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与进度表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紫都台学校
安妮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2
)班的班主任,一年(2)班有学生
22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7人。通过师生上一学期的共同努力
,
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
,具有一定基础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
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生上课纪律松懈,精力不集中,思
想经常
开小差,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经常拖拉作业,还需要
在新学期里多和家长
取得联系,共同做好这部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工作。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六个单元和一个总复习,分别从数与代
数、空间图形、实践活动等方
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
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学生们学习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
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
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
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
法中,学生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
,但是
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花生、数豆子等活动,经
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
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
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
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
“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
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
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
混合的计算方法,并且可以正确
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
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
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
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
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
观
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
现在
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
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
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
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br>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
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
和“填数游戏”,本学期我将借助这两项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综
合实
践活动的教学,在“分扣子”这一课我会让同学们从形状不一、大小
不同、扣眼数量不同的
一大堆扣子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方式选
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在“填数游戏”这一课当中我会
通过学生
们喜欢的做游戏的方式让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知识。让学生综合
运用所学的知识,
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
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
式的分类,促
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
的口算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熟练计算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
2.会数,会读,会写10
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
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
3.学习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
、退
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
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
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
(二)教学难点:
1.20以内退位减法。
2.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
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
2.探索并掌握
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
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根据具体问题,
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
减法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
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
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
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进
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
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获得一些
初
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里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
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
、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
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
2.让学生在探索、尝
试、交流等活动中,体会游戏的乐趣,激发
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情感与态度:
1.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
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
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事地批评自己、评价
他人。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向课堂
要质量。充
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
主动参与到各种
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
学习信心。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特
别是加强计算教学。计
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
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
生形成必
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3.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开展一帮一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
常联系,及时
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
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4.加强口算练习,逐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5.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
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科教学进度表
任教年级: 一年级
科目:数学 任课教师: 安妮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日期
—
—
—
—
—
—
—
—
—
—
买铅笔;
教学内容 备注
捉迷藏;快乐的小鸭;开会啦;
跳伞表演;美丽的田园;练习一;
做个减法表;看一看(一);看一看(二);
数花生;数一数;
清明假期
数豆子;谁的红果多 ;小小养殖场;
做个百数表;练习二;认识图形;
动手做(一);动手做(二);动手做(三);
五一假期;
整理与复习;小兔请客;采松果;
青蛙吃虫子;拔萝卜;
收玉米;回收废品;练习三;
分扣子;填数游戏;
图使馆;摘苹果;
练习四;阅览室;
跳绳;练习五;
端午假期
总复习;
综合复习;
综合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