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1对1】2020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强化训练WORD版23: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

巡山小妖精
859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14: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济南中考录取-军训文章




课后强化训练
23
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

一、(2015·丽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吕元膺


丁用晦
吕元膺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

对棋。棋次,有文
簿堆拥, 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
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
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
帛赆

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 亟,儿侄列前,吕曰:
“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
云,吾以他事俾去。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
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
裂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释】 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
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
赠送的路费或财务。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认为、以为




(2)因私易一子以自胜:私自,暗地里,偷偷地

(3)吕请棋处士他适:到……去,往,去到

解析 本题考查课外文言 词语的翻译能力。要注
意课内学过词语的常见义项,并联系具体语境加以确
定。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
怕。
解析 本题考查课外文言语句的 翻译能力。理解
全文内容是正确翻译句子的前提,注意关键的几个词
语。“易”:换;“足”: 值得;“介意”:在意;“心
迹”:心机。
课时讲解题型
3.文中“易子”一事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用原
文语句回答)



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解析 本题考查文本信息的获取能力。细读原文,寻到“易子”前后语境,找到与之相关的语句,注意
用原文语句作答。
课时讲解题型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 、讲
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
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 张扬出去,临
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
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 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分析时应
紧扣文中人物的主要 言行、事件:①发现处士易子但
不声张,还赐予钱财;②临终借此事教育后人。
二、(2015·常州)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问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
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左右
有窗共八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 “清
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舟长曾不盈寸,人、
窗、炉、文,钩画了了,众妙皆备。 盖简桃核修狭者
为之。
(魏学洢《核舟记》)
【乙】恽寿平,号南田,明末常州武 进人。少敏
慧,八岁咏莲,惊其师长。随叔父恽向攻诗画,艺日
进。其父恽日初为国子监生,曾 上《守御十策》以谋
救国。明末丧乱,十余岁而随父兄抗清。多与奇人侠
士游,常奔走千里,恍 惚

死生,他人色沮神丧,而南
田意气如常。二兄继死,明亡,与父归故里。
天下渐定,誓不应科举,卖画以赡父。其山水深
得冷淡幽隽

之致,松柳夹岸,游鱼 喋

水,风烟俱净,
寄情悠远。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天机
物趣,毕集毫端。其“没骨法”花卉,空灵妍妙,着
纸欲飞,笔简意丰,获誉“神品”。名动天下, 创“常
州画派”。崇尚气节,临富贵而不失其本心,叶售画度
日,然非其人不与也。遇知己,累 日点染;非其人,
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康煕时,尚思复明,



与复社遗士唱和,有《瓯香馆集》传世。
(选自《瓯香馆集·序言》,有删改)
【注释】 ①恍惚:捉摸不定。②幽隽:幽静美
丽。③喋:吸。④天机:自然界的秘密。⑤妍妙:精
妙。⑥点染:点缀景物和着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清风徐来:缓缓地

(2)舟长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
....
(3)卖画以赡父:赡养父亲
..
(4)毕集毫端:笔下,笔底,笔端
..
(5)临富贵而失其本心:丢失他的天性
....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 实词的掌握能力。“徐”与
“曾不盈寸”是课内文言文实词解释,书本上有现成
的解释,这是考 查识记能力。第(3)题“赡父”是一个
动宾短语,采用现代汉语的组词法分别组词。第(4)题
“毫端”重点是解释“毫”,联系上下文,从而确定



“毫”的意思是“笔” 。第(5)题“失其本心”,这样
短语的曾经出现在《鱼我所欲也》中,即“此之谓失
其本心” ,因此可以明确“失其本心”的意思是“丧
失了他的本性”。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曾经赠送给我一个核舟,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
的情景。
(2)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
不是他看得起的人,把太多钱财当作草芥一类没
有价值的来看,不会买一朵花一片叶。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第(1)题“尝
贻”是“曾经赠送”的意思,“盖”表示推测 ,“泛”
是“泛舟、游览”的意思。关键词翻译准确后,然后
调整语序,使之通顺。第(2)题 “非其人”的翻译要联
系上下文来推测,确定为“不是他看得起的人”,



“市”是“买”的意思。

课时讲解题型
3.同为技艺高超的艺术家,和 王叔远相比,恽寿
平有哪些独特的地方?(依据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坦然面对生死,崇尚气节,不重钱财,具有开创
性。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分析 的能力。两个人
相同的地方是“技艺高超”,而恽寿平独特的地方要
抓住细节分析。从“而南田 意气如常”可知其“坦然
面对生死”;从“崇尚气节,临富贵而不失其本心”
可知其“崇尚气节 ,淡泊名利”;从“创‘常州画
派’”可见其“开创性”。
课时讲解题型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C)
A. “简桃核修狭者”“笔简意丰”的“简”意



思不相同,“众妙毕备”的“毕”和“风烟俱净”的
“俱”意思相同。
B. 咏莲、学艺、与侠士游的叙述,为下文彰显主
人公的崇高气节作了很好的铺垫。
C. “冷淡 幽隽”的绘画风格是由画家的个性和家
学渊源决定的,寄托了恽寿平对悠远深厚的中华绘画
文化 的深刻理解。
D. “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是恽寿平
取得艺术成功的重要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以及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能力。C项选文没有介绍恽南田绘画风格形成的 原因,
属于“无中生有”。
三、(2015·镇江)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
成问题。
【甲】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
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 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公

无事,带一书一役,挨村讲乡约,参 以
时事,民皆乐听,浅直易从,无窒碍难行者。遇孝慈
节义之人,立即表扬,且为之咨嗟叹赏曰 :“我所不



及。”凡获小偷到案,则曰:“汝亦有人心者也,何< br>至为此?”偷曰:“小人为贫所迫耳。”公曰:“是不难。
为利之最厚者,莫如纺织,且人人能为 之。”随命仆市
棉花斤余,使偷在堂右,教以纺花之法。曰:“能,即
释汝;不能,即惰也,罪 加倍。”偷愿速释,无不留心
学习,数日间,即能为矣。公曰:“此赀

本不过数百< br>钱耳,今数日内,循环例换,已赢余若干,除汝饭食
外,尚剩有数百钱,汝回去执业。倘再犯,不 恕汝也。”
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
在堂上纺花一月。三犯,则曰: “是不能改矣。”使
二役挟之急行千步,以热醋灌之,一碗饮至半,使一
人突拍其背,则嗽终身 不愈,不能作贼矣,仍纺花以
没世


【注释】 ①公:陆稼书,清朝康熙 年间曾任嘉
定、灵寿两县知县。②窒碍:阻碍。③赀:通“资”。
④没(mò)世: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显示、表明

(2)随命仆市棉花斤余:买



(3)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偶尔

(4)是不能改矣:这、这种人、这人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涉及的词语都
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解答时要 联系上下文,根
据语境作出判断。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句句子的意思。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
不同。
(2)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
小偷哭着离开,改掉偷盗的毛病变好的人很多。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要联系上下
文,注意句式的选择、特殊用法和句中关键词的 意思。
第(1)题关键词是“陟罚臧否”“异同”;第(2)题关键
词是“去”“者”。
课时讲解题型



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陆知县改造小偷的方
法有哪些独到之处。
重视感化教育;教以谋生之法;断其做贼后路,
致其终生无法偷盗。(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时,
先从文中找出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然后用自己 的语
言概括表述。
课时讲解题型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无论为君还是为官,都应
做到赏罚得当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甲文还委婉批评
后主有“偏私”(用文中一词)的行为错误 。
解析 本题为比较阅读。甲文是诸葛亮对君主刘
禅的劝谏,希望他做到赏罚公平,同时委婉 地道出他
对后宫“偏私”的错误行为;乙文中写到了知县对孝
顺仁慈、有节操、讲道德的人进行 表彰宣扬,对小偷
进行一定的惩罚,做到了有奖有罚。



四、(2015·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
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

惠未徧,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 br>.
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 其故。对曰:“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 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
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
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
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 竭之



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
陵,预料城之 不能遽

下,而蓄养锐气,先备

外援,
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 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 ①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
下。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⑤备:
准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C)
A.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独占。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保佑。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过失。

D.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倒下。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C项中
的“狱”指的是“案件”。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齐国是)大国,很难预测(它的实情),(我)怕(他们)
设有埋伏。
①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句中几
个重 点词语要准确译出。“夫”(fú):放在句首,表示
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难测”:难以推测。 测,
推测,估计。“伏”:埋伏。句中“大国”前省略了
的主语“齐”,“惧”的主语“吾”要 补译出。
课时讲解题型
3.语段甲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
“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
语段甲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
表现了曹刿的“远谋”,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的 对峙
交锋描述不多。(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该用哪
个题目,要看文章所写内容的侧重点是什么,语段甲
详写的是曹刿的“谋略”而非交战的双方,由此可知
宜用“曹刿论战”。
课时讲解题型



4.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甲、乙
语段的内容分条概括。
①当敌人士 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
②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③当士气衰
竭时 要设法振作士气;④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
蓄养锐气。(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 文章内容的梳理。甲、乙两个
语段都写到“利用士气取胜”的话题,如语段甲中的
“夫战,勇气 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语
段乙中的“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及“常
存有 余不尽之气”等。
五、(2015·德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
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 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
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 下。寒山
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
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 默,多思曩

昔携手
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 可望,轻鲦出水,白
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
游 乎?非子天机

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
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注释】 ①曩(nǎng):从前。②雊(gòu):雉鸡
叫。③天机:天性。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冈”中的
“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
A. 上使外将兵

B. 其一犬坐于前

C. 腰白玉之环

D.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解析 C项“腰”是名词作动词;A、B、D项中
的加点词都是名词作状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
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月上下
..
C. ①复与疏钟相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D. ①倘能从我游乎 ②请从吏夜归
..
解析 A项前者表判断;后 者解释为“这”,代
词。B项前者解释为“参与”,这里指欣赏;后者解
释为“和”。C项前者 解释为“交错”;后者解释为
“参与”。D项都是“跟从”的意思。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
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解析 注意关键词“颓”“鳞”“子”“务”的
翻译。



课时讲解题型
4.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
都是对声音的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
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解析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从表现手法和写作目
的等方面思考。如“猿鸟乱鸣”通过对动物活动 的描
写,为画面增添灵动感,表现了生命的活力,渲染了
欢快的气氛;“吠声如豹”则以形象的 比喻来写冬夜
的寂静。
课时讲解题型
5.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愿望?
甲文表达和朋友 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
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
回归自然 。
解析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



朋友谢中书的一 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一封书信,作者把冬景写得
诗情 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
和美好生活的欣赏,愿与朋友分享美景真情,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本文写景特别富有生活
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于山水之中,追 求田
园生活的心理。
六、(2015·昆明)阅读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
文后题。
【甲】至于负者歌 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
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
而渔,溪深而 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
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射 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饶州路

大饥,米价翔踊

,总管王都中

以官 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言于江浙行省,以为须粜

以下等价,民乃可得食,未报,辄于下等减价 十之二,
使民就粜。行省怒其专擅,都中曰:“饶去杭几二千
里,比

议定往 还,非半月不可。人七日不食则死,安
能忍死以待乎!”其民相与言曰:“公为我辈减米价,
公 果得罪,我辈当鬻

妻子以代公偿。”行省防悟,都
中乃得免。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有改动)
【注释】 ①路:元代行政区划单位。②翔踊:
物价飞涨。③王都中:字符俞,元代官员,官至两任
行省参知政事。④粜:卖出粮食。⑤比:等到。⑥鬻
(yù):卖。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杂然而前陈者:陈设,摆设

(2)宴酣之乐:酒喝到高兴时

(3)射者中,弈者胜:下棋



(4)饶去杭几二千里:距离

解析 实词的 解释要注意辨析,看有没有出现特
殊用法,此题中“去”是古今异义词,
“陈”“酣”“弈”用 的是本义。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D)
A. 行者休于树 苛政猛于虎也
..
B.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跪而拾之以归
..
C. 都中乃得免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D. 行省怒其专擅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解析 A项前一个“于”解释为“在”,后一个
解释为“比”;B项前者用于主谓 之间,后者是代词;
C项前一个“乃”解释为“于是,才”,后一个“乃”
译为“是”;D项两 个“其”均为代词。
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
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



解析 文言文翻译要遵循字字落实的原则,并适
当地增删调换。对关 键词语及特殊句式要准确把握,
“醒”解释为“酒醒”,“述”解释为“记述”。此句
同时也是 一个判断句。
课时讲解题型
4.请根据提示,找出选段甲中含有“乐”字的相
应语 句,填写在A处;在B、C处概括对应语句中“乐”
的含义。
含“乐”字的句子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
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A.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禽鸟知山
禽鸟之乐
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
欧阳修也
百姓之乐
C.太守自乐
“乐”的含义
B.宾客之乐
解析 回答此题,只要能完整理解和把握文章内
容,答题时紧扣文章内容即可。



课时讲解题型
5.选段甲中欧阳修被贬官至滁州,爱民亲民;选
段乙中王都中擅自降 米价救灾,惹怒上司。请用自己
的话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
反应,并说 说这样写有何作用。
百姓对欧阳修的举动是赞同、拥护的,对王都中
则是爱戴。由人民群众对 他们的态度,反衬出欧阳修
和王都中的政绩极好。
解析 甲文中欧阳修爱民亲民,既能造福于 民,
又能与民同乐,因此深得滁州百姓爱戴,《醉翁亭记》
一问世,滁州人唯恐失之,于庆历八 年请人把全文刻
在石碑上。乙文中王都中擅自降米价,得罪上司。行
省责备他越权行事,欲治其 罪。群众提出:王总管降
米价救灾民如果有罪,灾民愿卖掉妻儿替他赎罪。两
文都表现出了百姓 对两人的拥护、爱戴。由人民群众
对他们的态度,反衬出欧阳修和王都中的政绩极好。



七、(2014·南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报恩塔


(明)张 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 是也。
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
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 吐此塔者,不能
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
数块凑砌成之 ,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
眉不爽忽,斗榫合缝,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
相, 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

之。今塔上损砖一块,
以字号报工部

, 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
摇摇曳曳,有光怪出 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
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

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
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 ①报恩塔: 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
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②
窑器:陶瓷器具 。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



非常适合, 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工部:指掌管
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则报恩塔是也:这

(2)闻烧成时:听说

(3)半日方散:方才

(4)必顶礼赞叹而去:离开

解析 第(1)题“是”在句中是代词, “这”;第(2)
题“闻”的意思是“听说”,和现代汉语的意思基本
一致,如“闻风丧胆”; 第(3)题“方”是“方才”的
意思;第(4)题“去”在文言文中通常解释为“离
开”,如《 岳阳楼记》中的“去国怀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
如生成焉。
现在塔上损坏了一块砖,把砖的字号报给工部,



工部下发一块砖来替补它,像当初就砌在那里一样。
解析 翻译时,注意把“砖一块”调整为 “一块
砖”。关键字词的含义要落实,准确理解关键词语
“以”“发”的含义,再连缀其他字词 的含义,表达
通顺即可。
课时讲解题型
3.学校文学社正在为重建的报恩塔征集对联,请
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造大窑器堪称奇迹
下联:示例:成一金身信属鬼工
解析 对对联首先要求字 数相等,其次意思要相
对或相承,再者词性要相同,最后就是结构相应,节
奏相合,平仄相协。 放到本题中,还要注意结合文本
内容。
八、(2013·济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



假借于藏书之家,手 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
稍逾约。以 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
发愤为学 ,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
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
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
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 出,
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宋史·苏洵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2)闭户益读书:更加(发奋)

解析 解释时要注意结合语境。“致 ”在这里是
动词,“得到”的意思;“益”可以联系《送东阳马生
序(节选)》中“益慕圣贤之 道”一句,得出“更加”
的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
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
章。
(苏洵的文章)流传出来后 ,士大夫争着传阅,一
时之间学习写作的人都抢着模仿苏洵文章的写法。
解析 翻译时要注意 落实重点词语的意思。如第
(1)句中,“以是”的意思是“因此”,“是”的意思是
“这,此 ”;第二个“以”的意思是“把”;“因”
的意思是“于是”;“得”的意思是“能够”。第(2)句中,“既”是“已经”的意思;“竞效”是“抢着模
仿”的意思;“为”是“写”的意思。然后组 织句子,
使之连贯通顺即可。
课时讲解题型
3.宋濂和苏洵的读书经历有哪些异同?对你有什
么启发?



同:读书都很勤奋刻苦。异:宋濂幼时家境贫寒,
苏洵读书很晚。启发:非勤奋刻苦不能读书;只要学
习,就为时未晚。
解析 甲文“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乙文“ 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
《六经》、百家之说”,都传达出“勤奋刻苦”的主题。
从甲 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可以
看出宋濂幼时家境贫寒;从乙文“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可以看出苏洵发愤读书很晚。根据甲、乙两文的
主旨,不难得出两文对我们的启发。
九、(2013·河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文成。 闻欧阳文忠
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
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 添两“而”字。作《醉
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
“环滁皆山也”五 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



有不存原稿一字者。 近闻吾乡朱梅崖先生,每一文成,
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

去十余字。旬日以后, 至
万无可去,而后脱稿

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注释】 ①删润: 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
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⑤脱稿:(著
作)写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例句:富贵而归故乡

A. 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B.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解析 例句和B项的用法都是表承接;A项表修
饰;C项表并列;D项表转折。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目熟视,辄去十余字。
每写完一篇文章,一定把它粘贴在墙壁上,天天



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除十多个字。
解析 翻译时,要抓住关键词语。“成”译为“写
完”;“逐日”译为“天天”;“熟”译为“仔细”。
课时讲解题型
3.“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
指什么?
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可用自己的话表
述,意思对即可)
【解析】 “法 ”是仿效的意思,让后辈学者仿
效什么呢?全文的论点是“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
文成”。列 举欧阳修、朱梅崖的例子,都是为了证明
这个观点。所以,这个“法”具体指文章开头的第一
句 话。


我爱看书-酒会邀请函


省份-劳动节放几天


母亲节小报-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新余学院-初中家长会发言稿


天津高考改革-考研真题下载


高考查询系统-生命之线


2013江苏高考状元-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总结


财产税-简历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