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幼儿园毕业典礼方案-红领巾广播站播音稿
新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
吕元膺
①
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
②
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
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
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
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
③
之。如
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
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
他事俾
④
去。易一着棋
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
又恐汝辈灭裂
⑤
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
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物。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因私易一子________
②乃以束帛________
③如是十年许________
④言毕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
(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吕元膺是一个交
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他看到处
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
;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
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
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是
”:这,这样。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私自”之意,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
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易”:换。“足”:值得。“但”
:只是。还要注意翻译完
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
“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游处交友,尔宜精择”说明他交友慎重。“内外人莫测”从侧
面写出他的处
事周全。“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是说他重视
教育后代。
故答案为:⑴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
⑵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⑶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
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他看到处士
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
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
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
件事来教育后代。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
累是学习文言文
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
用法,而且还要
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
整。(注意翻
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
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要从人物
的举动、言语等来进行分析,文中吕元膺
“吕辄已窥之”“乃以束帛赆之”,明明看出来却不说出来,还
送东西给处士,可看出能为别
人着想,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并以此来教育后人的品质。
【附参考译文】
吕元膺做东都留守的时候,曾经与个隐士下棋。正下着
棋,便有一些文件堆积起来,吕
元膺就停棋拿笔批阅。棋友以为吕元膺一定顾不上棋局,就偷偷换了个棋
子来取胜。吕元
膺已经把一切看在眼里。第二天,吕元膺请他到别处去。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棋
友却感到很内疚,就留给吕元膺一份很厚的告别礼物。就这样过了约十年,吕元膺卧病在
床将要
死去,儿子侄子们都站在床前。吕元膺说:“结交朋友,一定要仔细地选择。当初我
为东都留守,有一个
和我下棋的人,乘我去办别的事时,偷偷换了一着棋。其实也不值得
介意,但反映出此人的心迹可怕。几
次想说这件事,又怕那个人因此而忧愁悲戚;始终不
说,又怕你们毁于这一类的事上,就告诉了你们。”
说完,吕元膺怀着惆怅死去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
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
为大有所益。”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①
,
俄而与子期逐
②
, 三易马而三后
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
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
④
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
⑤
,
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
在于臣,上
⑥
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
br>【注】①赵襄主: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国君。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
,这里指驾车赛马。③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④调:协调。⑤诱道争
远:把马拉到大道上去长途竞
赛。诱,引导。⑥上:通“尚”,还。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B.
子之教我御(无实意)
C. 三易马而三后(容易)
D.
先则恐逮于臣(及,赶上)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凡 御 之 所 贵 马 体 安 于 车 人 心 调 于 马 而 后 可 以 追 速 致
远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4)纵观两文,请你说说为什么吕蒙“非复
吴下阿蒙”了?赵襄主落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从
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C
(2)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①“读书人(君子
)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
呢?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
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
(4)吕蒙:知错就改,认真学习。赵襄主:驾
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注意力在前
方。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王子期的身上。
启示:知错就改,勤奋学习才能改变自我;做任何事情,如果不专心致志,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
【解析】【分析】(1)C.“三易马而三后”中的“易”是“
换”的意思,不是“容易”的意思。故
答案为C。
(2)语句“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
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的意思是:但凡驾车特别
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
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
而达到目的。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
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
远。
(3)本题①句中的“士(读书人)、即(就)更(重
新)、见事(认清事物,懂得事
理)”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先后(领先和落后)、心(思想)、
何以(用什么)、
调(使……协调)”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4)吕蒙之所以被鲁肃称为“非复吴下阿蒙”,其主要原因“蒙乃始就学”;赵襄主驾车之所
以落
后是因为“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做任何
事,如果不专心致志
,而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做学问也是如此,只有抛
弃杂念,集中精神,才能使自己的智
能得以充分发挥,取得好的成绩。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C;
⑵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
⑶ ①“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
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
呢?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
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
⑷ 吕蒙:知错就改,认真学习。赵襄主:驾车讲究人的精神
和马相协调,注意力在前方。
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王子期的身上。
启示:知
错就改,勤奋学习才能改变自我;做任何事情,如果不专心致志,只考虑个人利
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
注意词语在
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断句的
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
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
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
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仔细分析
各个选项,然后判断正误即可。做“断
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
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
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
⑶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①语句通顺,成分完<
br>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②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
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⑷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启示的表
达,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义,结合中心
作答,结合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 引发感悟
,注意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
警句;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成语。偷梁换柱把作者的在该
文章中的观点、体验换成自己
的话再重新演绎一遍。
【附参考译文】
【甲】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
读书,而
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
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
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经
常读书,我认为有天大的好处。”吕蒙
才开始求学。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
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
吴郡时代的吕蒙。”吕蒙说:“士别三
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
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
告辞。
【乙】赵襄王向善于驾车的人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习
不久之后就与他进行比赛,赵襄王换
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赵襄王说:“你教我驾车,没有把真本事
全传给我。”王子期回
答说:“本领全部都教给你了,只是你使用得不恰当。但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
使马套在
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现在国君
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其实驾车赛跑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
就是掉在后面
。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
能有心思去关心调整马呢?这
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了。”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
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
【乙】
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
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
①
, 曰:数日勿洗,自
结痂愈
②
也。遂
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以为仇
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
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
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
?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
理外事耶?邱生曰:苟
④
得此
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
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
【注】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④如果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夜 半 有 数 盗 执 炬 露 刃
入
(2)下列几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但知其一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 转转不已壮心不已
C. 当求之于上流定非我所见之理
D. 愿乞夫人一物愿驰千里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②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即平复
(4)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用甲文中的句子填空),针对乙文
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也。”我们可以
引用“________”(用乙文中的句子填空)回
答。这两个故事共同告诉我们的道理:_____
___。
【答案】 (1)夜 半 有 数 盗 执 炬 露 刃 入
(2)C
(3)①原因是这石兽质地坚硬沉重,而(河中)泥沙质地松软。②她的伤
口果然没有出
血,也不是很痛,不久“伤口”就恢复了。
(4)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或“据理臆断”);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
中”);世上很多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
仔细推究,也合情理,所以要学会谨慎对待,认真
思考,正确判断
【解析】【分析】⑴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
体相同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
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
和中心语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故答案
为: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⑵A.但:只,仅仅;
B.已:停止;
C.之:代词,指石兽助词,的;
D.愿:希望。
故选C。
⑶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
下文推断也不
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盖”“旋”等字词的翻译。
⑷首先在理解
文意的基础上筛选答案,第一空注意题干的要求“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
要原因”,分析理解原文即
可。第二空从下句“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可分析
答案。从甲文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与乙文中“其所以然亦必在理
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可得
关键词为“不臆断”,凝结成语句即可。
故答案为:⑴夜 半 有 数 盗 执 炬 露 刃
入
⑵C
⑶①原因是这石兽质地坚硬沉重,而(河中)泥沙质地松软。②她
的伤口果然没有出
血,也不是很痛,不久“伤口”就恢复了。
⑷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或“据理臆断”);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
中”);世上很多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
仔细推究,也合情理,所以要学会谨慎对待,认真
思考,正确判断。
【点评】⑴本题
考查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答题时应注意,划分句子成分分析词性断句较
好把握,(时间)夜 半
(主语)有 数 盗 (状语)执 炬 (谓语)露 刃 入。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
题时应注意,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联
系古今异义词,分析适合多义词的哪个义项,
辨析正误得出正确选项。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注意落实重点
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盖:原因是,旋:不久。
⑷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示道理。答题时应注意,把题目要求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
应比较,仔细字斟
句酌提取关键句子填空,启示道理围绕“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
断”进行归纳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
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
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
冲走石头,水
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
br>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
不停地转
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
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
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
(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
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
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
就主观判断吗?
【乙】门人邱生说,一个官员去赴任,船停泊在河滩上,半夜时分有
几个盗贼举着火把
拿着刀闯入,大家都害怕地趴在地上。一个盗贼把官员的妻子拽起来,半跪在她面前说
:
“我想要夫人一样东西,您不要惊恐。”于是割下她的左耳,敷上药粉,对她说:“几天内不
要洗掉(药粉),自然会结痂痊愈。”于是互相叫嚷着离开了。官员妻子吓得几乎丢了魂,
她的伤口果然
没有出血,也不很疼,不久就痊愈了。认作仇人吗?盗贼既没杀人也没侮
辱。认作劫匪吗?他们没有抢走
一样东西。既没杀人也没侮辱人,却割下了耳朵。割下耳
朵,却又赠送好药,难道是专门为取耳朵来的吗
?拿这耳朵又有什么样的意图呢?反复思
考,终究不能明白其中的原因。难道天下真有情理之外的事吗?
邱生说:“如果抓到盗贼,
他们必定有自己的原因。”他们的原因也必定在情理之中,只不过一定不是我
们常见的道
理。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难道可以根据常理来判断它是否存在吗?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
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万里赴戎机________ ②朔气传金柝________
③策勋十二转________ ④赏赐百千强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木兰辞官不就,可见其具有怎样的高尚品德?
【答案】 (1)战事;北方;记录;有余
(2)①(木兰)不远万里奔
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②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
归。
(3)不图功名利禄,眷恋家园。
【解析】【分析】(1)本
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
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
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
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
虚词,查看有
无特殊句式。
(3)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
的言行举止、人物在整篇文章中的
地位作用、文中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来整体感知。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在
原文中找到依据。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体现了木兰不慕名利、
热爱
家乡、热爱亲人的品质。
故答案为:(1)战事 北方 记录
有余
(2)①(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②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3)不图功名利禄,眷恋家园。
【点评】文言文翻译句子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
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
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还要注意有无特殊句式。如第2句
就是互文句,翻译时要
依据该句式特点进行理解。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
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
安敢轻吾射!”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
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
常自号曰“小由基
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
夫人问:“汝典郡
②
有
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
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
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③
,
岂汝先
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④
。
【注释】①
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射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通“技”。④
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
B. 及守荆南回(和,与)
C. 康肃笑而遣之(打发)
D. 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致力,从
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岂汝先人志邪?
(3)【甲】文中体现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评价的句子是
:________;【乙】文中陈尧咨的
母亲打他的原因是: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
【答案】(1)B
(2)①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
支,只是(对此)微微地点点头。②难道是你
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3)无他,但手熟尔;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解析】【分析】(1)及:等到
(2)此题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理解能力。做此
类题时,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
意,翻译时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尤其
要注意重点词的解释。本
题注意“八九”“颔”“岂”的正确翻译。
(3)此题考查
学生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
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
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来分析。
故答案为:(1)B
(2)①老翁
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地点点头。②难道是你
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3)①无他,但手熟尔 ②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
仁化而专一夫之
伎【点评】解答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学生对文言文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分析类型试题,
需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查找句子。通过分析可知:陈尧咨
的母亲
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陈母的杖
打,足见其对儿子要求
的严格,治家的严谨。
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
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
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
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
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
妙
,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
翁说:“凭我
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
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
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
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
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陈晓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晓咨)常常自称为“小由
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晓咨
说:“荆南位
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
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
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
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
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
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文段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朝代)著名____
____家。
(2)下列选项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爱者甚蕃(值得)
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
C. 陶后鲜有闻(新鲜)
D. 亭亭净植(竖立)
(3)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划线的虚词或指出其作用。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________ 而________
②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________ 甚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
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
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
态度?
【答案】 (1)爱莲说
;周敦颐
;北宋
;哲学
(2)C
(3)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表转折,“却”
;从
;十分,很
(4)①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
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
媚。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
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
么人呢?
(5)作者用菊花来正面衬托,用牡丹来反面衬托
莲花的高贵品质,寄寓了作者不慕富贵,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解析】【分析】选
自《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朝代:北宋。(1)此题考查文学常
识,要注意识记《爱
莲说》的作者、朝代等。(2)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
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识
记,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
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
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
今异义、一词多义。“陶后鲜有闻”的“鲜”是“少,很少”的意
思。(3)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
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
课本中的经典例
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而”表转
折,可翻
译为“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中“自”翻译为“从”。“甚”翻译为“很”。(4
)此题考查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予”、“染”、“濯”、“妖”、“鲜”、“闻”的意思。(5)
此题既考查所
使用的手法,也考查作者的情感态度。结合文意可知作者用菊花来正面衬托,用牡丹来反<
br>面衬托莲花的高贵品质,表现了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点评】文言翻译是
文言文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
处,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
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
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
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
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
必要的整理,使句意
通顺。
7.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
担而立,睨之久而
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
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
敢轻吾射________”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
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
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对“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也没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B.
我也没有其他手段,只有手熟罢了。
C. 我也不说别的,只有手熟练。
D. 我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
了。
(2)这段横线上最恰当的标点是哪一种?为什么?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
A.
句号。因为一句话已经说完了,要稍作停顿。
B.
问号。因为这是一疑问句,句中含有疑问词“安”(怎么)。
C.
逗号。因为一句话尚未说完。
D.
感叹号。因为它深刻地表现陈尧咨盛气凌人,怒不可遏的骄傲态度。
(3)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 )
A.
睨之,久而不去
B.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C.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D. 无他,但手熟尔
(4)陈尧咨的神态是怎样变化的?根据文段内容,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分别用一个字来
概括)
矜——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D
(3)B
(4)忿;笑
【解析】【分析】(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句中“亦”意思是“也”,“无他”意思是
“没有别
的(奥秘)”,“惟”意思是“只”,“尔”意思是“罢了”。所以应该翻译为:我也没别的(
奥
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故选A。
(2)“尔安敢轻吾射”的意思是“你怎么
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文中陈尧咨自认为射技
很好,但看到卖油翁“但微颔之”时,于是质问,没
想到老翁对他的评价是“无他,但手熟
尔。”,此时陈尧咨表现出的应该是盛气凌人的气势,所以“尔安
敢轻吾射”句末应为感叹
号。故选D。
(3)文中老翁释担而立,看陈尧咨射箭,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一句首先总结
了上文陈尧咨的射技,同时“但微颔之”表现了老翁对他
的态度,引出下文陈尧咨的质问,
所以此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故选B。
(4)陈
尧咨由于擅长射箭,“以此自矜”;没想到卖油翁对他的射技却是“但微颔之”,并且
评价他“无他,但
手熟尔”,这让陈尧咨“忿然”;但当卖油翁表演了倒油的技艺之后,陈尧
咨意识到了天外有天的道理,
所以“笑而遣之”。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⑴A;⑵D;⑶B;
⑷
忿 ; 笑
【点评】⑴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
须字字
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
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句中“亦”意思是“也”,“无他”意思是
“没有
别的(奥秘)”,“惟”意思是“只”,“尔”意思是“罢了”。所以应该翻译为:我也没别的
(奥妙)
,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⑵理解文本内容,可根据语气来确定标点符号。“尔安敢轻吾射”表
现出陈尧咨盛气凌人的
气势,句末应为感叹号。
⑶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一句首先总结了上文陈尧
咨的射技,同时“但微颔之”表现了老翁对他的
态度,引出下文陈尧咨的质问,所以此句起
承上启下的作用。
⑷考查学生对文本内
容的理解。陈尧咨因为卖油翁的“但微颔之”而“忿然”;但当卖油翁表
演了倒油的技艺之后,陈尧咨意
识到了天外有天的道理,所以“笑而遣之”。
【附参考译文】
康
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
夸。曾经(有一次),
(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
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
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
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
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
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
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
(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
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
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
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
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
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8.阅读理解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br>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晋平公
①
问于师旷
②
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
③
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
br>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
之明。炳
烛之明,孰与昧行
④
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
目失明,仍
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
暗。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喑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恐已暮矣________
③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④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3)找出《孙权劝学》中出现的两个成语,并选择其中一个加以解释。
(4)孙权与师旷均劝学成功,但劝学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答案】 (1)到,等到;晚;推脱;怎么,哪里
(2)①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阿蒙了。
②
怎么有当臣子却戏弄他的君主的呢?
(3)示例:吴下阿蒙: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
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后泛指缺
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人或事物。
(4)示例:孙权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有的放矢,注
重实效;平等对话,坦率真诚;师旷
委婉,巧妙设喻。
【解析】【分析】(1
)本题中,“暮”是形容词,理解为“晚”;“安”是一个副词,表示反问
语气,理解为“哪里”“怎么
”。
(2)①句中,“卿”是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②句是一个反
问语句,翻译时保留
原句式;“而”表转折关系,解释为“却”。
(3)从“卿今
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中可知吴国大将吕蒙原来是一个没有学问的人,因
此成语“吴下阿蒙”就指缺少
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从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
相待”的答话中可以想象他颇为自得的神
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
之快之大。因此成语“刮目相待”就指用新的眼光来看
待人或事物。
(4)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
事”的重要身份而
“不可不学”,可见孙劝劝学有的放矢,注重实效;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
性,使
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可见孙权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从整个对话之中,孙权丝毫
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朋友式的,具
有长者而非王
者的风范,可见孙劝是在平等对待吕蒙,态度坦率真诚。而师旷劝学比较委
婉,他采用了形象的比喻,把
少年好学比作初升的太阳,壮年好学比作正午的阳光,老年
好学比作蜡烛的光明,而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
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仍
旧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这
样运用比喻,很形象,让人
们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
故答案为:⑴到,等到;晚;推脱;怎么,哪里
⑵①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阿蒙了。②
怎么有当臣子却戏弄他的君主
的呢?
⑶示例:吴下阿蒙: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后泛指缺少
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
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
或事物。
⑷示例:孙权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有的放矢
,注重实效;平等对话,坦率真诚;师旷委
婉,巧妙设喻。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
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
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
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
,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本题考查对文言
成语的运用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注
意其一生的理解。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
理解
文章的思路,结合文章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当初
,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
托。孙权说:“我难道
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
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
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
始学习。等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
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
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
蒙了!”吕蒙说:“与读书
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
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
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晋平公问宫中的乐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乐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火把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乐师旷说:“
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
像初升的太阳的光明一样;
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一样;晚年的时候
喜欢学习,就像点火把一样明亮,点上火烛
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
啊!”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周敦颐为官
周敦颐,
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
①
主簿
②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
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
之,逵
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
③
手版
④
归,将弃官去,曰:“
如此尚
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①分宁:地名。②
主簿:官名。③委:抛弃,扔弃。④手版:即笏(hù)板,是
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
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狱久不决小大之狱 , 虽不能察,必以情
B.
囚得免获五人,囚于狱中
C. 将弃官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
王逵欲深治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2)用三条“”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逵 酷 悍 吏 也 众 莫 敢 争 敦 颐 独 与 之 辩。
(3)联系全文,说一说“王逵悟”一句中王逵最终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 (1)A
(2)逵 酷 悍 吏 也 众 莫 敢 争 敦 颐 独 与
之 辩。
(3)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
【解析】
【分析】(1)A案件。B名词,囚犯;动词,囚禁。C离开;距离。D重判;研
究。故选A。
(2)这句话的意思是: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
争辩
,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逵 酷 悍 吏 也 众 莫 敢 争 敦 颐 独
与
之 辩。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个囚犯根据法律本不应当判处死刑,但王逵想重判他
。审判
时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周敦颐的意
思是说我既然不能说法王逵,还犯人以公道,我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由此,王逵明白做
事不能一意孤行
,要根据实情来断案。
故答案为:⑴ A;
⑵ 逵 酷 悍 吏 也
众 莫 敢 争 敦 颐 独 与 之 辩。
⑶
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
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
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
字形推断法,语境推
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方法:①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
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②抓
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③根据虚词进
行断句;④根据固定句式进行
断句;⑤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
概括文章给人启示或道理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之后,
在结合有关内容并联系实际
生活进行分析概括。
【附参考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
道州营道县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
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
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
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
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
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
酷凶悍的官
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
来了,这
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1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
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
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
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
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
断欤?
(《河中石兽》纪昀)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词
①阅十余岁________
②竟不可得________
③是非木柿________
④据理臆断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
②众服为确论。
(3)关于
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
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答案】 (1)阅:经过,经历;竟:终了,最后;是:这;臆断:主观地判断
(2)①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②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3)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
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
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
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
的标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分析】(1
)本题中的“阅”是“经过,经历”;“是”是古今异义词,“这”的意思。
(2)①句中
的“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几个词是赋分点;②“服(
信服)、为(是)、确论(正确的言论)”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中,庙里的和尚和
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划
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
不到;可是学者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
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
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学
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也是找不到石兽的;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
道,对河流
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据此,可从“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
究”的角
度来谈文章蕴含的道理。如:实践出真知;不能主观臆断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① 经过,经历;② 终了,最后 ;③ 这 ;④ 主观地判断
⑵
①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②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⑶ 寺僧和讲学家
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
了各方面的因素,因此能提出正
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
标准。(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
的特殊用法,如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
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
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
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
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
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其
实文章的主旨文中已经有所揭示,只要找出主旨句,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
【参考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
兽一起沉入河中。
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
认
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
踪迹
。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
道
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
又
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
很
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
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
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
水撞击石头返回
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
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
停地转
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
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
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束氏狸狌
①
宋濂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
百余,家东西之
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
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甕
②
, 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
br>如漆,赤鬣又磔磔然,以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
嗥。久之,
鼠度其无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噫!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辄窜者,其亦狸狌哉!
(《宋文献公集》)
【注】①狸狌:野猫。②甕(wèng):瓮,一种盛东两的陶器,腹部较大。
(1)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束氏日市肉啖之 愿为市鞍马
B. 竟不知世之有鼠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C. 沿鼠行不敢下 求之下流,固颠
D. 鼠度其无技 关山度若飞
(2)参考词典解释,说说画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古代汉语词典》:①与与:威仪适度的样子。②熙熙:和乐
的样子。③如也:古汉语
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甕,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4)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辄窜
下联:狎狌________
【答案】 (1)A
(2)“与与如也,熙熙如也”是对狸狌养尊处优、不知有鼠显
得威仪和乐状态的形象描写,
与后文被鼠咬啮、仓皇出逃形成鲜明的对比。
<
br>(3)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发生鼠患,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有的老鼠掉进瓮里,他急忙从
束家借
了猫回去(捕鼠)。
(4)每日啖肉见鼠而出
【解析】【分析】⑴B: 竟不知世之有鼠:竟然;竟不可得 :最终,最后;
C
:沿鼠行不敢下:跳下,下去;求之下流: 下方,下游 ;
D:鼠度其无技:估计;关山度若飞:越过;
A项相同意思是买,故选A。
⑵ “食己,与与如也,熙熙如也”意思是饿了就叫,一叫就有肉吃,吃完了就是懒洋洋的,
一副柔顺和乐的样子。内容上写狸狌养尊处优、不知有鼠显得威仪和乐状态的形象 ,结构
和写法上
与后文被鼠咬啮、仓皇出逃形成鲜明的对比。
⑶
南郭:城南。士:读书人。病鼠:家里发生鼠患。堕甕: 掉进瓮里 。句意是: 城南有
个读书人家里
发生鼠患,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有的老鼠掉进瓮里,他急忙从束家借了猫
回去(捕鼠)。
⑷ 文章以老鼠的事例告诉人们:养尊处优的生活会让人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失去的。缺
乏
锻炼,长期不锻炼业务,必然丧失专业技能。根据“ 束氏日市肉啖之 ”“
狸狌怖甚,对之
大嗥。久之,鼠度其无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对出下联: 狎狌
每日啖肉见鼠而
出。
故答案为:⑴A
⑵ “与与如也,熙熙
如也”是对狸狌养尊处优、不知有鼠显得威仪和乐状态的形象描写,与
后文被鼠咬啮、仓皇出逃形成鲜明
的对比。
⑶ 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发生鼠患,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有的老鼠掉进瓮里,他
急忙从束
家借了猫回去(捕鼠)。
⑷ 每日啖肉见鼠而出
【点
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
义、引申义、比喻义和
假借义。明确题目中这个词所有的解释或用法,探究每一项中正确
解释或用法得出正确选项。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赏析句子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
从修
辞或写作手法、情境、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精彩巧妙之处。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
题时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
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
表达习惯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
文,通顺规范。
⑷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
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
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
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附参考译文】
卫国有个姓束的人,全世间的东西都不爱好,
只是爱养猫。猫是捕捉老鼠的动物。他
家养了一百多只猫,这些猫把家周围的老鼠都抓得快没有了。猫没
吃的,饿了就大声嚎
叫。束氏就每天到市场买肉喂猫。几年过去了,老猫生小猫,小猫又生了小猫。这些
后生
的猫,由于每天吃惯了现成的肉,竟然不知道世上有老鼠了;饿了就叫,一叫就有肉
吃。
吃完了就是懒洋洋的,一副柔顺和乐的样子。
城南有个读书
人的家发生鼠患,他家的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有的老鼠甚至掉进缸
里,他急忙从束家借了一只猫回去。
束家的猫看见那些乱窜的老鼠耸着两只耳朵,瞪着两
只眼睛,黑如亮漆,赤色的胡须,一个劲儿地吱吱乱
叫,竟然以为它是怪物,在缸沿上随
着老鼠转来转去,却不敢跳下去捉那老鼠。这家的主人见状不由得发
怒,就将猫推了下
去。猫害怕极了,对着老鼠大叫。过了好久,老鼠估计猫没有别的本领,就咬它脚,猫
用
力从缸中逃了出来。
12.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各题。
孙叔敖埋蛇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 , 忧而不食。母问其故。
叔敖对曰:“
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吾见之,恐去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
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矣。”及长,为
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br>
(选自《新序》)
【注释】①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②治:治理,管理。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 B. 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
C. 恐去而死也 D. 忧而
不食
(2)解释加下划线的词的意思。
①母问其故 ________
②归而泣 ________
③为楚令尹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②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4)短文运用什么方法,刻画了幼时孙叔敖怎样的形象?读罢此文谈谈你对孙叔敖的认
识。
【答案】 (1)C
(2)原因、缘故;哭泣;做、担任
(3)①刚才我见到了两个头的蛇,恐怕离开母亲而死了。②还没有开始治理,百姓就已
经相信他的
仁爱了。
(4)语言、动作、神态等方法。天真、幼稚,极富有爱心的一个人。
【解析】【分析】(1)C项的停顿有误,应为:恐去而死也。
(2)本
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母问其故”的意思是“母亲问他原因”,“故”的意思是“原
因”;“为楚令
尹”的意思是“做了楚国的令尹”,“为”的意思是“做、担任”。
(3)“向”“恐”“治”“仁”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4)解
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泣”是神态描写。“见
两头
蛇,杀而埋之”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的勇敢;“恐去母而死也”是语言描写,可以看
出他的孝顺;“
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可以看出他的仁爱。
故答案为:⑴C
⑵原因、缘故;哭泣;做、担任
⑶
①刚才我见到了两个头的蛇,恐怕离开母亲而死了。②还没有开始治理,百姓就已经
相信他的仁爱了。
⑷ 语言、动作、神态等方法。天真、幼稚,极富有爱心的一个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要在理解文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选择。
⑵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词义的理解,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
的是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要理透每一个重点词语的含义,再根据现代汉语
的语言习惯把句子整理通顺
。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描写人物的方法的判断。结合文段内容,考虑到<
br>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文中的故事情节;作者的评价;周围
环境的衬
托等。
【参考译文】
孙叔敖幼年的时候,出去游玩,看见一条长
着两个头的蛇,便杀死它并且埋了起来,回
家后,很忧伤而不吃饭。母亲问他原因。孙叔敖回答道:“(
我)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
人必定要死,刚才我见到了一条两头蛇,恐怕要离开母亲您(先)死去了。
”他母亲说:
“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担心别人再看见它,就把它杀掉并埋起来了。”他母亲
对
他说:“我听说积有阴德的人,上天会降福于他,所以你不会死的。”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
后
,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上任,人们就已经都相信他是个仁慈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