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我心中的美景-初中学生期末评语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仰望母亲
太阳很好。明晃晃地让春的气息四处弥散,宛若迷人的轻音乐。阳光下,我<
br>坐在小凳上洗衣服,母亲在一边给花木喂豆汁。
母亲忽然说:“我听见收音机里说了,现在,海葬好像每年只有一次……”
我愣愣地看着母亲。
母亲笑着,又说:“如果可以,你以后就给我报名海葬。要不,树葬也行
。
不过,我们这里好像没有树葬……”
我不知该怎么接母亲的话茬。
母亲又道:“真的,到时候,怎么省事就怎么做吧。”
母亲82岁高龄了,跟她唯一的女儿交代
身后之事,也是人之常情。事实上,
母亲已不止一次如此平静地与我谈起这个话题了。
我放下满是泡沫的衣服,望着母亲的眼睛说:“妈……我答应你……我明白
你的心思,你放心就是。不过
你也要答应我,这话,请你从此不要再说!千万,
千万!你看外面的太阳,你一定要晴朗地活着!一定要
健康地活着!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母亲笑道:“好,好,我不说了,不说了。”
我无法再看笑吟吟的母亲,急忙低头洗衣。我不想让母亲看见我的眼睛湿了。
心思,早巳不在洗衣了。
罗曼·加里写下《我的母亲独一无二》时,母亲早巳离开了人间。他的
记忆
始于13岁时的清贫生活,青年时期陷身二战,是母亲的书信,使他穿过了二战
的硝烟。但
是直到与母亲阴阳相隔,他才知道支撑起他生命的天宇的250封书信
是母亲事先就写好的,才领悟到母
亲的独一无二。
而我,似乎打懂事起就明白,我所知晓的与我有关的每件事,无论寻常或不<
br>寻常,无论我喜欢或不喜欢,无一不是母亲独一无二的安排。我庆幸,我能够在
母亲健在的时候就
明白这一点。
母亲一生坎坷,命运多舛。现在,80多年的风风雨雨都已归于宁静,归于平淡。养花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年她还要到各处走走。她说,超山的唐梅宋梅
是她最喜欢的。我想
,她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告诉我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追
求。母亲教了将近40年的书,做了无数为人
知或不为人不知的善事;母亲的背
驼了,头发白了,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她时常教我要坐看云
卷云舒,
静听花开花落,任凭潮起潮涌。
阅读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母亲
之智,智于水,母亲之仁,仁
于山,所以我一直不敢轻易写母亲。这样的母亲,
我如何写得了。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
》中写道:“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
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每次读到
这里,心头最柔软的地方便蓦
然一动。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却有着无数个相通的母亲,有无数的
爱意
氤氧让我去联想,去感触。
我停下手里的活,抬起头,含着泪,静静地望着她——
我不得不仰望我的母
亲。她还在为花木浇灌看,伛偻的身影在阳光里几近透明,已经不足1米50的个子显得羸弱而又坚强。
寻常的母亲,总会在一个又一个瞬间,让我猝不及防地流泪,让我
不得不提
笔写下一些文字,在我生命的年轮上,留下一些不寻常的刻痕。
1、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1)
母亲已不止一次如此平静地与我谈起这个话题了
..
(2) 你看外面的太阳,你一定要晴朗地活着!
..
2、“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却有着无数个相通的母亲”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仔细阅读2-8段,请写出作者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4、文章后半部分写对母爱的感触,材料丰富,耐人寻味。请摘录其中的一条,
分析其对表现主
题的作用。
示例:材料: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的话。
分析:运用这一材料,写出了作者与史铁生作品的情感共鸣,表现了自己
对母爱的理解。
阅读
5、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用“仰望母亲”作为标题?
我怕你们急于求成
同学们,在你们即将开始人生新的旅程的时候,我想与你们分享这个真实的
故事。
小
时候,我家有一棵杏树,农历三月,杏花开了,我就会跑去看,有时会睡
在杏树底下,仰望蓝蓝的天空,
等待着洁白的杏花结成绿绿的杏果,因为杏是我
重要的口粮。杏花凋谢了,变成小小的果实,我就迫不及
待地摘下来吃。你们知
道,刚成果的杏,一咬就咬到嫩嫩的杏仁,非常非常苦,是没有办法吃的。但我<
br>还是忍不住摘下来尝一尝。等待杏的成熟真是漫长的煎熬。慢慢地,杏核变硬了,
果实也变大了,
我就开始大规模地吃,当然杏还是很酸的,酸得让人龇牙咧嘴。
到农历五月底、六月初,杏开始发黄了,
但我们家杏树的杏已差不多被我吃光了。
我拿着最后剩下的自家的杏与村里的小朋友交换着吃,结果发现
,尽管我家的杏
个头较大,但别人家的杏都比我们家的香甜可口。为此,我曾几次向父亲建议,
把这棵杏树刨了,栽一棵新的杏树。不知为什么,父亲一直没有采纳我的建议。
所以,在我记忆里,我家
的杏是全村最酸最苦的杏。
1978年我上大学了,就再没有可能与我们家的杏树朝夕相对。在大学的
第
一个暑假,我从西安回到家乡。我一到家,妈妈就给我端上来一大盘杏,她知道
我爱吃杏,又
听说城里没有杏树。这杏又大又甜,真是好吃,是我吃过最好吃的
杏。我问妈妈:“这是哪家的杏,这么
好吃?”妈妈说:“就是咱自家的杏啊!”
这怎么可能呢?
原来,我们家的杏比别人家的熟得
晚,即使表面上看上去发黄,还得等上十
天半月才能真正熟透。熟透了,就是最香最甜的杏。小时候,我
从来没有吃过熟
透了的杏,难怪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的杏总是酸的。
同学们,我讲这个故事
,是想告诉你们:杏如人生,先苦后酸,再由酸变甜;
杏如小孩,有的发育早,有的发育晚;杏如万物,
长在向阳地的开花早,长在背
阴地的结果迟;杏又同人一样,有的成熟早,有的成熟晚。
作为
上进的学生,我不担心你们没有远大抱负,但很担心你们急于求成!生
活是需要耐心的,耐心意味着要经
得起眼前的诱惑,意味着要道法自然。不要采
摘没有成熟的果实,否则,你的生活一定是苦涩的!成熟是
自觉自悟。只要你顺
其自然,不急于求成,你吃到的杏一定是甜的。
阅读
1、同样是吃自家的杏,“我”小时候与长大后尝到的味道为什么不同?
2、作者讲述吃杏的故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你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划线句。
4、依据选文从语言、内容、写法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并给出恰当的答
案。
海市
张抗抗
穿越戈壁滩时,你会忽然觉得,世界原来竟是如此单纯。
地
很平,一马平川。视线里弥漫着黄褐色的沙地,从车轮下一直通向地球的
尽头,眼里除了黄沙还是黄沙。
粗糙的沙滩散落着碎石般的沙砾,精细的沙丘上
刻着一圈圈年轮般的波纹;日月凝聚而成的沙岗,如长堤
般延绵伸展;路边掠过
废弃的村落,断墙残垣仍是一片触目惊心的灰黄……
偶尔有远远的山,
卧龙似地蜿蜒着。如黑黢黢的树根纠集、缠绕在一起。皱
折却整齐而光滑,透着西北的苍劲。
再没有更多的颜色了。戈壁只有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金黄。
当然,还有白灼的阳光,令戈壁越发地一览无余。
在长久单调的旅途中,假如眼前忽而掠过了
几丛稀稀拉拉的骆驼草,那样短
暂而可怜的一点绿色,也会给人带来莫大的惊喜。
出凉州、经张掖、过酒泉,漫漫长途,古城的绿洲与绿洲之间,没有河、没
有泉、也没有井。
真的没有绿树也没有河流么?苍天在上,谁能拯救这荒茫死寂的戈壁?
昏沉沉的困倦中我睁开
眼。如闪电掠过黑夜,我的眼睛为之一亮——抑或是
海,灰蓝色的水波漾溢着,弥漫着,悬浮于沙洲之上
,宁静而安谧。水上横一道
长长的湖堤,堤上有树,清晰而精致的树影,一棵棵生动地排列着,像故乡西
湖
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更奇妙的是,水面上还映着绿树的倒影,水墨画一般,朦
阅读
胧得柔美。在沙漠的骄阳和干旱中,那水,想必是清凉又甘甜的。那一定是个
好
去处了。我问,那是个什么地方呢?
是海市。司机回答。
海——市?这真的就是海市?
有点儿怀疑自己的眼睛,也怀疑司机漫不经心的介绍。就只差停
车下车,自
己徒步大漠,直奔那远处的湖岸,去看个究竟了。
——嗨,你去吧,没等你找着那
个地方,你就在沙漠里渴死累死了。司机显
得有些幸灾乐祸。千百年来,有多少人被它骗了。都以为那是
真的,奔着那好风
景去。可你走它也走,越走越远,一辈子也走不到头……
脑子里忽然涌出许许多多关于海市蜃楼的传说。
……焦渴的找水人,怀着虔诚和崇敬之情,流
尽了最后一滴汗、耗完了最后
一滴血,倒毙在沙漠里。也许临死时,还在期待着他那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
梦幻
和理解,会如奇迹般出现……
再看看海市,那清清的湖、静静的树,分明露着一种狡诈和虚伪的微笑。
然而海市没有罪过。
海市因沙漠的气流和折光而现,海市本无意。而人,辛
劳饥渴、疲于奔命的赶路人,孤身于茫茫戈壁、漫
漫大漠之中,寻求一处绿树环
抱的甘泉,就成为苦难的旅程中,灵魂最后的庇护地和温柔之乡的梦。人依
赖于
心造的幻影,苦挨岁月,为自己的精神天国付出高昂的代价。人迷恋海市,人也
没有罪过。
尽管海市的谎言早已被人戳穿了很久,却仍然还有饥不择食、自欺欺人的后
来者,走进那没有坐
标的戈壁滩,在无水的沙海中迷失自己。
车窗外,遥远的海市仍然烟波浩渺、树影憧憧,美得充满诱惑。
抵达安西城时,天空忽然飘来
几片黑云,一阵凉气袭过,豆大的雨点落下,
干燥的地面扬起一层白粉,雨却顷刻无踪无影。旋即,清朗
而广袤的天穹之下,
横空划出一道巨大的七色彩虹,勾勒出一片绚丽的辉煌。
司机说,你们的
运气不错呵,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雨,都
看见了。我走那么多次,也不是回回都有的啊
。
我心里却觉得一种莫名的酸楚。我只想快快地往前走,快些到达前面那片真
正的绿洲。
没有狰狞的旋风,没有虚幻的海市,没有稍纵即逝的彩虹,却有冒着炊烟的
房屋、欢乐
的人群、油绿的青稞麦和那丰收的田野……
戈壁是单纯的。在这片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黄色世界里,美丽的海市和斑斓的
阅读
飞虹就成为沙漠的调色板,成为旅人一个虚幻的希望。可惜它们并不真正存在
,
当彩虹悄然隐去、海市无声消失的时候,人们仍然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走出戈壁,
去寻找活水
和黑土,寻找蔚蓝色的大海和坚实的船帆。
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河,然后,在路边种上一排排树苗。
那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浇灌、浸润着绿叶的水,就在树根下流淌。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
2、文章前几段写的“天”“地”“旋风”,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怎样理解“那清清的湖、静静的树,分明露着一种狡诈和虚伪的微笑”这句
话的意思?
4、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雨,都看见了,作者为什么还说“我
心里却觉得一种
莫名其妙的酸楚”?
在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
裘山山
①八月,我又去了西藏。当我从成都那片常年灰暗阴沉的天空下,走进高原的阳光
里,一眼看
见那片熟悉的蓝天,呼吸到那缕清冷的、却是无比新鲜的空气时,我就知道自己一
直在渴望着与
它重逢。我忍不住张开整个身心对它说:你好,西藏!
②神奇的高原带着一种永恒的苍凉站在我的面爵
,这苍凉中蕴含着人类难以征服
的力量,蕴含着我无法了解和进入的神秘。广袤的天空下,人和土地的比
例发生了
根本的变化,天空和大地
永远在目光的最尽头相逢,呈现出一种真正的博大和苍凉。
③但对于常人来说,这种博大和苍凉常常会令内心产生恐慌,,在一次去往日喀则
阅读
的途中
,我们停车在路边。左右两侧是漫漫的沙砾地,目力所及处几乎没有一丝生
命的痕迹,我独自远离了汽车
和同伴,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突然感到了一种从未
有过的恐慌,感到自己很渺小,渺小到只剩下一个念
头。在这片土地上,人唯一能
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活下去。我因此崇敬那些能够活下去的人,崇敬那些从
生下
来就被搁置在这儿并能够活下去的人,他们是这片土地上美的风景。
④他们独自行走在路
上,从偏远的土墙泥屋走向高高山顶的喇嘛寺庙,他们也许
衣衫褴褛,也许饥肠辘辘,但他们目标明确,
步履沉稳,他们的目光越过人类的头
顶直视天边,他们用前半生辛勤劳作,后半生去走朝圣的路。我之所
以说“走朝圣
的路”而不说“去朝圣”,是因为他们往往死在路上。
⑤所以每当我看见他们独
自行走,或一走一‘拜时,心里就会涌起一‘种敬意和感
动,就会问自己:什么是你的朝圣之路?这个时
候就会感到自己的俗处,只能从人
的生存本能夫考虑,没有一种能在大自然面前保持镇静和平衡的精神世
界,没有
一种能与这自然对应的坚定信仰。
⑥每每行走在渺无人烟、旷达无垠的高原,每每看
见旷野中偶尔闪现的绿树和灌
木,每每看见牛粪镶嵌在围墙上的藏民院落,每每看见猎猎飘扬在路上、河
上、
山顶上的五色经幡,甚至每每看见从山上横冲下来漫过公路的泥沙,我常会觉得
自己被放逐
了,因此而淡化了生存以外的欲念。人一旦从种种欲望中挣脱出来,
从种种俗利的淹没中挣脱出来,就会
感觉到—种彻底置身于自然的舒畅。在这种
时候,人的心灵往往会抹去岁月的泥沙,以纯净的声音和自然
对话。
⑦记得在去往藏北草原的途中,我一直静静地望着起伏无尽的草原和草原尽头的
雪山。
山顶艮白很硬,山下的草地却很绿很柔和:我久久地注视着,忽然觉得心里
有些异样。雪山和草原在那—
刻呆现出一种奇异的光亮,仿佛在回应我的心境。
我觉得心里一阵阵发热,几乎落下泪来。我知自己在那
一刻.与自然融合了,在那
一刻与自然有了真诚的对话。这是一种对故乡的情感,它令我倍觉亲切。 <
br>⑧赫尔曼·黑塞曾经说过:这世间有一种使我们—再惊奇而且使我们感到幸福的
可能性——在最遥
远、最陌生的地方发现一个故乡,并对那些似乎极隐秘和最难
接近的东西产生热爱。
⑨在这个
地球上,能使人产生故乡感觉的,不止那方渗透着血脉的泥土,还有一片
能与你心灵月通的天空。也许在
西藏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自然并不只是个客观存
在,而是具有神性和灵魂的自然。在这里,与自然的对话
,就是与灵魂的对话。
⑩是的,西藏,它是我灵魂的故乡。
⑾从西藏归来,忽然之间就淡漠
了许多欲望。临走之前的种种念头和怨艾,仿佛都
被那高处的风吹走了,只留下一种单纯的感觉。
阅读
⑿重新走在纷纷攘攘的都市,重新见到一一张张熟面孔,重新
听到一一些熟识的
和生涩的消息,令我感到我被甩出原生活轨道的这段时间,这里是多么的热闹而
又无聊。我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上,又夹在了走时看的那本书中间。
⒀西藏给予我的启示,似乎无法
带出西藏。它超重,超大,以至使我无法把它作为
自己的一一份才产带在身边,只能经常攀上去,感受它
,然后搁下它。
⒁它如同故乡一一样无法携带呵。但它的气息已随我而来,我会在很长一段时间
里嗅着它的气息而生活,抵御都市对我的中伤,待到它的气息渐渐弱小时,我会再
次踏上与它重逢的旅
途,一次又一次。
(本文有删改)
1、读完全文,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西藏比做“灵魂的故乡”?
2、文章第一段中,“我忍不住张开整个身心对它说:你好,西藏!”这一句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我”为什么会对那些朝圣的人们充满敬意和感动?
4、第六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我因此崇敬那些能够活下去的人,崇敬那些从生下来就被搁置在这儿并能够
活下去的人,
他们是这片土地上美的风景。”这句话中,“最美的风景”指什么?
为什么把他们称为最美的风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