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 老师,我想不出你好在哪里
帮助他人的名言-河南艺术生高考分数线
老师,我想不出你好在哪里
老师,你进步了吗?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发生了几个故事。这几个故事对我的思想
和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个故事
发生在我教书的第三年。那时,我做班主任,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
,我都喜欢问小朋友一个问题:“一个
学期下来了,你跟我说说你有什么进步啊?”我要求每个人最多说
一两分钟。小朋友就说呀说。一个小女
孩举手,我把她叫起来,我问她:“你有什么事啊?”她说:“俞
老师,我不敢说,我说了怕你不高兴。
唉,我看还是不说算了。”我说:“不可以的。我们之间还有什么
不可以说的呢?俞老师对你们是知无不
言言无不尽,你们也应该对俞老师这样。”于是她就问:“俞老师
,那你说说,一个学期下来,你有什么
进步啊?”哎呀!本来是我问小朋友的问题,结果她这么反过来一
问,嗬!那些小朋友的眼睛就像放电一
样“刷”地射过来了。我感觉就好像有很多灯聚焦在我身上,那时
我有种发昏的感觉。所以,我发现老师
的有一个误区,老是想着问学生:“你进步了没有?”其实,我们
经常忘记问自己:“我进步了没有?”
提问的是四年级的孩子。我当时就有发昏的感觉,心想今天
完了。这个班我带了一年了,小朋友都很
喜欢我。那时我想,如果我的进步不大,只是一点点的话,小朋
友听了,可能就对我不感兴趣,就没有那
么喜欢我,不再佩服我了,那肯定是不可以的。如果说进步很大
,可我又觉得自己也没有很大的进步啊,
毕竟这才是我教书第三年。正好,那节课也快结束了,我就耍了
一个滑头,对学生们说:“时间差不多了,
让老师把这个问题作为家庭作业带回去,明天向大家汇报,好
不好?小朋友们很不情愿地摇摇头。哼哼!
他们其实也很喜欢看老师的笑话的。(呵呵)
那天晚上,真的,我人生当中第一次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进步
了没有。作为老师,我一年应该有哪些进步?作为一名老师,我怎么
向学生交代?那时不像现在这样提倡教学反思,也不讲什么专业发展,
一般教师教书也就是求个养家糊口,不怎么想个人的发展问题。啊——,
这个孩子给我提出的这个问题给我印象太深刻了。
第二天早上的第一节课就是数学课。一上课
,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昨天问的那个问题还记
得吧?”“记得!”学生们回答得很响亮。“那
你们说说看,俞老师这学期有什么进步?因为我不知道自
己有啥进步。”我问他们。然后,有的学生就说
:“俞老师,我发现你的普通话进步了不少,以前你讲课
有好几句话我们听不懂,现在就能全部听懂了。
”有的学生说:“你还有一个进步就是,以前有打骂我们
的时候,现在不打骂了,还经常搓搓我们的脑袋
,这让我们很舒服。”……我听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
真的很感动。我说:“我教你们一年了。昨天你
们提的问题,我老实跟你们讲,我想了一个晚上,我想不
出自己有什么地方进步了。但是今天你们讲了我
这么多的进步,老师很感动。你们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老师其实也是要进步的。”
教学相长,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从心底里感激我的学生。
如果你能让他们忘记吵,算你厉害
还有一件事,也很能说明这一点:是我
的学生让我进步。小孩子嘛,上课总是要吵的。那时我也年轻,
上课一遇到学生吵,我就很生气。后来,
我想了一个办法,不是上课他们要吵,要打断我上课吗?我就给
他们立了一个规矩:上课讲话不要紧的,
但不要吵到让我停下来维持课堂纪律。让我停下来也不要紧,但
不能让我一堂课上停三次(因为这样就没
法上课了)。如果停三次的话,那我就罚全班放学后在教室里静
坐15分钟。这是我跟他们讲好的,他们
也没其他好的解决办法。可是想想也是应该的,课堂上这么吵,
那些想学习的学生也是很烦的。
有一天,真的有个小朋友让我一堂课停下来三次。我说:“好,第三次停下来了,要组织纪律啊。今
天
放学后,大家要留下来静坐。”到了下午,学生们就乖乖地留下来静坐了。那天我很得意,觉得自己的
这
个办法很聪明。
等我让他们回家的时候,一个小朋友拿着一个作业本过来了。“咦?”我很惊讶,“你
怎么把作业拿
来了?你们今天又没做作业,你为什么把这个本子交给我?”她说:“俞老师,你看看,你
看看。”说完,
她就跑走了。她走后,我打开作业本,一下子就看见她在本子上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师
,您是在浪费我
们的时间!”
这怎么会是浪费时间呢?我在这个孩子的作业上批复:“好的纪
律是的学习的前提,可爱的小姐!”
第二天她给我的回复是这样写的:“俞老师,如果你能让他们忘记吵
,算你厉害!”哎,我当时看了这句
话,马上就有一种很复杂的感觉,这种感觉是说不出来的。我觉得学
生看不起我。她的潜台词好像是:“你
有什么了不起?你有本领,就让学生忘记吵。”那天我想了很多。
她给我的警示是:老师啊,不要凭着自
己的权威一味地要求学生“你要听,你要听”,你有没有想过,你
讲得好不好听。如果你讲得不好,你凭
什么要求学生?这件事对我的教育实在是太大了。我以前从来没这
样反思过。我总是认为,学习是学生自
己的事情,学不学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反正我上课是很认真地去
讲的,你不听就是你的责任,这种思想
其实很不对的,作为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忘记吵是他的一个重要
任务。因为学生还是孩子,不是大人。
他们的自律能力很差,他们,是要吵的,要动的。如果教师讲得很
精彩,他们就会在课堂上忘记吵,讲得
不精彩他们才会吵。
像这种情况,有的老师可能把作业本一扔,说她两句也就过去了。
我呢,可能就有这么一种素质,愿意接受学生的帮助。这个关键事件
给我的影响是:以前我只想着应该怎样上课,现在我想的是应该怎样
把课上好。
所以,我说是谁在帮助我成长,是学生。学生始终是我们的老师,
他们就在突然之中像一道闪电裂开了你的脑子,让你一下子得到不少
顿悟。这种感觉有点像佛教的“当头棒喝”,令人醍醐灌顶。
老师,我想不出你好在哪里
我觉得影响我成长的关键的人和事,
基本上都来自学生。我第一批学生中有一个孩子,有一次回来
给我讲:“俞老师,我回去老是对爸爸说你
很好。”这个孩子的爸爸在报社工作,孩子老说俞老师好好好,
讲得多了,他爸爸就问他:“你们俞老师
到底好在哪里呀,咱们给他写篇报道吧。”他对我说:“俞老师,
昨天晚上我想了一个晚上,我想不出你
好在哪里呢!”我说:“不会吧。我怎么不好了?”他说:“是啊。
我老说俞老师好,真去想的时候,却
想不出你好在哪里了。”我说:“你说说看。”他说:“第一,你有
没有备课到深夜?”我说:“没有。
”“第二,你有没有带病坚持上课?”我说:“没有。”“第三,你
有没有打雨伞送我们回家?”我说:
“也没有。”他说:“所有好的事情你一样都没有呢。”
哎呀,这个学生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他说:
“反正在你身上找不出一点好的东西来。你呀,衣服乱
穿,字也乱写,有时还批评我们,但是你说怎么回
事呢,我们就是觉得你挺好的,可又说不出你好在哪里。”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老师是一个好老师呢?
所以,那次,这个学生给我的感悟就是,老师不要在学生
面前塑造这种形象:备课到深夜,坚持上课昏倒
在讲台上。这个形象一定要改变。
吃大饼的故事
还有一个关
键事件,影响了我对数学的理解。2007年《人民教育》第7期发表了我的一篇文章,题
目是“不让一
个学生落后”。在那篇文章开头,我讲了一个故事。这个学生是我第四批学生中的一个。这
个小朋友人长
得很漂亮,就是读书不好。
一天,我让这个小朋友做一道题。这道题很简单,题目是这样的:××牌5
2型拖拉机一天耕地150
公亩,问12天耕地多少公顷?就这么个题目,她不会做。她先是把三个数字
乘起来。我说:“你错了。”
她就订正,把乘法变成除法。我说:“你又错了。”她又订正,把除法变成
加法。我一看就觉得这个学生
是在瞎猜,她不会思考。有些小学生就是这样的,今天课堂上讲了乘法,他
就认为今天的题目肯定用乘法;
要是讲了除法呢,他就用除法,一点都不动脑的。
我说:“
你过来,我给你打个比方。比方说,你每天早上吃两个大饼,5天吃几个大饼啊?“这和
那个题目的性质
是一样的嘛!要不就换成学号,我问她:“你是几号?” “我16号。”她说。“哦,那
就是16号同
学每天早上吃两个大饼,5天吃几个大饼?”16这个数字在这里是没用的,是个代号而已。
这个小朋友
却说:“俞老师,我早上从来不吃大饼!”
当时我还以为她是开玩笑呢。那天我的心情也比较好,本来可以一句
话丢过去:“你开什么玩笑,我现在叫你做数学,你以为我是在跟你讲吃
大饼吗?”我没有这样做,而是接着问她:“那你早上喜欢吃什么?”她
说:“我都是吃粽子的。”我说:“那好,这很简单啊,我问你,你每天
早上吃两个粽子,5
天吃几个粽子啊?”呵呵,这个小家伙,她很认真地想了一想。我想,你这么认真,
应该把问题解决了吧
。她说:“俞老师。”我说:“唉,你说。”她说:“俞老师,我两个粽子吃不下去
的哎
!” “那你每天能吃几个粽子?”她说:“一般都是妈妈给我买一个,我只吃半个,剩下的我都扔
掉了
,我不喜欢吃。”我说:”好的。”我想这个题目可能是做不下去了。为什么呢?因为半个是0.5,
0
.5×5,这是小数乘法啊,这个知识点还没学呢。我说:“你每天吃半个,那你5天吃几个粽子?”然后,她说:“吃两个半。”“怎么算出来的?”“两天一个,5天不就两个半了嘛!”你说这个学生笨不笨?一点都不笨,聪明着呢。然后我就思考一个问题:其实我们这个学生不笨啊,但她为什么又连一道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呢?
后来我就开始思考学生的学习准备问题,我现在的观点是:当一个小学生他(她
)的思维发生困难
的时候,一定是在学习准备上出问题了,而不是智力有问题。他(她)的智力绝对没问
题。我就再接着思
考一个问题:她为什么会这样呢?学习好的人,你问他(她)一个问题:每天吃两个大
饼,5天吃几个大
饼?他(她)绝不会去思考这两个大饼是不是我吃的。他(她)不会陷进去。在他(她
)的眼睛里,不管
这两个大饼是谁吃的,马上就能抽象出来了。而我这个学生为什么这么“笨”呢?她没
抽象出来,陷进去
了:“我怎么能吃得下两个大饼呢?”“我没吃大饼啊?”她把数学忘记了,这就是问
题了。
这个小朋友的思维还不是数学思维,她把自己陷进去了。我们只是举个例子而已,题目中的那个
“你”
不是你啊!换成甲可以,乙也可以,丙或丁也可以得嘛,怎么就是你呢?她就认为是自己,老是想
“我每
次两个大饼”这样的问题。这些人在思考数学问题的时候,往往被非本质的东西迷惑了。为什么会
是这样
的呢?就是她对信息的捕捉和别人不一样。理解能力强的的学生,能马上把非本质的无关信息过滤
掉。数
学就是数学,数学是讲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与常理无涉。而有一部分孩子就不知道,老是琢磨“
两个大
饼能吃得下吗,可能吗?”这类非数学的问题。后来,我告诉她,她的毛病在哪里。她为什么数学
学不好?
因为她不是用数学的方式去想问题。两个大饼拿来了,这只是一个比方啊,两个大饼可以,两个
粽子也可
以,两根油条也可以呀!你要“刷”地一下子把这个“2”提取出来,这就是数学。我很耐心地
给她补课,
就讲这个东西,其他的都不讲。这个东西理解了之后呢,其他的东西也就慢慢地通了。这个事
件让我对小
朋友的数学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文选自俞正强著作《低头找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