雄壮的乐曲,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体现了人民的信念。
6.师:你觉得课文中哪个部分最让你有触动 ?为什么?
7.指名回答。
8. 师: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课文
哪个部分告诉了我们?(最后一个 自然段)
9.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师;国歌是这么的重要,那么当你高唱国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指名朗读课文。
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二、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师:下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2.指名朗读。
3.师:说一说你喜欢这个小节的原因。
4.分组齐读。
三、 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巩固
1.朗读课文,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
2.积累词语。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四、依照规律、指导书写
1.有共性规律的字: 学生独立观察,讨论规律。
2.重点指导的字:鸿、豁 、
3.学生提问书写,教师指导。
4.听写词语。

教案补充
78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预习《月光曲》。
板书设计: 创作的过程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国内外的影响 热爱祖国
《义勇军进行曲》 确定为国歌 报效祖国
现实意义
课后反思:


月光曲
教学目标:
⒈自主学习课文生字,理解“传说、谱写、幽静、纯熟、清幽、恬静、陶
醉”等词语的意思。
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关
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 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⒊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
和对音乐的热爱。
⒋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体会《月光曲》的魅力,背诵文中描绘的《月
光曲》的情景。
课前准备:
⒈为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⒉把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
⒊圈出不理解词语,并尝试解决。
教学:导读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具准备:小黑板 《月光曲》录音
培优辅差:


79
教案补充




第一课时
三、创设导入 揭题质疑
⒈读题。
⒉介绍贝多芬。
⒊提出疑问:《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
二、初读感知 自主学习
1、学生围绕“《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自学。
2.组织交流。
说明:在揭示 课题后,学生通过听,了解与《月光曲》相关的信息,在此
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初步了解传说 中《月光曲》谱成的大概过程。
三、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一)学习2—7自然段,体会人物情感。
⒈创设情境,理解“幽静”,了解贝多芬走近茅屋的原因。
说明: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 “幽静”这一词语的意思,体会作为一
个音乐大师,身处这样的意境中,很容易触动创作的思绪。
⒉学习兄妹俩的对话。
⑴引导学生在转述对话的过程中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喜爱,感受兄妹俩 互
相体谅的真情。板书要点,随机指导朗读。
⑵指导分角色朗读。
⑶根据要点概括对话的大意。
说明:课文第3小节作者重点描写穷兄妹俩的对话,这既让贝多 芬感受到
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又让他感受到兄妹俩之间的真情,这是他为盲姑娘弹奏
一曲的原 因,也是事情的起因。教师抓住这一写作特点,让学生在转述对话、
圈画批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揣摩人 物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要
点信息,简要概括对话的大意,为达成本课时简要概括《月光曲 》谱成经过这
一训练目标作铺垫。
⒊了解贝多芬走进茅屋后做了哪些事。
⒋学生交流。
⒌围绕“贝多芬为什么弹了一曲再弹一曲”深入研读。

80
教案补充



⑴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揣摩贝多芬当时心里的想法。
⑵组织交流,随机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
品读盲姑娘的语言,体会她激动的心情,了解 她不仅懂音乐而且熟知贝多
芬的音乐。随机理解“纯熟”。
品读贝多芬的语言,感受贝多芬小镇遇知己时的心情及对盲姑娘的敬佩。
⑶指导朗读对话。
⑷小结贝多芬弹了一曲再弹一曲的原因。
说明:教学时,先让学生抓住主要事件整体了解4- 7小节这部份内容,再
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揣摩贝多芬当时心里的想法。在交流中相机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由此了解贝多芬弹了一曲后又决定即兴创作一曲的原因,
也是事情的发展。
(二)感受意境,指导概括。
⒈诵第8小节,渲染贝多芬创作时的情境。
⒉出示第9小节,初步感受文中《月光曲》所描绘的意境。
⒊引导学生根据贝多芬的行为线索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4.明确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说明:通过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将学生带入贝多芬创作时的情 境,使学生
感受到当时正是由于情、景的交融,触发了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初步感受《月
光曲》 的意境之后,引导学生简要概括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
学生简要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二、朗读感悟 体会情感
学习8—10自然段,感受《月光曲》的魅力。
⒈出示写景句,理解“清幽”,指导“幽”的书写。
⒉播放《月光曲》音乐,引导学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境,进行个性化的
描述。
⒊了解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
⑴自读第9小节,用直线划出哥哥想象的内容,尝试读出感受。
⑵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交流感受,体会旋律的变化和贝多芬的情感,随

81
教案补充



机指导朗读。
⑶配乐,师生合作朗读,尝试背诵。
⒋理解“恬静”,从盲姑娘的神态中感受音乐给她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说明:本环节主要采用 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文中描
绘的《月光曲》的情景,体会乐曲的美妙旋律和音乐给 兄妹俩带来的幸福和快
乐,并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效果,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⒌引读第10节描写贝多芬的句子,结合“飞奔”感受贝多芬急切的心情。
指导朗读。
⒍想象贝多芬离开后兄妹俩的对话,续写课文内容。
说明:在想象写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
教案补充
的 能力,同时,学习运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写好一段对话,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
步感受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三、深化主题 拓展延伸
⒈围绕《月光曲》得名的原因展开讨论。
⒉感悟人们赋予《月光曲》这一“传说”的内涵。
说明:围绕《月光曲》得名的原因,通过对 “传说”的深入理解,感受音
乐家用高超的技艺、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进行创作,为热爱音乐的人带 来
幸福和快乐,进一步揭示课文主题。

月光曲
板书设计: 弹琴
听 (发生)
谈话
贝多芬 弹一曲 (发展)

又弹一曲 (高潮)
记(记录《月光曲》) (结束)

课后反思:


82






林中乐队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写字6个。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和独立识字。
2.能说出“异想天开,不 折不扣,清脆,婉转,喧嚣”等词语在课文中的
意思。积累象声词。懂得有破折号句子的意思。
3.正确标画文中的重点语句。用学过的方法品味重点词语,体会中心句的
作用。
4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想象,感受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
奏时的愉悦心情,培养学生热爱 自然,热爱动物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愉悦的心情。
2、能理解文章用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统领作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法:导读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培优辅差: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题质疑
1.播放一段有各种小动物的音乐。
2.师:你有什么感受?指名回答。
3.师:在森林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都是美妙的音乐,他们共同组成了林
中乐队。
5.板书课题:林中乐队。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83
教案补充



1.指名朗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其余同学仔细倾听,听一听他们的朗读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3)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注意读音。
2.学生读后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读生词。
(2)用形象法理解词语。重点:带“口”字旁的字。
3.初步感知文意。
(1 )师:大家扫清了阅读的障碍,大家来找一找“林中乐队”的成员有谁
呢?找到后画出来。然后,四人小 组交流,到底乐队奏出怎样的乐曲。
(2)四人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
这 么美妙的乐曲是谁演奏,作者为什么能描绘这么美妙的景色,你们想知
道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讨。
第二课时
一、看图说话
1.师: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2.指名回答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师: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中心句。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3.学生根据自己刚才的阅读回答。
新 课标 第一 网

1)师: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2)过渡:走,让我们走进林中,听一听这些美妙的音乐吧。
3.再指名读课文。
师:林中的音乐都有哪些?分别在哪个自然段描写了?
A第一自然段:夜莺的特点。
B第二自然段:各种动物的声音(找出象声词并练习模仿)。
C第三、四自然段:小洞“乐器”和“演奏方法”。
4.师:你喜欢哪一种音乐?把这个自然段读出来。(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汇

84
教案补充



报。)
A有感情朗读
B师:你想象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C学生想象后回答。
D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及时给予评价。
5.师:这些音乐都是由哪些动物演奏的?
A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
B齐读和指名读相结合。
6.师: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你都了解到什么?用曲线画出来。
A指名学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B有感情地朗读。
新| 课 |标| 第| 一|网

三、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师:你认为林中还有哪些动物的演奏?
2.指名回答。
四、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领略到了大森林中的音乐,现在就来谈谈你的感
受吧!
2 .师:作者感叹道:森林里的乐队就是这样组成的。同学们,让我们再来
读一读课文,再来感受一下林中 乐队的奇妙吧。
3.全班分角色发声,描摹课文中所描绘的乐队演奏。
五、布置作业
1.听写生字、新词
2.预习语文天地
板书设计 林中乐队
森林中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
各有各的曲子
各有各的乐器
各有各的唱法
各有各的奏法
课后反思:

85
教案补充




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摘录笔记、读古诗)
一、摘录笔记
1.全班齐读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
2.师:大家在读完后发现,它们都是好词、好句,而且是文中的重点词句。
那么,你们还能找 到更多类似的句子吗?
3.学生合作找到重点句子。
4.全班交流。
5.师:你能说说他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指名回答。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大量比喻手法
《月光曲》形象的情景描写
《林中乐队》拟人手法
7.举例说明。
A血肉:比喻为抗击入侵者而拼搏的人们。
B长城:比喻在入侵者面前建立起坚实的堡垒保卫我们的祖国。
C魔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8.找一找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二、读古诗 1.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围绕着“音乐”来说,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会用
象声词来表示声音。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2.全班齐读古诗。
3.自学并交流古诗的含义。
4.学生交流预习资料。
5.学生质疑诗意。
6.全班交流讲解。
嘈嘈:声音沉重悠长。
小弦:指最细的弦。
切切:弦声幽细琐碎。

教案补充
86



第二课时(自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接力朗读课文,思考:诗人分别把吉他比喻成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
把吉他比喻成:丑小鸭、竹篱笆、少年的梦想和童话、星星、朝霞、友人的悄悄话、驼铃、灯塔、我需要的声声回答。
三、体会思想
1.讨论:诗人的比喻是否合适?
2.指名回答。
3.师:这些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充分反映了吉他在西班牙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4.师:谁能发现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
(每一段歌词的结尾都是一句:你是我的吉他。)
5.师: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6.四人小组交流。
7.个人汇报。
(重复出现,反复强调,抒发了诗人热爱音乐的思想感情。)
四、课外拓展
1.师:诗人这么喜爱他的吉他,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吉他吗?
2.指名回答。
第三、四课时
(习作教案)
一、导入习作主题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音乐)
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假如世界没有了音乐。
二、完成习作

87
教案补充



1.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全班谈论,指名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3.教师点评。
4.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5.引导习作主题。
A注意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B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C合理、大胆地想象,没有音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D拓宽视角,引向人、动植物、大自然等等。
6.学生开始习作。
7.修改习作。
8.抄写习作。
第十单元 金钱
一枚金币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体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
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3.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朗读课文,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法:导读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培优辅差:


88
教案补充



第一课时
一、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
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10元钱能做什么。
2.小结钱的重要性。
二、复习预习课文的方法,预习课文。
1.小组交流。
A 认识多音字:
B 指导书写
C 理解生字新词:
辩解、筋疲力尽、懒惰、熊熊大火
2.朗读课文,想一想:
A 本文写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B 尝试给课文分段,归纳大意。
第二课时
一、创设导入 揭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枚金币》,昨天讲到短短的文章中,介绍了一件怎
样的事情呢?
二、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一)学习1-8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老人为什么“再也受不了“?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指导想像儿子懒惰的程度让父亲受不了?
4.读读父亲痛恨的话,再次体会父亲的“受不了”
5.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为什么父亲要这样做?
(二)学习9-26段
1.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
2.引导质疑; 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
会是那样?
3.指导父亲与儿子的三场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
三、深化主题 拓展延伸

89
教案补充



1.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
2.假如你是文中的老人或儿子,你会怎么办?
3.你珍惜压岁钱吗?为什么?
4.你自己曾凭劳动赚过钱吗?这样的钱你珍惜吗?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 分角色朗读。
2. 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第一次 逛 笑
第二次 跑 扔 笑 劳动所得 来之不易 珍惜
第三次 挣 抓


课后反思


散落的钞票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
3.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 作、神态、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从几组相对
的词语描写中,体会人间真情互助的可贵和可敬。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法:导读法

90
教案补充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培优辅差:

第一课时
一、创设导入 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自主学习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是否读得正确流利。(如达不到这一要求,
须继续朗读)
3.默读课文,想一想,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各
部分列个小标题。
4.同桌交流。
5.反馈。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在一个地 铁站众人捡拾散落的
钞票、物归原主的故事。掉钱――捡钱――钱归原主
三、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一)起因。
刚才大家在质疑时提出了“钞票为什么散落”这个问题,作者在文中 告诉我
们了吗?是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1.指名读第1、2、3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都告诉我们什么了?
2.指名回答。
时间:国庆长假
地点:地铁站
人物: “我”和立明
原因:人多拥挤
四、作业。

91
教案补充



1、熟读课文。
2、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一)经过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边读边想:钱散落以后,人们各有什么反应?用直线请画出相关的语句。
2.全班交流讨论。
我、立明,众人。
壮汉。他心中是怎么想的?我和立明是如何对待他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
么?
3.自由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二)结果。
事情的结果到底如何呢?
1.默读第6~7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地
方不懂?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学习结果,引导解决以下问题:
众人为什么发出遗憾的感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立明和我没吃麦当劳,也没买到《丁丁历险记》,为什么特别高兴?
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三、朗读感悟 体会情感
1.说一说课文的写作顺序、各部分小标题、主要内容。
2.谈一谈本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并说出理由。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悟。

92
教案补充



四、联系实际,交流讨论
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人们会怎么做?你会怎么做?说出理由。
五、语言积累
小黑板出示句子,读一读。
a、当金钱在人们心中高到不恰当的位置时,世界就倾斜了。
b、发财不是人生的目的,贫困不是穷人的耻辱。
x k b 1.c o m

c、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
六、 总结升华
同学们,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是我想大家的心情肯定不平静。是呀,金钱的
确很重要,它可以买 到许多我们想要的东西,但是有许多东西金钱是买不到的,
比如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心。这种真诚的关爱 比金钱更重要。如果我们都能像
故事中的行人那样,相互帮助,相互关爱,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美好呀!你 们说
对吗?那好,就让我们像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关心身边的人吧!
板书设计:
掉钱:人多拥挤
散落的钞票 捡钱:我 立明 众人(拾金不昧)
壮汉(见利忘义)
钱归原主:高兴
课后反思:


毽子里的铜钱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会认8个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亮晶晶”之类的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
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的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找出“亮晶晶”之类的词语,体会它们在
文中表达的意思。

93
教案补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法:导读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
新| 课 |标| 第| 一|网

2课时
培优辅差:


第一课时
一、创设导入 揭题质疑
同学们知道毽子什么样子吗? 课文围绕毽子里的铜钱.,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呢?
二、初读感知 自主学习
1.读课文依据课后生字表,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将课文读通顺。
2.找同学认读生字。
3.请同学领读,开火车读。
4.小组内分段读课文。
5.集体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段。
6.小组推荐同学分段读课文。
7.在文中找出如“亮晶晶”一类的词语,体会他们的意思。
8.理解词语

94



栉风沐雨:用风梳头,以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历经艰辛。栉:梳头,
教案补充
梳理
谦卑:谦虚而恭顺。
引导学生比较同义词,体会表达含义的不同。
谦虚:有自知之明,不骄傲。
谦恭:谦虚而恭敬。
谦逊:谦虚恭谨,多指态度谦让、有礼貌。
佝偻:脊背弯曲
9.组内分角色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
10.小组推荐读课文
x k b 1 .c o m

三、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分叫色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
过 渡: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
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 么疑问?
生自由读。
过渡: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
三、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1.读第一、二小节,文中用了黑漆漆,亮晶晶,香喷喷,笑呵呵 等词语,通
过这些词语你说明了什么.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分角色读第三、四、五小节。
3.理解为什么愣愣的,老人在想什么,我在想什么。
4.根据理解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5.小组推荐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6.默读六、七、八小节。小组讨论为什么我的心理不安?
7.老人为什么不要作者的钱?体现了什么?
8.为什么我的心理空落落的?

95



四、朗读感悟 体会情感
1.读剩下的几个小节。
2.讨论理解热烘烘、栉风沐雨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3.请同学分角色朗读师生间的对话,体会作者的心情。
4.小组讨论对我和卖山薯的老人来说毽子里的铜钱珍贵吗?为什么?
5.作者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老人从作者那里得到了什么?
四、作业
1.听写生字新词
2.预习《语文天地》
板书设计
毽子里的铜钱
闻到烤山薯的香味就会想起老人及铜钱
给“我”第一个山薯
回忆几十年前的事 二婶少给一个铜板 慈祥 善良
给“我”第二个山薯
老师教育“我”
老人对“我”的影响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十
一、我的摘录笔记。
1.出示
2.想一想:观察这每一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老师进行巡视了解情况。
4.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5.这些生字形状和发音差不多,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他们呢?
6.引导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
7.进行生字的组词练习。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进行说话练习。
二、进行词语抄写、说话练习。

96
教案补充



互相交流不懂的词语意思。
老师重点指导“滑行、渴求、遮蔽”
先指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说话,给其它学生做个范例。
三、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练习使用。
1.学生看书中给出的例子:
蹦跳、捧扒、退、追
2.学生模仿例子,自己思考表示动作的词语。
3.指学生回答。老师进行板书。
老师将相应的部分进行标示。
四、积累表示时间的词语,练习使用。
描写小虾吃东西、松鼠搭窝的两段话。
指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这些时间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指学生尝试用这些时间词语说说话。
师重点关注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进行辅导。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阅读短文《人民币背后的风景名胜》。
1.思考: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2.在预习过程中,你对短文有哪些感想?说一说。
(二)畅所欲言,积累学习方法。
周围的同学怎样支配压岁钱?
老师结合学生交流的资料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的爱护金钱呢?
指学生集体交流发表想法,互相点评,互相补充。、

Ww W.x k B 1. c Om

第十一单元:大与小
“扫一室”与“扫天下”


97
教案补充



教学目标
1.熟练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作过程中语言的简洁,用词的精确,感受
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
3.通过讨论、交流、辩论等方式明白“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
义,感受“小事 ”的重要性。知道“只有勤扫‘一室’,才能‘扫天下’”“心存
大志要从小事做起”的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法:导读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培优辅差:

第一课时
一、创设导入 揭题质疑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 同学善于
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
要,往往 忽略不计。那么这些事小吗?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 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www .Xk b1.c oM

3.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初读感知 自主学习
1.昨天布置了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读。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提出听读要求:

98
教案补充



①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触的地方做记号。
②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①(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②(2-5)薛勤告诫陈蕃,不扫一室是扫不了天下的。
③(6)陈蕃的感悟。
(梳理课文顺序,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为契机,相机进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1.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
由。全班交流。
2.相机出示句子作对比: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 br>3.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
意”,试着读出这几 句话。
4.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
引入课 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们大家的 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7.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 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在小组
中交流一下。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
四、深化主题 拓展延伸
学习了课文我们明白了,要想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从小事一点一滴积
累。那些课 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课桌、位洞脏点不要紧;考出好成绩
是大事,平日的生活习惯是小事……这 样的同学们,现在你们现在还认为小事可
以不计吗?

99
教案补充



五、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陈蕃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写。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陈蕃 不扫 只扫
薛勤 不扫 更 不能扫
(平凡小事) ( 轰轰烈烈的伟业)
课后反思:


井 底 之 蛙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的“渺小”。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写字表里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井底之蛙”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法:导读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2课时
培优辅差:

第一课时
一、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二、读课文,理解青蛙和鳖对世界的不同看法

100
教案补充

渔翁对韵-2012年思想汇报


江苏大学专业-元旦节作文


国有三不祥-文员工作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四年级作文我的家乡


美国签证加急-三国演义读后感


个性分析-山西省招生考试网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2016高考满分作文


年会流程-长春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