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内蒙古考试-管理学硕士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五台中心校
胡海英
一、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
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
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
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
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
br>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
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
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
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
形
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
得的乐趣中。学生通过一
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
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
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
一个难点,学生掌握
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
棒、倒
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
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
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
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
历从具体情境中
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
br>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加与
减”的学习中,结合生
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
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
0以内加减
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
计算方法,并能
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
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
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
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
平面图形的过程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
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
子喜欢的拼图,
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发展空间
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
动,即“分扣子”和
“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
表面的
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
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
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
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的训
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
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
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
握数的相对大小关
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
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
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
br>(2)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等平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
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3)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
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
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
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
br>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
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
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
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
、减一位
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
学习计算的基础,
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
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
学生了解所学
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
数学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购物,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方法设计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
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应该考虑学生实际
的
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及时进行学习水平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
孩子学习的方法。
6、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良
好习惯
7、课堂主要是提高学生能力
8、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9、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10、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
一、 生活中数…………………………………… 5课时
二、
观察与测量………………………………… 4课时
三、 加与减(一)………………………………
10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 1课时
四、
有趣的图形………………………………… 8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
1课时
五、 加与减(二)………………………………… 15课时
小小运动会………………………………… 1课时
六、
购物………………………………… 5课时
七、 加与减(三)…………………………………
6课时
今天我当家………………………………… 1课时
八、
统计………………………………… 3 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 2课时
总复习………………………………… 4课时
七、评价方案
1、运用同伴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组内互评。
(2)、组际互评。
2、教师激励评价,促使学生进步
(1)、对学生个人表现进行评价。
(2)、对合作状况进行评价。
(3)、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自我评价,实现自我完善。
无论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都要以促进个体发展为重要原
则,要
以促进心理素质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在评价中,要以人为中心,
要从合作活动中发掘
一切因素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