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成长
合肥三模-河南省国税局
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成长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2
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
英语课程标准》的推出进一步促进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
快速发展。小学
英语自01年开设至今已经整整六年,六年里教师们刻苦探究,总结出很多
教学
模式,教学方法,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趋于完善。
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
践和一些听课、学习记录,我认为目前的部分小
学英语课堂教学在一些方面还需要果断地提出质疑,勇敢
地进行自我否定。
一、追求英语课堂的假繁荣,忽视了英语课堂的本质——让学生得到发展。
丰富多彩的活动只是围绕着教材转,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
门道”。的确,如今的很多小学英语
课堂,尤其是公开课,花样儿繁多,
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显示了教师一定的设计水平和教学水平。
但是,
一堂课后,总没有回味无穷的感觉,倒是想说:真累,总算完了。
纵观这些课堂,活动虽一个接着一个,看似很丰富。而稍作思索,
便会发现这么多活动只是在围绕着5、
6个词汇或是3、4个字母打转。再
看各个活动,毫无联系,相对独立,整体性不强,其目的只是为了反
复地
操练字母或词汇。5、6个词汇(小学课本中出现的都是比较常用熟悉的),
其要求不是四
会,只是听、说与认读,这些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
我想说,教师费尽心机,设计如此多的活动
是否值得?一堂同样适用于一
年级小朋友的英语课是否定位合理?
笔者认为,
设计各种活动固然重要,但不要被教材所束缚,让学生尽
做些变形不离本的游戏。教师可否变通一下教材
,把教材定位得稍高些。
1
记得有专家这样说:“教师要求学生1
0分,学生可能掌握7分;教师要求
学生掌握7分,学生可能掌握5分”。我们的学生具有无穷的潜力,
教师的
责任就是要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英语课程标
准》指出,“用
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正确把
握教材的要求,教师不能被困在教材这个牢
笼里,而应适当拓宽。新的英
语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分级目标,这就给教师们提供了选择教材、驾驭教材<
br>的机遇,我们就要抓住这份机遇。
二:利用物质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注意到:不论是评优课还是公开课、观摩课,有相当一部分的上
课老师精心准备了不少礼物(小至精
美贴纸,大至苹果桔子),以奖励上
课配合好的学生。一旦教师奖励了第一位学生,其后接二连三的教学
活动
必然是格外受欢迎,台上小手高举,“I can, I can……”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课堂气氛相当热烈。试问:学生为什么而呼?是他真的被教师讲的英语吸
引住了,还是为那个在眼前
晃动的奖品?答案是再明显不过的了。那么,
如此热烈的英语教学课堂是否值得赞赏?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课程标准》向广大教师所提
出的一个要求,这个要求的重要程度
也不容忽视。利用物质刺激激发学生
兴趣也不失为一种手段,但是,这堂课奖桔子,下堂课奖汽球,再下
次奖
橡皮„„如此一来,学生对英语课肯定是盼之又盼,得奖品成了学生学英
语的目标。且不考
虑老师的精力与财力,假设这位老师换了,换了一位还
是分奖品的老师,这帮学生肯定是兴趣依旧,倘若
换了一位不讲求物质刺
激的老师,这帮学生的学习兴趣则会大打折扣。其实,对于初学英语的小
2
学生,其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教师过频的奖物方法容易使学生养成追求<
br>物质的不健康心理。
对策:真正理解“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内涵,琢磨
教
法,使学生体会和享受精神上学英语所带来的快乐,发自内心的成功与快
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不容置疑。作为小学生的启蒙英语老师,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的兴趣,
这个兴趣应该是具有持久性的、积极
向上的特点的。而物质刺激的方法对任何人都适用,甚至是宠物,其
所产
生的兴趣只是短暂的,比较低级的。因此,老师应该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
理特点出发,精心
设计教法,把英语课与活动课相融合,让学生在活动中
快快乐乐学英语。同时,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好胜心
强的特点,开展适当的
竞争性游戏,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采取加减分数、抢得红五星等多种方
法,使学生在竞争活动中获得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而且,这类
活动还能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
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对答如流的英语对话一直处于无信息传递的假交际上。
英语课上,教师指着书问:“What’s this?”学生齐声回答:“It’s a
book.”
教师表示赞许之后,又指着远处的门问:“What’s that?”小手争先恐后地举
起来了。这是复习环节的一个片断。这样的现象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已是不
足为奇。二组对话有个
明显的共同点:没有信息差,明知故问,属于假交
际,对学生大脑的刺激不但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会限
制思维的发展。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思维密切相<
br>关。在实际生活中,假交际现象存在得太少了。作为学习的一个过程,机
3
械性操练尽管少不了,但在教师的潜意识里,几乎没有机械性操练与实践
性操练,交际、
准交际与假交际的概念区别,是否有信息差对他所组织的
教学活动的实施没起多大作用,长此以往,学生
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就会
受到影响。
对策:《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使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学生
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换句话说,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思维。会思维才会发展得更快更好。意大利著名导演——罗思特-马西里尼曾
说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
“再没有比思考更快乐的事”,也就是说,我们要让
小孩在英语课中感到快乐,让他们感觉到思考的快乐
,那么,这种快乐将
会深层而持久。学生在思考中同时还能感受到自我的价值,“我学会思考了,
我学会学习了。”
不要对明知故问感兴趣,无论是什么内容,教师都要记得:给学生
制
造一定的信息差。那样编出的对话才会更真实、更有意义。比如教学
“How many…”
句型,教师在发问时就可让学生快速浏览一遍事物后消失,
让学生以猜的形式给出不同答案,这样,学生
的思维才会不断闪现跳动的
火花,学生才会得以一定程度的发展。
四:不管是多是少,有人举手就好——不注重学生的参与面。
小学英语开设的校际间的
条件有所差异,主要表现为班额的大小。小
班化英语教学为先进的有能力的学校所看好。但对大多数学校
来说,大班
额还是个比较现实的特点。而一个专职的小学英语教师要负责的有近二百
个学生,甚
至更多。在英语课堂上,一方面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
两极分化已有所体现。对此,教师采取的态
度是:不管是多是少,是坏是
4
好,有人举手就是好。这种不积极
的态度将导致两极分化更加明显,这样
就有悖于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
对策:《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具备的第一个基本理念是:面向
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
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让每个
学生得到发展。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关心爱护所教的每
个学
生,尤其关注后进生,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课,教师应默默地承诺:让每个
学生得到均等的机
会,让他们不断地发展。
我坚信:只要人人都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充满希望,积极求索,认
真
反思,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将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