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澳门的差距在这里,这就是作死和不作死的区别

温柔似野鬼°
543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09: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三会一课是什么-情人节的祝福


去过香港和澳门的朋友应该会和我有相同的感受,都是一国两制下的
特别行政区,去到香 港和澳门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受。虽然澳门汇聚
了国内顶级的大型赌场,似乎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城市,然 而,澳门却
一点都没有趾高气扬的氛围。相反香港寸土寸金的地方,狭窄的环境
中感受到的是满 满的傲娇。

在香港这个地方,你可以看到很豪华的商圈,也可以看到一些有些破
旧 ,密密麻麻的住宅区。这个地方城区面积不是很大,但居住的人口
非常的多,是这个城市看上去非常的拥 挤。

而对于澳门,大家就不是非常的了,对于澳门的印象大家都会想到赌
博,的确 澳门是世界上著名的赌城。这里发展的博彩业,这个地方看
上去非常的喧嚣,总觉得这不是一个正经的城 市。但事实上,这里的
博彩业是正规的,受政府所管控,整体这个城好,人们的素质也比较
高, 但是感觉这个城市比较低调,可能是因为博彩业太过于高调了,
反而使得这个城市显得低调。

葡萄牙是通过行贿方式占据澳门。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晒水浸货物”为
借口,通过向明朝官员行 贿的方式,被广东官府“暂时允许”在澳门半
岛居住。进入19世纪后,随着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葡萄牙
人也乘机将澳门“据为所有”。


英国是通过武力强迫签约的方式占领 香港。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的问
题。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
久割让香港岛。

葡萄牙人的观点。葡萄牙虽然通过行贿手段占据澳门,但长期以来,
明清政府对澳门 一直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在主权原则下对澳门行使
各种管理。即使是1887年,在西方列强的武力威 胁下,清朝政府与
葡萄牙政府签订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也没有把澳门割让给葡萄
牙,只是 让葡人“永居管理”澳门

英国人的观点。1842年《南京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 》、1898
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在英国的武力胁迫下,永久割让香港岛、
九龙、租借“ 新界”99年。长期以来,英国政府认为有条约作为保障,
香港的领土主权应该属于英国.1984年9 月份,英国不得不接受“一国
两制”的方式,同意在1997年7月1日将主权交还给中国,中英签订< br>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定了解决香港问题的方案。

居住香港的英国 人始终是少数,而且在年老退休后都返回了英国本土,
没有在香港落地生根。但澳门的葡萄牙人却与中国 交往通婚了400多
年,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马交仔”阶层,这个阶层包括土生的葡萄
牙人 和葡籍华人,他们垄断了澳门的公务员系统及部分工商业支柱。


而且,英国从来没有承认 过英籍护照的香港人是具有完全资格的英国
公民,但葡萄牙一直把“马交仔”当作葡萄牙最忠贞的公民, 赋予他们
完整的公民权,并视其为澳门的首要利益所在。

澳门是全国各地政府庆典 中会场中心悬挂毛主席像,而把现任国家
领导人和特区政府领导人画像挂在两边的唯一地方;澳门是全国 能
够看到身穿绿军装、佩戴红卫兵袖章的毛主席画像的唯一地方;澳
门是全国各地国庆图片展中 ,改革开放前的图片超过23的唯一地
方;澳门是全国各地政府图片展中能够看到文革成就和八个样板戏
的唯一地方;澳门是全国各地庆典活动中没有反毛学者参加,却同
时能够看到左派身影的唯一地 方


澳门是全国民间流行爱国段子(而不是大陆的黄色段子和香港的卖
国段 子)的唯一地方;当然澳门也是全国各地唯一向老百姓分红而
不是资助老板富豪的唯一地方。这就是为什 么澳门能够在西方策划
的香港内乱大潮中安如磐石,岿然不动的根本原因。莫说是什么分
裂势力 骚乱了,就是在澳门政府举办的国庆图片展览中,虽然各个
时期的毛主席画像遍布整个大厅,可是里里外 外却没有一个抗议者
和反对者。


两地回归前的心态,通俗点讲,一个是“ 我要赶快回家”,另一个则是“我
还想在别人家坐坐”。而回归后虽都实行“一国两制”,但经济、社会 层


面发展程度不相同,社会情绪因此也相差较大。澳门在回归后,经济
繁荣发展 。澳门在不熟悉的外界人看来,可能风平浪静,始终保持“发
发发”的状态(“发财”的“发”,非“哈 哈哈”)。

英国殖民者长期在香港进行“公民教育”而非“国民教育”,淡化中国人
身份认同、将殖民地文化逐渐等同为香港文化。淡化中国人身份认
同、将殖民地文化逐渐等同为香港文 化。例如,将曾经名副其实的“港
督行政主导制”变为回归后的香港有“行政主导制”之名、但实质上是
有利于“恶质拉布”的三权分立制;司法独立口号之下大量法官是外籍
人员,甚至行政长官在特 区政府内部也被高级政务官架空——事实
上不是“通过程序吸收不满”而是“通过程序制造不满”,不但 阻碍了香
港的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也严重阻碍了香港的“去殖民化”。


香港部分民众对内地人意见甚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内地人涌入香港,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如之 前有上万的内地民众通过“双非”婴
儿获取香港居留权,占用了香港本地本就稀缺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
等;大批水客冲到香港大批量购买化妆品、医药用品、奶粉等物品,
常造成必需品断货的局面( 周五或双休日,过海关若走内地游客通道,
等个一两小时是常事);而游客和水客的大规模进入,也增添 了香港
交通的负担,夜晚八九点,在上水港铁站常能看见往罗湖或落马洲一
线站满了拉行李箱的 游客。


人员往来的增多,可谓一把双刃剑,在促进香港经济发展的同时,也
为 香港社会带来众多困扰。此外,香港也有不少民众倾向于将对自身
生存困境的不满“甩锅”给外界,如认 为是内地人到香港工作,挤占了
他们的工作机会,而非从自身寻找缘由,思考全球化时代自己竞争力是否不如他人。

赞美老师的小诗-我的发现作文


一句话签名-长沙会计网首页


润州教育信息网-协议书怎么写


母爱的作文400字-湖北省建设厅


学下象棋-美国纳什维尔


上海留学-浙江省二本分数线


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网-中考网北京


尊师重教的名言-云南招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