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萌到你眼炸
501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14: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八一建军节活动-高中生自我评价


新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

吕元膺

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

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
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 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
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

之。如 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
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 他事俾

去。易一着棋
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 又恐汝辈灭裂

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 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物。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因私易一子________

②乃以束帛________

③如是十年许________

④言毕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

(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吕元膺是一个交 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他看到处
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 ;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
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 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是 ”:这,这样。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私自”之意,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 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易”:换。“足”:值得。“但” :只是。还要注意翻译完
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 “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游处交友,尔宜精择”说明他交友慎重。“内外人莫测”从侧
面写出他的处 事周全。“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是说他重视
教育后代。

故答案为:⑴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

⑵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⑶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 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他看到处士
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 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
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 件事来教育后代。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 累是学习文言文


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 用法,而且还要
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
整。(注意翻 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 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要从人物 的举动、言语等来进行分析,文中吕元膺
“吕辄已窥之”“乃以束帛赆之”,明明看出来却不说出来,还 送东西给处士,可看出能为别
人着想,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并以此来教育后人的品质。

【附参考译文】

吕元膺做东都留守的时候,曾经与个隐士下棋。正下着 棋,便有一些文件堆积起来,吕
元膺就停棋拿笔批阅。棋友以为吕元膺一定顾不上棋局,就偷偷换了个棋 子来取胜。吕元
膺已经把一切看在眼里。第二天,吕元膺请他到别处去。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棋
友却感到很内疚,就留给吕元膺一份很厚的告别礼物。就这样过了约十年,吕元膺卧病在
床将要 死去,儿子侄子们都站在床前。吕元膺说:“结交朋友,一定要仔细地选择。当初我
为东都留守,有一个 和我下棋的人,乘我去办别的事时,偷偷换了一着棋。其实也不值得
介意,但反映出此人的心迹可怕。几 次想说这件事,又怕那个人因此而忧愁悲戚;始终不
说,又怕你们毁于这一类的事上,就告诉了你们。” 说完,吕元膺怀着惆怅死去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 释担而立,睨之久而
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 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
安敢轻吾射!”翁曰:“以 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
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 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二)

卢庄道,范阳人也, 天下称为名家。聪慧而敏悟,冠于今古。父彦与高士廉有旧。庄道
少孤,年十二,访士廉。廉以故人子, 引令坐。会上有上书者,庄道窃窥览,谓士廉曰:
“此文庄道所作。”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 薄之行。”请诵之,果通。复请倒诵,
又通。乃跪谢曰:“此文实非庄道所作,向傍窥而记耳。”士廉取 他文及案牍,命读之,一
览而倒诵。士廉称叹久之。

(节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释担而立________

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

③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

④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

⑤引令坐________

⑥复请倒诵________


(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乃跪谢曰________ A.道歉 B.推辞 C.感谢 D.辞别

②向傍窥而记耳________ A.朝向 B.先前 C.假如 D.窗户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4)两文末,陈尧咨“笑而遣之” 与高士廉“称叹久之”分别体现了二人对卖油翁、卢庄道怎
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

【答案】 (1)放下;气愤的样子;怎么;慢慢地;拉;再,又

(2)A;B

(3)①(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② 高士廉责怪他说:
“小孩不要说大话、做轻浮的事情。”

(4)陈尧咨的“笑而遣之 ”体现了对卖油翁的熟能生巧观点的认同;高士廉“称叹久之”体现
了对卢庄道天赋极高、能力出众的称 赞和惊叹。

【解析】【分析】⑴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 活用、通假
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① 释:动词,放下 ;② 忿然:形容
词, 气愤的样子 ;③ 安:疑问代词,怎么 ;④徐:形容词, 慢慢地 ;⑤ 引:动词,
拉 ;⑥ 复:副词,再,又 。

⑵辨析一词多义,要确定词语在本题 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明确
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 ① 谢:道歉,古今异义词,句意是:
于是就跪下道歉说。 ② 向:先前。句意是:而是我先前在旁边偷看时记住的。

⑶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① 颔:点
头 。句意是 :(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②怪谓曰:责
怪他说。句意是:高士廉责怪 他说:“小孩不要说大话、做轻浮的事情。”

⑷ 陈尧咨的“笑而遣之”,表现卖油翁的绝技征服了大家,证明他“ 但微颔之 ”不是没有根
据的,体现了陈尧咨对卖油翁的熟能生巧观点的认同,同时也对他的高超的“ 酌油 ”技 艺的
赞同;高士廉“称叹久之”体现了对卢庄道记忆力出众、天赋极高、能力出众的称赞和惊
叹 。

故答案为:⑴①放下;②气愤的样子;③怎么;④慢慢地;⑤ 拉 ;⑥再,又。

⑵A;B

⑶①(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十箭中八九箭,只 是对他微微点头。②高士廉责怪他说:“小
孩不要说大话、做轻浮的事情。”

⑷陈 尧咨的“笑而遣之”体现了对卖油翁的熟能生巧观点的认同;高士廉“称叹久之”体现了
对卢庄道天赋极 高、能力出众的称赞和惊叹。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 ,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
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 词、一词
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⑵本题考查辨析 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
义、比喻义和假借义。明确题目中 这个词所有的解释或用法,探究每一项中正确解释或用


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
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
号入 座。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⑷本题考查理 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
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 、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
括作答。



【参考译文】

(一)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以此自 夸。他曾在自家的园圃
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园圃外,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不 离开。
这个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也不过是微微地点点头。康肃公问道:“你
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
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听后十分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老翁说:“凭我
倒油的经验知道(你射 箭也是凭手熟的)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
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 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
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 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
了。”陈肃公笑着将老翁送走了。

(二) 卢 庄道是范阳人,被天下公认为有学问的人,他的聪明才智超过了古今所有的人,
他的父亲卢彦和高士廉的 关系很好。卢庄道从小丧父,十二岁的时候去拜见高士廉,高士
廉因为他是故人的儿子,让他坐下。恰巧 有人送来文章向高士廉请教,卢庄道偷着观看,
然后对高士廉说:这篇文章是我写的。高士林责怪他说: 小孩子不要说大话!认为他
轻薄,让他背诵,卢庄道果然背下来了。又让他倒着背诵,他又背下来了。 卢庄道跪下请
罪说:这篇文章实在不是我作的,而是在旁边偷看时记住的。高士廉取来其他文章和官府文书叫他读,卢庄道全都能看一遍以后就能倒背下来。 高士廉称赞感叹不已。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 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 br>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
之,自 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
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
③叹服。”母 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
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
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用“”给下面的 句子断句。(限断2处)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 B. 但微颔之但当涉猎

C. 睨之,久而不去旦辞爷娘去 D. 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岂汝先人志邪?

(4)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5)读完两文,你认为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2)D
(3)①(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②难道是你
死去的父亲 的心意吗?

(4)①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②陈尧咨的母亲认 为陈尧
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5)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

【解析】【分析】《卖油翁》选自《欧 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
《碎金鱼》选自:不详。作者:不详。年代:不详。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
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
词后面要停顿 ;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
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来划 分即可。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 ,然后
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两个“安”都是“怎么”。

B.两个“但”都是“只是”。

C.两个“去”都是“离开”。

D.第一个“尔”,罢了;第二个“尔”,你。

故选D。

(3)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
通畅。注意重点字词 及常用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的理解:
“矢”,箭;“但”,只;“汝”,你; “先人”,死去的父亲。

(4)第一问: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阅读短文,了解内容 可知:卖油翁“但微颔
之”是因为它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第二问:本题考查对文言 文内容的
理解,解答时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结构思路、写作特色、作者的思想情等。
读懂全文此题即可作答。母亲杖打陈尧咨的原因是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
而荒废政事, 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阅 读两文,抓住关键语句“陈康肃
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 可知:陈尧咨是一个
射技纯熟、傲慢无礼和贪图享乐的人。


故答案为:(1)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2)D

(3)①(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②难道是你
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4)①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 过是手熟而已。②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
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5)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能力。要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意译。

(4)本 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能力。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
言,做出概括回答。< br>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注意结合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典型细节、事件来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卖油翁》:康肃公陈尧 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
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 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
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 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
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 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
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
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 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
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 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 送走了。

《碎金鱼》:陈晓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晓 咨)常常自
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
“陈晓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
的。” 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
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 ,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
饰。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木兰诗》

【乙】木兰者,古 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
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 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
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
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可汗大点兵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朔气传金柝

皆次当行

数建奇功

(2)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愿为市鞍马(买) B. 少习骑(练习,学习) C. 长而益精(更加) D. 易男装
(穿)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4)有两个成语出自【甲】文,它们是____ ____和________。“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
可为”是【乙】文中的主旨句,【甲】文与之 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

(5)怎样评价木兰这一形象?

【答案】(1)kè hán;jiān;tuò;hang;shuò

(2)D

(3)①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②(凡是)
男子可以做的事女子未必就不能做。

(4)磨刀霍霍;扑朔迷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文言字词字音的能力。这需要学生平时多
读课文,养成熟 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注意“可汗”的读音。

(2)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
子的 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
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 解释。D.易男装(换成、改成)。故答案为D。

(3)此题考查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能 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
翻译一般都是文中的名句,翻译时既讲究字字落实,意思 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又
要注意句子中关键词和重点句式。这里要注意“戎机”“为”等词的翻译 。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对主旨句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认
真研读短文,从文中找关键语句,得出答案。“扑朔迷离”是出自本文中的重要成语,它出
自“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在学习的过程
中,要有所积累并识 记。 “磨刀霍霍”,它出自“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一句,磨刀
霍霍,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 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

(5)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文 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
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 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
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

故答案为:(1)kè hán;jiān;tuò;hang;shuò

(2)D。

(3)①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 山。②(凡是)
男子可以做的事女子未必就不能做。

(4)磨刀霍霍;扑朔迷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点评】赏析人物形象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
来分析 概括。如“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
“孝顺”,表现了古 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5.阅读下面文言文

(一)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 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
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二)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鄣(障)叶可以 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
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 归,一一以叶自
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骗)云“ 不见”。
嘿然大喜,赍(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1)(一)这则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 )

A. 写老父见多识广,他的主意十分好。 B. 写鲁人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C. 写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D. 写愚人只要虚心好学就会变得聪明起
来。

(2)(二)这则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 )

A. 死读书本,只会一叶障目,看不清事物的真相。 B. 只信书本,不通事理,就会闹笑
话,甚至闯祸。

C. 读书必须联系实际,否则就会把事情搞坏。 D. 书不可不读,但不可读得太多;书不
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

【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 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
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1)写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2)只信书本,不通事理,就会闹笑话,甚至闯
祸。

故答案为:(1)C(2)B

【点评】中心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
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啮, 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如其 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 ②阅十余岁________

③求石兽于水中________ ④棹数小舟________

⑤湮于沙上________ ⑥沿河求之,不亦颠乎________

⑦转转不已________ ⑧但知其一________

(3)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众服为确论

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③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答案】(1)《阅微草堂笔记》;纪昀

(2)倒塌;经历;寻找;划(船);埋没);颠倒、错乱;停止;只

(3)①被②认为③成为

(4)①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 么能被河水带走呢?②一定会
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泥沙成为坑洞。③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 ,只了解表面
现象,而不了解深层本质的情况太多了,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5)道理:①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②实践出真知。③实践经验有时
比书本知识更 重要。

启示: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不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尽可能 少
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考查。答 这种题,必须要熟悉原著的情节内容。死记硬
背作者。(2)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 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
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 得当,还要注意
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
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如“已”:停止。“但”:只。(3)
“ 为”这个词在文言中词义多变,用法也较多。可以作动词,可以作介词,还可以作句末语
气词。因语义不 同,读音也随之有变。比如“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此“为”表被动。(4)文
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 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
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 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
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 题中的“尔辈”“物理”“啮”等词语,
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 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
意通顺。(5)要答好此题,首先要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 意议论抒情


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 么主要观
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
述。要把道理和启示分开来谈。

【点评】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 用法,重点记忆文言虚词的
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 ,依据文本
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 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 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 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 倒擦坎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
(1) 本文作者是________代学者、文学家________(人名)。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阅十余岁________

②湮于沙上________

(3 )讲学家与老河兵推理的前提都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为什么得出的结论却不一样
呢?

(4)文中的讲学家代表了哪一类人?

(5)本文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清;纪昀

(2)经过,经历;埋没

(3)因为老河兵不仅考虑到石 和沙的质地性质,还考虑到了水冲击石头的反击之力会形成
坑洞,因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意对即可)< br>
(4)讲学家代表了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只会据理臆断的人。

(5)许 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要根据实际
情况作出判断。

【解析】【分析】(1)本文作者是纪昀,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 br>石老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

(2)此题有古今异 义词,如“阅”:经过,经历。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湮”作为生僻
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 是作答的关键。

(3)读懂文章内容是作答的前提。讲学家根据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推断 二石兽的位置


是在原处地中;老河兵不仅考虑到了讲学家的理论,还注意了水不能冲石, 其反击之力,必
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所以他推断二石兽的位置是在石兽落下的上游。

(4)讲学家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认为石性重而沙性松,石兽越陷越深陷进河里。文中还
描写 了他的“笑”。所以由此判断讲学家是一个空谈事理,脱离实际,喜欢臆断,好为人
师,骄傲自大的人。

(5)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 br>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
点。如许 多事情往往有着复杂的内在,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
应该正确分析,综合 考虑,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实践出真知,实践
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

故答案为:⑴清、纪昀

⑵经过,经历;埋没

⑶因 为老河兵不仅考虑到石和沙的质地性质,还考虑到了水冲击石头的反击之力会形成坑
洞,因而得出不同的 结论。(意对即可)

⑷讲学家代表了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只会据理臆断的人。

⑸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要根据实际情
况作 出判断。

【点评】⑴本题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注意位置的注释内容 的学
习好掌握,注意汉字的正确书写。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 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
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 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
进行积累。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重点语句的理
解。

⑷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人物,要结合人物的语言、
独自 等相关的描写语句进行分析。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的内 容,理解文章的主题,注意
文章的抒情、议论句子的理解。

【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
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
兽顺着水流流到 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
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
(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
动,石兽埋 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
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 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 ,都应当在河的上游
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 反冲


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 头底
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
转 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
狂;在石兽沉没的 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
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 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 道可以
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8.阅读《爱莲说》,回答下列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 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蕃:________ 鲜: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从作者对莲花的赞美来看,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答案】 (1)多;很少

(2)①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
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

【解析】【分析】(1)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蕃”,多;“鲜”,很
少。

(2)重点字词:“亵”亲近而不庄重;“同予者”,像我一样的。

(3)结合“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 花之君子者也。”得出:作者把“莲”喻为“君子”,君子应
该是在混浊的世道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
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故答案为:⑴ 多 ; 很少

⑵ ①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 它啊。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⑶ 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 。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 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
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
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 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 的整体
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


到词达句顺。

⑶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 须从文章入手,我们要先理
清文章的大意,感知情节,然后根据文章中对莲花的描写,联系君子的品质来 作答。

【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 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
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 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
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 也不枝枝节节,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
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
德高尚 )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
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 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 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 ,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 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是非木柿如是再啮 B. 尔辈不能究物理唯手熟尔

C. 遂反溯流逆上矣肃遂拜蒙母 D. 但知其一但微颔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寺院的僧人一开始认为石兽顺流而下,往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

B. 讲学家认为沙性松浮,石兽埋在沙里,越沉越深,应该在原地深处找。

C. 老河兵认为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从上游寻找,最终果然找到它们。

D. 作者认为天下的事情不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应该实事求是。

【答案】 (1)B

(2)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3)A

【解析】【分析】(1)A.是:两个“是”都是古今异义词,是代 词,解释为“这”“此”。
B.尔:第一个是代词,解释为“你”“你们”;第二个是语气助词,表限止 语气,解释为“罢
了”。C.遂:两个“遂”都是副词,表承接关系,解释为“就”“于是”。D.但两 个“但”都是副
词,表仅限于某个范围内,解释为“只”“只是”。故选B。


(2)本句中,“求之下流”,“求之地中”是倒装句、省略句,翻译时补充调整为“ (于)下
流求之”“(于)地中求之”;“下流”指的是水的下游;“固”意思是本来;“颠”意思是“ 颠
倒”“错乱”。

(3)从文中第一段“众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 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
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可知,一开始,僧人们是在原地水中寻找石兽, 没有找到后,
才到下游去寻找,所以选项A的表述错误。故答案选A。

故答案为:⑴B;

⑵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⑶A。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
象在 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
意思;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实词 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
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 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
与优美;

⑶解 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 后锁定目标句,即可做出选择。

【参考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 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 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
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 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
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 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
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
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 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
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 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
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 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
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 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
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 ,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
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 寻找它们,不
是更荒唐吗?”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
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呢?< br>

10.课外文言文阅读

卖蒜老叟

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有卖蒜叟旁睨而揶揄之

。杨大


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做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
外,奋 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提其拳,已夹
入老人腹中,坚不可 出。

——节选自清 袁枚《子不语·卷十四·卖蒜叟》

【注释】①睨:龊睛斜着看。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句是( )

A. 睨之久而不去 B. 但微颔之 C. 有卖蒜叟旁睨而揶揄之 D. 奋拳
击之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叟能如是乎?

(3)《卖油翁》和本文给我们共同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1)B

(2)老头你能像我这样吗?

(3)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或对待别人要谦虚等。但一定是两文共同的启示)

【解析】【分析】(1)B项“之”是语气助词,不译,其他三项“之”均为代词。故选B。

(2)在此题中,要注意“叟(老头)、如(像)、是(这样)”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卖油翁》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
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告诉人们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练习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卖蒜叟 》一文则通过杨二和卖蒜的老人的故事,告诫人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
理。据此理解,找出共同 点作答。

故答案为:⑴ B

⑵ 老头你能像我这样吗?

⑶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或对待别人要谦虚等。但一定是两文共同的启示)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 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
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 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

⑶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文章的道理,然后谈出阅读
启示。

【参考译文】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 棒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就
好像一堵墙一样。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 还出言嘲笑
他。杨二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高傲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
人。”杨 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
人把自己捆在树上, 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因此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他)举起拳头用
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 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
“晚辈知道错了。”原来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 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 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予谓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顾《爱莲说》)

【乙】

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间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植此 宜生怜之心。予新
授一名曰“知命树”。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 行原
如是也……因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者,岁长一寸是已。至间年反
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间而己不,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


之。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
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为花之君
子,茂叔知之;黄 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敦知之哉?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①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①笠翁:李渔,字谪凡,号笠翁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 不 使 高 强 争 无 益 故 守 困 厄 为 当 然。

(2)根据语境,为下面句中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

①易________A.容易 B.改变

②素________A.朴素,质朴 B.向来,平素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莲之爱,同子者何人?丹之爱,宜平众矣。

②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 “君子”,但各有所侧重。请结合两文内容,写出你对“君
子”品质的理解。

【答案】 (1)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2)B;B
(3)①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②这样(看 来)天地对待黄杨,可以说是不仁不义到了极点。

(4)莲花虽生长在淤泥中却不沾染污秽, 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气远播,洁净挺立,可见君子洁身自好、正直不 阿、庄重质朴的坚贞品质;黄杨
虽每年能生长一寸,年不长反缩,是受到天命限制的树,但它的枝叶却比 別的树更茂盛,
可见君子不争不显不露、安守困境、低调知命、宽容大度的美好品质。


【解析】【分析】⑴文言文断句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是否弄懂该句的大意,是
否能根据句式、词性、语感将句子断开,考查的知识点多样,需要考生加以重视。句意
是:老天 不让他长高,强争也没用,在艰苦环境下坚守是根本。据此断句为: 天不使高
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⑵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 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易:动词,改变。素,副词, 向来,平素 。

⑶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字字落实,对号入座。①
同予者何人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宜
乎:当然(应该)。宜:当。 众:众多。 句意是: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
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② 是:这样。待:对待。谓:说。至:极点。句
意是:这样(看来)天地对待黄杨,可以说是不仁不义到了 极点。

⑷ “君子”一般指品德高尚的人。甲文的莲花: 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
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 可见君子洁身自好 、正直不阿、庄重质朴的坚贞
品质。乙文的黄杨:虽每年能生长一寸,年不长反缩,是受到天命限制的树 ,但它的枝叶
却比別的树更茂盛,可见君子不争不显不露、安守困境、低调知命、宽容大度的美好品质。 以黄杨的“知命”劝喻世人当知“艰苦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奋发有为,摆脱困厄以
求成功。

故答案为:⑴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⑵B;B。

⑶ ①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 多了。②
这样(看来)天地对待黄杨,可以说是不仁不义到了极点。

⑷ 莲花虽生 长在淤泥中却不沾染污秽,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气远播,洁净挺立, 可见君子洁身自好、正直不阿、庄重质朴的坚贞品质;黄杨虽
每年能生长一寸,年不长反缩,是受到天命 限制的树,但它的枝叶却比別的树更茂盛,可
见君子不争不显不露、安守困境、低调知命、宽容大度的美 好品质。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首先明白语句大意,,断句、标点 最根
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要弄清全文大
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 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
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 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
原文,通顺规范。

⑷本题 考查分析形象的品质。答题时应注意,把握好文言文的形象的精神品质,概括人物
的思想品质的特点,我 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
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思想品质。

【附参考译文】

【乙】 黄杨木生长在千米高山云雾笼罩的岩壁上, 以岩缝中的滴水和雨露为养分,可以说
吸收了天地之精华而长成。黄杨生长极其缓慢,有千年黄杨长一寸 之说。

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这样评价黄杨木说:“黄杨每岁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 一


寸,是天限之命也。”黄杨木长得慢是大家共知的,但是至于闰年反缩一寸,倒是未有 人考
证过。苏轼也有诗云:“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但即便是这样,黄杨也安守
困境,冬不改柯,夏不换叶,所以李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知命树”,安于天命,老天不
让他长高,强 争也没用。李渔说,按常理,闰年闰月,树木应该多长一寸才是,现在黄杨
非但不多长,反而缩短一寸, 这造物主对它的安排实在太不公平了。但黄杨并不恨天怨
地,而照样把枝叶长得很茂盛。所以李渔评价它 有君子之风,说“莲是花中君子,黄杨就是
树中君子”了。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束氏狸狌


宋濂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 百余,家东西之
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
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甕

, 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 br>如漆,赤鬣又磔磔然,以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
嗥。久之, 鼠度其无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噫!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辄窜者,其亦狸狌哉!

(《宋文献公集》)

【注】①狸狌:野猫。②甕(wèng):瓮,一种盛东两的陶器,腹部较大。

(1)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束氏日市肉啖之 愿为市鞍马

B. 竟不知世之有鼠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C. 沿鼠行不敢下 求之下流,固颠

D. 鼠度其无技 关山度若飞

(2)参考词典解释,说说画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古代汉语词典》:①与与:威仪适度的样子。②熙熙:和乐 的样子。③如也:古汉语
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甕,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4)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辄窜

下联:狎狌________

【答案】 (1)A

(2)“与与如也,熙熙如也”是对狸狌养尊处优、不知有鼠显 得威仪和乐状态的形象描写,
与后文被鼠咬啮、仓皇出逃形成鲜明的对比。

(3)城 南有个读书人家里发生鼠患,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有的老鼠掉进瓮里,他急忙从
束家借了猫回去(捕鼠 )。


(4)每日啖肉见鼠而出

【解析】【分析】⑴B: 竟不知世之有鼠:竟然;竟不可得 :最终,最后;

C :沿鼠行不敢下:跳下,下去;求之下流: 下方,下游 ;

D:鼠度其无技:估计;关山度若飞:越过;

A项相同意思是买,故选A。

⑵ “食己,与与如也,熙熙如也”意思是饿了就叫,一叫就有肉吃,吃完了就是懒洋洋的,
一副柔顺和乐的样子。内容上写狸狌养尊处优、不知有鼠显得威仪和乐状态的形象 ,结构
和写法上 与后文被鼠咬啮、仓皇出逃形成鲜明的对比。

⑶ 南郭:城南。士:读书人。病鼠:家里发生鼠患。堕甕: 掉进瓮里 。句意是: 城南有
个读书人家里 发生鼠患,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有的老鼠掉进瓮里,他急忙从束家借了猫
回去(捕鼠)。

⑷ 文章以老鼠的事例告诉人们:养尊处优的生活会让人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失去的。缺
乏 锻炼,长期不锻炼业务,必然丧失专业技能。根据“ 束氏日市肉啖之 ”“ 狸狌怖甚,对之
大嗥。久之,鼠度其无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对出下联: 狎狌 每日啖肉见鼠而
出。

故答案为:⑴A

⑵ “与与如也,熙熙 如也”是对狸狌养尊处优、不知有鼠显得威仪和乐状态的形象描写,与
后文被鼠咬啮、仓皇出逃形成鲜明 的对比。

⑶ 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发生鼠患,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有的老鼠掉进瓮里,他 急忙从束
家借了猫回去(捕鼠)。

⑷ 每日啖肉见鼠而出

【点 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
义、引申义、比喻义和 假借义。明确题目中这个词所有的解释或用法,探究每一项中正确
解释或用法得出正确选项。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赏析句子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
从修 辞或写作手法、情境、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精彩巧妙之处。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 题时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
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 表达习惯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
文,通顺规范。

⑷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
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 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
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附参考译文】

卫国有个姓束的人,全世间的东西都不爱好, 只是爱养猫。猫是捕捉老鼠的动物。他
家养了一百多只猫,这些猫把家周围的老鼠都抓得快没有了。猫没 吃的,饿了就大声嚎
叫。束氏就每天到市场买肉喂猫。几年过去了,老猫生小猫,小猫又生了小猫。这些 后生
的猫,由于每天吃惯了现成的肉,竟然不知道世上有老鼠了;饿了就叫,一叫就有肉吃。
吃 完了就是懒洋洋的,一副柔顺和乐的样子。


城南有个读书 人的家发生鼠患,他家的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有的老鼠甚至掉进缸
里,他急忙从束家借了一只猫回去。 束家的猫看见那些乱窜的老鼠耸着两只耳朵,瞪着两
只眼睛,黑如亮漆,赤色的胡须,一个劲儿地吱吱乱 叫,竟然以为它是怪物,在缸沿上随
着老鼠转来转去,却不敢跳下去捉那老鼠。这家的主人见状不由得发 怒,就将猫推了下
去。猫害怕极了,对着老鼠大叫。过了好久,老鼠估计猫没有别的本领,就咬它脚,猫 用
力从缸中逃了出来。

尚义县-过年时间


招聘面试技巧-悼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


北京工商大学分数线-监理工作总结


中国网站排名-会计工作总结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异地高考最新消息


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企业标语


陕西工运学院-归元寺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