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绝世美人儿
648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14: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绵阳市人事考试网-英语角活动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

吕元膺

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

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
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 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
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

之。如 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
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 他事俾

去。易一着棋
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 又恐汝辈灭裂

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 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物。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因私易一子________

②乃以束帛________

③如是十年许________

④言毕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

(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吕元膺是一个交 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他看到处
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 ;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
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 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是 ”:这,这样。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私自”之意,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 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易”:换。“足”:值得。“但” :只是。还要注意翻译完
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 “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游处交友,尔宜精择”说明他交友慎重。“内外人莫测”从侧
面写出他的处 事周全。“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是说他重视
教育后代。

故答案为:⑴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

⑵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⑶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 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他看到处士
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 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
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 件事来教育后代。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 累是学习文言文


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 用法,而且还要
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
整。(注意翻 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 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要从人物 的举动、言语等来进行分析,文中吕元膺
“吕辄已窥之”“乃以束帛赆之”,明明看出来却不说出来,还 送东西给处士,可看出能为别
人着想,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并以此来教育后人的品质。

【附参考译文】

吕元膺做东都留守的时候,曾经与个隐士下棋。正下着 棋,便有一些文件堆积起来,吕
元膺就停棋拿笔批阅。棋友以为吕元膺一定顾不上棋局,就偷偷换了个棋 子来取胜。吕元
膺已经把一切看在眼里。第二天,吕元膺请他到别处去。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棋
友却感到很内疚,就留给吕元膺一份很厚的告别礼物。就这样过了约十年,吕元膺卧病在
床将要 死去,儿子侄子们都站在床前。吕元膺说:“结交朋友,一定要仔细地选择。当初我
为东都留守,有一个 和我下棋的人,乘我去办别的事时,偷偷换了一着棋。其实也不值得
介意,但反映出此人的心迹可怕。几 次想说这件事,又怕那个人因此而忧愁悲戚;始终不
说,又怕你们毁于这一类的事上,就告诉了你们。” 说完,吕元膺怀着惆怅死去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 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 为大有所益。”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俄而与子期逐

, 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
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

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

, 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
在于臣,上

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 br>【注】①赵襄主: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国君。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 ,这里指驾车赛马。③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④调:协调。⑤诱道争
远:把马拉到大道上去长途竞 赛。诱,引导。⑥上:通“尚”,还。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B. 子之教我御(无实意)

C. 三易马而三后(容易)

D. 先则恐逮于臣(及,赶上)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凡 御 之 所 贵 马 体 安 于 车 人 心 调 于 马 而 后 可 以 追 速 致 远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4)纵观两文,请你说说为什么吕蒙“非复 吴下阿蒙”了?赵襄主落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从
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C

(2)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①“读书人(君子 )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
呢?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 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

(4)吕蒙:知错就改,认真学习。赵襄主:驾 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注意力在前
方。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王子期的身上。

启示:知错就改,勤奋学习才能改变自我;做任何事情,如果不专心致志,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

【解析】【分析】(1)C.“三易马而三后”中的“易”是“ 换”的意思,不是“容易”的意思。故
答案为C。

(2)语句“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 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的意思是:但凡驾车特别
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 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
而达到目的。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 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
远。

(3)本题①句中的“士(读书人)、即(就)更(重 新)、见事(认清事物,懂得事
理)”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先后(领先和落后)、心(思想)、 何以(用什么)、
调(使……协调)”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4)吕蒙之所以被鲁肃称为“非复吴下阿蒙”,其主要原因“蒙乃始就学”;赵襄主驾车之所
以落 后是因为“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做任何
事,如果不专心致志 ,而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做学问也是如此,只有抛
弃杂念,集中精神,才能使自己的智 能得以充分发挥,取得好的成绩。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C;

⑵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

⑶ ①“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 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
呢?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 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

⑷ 吕蒙:知错就改,认真学习。赵襄主:驾车讲究人的精神 和马相协调,注意力在前方。
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王子期的身上。

启示:知 错就改,勤奋学习才能改变自我;做任何事情,如果不专心致志,只考虑个人利
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
注意词语在 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断句的 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
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 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


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仔细分析 各个选项,然后判断正误即可。做“断
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 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
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

⑶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①语句通顺,成分完< br>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②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 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⑷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启示的表 达,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义,结合中心
作答,结合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 引发感悟 ,注意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
警句;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成语。偷梁换柱把作者的在该 文章中的观点、体验换成自己
的话再重新演绎一遍。

【附参考译文】
【甲】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
读书,而 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
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 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经
常读书,我认为有天大的好处。”吕蒙 才开始求学。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
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 吴郡时代的吕蒙。”吕蒙说:“士别三
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 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
告辞。

【乙】赵襄王向善于驾车的人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习 不久之后就与他进行比赛,赵襄王换
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赵襄王说:“你教我驾车,没有把真本事 全传给我。”王子期回
答说:“本领全部都教给你了,只是你使用得不恰当。但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 使马套在
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现在国君
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其实驾车赛跑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
就是掉在后面 。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
能有心思去关心调整马呢?这 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了。”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南人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意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
①< br>溉
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

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 滂沱。间
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

之 。

【注】①余浆:剩下的水。②豚:小猪。③翕赫:轰动。④斫: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字词。

①顾见空桑________

②因植种________

③意欲持去________

(2)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B.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C.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D.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4)在《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乃” 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就是,原来是;②仅仅、
只。对于文中“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一句中的“乃”字 ,同学们有不同的理解,且生发了
启示,请把横线处补充完整。

小文:我认为文 中的“乃”字应选择第①个义项,就是、原来是。因为张助见到成百上千的
车马前来祭拜李树十分惊讶, 于是说:这算什么神啊!就是我种的呀!语气肯定而强烈,
所以用“就是、原来是”表达肯定的语气。< br>
小希:我认为文中的“乃”字应选择第②个义项,仅、只。因为①________。

小文:我觉得你说得也很有道理,而且你的理解给了我启发,我发现这篇文言文想告诉我
们的道 理就是②________。

【答案】 (1)回头看;于是;打算

(2)A

(3)李树使我的眼病好了,我要用一只小猪祭谢。

( 4)张助对众人对李树的祭拜行为既感到吃惊,更觉得荒诞可笑,从语气“耳”中我们也能
感受到张助对 这些行为的轻蔑,于是说:这算什么神啊!只是我种的呀!所以选择“仅、
只”;不能盲目相信眼前的事 实,要善于思考,不要随波逐流。

【解析】【分析】(1)顾:回头看。因:于是。意:打算。

(2)解答此类试题 时首先要对句子的意思有一个透彻的理解,结合意思断句即可。“盲者
得视远近翕赫③其下车骑常数千百 酒肉滂沱”意思是“说是失明的人重见了光明,远近轰
动,树下的车马常有数千,树旁摆满了酒肉”据此 断句为“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
数千百酒肉滂沱”故选A。

(3)“李君令 我目愈,谢以一豚”句中“李君”指的是李树,“谢”意思是“祭谢”,“以”意思是
“用”,“豚”意 思是“小猪”,“谢以一豚”的正常语序应为“以一豚谢”。据此翻译。

(4)此题考查的 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句中的“耳”意思是“罢
了”,从这个词可以看出张 助认为这件事很荒唐,对众人不明所以的行为感到很轻视,所以
“乃”可以解释为“仅仅,只”。这篇文 章通过一件小事告诉我们对于任何事都要仔细观察,
认真研究,不能盲目轻信。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回头看;于是;打算

⑵A;

⑶ 李树使我的眼病好了,我要用一只小猪祭谢。

⑷①张助对众人对李树的祭拜行为既感到吃惊 ,更觉得荒诞可笑,从语气“耳”中我们也能
感受到张助对这些行为的轻蔑,于是说:这算什么神啊!只 是我种的呀!所以选择“仅、
只”②不能盲目相信眼前的事实,要善于思考,不要随波逐流。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
事半功 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
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①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
将能断 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②抓
住“曰”“云”“言” 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④根据固定句式进行
断句;⑤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 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 的基本
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
译 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的能力以及探究文章 给人启示的能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相对来说较难,要求在平时学习时一定要认真积累,答题时,一 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
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要想准确地探究文章给人的启示,要在理解文本 的内容的
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

【附参考译文】

南顿人张助在田里种庄稼,看见一个李核,想把它带回去 ,又看见根部枯空的桑树里有
土,于是就把李核种了进去,用剩下的水浇灌。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反而长 出了李子,就
奔走相告(这个神迹),有一个患了眼痛的病人在树下乘凉,说:“李树使我的眼病好了,
我要用一只小猪祭谢。”眼痛的小病,自己也会逐渐痊愈。(但是)众人盲目附和,说是失
明的 人重见了光明,远近轰动,树下的车马常有数千,树旁摆满了酒肉,过了一年多,张
助远行归来,看见了 惊讶地说:“这算什么神迹呀,这李子只是我种的罢了。”于是就跑去
砍了那棵李树。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 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 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王学御

于王子期

, 俄而与子期逐

, 三易

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
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

于马,而后< br>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

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
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

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①御:驾车。②王子期:战国时善于驾车的人。③ 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④易:更换。⑤调:协调。⑥诱:引诱。⑦所以:……的原因。

(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往事耳(了解)


B. 即更刮目相待(另外)

C.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向)

D. 未尽也(尽头)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此君之所以后也。

(3)【甲】文中吕蒙才略长进惊人的原因是:_______ _,【乙】文中赵襄王落后的原因
是: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甲】【乙】两文中你各获得了哪些启发?

【答案】 (1)D

(2)①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地的阿蒙了。②这就是您落在后边 的原
因了。

(3)蒙乃始就学;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4)①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有所作为;②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
注,目标明确, 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考生要 在句子意思的理解基础上
进行辨析。(1)D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改为:未尽也(完全)。整句话的 意思:没有
完全教给我。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才略”:才干和谋 略。“复”:再。“所以”:……的原
因。还有“此君之所以后也”判断句的翻译。

(3)甲文中吕蒙才略长进惊人的原因可直接提取“蒙乃始就学”作为答案。而乙文中赵襄
王落后的原因 可直接提取“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作为答案。

(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 篇阅读好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
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分别归 纳出两文的中心,看看两文分别都表明了什
么主要观点。然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 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甲文
可从开卷有益,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等角度作 答。乙文可
从做事情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目标明确的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⑴ D;⑵①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地的阿蒙了。②这就是您
落在后边的原因了。 ⑶ 蒙乃始就学;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⑷ ①我们只有
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有所作为 ;②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这样
才可能取得成功。

【点评】⑴对文 言词语的含义理解,考生要首先理解整句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在再进行国
定词语的意思理解。同时要注意 平时对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的积累,能将课内的知识进行
迁移。

⑵考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掌握翻译的原则,注意关键字的正确理解,句意要准确。

⑶本 题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考生要注意正确理解文本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回答,找准
答案,注意括号内的 要求。

⑷考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感悟作者在文本中要阐述的中心,由此而写出感悟或者启 发。
注意要对两文分别阐述。


【附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
繁多的理由来推 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
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 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
(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 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
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 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
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 看待,长兄怎
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战国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术。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比赛之时他多次
改换马匹而多次都落在王子期后边。襄王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一定留着一手,没有完
全教给我。” 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在使用的时候有问题。
不管驾驶什么车辆,最重要 的是,马套上辕,要跟车辆配合稳妥;人赶着马,注意力要放
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 可以加快速度,跑得很远。现在,你在我后
面,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又怕我追了上来。其实, 驾驭(引导)马匹长途竞争,
不跑在前面,便是落在后面。而你的在前在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 ,还顾得上与
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吗?这就是你落在后边的原因了。”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 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
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 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 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 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

②阅十余岁________

③转转不已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
老 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 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
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


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 熟虑
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答案】(1)倒塌;经过;停止

(2)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②既 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
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3)D

【解析】【分析】(1)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 假字、词类活用、一
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 思来
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已”是“停止”;“阅”是古今异义词,“经历”的意思。
(2)①句中的“是、柿、岂、携、去”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然则、但、者、臆断、
欤 ”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D项,文章中讲学家只是提出了“ 石兽埋在沙里只能越来越深”的看法,并未盲目采取
行动。据此,答案为D。

故答案为:(1)倒塌;经过;停止

(2)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②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
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3)D。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回忆注释和译文, 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可
以提取实词的含义,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现象。比如,②小题,阅,属于一词 多义,
义项有:看;检阅;经历,句子中的意思是“经历”。

(2)本题考查翻译文 言句子的能力。回忆注释和译文,可以提取句子的意思,翻译时注意
特殊句式,通假字等基础知识的灵活 运用,省略成分也要翻译出来。比如,本题①,是
非,古今异义,现代汉语里的意思指对错,句子中要分 开理解,是,代词,这;非,不
是。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写作特点和人物形象的 能力。ABC三项都是写作技巧考查,D项分
析人物形象,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再具体分析即可。< br>
【附参考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 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 没能找到。寺僧们认
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 们的
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 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
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 的特点
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
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 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
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 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
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 延伸到石


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 翻转,不
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
是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 然这样,那么天下的
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br>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曹玮用兵

曹玮尝出战小捷, 虏兵①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②,缓驱而还,颇
失部伍③。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 羊无用,徒縻④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 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地利
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 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
马,少选⑤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 定可相驰矣。”于
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 以诱
之。比其复来,几⑥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⑦不能
立人 气亦阑⑧。吾以此取之。”

【注释】①虏兵:敌军。②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 。③部伍:兵士的队
伍行列。④縻(mí):束缚。⑤少选:一会儿。⑥几:接近。⑦痹:麻痹。⑧阑:
残,尽。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可以为师矣 B. 遂弃牛羊而还 肃遂拜蒙母

C. 歇定可相驰矣 愿驰千里足 D. 若乘锐便战 关山度若飞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B.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
气亦阑。

C.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D.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
气亦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
之。

②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4)结合文章,分析曹玮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里?

【答案】(1)B

(2)C

(3)①敌军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 贪图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赶快返回袭击曹玮军队。
②我知道敌人已经很疲劳了,故意用贪利的事来引诱 他们。

(4)曹玮假意贪图牛羊之利,使军队表现出军容不整的样子,诱敌深入;敌人追至, 避敌
锐气,假意不想乘人之危,让敌人休息修整,使敌人腿脚疼痛麻木站不起来了,人气残
尽, 最后一击击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阅读。选自《梦溪笔谈》。作者: 沈括。年代:北
宋。


(1)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 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
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 义的单音节词。A 项:军队
老师;B项:于是;C项:驱马进击赶马快跑;D项:如果好像。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
再根据文意 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
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 等。这句话的意思是: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
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人气也残尽了。据此 可以判断出答案应为C。

(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 ,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
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 保持一
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去”“利”“师”“疲”“故”是 此题
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 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
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 答案。从“乃驱所掠牛羊辎
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可知曹玮的目的是“诱敌深入”;从“远行之人, 若小憩,则足痹
不能立,人气亦阑”可知其善于抓住有利的时机。

故答案为:(1)B(2)C

(3)①敌军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牛羊之利而军 队不整,赶快返回袭击曹玮军队。
②我知道敌人已经很疲劳了,故意用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

(4)曹玮假意贪图牛羊之利,使军队表现出军容不整的样子,诱敌深入;敌人追至,避敌
锐气 ,假意不想乘人之危,让敌人休息修整,使敌人腿脚疼痛麻木站不起来了,人气残
尽,最后一击击败。< br>
【点评】(1)一词多义,指的是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有不同的含义,所以理解一词多义要结合具体语境。学生平时在总结一词多义时,一定要注意语境。

(2)断句多是在主谓之 间,句首发语词之后,等;还要注意读句子,弄懂句子的含义,也
是做题的关键。

( 3)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直译的原则,字字落实;其次要把句子中的关键词翻译出来,这是
得分点。

(4)理解文章内容,首先要会翻译文章,其次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去做题。

【附参考译文】

曹玮曾出战小胜,敌兵退去。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 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
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很是不成军队行列。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 :“牛羊无
用,只是束缚军队。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

曹玮没回 答,派人去侦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齐,立
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 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
等待敌军。敌军将要来到,离得很近了。曹 玮派人对敌军说:“你们外国军队远来一定很疲
劳,我不想趁着别人疲怠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 下,隔一会儿就决战。”敌人正苦
于疲劳极了,都很高兴,使军队严整地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 知他们:“休息好
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于是 抛弃
了牛羊返回。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


们。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走远路的
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人气也残尽了。我凭这些打败了敌
人。”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 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 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 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 ,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阅十余岁 ________

②竟不可得 ________

(2)翻译下面语句。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4)在寻找石 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
方法?



【答案】 (1)经过,经历

;终了,最后

(2)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3) 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
其一,不知其二者多 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4)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 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
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 br>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较为简
单,弄明白 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要注意“竟”的意思是“终了,最后”。

(2)此题考查学生翻译句 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
子前后的语境,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 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尽量直译,注意特殊句
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3)要注意在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加以概括。


(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两人的讲述,可知,寺僧与学者
分别考虑了水流 推力,沙性石性等因素,而老河兵经验丰富将影响石兽位置的水流,沙
性,石性等因素都考虑到了。

故答案为:(1)经过,经历;终了,最后

(2)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3) 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
其一,不知其二者多 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4)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 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
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点评】在文 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
原则,翻译要注意补充省 略的句子成分,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
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翻译要抓住关 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
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 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文段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朝代)著名____ ____家。

(2)下列选项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爱者甚蕃(值得) 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

C. 陶后鲜有闻(新鲜) D. 亭亭净植(竖立)

(3)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划线的虚词或指出其作用。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________ 而________

②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________ 甚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 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
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 态度?

【答案】 (1)爱莲说

;周敦颐

;北宋

;哲学

(2)C

(3)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表转折,“却”


;从

;十分,很

(4)①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 中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
媚。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
么人呢?

(5)作者用菊花来正面衬托,用 牡丹来反面衬托莲花的高贵品质,寄寓了作者不慕富贵,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解 析】【分析】选自《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朝代:北宋。(1)此题考查文学常
识,要注意识记《爱 莲说》的作者、朝代等。(2)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
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识 记,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
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 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
今异义、一词多义。“陶后鲜有闻”的“鲜”是“少,很少”的意 思。(3)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
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 课本中的经典例
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而”表转 折,可翻
译为“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中“自”翻译为“从”。“甚”翻译为“很”。(4 )此题考查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予”、“染”、“濯”、“妖”、“鲜”、“闻”的意思。(5) 此题既考查所
使用的手法,也考查作者的情感态度。结合文意可知作者用菊花来正面衬托,用牡丹来反< br>面衬托莲花的高贵品质,表现了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点评】文言翻译是 文言文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
处,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 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
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 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
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 必要的整理,使句意
通顺。


9.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 担而立,睨之久而
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 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
敢轻吾射________”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
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 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对“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也没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B. 我也没有其他手段,只有手熟罢了。

C. 我也不说别的,只有手熟练。 D. 我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
了。

(2)这段横线上最恰当的标点是哪一种?为什么?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

A. 句号。因为一句话已经说完了,要稍作停顿。

B. 问号。因为这是一疑问句,句中含有疑问词“安”(怎么)。


C. 逗号。因为一句话尚未说完。

D. 感叹号。因为它深刻地表现陈尧咨盛气凌人,怒不可遏的骄傲态度。

(3)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 )

A. 睨之,久而不去 B.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C.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D. 无他,但手熟尔

(4)陈尧咨的神态是怎样变化的?根据文段内容,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分别用一个字来
概括)

矜——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D

(3)B

(4)忿;笑

【解 析】【分析】(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句中“亦”意思是“也”,“无他”意思是“没有别
的(奥 秘)”,“惟”意思是“只”,“尔”意思是“罢了”。所以应该翻译为:我也没别的(奥
妙),只不过 是手熟罢了。故选A。

(2)“尔安敢轻吾射”的意思是“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文中陈尧咨自认为射技
很好,但看到卖油翁“但微颔之”时,于是质问,没想到老翁对他的评价是“ 无他,但手熟
尔。”,此时陈尧咨表现出的应该是盛气凌人的气势,所以“尔安敢轻吾射”句末应为感叹
号。故选D。

(3)文中老翁释担而立,看陈尧咨射箭,“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 微颔之”一句首先总结
了上文陈尧咨的射技,同时“但微颔之”表现了老翁对他的态度,引出下文陈尧咨 的质问,
所以此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故选B。

(4)陈尧咨由于擅长射箭,“以 此自矜”;没想到卖油翁对他的射技却是“但微颔之”,并且
评价他“无他,但手熟尔”,这让陈尧咨“ 忿然”;但当卖油翁表演了倒油的技艺之后,陈尧
咨意识到了天外有天的道理,所以“笑而遣之”。据此 作答。

故答案为:⑴A;⑵D;⑶B;

⑷ 忿 ; 笑
< br>【点评】⑴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
落实,对 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
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 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句中“亦”意思是“也”,“无他”意思是
“没有别的(奥秘)”,“惟” 意思是“只”,“尔”意思是“罢了”。所以应该翻译为:我也没别的
(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br>
⑵理解文本内容,可根据语气来确定标点符号。“尔安敢轻吾射”表现出陈尧咨盛气凌人的< br>气势,句末应为感叹号。

⑶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 颔之”一句首先总结了上文陈尧
咨的射技,同时“但微颔之”表现了老翁对他的态度,引出下文陈尧咨的 质问,所以此句起
承上启下的作用。

⑷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陈尧咨因为卖 油翁的“但微颔之”而“忿然”;但当卖油翁表
演了倒油的技艺之后,陈尧咨意识到了天外有天的道理, 所以“笑而遣之”。


【附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 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
夸。曾经(有一次),(他)在 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
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 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
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 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
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
(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 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
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 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
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 他送走了。


10.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 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
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 敢轻吾
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 而钱
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 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
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 ,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 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其
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 啮,石又
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 数里
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其发矢十之八九 发矢:射箭

B. 康肃忿然曰 忿然:激动的样子

C. 一寺临河干 临:靠近

D. 阅十余岁 阅:经历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B. 公亦以此自矜—他也因此自豪。

C.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可能到河的上游去找。

D. 然则天 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但是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


本 的道理的人和事很多啊。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文都是以故事来揭示某种道理,甲文通过写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告诉 我
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一技之长也不要骄傲自满;乙文通过记叙寻找河中石兽的经过,
告诉了人们天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很多,不可以按照常理主观臆断,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
入调查探 究。

B. 甲乙两文都是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陈尧咨地位显赫,卖油翁身份卑微;甲文陈尧 咨“当世
无双”,卖油翁默默无闻;陈尧咨“十中八九”,卖油翁沥油而钱孔不湿。乙文教书先生嘲笑侍 僧,
他认为石兽并非木柿,不会被大水冲走,而是为水中的沙一点点的湮没,沉于深处;老河兵对僧人和教书先生的两种做法嘲笑,他的经验是,只要水中遗失了石头,应当到上游去找。

C. 甲乙两文都是先讲故事,最后在文末点明主旨。甲文卖油翁把他的沥油技术高超归结为
“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乙文在最后通过议论的形式“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
据理臆 断欤?”

D. 甲乙两文都通过语言、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卖油翁“睨之”“微颔”陈尧咨 “忿然”“笑”把人
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刻画出他们的自负和对别人的嘲 笑。

【答案】 (1)B

(2)A

(3)B

【解析】【分析】(1)B. 康肃忿然曰:康肃气愤地说。忿然: 气愤愤地。然,作形容词或
者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地”。故B错误,选B。

(2)B. 公亦以此自矜—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以,凭借。矜,夸耀。故B错误。C. < br>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当,应当。故C
错误。 D.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
一,不知道其二 的情况太多了。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其一,其中一点。其二,其中另
一点。故D错误。故选A。
(3)B.“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老河兵嘲笑的 是教书先
生一人,不包括寺僧。故B错误,选B。

故答案为:⑴ B;⑵ A;⑶ B。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 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 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
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 语言表达流畅
与优美;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 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做出选择。

【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 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
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 子,站


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 只是微
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 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
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 怎么敢轻视我射箭
(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 放在地
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
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译文:《河中石兽》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 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 僧们认
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
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 事物的道
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
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
都很信服, 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 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
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 击石头返回
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
停地转动, 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
是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
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观劝学

予少时读 书,一见辄能诵。暗疏

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

饮酒者游。
旬朔之间

, 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

, 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

时十一二。每阅一
事,必,寻绎数终

, 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 也。比读《齐史》,见孙寨答邢词日:“我精骑三千,足敌君
蔽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 “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

为若干
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精骑集》)

【注】①暗疏:默写。②滑稽:巧言善辩。③旬朔之间:指十天 一月之内。④惩艾
(yì):惩戒。⑤囊(nǎng):从前。⑥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⑦勒: 编辑。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而常废于不勤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 而聪明衰耗结友而别

D. 庶几以此补之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少 而 不 勤 无 如 之 何 矣 长 而 善 忘 庶 几 以 此 补 之。

(3)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简要说明。

【答案】 (1)B

(2)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普忘庶几以此补之。

(3)秦观现身说法,说明自己年轻时凭借记性好不勤奋苦读,以致后来常因善忘而影响学
业的 情况,告诉我们要趁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有所成就,而不应终日玩耍,以致荒废学
业。

【解析】【分析】选自《精骑集》,作者:秦观,年代:北宋。(1)A项,结构助词,
的;助 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都是介词,在。C项,表转
折;表顺承。D项,介词 ,用;连词,相当于“来”。故选B。

(2)根据句意“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 后善忘,或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可
知应划分为: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普忘庶几以此补之。

(3)阅读全文,了解大意,可以看出本文是秦观对自己学习得失的一个总结,从文中“故
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可以看出其优点之一是倚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愿用功学习;
“比数年来 ,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可以看出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他读《齐史》,
中可得出要注重后天的努 力,勤于学习和总结,善于吸收前人智慧来提升自我的优点。由
此可见作者目的在于以此文来劝诫后人, 要勤奋学习,善于吸引前人的智慧,方能有所成
就。

故答案为:⑴B;

⑵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普忘庶几以此补之;

⑶秦观现身说法,说明自己年轻 时凭借记性好不勤奋苦读,以致后来常因善忘而影响学业
的情况,告诉我们要趁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有 所成就,而不应终日玩耍,以致荒废学
业。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 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
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
意思;

⑵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 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
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 感直接作答;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 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太大的 错误。然而依仗这样的本事
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十天一个月之内,没有几天在 看书。所以
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我)非常勤奋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聪明已经耗尽,大
概不如以前的十分 之一二。每看一件事,一定从头到尾翻寻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
知,就又不知道了。所以即使有勤 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上。

唉!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等 到读《齐史》,看到孙寨答邢词中有这样
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心中赞同这个说法 ,于是摘取了
“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许多条,编辑为几卷,取名 为《精骑
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或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1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强项令

董宣, 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
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 骖乘。宣于夏门亭侯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
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 大怒,召宣,欲捶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
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 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
捶,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 谢主。宣不从强使顿
之宣两手据地 , 终不肯俯。主曰:“父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门。今 为天子,威
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 班
诸吏。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粟。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稃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視,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
斛 ,敞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
礼。

(1)下列四个选项中,加横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后特征为洛阳令故其欲卿治经为博士也 B. 及主出行及鲁肃过浔阳

C. 大言数主之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乃驻车叩马蒙乃始就学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宣 不 从 强 使 顿 之 宣 两 手 据 地 终 不 肯 俯。

(3)“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案】 (1)C

(2)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3)“天子”与 “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
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 遵守法纪。(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

【解析】【分析】(1)A.做,担任。B.等到 。C前者结构助词“的”;后者主谓之间的结构
助词,取独,不译。D.于是。故选C。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
俯。译 为:董宣不听从,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此题要注意
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 划开。

(3)“天子不与白衣同”: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 同。结
合下文“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等句分析,作为天子,要胸怀宽广,治理天下,更应


遵守法纪,还要善待像董宣这样坚守法纪的人。说明文中的皇帝是个明君。

故答案为:⑴ C

⑵ 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⑶ “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
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 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
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
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 ,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 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
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 固定
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⑶本题考查句意的把握,通读全文,把握 “天子不与白衣同” 的含义。结合具体句子分析作
为天子应该具有的品行。

【参考译文】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今河南杞县南)人。后来特地征召董宣 为洛阳令。当时湖
阳公主家的奴仆白天杀人,因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抓捕到。等到公主出行,用这 个
家奴当随从,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们。于是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画着,大声数落公
主的 过失,呵斥那个家奴下车,就杀了那个家奴。公主立即回宫向皇帝告状。皇帝很生
气,召来董宣,要用鞭 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皇帝说:“想说什
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使国 家中兴,却放纵家奴杀良民,将如何治理天下呢?我不需
用鞭子打,请让我自杀。”就用头撞击房柱,血 流满面。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让他磕
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听从。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 地,始终不肯低头。公主
说:“文叔做普通人的时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们不敢上门搜捕。如今做了天 子,威势竟
然不能使一个洛阳令听命吗?”皇帝笑着说:“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于是就敕封董宣为
强项令,放了他,赐给他钱三十万。董宣把钱全部分给了下属官员。董宣从此开始打击豪
强恶霸 势力,没有不震惊害怕的。京师百姓称他为卧虎,歌颂他说:“董少平做洛阳令,鸣
冤之鼓不再响。
董宣当了五年洛阳令,七十四岁死于任上,皇帝遣使到他家里吊唁慰问,只见粗布被褥< br>覆盖遗体,妻子儿女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光武帝伤心地说:“董宣清
正廉洁 ,直到他死了我才知道!”因此追授予官衔艾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他。

五四青年节手抄报-情人节活动方案


描写晴天的作文-2014招生


关于科技的手抄报-实习报告怎么写


中考体育-教师节给老师的一封信


太极拳的特点-毕业感言100字


杭州住房公积金网-暨南大学研究生院


泗阳县教育局-会计简历范文


生菜怎么做好吃-福建省公务员录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