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玛丽莲梦兔
754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15: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韩国延世大学-澳门什么时候回归


2019-2019学年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 < br>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
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 的了解。在动手操作,
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
显的增强,虽 然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我觉得他
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
学中,更多应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
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具体措 施如下:
1.激活学生。要丰富教学内容、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让
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思想 与魅力。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
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提一些针对性的问题。
2.课堂练习,督促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大胆问。
3.采取“一帮一、一教一”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4.严抓书写!字体均匀、卷面整洁美观,用尺子连线。
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有: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2.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3.表内乘法
4.表内除法
5.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第 1 页


6.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7.2个实践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和我们身上的“尺”。
本册实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 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
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体现开放性 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8个单元,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和“综合与实践”三个部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能正确 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 解、
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
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
形、六边形, 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利用完全一样的
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图形,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体会平行
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
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
度的意识。 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
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第 2 页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 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
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运算的 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
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 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
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 体会物体与它相应视图之间的联
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 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
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得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学生能体会 到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根据两个数的相差数进
行调整。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 长
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
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
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 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
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 中的数量
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
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
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
第 3 页


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
建立长度观念。 < br>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
会一些简单的图形交换方法,感受平面 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
的联系;进一步学会与同伴
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
体验,提升认识。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
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
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 简洁美,培养
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 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
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
程的探索 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
难,逐步 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
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
熟练正确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并能 解决相关的实际
第 4 页


问题;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 行四边形
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编制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
除法的计算。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1、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
活动中学习数学。
2、要 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
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 ,都作
统一的教学要求,而且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
行适当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 的学习负担。
3、要精心设计方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牢固掌握
重难点。使学生学得 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要遵重学
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
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以
学生活动为主。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
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5、要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还鼓
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 习中的简单实际
问题。学生的兴趣激发,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能对某些数
第 5 页


学内容的理解。
7、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 br>养。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
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
考问题。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
克服困难的精神。
9、 优生方面:在教学中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
动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与动机。尽量选择设 计现实的、
开放式学习活动,让他们通过活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
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通 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
问题的方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创造与探索的空间,释放创
造 潜能。
10、差生培养:以学生以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
生活情景,以帮助理解数 学概念,通过大量的丰富观察、操
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注意从生活中发现
并 提出简单问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
考,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别人交流让他们产生兴 趣,自觉参
入到学习中来,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欢乐。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七巧板等。
七、课时安排:
全册教科书共安排了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4
第 6 页


课时的期末复习。全学期大约有25%的教学时间可以留作机
动,便于教师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教学 。在学生独立探索、
合作交流方面,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进行必要的练习
以及评价学习情 况等方面,都可以使用机动的教学时间。各
单元的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6课时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3课时
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 ……1课时
三、表内乘法(一)……13课时
四、表内除法(一)…… 9课时
五、厘米和米 ……4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身体上的“尺”……1课时

六、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14课时
七、观察物体 ……2课时

八、期末复习…… 4课时

第 7 页

苟延残喘的意思-辞职书表格


五一法定假日-2019高考语文全国一卷


福州事业单位-李白诗歌大全


湖南高考报名-经典爱情宣言


昆一中-济宁会计信息


成都中医药大学招生-加拿大简介


长江师范学院-名人演讲


祖国颂歌词-班干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