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含答案)
黑龙江大学分数线-幼儿园小班安全计划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三:散文
一、天津卷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
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
【注】
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
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
,
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
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
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
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
于徽墨的记忆。学.科网
欣慰
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
树下坐一
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
常琐碎的
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
远在徽墨
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
进梦里故
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
肩
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
然,
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
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
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
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
气里传承着
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
美誉。有权
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
人因此而自
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
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
徽墨名
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
双手是
1 10
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
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
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
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
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
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
工序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
不容易。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
化的瑰宝。
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
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
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
一个找寻徽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
轻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
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
生怕踩破了一截遗落的留
着明代指纹的徽墨。
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
作室,执刀执笔,
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
新的徽墨传人制作
出的徽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
我看到了,看到了
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
者。舀一瓢清清的湖
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
br>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回<
br>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
br>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
br>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
br>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莱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
br>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
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
対文化敬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我领
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
文化。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
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濯的过程。虹关,坐落在和风细両敲开
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
诗,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光铺陈,岁月静好。 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
去描绘心中的故乡。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16.(4分)A B
...
2 10
A.文章开头运用“子然
一人”“蹀躞”等词语,形象地描写了“我”寻找徽墨时身心疲惫、孤独
失落的状态。
B.“
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是徽墨式微的原因,“华丽”一词运用反语手法,寄寓了“我”
内心的惋惜
与不平。
C.文章写了一位“隐者”,表达“我”对其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在虹关与笔墨为伴的敬慕之情。
D.文章回忆儿时磨墨习书的一段经历,意在强调“我”与墨的渊源,真实亲切,具有生活气息。 E.文章以寻找徽墨始,以带走徽墨终,首尾呼应,脉络清晰;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和文化
韵味
。
17.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
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
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欣喜
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了主题。(答对3点即可)
18.请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6分)
18.(6分)
①喜爱徽墨,而徽墨式微,制墨技艺几近失传。
②墨,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③警醒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
19.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6分)
①虹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虹关是徽墨的产地,徽墨也成就了虹关。
③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④增添了寻墨历程的情趣,丰富
二、北京卷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水缸里的文学
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
水缸
,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记得去水站
..
3 10
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他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
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
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
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
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
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
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
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
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
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
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
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
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
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
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
仙女的故事那么钟
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至今
还在怀念打开水缸
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
缸底打开,那个仙
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
来的时候已经是一
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
清扫一下,她开始
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
还有一大碗酱汁四
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⑤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
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
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诗
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
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
也一样,除了睡,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
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
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
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
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
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
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⑥我童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
,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
我想吃得好穿的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
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
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
,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
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
做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
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
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⑦我一直闲心,所有承认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
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的成年人
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
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
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
识和技术。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
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
技发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
4 10
奇心都化为了有用
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
多半是出于对别
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
也最蹊跷,似乎
同时拥有幸运和不行,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使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
凭借一颗模糊
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
挑战,更是一
个奇迹。
⑧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
光流逝,
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会议的大树
上卖弄泛
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
复那个揭
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
那只河蚌,
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18
.下列对
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8
.
B
...
A.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
..
雄踞:颇有气势地蹲坐。
B.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
..
热烈:热闹,眼花缭乱。
正规:与想象的标准吻合。
泛滥:过度,不加节制。
C.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
D.卖弄泛滥的情感
..
1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9
.
D
...
A
.文章第②段把水缸比
作
“
傲慢的家庭成员
”
,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不起的重
要角色。
B
.文章第⑤段中
“
聪明面孔笨肚肠
”
写出了大人对
“
我
”
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理的不<
br>理解。
C
.第⑦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
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与文
学创作的关系。
D
.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
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的生活
才能刺激想象
20
.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br>5
分)
20
.内容上:第三段童话故事中仙女为报知遇之恩,从水缸
中出现然后端出饭菜,帮助救她的青年摆
脱贫困,表明了很多人心中的好逸恶劳,期待天上掉馅饼的心理
。第四段中我想象的自家水缸里的仙女则
是增添了很多细节,直奔作者家中,清扫、做美味等,表明了贫
困生活中的儿时作者对仙女的幻想和对美
味的期待。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手法上
:两段通过对比表现孩童时期的我因好奇心而生发的想象力,而这些好奇心与想象力也成就了
5
10
物质匮乏时期的我与文学的联系。
结构上:承接上文回忆童年河蚌的秘密,引出下文凝视水缸是作者最早的阅读方式。
21
.本文题目
“
水缸里的文学
”
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
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
效果?(
6
分)
21
.寓意:水缸与我童年密切相伴,是我童年认识世界,体味人生,引发文学梦的主要对象;水缸引
发了关
于河蚌故事的论述,激发了作者诗意的想象,是作者阅读和体会世界的方式;因为小时候物质所限,
作者
渴望但无法阅读儿童书,水缸刺激作者的想象、智力;水缸是作者童年时期的记忆,保留了作者的好
奇心
,保留了我奇迹般的创造力。
表达效果:贯穿全文的线索,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作者通过幼
年与水缸的关系,以及对水缸的好奇
和想象来表达对文学创作的看法,保持好奇心,面对社会现实,从平
凡的生活中去刺激孩子的智力,探索
现实中的未知,让孩子找到寄托物,去创造奇迹,揭示文章主旨,吸
引读者兴趣。
22
.
“
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
”
实际上,作者说: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像这样非书本的
“
阅
读”
在生活中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
“
阅读
”
的
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
“
阅读
”
对象以
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br>6
分)
三、江苏卷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中国建筑的希望
梁思成
建筑之始
,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所谓派别。所谓某系或某派建筑,其先盖完全由于当时彼地的人
情风俗、政治
情况之情形,气候及物产材料之供给,和匠人对于力学知识、技术巧拙之了解等复杂情况总
影响所产生。
一系建筑之个性,犹如一个人格,莫不是同时受父母先天的遠传和朋友师长的教益而形成的。
中国的建筑
,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各有其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
数千年来的
匠师们,在他们自已的潮流内顺流而下,如同欧洲中世纪的匠师们一样,对于他们自己及他们
的作品都没
有一种自觉。
19世纪末叶及20世纪初年,中国文化屡次屈辱于西方坚船利炮之下以后,中国却忽然
到了“凡是西
方的都是好的”的段落,又因其先已有帝王骄奢好奇的游戏,如郎世宁辈在圆明园建造西洋
楼等事为先驱,
于是“洋式楼房”“洋式门面”,如雨后春笋,酝酿出光宣以来建筑界的大混乱。正在这
个时期,有少数真
正或略受过建筑训练的外国建筑家,在香港、上海、天津……乃至许多内地都邑里,将
他们的希腊罗马哥
6 10
特等式样,似是而非地移植过来,
同时还有早期的留学生,敬佩西洋城市间的高楼霄汉,帮助他们移植这
种艺术。这可说是中国建筑术由匠
人手中升到“士大夫”手中之始;但是这几位先辈留学建筑师,多数却
对于中国式建筑根本鄙视。近来虽
然有人对于中国建筑有相当兴趣,但也不过取一种神秘态度,或含糊地
骄傲地用些抽象字句来对外人颂扬
它;至于其结构上的美德及真正的艺术上的成功,则仍非常缺乏了解。
现在中国各处“洋化”过的旧房子
,竟有许多将洋式的短处,来替代中国式的长处,成了兼二者之短的“低
能儿”,这些亦正可表示出他们
对于中国建筑的不了解态度了。
欧洲大战以后,艺潮汹涌,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
械及新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已占
据了主要地位。这些“国际式”建筑,名目虽然笼統,其精神观念,却是极
诚实的。这种建筑现在已传至
中国各通商口岸,许多建筑师又全在抄袭或模仿那种形式。但是对于新建筑
有真正认识的人,都应知道现
代最新的构架法,与中国固有建筑的构架法,所用材料不同,基本原则却一
样——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墙
墙壁的。这并不是他们故意抄袭我们的形式,乃因结构使然。我们若是回顾
到我们古代遠物,它们的每个
部分莫不是内部结构坦率的表现,正合乎今日建筑设计人所崇尚的途径。这
样两种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
术,竟融洽相类似,在文化史中确是有趣的现象。
我们这个时期
,正该是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而又强旺更生的时期,也是中国新建筑师产生
的时期。他们自己
在文化上的地位是他们自己所知道的;他们对于他们的工作是依其意向而设计的;他们
并不像古代的匠师
,盲目地在海中漂泊,他们自己把定了舵,向着一定的目标走。我认为,他们是最有希
望的。
(有删改)
17.分析文中“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出现的原因。(6分)
1
7.社会上有崇洋媚外的风气;一部分建筑师对中国建筑存在鄙视;一部分建筑师虽对中国建筑感兴
趣,
但缺乏真正的了解。
18.文中“‘国际式’新建筑”的内涵是什么?(6分)
18.承认
机械及新材料的主要地位;有极诚实的精神观念;其构架法的基本原则是先立骨架、次加墙
壁。
19.中国建筑的希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6分)
19.数千年来中
国建筑取得了真正的艺术成就,有其一贯的基本方法及原则;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
料、结构正赶上强旺
更生的时期;拥有文化自信和自觉艺术追求的新建筑师群体正在产生。
四、浙江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汴京的星河
7 10
叶文玲
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那时,我最喜欢
看天上的星河。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
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对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
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于是,我总相信月
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
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
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
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
宝纷纷飞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
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得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
在汴京——开封。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
想过《东
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
素享声誉的汴京,
果不负人愿。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
非同寻常的辉煌。 <
br>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
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
那厢,则一色是明
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
布衣小帽的“市井
人家”。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
抹了点白粉的“酒
保”,还是朱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
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
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
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
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
小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
雾腾腾,碗盏丁冬,吆声大作。那个素享盛名的“第一楼”,更是整日价顾客
盈门,座无虚席。这一切,
不也大有向以时令小吃著称天下的汴京城遗风么?但是,我晓得,这盛况,这
胜景,前些年是断断没有的
,假如没有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荣,一向贫寒的豫东农民,能这样
衣帽鲜亮亮、脸上油光光地
率领举家老小来开封大饱眼福和口福吗?
今年,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逛街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
8 10
再说那灯。
我们抵达之时,虽是正午,却见鼓楼、龙亭这些主要街区,俱已“东风夜放花千树”了。
说也
怪,越盼淡月胧明,偏偏日落迟迟,待挨得黄昏近,笑语喧,好心的主人却又劝阻道:此时去观
灯,保准
你们挨都挨不到跟前!
纵然心急难耐,也只好耐下心来,远远地站在门口,放眼眺望长街,果然是人潮
滚滚,黑压压一片。
虽未亲临,可是一阵阵传来的欢声笑浪,越发教你心痒痒得如痴如醉了。
好容易等到了“灯火阑珊”时。哦,这话儿也许不算准确,已是灯露生凉月横中天了,兴致浓浓的观
灯人
,还是一簇簇一队队地蜂拥不绝。
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工
的彩灯,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
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
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
千姿百态,大方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看,只见高高低低,五颜
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
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
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
消淡了很多光华。
古人观灯,只能欣赏那奇巧百端的扎灯技艺
,点的是蜡烛,糊的是绢纸,纵然巧夺天工,也难经风吹
雪打;而今的灯,有了科学技术辅佐,自然更加
高明。你看那腾跃而起的奔马灯浑身通亮,那纵马奔驰的
勇士目光如炬;那能与人对话的机器娃娃灯前趋
后仰,憨态可掬;那大书“为民作主”的扇子灯来回穿梭,
熠熠生辉。
呵,怪不得,所有的看
灯人都不恋恋于那些只有光色,只亮不转的小灯,却把以上那些巨大的,既有
传统技巧,又有现代化特色
的新鲜有趣的大转灯,密匝匝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点不错,尽管灯节是古代传统,但人,毕竟是80
年代的人,现代人最仰慕的还是科学技术和现代
文明啊!
兴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
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景象——一间小木楼的门窗呀地一声
启开,一根长竿软软地伸将出来,竹竿头
上,滴溜溜地悬了一盏八角宫灯,那宫灯虽小,款式却玲珑剔透,
做工也极精致细巧。一时间,我没看清
灯壁上那悠悠旋转的花卉图样,只觉得像飘过去一簇飞花,一团流
云……
我看得呆了,循了那
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许是那衣衫太红,
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
不清姑娘的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
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
红云……
那红云,那灯彩,久久地晃在我的眼前,直伴着我进入梦境。
午夜,我果然重温了
少年时的梦——我见那闪闪烁烁的星星,却从天河里飞溅下来,变成了“灯雨”,
9 10
洒落在汴京城……
(本文有删改)
10.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4分)
①用词夸饰,辞彩绚丽。②运用铺陈、排比语句。
③语气急切:用副词“果有”“真个”等加强语气,用“你看”“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
1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
①连用10个“一”将“东京梦华”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实场景,使得作品有开有合。
②前文渲染的是“闹”,此处连用“一”凸显的是“静”,形成强烈反差。
③前文铺陈的是“繁”,此处聚焦于“一”,梦与现实交相呼应,让作品余韵十足。
12.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5分)
①先写街的繁荣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 ②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理伏笔。
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 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13.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6分)
①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城市发展新气象感到新奇。
②有感于游人众多,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焕发。
③现代科技让汴京灯节重现历史繁华,实现了“我”的“星河梦”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