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阅读短文及答案
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实习申请书
部编六年级阅读短文及答案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
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
鼻子,说:“大伯,您和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像
。”
“哪一点不像呢?”
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看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
”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
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你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2)鲁迅先生的鼻子本来是天生的,为什么说是碰壁碰的呢?从中体现出鲁迅先生怎样的
性格特点?
(3)请你结合当时鲁迅先生生活的社会环境,谈一谈你对“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
br>壁吗?”这句话的理解。
(4)“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说一说大家为什么笑呢?
【答案】
(1)伯父和“我”谈碰壁。
(2)这是鲁迅用幽默的说法暗示自己受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幽默。
(3)鲁迅
先生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中,他经常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害怕鲁迅
先生的文章,不许他发表
文章,而且还要逮捕他。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当时社会很黑暗,
自己在与反动派作斗争时经常受到挫折与
迫害。
(4)笑我的单纯和幼稚。
【解析】【分析】(1)概括文
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
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
即可。
(2)评价人物性格特点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
体分
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3)谈自己的理解,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
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
有理,没有语病。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
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伯父和“我”谈碰壁。
(2)这是鲁迅用幽默的说法暗示自己受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幽默。
(
3)鲁迅先生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中,他经常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害怕鲁
迅先生的文章,不
许他发表文章,而且还要逮捕他。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当时社会很黑
暗,自己在与反动派作斗争时经常受
到挫折与迫害。
(4)笑我的单纯和幼稚。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阅读理解
草地上的担架:一条腿的周团长倒在担架上,两个抬担架
的战士坐在地上,饿得连头都
抬不起来了。
周团长拿起身边那袋所剩不多的
炒面,看着低头坐在担架前边的那个战士,无力地:“小
同志,你吃一口吧?”
担架前边的战士依然无声地低着头。
周团长自语地:“他可能睡着了。”他吃力地转
过身,看着坐在担架后边的那个战士:“小
同志,你把它吃了吧?”
这个战士无力地说:“周团长……我,不行了,你吃了它……还能走出草地……”
周团长生气地:“我是个残废,吃了它也走不出草地去。”
这个战士:“不!不……”
周团长痴痴地看着担架旁边的水塘,似在自语:“他们都是因为我呀……”
这个战士
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微微摇头。周团长依然在自语:“他们还年轻,应
该活下来……”沉吟片时
,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毅然从担架上爬
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战士微微地睁开眼,看见周团长吃力地爬向水塘,他本能地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
蓦地站起,又倒在了担架旁边。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过身全力向
水塘爬去。
(1)文中哪些词语表明周团长选择了死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2)处于极度饥饿中的周团长和战士互相推让炒面,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
(3)作为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没有勇往直前,却爬进水塘赴死。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答案】 (1)痴痴地、沉吟片刻、毅然、艰难地、全力。
(2)表现
了红军官兵在生死抉择关头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
量。
(
3)这是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特定行动,周团长的赴死,不是消极怯懦的回避艰难,而是
为他人着想,从
大局出发,把生的希望让给年轻战士,以惨烈的壮举来催唤人们勇往直
前,鼓足走出草地的革命信心,其
行为充满了悲壮的人格魅力。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
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评价人物性格
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
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
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痴痴地、沉吟片刻、毅然、艰难地、全力。
(2)表现了红军官兵在生死抉择关头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
量。
(3)这是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特定行动,周团长的赴死,不是消极怯懦的回避艰难,而
是为
他人着想,从大局出发,把生的希望让给年轻战士,以惨烈的壮举来催唤人们勇往直
前,鼓足走出草地的
革命信心,其行为充满了悲壮的人格魅力。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质。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1)作者将“花”比作什么?
(2)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答案】 (1)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间交往的<
br>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2)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解析】【分析】
(1)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
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
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
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
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
不是同一类事物。
(2)考查对
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间交往
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2)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
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
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读《丁香结》,回答文后问题。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在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
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
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
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1)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
(2)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3)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4)
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面巷》中,有这样的诗句:“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
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
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结合本文,
体会“丁香”一词在诗中的含义。
【答案】
(1)①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②花开有紫、红、白等色;③淡
淡的幽雅的甜香。
(2)①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②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
愁心。
(3)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多彩多<
br>姿。
(4)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
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
喻的事物)
、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
物。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
原本意义,结合
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
义。
(4)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
可。
故答案为:(1)①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②花开有紫、红、白等色;③
淡淡的
幽雅的甜香。
(2)①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②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
愁心。
(3)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多彩
多姿。
(4)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
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
断,会应用。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5.拓展阅读
跳绳和踢毽子
林海音
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
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台湾的橡皮筋。
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
。放了学到琉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
做笔切下约寸长的剩余竹管,其粗细同我们用来写中楷字的笔
。很便宜的买一大包回来,
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丈长的绳。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
都会发出清
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跳双绳颇
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拣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
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
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拣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
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
抢钱,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
呢!
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
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
了。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
,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它
用来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
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
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
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两枚制钱用红头绳
穿起来,刚好是
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
顺利。
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可以念:“一个毽儿,踢两
瓣儿。打花鼓,绕花
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1)给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切下 A qiē B
qiè________
②毽子A jiān B
jiàn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这篇文章讲了孩童时的两项游戏:________和________。
②写跳
绳,写了自己小时候用________做跳绳。写踢毽子,写了________以及踢毽子时念
儿歌
的事。
(3)写跳绳的玩法时,作者介绍了哪些玩法?重点写的是什么?
(4)把文章中能反映玩游戏时的乐趣的一句话画上横线。
【答案】
(1)A;B
(2)跳绳;踢毽子;竹毛管;做毽子
(3)作者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拣铜子儿。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拣铜子儿。
(4)这
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
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
br>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本题主要考
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阅读短文的内容,然
后结合前后句(题
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
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AB
(2)跳绳、踢毽子、竹毛管、做毽子
(3)作者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拣铜子儿。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拣铜子儿。
(4)这种绳子
,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
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
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这道题
是按短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
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阅读。
人桥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他们经过50多公里的
急行军,
快要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只有10米多宽,水流很急。河里没有
桥,我军过不去,连长命令三班架桥,二班负责掩护。
三班战士接到命令,立即行
动。他们找不到架桥的器材,就利用仅有的两架木梯架桥,
班长和战士们跳下寒冷的急流,把木梯扛在肩
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一班班长
看到“桥”还不稳,就说:“还缺桥腿,咱们一班来当!”战
士们纷纷跳进急流。两个班的战
士合在一起,有的用胳膊抬,有的用肩膀扛,一座平稳的“人桥”架成了
。架桥的战士们向
岸上的战士喊:“放心过吧!同志们,过吧!”
机枪连迅
速踏上这座“人桥”。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
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
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
赶紧把他扶上去。同志们浸在11月的寒
流里,冻得牙齿咯咯地响,桥面渐渐低下去了。一
班班长大声喊:“同志们,咬紧牙,挺起胸,保证完成
任务!”有的战士唱起来:“野战军什
么也不怕,艰苦和困难吓不倒咱……”大家也跟着唱起来。
进攻的部队踏着这座“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奉命:________。
迅速:________。
(2)从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摘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________
(3)写出文中的排比句。
(4)战士们为什么要“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
【答案】
(1)接受使命,遵守命令
;很快
(2)跳、扛
(3)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
桥的
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
(4)因为要想消灭敌人,就必须渡过这条河,而河里没有桥,又找不到架桥的器材。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奉命:接受使命,遵守命令。
迅速:很快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的掌握。文章画横线的句子
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跳、扛。(3)本题考查学生对排比句的掌握和运用。文中的排比
句: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
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
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
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4)本题
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战士们要“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
是因为要想消灭敌人,
就必须渡过这条河,而河里没有桥,又找不到架桥的器材。
【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
来理解它的含义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的掌握。(3)本题考
查学生对排比句的掌握和运用
。(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7.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往事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
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
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九
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
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
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喜欢,
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
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
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
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
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
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
大。那朵红莲,
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br>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
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
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
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
荫蔽?
(1)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什么?全文的点睛之笔是什么?
(2)第二、三段交代八九年前的作用是_____
A.
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
抒发自己对故乡园院中红莲的思念之情,介意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C.
写一段趋势,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
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设下伏笔。
(3)根据上下文,试推断下面词语的含义。
应:________
菡萏:________
(4)“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中的“不宁的心绪”指什么?
【答案】
(1)对象是母亲!点睛之笔是倒数第四段!
(2)D
(3)应:顺应的意思。
;菡萏:含苞待放的意思。
(4)指我担心母亲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亲情越来越难以表达。
【解析】【分析】(1)考查的是点睛之笔是倒数第四段,(2)考查的是第8 、9自然段
的
作用,(3)考查的是字义,(4)我担心母亲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亲情越来越难以
表达。本题涉及
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
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
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
借助资料等,将课
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时间就是生命
鲁迅是我
国伟大的文学家。他用笔做武器,写文章激励广大群众起来革命。他在从事写
作的三十年间,写作和翻译
了六百多万字。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
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
上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的知识和成就,是
由于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得来的。
鲁迅充分利用时间,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省时
间,就等于延长一个
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
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
,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
看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鲁迅不仅珍惜自己的时
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
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人等他。就是下大雨,他也总是冒着雨准时赶
到。他曾经说过:
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耗费别人的时间和谋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鲁迅珍惜时间,为的是认真学习和写作,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革命
事业。
(1)“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这句话表明________。
(2)鲁迅把忙碌后看书当作是________;把耗费别人的时间看作是_______
_;把节省时间
看作是________。
(3)文章第________
自然段写鲁迅先生珍惜自己的时间,第________自然段写他珍惜别人
的时间。
(4)文章赞扬了________。
【答案】
(1)鲁迅的知识和成就就是靠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得来的
(2)休息;谋财害命;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3)三;四
(4)鲁迅先生珍惜时间、孜孜不倦的品质
【解析】【分析】(1)理解文章
语句的意思,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
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
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2)本题主要考查
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
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
填空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
容,就能
找到答案。
(4)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
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
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赞扬了什么。
故答案为:(1)鲁迅的知识和成就就是靠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得来的。
(2)休息;谋财害命;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3)三、四
(4)鲁迅先生珍惜时间、孜孜不倦的品质。
【点评】(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对中心思想的概括能力。
二、习作作文
9.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
题目:雪地捕鸟
要求:发挥想像,写清事情经过和结果。
时间:雪后初晴
地点:绍兴海边的沙地上
人物:“我”、少年闰土
起因:“我”要闰土雪地捕鸟
经过:①扫出空地;②支起竹匾,撒下秕谷、杂粮;③
看鸟雀觅食;④将鸟雀罩在竹匾
下。
结果:捉到稻鸡、角鸡、鹁鸪、蓝背……丰收而归。
【答案】 略
10.你送过爸爸、妈妈或别的什么人礼物吗?你有过突然收到礼物的惊喜吗?同学们,“礼
物”的种类可多了:它可以是用钱购买的物品,也可以是帮爸爸妈妈做的一件让他们高兴的
事,
还可以是一幅画、一首歌、一张贺卡、一个微笑、一次好的表现,一次表扬,一张高
分的试卷等等。下面
就以《礼物》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写出“赠送”或“接收”礼物时人的
动作、神态及语言等,要写出真
情实感。题目可以另拟。
【答案】 略
11.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才干的时候,你们的成长需要关系呵护,需要教育
引导
,需要批评鼓励,需要宽松净化的环境、需要……
请以“我们年少,我们需要……”为话
题,题目自拟,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卷面整
洁,字迹清楚。
【答案】
略
12.题目:一个我最要感谢的人
提示:在你的
成长经历中,有无数的人给你温暖、快乐、幸福……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忆
起这其中的点点滴滴,你的
心里一定充满了感激。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赶快拿起笔把这
感人的故事告诉大家。
要求:①用词准确,标点正确。②语句通顺,连贯。
【答案】 【参考例文】
一个我最要感谢的人
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懂得了感恩,所
以用点点滴滴的爱,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
扶慰每一颗受伤的心灵。在我成长的岁月中,有太多的人令我
感激,但我最要感激的人,
是我最可亲可敬的妈妈!
她是一个普通的工人,
每天都要起早贪黑,下午五点多才下班。整天都把时间排满了,
根本没有时间来陪陪我,有时我也在抱怨
,说:“就知道上班,上班,一点都不关心我。”
但是,那一次的事使我对她改变了
看法。那天,天空中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以为一会儿
雨就会停了,所以也没有带雨具就上学了。可出乎我
的预料,到第二节课时,雨下得更大
了,同桌对我说:“今天可能有暴雨,不过我妈妈会来接我。”但我
听到这句话时,心里非
常伤心,因为我想我妈妈肯定不会来接我。
下午放学
了,我冒雨冲出学校,突然,我觉得耳边好像有人叫我,但不可能是妈妈,于
是我便头也不回地继续跑。
忽然有一把伞撑在了我的头顶。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妈妈,我
一把抱住了妈妈,她一边把我身上的雨水擦
干,一边说:“你怎么这么不乖啊,我叫你,你
怎么都不理我?”“我不是没听到嘛,而且你在上班,所
以我以为你不会来接我呢。”妈妈
说
:“怎么可能呢?”至今,那次事情我记忆犹新,想起它,心里总是暖洋洋的。
我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等到以后有出息了,报答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