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
朴槿惠被弹劾-会考查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
吕元膺
①
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
②
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
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
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
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
③
之。如
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
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
他事俾
④
去。易一着棋
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
又恐汝辈灭裂
⑤
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
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物。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因私易一子________
②乃以束帛________
③如是十年许________
④言毕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
(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吕元膺是一个交
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他看到处
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
;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
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
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是
”:这,这样。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私自”之意,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
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易”:换。“足”:值得。“但”
:只是。还要注意翻译完
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
“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游处交友,尔宜精择”说明他交友慎重。“内外人莫测”从侧
面写出他的处
事周全。“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是说他重视
教育后代。
故答案为:⑴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
⑵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⑶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
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他看到处士
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
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
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
件事来教育后代。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
累是学习文言文
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
用法,而且还要
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
整。(注意翻
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
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要从人物
的举动、言语等来进行分析,文中吕元膺
“吕辄已窥之”“乃以束帛赆之”,明明看出来却不说出来,还
送东西给处士,可看出能为别
人着想,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并以此来教育后人的品质。
【附参考译文】
吕元膺做东都留守的时候,曾经与个隐士下棋。正下着
棋,便有一些文件堆积起来,吕
元膺就停棋拿笔批阅。棋友以为吕元膺一定顾不上棋局,就偷偷换了个棋
子来取胜。吕元
膺已经把一切看在眼里。第二天,吕元膺请他到别处去。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棋
友却感到很内疚,就留给吕元膺一份很厚的告别礼物。就这样过了约十年,吕元膺卧病在
床将要
死去,儿子侄子们都站在床前。吕元膺说:“结交朋友,一定要仔细地选择。当初我
为东都留守,有一个
和我下棋的人,乘我去办别的事时,偷偷换了一着棋。其实也不值得
介意,但反映出此人的心迹可怕。几
次想说这件事,又怕那个人因此而忧愁悲戚;始终不
说,又怕你们毁于这一类的事上,就告诉了你们。”
说完,吕元膺怀着惆怅死去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
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
其所挟持
①
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
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
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
其全锋而待其弊
②
, 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
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挟持:内心怀有。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必有过人之节 及鲁肃过寻阳
B. 匹夫见辱
见往事耳
C. 而轻用其锋 尔安敢轻吾射
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择其善者而从之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
(1)D
(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3)①
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
也不愤怒。②当韩信攻
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
上。
(4)运用对比
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
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
项
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
断句
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
(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
不
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分析,运用了对比
的写作手法。通
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故答案为:⑴D;
⑵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⑶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
愤
怒。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⑷运用
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
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br>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
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准确把握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
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 ,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
意才能对语
句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
原则,把文言
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
br>原文,通顺规范。
⑷本题考查分析观点和写法。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
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作
者的
思想感情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古时候被人称
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
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
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
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
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
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
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但是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
保 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这是
张良教他的。当淮 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
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 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
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
抄录。抄录未毕 ,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
已如成人。
(1)仔细阅读选文,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断2处)。
及 其 稍 长 而 家 无 书 读 就 闾 里 士 人 家 借 而 读 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太夫人以荻画地________
②教以书字________
③或因而抄录________
④抄录未毕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
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4)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欧阳修聪明过人 B. 欧阳修刻苦攻读 C. 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 太夫人教
子有方
【答案】 (1)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2)用,拿;写;有时;完毕
(3)以至于白天忘记吃饭,晚上忘记睡觉,只是把读书当作了自己的事情。
(4)B
【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
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译为: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 人家
去借书来读。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2)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 “书”:写。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毕”在现代汉语中也有
“完毕”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 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昼”:白天。“寝”:睡觉。还有“唯 读书是务”宾语前置句的
翻译。
(4)“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 本原因可分析“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
是务”等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欧阳修刻苦攻读。所以选B。
故答案为:⑴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
⑵用,拿;写;有时;完毕;
⑶ 以至于白天忘记吃饭,晚上忘记睡觉,只是把读书当作了自己的事情 ;
⑷B。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
,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
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
分句子节奏
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仔细分析各个选项,然后判断正误即可。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
法加以判
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
等。
⑵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
节,这就要求考
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
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
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⑶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
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等特殊
用法的词语。如“昼”:白天。“寝”:睡觉。
⑷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
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
【附参考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
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
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
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
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
食,只
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邴原泣学
邴原
①
少孤 , 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
br>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
耳。”师恻
②
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
③
有志,吾徒相
教,不求
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①邴(bǐ
ng):姓。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②恻(cè):心中悲伤。③苟:
如果。
(1)选出下列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邴原少孤 孤:失去父亲
B. 一则羡其不孤 羡:羡慕
C. 二则羡其得学 其:代词,自己
D. 师恻然曰 然:……的样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从邴原泣学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
(1)C
(2)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3)示例一: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示例二:书塾的老师不向邴原收取学费,那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解析】【分析】⑴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
义、
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C项有误, 其:代
词,
他们,那些有父母的孩子。
⑵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使字不离词,词不离
句。苟:如果。徒:白白地。资:学费。句意是: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
,不收
学费。
⑶根据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归纳道理启发。
要点
: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书塾的老师不向
邴原收取学费,那种
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故答案为:⑴C
⑵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⑶示例一: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示例二:书塾的老师不向邴原收取学费,那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点评】⑴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
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
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
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
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
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
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⑶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答题时应注意,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
解全
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
出原文的中心,从中
明白道理或得到启发。
【附参考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
说:“小孩子为啥
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
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
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
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
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说:“(我)没有钱
交学费。”老师说:“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
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学习。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慎其所处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
①
也日益,赐
②
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
与贤已者处,
赐也好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
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日与善
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
者居,如入鲍鱼之肆
③
, 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
④
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
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
【注】①商:卜商,字子夏。②赐:端
木赐,字子贡。③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
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鲍鱼,咸鱼;肆
,店铺。④漆:墨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则商也日益________
②赐也好不若已者________
③即与之化矣化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孔子认为“不知其人,视其友”,而刘禹锡的陋室中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从
中我们
能看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
(4)从文中总结出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这个成语是________。
【答案】(1)每天,一天天也;比得上;同化,与……趋向一致
(2)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
(3)交往人物之文雅可以看出刘禹锡高洁傲岸的品性与高雅的情趣。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解析】【分析】⑴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日”
:每天,一天天。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
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⑵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
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
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是以”“其”
“处者”等字词
的翻译。
⑶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
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
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
格特征。“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自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
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
生
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⑷题干要求总结出一
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
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
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
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找
到相关词语作答。可用成语“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作为答案。作答前可分析“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
好不若已者”一句。
故答案为:⑴每天,一天天也;比得上;同化,与……趋向一致
⑵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
⑶交往人物之文雅可以看出刘禹锡高洁傲岸的品性与高雅的情趣。
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
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注意通
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日”是名词
作状语,每天,
一天天也。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直译讲究字
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
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
到语境中。是
以:因此;与处者:与自己交往的人。
⑶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答题时应注意,一是结合具体的事件来分析。二是抓住
作者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来分析。三是从文章整
体内容上在人物形象。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归纳要点。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是以君子必慎其
所与处者焉”,文段
强调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选择适合的词语,近朱者赤,
近墨
者黑最合适。
【附参考译文】
孔子
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
呢?”孔子说:“子
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
子贡喜欢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
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渐丧失)。不了解孩子如
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
,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
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
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
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
长了便
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作坊,
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
时间长了会变黑
,也是环境影响的!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
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文段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
是我国________(朝代)著名________家。
(2)下列选项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爱者甚蕃(值得)
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
C. 陶后鲜有闻(新鲜)
D. 亭亭净植(竖立)
(3)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划线的虚词或指出其作用。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________ 而________
②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________ 甚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
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
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
态度?
【答案】 (1)爱莲说
;周敦颐
;北宋
;哲学
(2)C
(3)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表转折,“却”
;从
;十分,很
(4)①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
中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
媚。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
么人呢?
(5)作者用菊花来正面衬托,用
牡丹来反面衬托莲花的高贵品质,寄寓了作者不慕富贵,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解
析】【分析】选自《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朝代:北宋。(1)此题考查文学常
识,要注意识记《爱
莲说》的作者、朝代等。(2)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
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识
记,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
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
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
今异义、一词多义。“陶后鲜有闻”的“鲜”是“少,很少”的意
思。(3)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
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
课本中的经典例
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而”表转
折,可翻
译为“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中“自”翻译为“从”。“甚”翻译为“很”。(4
)此题考查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予”、“染”、“濯”、“妖”、“鲜”、“闻”的意思。(5)
此题既考查所
使用的手法,也考查作者的情感态度。结合文意可知作者用菊花来正面衬托,用牡丹来反<
br>面衬托莲花的高贵品质,表现了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点评】文言翻译是
文言文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
处,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
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
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
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
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
必要的整理,使句意
通顺。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
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
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
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
,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
断欤?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
②阅十余岁________
③求石兽于水中________
④棹数小舟________
⑤湮于沙上________
⑥沿河求之,不亦颠乎________
⑦转转不已________
⑧但知其一________
(3)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众服为确论
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③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答案】(1)《阅微草堂笔记》;纪昀
(2)倒塌;经历;寻找;划(船);埋没);颠倒、错乱;停止;只
(3)①被②认为③成为
(4)①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
么能被河水带走呢?②一定会
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泥沙成为坑洞。③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
,只了解表面
现象,而不了解深层本质的情况太多了,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5)道理:①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②实践出真知。③实践经验有时
比书本知识更
重要。
启示: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不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尽可能
少
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考查。答
这种题,必须要熟悉原著的情节内容。死记硬
背作者。(2)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
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
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
得当,还要注意
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
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如“已”:停止。“但”:只。(3)
“
为”这个词在文言中词义多变,用法也较多。可以作动词,可以作介词,还可以作句末语
气词。因语义不
同,读音也随之有变。比如“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此“为”表被动。(4)文
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
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
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
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
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
题中的“尔辈”“物理”“啮”等词语,
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
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
意通顺。(5)要答好此题,首先要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
意议论抒情
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
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
述。要把道理和
启示分开来谈。
【点评】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
文言虚词的
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
中的代入到
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
十余岁,
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
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
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br>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
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
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二石兽并沉焉________
②以为顺流下矣________
③棹数小舟________
④湮于沙上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①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②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3)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的。
(4
)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
河兵”的身份看
,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
【答案】(1)一起;认为;船桨,这里指划船;埋没
(2)①像这样又冲刷,石头
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
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②像老河兵所说
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
兽。
(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
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
br>(4)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
的。他
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根据实际经验,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
动等因素,从而做出正
确的判断。
(5)应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
br>【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
字、多
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此题较为简
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
回答即可。要注意“并”解释为“一起”。
(2)“转转”的意思是“翻转”;“已”的意思
是“停止”;“遂”的意思是“于是,就”;“溯流”的意
思是“逆流”;“逆”的意思是“与顺相对”
。
(3)仔细阅读全文,根据题目要求找出文中语句即可。
(4)从选文
来看,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等
因素。从其“老河兵”的
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5)解答本题,需要疏通文
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
旨,在此基础上,结合选文及
主题,联系生活实际,由此及彼,谈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启
示,符合字数要求即可。从“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来看,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
故答案为:(1)一起;认为;船桨,这里指划船;埋没。
(2)①像
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
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②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
兽。
(3)盖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
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
(4)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
出
的。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根据实际经验,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
动等
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5)应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点评】理解文言实
词要遵照“词不离句”的原则,把实词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结合整句
的意思来判断它的具体含义。在平
时学习中,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
活用等现象。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灵活多变,理
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结合具体语
境来分析。平时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9.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
,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
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
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
忿然曰:“尔安
敢轻吾射________”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徐以杓酌油
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对“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也没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B.
我也没有其他手段,只有手熟罢了。
C. 我也不说别的,只有手熟练。
D. 我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
了。
(2)这段横线上最恰当的标点是哪一种?为什么?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
A.
句号。因为一句话已经说完了,要稍作停顿。
B.
问号。因为这是一疑问句,句中含有疑问词“安”(怎么)。
C.
逗号。因为一句话尚未说完。
D.
感叹号。因为它深刻地表现陈尧咨盛气凌人,怒不可遏的骄傲态度。
(3)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 )
A.
睨之,久而不去
B.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C.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D. 无他,但手熟尔
(4)陈尧咨的神态是怎样变化的?根据文段内容,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分别用一个字来
概括)
矜——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D
(3)B
(4)忿;笑
【解
析】【分析】(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句中“亦”意思是“也”,“无他”意思是“没有别
的(奥
秘)”,“惟”意思是“只”,“尔”意思是“罢了”。所以应该翻译为:我也没别的(奥
妙),只不过
是手熟罢了。故选A。
(2)“尔安敢轻吾射”的意思是“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文中陈尧咨自认为射技
很好,但看到卖油翁“但微颔之”时,于是质问,没想到老翁对他的评价是“
无他,但手熟
尔。”,此时陈尧咨表现出的应该是盛气凌人的气势,所以“尔安敢轻吾射”句末应为感叹
号。故选D。
(3)文中老翁释担而立,看陈尧咨射箭,“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
微颔之”一句首先总结
了上文陈尧咨的射技,同时“但微颔之”表现了老翁对他的态度,引出下文陈尧咨
的质问,
所以此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故选B。
(4)陈尧咨由于擅长射箭,“以
此自矜”;没想到卖油翁对他的射技却是“但微颔之”,并且
评价他“无他,但手熟尔”,这让陈尧咨“
忿然”;但当卖油翁表演了倒油的技艺之后,陈尧
咨意识到了天外有天的道理,所以“笑而遣之”。据此
作答。
故答案为:⑴A;⑵D;⑶B;
⑷ 忿 ; 笑
<
br>【点评】⑴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
落实,对
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
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
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句中“亦”意思是“也”,“无他”意思是
“没有别的(奥秘)”,“惟”
意思是“只”,“尔”意思是“罢了”。所以应该翻译为:我也没别的
(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br>
⑵理解文本内容,可根据语气来确定标点符号。“尔安敢轻吾射”表现出陈尧咨盛气凌人的<
br>气势,句末应为感叹号。
⑶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
颔之”一句首先总结了上文陈尧
咨的射技,同时“但微颔之”表现了老翁对他的态度,引出下文陈尧咨的
质问,所以此句起
承上启下的作用。
⑷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陈尧咨因为卖
油翁的“但微颔之”而“忿然”;但当卖油翁表
演了倒油的技艺之后,陈尧咨意识到了天外有天的道理,
所以“笑而遣之”。
【附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
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
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
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
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
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
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
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
(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
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
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
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
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
他送走了。
10.阅读下面甲乙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
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
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
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
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
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
,皆浊泥所湮耳。尧殛鲧于羽山
①
, 旧说在东海
中,今乃在平陆。凡大河、漳水
、滹沱
②
、涿水、桑乾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
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
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
【注释】①尧殛(jí)鲧(gǔn)于羽山:传说鲧因治水不力而被尧帝处死。②滹沱(hū
tuó):一条大的河流,在河北省西部。该河出山西省繁峙县东之泰戏山,穿割太行山,东
流入河北
平原。
(1)对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B.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C.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D.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
(2)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
B. 棹数小舟 棹:划船
C. 其泥岁东流 岁:年
D. 此理必然 然:这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
②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
(4)甲乙两文虽然所写的内容不同,但都揭示了一个相同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答案】 (1)D
(2)C
(3)①你们这些人不能够探究事物的道理。
②所谓大陆,看来都是由浑浊的泥沙积淀而成的。
(4)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解析】【分析】(1)语句“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
者横亘石壁如带”的句意是:我奉命出使河北
察访,沿着太行山北行,山崖的岩石间,往往
夹杂着螺蚌壳及像鸟卵的石子,像带子一样横亘在石壁上。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余奉使
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故答
案为D。
(2)C.“其泥岁东流”的意思是:所携带的泥沙每年向东流。“岁”是“每年”。故答案为C。
(3)本题①句中的“尔(你)、究(探究)、物理(事物的道理)”几个词是赋分点;②
句
中的“谓(说)、皆(全,都)、湮(堵塞)”几个词是赋分点。
(4)《河中石兽》讲述
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
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
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
理。沈括《梦溪笔谈》中,从古书上的记载和作者实地考察
,了解了陆地形成的原因。从
中可以看出:“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 D;⑵ C;
⑶
①你们这些人不能够探究事物的道理。
②所谓大陆,看来都是由浑浊的泥沙积淀而成的。
⑷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
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
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
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
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⑵本题考
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
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
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
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
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
,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甲]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
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
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
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
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
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
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
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
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
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
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
唐吗?大家都
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
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
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
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
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
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
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
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
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
它们,不是
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
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
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
观判断呢?
[乙]我奉命出使河北察访,沿着太行山北行,山崖的岩石间往往夹杂着
螺蚌壳及像鸟卵的
石子,像带子一样横亘在石壁上。这里应是昔日的海滨,而现在东距大海已有近千里。
所
谓大陆,看来都是由浑浊的泥沙积淀而成的。古史记载尧杀鲧于羽山,旧说羽山在东海
中,而
现在却在陆地上。凡黄河、漳水、滹沱、涿水、桑干等河流,全都是混浊的水流。
现在关、陕以西之地,
水在低于地面的峡谷中流动,最深处不下百余尺,所携带的泥沙每
年向东流,都成为形成大陆的泥土,大
陆由此而造成,其道理就是这样。
11.现代文阅读
沙枣
梁衡
1968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
县,在大队劳动锻炼。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
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第二年春天,柳树开始透出了
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断叶,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我想大概早
已干死了,也
不去管它。
后来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
,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
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只是在每天上井台担水时,注
意别让它的刺钩着我
的袖子。
6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大家在门前的空场上
吃饭,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种花香。第二
天傍晚我去担水才发现,原来醉人的香味是从不起眼的灌木丛里
发出的。从此,我开始注
意沙枣。
认识的深化还是第二年春天。那是4月下
旬,我参加了县里的一期党校学习班。党校院
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枣林,房前屋后也都是沙枣树。沙枣的外
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
是葱绿,而是灰绿;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
一般梅花的一
个花瓣大都没有。它的幼枝在冬天时为灰色,发干,春天灰绿,其粗干却无论冬夏都是古<
br>铜色。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的香味。我一下想到鲁迅说过的,
牛吃进去
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着暗香。
1972年秋天,我已调到
报社,到杭锦后旗的太荣大队去采访,这个大队紧靠乌兰布和大
沙漠,为了防止风沙的侵蚀,大队专门成
立了一个林业队,造林围沙。十几年来,他们沿
着沙漠的边缘造起了一条20多里长的沙枣林带,沙枣林
带的后面又是柳、杨,榆等其他树
的林带,再后才是果木和农田。我去时已是秋后,阴历十月了。沙枣已
经开始落叶,只有
那些没有被风刮落的果实还稀疏地缀在树上,有的鲜红鲜红,有的没有变过来,还是原
来
的青绿,形状也有滚圆的和椭圆的两种。我们摘着吃了一些,面而涩,侧也有它自己的味
道,小孩子们是不会放过它的。当地人把它打下来当饲料喂猪。在这里,我才第一次感觉
到了
它的实用价值。
长长的沙枣林带锁住了咆哮的黄沙。你看那浩浩的沙海波峰起伏,但
一到沙枣林前就止
步不前了。沙浪先是凶猛地冲到树前,打在树干上,但是它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风卷
回
去几尺远,这样,在树带下就形成了一个几尺宽的无沙通道,像有一个无形的磁场挡着,
沙总
是不能越过。而高大的沙枣树带着一种威慑力量巍然屹立在沙海边上,迎着风发出豪
壮的呼叫。沙枣能防
风治沙,这是它最大的用处。
沙枣还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是抗旱力强,无论怎样干旱
,只要插下苗子,就会茁壮生
长,虽不水嫩可爱,但顽强不死,直到长大。二是能自卫,它的枝条上长着
尖尖的刺,动
物不能伤它,人也不能随便攀折它。正因为这点,沙枣林常被载在房前屋后当墙围,或在<
br>地边护田。
三是它能抗盐碱。它的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枝却那样红,叶却
那样绿。因为有这些
优点,它在严酷的环境里照样能茁壮地生长。
过去我以
为沙枣是灌木。在这里我才发现沙枣是乔木,它可以长得很高大。那沙海前的
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
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我采访的林
业队长是一个近60岁的老人,20多年来
一直在栽树。花白的头发,脸上深而密的被蚊,
古铜色的脸膛,粗大的双手,我一下就联想到,他像一株
成年的沙枣,年年月月在这里和
风沙作战,保护着千万顷的庄稼不受风沙之害。质朴、顽强、吃苦耐劳,
这些可贵的品质
就通过他那双满是老茧的手在育苗时注到沙枣秧里,通过他那双深沉的眼睛在期待中注到
沙枣那红色的树干上。不是人像沙枣,而是沙枣像人。
第二年冬季,我搬到
县城中学来住。这个校园其实就是一个沙枣园。一进校门,大道两
旁便是一片密密的沙枣林。初夏时节,
每天上下班,特别是晚饭后,黄昏时,或皓月初升
的时候,那沁人的香味四处蒸起,八方袭来,飘飘漫漫
,流溢不绝,让人陶醉。这时,我
感到万物都融化在这清香中,充盈于宇宙间。
宋人咏梅有一名向:“暗香浮动月黄昏。”其实,这句移来写沙枣何尝不可?这浮动着的
暗香是整个初夏
河尝平原的标志。沙枣飘香过后,接着而来的就是八百里平原上仲夏的麦
香,初秋的菜香,仲秋的玉米香
和晚秋糖菜的甜香。
沙枣花香,香飘四季,40多年了还一直飘在我的心里。
(1)
作者对沙枣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2)
作者笔下的沙枣有哪些可贵品质?
(3)请按括号里的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①沙浪先是凶猛地冲到树前,打在树干上,但是它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风卷回去几尺
远……(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是哪一类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
手挽手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
膀。(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尾句“沙枣花香,香飘四季,40多年了还一直飘在我的心里。”有什么深刻的含
义?
【答案】 (1)如:忽视(不在意)——关注(注意)——喜欢——赞美……
(2)生命力顽强、香远益清、无私奉献、质朴、吃苦耐劳……
(3
)①动词。这些动词生动地再现了风沙到来的过程,表现出风沙的凶猛,突出了沙枣
守土固林的作用。
②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枣(高大粗壮,林带密不透风、坚不可摧)的特点,突出了沙枣林防风固沙的作用。
(4)表面是写沙枣的香味让人难忘,实际是写沙枣的质朴、坚
韧、顽强、奉献等精神品
质,让作者难以忘怀,表达了作者对沙枣精神的无限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1)本文叙写“我”大学毕业到内蒙古临河县劳动,对公路边长着两排很
密
的灌木丛“也不去管它”——漠视不在意;在门前空地上吃饭,隐隐约约闻到花香,不解
其因——引起关
注;参加县里学习班对花香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喜欢;搬到县城中学,
再次闻到沙枣的香,沙枣花香,
一只漂在我心里——赞美。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2)结合文章中的“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
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
眼,我想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沙
枣还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是抗旱力
强……二是能自卫为……三是它能抗盐碱”“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着
暗香”“那沁人的香味四处
蒸起,八方袭来,飘飘漫漫,流溢不绝,让人陶醉”等内容,从沙枣的“生命
力”“默默无
闻、无私奉献”“香满人间”等角度来概括作答。
(3)①语句“沙
浪先是凶猛地冲到树前,打在树干上,但是它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风卷
回去几尺远……”中的“冲”“
打”突出风沙的凶猛;“被撞个粉碎”“被风卷回去”突出了沙枣守土
固林的作用,语句通过这些动词的
使用具体、准确、生动地写出了风沙侵袭和沙枣抵御的
过程。②语句“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
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
人健康的臂膀”,把“沙海前的林带”比喻为“巨人手挽手站成的
队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
枣的高大粗壮,林带的厚重和坚不可摧的特点,从而突出了沙枣林防风固沙
的作用。据此
理解分析作答。
(4)文章的结尾句“沙枣花香,香飘四季,40多
年了还一直飘在我的心里”,从表面上
看,写出沙枣的香味让人难忘;从深层含意来看,这里的“香”更
指沙枣所具有的质朴、顽
强、奉献等精神品质对作者的影响深远,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沙枣的赞美之情。据
此理解分
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
如:忽视(不在意)——关注(注意)——喜欢——赞美……
⑵
生命力顽强、香远益清、无私奉献、质朴、吃苦耐劳……
⑶ ①动词。这些动词生动地再现
了风沙到来的过程,表现出风沙的凶猛,突出了沙枣守
土固林的作用。②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枣(
高大粗壮,林带密不透风、坚不可摧)
的特点,突出了沙枣林防风固沙的作用。
⑷
表面是写沙枣的香味让人难忘,实际是写沙枣的质朴、坚韧、顽强、奉献等精神品质,
让作者难以忘怀,
表达了作者对沙枣精神的无限赞美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分析。
细读文本可知,全文以作者对沙枣的感
情变化为线索。
⑵本题考查作品形象的把握,注意从文章后半部分介绍的内容提炼即可。
⑶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注意从句子的修辞方法和写作方法,分析内容,揣摩感情。
⑷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理解,注意结合文章内容的理解,体会一语双关意义。
12.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
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禹锡地居西南夷,土
风僻陋,举目殊
俗,无可与言者。于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禹锡依骚人
①
之
作,为新辞以
教巫祝
②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
宰相复欲置
之郎暑。而禹锡作《游玄都现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
播州刺史。后易连州,又徙
夔州刺史。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
【注释】①骚人:诗人。②
巫祝:古代称事鬼神者为巫,祭主赞词者为祝;后连用以指
掌占卜祭祀的人。
链接材料:
①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刘禹锡)
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刘禹锡)
③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羽郎今又来。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往来无白丁 ________
②调素琴________
③善五言诗________
④宰相复欲置之郎署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意在
强调“陋室不陋”。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从哪
些方面体现“陋室不陋”?
(
4)人们常用“诗豪”评价刘禹锡,无论其性格还是文风皆有豪气。请结合《陋室铭》及上
面的(链接材
料),任选一个角度,用自己的话加以阐释。
【答案】
(1)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不加装饰的;擅长、善于;想要
(2)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3)陋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博学多才,生活情趣高雅,所以“陋室不陋”。
(4
)如:甲文中,作者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被贬,身居陋室,但仍不改其安
贫乐道的志趣和
高洁傲岸的节操。
乙文提到,作者虽屡遭贬谪,但“语涉讥刺,执政不悦”,仍不改其刚正不阿的本性。
链接材料中的《秋词》一诗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他将自古皆有的悲秋之作写出了春意,可见其豪气。
【解析】【分析】(1)①句意: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
人。白丁:知识浅薄的人。②句
意: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素:不加装饰的。③句意:善于作五言诗
。善:擅长,善
于。④句意: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欲:想要。
(2)①重点词
:斯:这;惟:只;馨:这里指品德高尚。②重点词:丝竹:指代乐器
声;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形:身体。
(3)解答此题,要抓住关注句子,理解意思,并进行概括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表现了陋室环境清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表现主人志趣高
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主人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据此理解作答。
(4)解答此题,要抓住重点语句,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刘禹锡被贬至和州后,又被刺史<
br>穿小鞋,安排在只容一张床的斗室居住,但刘禹锡不以为意,还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以
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
的胸襟;“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表现了诗人乐观向上,
矢志不渝的品质。
故答案为:⑴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不加装饰的;擅长、善于;想要;
⑵①这
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②没有世俗
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
府公文劳神伤身;
⑶陋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博学多才,生活情趣高雅,所以“陋室不陋”;
⑷如:甲文中,
作者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被贬,身居陋室,但仍不改其安贫
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
乙文提到,作者虽屡遭贬谪,但“语涉讥刺,执政不悦”,仍不改其刚正不阿的本性。
链接
材料中的《秋词》一诗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他将自古皆有的悲秋
之作写出了春意,
可见其豪气。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
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
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
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
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
与优美;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
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阅读启示,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意近即可。作答本题时,可围绕
刘刘
禹锡的作品,表达自己对诗人作品中振衰起废、催人向上,对自由境界的向往的肯定
与赞赏之意即可。
【参考译文】
甲: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
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
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
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
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
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
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
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
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
什么简陋
呢?”
乙:
刘禹锡,字梦得,自己说是中山人
,家中世代是儒生。(刘禹锡在)贞元九年被提拔为
进士的等第,荣登博学宏辞科。(刘禹锡)精通写文
章,善于作五言诗。贞元末年,王叔
文被太子欣赏任用,(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牵连
贬为连州刺史,
(还)没到(连州),(又被再)贬为朗州司马。(朗州)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当地
的风气落后,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刘禹锡在朗州十
年,只
能用写文章和吟咏诗文来陶冶性情。少数民族的风俗喜好巫祝,每次祭祀,敲着鼓
跳舞,一定唱俚俗的歌
词。刘禹锡有时参与这些活动,于是依据楚辞作家的作品,写了新
的歌词来教给巫祝。所以武陵溪洞之间
的夷人唱的歌,大多是刘禹锡写的歌词。元和十
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回(京城),宰相又想安排他
到郎署(任职)。但刘禹锡写了
《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中有讥讽之意,执政的人很不高兴,又被
贬出(京城)做
播州刺史。后来改调(刘禹锡)去连州,又迁任夔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