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重庆科技学院教务在线-市场营销工作总结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期
的学习后,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
动,对动手操作、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
较感兴趣。但部分学生自觉性较差,
上课不注意听讲如陈树森、武义博、焦相博等;口算时比较马虎,2
0以内加法
学生的达标情况有待加强,如夏梦瑶、乔文、陈建伟等;有待于本学期,统一
规范课
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顺利进行。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㈠教学内容:
认
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
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
与实践主题活动。
㈡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
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
由几
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
用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
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
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
计算知识解
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
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
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
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
,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
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
即两
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应该熟练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
识解决问题的内容,学
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
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
,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
新知识,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
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
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
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
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
br>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
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
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课时安排
一、认识平面图形(2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例1 „„„„„„„„„„3课时
例2 „„„„„„„„„„„„„„„4课时
例3
„„„„„„„„„„„„„„2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2课时
读数 写数„„„„„„„„„„„„„„„2课时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4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5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