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可胜在己 可胜在人

余年寄山水
901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09: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拜佛礼仪


论不可胜在己 可胜在人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人”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的《形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 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
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孙子兵法〃形篇》
孙子说:以前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首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并等待可以 战胜
敌人的机会。使自己不被战胜,其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敌人能否被战胜,在于敌人是否
给我们以可乘之机。所以,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够使自己不被战胜,而不能使敌人一定会被我
军战胜。
通俗一点,意思就是:如果没把握打胜仗,但有把握不被战胜,那就是应该坚守,不
动如山。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时期,当时的中国由于采用了新的生产工具和新的生产方式,
社会生产 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宜生产力,因此
社会关系必须得到调整 ,变革总是充斥着阻力跟利益角逐。由此古代中国进入了第一个社会
动荡,战祸此起彼伏的时期。孙子编 写《孙子兵法》的最初的目的只是指导对外战争以及一
定程度的内部发展。因此,本文先从军事学的角度 来论证“不可胜在己,可胜在人”的合理
性及其局限性。
为了实现论证其合理性,本文采用举实例佐证的方法。在接下来的篇幅里,用三个战
例来论证。
1) 汉中之战弱小的刘备为何获胜?
汉中之战是指东汉末年群雄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 。此战由刘备从建安
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 年
之久。最终刘备将曹操的势力逐出汉中,成功控制汉中,于该年秋天自立为汉中
王。
此战中,曹刘实力相处甚为悬殊,曹操投入数十万兵力,诸葛亮曾说:“及至
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 数十万之师,救张郃於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
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司马懿也曾说:“ 昔武皇帝再入汉中,几至大败。”
而刘备由于实力弱小,最后由于前线兵力不足,已 经到了“今男子当战,女子当运”
的地步。即使这样,汉中最后为刘备所有,曹操损失惨重,个中缘由应 当研究一番。
战争初期刘备将目标锁定于阳平关,但久攻不下,损兵折将,因此转而占据定军山,
斩杀夏侯渊。曹操得知夏侯渊之死,急忙亲率大军由长安出斜谷,赶赴阳平关救援
汉中,可惜此时此刻 汉中争夺战的主动权已掌握在刘备手上了。得知曹操亲率大军
前来,刘备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 必有汉川矣。乃敛众拒险,终不交锋。
刘备于此战运用的就是“不可胜在己 ,可胜在人”的策略。他清醒认识到己方
兵力虽处于劣势,却占尽了地利,何况曹军劳师袭远,补给线过 长,在不得地利的
情况下无法保证补给,必不能久战。于是他利用有利的地形,扼守险要之地而不与之战,同时遣游兵袭扰曹军后方,劫其粮草,断其粮道,加速曹军补给极限的到来。
刘备先占据地利 ,依险据守,让自身处于不败之地,此为“先为不可胜”。而将失
败的危险施加在曹魏,直至自己取得战 略主动权,此为“以待敌之可胜”。最后取
得汉中之战的全面胜利。
2) 拿破仑远征俄国为何失败?
拿破仑远征俄国战役发生于1812年6月至11月,这 场战役拿破仑前期取得
重大胜利,进占莫斯科。而最后俄国军队在库图佐夫的率领下彻底击败法国军队,
拿破仑至此一蹶不振。
此战中,库图佐夫在俄军屡战屡败之后迅速整顿军队 ,提高战斗力,一面作


战略撤退,实行坚壁清野,消耗和迟滞法军,争取时间,寻机歼敌 。神舟在波罗
西诺会战之后,成功说服俄国皇帝放弃莫斯科。而拿破仑拿破仑急于和俄军主力
决 战,一举击败俄国,气势汹汹,长驱直入,迅速占领很多地方,但是占领地方
愈多,用于进攻的兵力就愈 少。当法军占领斯摩棱斯克以后,法军已失去了数量
上的优势。拿破仑急于决战,而库图佐夫不与拿破仑 正面交锋,运用的战略思想
就是“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库图佐夫避免 与强
悍的法军正面交战,此为“先为不可胜”使自己的实力不至为拿破仑重创,而是
实行战略后 撤,避敌锐气,击其暮归,此为“以待敌之可胜”。最后,成功将法军
击败于俄国境内。
3) 胡宗南为何惨败于陕甘?
1947年3月开始,胡宗南率领国民革命军精锐进攻延安 ,毛泽东与党中央果
断实行战略转移,放弃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在5个月的时间里,不足3万人的西北野战军利用“蘑菇战术”在取得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三场歼灭战的胜利。
西北野战军在地形 与群众均有利的条件下,针对敌军急于寻求同我方决战的心理,
以小部队与敌周旋,疲惫、消耗、饿困对 方,而以主力隐蔽等候,不骄不躁,待
敌十分疲劳与孤立无援之时,集中主力加以各个歼灭。
西北野战军利用地形与群众条件优势,采取运动战,避免与胡宗南进行决战,
此为“先为不可胜”,不断 运动转移使胡宗南往返奔波,疲于奔命,造成补给等等
方面的严重困难,士气低落,不断丧失歼灭西北野 战军的筹码,此为“不可胜在
己”,而待敌十分疲劳与孤立无援之时,集中主力加以各个歼灭,此为“可 胜在敌”。
上述三个经典战例都是“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战略思想的绝妙应用,都有一个共 同点就是在自身没有必胜的把握的时候,先利用自身的各项条件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然后
不断完善 自身,消耗对手,最后在有绝对胜利把握的时候,再与敌人进行决战,取得全面胜
利。
每一枚硬币都有两面,任何科学原理都有其适用范围跟前定条件。据此,我们考察论
证“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的局限性。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的前定条件是自身没有必 胜把握,己方处于防御的一方。孙
子说:“不可战胜的关键,在于自己;可以战胜的机会,在于敌方”。 也就是等待敌方出现错
误,己方利用这个错误。但是如果己方是进攻方,己方发动的是侵略战争,而且敌 方的指挥
官深谙“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的道理,那么己方就不能一味的等待对方犯错误,对于发动战争的一方来说,只有进攻才能赢得战争。进攻与防御应当是同时进行的。
从这一方面来说,“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的战略思想显得过于被动跟消极,不完全
适用于处于发动侵略战争的进攻一方, 这就是其局限性。
孙子曰: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就是说:不被战胜的关键,在于防御;赢 得
胜利的关键,在于进攻。
为了避免出现进攻的一方处于“不胜”的境地,己方必须构筑“形 ”,给进攻创造最佳
时机,用进攻结束战争。这也是孙子阐述的为什么“胜可知,而不可为”。
论述其合理性与局限性,是为了便于我们利用其合理性,避免其局限性。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 化,各国紧密联系,战争的代价过于高昂,爆发战争的可能性降低,
我们应当不断扩展《孙子兵法》的应 用领域。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战略思想在现实中可以有哪些应用呢?在接下来的篇幅里将
逐条列举。
对学生,学习就是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竞争力的过程,为未来参与社会竞争做好充分准< br>备。能否成功虽然还依赖客观条件,但能不能在时机出现时抓住机会,取决于你有没有为此


做好准备。
对工作,把每项任务都当作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多观察多学习,努 力将知识和实践
结合成自己的实际经验,等待机会。机会一旦来临,能否成功就取决于你手上是烧火棍还 是
屠龙刀了,和你知不知道怎么耍了。
而投资,也是如此,知识、能力、心理等 方面的准备都是成功的起码条件,只有准备充
分,才有可能不被战胜。市场千变万化,需要等待时机出现 。价值投资者可能需要安全边际
的出现,趋势投资者可能需要信号的发出,但无论哪类,你都要知道你等 待是什么,以及在
时机来临时你能干什么和怎么干。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意思是虽没有把握打胜仗, 但有把
握不被打败,那就是坚守,不动如山。待敌之可胜,等敌人有破绽时一举攻破。
炒股中 ,不赔钱在己,就是我不买股票就不会赔钱;可胜在敌,等庄家把股价压到无法再跌
时,勇敢进入,必赚 。不要嫌机会太少,股票里的钱是赚不完的,特别在中国,投机是主流,机会
就更多,能抓住一次机会就 不得了。
根据时空交易理论而创造的时空交易系统正是要创造一种能够立足于市场而不败的条
件,这种条件要靠自己去建立,不能指望市场和市场监管部门会保护你。正是在这样的指导
思想下,时空 交易系统运用一套安全交易的避险规则来有效地防范风险,保护资本的安全。
从企业的角度讲,“先胜 ”是企业如何安身立命、也是企业如何给自己定位的问题。从
经营说,也要谋企业要取得全局胜,整体胜 ,长远胜。不以一时一事胜为追求,制订好长远
发展规划。从企业干部的角度说,企业干部的成长和企业 息息相关要善于学习,不断接受新
思想,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在群众实践中锻炼成材。
对国家 参与国际竞争来讲,国家应先致力于发展自身上面,不断加强国家制度建设、法
律体系完善、经济发展、 民族关系以及科技进步,创造这些条件使自己于国际竞争处于不败
之地,最后,参与国际竞争取得成果自 然是水到渠成。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的思想具有应用的广泛性,我们应当不断丰富其内涵,小到 在
工作生活中,大到国际竞争。我们都可以利用。

400字写人作文-眉山市中考成绩查询


商陵君养龙-小学健康教育计划


写给自己的一封信-江西省职业资格工作网


成功的名言-经典电视剧台词


深圳58同城招聘-安全制度


综治-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描写雾的作文-关于祖国的演讲稿


非主流留言-围城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