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补式复合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巡山小妖精
776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06:3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龙潭大峡谷景区-文理学院排名


动补式复合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提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系的汉 语动词的最大问题是:不了解该动词于母语中相应对的动
词在表意上是否存在一致,是否可以规则性类推 使用,存在那些细微的甚至是较大的差异;
由于差异的存在,致使其具有哪些制约性条件句法构造与句法 关系有何不同,使用时受到哪
些限制。由于这些问题是学习者普遍而常见的,所以习得者会由此产生一系 列的偏误。
动补式复合词是一种特殊的致使结构类型,在语义上表达的是一种致使性关系,在对这类词
进行释义时,总是要或隐或显地提示出这种致使关系。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等
辞 书中动补式复合词释义的穷尽性考察,我们归纳出了同义词语释义、说明式释义和综合式
释义三种不同的 释义方式。本文以分析研究角度以汉语习得者常见偏误为主,针对问题谈教
学要点及教学策略问题。
关键词:现代汉语 动补式复合词 释义方式
一、动补式复合词的研究背景
动补式复合词也叫动结式复合词、补充式复合词、述补式复合词、VC(Verb- Complement)
复合词、后补式复合词、VR(Verb-Result)复合词等,它是现代 汉语词汇系统中非常独特
的一种复合词结构类型。动补式复合词是由一个动词性成分和一个由动词或形容 词充当的补
语性成分组合而成。从结构上来看,动补式复合词通常表现为“动素+动素形素”的组合形< br>式;但从内部语义关系上来说,动词与其后的补语性成分之间构成一种后对前的补充说明关
系,这 种补语性成分的作用正是用来“说明动词所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趋向、状态等,也

可以是对动作行为的一种评价”。
从狭义的角度上讲,一个双音节形式的语言片段要成为动 补式复合词,一定要同时具备
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要具备双音节结构的复合词的性质;另一方面 ,是要具有语素
之间的动补关系。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补语性成分往往不局限于动词或 形
容词,有些介词语素和量词语素也可以出现在动词后面充当补语性成分。像“寓于、给以、
归 于、加以”等就是动词性语素和介词性语素组合而成的动补式复合词;而像“翻番”则是
由动词性语素和 量词性语素组合而成的动补式复合词。此外,像“滞后”、“提前”和“落后”
这类由动补短语凝缩固化 而成的词似乎也可以归入到广义的动补式复合词的范围里。也就是
说,广义的动补式复合词实际上可以包 括由一个单音节的动词和任何可能作为补语性成分的
单音节词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双音节复合词,这个补语 性成分可以是动词性的、形容词性的、

也可以是介词性的、量词性的,甚至可以是方位词性的。
二、动补式复合词的研究范围
根据上文对动补式复合词概念的介绍,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确定本文所研究的动补式
复合词的范围:
(一)、从形式上看,本文研究的动补式复合词应该是“动+补(动词形容词)”的结构形式。
其中能够出现在“补”的位置上,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结果或状态的词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主,
朱德熙也曾指 出“补语只能是谓词性成分,不能是体词性成分”。也就是说,这样的动补式
复合词的两个构词语素之间 必须具有补充说明的语法关系。例如“降低”一词,从语法关系
的角度来看,“低”是“降”的补语,是 对“降”所表示动作的结果或状态进行补充说明;
再如“进来”,“来”是“进”的补语,是对“进”所 表示的动作移动趋向的提示说明。因此,
我们把《词汇与汉字大纲》和《发展汉语》综合教材中“动+补 (动形)”形式的动补式复
合词作为统计和分析的对象。
(二)、从意义上看,本文研究的动 补式复合词能够表达“动作+结果趋向状态评价”的
语义关系,而且这种“动作”是导致“结果、趋向、 状态、评价”产生的直接原因。因此我


们可以认为,像这样的动补式复合词的两个构词语 素之间存在一种逻辑上的因果关系。而这
种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在词的内部也常常表现为一种具体的致使关 系。例如“改进”,只有发
生“改变”才会有所“进步”,“改”是致使“进”的原因;再如“扩大”, 尽管“扩”的结
果不一定是“大”,但是“大”却是在“扩”的原因促使下才发生的。
三、了解动补式复合词
动补式复合词是汉语中一种非常特殊而且重要的复合词,这种结构也最 能够体现出汉语
意合性的“以简驭繁”的语义特点。虽然动补式复合词在形式上只表现为一个简单的“动 +
补”的结构形式,但它所能传达的意义内容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或行为,而是由至少
两 个彼此之间具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和逻辑上的因果关系的动作或行为组合在一起而构成
的复杂的致使性事 件。动补式复合词与动补结构之间存在无法分割的密切联系。从形式和语
法功能两个方面来看,由单音节 的动词和结果补语组成的双音节粘合式述补结构都“跟述补

式复合词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有的述补结构在语义上也相当于一个动词”。
(一)、了解动补结构
动补结构与动补复合词形成对立动补结构是句法结构,其实质是短语( phrase);动补复
合词作为复合词(eom-Pound)的一种,尽管其内部有类似于动补结构 的语义结构关系,但在句
法功能上它等同于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在现代汉语中,由于动补结构和动补 复合词一
般都是双音节形式,这实际上涉及对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补组合性质的认识众所周知,词的分界可以依靠形态标志,形态变化比较多的语言,词的界限很明确,困难不大,但汉语词的形态
标志极 其贫乏,在动补结构(短语)中出现的词大多数又可以同样的形式出现于动补复合词中
(这是就一般情况 来说的,个别情况下两者并不一致,详见后文),因此,单从成分的组合方式
和文字形式上看,很多动补 结构和动补复合词是没有区别的。
动补结构中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
(1)、动补结构中的 动词是核心词,补语是附加语。按这种观点,汉语属于“附加语构架语
言”。其实,“动补结构”这个名 称已经意味着动词是核心语,补语是附加语。这也是大多数
人的观点。
(2)、动补结构中的 补语是核心语,动词是附加语,起修饰补语的作用,“漂出”实际是个
“状中结构”。按这种观点,汉语 属于“核心语构架语言”。指这种观点的依据主要是
Bloomfield“向心结构”的理论(end ocentric construction)的理论:在一个组合式结构
中,如果一个成分的功能相 当整个组合的功能,这个结构就是“向心结构”,这个成分就是

机构的“核心”。如李临定用 “缩减”检测法证明补语是核心:
我已经吃饱了→我已经饱了?我已经吃了
小孩子吓哭了→小孩子哭了?小孩子吓了
我听懂了你的意思→我懂了你的意思?我听了你的意思
马希文用“增扩”检测法证明补语是核心:
帽子掉了?帽子吹了→帽子吹掉了
铅笔折了*铅笔写了→铅笔写折了
头发白了*头发愁了→头发愁白了
(3)、动补 结构有的是动词为核心语,有的是补语为核心语。按这种观点,汉语是“附加语
构架”和“核心语构架” 混合类型的语言。任鹰考察主宾语可以交换位置的动补结构:
A 老王喝醉了酒
老师讲烦了课
大家吃腻了剩菜
B 就喝醉了老王
课讲烦了老师


剩菜吃腻了大家
他认为A列是动词为核心,B列是补语为核心,因为B列的补 语有“知识”的意义。这
样分析的前提是认为“醉、烦、腻”这样的形容词在现代汉语里仍然有致使的作 用和用法。
柯理思认为汉语动补结构的补语自身也能充当谓语的主要动词,如“漂进”的“进”,
跟英语的into纯粹是虚词不一样,因此汉语史混合类型的语言。用缩减法或扩展法究竟能不能检测出动补结构的核心来?袁毓林认为马希文只是那受事做主语的句式,那么只能证明

动词是核心语,如下面的例子,补语能缩减而动词不能缩减:
大风吹掉了(帽子)*大风掉了 大风吹了
哥哥写折了(铅笔)*哥哥折了 哥哥写了
爸爸愁白了(头发)*爸爸白了 爸爸愁了
缩减法似乎证明下面的动趋式是趋向补语为核心语:
走进来一个人 进来一个人 * 走了一个人
跑出去一个人 处于一个人 * 跑了一个人
但是换了一下动词,情况就变了:
扔上来一包烟 * 上来一包烟 * 扔一包烟
寄回去一包书 * 回去一包书 * 寄一包书
因此,“向心结构”的理论也许是正确的, 但是缩减法和增扩法并不能检测出动补结构的结
构核心。
(二)、关于汉语动补结构的历史来源
要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分开,在古代汉语里,动词和 形容词都能很自由地表示致动意
义,例如“远之”是“使它离得远”的意思,“败之”是“使它失败”的 意思。但是这种致
动用法在现代汉语已经衰退,现在如说“白了少年头”,那是古代汉语的残留,不是主 流。
俞健萍提到动补结构可能有两种来源:
来源甲:B→A而B→AB 如:远之→推而远之→推远他
来源乙:A→A而B→AB 如:推之→推而远之→推远他 俞健萍认为,动补结构AB主要是从甲式发展而来的,即由B扩展而来,因此补语B是核心。
有人因此还认为汉语经历了核心由后项B转移到前项A的过程。
其实动补结构的产生跟动词形容词 致动用法的衰落是切相关的,即“推远”的产生和
普遍使用跟“远”的致动用法的衰退比切相关。因此不 能认为现代动补结构中的补语有致动
用法还有普遍性。
从历史上看,动补结构应该是从双核心 的连动结构或并动结构通过后核心的虚化弱化
演变而来的,而不是从核心在后的状中结构核心前移转变来 的。例如:
The dog barked John awake
狗叫醒了小张。 英语宾语john插在动词和补语之前,现代汉语动词和补语先形成了一个句法单位“叫醒”
(动补 复合词),然后再跟上宾语“小张”。但是在中古汉语,语序和英语是一致的:
唤江郎觉(《世说新语•假谲》)
这话总分离时的连动(或兼语)结构式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 来源。原来前动词和后动词都是核
心(“万物灭尽”也可以说成“万物尽灭”,前后动词可以颠倒),后 来动词“觉”虚化,虚
化了的成分会失去独立性,变成为粘附于前动词,早场动补结构,即;唤江郎觉→ 唤觉江郎。
虚化乐的成分结合面宽,例如,从“击杀之”(连动式)变出“愁杀人”(动结式)后,“杀 ”
意义虚化,已经失去“杀害”这种事在意义,表示程度深这种抽象的意义,它的结合面变宽,

除了跟动作动词结合还可以跟“愁、笑、妒、看”等心理动词结合。
因此,即使从历史演 变来看,现代汉语动补结构也是动词是核心语,补语是附加语。


结论是,现代汉语属于“ 附加构架语言”。
对外汉语教学中,动补结构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弄清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特 点,
并将它与其他语言加以比较,这也许有助于这方面的教学。
四、研究目的
首先 ,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动补式复合词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复合词的结构类型。虽
然复合词是各种语言中 都具备的词汇类型,但并不是所有语言中的复合词都具有完全相同的
结构方式。换而言之,对于各种不同 类型的复合词来说,大多数复合词的结构类型是各种语
言中所共有的,但是也有极少数的结构类型是某一 种或几种语言中所特有的。而动补式复合
词则恰恰是这极少数例外中的一类,它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既 特殊又重要的一种复合词的
结构类型,但它在其他语言中却是比较少有的。在其他语言中,也可能存在“ 动+补”的结
构方式,不过这样的组合方式在语法属性通常是短语而并非是我们所说的复合词。例如,像
“看破”、“加快”、“下来”、“下去”、“提前”这些词都是汉语中的动补式复合词,它们在英语中所对应的英语词分别是“see through”、“speed up”、“come down”、“go up”、“bring
forward”,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中确实也存在“动 +补”的结构方式,尽管这样的组合方式是
以短语的形式呈现出来,但并非是汉语中的动补式复合词的结 构类型。因此,我们说动补式
复合词是汉语复合词中一种特殊的结构类型,也是最能体现汉语复合词有别 于其他语言的复
合词的结构特点。对于动补式复合词的分析和探究,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揭示汉语复合词 的
构成方式和结构规律。
其次,与其他结构类型的复合词相比较,动补式复合词更能凸显汉语 “以少驭多,以简
驭繁”的语用特点和表达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凭借一个 最简
单的双音节词的形式来表达由两个彼此之间具有因果联系的子事件所构成的复杂事件的意
义 内容,这是汉语中其他类型的复合词所无法比拟的,对于其他语言来说也是难以想象的。
因为在其他的语 言中,相同的意义内容通常需要用短语或是句子的形式来进行相关的表达。
正是由于动补式复合词在语义 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具有其他复合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和优越
性,我们认为很有必要结合对外汉语的词汇教 学的实际情况对动补式复合词进行研究,全面
考察它们在具体教材中的使用情况,进而帮助汉语学习者更 好、更快地掌握汉语中的动补式
复合词。
最后,由于前人对动补式复合词缺少足够的关注,特 别是对于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动补式
复合词的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所以这里仍是一片有待于开发的新领域 。本选题的撰写也正
是为了弥补目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对于动补式复合词研究的不足。目前,大部分学 者都把
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补语的教学上,也就是侧重于对语法中补语的教学。然而,
对于词汇方面的动补式复合词的研究却很少有人涉及。既然动补式复合词是汉语词汇中一种
非常特殊而 且重要的复合词的结构类型,是其他语言中不存在的词汇现象,那么为了更有针
对性地帮助汉语学习者理 解和掌握动补式复合词,我们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修订本,以下简称为《词汇与汉字大 纲》)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发展汉语》(第
二版)综合教材中的动补式复合词进行深入调查和 统计,明确动补式复合词在《词汇与汉字
大纲》和《发展汉语》综合教材中的分布状况,并予以分类,进 而加深汉语学习者对动补式
复合词的理解,使不同程度的汉语学习者更
加有效快捷地掌握和使用动补式复合词。
五、教学难点
(1)明确动补式复合词的词性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词性的引入是一个的不容忽视的教学 环节。明确汉语复合词的
词性,可以使汉语学习者对汉语复合词的用法和语法功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动 补式复合词
作为汉语双音节复合词结构类型中的一种,和其他类型的复合词相比较,最重要的一点差别< /p>


就是:其他类型的复合词在词类属性上存在不固定性,可能是动词,也可能是形容词、名词
或副词等;而动补式复合词从词类的属性上看绝大部分都是动词。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就在
于动 补式复合词内在的构成方式。通常情况,动补式复合词是由一个主要动词加上补充性说
明成分来构成的, 而一般认为这个主要动词在整个复合词中居于句法上的核心地位,也就决
定了动补式复合词在词类属性上 的归属。正是由于这种内在的构成方式也就决定了它们总是
作为动词来发挥其自身的语法功能。因此,在 动补式复合词的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要
帮助汉语学习者明确动补式复合词的词性。
(2)明确补语性成分的作用和形式
动补式复合词具有其内在独特的结构方式,即由一个主要 动词加上补语性成分来构成。
这种双音节复合词的结构现象是其他语言中所不具备的,会给汉语学习者在 学习和理解上造
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何让汉语学习者理解和掌握其中补语性成分的作用和形式也就成为 动
补式复合词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所在。因此,在教授动补式复合词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其补语
性 成分所表示的语义特点给以充分的讲解和明确的说明。根据上文中所归纳出的四种类型的
补语性成分,我 们可以从作用和形式两个面来讲解各种类型的补语性成分。
六、动补式复合词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策略
(一)从教材编排出发
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补式复合词,我们可以从教材的编排上给予以下两个方面的改
进: < br>1.动补式复合词在教材生词表中有所体现《发展汉语》综合教材在对动补式复合词进行标注
时, 并没有遵循《词汇与汉字大纲》中的标注方式——即只是使用拼音分写的形式进行提示,
而是为动补式复 合词标明了具体的词性。在教材的初级阶段,采用英文动词 verb 的字母简
写形式“v”来标注词 性,在教材的中、高级阶段则用汉字“动”来标明词性。这种做法在
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已有标注方式的 改进,使词性的标注更为合理、更为科学。但是,笔者
觉得这种方法也并不能很好地引起汉语学习者的注 意。所以,我们建议在编写对外汉语教材
中时,对生词表中的动补式复合词进行特殊的标注。使生词表中 的动补式复合词和一般性的
动词或短语加以区分,从而引起汉语学习者的注意和重视。我们可以尝试在原 有字母简写的
标注方式上加以改进,变为“v-c”的形式,即用“Verb-Complement” 的形式来进行标注。
我们也可以在动补式复合词的后面直接加注“动补”两个字,例如:初级阶段的词“ 出去—
—(v-c)”,中级阶段的词“摆脱——(动补)”等。
2.动补式复合词的类型情况要重点安排
能够将动补式复合词的类型情况做出重点安排的,在 目前所了解到的对外汉语教材中,我们
还没有发现。因此,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为了突显动补式复合词 与一般性动词的差别,我
们可以在教材初、中、高各个不同阶段的生词表后,将动补式复合词的类型情况 做出重点的
安排,同时也可以适当增加动补式复合词在课文中和课后练习里的复现率,通过这种方式来< br>帮助汉语学习者加强记忆,避免学习过程中遗忘现象的发生,从而获得较好的词汇学习效果。
(二)从教学原则出发
《词汇与汉字大纲》和《发展汉语》综合教材中出现的动补式复合词的 数量并不是很多,
但它既与一般的动词具有某些相同的语法功能,又因其自身结构的特殊性和补语性成分 的复
杂性,而与一般性的动词有所区别。针对这些具体情况,我们在教学原则上提出以下几点建
议:
1.先补语性成分原则
我们可以将动补式复合词的教学过程一分为二,先把动补式复合 词中四种类型的补语性
成分引入到词汇教学中,让汉语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对不同类型的补语性成分的意义 和作用。
然后,再把动补式复合词中“动+补”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讲解和释义。在动补式复合词的


教学中,补语性成分都是比较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把动补式复合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 br>在补语性成分的讲授上。
2.基本分散,相对集中
从动补式复合词在《发展汉语》综 合教材中的分布情况来看,我们会发现动补式复合词
存在教学范围跨度大和不易集中讲解的特点,因此我 们可以根据课文中出现的顺序,采取随
堂教学的方法,逐一讲解,各个击破。同时,还应该把汉语学习者 的实际理解情况作为动补
式复合词讲解数量的参考,而不应该期望在一堂课内就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也不 应该要求汉
语学习者在学习以后就能立刻掌握和运用,教学的重点则在于不断巩固,逐步深化,从而达< br>到教学的目标。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把已经学过的动补式复合词与相关的语法点相结合,
进行相 对集中的句法操练,帮助汉语学习者从语法项目的角度增强对动补式复合词的理解,
也可以从动补式复合 词的某些用法来复习和巩固语法点的教学,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三)从教法出发
在 动补式复合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语言对比的教学方法——即针对以不同语
言为母语的汉语学习 者,使用该种语言中的词汇或语法现象与汉语中的动补式复合词进行对
比式教学。让汉语学者明确汉语动 补式复合词在用法和表达形式上与该语言中相似的复合词
或短语的不同点,进而更好地克服或摆脱其母语 的影响。但这就给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
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语言中的词 汇和语法现象有所了解。我们
以英语为例,观察英语中是用怎样的方式和结构来表达汉语中的动补式复合 词,从而使以英
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更为深入的理解这种复合词的结构类型。

注释

① 李丽云 现代汉语动补式复合词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② 李丽云 现代汉语动补式复合词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③ 梁银峰 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与演变[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④ 李临定 《究竟哪个“补”哪个:“动补格”关系再议》,《汉语学习》1984年 第二期
⑤ 柯理思 《汉语方言里连接趋向成分的形式》,《中国语文研究》2000年第一期
⑥ 袁毓林 《叙述式的结构和意义的不平衡性》,《现代中国语研究》2000年第一期
⑦ 李丽云 现代汉语动补式复合词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⑧ 柯理思 《汉语言方言里连接趋向成分的形式》,《中国语文研究》2002年第一期
⑨ 袁毓林 《述结式的结构和意义的不平衡性》,《现代中国语研究》2000年第一期

参考文献:
[1]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下册)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梁银峰.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与演变 [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3]卢福波 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方法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王 力 汉语史稿[M] 新1版 北京:中华书局,1980.
[5]孙德金 对外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研究 [M] 北京:商务印图书馆,2006

哪些国家过春节-荷塘月色教案


赞美老师的成语-会计面试技巧


链家地产租房-个人季度工作总结


法学排名-关于马的作文


李月增-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


广东高考分数段-五一劳动节演讲稿


太原外国语学校-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个人自传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