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
表白信-团员心得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寂寞红柳
车一过托克逊,就进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除脚下一条黑色的柏
油路,两旁和天尽头
都是浩瀚无际的黄沙,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壁,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弥漫着
没有
任何生命迹象的一片死寂。汽车朝瀚海深处驶去,临近塔里木河流域,蓦地钻出一株两
株、
一丛两丛胡杨树,枯槁的树干和顶端的新绿,在荒漠中挺出一片片绿荫,让人眼睛为
之一亮。瞪大双眼仔
细观察,还见匍匐在沙丘的地表上有一层翠绿,车渐渐驶近,方辨识
出那是一丛丛蓬勃的细柳一般的植物
,中间蓬勃起嫩紫的新红,像姑娘脸上刚刚洇开来的
胭脂痕。
同行的新疆朋友告诉我们,这是红柳。
端详这在大荒野中也不失昂扬的一分笑意,禁
不住怦然心动,一股热流在胸中回荡,久
久难以释怀。这一种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
的生命,兀地让人想起刑
场上的视死如归,想起身处绝境之中的从容镇定,想起蛮荒之远的处变不惊,也
让人联想
起壮汉胸前素手的抚摸,想起干涸心田清泉的滋润……
我不知道有
无关于红柳的民间传说,如果依我猜想,她该是侠肠柔骨的女子宁死不屈的
灵魂的再现。她要在这天地之
间,留下她的凄情哀婉,她的绝唱,在甩下一串潇洒和浪漫
后,昂起头嫣然一笑,毅然决然地走向天涯,
走向大漠深处。她依旧年年岁岁开花,在蓝
天旷野中,在无人注目欣赏的孤城绝域,以自己的一腔柔情照
耀天地,将微笑将柔情留存
在天地方圆之间。
我看见了红柳的妩媚,那一抹
于深绿丛中散发出来的美丽,粉紫的细细的叶子,衬出柳
枝的翠绿和旷野的落寞,那一份顽强、专注,让
每一个多看她两眼的人生出无限的爱怜和
敬意。她把她惊人的美丽和执著、倔强,留在天地之间,宁愿与
大漠瀚海相伴,也不在繁
嚣的江南内地水草丰茂之处留连,那儿有着太多是非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拉拉扯扯
,有太多
的勾心斗角和朋比为奸,只是为了占有一丁点的蝇头微利,一丁点的风光名头,从而搅得
内心不得安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心灵的安静使人更为高贵和脱俗的了。红柳安心在
这寂寞之中。
这荒漠瀚海,可是红柳们的天地啊。她的微笑,她的爽朗,她的高傲,是天地之间的
另
一种颜色和性格。
(1)本文写的是红柳,而第一自然段却又写了胡杨树,请简要分析作者写胡杨树的用意。
(2)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怦然心动”?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本文中,“大漠瀚海”与“江南内地”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红柳选择了“大漠瀚
海”,正体现了其甘于寂寞的精神。
B.作者把戈壁中匍匐于地表的红柳用“她”来指代,以
“胭脂痕”“手的抚摸”来形容,将红柳坚
韧与柔美和谐地统一起来,
C.作者浓笔
重绘红柳,不仅赞扬了她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更赞扬了她高张生
命旗帜的阳刚精神。
D.作品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表面上是歌颂红柳,实际上赞扬了执著、倔强、甘于
淡泊的
精神境界。
【答案】 (1)通过刻画在恶劣环境下顽强生长的胡杨树形象,
衬托出沙漠中同样富有顽
强生命力的红柳的美。
(2)看见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
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红柳时强烈的惊讶和喜爱
的心情。
(3)C
【解析】【分析】(1)题干说“本文写的是红柳,而第一自然段却又写了胡杨树”,用意很
明显,是想通过描写胡杨树在“两旁和天尽头都是浩瀚无际的黄沙,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
壁,
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弥漫着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一片死寂。”恶劣环境下生长的
形象,来衬托出沙
漠中也有同样能顽强生存下来的红柳,突出红柳顽强生命力。
(2)结合文意来理解“怦然
心动”的原因。红柳所处的环境是恶劣,但是就在这匍匐在沙
丘的地表上有一层翠绿,那是一丛丛蓬勃的
细柳一般的植物,中间蓬勃起嫩紫的新红,不
禁让作者感慨“这一种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
失美好的生命”,产生了强烈的
惊讶和喜爱。
(3)C项,“赞扬了她高张生命旗
帜的阳刚精神”错误,应是突出红柳甘守寂寞,淡泊名利
的思想境界;以物喻人,歌颂那些在名利面前甘
守清贫,坚持操守的人。故选C。
故答案为:⑴通过刻画在恶劣环境下顽强生长的胡杨树形
象,衬托出沙漠中同样富有顽强
生命力的红柳的美。
⑵看见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红柳时强烈的惊讶和喜爱的
心情。
⑶C。
【点评】⑴本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可知,第一段写胡杨林
,突出了其顽强
的生命力,这一点与红柳相类似,这是类比写法,通过同类相比,突出了红柳顽强的生命
力。
⑵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和信息的筛选。细读文本可知,根据第三段
中的“这一
份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可知正是因为红柳的这种特性,让作<
br>者对其产生了强烈的惊讶和喜爱之情。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
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
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
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任谁跟我学。第一,我读书没
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
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
味的放下,不容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②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
我,最讨厌的发问是
:“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哪句话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
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
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③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
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
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
④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
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
惹
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
么就念,有什么心
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⑤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一点灵
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
所以根本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
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
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
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
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
明不了。
⑥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儿子是自己的好”,我还
不晓得,因为
自己还没有过儿子。有个小女儿,女儿能不能代表儿子,就不得而知。“老婆是别人的好”,我也不敢加以拥护,特别是在家里。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别人的书自然未
必都好,
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
运气,好像永远是一对儿
累赘。
⑦第五,哼,算了吧。
(节选自老舍《读书》)
(1)关于怎样读书,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展开论述的?
(2)作者为什么说“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
(3)谈谈最后一段“哼,算了吧”这句话的含义与作用。
【答案】
(1)①读的内容;②读的方法;③读书心得;④对书的态度。
(2)一批评就糟,不想惹气
,不愿批评;没功夫细细分析,不能批评;由于个人喜好,批
评高明不了,不便批评。
(3)换位。从读者考虑“这是我的事,不要多说。”呼应开头“是个自决的问题”,强调自己
的观点
。
【解析】【分析】(1)第①段结合“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
”得
出:说得是读什么?第②③段结合“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
吗?
书应该记住自己。”得出:说得是怎么读?第④⑤段结合“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
也不告诉。”得出
:说得是从书中得到什么感悟?第⑥段结合“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
自己的书。”说的是读书的态度
等几个角度阐述的。故答案是:读的内容(读什么);读的
方法(怎么读);读书心得;对书的态度。<
br>
(2)找到题干在文中的位置是第四段,然后联系上下文回答即可。结合“谁也不告诉。一<
br>告诉就糟”“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
心里。
”“‘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不能批评。”“我真去批
评,大概是高明
不了。”概括即可。
(3)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
面分析。从结构
上:首先看其位置。最后一段,有照应开头段的作用。从内容上,与论点“怎样读书,是
个
自觉的问题”一致,并强调了论点。
故答案为:⑴
①读的内容;②读的方法;③读书心得;④对书的态度。
⑵ 一批评就糟,不想惹气,不愿
批评;没功夫细细分析,不能批评;由于个人喜好,批评
高明不了,不便批评。
⑶ 换位。从读者考虑“这是我的事,不要多说。”呼应开头“是个自决的问题”,强调自己的
观点。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以及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内
容,把
握关键词语。
⑵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赏析能力,找到问题题干在文中的位
置是第四段,联系上下文回
答。结合文章内容四、五段的内容回答该问题即可。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认识,从结构上和内容上把握。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润雨
郑若瑟
①室外讨厌的绵绵阴雨,增添我几分烦躁,时已接近黄昏,该是妻下班、儿放学来医院
探望的时候,这是一天仅有的聚会,可得到片刻的幸福感。老天不作美,恐怕盼了整天的
希望又落空了。
不过,娇妻爱儿就是冒雨而来,我也会嗔怪:雨淋伤风感冒,不值得。
②整天看到的
是不顺眼的各式病人,碰到的是带口罩冷漠的医生护士。房中的来苏水味
太刺鼻,谁说入芝兰之室久之不
闻其香,但房里的药味却越来越浓重,令人欲呕,特别是
心绪烦时。很想到房外去吸点新空气,可是,躺
在床上身不由己。
③同房是个被电触的儿童,做了多次手术,切去了坏死肉,植皮补
伤口。除了吃和睡就
是痛楚的哭声,护理他的父亲整天陪流泪,恨不得把爱儿的痛楚移在他身上,就是再
加十
倍,他也乐意接受。他买了不少玩具,讲了不少神话离奇故事,企图减少爱儿的哭声。虽
然
帮不了什么忙,他仍然不遗余力地做。
④今天要做大型手术,得输血。因为多天来医
药费用太多,他再也付不起买血的钱,要
求医生把自己的血输给儿子,医生见他虛弱,怕引起虚脱,他跪
下求医生,只要医好儿
子,自己就是死了也不悔。窗外雨势渐猛,簌簌地溅落下来,打在隐约在灰暗中的
建筑
上,打在形色匆匆的雨伞上。
⑤天下父母心皆同,这是天性。自己又何
尝不是。对儿子的爱心唯天可表,剖开来是十
足真挚、毫无半点虚假。就是现在有病住院,也渴望能睹儿
子一面,仅仅片刻相晤,也是
感到心满意足,超值安慰。
⑥“父亲无微不至
呵护儿女,随处可见。儿子回报年老父母的孝行,相对起来,有一半
就叫人赞不绝口。”我摇摇头感叹,
心中浮上内疚。
⑦自从自己能够独立经营,自讨生活,且稍有发展后,对没有给他传
下财富的老父亲看
得有点碍眼,有时见解不同甚至会发脾气,父亲唯唯,不敢吭声。
⑧难道天下做儿子的都是应该合情合理地从父母身上得到爱,而不必回报孝敬吗?自己
的儿子将来也是这
样待我么?我陷入深思。
⑨“今天稍好些吗?”父亲低沉而亲切的声音阻断了我的思
路。“孙儿今天功课紧,天又下
雨,暂不来,明天会来。”父亲像犯罪似的小声安慰。父亲知道孙儿没来
,我会郁气,胡乱
发泄。他会像犯错的学生一样,任由我训责,只要我心绪平静,他什么都不介意,甘心
充
当替罪羔羊。
⑩“爸,没关系。”他一改口吻,“多亏你
老人家冒雨而来,父亲对儿子与儿子对父亲,真
情有别。”父亲一愣,接着是泪下如雨,比窗外还大粒。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病房里两对父子的故事。
(2)联系全文,写出第①段“嗔怪”一词所包含的“我”的情感。
(3)文中的我对待父亲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述。
【答案】
(1)①“我”生病住院父亲冒雨来看望。②小男孩被电击,他的父亲百般照料,
输血供养。
(2)假意责怪,既有对妻儿的爱护依恋,有不舍得他们淋雨感冒。
(3)①“我”
先对待父亲不尊重不爱护,后来懂得体谅感谢父亲。②因为“我”看到病房中
的父亲对儿子的全力付出联
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心里感动,思想上也有所感悟。
(4)①运用环境描写,描写雨渲染了凄
清寒冷的气氛,衬托了他内心的无助与困苦。②
为下文“我”父亲冒雨前来探望做铺垫。
(5)①内容上交代了“我”的改变给父亲带来的欣慰之泪,令人感动。②父亲的委屈欣喜
也深化了
主题,儿子需要父爱,父亲更需要儿子的爱。③给读者带来想象的空间,带来强
烈的震撼。
【解析】【分析】(1)从本文看,主要写了两对父子的故事。主体写的是“我”与父亲的故
事,第③④段写了病房里一个被电击的小男孩与父亲的故事。从第①②段可知,“我”生
病住院
了,渴望妻儿来看“我”,但老天不作美,“我”的希望落空;从第⑨⑩段可知,父亲
冒雨来医院看“我
”了。第③④段写一小男孩被电击,做了多次手术,今天又要做大型手
术,得输血,但父亲再也付不起买
血的钱,就跪下求医生。找出这两件事例后再用简洁的
语句概括出来即可。
(2)
“嗔怪”本义是“责怪”,但其中包含对被责怪者爱的成份。因此,此处用“嗔怪”,其实
是满含“我”
对妻儿爱意的一种表达方式。既有对妻儿的依恋,又怕他们因为下雨而伤风感
冒的怜惜。
(3)从第⑦段“对没有给他传下财富的老父亲看得有点碍眼,有时见解不同甚至会发脾
气”
一句可知,那时的“我”不尊重不理解父亲;但当“我”看到病房中的父亲对儿子全力付
出,甚至对医生
下跪的情景时,“我”有了反思:“难道天下做儿子的都是应该合情合理地从
父母身上得到爱,而不必回
报孝敬吗?自己的儿子将来也是这样待我么?”所以,想到父亲
冒雨来医院看望自己,“我”对父亲的态
度也变了。
(4)本题画线句描写了“窗外雨势”,属于环境描写。“簌簌”的雨声,“灰
暗中的建筑”,渲
染了一种凄清的气氛;同时景中有情,也烘托了父亲因无钱给儿子输血内心的痛苦与无
助。另外写“渐猛”的雨势,也为下文写父亲依然冒雨前来探望儿子做了铺垫。
(
5)小说的结尾,“父亲对儿子与儿子对父亲,真情有别”这一句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表
明不仅儿子需要
父爱,父亲更需要儿子的爱;最后一句“比窗外还大粒”,既照应了开头,
又给读者带来情感上的震撼,
同时也让读者去思索父亲为什么要哭,达到意犹未尽的效
果。
故答案为:⑴①“我
”生病住院父亲冒雨来看望。②小男孩被电击,他的父亲百般照料,
输血供养;
⑵假意责怪,既有对妻儿的爱护依恋,有不舍得他们淋雨感冒;
⑶①“我”先对
待父亲不尊重不爱护,后来懂得体谅感谢父亲。②因为“我”看到病房中的
父亲对儿子的全力付出联想到
了自己的父亲,心里感动,思想上也有所感悟;
⑷①运用环境描写,描写雨渲染了凄清寒冷
的气氛,衬托了他内心的无助与困苦。②为
下文“我”父亲冒雨前来探望做铺垫;
⑸①内容上交代了“我”的改变给父亲带来的欣慰之泪,令人感动。②父亲的委屈欣喜也
深化了主题,儿
子需要父爱,父亲更需要儿子的爱。③给读者带来想象的空间,带来强烈
的震撼。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找出事件,再
用简洁的语句表
述出来;
⑵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
等描写
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
⑶本题考查内容与人
物情感的梳理。解答此题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表格中所给
出的相关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
容,然后根据内容概括情节,或找出人物描写的句
子,根据理解概括人物情感或是从中提取词语作答;<
br>
⑷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的考查。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
人物某性格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思路:
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
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⑸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赏析。这篇小说以“我
”的话语后,父亲的落泪结束,至于后来父亲
做了什么,妻儿究竟有没有来看自己,都没有交代,可见这
是戛然而止式结尾。
4.阅读《父爱之舟》,完成下面小题。
梦醒时分
吴冠中
①
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②蒙眬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
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
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③我又梦见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
姑爹这只小渔船。
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
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④记得我上学后,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我记着父亲的
话,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
学,我
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
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
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
⑤初小毕业时,宜兴县举办全县初小毕业会考,我考了总分七
十几分,属第三等。我在
学校里虽是绝对拔尖的,但到全县范围一比,还远不如人家。要上高小,必须到
和桥去念
县立鹅山小学。和桥是宜兴的一个大镇,鹅山小学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
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鹅山。因此要上鹅山高小不容易,须通过入学的竞争考
试,我考取了。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
里粜粮、卖
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父亲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
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
,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
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
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
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
⑥第一学期结束,根据总分,我名列全班第一。我高兴极了,主要是可以给父亲一个天
大的喜讯了。我拿着级任老师孙德如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
家,路走得比平常
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六十人,名列
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
正好缪祖尧老师也在我们家,也乐开了:“茅草窝里要出
笋了!”
⑦我惟一的法宝就是考试,从未落过榜,我又要去投考无锡师范了。
⑧为了节省路费
,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
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
,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
不好,因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
更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
缓夜行的诗画意境。船上备一只泥灶,自己煮饭吃,小船既节省了
旅费,又兼做宿店和饭
店。只是我们的船不敢停到无锡师范附近,怕被别的考生及家长们见了嘲笑。
⑨老天不负苦心人,我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
br>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
未能给我
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
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
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
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
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
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
小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
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
就好了!
⑩师范毕业当个高小的教员,这是父亲对我的最高期望。但师范生等于稀饭
生,同学们
都这样自我嘲讽。我终于转入了极难考进的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工业救国是大道,至少毕业后职业是有保障的。幸乎?不幸乎?由于一些偶然的客观原因,我接触到了
杭州艺专
,疯狂地爱上了美术。正值那感情似野马的年龄,为了爱,不听父亲的劝告,不
考虑今后的出路,毅然沉
浮于茫无边际的艺术苦海,去挣扎吧,去喝一口一口失业和穷困
的苦水吧!我不怕,只是不愿父亲看着儿
子落魄潦倒。我羡慕过没有父母、没有人关怀的
孤儿、浪子,自己只属于自己,最自由,最勇敢。
⑪……醒来,枕边一片湿。
(选自吴冠中《我负丹青》一书,有删改)
【注释】①[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②[粜
(tiào)粮]卖出粮食。
(1)阅读文章④-
⑨段,概括作者求学之路上的往事。
①读初小时,遇到大雨大雪天,父亲背我去上学;
②________
③第一学期期末,我考了好成绩,父亲为我高兴;
④高小毕业后,父亲和姑爹送我去投考无锡师范;
⑤________
(2)这篇文章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见长,而是以情取胜。从第⑥
段或第⑨段中选取语句进
行批注,说说作者是如何在细微之处表现父子深情的。
我选的语句:________
我的批注________
(
3)文章结尾,作者写到“我羡慕过没有父母、没有人关怀的孤儿、浪子……”,这与后面
当他梦醒时忆
起父母“枕边一片湿”并不矛盾。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案】 (1)初小毕业
,我考取高小,父亲凑钱为我交学费,送我并替我铺好床被。;
我考取无锡师范之后,父亲摇船送我上学
,并连夜为我缝补棉被。
(2)我拿着级任老师孙德如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
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
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路走得比平常快”
,是因为
“我”取得了好成绩,迫切想让父亲及时看到;“重看一遍”,表现我想再次确定,急切地希<
br>望用自己的好成绩回报父亲,让父亲开心。这些细微之处都可以表现出对父亲的理解与
爱。
(3)示例:作者说羡慕孤儿、浪子,是因为他没有听从父亲的劝告做一名教师,而是从事
了自己热爱的绘画事业,让父母为自己担心,从而感觉对不起父母的培养,很内疚;文章
结尾说“醒来,
枕边一片湿”是因为他回忆起自己求学经历中父亲对自己的细微照顾与关
爱,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感恩和
怀念之情。
【解析】【分析】(1)文章④-⑨段概括了“求学”时的几件事:一是:
④段,读初小
时,遇到大雨大雪天,父亲背我去上学;二是:⑤段中“到和桥去念县立鹅山小学”时“父
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三:⑥段中,第一学期期末,我
考了好
成绩,父亲为我高兴。四:⑦⑧段写了高小毕业后,父亲和姑爹送我去投考无锡
师范。五:⑨段写了,“
我”考取了无锡师范,“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
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
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据此作
答。
(2)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
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
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
的内容+表达的情感。示例:“我从舱里往外看,父
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批注:
“弯腰低头”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
了父亲为“我”缝补的情态,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和“我”对
父亲的感激。真实感人。据此
作答。
(3)文中说“醒来,枕边一片湿”是因为“
我”回忆起父亲对“我”的疼爱和照顾,所以心中满
是思念之情。而“我羡慕过没有父母、没有人关怀的
孤儿、浪子,自己只属于自己,最自
由,最勇敢”正是因为“我”“不听父亲的劝告,不考虑今后的出路
”,违背了父亲的愿望,深
感内疚,也是出于对父亲爱子之情的理解。所以两句不矛盾。
故答案为:⑴初小毕业,我考取高小,父亲凑钱为我交学费,送我并替我铺好床被;我考
取无
锡师范之后,父亲摇船送我上学,并连夜为我缝补棉被;
⑵我拿着级任老师孙德如签名盖章
、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
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
栏目;“路走得比平常快”,是因为“我”
取得了好成绩,迫切想让父亲及时看到;“重
看一遍”,表现我想再次确定,急切地希望用
自己的好成绩回报父亲,让父亲开心。这些细微之处都可以
表现出对父亲的理解与爱;
⑶示例:作者说羡慕孤儿、浪子,是因为他没有听从父亲的劝告
做一名教师,而是从事了
自己热爱的绘画事业,让父母为自己担心,从而感觉对不起父母的培养,很内疚
;文章结
尾说“醒来,枕边一片湿”是因为他回忆起自己求学经历中父亲对自己的细微照顾与关爱,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感恩和怀念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解答
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
思路,根据已给出的事件,找到相应的段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⑵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
我们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
写出了
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
⑶本题考
查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能力.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
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
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
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
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
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
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
5.阅读《没有发芽的种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没有发芽的种子
邱海泉
①散步的时候,心情
总是松弛着,洒脱如脱线的风筝,一任世界上的一切像毫无意义的
微风似的从眼前滑过。而从前所有的不
快早都遥远得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时不时,眼前
一亮,也说不定有什么东西让人心头一动。比方说一只
小狗十分顽皮地向你撒娇吠叫,比
方说一滴挂在枝头上的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向你暗送的秋波……那天,我
却被一大片开得如火
如荼的喇叭花吸引住了。
②我不知何时已经信马由缰
地走到郊外了。在一个农家的门口,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
鲜花的墙头前。花是喇叭花,开得那个热闹。
但我之所以如此迷恋它的原因,不全是因为
那小精灵冰清玉洁的可爱姿容,而是因为我在这里不期而遇了
我的故人旧友。
③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个村童毛孩。一天早上跟父亲下
地锄草,就在一个
土壕里看见了那片开得正艳正好的花儿。我禁不住诱惑,跑下壕去,蹲在地边,手摩挲
起
花儿,半天不想起来。父亲却早在我身后喊了起来:别踩坏花儿,那是你大伯家种的二
丑。我
这才知道这一地可爱的花儿原来是一味中药材。
④那一霎,伫立在那儿,我眼里看
的是盛开的花儿,心里纷飞的却是打开了尘封的往
事。久久地流连盘旋在那儿,我突然看见二丑花成熟后
洒落在地上的种子。我小心翼翼地
捡拾着,心里想,待到来年开春,我要把它种到阳台上去,这样我们就
可以形影不离地天
天厮守在一起了。
⑤在我的期盼和浇灌中,喇叭花的幼苗
一天天长高了。它的枝蔓那么快就爬满了阳台,
真令人惊讶!它的花不只开满了我的花园和阳台,而且也
弥漫浸透了我生命的空间——我
一有空就站在花蔓下,一任那落英像春雨一样洒在我的头上。邻居们也都
来欣赏参观我的
花儿,而且连连称赞说:真好看真好看哟。有个朋友还拿起照相机拍了照片,刊登在了当
地的报纸上。
⑥一天,女儿突然从抽屉里翻出一个小信封说
:这里面是什么,没用的话我扔了?我一
看,说:那是没种完的喇叭花种子,放下,扔什么。她说:今年
已经有新种子了,还要它
干什么?尽碍事儿,我扔了。说着顺手丢进了垃圾篓。
⑦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了一下。
⑧看着那些被丢弃的花种子,我不断
地质问自己,为什么那么粗心?是我,把那几粒可
怜的种子一生最灿烂的时刻错过了!是我这个刽子手,
把它们永远永远地埋没在抽屉和黑
暗里了。此后好多天,一到阳台上,看见那些开得天真烂漫的小花,我
心里总是不由自主
地弥漫起一股淡淡的忧伤。我想起了许许多多我幼时的夙愿,也想起了一个个已经被我
淡
忘了多年的理想。我不知道人世间又有多少个美丽的梦想,就像那几粒还没来得及发芽开
放的
喇叭花种子被永远地湮没无声了呢。
(1)文章以“没有发芽的种子”为标题有哪些含义?
(2)第①段侧重描述散步时的心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表达效果。
①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
②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了一下。
(4)文章围绕“喇叭花”(种子)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5)文章最后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给你怎样的感悟?
情感________
感悟________
【答案】
(1)①没有种完遗忘在抽屉里的喇叭花种子。②幼时的夙愿,淡忘了多年的理
想。
(2)散步时的心情是松弛和愉快的,一些不起眼的事物都可以触动自己,引发自己的感
慨;(渲染气氛
)为下面写喇叭花做了铺垫。
(3)①“呆”字是神态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喇叭花的惊讶和痴迷。
②“揪”字是心理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女儿丢弃喇叭花种子的心痛之情。
(4)①我被喇叭花吸引,②回忆儿时见到喇叭花开放时的情景,③捡拾喇叭花种子,
④在阳台上栽种喇
叭花,⑤女儿丢弃我遗忘的喇叭花种子。
(5)深深地自责(内疚),淡淡的忧伤。;不要忘
记自己的理想(梦想)要努力去实现自
己的理想(梦想)。
【解析】【分析】
(1)文题中“哪些”是指两层含义以上,抓住文尾处第六段和第八段中相
关的句子,从“实写”种子没
种下发芽和“虚写”人生有多少种子没种下发芽两个方面分析理
解,要用评价语,如“形象地比喻”“意
义深刻”等。
(2)从表达人物的心情和为下文铺垫两方面来作答,要具体说明为什么内容铺垫。
(3)
找到此句在文中的位置,联系上下文,从表达人物的心情来分析,要点明人物描写
的方法。
(4)阅读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分析情节结构。注意表示情节转换的时间、地点的词
语,以
人物的行为活动为中心加以概括,即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5)抓住文章最
后一句中“美丽的梦想”“永远地湮没无声”关键词理解作者的感慨,体会作
者情感,并由此谈谈自己的
认识,表示尽快种下人生“种子”的愿望。
故答案为:⑴
①没有种完遗忘在抽屉里的喇叭花种子。②幼时的夙愿,淡忘了多年的理
想。
⑵
散步时的心情是松弛和愉快的,一些不起眼的事物都可以触动自己,引发自己的感慨;
(渲染气氛)为下
面写喇叭花做了铺垫。
⑶ ①“呆”字是神态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喇叭花的惊讶和痴迷。②
“揪”字是心理描写,表
达了作者对女儿丢弃喇叭花种子的心痛之情。
⑷ ①我被
喇叭花吸引,②回忆儿时见到喇叭花开放时的情景,③捡拾喇叭花种子,④
在阳台上栽种喇叭花,⑤女儿
丢弃我遗忘的喇叭花种子。
⑸情感:深深地自责(内疚),淡淡的忧伤。感悟:不要忘记自
己的理想(梦想)要努力
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梦想)。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题目
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
为主要情节,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
蕴含或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是否新颖、有趣
味性和吸引力等。
⑵本题考查分析开头
段落作用。学生答题时应注意,开头句段的作用有开篇点题、设置悬
念、引起下文、总领全文、激发读者
的阅读兴趣。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答题时应注意,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
语或句子,
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
体语境来考
虑。⑷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答题时应注意,归纳大意是在分层次的基础上
进行的,或者是同步进行的
,有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
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
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不论采用
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
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
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⑸本题考查
对人物情感变化的把握和理解内容和探究启发。答题时应注意,分析人物的情
感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
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感情,注意抓住文中
的重点词语。人物的感情变化是由情节决定
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
懂文章内容。理解内容和探究启发答题时应注意,准确理解
文章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
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和文章主题的
句子回答。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亲近土地
海峰
①这是我驱车二千公里,迫切想看到的地方,这里就是我梦中多少次回去过的故乡。
②我清晨早起,神清气爽,漫步田间,雾霭如纱,黝黑的泥土散发着芬芳,玉米苗子,
在晨露中滋润着,
晶莹剔透的水珠在肥厚的叶片上滚动着,大地上那漫无边际的绿意尽情
地向朦胧的雾气中流淌着,一株株
小苗一纵纵一列列,犹如绿色的波浪,犹如颤动的五线
谱,犹如农民们高唱的欢歌,这时
,早起的燕子,在空中翻飞着呢喃着忙碌着……
③我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这里曾经
放飞我的多少梦想,为了求学,为了走出这片土
地,为了自己的思想不再是南边的山叫南山,东边的山叫
东山,西边的山叫西山,“那么北
边咋没有山呢?北山在哪里?”我疑惑地问着爷爷,爷爷笑着说:“长
大你就知道了。”于
是,我盼望着自己长大……
④后来,才知道,自己就像
井底之蛙,自幼困在这山水之间,于是,我背着书包每天往
返于这田间小路,到五里外的镇子上去求学,
每天都对着小路说话,路为朋,花为友,草
为伴,雪为侣,是这条小路,是这片田地,见证了我的悲欢离
合、喜怒哀乐。当我考试考
出好成绩的时候,我会欢快的在小路上,在田野间奔跑;当我受到挫折,经历
失败,特别
是中考落榜,我就像一个幽魂,散漫在小路中,回想往事,不禁黯然神伤,当时的班主任老师鼓励我们说:“要有坚强的毅力,才会战胜困难。” 她列举了,她的一名学生考了五年
中考,
终于考上了一所称心的学校。我默默地积蓄力量,发誓要走出这片土地。老师的话
应验了,我通过努力,
终于飞出了这山水之间,终于,从井底之蛙长出了翅膀,任游太
空。
⑤时光
荏苒,岁月如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我又经常想念这方土地,想念自己的
风里来雨里去,寒来暑往
,倾盆的大雨浇个落汤鸡,西北风卷着鹅毛飞雪让人举步维艰,
想来都已经成为自己过去的人生掠影。没
有经历的人是个不成熟的人,我感谢经历,感谢
困难,感谢土地,我抓起一把黑土,搓成粉末,扬了出去
,接着传来了唰唰落土声。
⑥土地是亘古的,时光是运动的,生命是消逝的,记忆是
永恒的。听叔叔讲,村里好多
人都已经去世,同龄人中,也有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走了,村里二十几岁
以下的孩子
们,我几乎都不认识,那些过去的叔叔婶子们,也被这岁月之刀雕刻了一脸皱纹,染满了一头白发,此时不禁想起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
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⑦现如今,村村通公路已经进村,孩子们上学,再不用
步行了,村里和镇里通了客车,
车接车送,我祝福孩子们在这良好的环境下,好好读书。
⑧渐渐地,茫茫雾霭已经散去,蓬勃而出的旭日,放射出外道光芒,露珠更加璀璨,小
鸟更加欢悦,地里多了声响,叔叔开着犁地机动车,突突地跑过,留下的是湿润的土壤,
整齐的垄台,怡
人的芳香……
(1)结合文意,说说文章题目“亲近土地”的含义。
(2)文章第②段描写细腻贴切,请从修辞和用词两个角度,品味其表达效果。
(3)第④段提到了当年班主任的情况,运用了何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写到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祝福孩子们在这良好的环境下,好好读
书”。请写
出“我”此刻的心理活动。
【答案】 (1)既指“我”驱车二千公里,回到故乡,
和土地的亲密接触;也指“我”对故乡的
深深眷恋之情。
(2)示例一:三个“犹如
”领起的句子,运用了排比修辞,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形象地描
绘出了小苗的蓬勃生命力和姿态。
示例二:“黝黑、晶莹剔透”细腻地刻画出了泥土和水珠
的富饶和空明澄澈的特点。
(3)插叙,补充当年班主任对自己说的话和曾经一名学生的事情,这正是自己奋斗的动力
源泉,使文章的情节更完整,使文章内容更充实。
(4)示例:美好的故乡,前进的故乡,
我深爱的土地,漂泊在外的我,一定给您争气。家
乡的孩子们珍惜当下的环境,努力读书啊。
【解析】【分析】 (1)结合文章内容,在首段与末段,寻找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议论
抒情性的句子,同时注意比喻性题目的双关含义,概括出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即可。通读
文章可
以发现“亲近土地”既指“我”驱车二千公里,回到故乡,和土地的亲密接触;也指“我”
对故乡的深深
眷恋之情。
(2)首先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
情.动
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①比喻:把…
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②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
想、感情和动作
,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③对比,通过…和…的对比,
突出(衬托)人物(事物)…
的特点,表现…的感情。④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
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⑤排比:条理清晰
,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发作者强烈
的感情。三个“犹如”领起的句子,运用了排比修辞,句式整
齐,节奏感强,形象的描绘出
了小苗的蓬勃生命力和姿态。其中“黝黑、晶莹剔透”细腻的刻画出了泥土
和水珠的富饶和
空明澄澈的特点。
(3)常考顺序、倒叙,插叙的辨识和作用。一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
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二、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
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三、插叙:补充交代了…使人
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
出.,交代什么内容,使文章内容更详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等.补
充当年班主
任对自己说的话属于插叙。补充当年班主任对自己说的话和曾经一名学生的事情,这正是自己奋斗的动力源泉,使文章的情节更完整,使文章内容更充实。
(4)解题思路:先
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
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
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
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示例:美好的故乡
,前进的故乡,我深爱的土地,漂泊在
外的我,一定给您争气。家乡的孩子们珍惜当下的环境,努力读书
啊。
故答案为:⑴
既指“我”驱车二千公里,回到故乡,和土地的亲密接触;也指“我”对故乡的
深深眷恋之情。
⑵ 示例一:三个“犹如”领起的句子,运用了排比修辞,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形象地描绘
出了小苗的蓬勃生命力和姿态。
示例二:“黝黑、晶莹剔透”细腻地刻画出了泥土和水珠的
富饶和空明澄澈的特点。
⑶ 插叙,补充当年班主任对自己说的话和曾经一名学生的事情,这正是自己奋斗的动力源
泉,使文章的
情节更完整,使文章内容更充实。
⑷ 示例:美好的故乡,前进的故乡,我深爱的土地,漂
泊在外的我,一定给您争气。家乡
的孩子们珍惜当下的环境,努力读书啊。
【点评】
⑴此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理解标题的含义,要联系文章的内容、中心思
想、作者感情等来分析其
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⑵此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赏析语言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
词语(动词、形容
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
托
物寄情、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手法、象征等)、内容、情感等。赏析
的
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
…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⑶本
题考查理解插叙作用的能力。插叙的作用有:①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②
使文章脉络清晰;③推
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④ 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
更加完整;⑤
让文章结构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⑥使结构紧凑。 做这样的题,首先
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
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插叙的作用。
⑷本题考查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
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的心理活
动,然后再用准确、恰当、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
。
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丁香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
在废纸堆里我发
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
术,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
泛栽培
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
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
、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
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
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陈涌全先
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
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在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
的给乾隆叩了个
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白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白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
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在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
体冰字
的哪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的
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
?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
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的准备选
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
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
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
我量身打
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的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
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
快,自信的
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
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
链霉素。我眼睁睁的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
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
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隔壁滩上,
每天坐着火车
哐当哐当的跑出去,在哐当哐当的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
先看到了它,丁香
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他开放在这时。春天
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的
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
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
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的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的上,
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
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
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
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
节,然而又乍
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
br>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他在微风里微微甩摆。
它不看我
,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
话,我也听不清楚他们在
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的一直坐下去,我
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美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
我总要在路灯和树
影下,停一停。
(选自《散文》2017年第5期有删改)
(1)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
在废品站
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________二识丁香花→________三识丁香花。
(
2)学校的《萌芽》杂志正在征集作品,有“情感天地”“小事悟理”“写法指津”“美文美语”
栏目。
请将《丁香花》一文推荐到其中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栏目,并写一段推荐语。
写作提示:①围绕栏目特点;②结合文章内容;③不少于100字。
【答案】
(1)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的单口相声;深夜里在深胡同的路灯下
(2)示例1:小事悟理:
①丁香花枝繁叶茂,清香远溢,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
命。提升自我品格。②丁香花生长在胡同深
处。告诉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③丁香花,不争不抢话头,甚至不爱说话。告诉我们要学会自
我沉浸。④不畏惧生命中
的一些挫折与苦难,人生是美好的。
示例2:写法指
津: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本篇文章通过写丁香花的繁茂和不爱说话,
不争抢,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高
洁品质的赞美,表达了作者愿意学习丁香花不争不抢,默
默沉浸自己的品质。
【解析
】【分析】(1)文章在第一段首交代,“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第三段段首
“二识丁香花,是
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第六段段首“深夜里,我拎着空
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
马路后钻深胡同”,分别交代了三次认识丁香花的缘由,据此
即可整理出答案。
(
2)根据《丁香花》中丁香花枝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和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
奉献可知与“小事
悟理”的栏目很贴切。当然,也可根据对《丁香花》手法的分析,确定推
荐到“写法指津”栏目,言之有
理即可。在推荐语的表达过程中,要注意语言通顺,并且要
结合文章内容,注意题干的字数要求。
故答案为:⑴ 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的单口相声 ; 深夜里在深胡同的路灯下
⑵ 示例1:小事悟理:①丁香花枝繁叶茂,清香远溢,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
提
升自我品格。②丁香花生长在胡同深处。告诉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③丁
香花,不争不抢话头
,甚至不爱说话。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沉浸。④不畏惧生命中的一些
挫折与苦难,人生是美好的。
示例2:写法指津: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本篇文章通过写丁香花的繁茂和不爱说话,
不争抢,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高洁品质的赞美,表达了作者愿意学习丁香花不争不抢,默
默沉浸自己的品质。
【点评】⑴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
内容,理清文章思
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⑵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能力。在推荐语的表达过程中,要注意语言通顺,并且要
结合
文章内容,注意题干的字数要求。
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星
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
是星,你们是滚
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
感觉
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哀诉的
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空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
以无上的安慰
。
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
钢琴
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献给二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
飘
飘的头,用赞叹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
地闪烁着的无数
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
的春雨吧。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
明星。我常常出神
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
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
,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湿了。
(1)在作者笔下,“星星”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角色,请你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
(2)“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不少于100字)
【答案】 (1)在像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这样不幸的人的眼中,星星能给人们以无上的安<
br>慰;在音乐家老伦蒙眼中,星星应该是灌溉人们灵魂的春雨;在“我”眼中,星星带着深深
的关心
赐子“我”祝福。
(2)星星在作者笔下,已经变成了知己、爱人。在与星星的凝神对望中,
“我”感受到了星
星的关心,星星的祝福。因此在这里,星星是天上的点点亮光,更是所有人对“我”的
爱与
鼓励;在“我”前行的路上,爱与祝福一路相随,“我”的星星不会坠落。
【解析】【分析】(1)通读全文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区域是作答的关键。如可提取
并分析第①
段“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哀诉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空的
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
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第②段“我了解
这个老音乐家(老伦蒙)的眼泪。这应该
是灌溉灵魂的春雨吧”,第③段“它们像一个人的
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碟。这些眼睛每
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即
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它们像一个人的
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说明星星在作者的眼
里,已经变成了知己、爱人。星星“就像
赐予我一次祝福”,是所有人对“我”的爱与鼓励。
在“我”心中,这种爱不会断绝,所
以在我的星空,星星不会坠落。爱与祝福永远在“我”的
身边,永远不会改变。
故答案为:⑴ 在像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这样不幸的人的眼中,星星能给人们以无上的安
慰;在
音乐家老伦蒙眼中,星星应该是灌溉人们灵魂的春雨;在“我”眼中,星星带着深深
的关心赐子“我”祝
福。
⑵ 星星在作者笔下,已经变成了知己、爱人。在与星星的凝神对望中,“我”感受到
了星星
的关心,星星的祝福。因此在这里,星星是天上的点点亮光,更是所有人对“我”的爱与鼓
励;在“我”前行的路上,爱与祝福一路相随,“我”的星星不会坠落。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可通过关键语句的寻找得到答案。
⑵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
含、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
体,仔细体味推敲,透
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想象鸟鸣的幸福
①我一直认为,鸟声是一切声音里最美妙的一种,缘于它们
质朴的乡土味。鸟们是乡村
的天使,是乡村用雨水和谷粒喂养出来的。它们总会在某个渐渐沥沥的早晨或
夜晚,站在
我的面前,说很多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我知道好多人不知道应该把自己归到城市一族还是乡村一族,既渴望乡村的自然,也期盼城市的奢华,就是这样矛盾的统一体。在
接近最乡村
的人物或者物什时,我们会习惯地用城市的口吻说:那些乡村老大。
②春天来了,仿
佛空气在燃烧。这是一部电影里的对白,这句话让我感动。我想到的不
是春天,而是与乡村春天有关联的
事物:鸟鸣。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路口抵达另一
个路口,从一家的房顶抵达另一家的房顶,从一方
树丛到另一方树丛,从一个村庄到另一
个村庄。鸟的叫声也是这样,只要你认真倾听,你就会情不自然地
飞起来。鸟声透着细瓷
的质感清清纯纯地传过来。我只闻鸟声,不见鸟影,我想象那么好听声音是由树上
的叶子
发出的。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诗:鸟声是树的花朵。多好。这样,满树叶子便变成了满树的
鸟。这样想就有了一种隐隐的牵挂,隔着暮霭,似乎感觉那鸟鸣在夜风中微微摇动。
③依然回到乡村的视角上来。鸟声,这是个有着古典诗歌般美感的名称,充分体现出了
汉语表达的简洁性
和准确性,略带暖意的鸟声很快就雾一样地在乡村里弥漫开来,词语里
暗含了一个多么生动的过程。对子
村庄,我向来怀有这样一种诗意的构图:树荫丛中,水
墨画般的村在熹微的白光中显现出模糊的轮廓,四
周雾霭萦绕,看不出一切具体物象。一
个农家小院木门轻掩,屋檐下半圆碗状的鸟窝里燕子在呢喃,院子
里的树枝叶间,成群的
麻雀跳跃啁啾,细碎的鸣叫声催醒了昨晚贪玩迟睡的顽皮儿郎……
④之所以是燕子和麻雀在村庄的清晨歌吟,是因为它们是中国古典乡间最常见的两种凡
鸟。勤劳的燕子一身黛黑的羽翼,凛然、高贵,令不少孩子敬而远之。而体形更纤小、毛
色更灰土、鸣声
也更短促琐碎的麻雀,则极像一位调皮、可爱的灰姑娘,成了跟鸡、狗一
样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动物。一
位作家这样说,麻雀是鸟类中的“贫民”。我深以为然,平
常日子,麻雀在瓦楞、林间,或搭在墙洞里的
草窝里,叽叽喳喳地像马路歌手一样地歌
唱,单一的音调不停歇地平衡着乡村生活的动与静,它们是最能
够与人一起和谐相处及至
同存共荣的一种飞翔动物。这些对音乐充满好感的小生灵总能在
起飞的瞬间听到树枝“嗡”
地一声弹响。假若它们能有机会落在盛中国的那把小提琴的弦上,小爪子也那
么划拉一
下,我相信其中的美妙一定是不可言说的。
⑤这些可爱的小鸟,在
20世纪50年代,曾被人为地列为“四个坏蛋”之一,几乎被人们
赶尽杀绝。这让我想起《瓦尔登湖》
中的一段话:“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鹄,一个田野还成什
么田野呢?它们是最简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与大
自然同色彩,同性质,和树叶,和土地
是最亲密的联盟,”
⑥兔子也好,鹧
鸪也罢,它们是自然的亲近者。仔细想想,在城市蛰居的人们又何偿有
一只土拨鼠快乐呢?《幽梦影》言
道:“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
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唉乃
声,方不虚此生耳。”此种情境,今天的我
们已只可在诗中画中略见一二,又哪里还有心静听?因此,对
于我来说,对于我生活的城
市来说,想象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
(1)阅读前三段,请概括鸟声的特点。
(2)第⑤段插叙20世纪50年代鸟遭受迫害一事和引用《瓦尔登湖》中的话,有什么作
用?
(3)分析下列句子隐含的思想感情。
①鸟的叫声也是这样,只要你认真频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飞起来。
②仔细想想,在城市蛰居的人们又何尝有一只土拨鼠快乐呢?
(4)文章最后一句说
,“对于我来说,对我生活的城市来说,想象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
你是如何理解的?请根据文意概括
解答。
【答案】 (1)质朴、清纯、古典、暖意。
(2)前一
句运用对比,把历史上人们捕杀鸟类和鸟鸣的美好进行对比。后一句引用,表明
作者热爱自然,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心声,突出中心。
(3)①真切表现了作者倾听清纯的鸟鸣时的幸福。②运用反问,
表达了作者对人类不能
亲近自然的遗憾。
(4)鸟鸣声带给我们的快乐和生机,它是
美好事物的象征,能使人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
人忘掉一种浮躁和喧嚣,获得宁静与恬淡,也写出了现代
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
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而表现作者对美好东西缺失的遗憾
与伤感之情。
【解析】【分析】(1)根据第①段中的“缘于她们质朴的乡音”可得出
:质朴;根据第②
段中的“鸟声透着细瓷的质感清清纯纯地传过来”可得出:清纯;根据第③段中的“这
是个
有古典诗歌般美感的名称”可得出:出古典。根据第③段中的“略带暖意的鸟声”可得出:
暖意。
(2)作者在第⑤段插叙上世界五十年代鸟遭受迫害一事,结合“它们是最能够与人
一起和
谐相处及至同存共荣的一种飞翔动物。这些对音乐充满好感的小生灵总能在起飞的瞬间听
到树枝‘嗡’地一声弹响。假若它们能有机会落在盛中国的那把小提琴的弦上,小爪子也那么
划拉一下,
我相信其中的美妙一定是不可言说的”分析:是为了与鸟鸣的美好形成对比,表
达作者对鸟类的同情和其
遭到人类捕杀的遗憾之情。引用《瓦尔登湖》中的话“它们是最简
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与大自然同色彩
,同性质,和树叶,和土地是最亲密的联盟”,为了
表现了自己的心意:热爱自然,希望与自然和谐相处
。
(3)①可以从词语的角度分析。运用“情不自禁”“飞”等词,真切地
表达了作者想象那么
好听的声音是由树上的叶子发出的。②从修辞的角度来看,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结
合反
问的作用(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
势
和说服力。)写出表达效果和情感即可。
(4)文章最后一段常有总结全文,得出主旨的作
用。所以作答本题时,需要联系本文的
主旨“本文表现了作者对鸟鸣的喜爱和赞美,同时对城市没有鸟鸣
表示自己的遗憾”阐述。
故答案为:⑴ 质朴、清纯、古典、暖意。
⑵ 前一句运用对比,把历史上人们捕杀鸟类和鸟鸣的美好进行对比。后一句引用,表明作
者热爱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声,突出中心。
⑶ ①真切表现了作者倾听清纯的鸟鸣时的幸福。②运
用反问,表达了作者对人类不能亲
近自然的遗憾。
⑷ 鸟鸣声带给我们的快乐和生
机,它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能使人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
忘掉一种浮躁和喧嚣,获得宁静与恬淡,也写
出了现代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而表现作者对美好东西缺
失的遗憾与伤感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在文中找出问题相对应的
内容,即可从中筛选
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注意结合内容体会对比的作用。
⑶赏析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时,答题格式如下: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
语境,最后揭示修辞对句子表情达意的作
用。
⑷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文章最后一段常有总结全文,得出主旨的作用。所以作答
本
题时,需要联系本文的主旨理解。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质
刘梦淏
文化是指一个民
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无论哪一个民族,长期居住在一个地
方,就拥有一些共同的、不同于其它
地方的生活方式。文化还有精神价值的层面,比如宗
教信仰、伦理道德、艺术和美学等。
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单一的,现代文化是多元的、杂陈的、共生的。而中华文化自古以来
就是如此。过去经常说中华文化是黄河文化、黄土地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但近二
三十年来,考古
新发现让大家逐渐认同,中华文化并非仅有黄河文化一源,长江文化同样
是重要一源。二者在兴起的时间
上是相同的,但有不同的特征。如果说黄河文化具有内陆
文化的特征,那么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它的
文化已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征。
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风格特征不同。《诗经》作为
写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产生于黄河
流域;而浪漫文学的鼻祖《离骚》则产生于长江流域。儒家思想的代表
孔子和孟子,诞生
在黄河之滨;而道家思想的代表老子和庄子,则诞生在长江之畔。自古以来,黄河文化
和
长江文化就相互交融而又各自存在。,
中华文化除了发生是多元的,学术
思想也是多元的。儒家在汉代地位隆起,其后一直占
据主流;佛教、道家思想同样对中国文化有重要影响
。
“三教合一”,唐以后就有了。这是说儒释道三家不是水火不容的
,而是互补共生的关
系。如果不是儒家思想具有包容性,佛道两家不可能获得充分发展的空间。
儒释道历来是互补的。儒家主张一个人通过读书,积累学问,然后做官,再来治国。若
此路不通,道教和佛教思想可以给人以安慰。所以古代的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经常有较大的
回旋余地,不致
走上绝路。
要了解今天的中国,必须了解历史上的中国。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
中华文化是多
元一体的文化,所谓“一体”,不是单指汉族,而是指整个中华民族一南北朝时期多民族竞
争并立;唐朝之所以出现盛世局面,主要就在于它的开放与包容,胡人都可以到长安为
官。因此
,“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正在于它的包容性。
因此中华文化还滋生出了另一个特点
,就是不排外,对异风异俗,能够采取一种尊重和
欣赏的态度。还有一点,就是中华文化不具有侵略性。
在最强大的时候,也用和亲的方式
与邻居建立敦睦友好的关系。
今天的世界
同样是多元存在的世界,我们需要做的是,承认文化的差别,保护与尊重文
化的多样性。
(1)下列对“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质”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一的
B.多元的
C.不排外
D.包容性
(2)对“中华文化”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文化自古就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风格。
B.儒释道思想在中华文化中是互补共生的关系,地位同等重要。
C.中华文化同时具有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特征。
D.中国文人的选择和思想,和中国文化的特点有着很大的共通性。
(3)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答案】 (1)D
(2)B
(3)了解中国文化是多元一体的,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保护不同的文化。
【解析】【分析】(1)A项,有误,由原文语句“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单一的”可知,此项说
法与原文不
符;B项,有误,多元强调组成部分的多样性,不是唯一的。不属于“中华文化
的最大特质”;C项,有
误,根据“‘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正在于它的包容性”一句可知,此项
不正确;D项,正确。
(2)B项,有误,由原文“儒家在汉代地位隆起,其后一直占据主流”可知,儒释道地位同
等重要不对,儒家自汉代一直占主导地位。故选B。
(3)通读全文,根据结尾“今天的世
界同样是多元存在的世界,我们需要做的是,承认文
化的差别,保护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可知,本文的
写作意图是让读者了解中国文化是多元
一体的,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保护不同的文化。
故答案为:⑴D;⑵ B;
⑶了解中国文化是多元一体的,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保护不同的文化。
【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
握文意的基础上,
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推
测;
⑵本题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
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
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⑶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
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即可作答。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人海里看见我亲爱的弟弟
罗勇
傍晚开车从街心花园经过,正赶上红灯,一转眼,就看见弟弟站在街边
,手扶栏杆,仰
头看街对面的楼顶,霞光染红他成熟的脸。我沿着他的目光看去,一幢高楼,几缕薄云,
霞光从看不见的地方漫过来,淹没了世界。
我和弟弟相距不过3米远,他看
不见茶色车玻璃后面的我。不知道他此生唯一的大哥正
坐在车里看他。他的目光忧伤地越过来来往往的车
流和人群,融在了霞光里。我急着赶赴
约定的酒楼,接待一个工作检查组,没想到要按下玻璃和他打个招
呼,叫他一声乳名,听
他叫我一声哥,我就那样注视着他,绿灯亮了,脚踏上油门,远离了我的弟弟。<
br>
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弟弟叫我哥了,每次他打电话来,总是我先抢着说我很忙我很忙,有
事就
快说,没事的话就别打电话。他也就三言两语说事,或者轻轻地哦一声,就挂了。不知道他是
否想叫我一声哥,或者他已经叫了,忙于应酬的我在嘈杂的人声里没有听到。
弟弟
比我小5岁,他在上学之前从不叫我哥,只叫我的绰号“瘦猴”,这让我耿耿于怀,
总想方设法让他叫我
哥,甚至不惜采用暴力手段胁迫他叫。在危急关头,他叫了,故意把
那一声“哥”叫得怪怪的。只要我一
松手,他跑远了,还是叫我“瘦猴”。搞得他的伙伴们以
为我们家真的养了一只营养不良的人类祖先。<
br>
弟弟厌学,记得弟弟上学的第一天,站在教室外面不肯进教室,一把鼻涕一把泪,伤心
极了,把一身新衣服哭得一塌糊涂。他的班主任拉他进教室,他咬伤了班主任的手,朝我
奔跑的
姿势义无反顾—冲出人群,摔了跤,书包落到一边,他看也不看,一头扑进我怀里
呜咽着叫我:“哥,我
不读书!”
那是秋天,落叶满地,我半蹲着抱住我的弟弟,他的头在我怀里拱,我用
手擦他的眼泪
和鼻涕,然后抹在我的衣服上。后来我找不到东西擦了,就捡树叶给他擦脸,在树叶的碎<
br>裂声里,我的眼泪和树叶的碎末纷纷掉落。我找不到安慰他的话,一个劲儿说不哭不哭,
心揪得紧
紧的。在那个阳光明媚的秋天,我才知道这个一直不叫我哥哥,叫我绰号让我讨
厌的家伙会让我心痛,很
白痴地答应他要和我念一个班的要求。那时,他刚上一年级,我
上五年级。
我上中学后离家很远,周末才可以回家,家门口是一道缓坡,有一个岔路口。每到周
末,弟弟都和那只白
狗一起守在路口等我,他看见我,边跑边喊:“妈,哥回来了。”他和
那只狗跑成了一前一后、一黑一白
的两条线。他拒绝那些终日陪伴他的伙伴们的邀约时理
由十分充足:“我哥回来了。我不和你们玩儿了。
”
我那时身体不好,学校食堂饭菜很差,每个周末回家,母亲都要给
我开小灶,弟弟不
吃。我听见弟弟的喉咙里液体滑落的咕咕声,他的眼睛亮极了,像秋夜的星星,一闪闪
,
落进我的碗里。但他从不说想吃的话,更不会和我争。我假装吃不了,母亲才让他吃,他
粉红
的舌头舔完最后一粒米饭,骄傲地对母亲说,他吃过饭的碗比洗过的还干净。
弟弟有
他的私藏,他拿出私藏的时间总在临睡之前,光着身子,爬到床底下翻弄半天,
爬出来,手就躲在背后,
小声说:“哥,有好东西,我留着等你的,猜猜是什么?”有时候
是几个核桃,有时是几个水果,最高档
的一次是瓶蜂蜜,确切地说是一只装过蜂蜜有少许
残留的空瓶子。弟弟说有蜂蜜的时候声音就甜得滴出蜜
来了。那天晚上,我们俩先是用筷
子蘸蜂蜜,他舔一次,我舔一次,后来觉得舔不过瘾,就把瓶子敲碎了
,小块的玻璃集中
起来,我们俩小心地舔上面残留的蜂蜜,边舔边笑。
弟弟
的不顺利从中学毕业就开始了,一心想到部队服役,身体方面的原因使他不能如
愿,后来一直找不到称心
如意的工作,磕磕绊绊一直到现在。我们的疏远随着童年的远去
日渐明晰。他总在走投无路时才给我打电
话,哥,能帮帮我吗?他的声音里充满无奈,有
时候甚至是小心翼翼的讨好。我无力改变他的一切,对他
的要求心生恼恨,知道生活的艰
辛了吧,为什么当初不好好读书,为什么你自己不去努力?我置身于冗繁
的公务之中,为
我的生计奔波,没有时间静静地听他想说的话,去想一想电话那头高大的弟弟,他握着电
话的神情是否像今天傍晚似的忧伤,失落。他像小时候一样依赖我,而我,再也没有像小
时候那
样半蹲下来,为他敞开怀抱,迎他入怀,给他依靠和承诺。或许他什么也不想要,
只是想叫我一声哥,只
想让我为他擦去眼泪,鼓励他上路。就像多年前的那个秋天,弟弟
在我鼓励的目光里,一步一回头地走进
了让他害怕的教室。
弟弟站在街边,像一块礁石,周围是流动的人海。我把车停在路
边,想给人海里的弟弟
打电话,号码按到一半,我的眼泪潸然而下。我合上手机,亲爱的弟弟啊,我突然
想不起
你的乳名。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嘈杂________
②呜咽________
③绰号________
④磕磕绊绊________
(2)作者追忆了哪几个和弟弟成长的温馨故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3)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下面语句进行赏析。
我听见弟弟的喉咙里液体滑落
的咕咕声,他的眼睛亮极了,像秋夜的星星,一闪闪,落进
我的碗里。
(4)文章第
三段写了“我”不愿听弟弟的电话,有时还无名火起,结合后文说说这其中的原
因是什么?
(5)从童年到现在,兄弟间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文章结尾催人泪下,意味悠长,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1)cáo;yè;chuò;kē
(2)围绕“我劝弟弟上学;弟弟等我回家;弟弟不与
我争吃;弟弟与我分享私藏”回答出任
意三个即可。
(3)围绕“比
喻及其表达作用”回答即可。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弟弟看我吃饭时十
分眼馋(想吃)的样子。
(4)围绕“我无力 改变他的一切,对他的要求心生恼恨,知 道
生活的艰辛了吧,为什么
当初不好好读书,为什么你自己不去努力?我置身于冗繁的公务之中,为我的生
计奔 波”
回答即可。
(5)围绕“童年时,弟弟依赖哥哥,哥哥爱护弟弟,兄弟间
亲密无间;现在,弟弟依然依
赖哥哥,哥哥却疏远弟弟,兄弟间感情淡薄”回答即可。
(6)从结构和内容回答。结构上围绕“收束全文、深化中心、呼应文题、升华主题”等回答
出任意两
方面即可,内容上围绕“我的悔意、自责、自省;对现实的痛心和无奈;对亲情回
归的渴望”等回答出任
意两方面即可。
【解析】【分析】(1)嘈杂,cáo
zá,(声音)杂乱,喧闹。呜咽,读音为wū
yè,指伤
心哽泣的声音,形容低沉凄切悲戚的声音;形容水、风等的声音凄切。绰号,chuò
hào,
外号。磕磕绊绊,读音为kē kē bàn
bàn,意思为因道路不平坦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方
便。平时学习时注意识记。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速
阅读题干,有针
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本题可由第五、六段“弟弟
厌学,记得弟弟上学的第一天
……”概括出“我劝弟弟上学”;第七段“每到周末,弟弟都和那
只白狗一起守在路口等我”概括出弟弟
等我一起回家;第八段“母亲都要给我开小灶,弟弟
不吃。……他从不说想吃的话,更不会和我争。我假
装吃不了,母亲才让他吃”概括出:弟
弟不与“我”争好吃的,“我”假装吃不了。第九段“弟弟有他的
私藏,……‘哥,有好东西,我
留着等你的’”概括出:弟弟与“我”分享私藏。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
言的简洁性。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
+效果+情感”
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
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他的眼睛亮极
了,像
秋夜的星星”,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弟弟的眼睛比作星星,结合语境“母
亲都要给我开小灶,
弟弟不吃。我听见弟弟的喉咙里液体滑落的咕咕声”分析,这里写出了
弟弟看“我”吃饭时很馋很想吃但
又努力克制自己的样子。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结合文中第十段内容“我无
力改变他的一切,对他的
要求心生恼恨,知道生活的艰辛了吧,为什么当初不好好读书,为什么你自己不
去努力?
我置身于冗繁的公务之中,为我的生计奔波,没有时间静静地听他想说的话”作答。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前半部分回忆了“我”和弟弟成长的温馨故事,如
我
劝弟弟上学;弟弟等我回家;弟弟不与我争吃;弟弟与我分享私藏等。童年时,兄弟间
亲密无间;“我无
力改变他的一切,对他的要求心生恼恨,知道生活的艰辛了吧,为什么当
初不好好读书,为什么你自己不
去努力?我置身于冗繁的公务之中,为我的生计奔波,没
有时间静静地听他想说的话”“他像小时候一样
依赖我,而我,再也没有像小时候那样半蹲
下来,为他敞开怀抱,迎他入怀,给他依靠和承诺。”可见长
大后,哥哥对弟弟越来越疏
远,感情也越来越淡薄。
(6)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
用。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
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
长等作用。本文结尾“弟弟站在街边,像一
块礁石,周围是流动的人海”呼应文题“在人
海里看见我亲爱的弟弟”、深化主旨,升华情
感。写出了哥哥对弟弟情感上的疏远与淡薄,“我把车停在
路边,想给人海里的弟弟打电
话,号码按到一半,我的眼泪潸然而下”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疼痛与自责,渴
望亲情的回归。
故答案为:⑴cáo ; yè ;chuò ;kē
⑵ 围绕“我劝弟弟上学;弟弟等我回家;弟弟不与我争吃;弟弟与我分享私藏”回答出任意
三个即可。
⑶ 围绕“比喻及其表达作用”回答即可。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
地
写出了弟弟看我吃饭时十分眼馋(想吃)的样子。
⑷ 围绕“我无力
改变他的一切,对他的要求心生恼恨,知 道 生活的艰辛了吧,为什么当初
不好好读书,为什么你自己
不去努力?我置身于冗繁的公务之中,为我的生计奔 波”回答
即可。
⑸ 围绕“
童年时,弟弟依赖哥哥,哥哥爱护弟弟,兄弟间亲密无间;现在,弟弟依然依赖
哥哥,哥哥却疏远弟弟,
兄弟间感情淡薄”回答即可。
⑹ 从结构和内容回答。结构上围绕“收束全文、深化中心、
呼应文题、升华主题”等回答出
任意两方面即可,内容上围绕“我的悔意、自责、自省;对现实的痛心和
无奈;对亲情回归
的渴望”等回答出任意两方面即可。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字
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
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
是声调和前后鼻音。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抓住关键事件去概
括,可按照“人+事+结果”的形式去概括。
⑶此题考查学生赏
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重点词语、描写方法、包含的哲
理等方面入手。这个句子题目明确
要求从从修辞角度来赏析,先明确不能改,再分析理
由。从修辞角度赏析,答题格式是: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互
文、反复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物或人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人物怎
样的心理或作者怎样
的感情。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即可。
⑷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
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文本,尤其后文要熟读,理清情节结构
,把握文章线索,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在此基础上,抓住表述要点,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
br>
⑸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线索,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抓住
表述要点,
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
⑹此题考查学生对结尾段作用的分析能力。结尾段的作用主要从结构
和内容两方面来分
析,结构上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引起读者思考,照应开头或题目等;内容上的作用是
:
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等。
1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围裙和铠甲
灰色砖楼被高大的榆树掩映着,阳光透过枝杈投射出
斑驳的光影。我走上二楼,靠右手
边有一扇深红色木门,门上的油漆像鳞片一样卷起来。
我现在已经不住这儿了。但我知道,打开门左手边就是厕所,冬天想洗澡只能站
在便池
的木板上,把烧好的热水往身上浇。卧室墙上布满了用铅笔画的、无规则的丑陋涂鸦,那
是我小时候的杰作。
我和妈妈曾经在这儿住了10年。妈妈年轻时被保送到成都一所
大学读书,毕业后,被分
配到大学当老师。她通过别人介绍认识我爸,后来却独自把我抚养长大。
她在这间房里系上围裙学会了做饭。有一次,她把油菜炒成了黑色的糊状物;还有一次做回锅肉,蒜苗都糊了肉还没熟,最后我们只好出门去吃牛肉面。但是后来,她学会了做
糖醋排骨、
大盘鸡、水煮牛肉……
那时候我妈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让我觉得“和其他孩子不一样
”。她不让全家人跟我提她
离婚的事,直到3年后我才知道。
我小学学习不
好,经常被老师留到晚饭时分。她就在校门口等着,然后牵着我走过土铺
的操场和人来车往的马路,去小
卖铺给我买一支5毛钱的牛奶雪糕,只字不提成绩的事。
有一次,班主任叫她去学校
,说让我留级,还暗示地带我去检查智力。她坚决不肯,回
来还说老师夸我学习有进步。那时我什么都不
知道,还经常拿成绩开玩笑:“哪天胡瑞生
病,我就是第一,不过是倒数。”胡瑞当时是我们班的最后一
名。想起那时的自己,真像个
浑身长刺的哥斯拉。当时妈妈温柔地呵护着我的整个世界,直到现在,我都
没法拼凑出她
当时的心境。
2008年,房价开始疯涨,她一咬牙在不远处
新建的小区买下一套房,连带装修欠下了20
万元外债。从此她只买打折衣服,几乎不和同事出去吃饭。
旧房子是学校分配的。冬天漏
风,地方又小,她毫不留恋地住进了新房,我却有点怀念住旧房子的那些日
子。
不久,她生病了,需要住院切除胆囊。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她也会生病。
记忆
中,她十分刚硬,涉及原则问题,任我怎么哭闹撒娇都没用。很久以后,姥姥才告诉我,
妈
妈切除的胆囊里长了癌细胞,有扩散风险的那种。“你以后可要好好对你妈妈。”姥姥看
着我,“好好”
两个字说得十分用力,她是在心疼自己积郁成疾、又劫后余生的女儿。
妈妈从来不逼
着我上辅导班。哪怕是高二期末,我数学考了10分的时候。我高三了,她
要求教务处把课排在一天,其
余时间住在我学校附近的房子里陪读。
每天她会把我送到车站,看着我上车。我不喝
白开水,她担心我渴,就变着花样给我带
水。蜂蜜、山楂冲兰香子,玫瑰、红枣、枸杞熬成一锅,冰糖、
冬果、梨煮得黏稠。每个
晚上我把手机压在作业下看小说,到了9点就说困了要睡觉。一开始地还时不时
来问我要
不要牛奶或水果,我便匆忙将习题翻开,有时笔都拿反了。后来她就不来了。
那时的我是没心没肺寻开心,她后来提起来却大倒苦水,说每天晚上看着我就着急,最
后只好自己去外面转。我以为自己的雕虫小技能瞒天过海,可怎能骗得过抓了多年作弊的
她呢?她的同事
、朋友,连当时帮我做中午饭的阿姨提起那段日子,都会语重心长地和我
说:“那时你妈不容易啊。”最
后,我的高考成绩好得出乎所有人的意科,和当时她的隐忍
得有多大关系!
母亲一辈子住在大学里,忍过了当时周围人的指指点点,或关心或试探。所谓的“父亲”
自从搬出家后,
就没来看过我们一次。她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家,一晃快20年。
好强的个性伴随她很
久,现在她在我面前不再装作坚不可摧的样子,但还是有很多话不
会说。比如她从来不会说想我,有时给
她打电话还会被嫌啰嗦。后来,一个阿姨偷偷告诉
我,上大一时,我走后不久,妈妈和她
们在一起,提起我就哭。
我家在一个三线小城市,别人听说我要去香港学新闻,都责
怪妈妈:“你这是在把自己往
火坑里推啊。”每当这时,她总是笑笑,说:“女儿喜欢学啥就学哈,我哪
管得了她啊。”转
过头来跟我说:“别担心,妈妈有钱。只要别让我卖血卖肾,妈就供你。”毕业后我想
留在
大城市做记者,她举双手赞成。但我知道,她其实想让我回去,只是永远都不会说出来。
现在的妈妈早就习惯了独居生活。但我知道,只要我有困难,她依然会立刻化作身拔铠
甲的女战士,尽她所能,斩断目之所及的所有荆棘。
(蒋玮琦文,选自《幸福家庭》2018年第7期,有删改)
(1)选文以“我”的学习、成长为线索,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来。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想起那时的自己,真像个浑身长刺的哥斯拉。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文中妈妈的形象特点。
(4)你如何理解选文的标题?
【答案】 (1)①“我”上小学时,学习
差被老师留下,妈妈等“我”,不提成绩的事;②老
师劝妈妈让“我”留级,给“我”检查智力,她坚决
不肯,耐心鼓励“我”;③高三时,妈妈悉
心陪读,细心照顾“我”,不给“我”施加压力;④“我”去
香港学新闻,毕业后想留在大城市
做记者,妈妈虽有苦衷但全力支持“我”。
(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电影中的怪兽哥斯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年
少无知、难以管教,
表现出了妈妈对“我”的包容和温柔呵护。
(3)①勇敢,独立,勇于直面生活的挫折:妈妈
和爸爸离婚后独自抚养“我”长大,不喜
欢做饭的她,为了生活学会做饭。②耐心,隐忍,富有智慧:不
提成绩的事,不肯让“我”
留级还鼓励“我”,不逼“我”上辅导班,看穿“我”偷读小说不揭穿,全力
支持“我”的决定。
③刚硬,好强:在“我”面前装作坚不可摧的样子;不顾他人劝说,支持“我”学新
闻。④关
爱孩子,细心体贴:为“我”学会做饭,悉心陪读,变着花样给“我”带水。
(4)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妈妈的特点,“围裙”表现妈妈温柔的一面,指妈妈在生活上对“我”
悉心照
料;“铠甲”表现妈妈刚强的一面,指妈妈独自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在“我”遇到困难
时为“我”披荆斩
棘,呵护着“我”。这个标题新颖独特,既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很好
地突出了文章主旨。
【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锁定文中有关妈妈和我的事件的段<
br>落,然后分别从这些段落中筛选出在我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妈妈是怎么做的,然后用简洁
的语言概
括即可。这些段落为第⑥,⑦段,第⑩⑪⑫,第⑮段。
(2) 纵观这句话,这句话运用了
比喻的修辞手法,因此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比
喻的修辞手法往往能使语言生动形象。结合语境分
析,我当时成绩非常不好,班主任甚至
认为我的智力有问题,但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反而还经常拿
成绩开玩笑,但妈妈温
柔地呵护着我的整个世界。这说明我当时年少无知、难以管教,表现出了妈妈对“
我”的包
容和温柔呵护。 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3)结合文中妈妈的经历以及语言、动作等分析妈妈的形象, 妈妈和爸爸离婚后独自抚
养“我”长大
,不喜欢做饭的她,为了生活学会做饭,这说明妈妈是一个勇敢,独立,勇于
直面生活的挫折的人。不提
成绩的事,不肯让“我”留级还鼓励“我”,不逼“我”上辅导班,看
穿“我”偷读小说
不揭穿,全力支持“我”的决定,可以看出妈妈是一个耐心,隐忍,富有智
慧的人。在“我”面前装作坚
不可摧的样子;不顾他人劝说,支持“我”学新闻,说明妈妈是
一个刚硬,好强的人。妈妈为“我”学会
做饭,悉心陪读,变着花样给“我”带水,说明妈妈
是一个关爱孩子,细心体贴。
(4)从风格、特点、作用三个方面来理解文章的标题。从风格和特点来看, 这个标题由
两个并列词语
构成,新颖独特,既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标题的含义分析,“围裙”表
现妈妈温柔的一面,指妈妈
在生活上对“我”悉心照料;“铠甲”表现妈妈刚强的一面,指妈
妈独自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在“我”遇
到困难时为“我”披荆斩棘,呵护着“我”,因此这个标题
很好地突出了文章主旨。
故答案为:⑴ ①“我”上小学时,学习差被老师留下,妈妈等“我”,不提成绩的事;②老
师
劝妈妈让“我”留级,给“我”检查智力,她坚决不肯,耐心鼓励“我”;③高三时,妈妈悉
心陪读,细
心照顾“我”,不给“我”施加压力;④“我”去香港学新闻,毕业后想留在大城市
做记者,妈妈虽有苦
衷但全力支持“我”。
⑵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电影中的怪兽哥斯拉,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自己的年少
无知、难以管教,表现出了妈妈对“我”的包容和温柔呵护。
⑶ ①勇敢,独立,勇于直面生活的挫折:妈妈和爸爸离婚后独自抚养“我”长大,不喜欢
做饭的她,为
了生活学会做饭。②耐心,隐忍,富有智慧:不提成绩的事,不肯让“我”留
级还鼓励“我”,不逼“我
”上辅导班,看穿“我”偷读小说不揭穿,全力支持“我”的决定。③
刚硬,好强:在“我”面前装作坚
不可摧的样子;不顾他人劝说,支持“我”学新闻。④关爱
孩子,细心体贴:为“我”学会做饭,悉心陪
读,变着花样给“我”带水。
⑷ 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妈妈的特点,“围裙”表现妈妈温柔的
一面,指妈妈在生活上对“我”悉
心照料;“铠甲”表现妈妈刚强的一面,指妈妈独自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在“我”遇到困难时
为“我”披荆斩棘,呵护着“我”。这个标题新颖独特,既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又很好地
突出了文章主旨。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事件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到事
件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
物、事件、结果。然后按照人物+事件+结果等的模式进行概括即可。<
br>
⑵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角度很多,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表达方
式、手法、内容、情感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选择赏析角度和分析表达效果。
⑶本题
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
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
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
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
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
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
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
特点。
⑷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品味,主要从风格、特点、作
用三个方面来考虑。标题的风格大致有四类:准确鲜明、
新颖生动、简洁凝练、含蓄隽
永;标题的特点要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标题的作用主要有:吸引读者;点
明文章主旨;
蕴含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文章的线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等。
1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人类对浩瀚无垠
的太空向往已久。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
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
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然而
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进
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
境。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
亡。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
天器的一些
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
担。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
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
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它们的辐射不仅损
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
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
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空
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
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它们与航天
器的相对速度稍
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
撞的机会很多。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
甚至造
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
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
br>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即使飞船在轨道
运行时产
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而飞行
产生的强度不等的振动会
影响宇航员的心率、血压和耗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能紊乱。
另外,人体或器械的振动也会使人视觉模
糊,动作不协调,操作误差增加,语言明显失真
或中断。
⑥可见,在浩渺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决非想象中的仙境。
(选自《飞向太空》,有删改)
(1)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逻辑顺序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A.举例子
B.打比方
C.作诠释
D.分类别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果宇航员的座舱一旦泄露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B.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能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
C.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是致命的。
D.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产生的噪声,相当于繁忙交通路的噪声。
【答案】
(1)C
(2)D
(3)D
【解析】【分析】(1)文章介绍载人航天飞行的困难,所以用到的是逻辑顺序。故选C。
(2)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将“太空强辐射”分为“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然后再
分别加以说明,所以用到的是分类别。故选D。
(3)D:“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产生的
噪声”有误——原文“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
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
而且持续不断。”故选D。
故答案为:⑴C;⑵D;⑶D
【点评】⑴本
题考查说明文说明顺序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角度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理
清文章的思路,注意文章内容
间的关系。
⑵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方法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对说明文
说明方法
知识的掌握,理解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要结合语句进行分析辨析。
⑶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
章的思路,结合选
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
14.阅读《老山界》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
一直
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
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
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
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
把身子蜷起来,还
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
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
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
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
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
里有不可捉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
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鸣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⑨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
碗就吃。
⑩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
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
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再向前进。
⑪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
就是所谓的雷公岩,果然陡极了,几乎是
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
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
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
几匹曾经
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⑫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
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
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br>
⑬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
br>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⑭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
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
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
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
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⑮到了山顶,
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
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
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儿。回头
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
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
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
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
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1)选文第①段中“奇观”奇在哪里?“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选文第⑮段中“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
这个“坚强的
意志”指的是什么?“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把它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
(
3)选文第⑧中既说“寂静”又写出许多声响,这里用了什么写法?其作用是什么?请再
写出你学过的运
用了这种方法的一句古诗。
【答案】 (1)“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多“之
”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山上,“奇观”表现
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赞扬了
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_
主义精神。
(2)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口,下定决心
,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
我们通过贴标语、喊口号、演说等进行宣传鼓动。激励红
军指战员的斗志。
(3)反衬(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高尚品质。例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
幽。
【解析】【分析】(1)一问,“奇观”奇在:火把排成“之”字形,与星光相接,写出了山
路
曲折迂回,山势高大险峻,点火把的人之众,形成壮丽的奇观。二问,“奇观”一词蕴含的
情
感:通过对“奇观”景象的描绘,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赞扬了战士们战胜困难的
豪迈气概和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答此题可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分析。
(2)“坚强的意志”是指一定要战胜老
山界、战胜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胜利完成北
上抗日的伟大战略任务的决心。二问,可分析第10段
“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
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
一会,再向前进”,
12段“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14段“
看见以前送
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3)首先要答出以声衬静的写法。然后从表现了红军战士的纪律性或高尚品质的角度谈
作用。例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万籁此俱寂,但
余钟磬音。晚上
只听见滴答滴答的钟声;静得只听见自己的呼吸声……
故答案为:⑴“奇”在火光与星光相
接,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山上,“奇观”表现
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
气势,并赞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_
主义精神;
⑵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
口,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我
们通过贴标语、喊口号、演说等进行宣传
鼓动。激励红军指战员的斗志;
⑶反衬(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高尚品质。例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时,认真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故
事情节概括即可
;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
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
果如何
。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
⑶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和古诗词的积累。答题时注意根据内容判断写
作手法,有手法再去找
相关诗句。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问之趣味
①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
有趣味,有人看我一年到头不肯歇
息。问我忙什么,我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为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
。
②能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下面的几项:一,劳作,二,游戏,三,艺术,四,学
问。
诸君切勿误会,以为我是用道德观念来选择趣味,比如赌钱,我并不是因为赌钱不道德才
排
斥赌钱,因为赌钱的本质会闹到没趣,闹到没趣便破坏了我的趣味主义,所以我排斥赌
钱。而能以趣味始
,又以趣味终,是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的。
③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据我所经历过的,有下列几条路应走:
④第一,无
所为。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影响
学问的趣味。例如学生为毕
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是以学
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有所为虽然有时也
可以做为引起趣味的一种方法,但到趣味真发
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小孩子为什么游戏?
为游戏而游戏。人为什么生活?
为生活而生活。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
。
⑤第二,不息。凡人类的本能,只要哪部分搁久了不用,它便会麻木,会生锈。每
天跑
一个小时,跑上几个月,一天不跑时,腿便发痒。人类为理性的动物,“学问欲”原是固有
本能之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经管学问的器官一齐打落冷宫,把学
问的胃口弄坏了
,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了。诸君啊!我劝你每日除本职业正
当劳作之外,最少腾出一小时,
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千万不要错过,最终闹成“学问贫
弱”的症状,白白自己剥夺了人类应享之一种特
权啊!
⑥第三,深入的研究。趣味总是慢慢地来,研究越多,越有滋味。假如你每天
定下一小
时做学问,但不过是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或者今天研究这
样,明天研究那样,趣味还是引不起来。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到,便要钻研进去。
一个人受过相当教育之后,无论如何,总有一两门学问和自己脾胃相合,而已经懂得大
概,可以作加工
研究之预备的。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问题难,越难越便
于鼓勇气。你只要肯一层一层的
往里面钻,我保你一定被它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⑦第四,找朋友。趣味比方电
,越摩擦越出。是靠我本身和学问本身相摩擦,但恐怕有
时会停摆,发电力便弱了。所以常常要仰赖别人
帮助。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这
类朋友,能够和我同嗜好一种学问的自然最好,我便和他搭伙研
究。即或不然,他有他的
嗜好,我有我的嗜好,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和他常常在一块或常常通信,
便不知不
觉把彼此趣味都摩擦出来了。得着一两位这种朋友,便算人生大幸福之一。我想只要你肯
找,断不会找不出来。;
⑧我说的这四件事,虽然像是老生常谈,但恐怕大多数人
都不曾这样做。唉!世上人多
么可怜啊!有这种不借助外物,不会亏本,不会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没有
几个人肯来享
受!古书说的故事“野人献曝”,我是尝冬天晒太阳滋味尝得舒服透了,不忍一人独享,特
地恭恭敬敬的来告诉诸君,诸君或者会欣然采纳吧?但我还有一句话:太阳虽好,总要诸
君亲自
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选文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劳作、游戏、艺术、学问是值得提倡的趣味主体,是因为它符合作者的道德观念。
B.作者认为,若是用消遣的态度来做学问或是用心不专一便无法不引起研究的趣味。
C.文章最后一句形象地告诉我们,要体味学问的趣味,必须亲自去实践、去体验。
D.作者建议,要保持“学问欲”,只要每天腾出一小时来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即可。
(2)下列对“趣味”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只要忙的是自己的趣味,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
B.劳作、游戏、艺术、学问能以趣味始,又以趣味终,最合于趣味主义条件。
C.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和“有所为而为”两者的结合。
D.就算嗜好不同,只要朋友与我都有研究精神,便会把彼此的趣味摩擦出来。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怎么做才能尝到学问的趣味。
【答案】
(1)C
(2)C
(3)不带功利目的,仅为追求知识的乐趣而做学问;
持之以恒,养成做学问的嗜好;选择
自己嗜好的学问深入研究;结交富有研究精神的共学朋友、共同研究
、交流学问。
【解析】【分析】(1)A项,“劳作、游戏、艺术、学问是值得提倡的
趣味主体,是因为
它符合作者的道德观念。”与“比如赌钱,我并不是因为赌钱不道德才排斥赌钱,因为
赌钱
的本质会闹到没趣,闹到没趣便破坏了我的趣味主义,所以我排斥赌钱。”不相符。B项,
“若是用消遣的态度来做学问或是用心不专一便无法不引起研究的趣味。”与“假如你每天定
下一小时做
学问,但不过是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或者今天
研究这样,明天研究那样,
趣味还是引不起来。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到,便要钻研
进去。”不相符。C项,正确;D项,“要
保持‘学问欲’,只要每天腾出一小时来研究你所嗜
好的学问即可”与“我劝你每日除本职业正当劳作之
外,最少腾出一小时,研究你所嗜好的
学问,千万不要错过,最终闹成‘学问贫弱’的症状,白白自己剥
夺了人类应享之一种特权
啊!”不相符。故选C。
(2)C项,错误。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故选C。
(3)结合“第
一,无所为。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理解得出:不带功利目
的,仅为追求知识的乐趣
而做学问;结合“第二,不息。每日除本职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
腾出一小时,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千
万不要错过,最终闹成‘学问贫弱’的症状,白白自己
剥夺了人类应享之一种特权啊!”理解得出:持之
以恒,养成做学问的嗜好;结合“第三,
深入的研究。趣味总是慢慢地来,研究越多,越有滋味。趣味总
是藏在深处,你想得到,
便要钻研进去。一个人受过相当教育之后,无论如何,总有一两门学问和自己脾
胃相合,
而已经懂得大概,可以作加工研究之预备的。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问题
难,越难越便于鼓勇气。你只要肯一层一层的往里面钻,我保你一定被它引到‘欲罢不能’的
地步。”
理解得出:选择自己嗜好的学问深入研究;结合“第四,找朋友。趣味比方电,越
摩擦越出。是靠我本身
和学问本身相摩擦,但恐怕有时会停摆,发电力便弱了。所以常常
要仰赖别人帮助。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
学的朋友。这类朋友,能够和我同嗜好一种学问的
自然最好,我便和他搭伙研究”理解得出:结交富有研
究精神的共学朋友、共同研究、交流
学问。
故答案为:⑴C;⑵C;
⑶不带功利目的,仅为追求知识的乐趣而做学问;持之以恒,养成做学问的嗜好;选择自
己嗜
好的学问深入研究;结交富有研究精神的共学朋友、共同研究、交流学问。
【点评】⑴本题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
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
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
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
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⑵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
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即可做出选择;
⑶本题主要考查理
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找
出关键句即可作答。
1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寂寞红柳
车一过托克逊,就进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除脚下一条黑色的柏油路,两旁和天尽头
都是浩瀚无际的黄
沙,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壁,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弥漫着没有
任何生命迹象的一片死寂。汽车朝
瀚海深处驶去,临近塔里木河流域,蓦地钻出一株两
株、一丛两丛胡杨树,枯槁的树干和顶端的新绿,在
荒漠中挺出一片片绿荫,让人眼睛为
之一亮。瞪大双眼仔细观察,还见匍匐在沙丘的地表上有一层翠绿,
车渐渐驶近,方辨识
出那是一丛丛蓬勃的细柳一般的植物,中间蓬勃起嫩紫的新红,像姑娘脸上刚刚洇开
来的
胭脂痕。
同行的新疆朋友告诉我们,这是红柳。
端详这在大荒野中也不失昂扬的一分笑意,禁不住怦然心动,一股热流在胸中回荡,久
久难以释怀。这一
种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兀地让人想起刑
场上的视死如归,想起身处绝境之
中的从容镇定,想起蛮荒之远的处变不惊,也让人联想
起壮汉胸前素手的抚摸,想起干涸
心田清泉的滋润……
我不知道有无关于红柳的民间传说,如果依我猜想,她该是侠肠
柔骨的女子宁死不屈的
灵魂的再现。她要在这天地之间,留下她的凄情哀婉,她的绝唱,在甩下一串潇洒
和浪漫
后,昂起头嫣然一笑,毅然决然地走向天涯,走向大漠深处。她依旧年年岁岁开花,在蓝
天旷野中,在无人注目欣赏的孤城绝域,以自己的一腔柔情照耀天地,将微笑将柔情留存
在天地方圆之间
。
我看见了红柳的妩媚,那一抹于深绿丛中散发出来的美丽,粉紫的细细的叶子,衬
出柳
枝的翠绿和旷野的落寞,那一份顽强、专注,让每一个多看她两眼的人生出无限的爱怜和
敬
意。她把她惊人的美丽和执著、倔强,留在天地之间,宁愿与大漠瀚海相伴,也不在繁
嚣的江南内地水草
丰茂之处留连,那儿有着太多是非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拉拉扯扯,有太多
的勾心斗角和朋比为奸,只是为了
占有一丁点的蝇头微利,一丁点的风光名头,从而搅得
内心不得安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心灵的安静
使人更为高贵和脱俗的了。红柳安心在
这寂寞之中。
这荒漠瀚海,可是红柳
们的天地啊。她的微笑,她的爽朗,她的高傲,是天地之间的另
一种颜色和性格。
(1)本文写的是红柳,而第一自然段却又写了胡杨树,请简要分析作者写胡杨树的用意。
(2)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怦然心动”?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本文中,“大漠瀚海”与“江南内地”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红柳选择了“大漠瀚
海”,正体现了其甘于寂寞的精神。
B.作者把戈壁中匍匐于地表的红柳用“她”来指代,以
“胭脂痕”“手的抚摸”来形容,将红柳坚
韧与柔美和谐地统一起来,
C.作者浓笔
重绘红柳,不仅赞扬了她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更赞扬了她高张生
命旗帜的阳刚精神。
D.作品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表面上是歌颂红柳,实际上赞扬了执著、倔强、甘于淡泊的
精神境界。
【答案】 (1)通过刻画在恶劣环境下顽强生长的胡杨树形象,衬托出沙漠中同
样富有顽
强生命力的红柳的美。
(2)看见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
好的生命——红柳时强烈的惊讶和喜爱
的心情。
(3)C
【解析】【分析】(1)题干说“本文写的是红柳,而第一自然段却又写了胡杨树”,用意很
明显,是想
通过描写胡杨树在“两旁和天尽头都是浩瀚无际的黄沙,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
壁,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
沙丘,弥漫着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一片死寂。”恶劣环境下生长的
形象,来衬托出沙漠中也有同样能顽强
生存下来的红柳,突出红柳顽强生命力。
(2)结合文意来理解“怦然心动”的原因。红柳
所处的环境是恶劣,但是就在这匍匐在沙
丘的地表上有一层翠绿,那是一丛丛蓬勃的细柳一般的植物,中
间蓬勃起嫩紫的新红,不
禁让作者感慨“这一种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产
生了强烈的
惊讶和喜爱。
(3)C项,“赞扬了她高张生命旗帜的
阳刚精神”错误,应是突出红柳甘守寂寞,淡泊名利
的思想境界;以物喻人,歌颂那些在名利面前甘守清
贫,坚持操守的人。故选C。
故答案为:⑴通过刻画在恶劣环境下顽强生长的胡杨树形象,
衬托出沙漠中同样富有顽强
生命力的红柳的美。
⑵看见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红柳时强烈的惊讶和喜爱的
心情。
⑶C。
【点评】⑴本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可知,第一段写胡杨林
,突出了其顽强
的生命力,这一点与红柳相类似,这是类比写法,通过同类相比,突出了红柳顽强的生命
力。
⑵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和信息的筛选。细读文本可知,根据第三段
中的“这一
份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可知正是因为红柳的这种特性,让作<
br>者对其产生了强烈的惊讶和喜爱之情。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
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
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17.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烘焙心情
①隔壁住了一户爱尔兰籍的夫妻,一住13年。两年前移居澳洲,临走之际,我“敝帚自珍”地
在家做了几道菜,为他们饯行。
②酒酣耳热之际,夫妻俩忽然以半开玩笑的
口吻说道:“这番远去,最怀念你家两样东西,我
们担心,少了它们,可能短期内睡不着觉。
③受宠若惊,忙问是啥。
④双眸笑意闪烁的珍妮慢条斯理地说道:
“约翰很习惯在你电脑打印机发出的那种富于节
奏的声音里入睡;我呢,常常在蛋糕飘出的香味里进入梦
乡。”顿了顿,又说,“不过,有时,也挺懊
恼的,夜半被那诱人的香味侵袭,醒来之后,只闻其香,不
见其形,怔怔忡忡,数多少绵羊去你家把
蛋糕衔过来哪!
⑤听懂了话中之话
,哈哈大笑之余,从善如流次日,立刻将家中24针的老打印机换成操作无
声的激光机;但是,夜半烘焙
蛋糕的老习惯却改不掉,老实说,也不想改。
⑥说是烘蛋糕,其实,烘焙的是心情。
⑦有时,心情发霉,百事无心,坐立难安之际
,索性撇下多如蝼蚁的琐事,一头钻进厨房,专心
致志地烘蛋糕烘出一个好蛋糕,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二
那般的直截了当.把各种配料准确无误
地称好备妥,像攀爬高峰那般小心,像校对文稿那样的细心,像教
导孩子那般的耐心,翻搅、调
弄、拌和,最后,满怀爱心地送进烘炉.个性全无的面糊,摆着一张令人生
厌的面孔,静静地等待
热气的蹂躏随着面糊的膨胀,那种让人口舌生津的香气,像泛滥的洪水,在夜半无
人私语时,放
肆地流满了天和地这时,背上的重压、心里的焦躁,全都像被扎了一针的气球,慢慢地消了
.烘
好后,橘子蛋糕澄亮如金,香兰蛋糕翠绿似玉,香蕉蛋糕状如满月,乳酪蛋糕貌似丝绸.凌展时分<
br>坐在桌边大块朵颐的我,好似一个苦尽甘来、事业有成的富翁,大口大口地吃着时,觉得这样
实实
在在的人生真是快乐,刚才究竟为了什么事烦恼,竟不复记忆了。
⑧
许多时候,心情发亮,我便抱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烘焙各式蛋糕,分送亲戚、朋
友、邻居、
同事.她们脸上的笑意,是我心情永远的釉彩。
⑨吃过蛋糕后,有人戏谑地劝我改行
,想到日后我家门口或将有人排起长龙抢购每天新鲜
出炉而“限量供应”的蛋糕,顿觉前景灿烂,兀自微
笑。
(1)第五段“听懂了话中之话,哈哈大笑之余,从善如流”你觉得珍妮说的“话中之话
”是指什
么呢?(含标点不超50个字)
(2)联系全文,说说“说是烘蛋
糕,其实,烘焙的是心情”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含标点不超
100个字)
(3)作者是借“烘焙蛋糕”来“烘焙心情”的,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烘焙心情”
的。(含标点不超80个字)
【答案】 (1)①是他们的打字机影响了别人休息;
②主人过于小气,在半夜烤蛋糕也不
舍得跟邻居分享下他的快乐.
(2)作者想通过
烘焙蛋糕的过程,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把晦暗的心情、不快的事情忘却
了,说到底是自我调节、自我缓解
、自我改变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送蛋糕,把自己成功
的喜悦和快乐的心情带给他人,使别人也感受到这
份快乐。
(3)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逆境时,可通过欣赏音乐、逛
书店,
写日记等方式自我调节、自我缓解、自我改变;顺境时,我们与朋友诉说,共同分享。
【解析】【分析】(1)这里主要是反语。 “以半开玩笑的口吻” “约翰很习惯在你电脑
打印
机发出的那种富于节奏的声音里入睡;”可知邻居说的是反话,“习惯”就是不得不,实际上指“我”半夜打印机发出的声音打扰了休息。 “我呢,常常在蛋糕飘出的香味里进入梦乡。”“夜
半
被那诱人的香味侵袭,醒来之后,只闻其香,不见其形,怔怔忡忡,数多少绵羊去你家把蛋糕衔
过来哪”
则赞美“我”得蛋糕美味,但是却吃不到,抱怨“我”小气,希望能得到分享。
(2)本题
注意抓住关键词,结合前后文理解把握。关键词“烘焙心情”,结合前后文理
解:“心情发霉,百事无心
,坐立难安之际,索性撇下多如蝼蚁的琐事,一头钻进厨房,”可知烘焙
蛋糕是在心情不好时进行。“背
上的重压、心里的焦躁,全都像被扎了一针的气球,慢慢地消
了.”通过烘焙蛋糕,心情得到纾解、放松
,变好。“分送亲戚、朋友、邻居、同事.她们脸上
的笑意,是我心情永远的釉彩。
(3)审读题目,明确要求: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烘焙心情的方法;80字以内。示例:生
活中不免会遇
到不如意。此时我会去跑步,那时眼前只有跑道,大脑一片空白,把一切交
给了身体,让它去感受奔跑的
痛苦和快乐。结束后,感觉身心轻松,重整旗鼓。
故答案为:⑴①是他们的打字机影响了别
人休息;②主人过于小气,在半夜烤蛋糕也不
舍得跟邻居分享下他的快乐;
⑵作者
想通过烘焙蛋糕的过程,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把晦暗的心情、不快的事情忘却了,
说到底是自我调节、自
我缓解、自我改变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送蛋糕,把自己成功的喜
悦和快乐的心情带给他人,使别人也感
受到这份快乐;
⑶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逆境时,可通过欣赏音乐
、逛书店,写
日记等方式自我调节、自我缓解、自我改变;顺境时,我们与朋友诉说,共同分享。
【点评】⑴本题是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
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
⑵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
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
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
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
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⑶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
内容或重要句子
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
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答
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
“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做到观点鲜明
之感,条理清楚,论证有力。
1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智者幽默心
孙燕华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
我看见她伸出手,
食指和中指做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
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
就是
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
碰。我们像孩子似
的开心地笑了!
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
钱钟书先生同舟共
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
一种
修养,一种境界啊!”
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
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
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
玩笑,说:“您瞧,您老多有福气,坐在椅子上,
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
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
中
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
次
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
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
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自己这件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
颜开,连连说:“是
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
盒,一
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
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
!”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
着问。“滑石粉!”老人抖
了个大“包袱”。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
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
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夭早晨看报,美国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一炭疽嘛……”
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
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
(选自《北京晨报》)
(1)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①时髦 ________ ②恬静________
③册页________ ④隽永________
(2)
成语谐音往往会造成一种幽默的效果。请还原第④段中“坐椅待币”这个成语。
(3) 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三位大师各自的幽默特点。
(4)
结合文章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
(5)在上册书中
我们曾学过冰心的作品《________》,她的诗集《繁星》《春水》是饱含
童真与母爱的智慧之作
,其风格深受印度诗人________的影响。
【答案】
(1)máo;tián;cè;juàn
(2)坐以待毙
(3)示例:
杨绛:童心未泯(或富有童心)冰心:机智灵活(或反应敏捷)启功:思想鲜
活(或时尚新潮)
(4)示例:首先要有“博大的学识”,其次要有“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所以我们
现在要博览群书,丰富学识,勇于实践,增加阅历,这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
(5)荷叶·母亲;泰戈尔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词义分清读音,注意多
音字辨析。本题中,“恬”读tián,不要误读;隽读juà
n,不要误读为jùn。
(2)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
,能正确理解成语的意
思。“坐椅待币”是“坐以待毙”的谐音。“坐以待毙”本义是指坐着等待死亡,
形容在极端困难
中,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在本文中,因为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坐在椅子上等邮递员
给她送稿费汇款单,所以幽默地将“坐以待毙”的谐音化了。
(3)杨绛先生与人
打招呼,是伸出手,食指和中指做V字状,这是年轻人常用的手势,
可见杨绛先生的幽默是富有童心;冰
心老人由于腿脚不好,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
她开玩笑说是坐在椅子上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回答
:“我这是坐椅待币!”可见冰心老人
的幽默是机智灵活;启功先生给“我”补盖印章,幽默地说:“来
点儿炭疽!”而“炭疽”这一新
鲜词语是启功老人在早晨看报时从美国那儿发现的,可见启功老人的幽默
是思想鲜活。
(4)纵观全文,第①-⑨段举了三位老人的事例来具体说明大师都具有幽默
的特点,第
⑩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总结了智者幽默的因素。所以从第⑩段的“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
心”这一句
能快速找到“怎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这一问题的答案,找到答案后,考生再
联系自身实际从知识和
生活两方面谈出感悟。示例:我们要多读书,充实自己的内心,开
阔自己的眼界,同时多参加社会实践,
丰富自己的阅历,让自己拥有一颗善于幽默的心。
(5)我们学过冰心的作品仅一篇:《荷
叶·母亲》。冰心是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
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的,1923年连续出版了《
繁星》和《春水》两部“小诗”集。
故答案为:⑴máo;tián;cè;juàn
⑵坐以待毙
⑶示例:杨绛:童心未泯(或富有童心)冰心:机智灵活(或反应敏捷)启功:思想鲜活
(或时尚新潮)
⑷示例:首先要有“博大的学识”,其次要有“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
历”。所以我们现
在要博览群书,丰富学识,勇于实践,增加阅历,这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
br>
⑸荷叶·母亲;泰戈尔
【点评】⑴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
错的基础字的读音,学生在平时要重点
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字词的准确读音。
⑵本
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
形声字的形旁,要求
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
理解文章的内容。在文章中找到关键语句,进行归纳整理。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找准答题点,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整
合。
⑸本题考查考生自述的迁移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对知识的掌握,注意知识的拓展。
19.阅读《一点一横长》,回答下列小题。
一点一横长
①那年春天,因为顽皮无人管束得了,爷爷将我转校到他代课的外村小中读书。他两眼
时刻盯着我,不准我到野外乱跑,说要磨磨我的棱角,每天放学后逼我写毛笔字,写不好
不准吃饭。
②“点要沉腕之力,带出顿钩。”“横要气贯长虹,欲东先西。”
③我手里的毛笔随着爷爷的训导左行右回,一起一落,声音就化成了一个个黑字,笔画
里溢满了他粗细有
间的气息。
④“写错了,重来!”
⑤而我的眼神飘向了
窗外,农田上空的电线上落满了春燕,它们怎不被电死呢?“叭”的
一声,爷爷的巴掌落到了桌面,墨汁
溅飞到我的脸上,一不小心就成了黑脸,笔下的字,
却慢慢变得规整起来。
⑥但是,伙伴们在水田捉泥鳅的欢叫声不断入耳,我心痒不安,一个横笔还未写完,爷
爷的巴掌扫到了我
的头上,声音闷闷的,我不敢抬头,眼光投到了白纸上,一点一横,渐
渐凝重。
⑦不远处,一个老师慢慢走过来,笑着说,爷孙俩坐得这么规矩,是在下棋吗?走近
了,他才看到我在练
毛笔字,又对爷爷说,你也守得住啊!爷爷应道,一点一横都写不端
正,以后还能有三撇四捺?
⑧后来,每天下午我都在写一点一横,爷爷要我练好这两笔再写其他的。我不能评说自
己写得有多好,但是人安静下来了。写完字,爷爷有时让我出去玩一会。我想着那个老师
说的爷孙俩下棋
的话,就走到对面往屋里看。小屋里一床一桌,长桌一端靠着窗台,两人
各坐一边,真有点像在对弈,静
悄悄的。窗外是一片稻田,农夫笑语声声,春光照进来,
房间里都是绿的,透过门框就是一幅春日耕读图
。
⑨下一学期,爷爷不代课了,我回到了原来的学校,虽然不像以前那样疯玩,喜欢
上了
课外书和投稿,但那副笔墨再未开启过。
⑩后来闲来无事,我又想起写
写毛笔字。可是爷爷不在了,无人督促,自由自在,却写
不出更多觉得舒服的笔迹,便无
心事去深入练习了。
⑪走上职场,我以写作为业,空闲又去玩碑帖,手摹不多,常是
目临。有时兴起,抛开
书帖,写点随性的笔画,可是几种字体、数张白纸过后,能入眼的却是那一点一横
,端详
一阵,一种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纸上放亮了,春晖熠熠。
⑫人不见
了,气息长久地留了下来。我常想,爷爷要是在身边,我们还可“对弈”下去,
我的三撇四捺要丰韵好多
,别人看到我们,又是一幅多么传情的图景!
(1)
第①段中爷爷“说要磨磨我的棱角”,“我”的棱角被磨平了吗?请从文中找到依据加
以说明。
(2)第③段中“左行右回,一起一落”指的是下列哪个笔画?( )
A.点
B.横
C.撇
D.捺
(3)爷爷对“我”写字有哪些具体要求?
(4) 文中“气息”一词出现了三次,在第③段中“气息”的意思是________,第⑪段还
指
________,第⑫段更有________的感情。
(5)说说你对标题“一点一横长”含义的理解。
【答案】
(1)被磨平了。依据:我回到了原来的学校,不像以前那样疯玩,喜欢上了课
外书和投稿。
(2)B
(3)“点要沉腕之力,带出顿钩”;“横要气贯长虹,欲东先西”;写错
了,就要重写;爷爷
要“我”练好一点一横这两笔再写其他的。
(4)爷爷教我写毛笔字时“粗细有间”的呼吸声;爷孙凝神静气的气氛;思念
(5
)“一点一横”指爷爷教“我”练习写毛笔字这段经历,“长”蕴含着“我”对爷爷的深情怀
念。爷爷对
“我”的教导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成长。
【解析】【分析】(1)结合文本内容概括
即可。首先明确:棱角被磨平了。然后结合“下
一学期,爷爷不代课了,我回到了原来的学校,虽然不像
以前那样疯玩,喜欢上了课外书
和投稿,但那副笔墨再未开启过。”得出:我回到了原来的学校,虽然不
像以前那样疯玩,
喜欢上了课外书和投稿。
(2)要求学生根据“左行右回,一起
一落”分析选项分析。结合“横”的特点:左低右高,左
方右圆,逆风起笔,回锋收笔。故选B。
(3)结合“点要沉腕之力,带出顿钩。”“横要气贯长虹,欲东先西。”“写错了,重
来!”“后来,每天下午我都在写一点一横,爷爷要我练好这两笔再写其他的。我不能评说
自己写得有多
好,但是人安静下来了。写完字,爷爷有时让我出去玩一会。”概括即可。
(4)第一处在
第③段,结合“我手里的毛笔随着爷爷的训导左行右回,一起一落,声音就
化成了一个个黑字,笔画里溢
满了他粗细有间的气息。”得出:爷爷教我写毛笔字时“粗细
有间”的呼吸声。第二处在⑪段,结合“有
时兴起,抛开书帖,写点随性的笔画,可是几种
字体、数张白纸过后,能入眼的却是那一点一横,端详一
阵,一种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
纸上放亮了,春晖熠熠。”得出:在爷孙凝神静气的气氛;第三处在第⑫
段。结合“我常
想,爷爷要是在身边,我们还可‘对弈’下去,我的三撇四捺要丰韵好多
,别人看到我们,又
是一幅多么传情的图景!”得出:对爷爷的思念。
(5)结合
“可是几种字体、数张白纸过后,能入眼的却是那一点一横,端详一阵,一种熟
悉的气息扑面而来,纸上
放亮了,春晖熠熠。”分析:“一点一横”写出爷爷教“我”练习写毛
笔字这段经历,写出爷爷对“我”
的教诲重塑“我”的品行,使“我”终身受益。结合“人不见
了,气息长久地留了下来。我常想,爷爷要
是在身边,我们还可‘对弈’下去,我的三撇四捺
要丰韵好多,别人看到我们,又是一幅多么传情的图景
!”蕴含着“我”对爷爷的感激和怀念
之情,给人回味、思考的空间(意味深长)。
故答案为:⑴
被磨平了。依据:我回到了原来的学校,不像以前那样疯玩,喜欢上了课外
书和投稿。
⑵ B
⑶ “点要沉腕之力,带出顿钩”;“横要气贯长虹,欲东先西”;写错
了,就要重写;爷爷要
“我”练好一点一横这两笔再写其他的。
⑷
爷爷教我写毛笔字时“粗细有间”的呼吸声; 爷孙凝神静气的气氛 ; 思念
⑸ “一点
一横”指爷爷教“我”练习写毛笔字这段经历,“长”蕴含着“我”对爷爷的深情怀念。
爷爷对“我”的
教导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成长。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抓住关键语句的理解作答。
⑵本题考查汉字的笔画把握,注意根据提示,明确所涉及的汉字。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赏析和概述,注意抓住 爷爷对“我”写字 的相关要求的句子提炼。
⑷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义理解。
⑸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
是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设置这类试题,一
般都是在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领会和把握,
答题时既要答出标题的含义,也要将标
题蕴含的情感分析出来。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茶干
汪曾祺
①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
②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
生意。
③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
④第一,信用好。连万顺除了
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
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拴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
顺,打油、买酱。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
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
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
得严严的。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
分量足不
足,成色对不对。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
⑤第二,连老板为
人和气。乡下的熟主顾来了,连老板必要起身招呼,小徒弟立刻倒了
一杯热茶递了过来。他家柜台上随时
点了一架盘香,供人就火吸烟。乡下人寄存一点东
西,雨伞、扁担、箩筐、犁铧、坛坛罐罐,连老板必亲
自看着小徒弟放好。
⑥连老板对孩子也很和气。酱园和孩子是有缘的
。很多人家要打一点酱油,打一点醋,
往往派一个半大孩子去。买酱菜,这是孩子乐意做的事。一到过年
,孩子们就惦记上连万
顺了。连万顺每年预备一套锣鼓家伙,供本街的孩子来敲打。家伙很齐全,大锣、
小锣、
鼓、水镲、碰钟,一样不缺。到了元宵节,家家店铺都上灯。连万顺家除了把四盏玻璃宫
灯都点亮了,还有四盏雕镂得很讲究的走马灯。孩子们都来看,他们牵着兔子灯,推着绣
球灯,系着马灯
,灯也都是点着了的。灯里的蜡烛快点完了,连老板就会捧出一把新的蜡
烛来,让孩子们点了,换上。孩
子们于是各人带着换了新蜡烛的纸灯,呼啸而去。
⑦预备锣鼓,点走马灯,给孩子们
换蜡烛,这些,连老大都是当一回事的。年年如此,
从无疏忽忘记的时候。这成了制度,而且简直有点宗
教仪式的味道。连老大为什么要这样
郑重地对待这些事呢?这为了什么目的,出于什么心理?实在令人捉
摸不透。
⑧第三,连老板很勤快。他是东家,但是不当“甩手掌柜的”。大小事他都
要过过目,有
时还动动手。切萝卜干、盖酱缸、打油、打醋,都有他一份。到了出茶干的时候,酱园上<
br>上下下一齐动手,连老大也算一个。
⑨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
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
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
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
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
身有蒲包压出
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
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
⑩这种
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
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
,所以叫做“茶干”。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
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
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
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
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
亲友,极为相宜。
⑪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
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
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
的。
⑫如今,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
的样
子,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
⑬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
干,为什么不恢复起
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⑭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
成了一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
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段介绍了连老大在东街经营的酱园连万顺,描述了店铺生意红火的场面。
B.本文刻画了连万顺老板连老大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充满人情味的生意人的形象。
C.本文在质朴平淡的叙事中,娓娓道来,如拉家常一样,却能揭示生活的哲理。
D.“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这也是在侧面描写连老板。
(2)连万顺茶干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①一到过年,孩子们就惦记上连万顺了。(赏析划线词)
②连老大为
什么要这样郑重地对待这些事呢?这为了什么目的,出于什么心理?实在令人
捉摸不透。(赏析句子)<
br>
(4)文中说“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连老大?请简要分析。
(5)文末说“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 (1)A
(2)工序考究(或复杂或不马虎);使用药料多;
成品精致好看(或外皮呈深紫黑色里面
是浅褐色);结实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
(3)①“一”“就”连用,突出了元宵节时连万顺对孩子们的巨大吸引力。从侧面突显了连老
大的为人和气。②运用设问的句式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了作者对连老大年年如是、为孩子
们郑重地做这些
事的态度的赞美。
(4)虽然连老大只是一个普通的生意人,没有曲折动人的生活经历。但是
他的诚实守信、
为人和气、勤劳朴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者写连老大是为了颂扬他的这些可贵品质。<
br>
(5)①对茶干失传的惋惜(或无奈);②对传统中美好的事物,我们有责任去抢救保
护;③连老大身上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大力弘扬传承。
【解析】【分析】(1
)A项,错误,连老大在东街经营的酱园连万顺,人们在背后称普普
通通开酱园的连老板为“连老大”,
这不仅说明他会做生意,更能体现出人们对他的人品的
敬仰。故选A。
(2)通读
全文,整体感知,根据“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
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
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
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每一道工序
都不许马虎。”可知其工序复杂;“圆形的,周围
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外皮
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
色的。”可以看出制作出来的茶干精致好看;“很结实,嚼起来很有
咬劲,越嚼越香,是佐
茶的妙品。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可以看出茶干结实有咬劲的特点。连
老大的儿
子都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可见制作茶干是使用很多的药料。
(3)①句“一到过年,孩子们就惦记上连万顺了。”中“一……就……”连用,再加上“惦记”写<
br>出到了过年时,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吃茶干,一是强调茶干的好吃,对孩子的吸引力巨
大,二是
侧面衬托出连老板的和气,人缘好。②句连用三个问句,表达作者对连老板年年
预备锣鼓,点走马灯,给
孩子们换蜡烛,这些,连老大都是当一回事的好奇,引发读者思
考和注意。
(4)
根据文中对连老大的描述,连老大的生意经是信用好,为人和气,很勤快。就是靠
这些普通人身上的优秀
品质,制作出优质茶干。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作者这样写是为
了颂扬连老大的诚信、善良和勤劳的美
好可贵的品质。
(5)“这种东西”主要指茶干,也指像茶干一样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消失
的一些事物,表
达对像茶干这样传统东西失传的惋惜之情(或无奈);“没有了”也就是消失了,是说随
着
时间的推移,某些事物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再也不会出现,这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
然而
这些消失的事物,有落后的,也有需要保护的;像本文所写的“茶干”是一地方具有代
表性的土产,无论
制作的工艺还是成品的影响都是令人赞叹的,我们应该有责任抢救保
护。
故答案为:⑴ A
⑵ 工序考究(或复杂或不马虎);使用药料
多;成品精致好看(或外皮呈深紫黑色里面是
浅褐色);结实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
⑶ ①“一”“就”连用,突出了元宵节时连万顺对孩子们的巨大吸引力。从侧面突显了连老大<
br>的为人和气。②运用设问的句式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了作者对连老大年年如是、为孩子们
郑重地做
这些事的态度的赞美。
⑷ 虽然连老大只是一个普通的生意人,没有曲折动人的生活经历。
但是他的诚实守信、为
人和气、勤劳朴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者写连老大是为了颂扬他的这些可贵品质
。
⑸ ①对茶干失传的惋惜(或无奈);②对传统中美好的事物,我们有责任去抢救保护;
③连老大身上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大力弘扬传承。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
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
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
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
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其次明确主旨文章信息的筛选和概
述。类概括内容的题目,解答时首先要仔细审题,然后根据题意确定要
概括的内容所在的
范围,再仔细阅读原文相关内容,然后逐条概括,注意写清序号答题,使之有条理。<
br>
⑶①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注意明确划线词语所表现的内容。
②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注意首先明确句子所用修辞,分析写出的内容,揣摩表达的感
情。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这类题目解答时要通读全文,明确文章主旨,揣摩 写连老大
的原因。
⑸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探
究题,借用文本
中的一句话来探究小说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解读所给句子的
含义,然后结合全文找到论据,必须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