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精解(记叙文阅读)专题05事件类记叙文(二)(含解析)

萌到你眼炸
561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15:3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七夕来历-山西大同大学分数线


专题05 事件类记叙文(二)
一、(2019·浙江温州)文学作品阅读(20分)
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
[美]黄土芬
①一切都在于分门别类。
②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最后一个机器人和最后一个人类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相遇了。
③在这之前,最后一个机器人一直待在自己的仓库里,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任务——监测地球,直到
有一 天,日渐衰弱的传感器突然感应到一个能量高峰。运输系统瘫痪了,最后一个机器人花了432天时间
才 来到能量高峰出现的地方,发现了开封的冷冻管。
④那时,冷冻管里所有的人类都已经死去了——除了一人以外。
⑤但最后一个机器人还是执行 起了她的任务。她必须展开统计调查,尽自己所能维持这唯一一个数据
点的秩序。
⑥她在高原 上找到了最后一个人类,一个为了抵抗狂风而将布层层包裹在身上的人形,正在耀眼的阳
光下,将食用菌 放在架子上晾晒。
⑦“你好。”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口道,“我是R47—821,开罗仓库的指定管理 人。我的任务是延续人类
物种。”
⑧“是吗?”最后一个人类说,“进展如何?”
⑨最后一个机器人的记忆库里有“讽刺”这个词的定义,但她并没有听出最后一个人类语气中的讽刺
意味 。“不理想。”她回答,“你是我准备登记的唯一一个活着的人类。根据预测,人类物种消亡的时间上限
是一百年。”
⑩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黯淡了下来,带着希望终成泡影的悲伤,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11
“当时我正在监测,○”最后一个机器人说,“433天前的预测表明人类物种已经灭亡,不过一些 冷冻舱
保持完好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是很小。我监测了下去。”
12
“我很高兴, ○”最后一个人说,“我一直都很孤独,没有人和我说话。我曾经希望……算了,没什么。
我们现在要做 什么?”
13
“我必须给你分类。○”最后一个机器人说。
14
“给我分类?” ○
15
“是的。为了筛选出实现物种生存的最佳决策树

。○”
16
“在总人口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有效的决策树还存在吗?”最后一个人类问道。 ○

1


17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处理器迅速查阅了可能的人口 恢复模型,○“不存在,但我可以根据其他冷冻单位生
存下来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18
“可能性如何?” ○
19
“现在接近于零,虽然有误差,但误差范围是有穷尽的。○”
20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扭曲了一下,哭笑不得,○“对你来说,这就是希望吧。”
21
“我不抱希望,○”最后一个机器人说,“我只会计算概率。我的工作是帮助人类选择最有可能实现 物
种生存的概率路径。为此,我需要数据。”
22
“好吧,R47—821,○”最 后一个人类说,凑上前在机器人的机壳上友好地抽了抽,“我怎么能妨碍你
的工作呢?给我分类吧。”
23
“你叫什么名字?”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始提问。 ○
24
“瓦尔,○”最后一个人类回答,“瓦尔·马茨米尔。”
25
“你的职业是?” ○
26
“应用气候学家,○”瓦尔回答,“至少曾经 是,这个职业现在要么完全无关紧要,要么是全世界最重
要的。”
27
“你的年龄是?” ○
28
“冷冻时48岁,所以我现在至少49岁了,主观上来说。○”
29
“你是男性还是女性?” ○
30
“都不是。○”
31
最后一个机器人停顿了一下,○“这不是一个选项。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32
“我是最后一个人类,○”最后一个人类说,“我就是人口的100%。你是想告诉我我不存在 吗?”
33
“你必须属于一个类别。○”最后一个机器人重复道。她的程序只关心物种繁衍。
34
“不,○”最后一个人类说,“我是最后一个人类了,该死的。我完全没有需要这个类别的 理由。”
35
“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36
“不,○”最后一 个人类突然笑了起来,“你就没有类别,我也没有类别。我们会一起待在这里,作为
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存 在。直到末日来临,我们也没有类别。”
37
“我有类别,我是女性。○”最后一个机器人纠 正道,指了指她的金属面庞上已经淡去的痕迹。某个人
曾经给她画过眼睫毛。
38
瓦尔呛住了,开始笑出声来。 ○
39
最后一个机器人不知道有什么好笑 的,但在阳光下,最后一个人类在风中一直笑啊、笑啊,笑得坐○

2


在了地上还在继续笑着,直到泪水从脸上流下。
(选自《科幻世界》2017年第7期。有删改)
【注释】①决策树:属统计学名词,是一种树形结构的预测模型,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1.关于“性别分类”,最后一个机器人与最后一个人类产生怎样的分歧?请简要回答。(3分) 【答案】最后一个机器人执行设定的程序,坚持要给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分类;最后一个人类认为世界上只剩下自己,进行性别分类毫无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圈定答 题范围,叙述他们关于“性别分类”产生分歧的
段落为第○13段至第○36段,从中找出他们对于“性 别分类”这一问题的分歧点,即各自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机器人认为瓦尔“必须属于一个类别”且她的话 “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重复说了两次,由此可知
机器人坚持要为瓦尔(最后一个人类)进行性别 分类,这是机器人的态度;瓦尔则认为自己是最后一个人
类,“完全没有需要这个类别的理由”。解答时 要从机器人和瓦尔的角度分别阐述,写出各自的看法即可。
2.品读小说最后一段画线句,揣摩最后一个人类的心理,结合内容加以分析。(4分)
【答 案】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类,机器人依然坚持进行性别分类,这种荒谬行为让最后一个人类感到
可笑 ,同时也为自己成了最后一个人类却依然要被分门别类而感到悲哀。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的 能力。阅读画线句,结合上文内容,理解瓦尔“笑”中蕴含的意味。瓦
尔的“笑”是认为机器人坚持为自 己进行性别分类这件事荒谬而觉得“可笑”,“直到泪水从脸上流下”
表明最后一个人类瓦尔为这种荒谬 的分类感到悲哀,以至于笑到流泪。
3.人类和机器人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小说为何以“世界上 最后一个机器人”为标题?联系衔接材料,
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意图。(8分)
【链接材料】




【答案】示例:最后一个机器人无 视性别分类已毫无意义的事实,不顾最后一个人类的反对,按照设定好
的程序,坚持给最后一个人类进行 性别分类。作者借机器人不问意义坚持分类的行为,来反思现实生活中
坚持给一切进行分门别类的现象, 从而引发读者叩问自己的生活,理性思考“生活中的坚持”,做出正确
的判断与选择,以“世界上最后一 个机器人”为题,更突显了这样的意图。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本文中最后一个机器人与最后 一个人类的分歧为是否要对最后一个人类进
行性别分类,机器人的坚持分类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不论 正确与否,是否有意义,一味坚持己见的反
思。以“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为标题更能突出作者想要表 达的这一主题,更能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
阅读兴趣。分析作者意图时要结合链接材料,链接材料帮助我 们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并不关心我们对

3
自然本身并不关心我们对严格分类的执着坚持。
我或许应该这么说:自然其本身并不关心我们的坚持。
——选自黄土芬《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创作谈


严格分类的执着坚持”表明没有选择 的“严格分类”是荒谬可笑的,没有意义的。作者要反思的是生活中
的坚持应是做出正确的选择后的坚持 ,而不是固守定式的坚持。此外,文章的首段“一切都在于分门别类”
暗示了作者的意图。
4 .读完本文后,有同学对科幻小说“把人物置于极端环境中”这种写法的作用不太理解。请结合本文和《带
上她的眼睛》,向他简要说明。(5分)
【以下是《带上她的眼睛》的片段,供参考】
飞 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的物质中,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
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标称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答案】示例:本文设置了世界终结后的第76 年,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类与最后一
个机器人的情境。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中,最后 一个机器人依然执行毫无意义的“性别分类”,可以触发人
们对现实生活中“坚持”的思考。《带上她的 眼睛》中的“她”因飞船故障,无法返回地表,身处地心深
处。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她仍然继续坚持研 究,更能突显人性的光辉与魅力。科幻小说的这种写法,引
发读者对自己的生活和所处的世界进行思考, 从而能更深刻地叩问人性。
【解析】本题考查对科幻小说的写法的分析以及知识迁移能力。本文中对极 端环境的描写在第②段,设定
为“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最后一个机器人和最后一个人类在一片狂风侵 袭的高原上相遇了”。将人物与
情节置于这样的环境中,更突显出性别分类的无意义,突显出作者写作此 文的意图,使情节更加合理,引
发思考。而课文《带上她的眼睛》中的极端环境设定为“她”由于飞船故 障而身处地心,不能返回地球表
面。解答此题要求对课文的内容了如指掌,环境是为表现人物品质或表达 主旨而服务的,科幻小说中的这
种写法,在《带上她的眼睛》中是为了突显人物的光辉形象,在本文中则 是为了突显作者的意图,引发读
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二、(2019·重庆B)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22分)
雪夜的老人
叶骑
①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②寒冷,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③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告 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
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 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
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 如此吧。
④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 几人。
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城市的灯火 ,突然
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4


⑤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 不到其他行人。
⑥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⑦ 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
事,而 看到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⑧我沉浸在三年 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
下我,像问候,像关 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⑨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⑩我 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
所能及的 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做出什么傻事?
⑪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 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
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⑫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在这孤独的夜晚,有他无声的陪伴?
⑬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线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 的痛楚,再
次将我包围。
⑭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
⑮我站起身,朝着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⑯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起了身子。
⑰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
⑱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⑲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⑳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 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
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 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㉑风雪愈紧了。
㉒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家乡有句老话,
瑞雪 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选自《201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1. 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4分)
5


情节内容
创业失败,雪夜独自喝酒

起身离开,老人捡走拉罐


情感变化

疑惑

释然
【答案】悲伤(痛苦) 长久对坐,胡乱猜测身份 意外(惊讶) 拨通电话,与娘坦然倾诉
【解析】此题考查梳理概括小说情 节。根据文章情节可知“创业失败,雪夜独自喝酒”应在文章第①~⑤
段,抓住句子“爸妈?万万不能。 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
倾诉,谁愿倾听?”可以概括我的 心情;②中的内容应在文章第⑥~⑬,写我突然发现对面长椅的老人,
引发我对老人的猜测,据此可以概 括填空;“起身离开,老人捡走拉罐”应在文章第⑭~⑲段,抓住句子“我
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 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可以概括我此时的心情;第④处应填的内容应在文
章第⑳~㉒段,写老人的行为 让我振作起来,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告诉了母亲,据此可以概括填空。
2.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含义。(6分)
(1)寒冷,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3分)
(2)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3分)
【答案 】(1)这个夜晚带给身处异乡的我不仅有身体的寒冷,更有创业失败带来的深刻鲜明的沮丧之感。(2)
在我看来,雪花象征着生活的压力和磨难,这些压力和磨难可以折磨老人的身体,却不能打垮他的精神。 【解析】此题句子含义的分析。(1)结合句子所在位置的上下午相关句子,“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
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 爸
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可以体会出无钱、无友,无倾述对象的孤独沮丧之状 。(2)
句不能只从表面意思理解,而要结合小说的情节,抓住句子“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 的守候,
换来了三个易拉罐”可以体会到老人生活的艰辛,但是老人却玩顽强地生存着。
3.请联系上下文,阅读第④段画线句,具体分析人物的心理。(4分)
但打给谁呢?爸妈? 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
必倾诉,谁愿倾听? < br>【答案】表现出我内心的纠结和无奈。想找亲人诉说又不愿让他们担心;想找朋友交流却又无人倾听;无< br>奈之下选择独自承受。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既要结合前文“但最终,三次创业 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

6


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 ”明确我此时创业失利的心境,抓住句子中的“爸妈?万万不能”“朋友?
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可 以体会我生意失利后内心的纠结,无颜面对父母,无真心朋友可以倾述,因
而消沉颓废的心理。
4.误会是小说在情节设置中常用的手法。请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并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答案】因老人与我长久对坐,引发我对老人身份的三次误会。(或:误认为老人是附近社区老年服务队的< br>成员;误认为老人觉得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误认为老人是我的亲人)为情节的反转作铺垫,增强了可读性。
【解析】此题考查写作手法的分析。根据题干来看,要求分析小说中的误会。答题方向主要在文章第⑥~
⑬段,这几段写我误认为老人是老年服务队的成员、我长得像他的孩子、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
人,与后文揭示老人是一个拾荒者截然不同,形成强烈的反差,给了“我”心灵的震撼和重新崛起的力量 ,
凸显出老人是“我”从颓废中振作起来、重拾奋斗信心的力量源泉。
5. 研读第㉒段中“我”打给母亲的电话内容,请说出其中揭示了哪些人生道理。(4分)
【答案】要坦然面对失败;对未来要充满信心和希望。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首先从全文看,小说写我因创业失败而消沉颓废,在公园喝酒时遇
到一位拾荒老人为了等我丢下的三个拉 罐坚守了一个晚上,我深受启发进而重新振作奋发。电话的内容中
“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 下了一场大雪”说明要敢于直面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瑞雪兆丰年,
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说明面对 生活要充满信心、迎难而上、永不放弃,就能够取得成功。
三、(2017·浙江舟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7分)
搭车记
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
几 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2-1
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回 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
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 里才到家。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
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 发不了一趟车。
黎鸣开始试着搭车,是在上班一年之后。这一天,他站在回家的路口,学着港台片上警 察的样子,拦
住一辆面包车,然后出示了警官证说,我是警察,想搭你的车。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 服,并没看他的
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
上车后,通过交谈,才知道司机是黎鸣家所在的 镇街上的,在镇政府旁边开了一家饭馆,每隔几天开
车去县城买一次菜。到了镇上后,司机主动说,你离 家还远,我送你吧。从镇上到村里三公里的路程,步行
需要半个小时,而坐车,五分钟就到家门口了,省 了他以前的步行之苦。
7


第一次搭车,黎鸣觉出了搭车的好处, 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自此,每次回家,他都在县城搭车,而且
每次都能如愿。这更使他感觉到了当警察 的优越性。
后来,黎鸣又从市内开始搭车了,从市里搭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到镇上。运气好的时候,还 能直接从市
里搭到镇上。他搭的每一辆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口。
黎鸣对工作也 很努力,几年后,被提拔为户政科副科长。秋天的一个周六上午,黎鸣又站到了作为交通
枢纽的路边上, 想搭车回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过来,他招了招手,轿车在他面前停下了。车停下后,


才黎鸣说,我……想搭个车。这是他搭车以来第一次说得这么迟疑。去哪里?黎鸣说出了他所在的那个县
看那个镇的名称。司机说,我这车去省城,不顺路。好好!那你快走吧!黎鸣竟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 觉。
清这时,从车内传出一个浑厚的男人的声音,上来吧,搭一段也行呀。
,黎鸣一想,去省 城虽然不顺路,但从最近的路段下车,离他所在的镇也只有十几公里了,应该能搭到车。
这就拉开车门上 了车。
是后排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微胖,两个鬓角已经泛白。
一男人主动问,小伙子,在哪工作呀?
辆黎鸣掏出警官证,递给男人说,我在市公安局,这是我的证件。

2
.
8
男人看了看他的证件,还给了他。
静了片刻,男人又问,小伙子,经常回家吗?黎鸣说,每周都回。
经常搭车?黎鸣点了点头。
那,你为什么不坐客车呢?黎鸣说,要倒好几次车,不方便。
排你每周都回家干什么?
量看我的母亲。
的你母亲一个人在家?
“是的。
奥那为什么不接来一起住?
迪那得等分了房子,我现在还住着集体宿舍。
男人再也没有说话。
。他迟疑地放下了手,因为坐这种车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老板,到了该停车的时 候,男人说,别停了,还有时间,把他送回家。黎鸣说,这怎么好意思?男人说,这有 他以前可从不搭这么高档的车。车窗玻璃
缓缓下降,司机探出头问他,有事吗?什么?举手之劳
8


一直到了黎鸣的家门口,黎鸣下了车,对男人说,真的谢谢您了!
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
这句话把黎鸣扔进了雾谷。但很快,黎鸣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
一天早上,刚上班,局长一个电话把黎鸣召到办公室。
局长问,你是不是搭过省公安厅马厅长的车?
黎鸣愣了一下后,马上明白过来,感觉要大祸临 头了。因为,根据纪律,非公务行为,是不允许利用职
务之便随便搭车的。
一瞬间,他的汗就下来了。他胆怯地看着局长问,我……我是不是……给你惹麻烦了?
局长“哼”了一声说,瞧你这点儿胆,搭车时的胆儿哪去了?
他羞愧地低下了头。
好了,没什么事。局长拍了拍他的 肩膀说,马厅长是和我一起开会时顺便提起的,他表扬了你,说你孝
顺,每周两天的休班时间都不去休闲娱乐,而跑到农村去看望你的母亲,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这样的了 ……
从此,黎鸣再也没有搭过车。(选自小小说集《玉米的馨香》,有删改。作者邢庆杰)
○小说●情节梳理
5.小说具体描述了黎鸣两次搭车的情形,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3 分)
搭车经过
黎鸣工作一年后,学港台片上
警察的样子,在县里回家路口
第一次
搭车,面包车司机将其送到了
家门口。
迟疑——如释重负——疑惑
第二次 ②
不解
【答案】(1)感到便捷(优越感) (2)黎鸣成为副科长后,在市里交通枢纽的路边搭车,搭上了公安厅
长的车;他们将其送到了家。 < br>【解析】首先阅读题干可知考查学生对文章情节的把握能力,题干要求概括黎鸣两次搭车的情形,进而可< br>以明确答题范围,然后细读相关段落,第一次搭车要求概括出人物心理的变化,要抓住关键词句“黎鸣开< br>始试着搭车”“第一次搭车,黎鸣觉出了搭车的好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这更使他感觉到了当警察的
优越性”,提炼出姑且试一试——感到便捷、优越;第二次搭车要求概括出搭车经过,第二次搭车涉及黎 鸣
和公安厅长的车,在明确情节的基础上按照“人物(黎鸣)+事件(黎鸣成为副科长后,在市里的路边 搭上

9
心理变化
姑且试试-试①


了公安厅长的车)+结果(他们将黎鸣送到了家)”的形式进行概括即可。
○小说●语言品味
6.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5 分) (1)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 br>....
行三公里才到家。(结合加点词语分析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有何意味?)
【答案】(1)答案示例:加点词语一方面写出了黎鸣回家路途遥远,另一方面也是为后文作铺垫。(2 )答
案示例:表现了马厅长说话的幽默与含蓄。提醒黎鸣“为人民服务”应当是工 作的宗旨,委婉批评了黎鸣
利用警察身份搭车的违纪行为。
【解析】(1)题考查文中词语的 表达效果,“先”“然后再”“再”三个词表述事件的先后顺序,结合句子内
容看,是具体写出了黎鸣回 家的路线和过程,说明其回家路途遥远,“才”字凸显了黎鸣回家的困难及不方
便,这样写,才有后面黎 鸣利用警察身份搭车,才有搭上了公安厅长的车等情节,所以这是为后文做了铺
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 展。 (2)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仔细
阅读这句话,明确这 句话是马厅长在知道黎鸣身份后对他说的一句话,重点抓住“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
是为你服务的”来 理解,结合下文“根据纪律,非公务行为,是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随便搭车的”,既可以
体会马厅长语言 的风趣和幽默,但正是通过这风趣幽默的语言委婉批评黎鸣的行为,告诉黎鸣要牢记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
○小说●写法探究
7.小说详细描述了黎鸣第一次搭车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3 分)
【答案】①意在通过对黎鸣第一次搭车过程的具体描述,表明黎鸣以警察身份搭车非常顺利,显 得真实可
信;②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写他后来一直利用警察身份搭车以至发展到碰巧搭上了马厅长的 车等)作
了铺垫,使得下文情节发展(马局长约谈黎鸣事件),顺理成章。
【解析】本题考查 文章情节的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在文章中找到相关的段落,细读这一部分,明确这
一部分写黎鸣工作 一年后,学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在县里回家路口搭车,面包车司机将其送到了家门口,
他意识到了搭车 的便利,从此养成了搭车的习惯。然后结合下文来看,主要是为第二次碰巧搭上了马厅长
的车做了铺垫,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自然而然地促使黎鸣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合理组
织,简要概括即 可。
○小说●内容评价
8.文中马厅长、公安局长没有对黎鸣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你是否认同他们的做法?请结合文本和生
10


活经验,陈述观点和理由。(6分)
【答案】例 1:认同。一是因为黎鸣 是个优秀的青年,为人诚实,懂礼貌;孝顺母亲,工作出色;二是黎
鸣的违规行为并不严重,通过对他的 约谈、警示,黎鸣已经认识到错误,不必再处分。事实证明“黎鸣从
此再也没有搭过车”。这样人性化处 理,体现了领导者的通情达理、体察民情,起到了保护、 鞭策作用。
例 2:不认同。一方面,原则、制度必须遵守,人情不能超越法纪。因人而异的处理会导致不公。 另一方
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因为情节轻微而不加以重视,就有可能会使一些违纪者产生 侥幸心 理,进而
一犯再犯,最终走到无法挽救的地步。文中黎鸣起先在县城搭车,后来逐渐发展到从市内开始搭 车即是明
证。
【解析】解答此题,分析题干可知,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结合生活经验 表达观点的能力,然后细
读文章内容,结合实际,可以赞同马厅长、公安局长的做法,也可以反对马厅长 、公安局长的做法,赞同
主要从文章中概括出黎鸣的优秀品质的角度入手,抓住其错误不严重,从保护和 鞭策的目的回答。反对可
以从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小错误容易导致大错误的发生等角度进行阐述。
四、(2017·浙江衢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3分)
野蔷薇
[日]小川未明
很久以前有一个大国和一个比较小的王国相邻着,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国都没 有发生什么事情,和睦
相处着。
在国界线上,两国都只派了一位士兵来驻守确定国界的石碑。 大国派来的是个老人,小国派来的是个
青年。两人一左一右地站在石碑两边。周围是安静极了的群山,偶 尔才能看到一些路过的人影。
起初,两人在还不熟悉的时侯,由于彼此存在着不知敌友的戒心,一直都 没怎么说过话。可是不知道
从什么时候起,两人竟成了好朋友。①大概因为这里除了他们两人再没有可以 说话的对象了,还有就是春
天的阳光总是和煦地照在他们两人的头顶上。
在这条国界线上,生 长着一株没有人培植却很茂盛的野蔷薇,在花开的日子里,蜜蜂们很早就聚集到
了这里,那些振动翅膀发 出的嗡嗡声,一直传到还没起床的两人的耳朵里。好像在说:“喂,快起床了,
你看蜜蜂都来了。”于是 两人不约而同地起了床,走到外面一看,果真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此时正神采奕
奕地在树梢顶上闪着光。 于是两人又都走到岩石边,用从岩石缝里流出来的山泉漱口,这样两人在洗脸的
时候就见面了。
“啊,您早,今天的天气真好!”
“是啊,真是个好天气,天气一好,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了。”
11

< p>
于是,两人就这么一起站着说话,一起抬头看周围的景色。虽然是每天都能看见的风景,但是只要一
抬头总能在里面看到昨天所没有的新鲜感。
那个年轻人最初不会下象棋,自从跟着老人学了以 后,这一阵子,只要是和暖的天气,两人便会坐下
来,对战起来。
开始的时候老人的棋术比青 年强很多,所以总是让着青年,到了后来,即使按着规矩下,有时老人也
会被击败。
青年和老 人都是很好的人。两人都非常正直、亲切,虽然在下棋的时候,大家都是拼着命地想打败对
方,但是在心 里,两人却是从未有过的融洽。
有时候老人下着下着就会大笑起来:“看来我是要被打败了是吧。老是 这么躲来躲去的还真是叫人受
不了,要是真的在战场上可怎么办才好哇?”
青年因为正战在兴 头上,眼看就要赢了,所以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眼睛放光,直追对方的将。那些
小鸟也蛮有意思地在树 梢上唱着歌。野蔷薇也一阵一阵地散发着醉人的清香。
②在那个地方也有冬天,当天气变得寒冷起来的 时候,老人就开始怀恋自己的故乡了,开始想住在那
里的儿子和自己的小孙子了。
“真想早点请假回去看看哪!”老人时常感慨着。
“可是,”青年说,“如果您回去了,就一 定由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来代替,要是个亲切温柔的人倒也
罢了,万一是个满脑子敌我戒备思想的人就难办 了。就请您务必多留些日子吧,您看,马上春天就要来了。”
不久,冬天就过去了,春天到了。可是, 此时,这两个国家正为着利益的关系开始了战争。眼看着,
两个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好朋友就要变成敌人了 ,真是件难以想像的事呀!
老人说:“你和我从今天起就要变成敌人了。我虽然很老了,但至少还是个 少佐,如果你把我的头拿
回去,你一定可以立功得赏的,就请杀了我吧。”
听到这样的话,青年一愣。
“您在说什么呀!③我跟您怎么会是敌人呢?我的敌人应该是别人 。现在战争正在北方进行着,我要
到那里去参战了。”说完这些,青年就走了。
在国界线上, 孤零零地只剩下老人了。自从青年离开的那一日起,老人就开始茫然地打发日子。野蔷
薇开了,蜜蜂从日 出到日落,成群地飞舞。④此刻,战争正在很远的地方进行着,即使老人竖起了耳朵去
听,睁大了眼睛去 看,也没办法听到一丝铁炮的声音,或者看到一点黑色的硝烟。
老人从那天起,就一直担心着青年的安危。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
一天,这里来了一个过路的人。
12


老人就向他询问起 战争的情况。那个人就告诉老人,小国战败了,那个国家的士兵都被杀了,战争结
束了。老人想,那样的 话,青年不是也死了吗?他心里放不下,垂头往石碑座上一坐,就迷迷糊糊地打起
盹来了。他感到从远方 来了很多人,一瞧,是一支军队,而且骑马指挥的就是那个青年。这支军队非常肃
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当他们从老人身边经过的时候,青年默默地向老人敬了一下礼,并且闻了闻野蔷薇
花。
老人刚想说什么,一下子就醒了。打那以后过了一个多月,野蔷薇就枯死了。
后来,就在这年的秋天,老人也请假回南方去了。
(选自杜志建主编《大家小文》)
9.色调有冷暖之分,读完此文,你觉得这篇童话的色调是怎样的?请简述理由。(3分)
【 答案】示例1:先是暖色调,再是冷色调。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明亮美好,两人的相处温馨和谐,令人温
暖;随着战争的到来,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毁灭消失了,令人感伤。
示例2:冷色调。因为这个故事中那 些美好的事物都随着战争消逝了,年轻的生命死亡了,美丽的野蔷
薇凋零了,老人与青年的友情无以为继 ,给人以悲凉的感觉。
示例3:暖色调。因为故事发生的地方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和人之 间的情感温暖感人。虽
然战争最终不可避免,但战场却在遥远的北方,战争也没有改变他们的友谊,让人 觉得温暖。
【解析】本题考查童话的感情基调。命题中“色调”指的是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 是大的色彩效
果。在此指作品的情感基调。冷色调给人的感受是“凉”,暖色调给人的感受是温暖、热烈 。解答时要先确
定色调,然后从中选取相关事例来印证这种感受,最后总结强调。其答题基本思路是:判 断+表明原因,说
明理由+给人……的感受。
10.文章安排老人与青年下棋的情节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示例:下棋的情节一方 面表现两人相处的和谐愉快;另一方面也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暗示两
人将会经受真实战争的考验;棋 盘上的战争与真实的战争形成对比:一个温馨和谐,一个冰冷残酷。
【解析】本题考查句段(情节)的 作用。分析句段(情节)作用,一般涉及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内容上,
主要从句段(情节)本身入手,根 据具体内容点明其作用;结构上,主要结合上下文,写出句段(情节)
在其中有哪些作用。本题,在内容 ,表现两个人的和谐愉快,在结构上则与下文的战争做对比,为下文情
节做铺垫。另外,都是战争,棋盘 上的温馨,现实中的残酷。也具有突出主题的作用。
11.质疑是走向深入阅读的重要一步。文中画线 句有什么看似矛盾或不合理的地方?请选一句,写出你的疑
...
问。(3分)
【答案】示例1:选①,阳光总是照在头顶上就能让他们成为好朋友? 示例2:选②,从上下文看,应
13


该用“这个地方”,为什么说 成“那个地方”?或,这一句删去也通顺,为什么非要说“也有冬天”? 示
例3:选③,两国交战,他们作为士兵,为什么不是敌人呢? 示例4:选④,为什么战争是在“很远的地
方进行”,而不是在他们所处的边境?
【解析】本 题考查考生质疑的能力。解答时可以由画线句引发思考,也可以联系上下文分析“有什么看似
矛盾或不合 理”的地方,然后用疑问句式表达自己的疑问即可。解答的思路是:选择……,(我的疑问
是)……?
12.本文以“野蔷薇”为题有什么好处?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案】示例:营造了美 好的环境氛围,勾勒出故事的线索,野蔷薇催生并见证了两人的友谊,始终伴随
着情节的展开(环境、线 索);野蔷薇是美好的自然与善良的人性的象征:它无人培植却茂盛生长,如同边
界线上两人的友情,自 然产生,真诚相守;不管人间如何利益纷争,它都带着芬芳与生机应时而发,反衬
出人类争斗的愚蠢与丑 陋;野蔷薇最终随着青年之死而凋零,暗示战争的死亡之吻不放过任何美好的生命,
让人痛惜,引人深思 (象征写法、具体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妙处。标题的妙处有很多,如是线索,贯穿全 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全文的主要
事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暗示主旨;运用技法,生动形象等。解答时 ,可以先思考标题的这些作用,然
后从文本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来印证。本文题是“野蔷薇”,选取的是场 景中的一种美好的景物,这种景物在
文中共出现五次,关系融洽时“散发着醉人的清香”,战争爆发“野 蔷薇就枯死了”很明显是伴随着情节展
开的线索,同时具有对比、渲染和烘托的作用。另外,蔷薇的最终 死亡,也寄寓着作者的情感,具有一定
的象征意义,反衬出战争的丑陋,具有突出主题的作用。
五、(2019·江苏连云港)阅读下面的小说节选,完成 问题。(19分)
①学校计划砍些竹木,将草房顶的朽料换下来。
②到了行动的前一天。将近下课,我说:“咱 们班负责二百三十根料,今天就分好组,争取一上午砍好。”
忽然有学生问:“回来可是要作文?不如先 说题目,我们今天就写好。”我说:“活动还没有,你就能写出来,
肯定是抄。”王福突然望着我,隐隐 有些笑意,说:“定了题目,我今天就能写,而且绝对不是抄。信不信?”
“我不信!”大家笑起来。王 福举起手说:“好,我打下赌!”我说:“王福,你赌什么?”学生们纷纷说要
我的钢笔,要我的字典。 王福听到字典,大叫一声:“老师,要字典。”
③我的字典早已成为班上的圣物,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 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竟没有,于是
这本字典愈加神圣。我每次上课,必将它放在讲桌上,成为 镇物。王福常常借去翻看,会突然问我一些字,
我当然不能全答出,王福就轻轻叹一口气,说:“这是老 师的老师。”我将字典递给班长保管。王福把双手
在胸前抹一抹,慢慢地说:“但有一个条件,料要到我 们三队去砍。”我说:“可以。明天的劳动,大家作证,
14


过程 有与你写的不符的,就算你输。”王福并不泄气,说:“好,明天我在队里等大家。”
④第二天一早, 我集合了其他队来的学生,向三队走去。在山路上走,露水很大。学生们都赤着脚,
沾了水,于是拍出响 声,好像是一队鼓掌而行的队伍。大家都很高兴,说王福真傻,一致要做证明,不让
他把老师的字典骗了 去。
⑤走了近一个钟头,到了三队进山沟的口上。远远望见王福慢慢地弯下腰,抬起一根长竹,放在肩 上,
一晃一晃地向我们过来,将肩一斜,长竹落在地下,我这才发现路旁草里已有几十根长竹。王福笑嘻 嘻地
看着我,说:“我赢了。”我说:“还没开始呢,怎么你就赢了?”王福擦了一把脸上的水,头发湿 湿地贴在
头皮上,衣裤无一处干,也都湿湿地贴在身上,颜色很深。说:“走,我带你们进沟,大家做个 见证。”
⑥山中湿气漫延开,渐渐升高成为云雾,太阳白白地现出一个圆圈。林中的露水在叶上聚合, 滴落下
来,星星点点,多了,如在下雨。忽然,只见一面山坡上散乱地倒着百多棵长竹,一个人在用刀清 理枝权,
手起刀落。 那人是王七桶。“老王,搞什么名堂?”王七桶向我点头,又指指坡上的长竹。王 福走到前面,
笑眯眯地说:“我和我爹,昨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 ,就去写作文,
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青作证。”王福看一看班长,说:“你做公证吧。 字典。”王福忽然羞
涩起来,声音低下去,有些颤,“我赢了。”
⑦我呆了,看看王福,看看王七桶。学生们看着百多根长竹,又看看我。我说:“好。 王福。”却心里
明白过来,不知怎么对王福表示。
⑧王福看着班长。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 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王福看看我,
我叹了一口气,说:“王福,这字典是我送你的 ,不是你赢的。”王福急了,说:“我把作文拿来。”我说:“不
消了。我们说好是你昨天写今天的劳动 ,你虽然作文是昨天写的,但劳动也是昨天的。记录一件事,永远
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你是极 认真的孩子,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我就把字典送给你吧。”学
生们都不说话,王福慢慢把纸包打开 ,字典露出来。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抬
眼望我,说:“我输了。我不要。我 要——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 我
们抄书,抄了八年呢。”
⑨我想了很久,说:“抄吧。”
(节选自阿城《孩子王》,有删改)
1.为了字典,王福做了哪些事?(3分)
【答案】①王福和老师打赌,要在今晚写出明天的 劳动。约定赢了得到字典。②他和爸爸晚上八点上山砍
竹子,半夜以前写好作文。③他得到老师的字典, 又还给老师,并决定抄字典。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选文内容要点的能力。第①—③段写的是王 福和老师打赌用提前写好作文赢
15


字典的事;第④—⑦段写的是 王福和父亲晚上劳动并写好作文的事;最后两段写的是老师送字典给王福,
王福退回并要抄字典的事。
2.一本小小的字典,为什么会成为“圣物”?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3分)
【答 案】①字典是“老师的老师”。②字典是稀缺的物品,有钱也买不到。③字典是知识和文化的象征,对
字 典的崇拜,象征着对文化的渴望。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选文内容的能力。要探究字典成为“圣物”的 原因,一是要结合选文的时代背景,
来理解字典在当时稀缺物品,物以稀为贵;二是要结合文中第③段中 “这是老师的老师”的内容理解;第
三,还可以从字典的象征意义的角度来理解。
3.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答案】①环境描写,表明山间潮湿 多雾。②与上文“湿湿的头发”“衣裤无一处干”相呼应。③衬托王福
父子砍竹的艰辛。
【解 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作用的分析能力。从画线句所描写的“山中湿气……成为云雾”“太阳……现
出 ……圆圈”“林中的露水……如在下雨”等内容看,是环境描写(或自然景物描写),其作用可从表现当
时劳动环境、结构上与上文内容呼应、衬托人物劳动的艰辛的角度分析。
4.抓住加点的关键词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反映出的人物心理。(4分)
(1)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
....
(2)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
....
【答案】(1)“慢慢”写出班长从挎包中取出字典的动作缓慢,表现他内心不舍。“取”“递”表现出班长舍< br>不得把字典给王福又不得不给的矛盾犹豫的内心。(2)“极快”形容他包书的速度之快,表现他已作出决 定。
“包”表现王福对字典的珍视,“塞”表现王福愿赌服输,将字典还回班长手中时的态度坚决。 < br>【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答题时,要紧扣题目的要求“.抓住加点的关键词分
析”(方法)“两个句子反映出的人物心理”(答题重点)来分析。结合故事情节,“慢慢”一词表现出 班长
当时舍不得的心理;从后两个动词“取”和“递”可揣摩出班长当时的矛盾心里;从“极快”可看出 王福
当时很果断;可从“包”和“塞”两个动词分别体现王福对字典珍惜和对退还字典态度坚决两个角度 分析
其心理。
5.文中的“我”通过“赌字典”这件事告诉学生关于作文的道理是什么? (2分)
【答案】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 选文内容的能力。“赌字典”的故事告诉学生关于作文的道理,课从文中第⑧段中“我”
的话:“我们说 好是你昨天写今天的劳动,你虽然作文是昨天写的,但劳动也是昨天的。记录一件事,永远
16


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等句子中悟出。
25.结合选文,分析王福这个人物形象。(4分)
【答案】①王福渴求知识,勤奋好学。王 福常借老师的字典翻看,经常提问题。王福和老师打赌,想要赢
得老师的字典。为了学习知识,抄书抄了 八年。②王福做事有原则。在知道自己赌输了后,将老师赠送给
他的字典,还给老师,选择抄写字典。③ 王福吃苦耐劳。第—天晚上八点和父亲上山砍竹,砍了二百三十
棵,抬出去几十棵。④王福诚实守信,做 事认真。他说到做到,当天连夜完成了砍伐任务,之后又完成了
作文,并且找到了知青作证。⑤王福有集 体观念。王福砍伐竹木,是为了学校更换草房顶,他和父亲两个
人做完了班级集体要做的事情。(答出四 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选文中王福这个人物形象,要结合 他的言行来分析其性格特
点。可分别从他常接老师的字典看并提问题,为了赢得字典吃苦砍伐竹子,赌输 了认输接受老师赠送的字
典等情节,来分析他的几个方面的性格特点。






17

学雷锋好人好事-惠州学院招生网


美国女子学院-公务员考核个人总结


考研成绩查询2014-入党志愿书


蛇果的营养价值-名画家


短一些再短一些打一字-江西省财政局


一年级上册语文试卷-给数学老师的祝福语


值班经理-2013高考作文题


兰州交通大学国防生-年会背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