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几种基本方法(续)
想象类作文-实施方案范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几种基本方法(续)
方法之五:简易驳论,批驳成章
福建
武平 钟良柱
驳论,是
议论文写作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批驳或反驳。侧重于驳论的议论
文是驳论文。.驳论文往往破中有立,
边破边立,即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
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批驳错误论点的方法有三种
:1.驳论点2.驳论据
3.驳论证,但归根结底是为了驳论点。鲁迅最擅长写驳论文,如著名的《拿来
主
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使用驳论的方法难
度有点大,但
若能运用一种简易的驳论,却又有出人意料地效果。它不仅可丰富
文章内容,还可扩展深化文章的主题,
让论证的思维更加全面严密,使一篇普通
的习作脱颖而出。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背景下,使用简易驳论更
能取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技法指导:
常见的驳论一般有如下五个步骤:
步骤一:
根据自己提出的论点内涵,设想并提出现实中人们可能提出的与你提出的相
反的看法。
(也许,有人会认为……)
步骤二:
让步肯定错误观点中的表面合理之处。(诚然,固然,的确……)
步骤三:
从原因
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入手,指出观点的错误本质。(然而,根据……就
断定……却是夸夸其谈的或以偏概全
的。)
步骤四:
举事实或道理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错误性。(当……时,当……时,我们还
能……吗?)
步骤五:
得出结论。
例子:
论点:莫以功利论物之价值
(1)也许有人会认为,行事若不以有用为目的,那么行事的价值又在哪里?
(
2)的确,任何行为都要有实际的用处,有用的判断也为人们行事提供不竭的
动力。韩愈就曾在古文运动
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3)但,若就此认为
功利得失是“有用”的全部内涵,那无疑将陷入片面
功利主义的泥淖而不可自拔。
(4)无论是食不果腹时代的泰勒斯执着地仰望星空,还是风雨如晦之时鲁
迅不
合时宜的弃医从文。(5)都深刻说明那些与功利得失无关的“无用”之举,恰
恰是每一次
文明进步的有用之光。
这种驳论对于中学生而言,确实是有难度的,不仅要求习作者有较
深刻的思
维,还要求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驳论据和驳论证的方法及过程就更难了。鉴于
此,可
提出一种更加简便易学的方法。即三步简易驳论法。
简易“驳论”的三个步骤:
一是摆出靶
子,就是别人的错误观点与看法;二是先让步,赞同、肯定别人
观点中可取的部分,然后,以“然而,但
是”为转折点,分析批驳其中的错误。
三是在反驳批驳的基础上,让自己的观点看法更加站立起来。经检
验,实乃议论
文写作一项不可或缺的补充。
例如:
有人说现代社会,善的怕恶的,
忠的怕奸,白的怕黑的,要脸的怕不要脸的,
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只有厚脸黑心才能做强做大
。固然,这些不要脸
的人,也的确暂时在某些领域有一定的成绩,但就长期而言,他们必将失信于民,<
br>狐狸尾巴长不了,甚至自取毁灭。因为大道之行,正义必胜;因为冬天来了,春
天一定为期不远!
(不要脸皮,遗臭万年)
这种简化了的驳论,实质上减去了事实证明的程序,只在道理上进行批驳或<
br>反驳,同样能锻炼中学生的驳论意识与思维。随着这种论证方法的不断运用,渐
渐地自然成了习惯
,于是有的同学不满足于简单的批驳,出现了各种各样“驳”
的例子。这充分说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的训练是做任何事的真谛。
课堂练习:
请批驳下面一种观点。
金钱是万能的,因为人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课外练习:
就下面一种观点进行反驳。
贫困生的资格认定有什么难呢?让他们上交
“低保证”或有村、乡镇和县民政
局盖印的证明不就行了。
课堂练习示例:
(一)驳论点
有人说,金钱是万能的。的确,金钱在人们的生活中总是表现为无所不能,似乎可以买到物质世界的大部分东西。但是,金钱能买到知识吗?金钱能买到感
情与爱情吗?金钱能
买到时间吗?金钱能买到生命吗?……可见,“金钱是万能
的”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武断的。
(二)驳论据
“有钱能使鬼推磨”虽然告诉我们金钱的无所不能和巨大威力,甚至连鬼都能<
br>买通。但它毕竟只是一句民间俗语,民间俗语只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凭经验总结
而出,并没有科学
的依据。用没有科学依据的东西作为论据,其证明的观点当然
也就不可信。
(三)驳推理过程
有人说,金钱是万能的,因为人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种论断乍看
似乎无懈可击,金
钱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无所不能威力巨大,甚至连鬼都能买通。
然而,仅凭一句夸张的俗语就推断出“金
钱是万能的”,无疑是偏激的。民间俗
语本没有科学的依据,是有缺陷的。再拿它来证明另一个观点,这
样的推理过程
更不经推敲,因此,这个论断无论是论据还是因果推理都是站不住脚的。
课外练习示例:
让上交“低保证”和各级盖印的证明,固然可以杜绝一些平民百姓的弄虚作<
br>假,但是,却无法杜绝一些特权人物的弄虚作假,中国是个人情泛滥的国度,什
么事情都讲人情世
故,因此,不少人为了点滴利益,不惜玩转各种人情关系,千
方百计搞到各类虚假的东西,让主管部门防
不胜防难以甄别。所以,在认定各类
资格的时候,除了上交各种材料外,还需进行各种实地的调查取证工
作,以确保
真实性和有效性。
有的任务型作文,如果其中存有争
议的多方看法,可选择其中一方立意,然
后,通过批驳其它方观点来达到证明己方观点的目的。
例如: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
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
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你对上述材料有何感想与看法?请就其中一
个角度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
观点与看法。不脱离材料内容与内涵,题目自拟。
示例:
做人如水,将失自我
梁祝
既要突显别人的优点,又要包容别
人的缺点;既要做绿叶,又要做“丑角”。
整个的就是要处处为人着想,设身处地,压根儿没一点儿想到
自己。这种忘我无
我的如水品质,本是做人的真谛,应该能获得较大的业绩。然而,只是如果过了
头,迟早终将失去自我。
肯定赞赏别人的优点,是人际交往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但逢人便不管三七二
十一,一概说好话,过了头,就显得虚伪,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吹捧。孔子曰:巧
言令色,鲜矣仁
。就是说这种花言巧语的人,这种人是极少仁慈仁爱的。长久养
成这种习惯,就会变成一种性格;再久之
,就会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至于自
己有没有优缺点就更加迷失了。父母一味表扬孩子,孩子的尾巴就
翘上了天,父
母更加束手无策,迷失了自我;老师逢学生都说十分聪明,过了头,世界就没有
“
愚笨”一说了;结果,学生并没有都学好,于是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的教
学能力,渐渐也容易失去自
我。
在生活中,掩盖庇护别人的缺点,本是一种宽容与大度,能获得别人的感恩。
但是过了头
,就很容易让自己陷入惆怅迷失的境地。唐代名臣吕元膺一次跟隐士
朋友下棋,因文件多,就边下棋边批
文件,棋友趁机偷换了棋子而取胜,元膺看
在眼里却不予揭穿。第二天,还若无其事地赠送厚礼辞去这位
隐士。他包容别人
太过头了,虽然给别人留了极大的颜面,但自己却一生也没有放下,那
种纠结,
那种迷失,直到临终才说,并惆怅而死,这不是迷失自我是什么?
绿叶衬托鲜花,本
是自然界的绝配。总是做绿叶,一味为了鲜花而生,最终
人们肯定只记住了花的美丽,至于叶子,只能飘
然而逝,沉入大地,腐朽成泥,
没了自己。在人生事业中,一味顾及别人的脸面,别人的利益,自己就会
缩手缩
脚,不敢放心大胆地干。一项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因为别人而放弃,哪有自
己的主张
啊!这种人一生肯定一事无成,到最后,恐连自己是怎么度过此生的都
迷糊不清了。
做丑角,
能博得别人一笑,也是无可非议的。只是如果为了迎合别人而任意
践踏自己的尊严,那就大可不必了。这
样做,比前面几种更加无我失我。
所以,做人如水不能过头。
总想做得更好,一味模仿别人
,就会失去个人魅力,失去自己原本的性格。
如“邯郸”,如“东施”,如“左思”。
恋爱中
的青年,过分在乎对方,总为对方着想,就会失去平衡,如“剃头挑
子”,陷爱情于不健康之地,最后,
一方必然失去自我。
太过爱一个人或一件东西,也往往容易无我。如“房奴”,如“孩奴”,如“钱
奴”。
做人如水,是人生很高的境界。但如果在某一方面走过了头,必然过犹不及,
物极必反,非常容易陷入
失去自我,难以自拔的深渊。
让我们把握好做人处事的“度”,去迎接光明美好的生活吧!
【点评】本文最大的亮点是在本不好“反弹琵琶”的主题上,作者强硬“弹”
出:将失自我。并采用中学
生近乎不敢用的“驳”的论证方法,对材料中四种情
况进行适度的反驳,再让自己的论点站立。批驳成章
,不可多得。
方法之六:巧设反方,探源究底
福建
武平 钟良柱
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
背景下,怎样才能把一个论题阐述深透呢?许多同学无
从下手,所写的文章老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得分
不高,在此,介绍“巧设反方,
探源究底”的方法,以供同学学习参考。
“巧设反方”就是在
正面论述的基础之上,提出有可能出现的反方看法或观
点,尽力预设,尽力设全,以体现你思维的周密性
。
“探源究底”就是在预设反方的前提下,探究反方观点产生的根源以及错误
的本质,甚至对
反方观点进行有力的批驳,让它站不住脚,从而使自己的看法有
理有力。
例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久前,某大学在临近
期末时发生了这样一事:夜幕下,风雨中,一群大学
生在校农场打着手电栽种油菜。校长对媒体说:“学
生必须亲手碰到泥巴,才能
知道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劳动。”农场劳动是该校的必修课,是“毕业通行证
”。
这种观点和做法得到了不少网民的支持。
然而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为挣学分冒雨挑灯夜战
,是否有矫枉过正之嫌?还
有人认为,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此举有形式主义之嫌。 对于以上事件及不同观点,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
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示范例文
亲历劳动,方知奋斗
刘晓曼
某高校开设种田必修课,学生夜里打手电种油菜,新闻一出,立刻引发热
议,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更有抨击者,但无论何种反应都体现了大众对高校
教育、对人才培
养的一种关注、一种思索。
亲历劳动,方知奋斗。学校的良苦用心是值得大力称赞的。农场劳动,不<
br>单是一门必修课程,是毕业的通行证,更是一种观念、一种品质的培养。党的教
育方针明确指出: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素质”
的竞争,而劳动素质又是人才素质中极其
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令人叹息的是,有
许多的网民,却反对高校的这种做法,质疑这种做法的真正意图,
或许是因为他
们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应该把时间更多地放在精进自己
的专
业水平上,不能也没有必要去做“普通农民”所做的“农活”,然而,这个理由不
过只是个
幌子,是个借口,何况精进专业知识,也不是“不问世事,一心只读圣
贤书”就能达成的,再说,闭门苦
读就一定能够学好专业知识吗?更深层的原因,
恐怕是大众内心对“农”的鄙视,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对“
读书人”的崇敬与膜拜:
认为田间劳作是没有文化修养或修养较低的农民干的,文化人,既然已经跳出农
门,就不要也不必再碰农活了。他们主观上认为“读书人”与“农民”是截然不同
的两种身份,
而这种认识,又恰恰是长期以来由阶级的差距衍生出的优越感而催
生的。
爱劳动,才会生活;
学会劳动,才能学会生活。高校开展农场劳动必修课,
不仅可行,更有深远意义。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
会一些理论性的东西,还需进
行各种各样的实践劳动,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农
场劳动,除了能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让学生更接地气,还能让学
生在获得劳
动的切身体验中,认识到粒粒皆辛苦,尊重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更
能让学生在艰苦环境的磨炼中,培养
一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事实上,
人的很多优秀的品质,都可以在劳动中形成。
发扬
光大该校的这一做法,或许我们可以有更好做法,加强宣传教育,提
高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劳动实践的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
动,而不局限于田间劳作,更无需用“必修”的形式,来强制
学生,为完成学分
临时抱佛脚而在临近期末时连夜冒雨打手电种油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热爱劳动、崇
尚劳动。
【点评】
本文在正面阐述了理由之后,先预设网民的不同观点与看法,然后,逐步探
寻出产生这些看法的根源,有表面的原因,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显示作者非一
般的思维能力,文章也因
此步入更高的档次。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方法。
方法之六:适度举例,合理引用
福建
武平 钟良柱
任务驱动型作文忌讳传统的名人荟萃,名家开会。那
么,该怎样对待名人事
例和名言警句呢?笔者认为,既然是议论文,肯定离不开这些东西,否则,就像<
br>准备一桌饭菜,却没有了食材;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是,在运用时,不能
如传统作文那样,
尽情挥洒堆砌,而要“举例适度,引用合理”。在任务驱动型
作文的背景下,名人事例和名言警句照样可
用,而且用得好还可以为文章增色。
那么,该怎样用呢?其原则有三:
其一、与核心话题高度吻合;
其二、把名人名言融入自己的论述之中;
其三、数量、长度适中、恰到好处。
例如《唯有精神永存》中的一段:
季老先生季
羡林曾在《八十述怀》一书中有感而发:“若说人生的意义,那
就是对人类精神和知识的承上启下。”人
类社会的发展,之所以如此神速,正是
因为知识和精神的可传递性,如同滚雪球一般。祖训以文字为载体
,将先辈对后
辈的殷殷期盼传承下来,借此勉励后代不断奋斗,不断学习。这样的精神传递,
促
使一个家族的兴盛,正如河南的康百万庄园,兴盛了十几代,而其祖训是“留
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这样的“留有余”如同
警钟般时刻回响在后辈心中,自然后辈会不自觉地
培养起良好的观念,从而使家
族世代兴盛。
引述季老的原话和举“河南康百万庄园的祖训”为
例,就既与话题高度吻合,
又能融入自己的论述之中,长度适中,恰到好处,一点也不影响核心话题本身
。
这样的事例与名言,可谓跟文章结合得完美,应是多多益善的。
又如下面一文,作者可谓是“胆大妄为”了。
作文题:
美国漫画家罗
素·迈尔斯系列漫画《女巫希尔迈》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座悬
崖,中间隔着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女巫
站在这边,秃鹫站在那边。秃鹫不断召
唤女巫跳到它那边来。女巫说,峡谷太宽,她跳不过去。秃鹫对女
巫说,不要用
消极的思想打败自己,只要她有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女巫在
秃
鹫煽动下,热血沸腾起来,她真的开始感到世界上没有她做不到的事,于是,
一挺胸,一弓腰,向对面的
悬崖猛冲过去。结果,女巫并没有跳过峡谷。
秃鹫看着掉入峡谷的女巫,自言自语道:
看来,光鼓动她的激情是不够的,
还得教她如何锻炼腿部肌肉。
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请
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
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
,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
范文:
看清自我 理智前行
一考生
女巫受秃鹫“只要有激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的煽动纵身一跃
,结
果却掉入峡谷。为什么女巫没有跃过峡谷呢?是因为女巫盲目听信别人,不能正
确认识自己
的能力,盲目跳跃,以致葬身谷底。所以,只有看清自我,我们才能
理智前行。
看清自我,能
使人避短扬长,理智前行。杨振宁曾坦言说:“我对实验物理
似乎杨振宁先生是享誉世界的理论物理学家
,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
用中守称不守恒论”而获得诺贝尔奖。然而这位誉满全球的物理学家
早年因研究
实验物理而备受他人耻笑。没有别人那样的天赋,实验仪器出现故障后,别人能
很快
找到问题所在,而我却急得满头大汗。”后来聪明的杨振宁经过思考,看清
了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在理
论物理方面有专长,于是投理论物理研究,最终硕
果累累。正是因为杨振宁看清了自我,才能避短扬长,
理智前行,现在才名满天
下。写到这里不禁想到:女巫不是巫吗,那一定会法术,为什么要硬跳呢?自己
没有发达的肌肉,却还要纵身一跃,如果看清自己,施一点法术,也不致于掉入
峡谷。
看清自我,能使人脚踏实地,理智前行。四川省的理科状元刘宁毕业于某名
牌大学,就在大家认为他将
会有一个好前途、好生活时,他却在不停地应聘、辞
职,原因就是总嫌弃公司待遇不好,自己有才能,何
愁找不到工作?这样以致于
他最后还要靠父母的补给生活。毕业于名牌大学了不起吗?全国有那么多名校
,
每个学校有那么的人,你是最好的吗?状元刘宁就是没有看清自己,不脚踏实地
地工作,以致
于无法理智前行,最后落得如此下场。女巫也何尝不是这样呢?假
若她能认清自己肌肉不发达的现实,不
好高骛远,追求自己无法达到的目标,又
脚踏实地,刻苦锻炼,练就一身发达的肌肉,区
区几米的距离算得了什么呢?因
此,人只有看清了自己,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迈出坚实的步伐,理智前
行。
看清自我,理智前行,让失败者重获新生。现在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艾特金
森,也就是憨
豆先生。他当初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行,经常口差,差点离开他热
爱的喜剧舞台。但聪明的憨豆先生经过
一番思考后,看清了自己,发现自己的语
言表达能力不行,但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丰富,于是便向这方面
发展,最后成为
了几代人都忘不了的艺术形象。如果女巫像憨豆先生一样看清了自我,理智前行,
又怎么会掉进峡谷?“看清自我,理智前行”这一条件如同一块肥沃的土壤,让
失败者重获新生。 <
br>百灵鸟自知没有叱咤苍穹的力量,她便理智前行,苦练歌喉,最终在林间婉
转歌唱;小溪自知没有
大海波浪滔天的气势,便理智前行,在林间流淌,衬天色,
映鸟鸣,也是一大快事。它们都是看清了自己
,找到了正确的方向,理智前行,
才实现自身价值。如果女巫也如它们一样,结果是不是又是另一番场景
呢?
看清自我,理智前行,你将收获人生精彩。
【点评】
几乎每一段都举例,且
举得与主旨契合,在分析完了之后,还能及时回归中
心话题。如熟练的老司机,几乎做到了人车合一,驾
驭的随意娴熟,非一般人所
能想象。又不长,合适。这样的举例,难道不是议论文所需要的吗?因此,任
务
驱动型作文是应该有举例与引用的,只是要适度合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