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提高训练阅读二
介绍一件艺术品-创卫作文
小升初提高训练阅读二
父亲的自行车
①有人说,十岁的小孩子崇拜父亲,二十岁的青年人鄙视父亲,四十岁的中年人怜悯父亲。然而,对我来说,这
个世界上父亲是惟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
②父亲是建筑师,工地上所有的工人都怕他,沙子
与水泥的比例有一点差错也会招来父亲的痛斥。然而,父亲在
家里永远是慈爱的,他的好脾气甚至超过了
母亲。在县城里,父亲的自行车众人皆知,每天早晚,他风雨无阻地骑
着吱吱嘎嘎的破车接送我和弟弟上
下学。那时,我和弟弟总手拉着手跑出校门,一眼就看见站在破自行车旁,穿着
旧蓝色中山服焦急地张望
着的父亲。一路上,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而父亲一直能一心两用,一边乐滋
滋地听着,一边
小心翼翼地避过路上数不清的坑坑洼洼。等到我上了初中,父亲的车上便少了一个孩子;等到弟弟
也上了
初中,父亲便省去了一天两趟的奔波。可父亲似乎有些怅然若失,儿子毕竟一天天长大了。
③收到大学
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半夜里听见客厅里有动静,起床看,原来是父亲,他正在台
灯下
翻看一本发黄的相簿。看见我,父亲微微一笑,指着一张打篮球的照片说:“这是我刚上大学时照的!”照片上,父亲生龙活虎,眼睛炯炯有神,好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此刻,站在父亲身后的我却蓦然发现,父亲的脑后
已有
好些白发了。父亲一出世便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惨痛的经历使他深刻地意识到父亲对儿子的重要性。
因此,在他的
生活里,除了工作便是妻儿,他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在办公室与家的两点一线间
,生活得有滋有味。辅
导儿子的学习是他最大的乐趣,每天的家庭作业父亲都要一道道地检查,认认真真
地签上家长意见,每次家长会上
他都被老师称赞为“最称职的家长”。母亲还告诉我一件往事:我刚一岁
的时候,一次急病差点夺去了我的小命。
远在千里之外矿区工作的父亲接到电报时,末班车已开走了,他
跋山涉水徒步走了一夜的山路,然后冒险攀上一列
运煤的火车,再搭乘老乡的拖拉机,终于在第二天傍晚
奇迹般地赶回了小城。满脸汗水和灰土的父亲把已经转危为
安的我抱在怀里,几滴泪水落到我的脸上,我
哇哇地哭了。“那些山路,全是悬崖绝壁,想起来也有些后怕。”许
多年后,父亲这样淡淡地提了一句。
④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与父亲在一起,沉默的时候居多,我却能感觉出自己那与父亲息息相通
的心跳。
离家后收到父亲的第一封信,信里有一句似乎很伤感的话:“还记得那辆破自行车吗?你走了以
后,我到后院杂物
堆里去找,却锈成一堆废铁了。”我想了许久,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给父亲回信:“
爸,别担心,那辆车每天晚
上都在我的梦里出现呢。我坐在后面,弟弟坐在前面,您把车轮蹬得飞快„„
”
1.照样子写词语。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炯炯有神: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危为安: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怅然若失:
蓦然发现:
3.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他风雨无阻地起着吱吱嘎嘎的破车接我和弟弟上下学。
缩句:
②每次家长会上他都被老师称赞为“最称职的家长”。
改写成把字句:
③满脸汗水和绘图的父亲把已经转危为安的我抱在怀里。
改写成被字句:
④我给父
亲回信:“爸,别担心,那辆车每天晚上都在我的梦里出现呢。我坐在后面,弟弟坐在前面,您把车轮蹬
得飞快„„”
改成第三人陈转述:
4.请概括写出全文表现父亲“称职”且体现父爱的几件具体事例。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语境,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
“那些山
路,全是悬崖绝壁,想起来也有些后怕。”许多年后,父亲这样淡淡地提了一句。
..
6.文章结尾写“我”受到父亲的来信后,“想了许久”才回信。“我”此时想了些什么?情绪写出“我”回
信的部
分内容。(50字左右)
①小群是个双目失明、失去母亲的苦孩子。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都因为父亲就是小群的眼睛。
②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不久,小群真的由父亲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带到海
边去
玩,父亲还教会了小群游泳。
③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小群生下来就
面对着一个黑暗的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
比方给他解释红色:太阳就是红色的,它
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把人晒暖和。“我
懂了,”小群说,“红色就是让
人感到光亮和温暖!”“不全对。”父亲细致地解析,“血也是红色的,但它不会发
出什么光来;人血也
是温热的,鱼血却是冷的,但鱼血也是红色的。红色并不总同光和热联系在一起。”小群困惑
了起来。父
亲再作耐心的解析:“发热发光的是太阳,而不是红色;只是太阳能发光发热,同时又是红色的。红色
只
不过是有视力的人看到的一种颜色。”经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小群才逐渐有所领悟。
④以后,( )父亲也这样反复地给小群讲解天空的蓝色,大地的黄色,作物的绿色,()小群却对同光和热有<
br>点联系的红色情有独钟。
⑤渐渐地,小群觉得世界( )陌生黑暗的,( )熟悉多
彩的。他懂得世界上有许多用不着看便能感受的事情。
可是有一次,小群真生父亲的气了。那次,小群让
父亲买个红色的米老鼠书包,当书包买回来小群背着上学的时候,
一位阿姨赞赏地对小群说:“小群这个
绿色书包可真漂亮!”小群回家便对父亲喊:“爸爸,我让您给我买红书包,
您怎么给我买绿色的呢?您
知道我看不见便骗我!”说着,小群便哭了起来。
⑥父亲听了,愣住了,半天没吱声,过了
好一会儿才为小群擦眼泪,说:“爸爸对不起你,小群„„那天买书
包时售货员说只剩一个米老鼠的书包
,所以绿的也买下了„„小群,爸爸是爱你的。”小群感到爸爸用他那慈爱的
大手抚摸着自己的脸庞和头
发,小群就在那一刻理解了爱!
⑦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流过,小群读书的成绩越来越好,当小
群学会了按摩、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父亲却突发
脑溢血去世了。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群痛不欲生。小群
想,今后谁还能做自己的眼睛呢?
⑧然而,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群听到了一句话
,这句话犹如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小群的一生。一位
叔叔在追悼父亲时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和奋
斗,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我
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汲取了力量
和勇气„„”
⑨就在这一刹那,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勇气仿佛一下子全贯注在
了自己的身上。“父亲呀,”他
默默地祈祷,“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困惑------( )
贯注-------( )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的意思
循循善诱:自食其力:
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文章中的括号内:
不是„„而是„„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4.文中写了父亲关爱小群的三件事,请你简要概括如下:
第一件: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
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认真读第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简要说说小群为书包责怪父亲时,父亲为什么愣住了,半天没
有吱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认真读第8自然段,为什么父亲追悼会上的一句话
震撼着小群,又好像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他的心灵?
2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
(1)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都因为父亲就是小群的眼睛。(读1-3节)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读7-8节)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8.给短文加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碗馄饨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
②她走了很
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__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
可是
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
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
老婆婆关切地
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
意
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_________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
br>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
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
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__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
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
⑨有时候,
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视而不见:
疲惫不堪:
2.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词语。
①可是,她__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A.翻 B.掏 C.摸)
②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_________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A.居然
B.竟然 C.突然)
③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__了喜色。(A.露出 B.呈现
C.换成)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
4.文中加点的两个“又”字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个“又”字:
第二个“又”字:
5.第七自然段中用“疲惫不堪”和“喜色”来描写母亲的神态,这种变化表露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6.第六自然段是独句成段,分析其表达上的作用。
7.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说说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修辞手法的认识与运用
1.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比喻成____,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
比拟(拟人):
2.拟人:运用了拟
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以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3.排比: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
情。语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语
3
势,突出情感,增加表现力。
4.设问:引出强调_______,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反问:更有力地强调_____,语气更强烈,发人深省,语气更强烈,激发读者思考。
6.夸张: 强调突出_______,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
7.
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现了______(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达_______(句子
表达的情感)
空山鸟语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
得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
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
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
爱情。
③在
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我
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
子,依偎着、
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
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
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
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
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④山雀
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
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
心
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
,面对着山
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
,少年的好时光,总
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
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
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
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
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
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
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
处容身?
⑤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
了的月华:透着微醺,
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
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
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
——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
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
。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
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
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
了江南“咕——咕——”,我沐着
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
落日更苍凉了哪!“
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
幻的梦
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⑥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
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
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
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
己的心灵,还要做些
什么呢?
⑦还要做些什么呢?
⑧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1.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声,请摘抄出一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2.我知道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
)
(2)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
)
(3)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吗?谁,没有山雀子一
样的欢乐时光呢?
( )
永不放弃
睁开朦胧的睡眼,周围一片白色。进进出出的白衣天使们一看到我,眼神便异样起
来,像我这样一个挣扎在死亡线
4
上的人已无所乞求,一丝目光也是灵魂底层中的一线希冀,即使是异样的。
母亲来了,含着泪;父亲来了,哑了嗓子。好久,没有吃这样可口的饭菜,似乎一生都没有。医生带着两个护士轻
轻
地走来,我看见了笑容,好美!
一阵钻心的疼痛过后,母亲苍老了十岁的脸映在我的眼中
。“明天是你的生日,孩子。”她说。生日?脑海中一片问
号。
也许,当我的生命点燃第十
六支蜡烛的时候,我便将升入天堂。天堂里有谁?上帝,安拉,抑或是坐在莲花宝座上的
金光佛祖?我不
知道。
烛光闪闪,泪水中十六颗晶莹的。星星在闪动。
我很庆幸,我错过了去天堂的班机。
母亲让我吹蜡烛,我并不想吹,如豆的蜡烛不也是生命
吗?它们左扑右闪,躲避着上帝的魔掌,我不也是如此吗?
“生命的诺亚方舟只有靠自己去建造!”我对自己说。
梦中,望见伊甸园,隔着一层淡黄的
薄纱,一切都是朦胧的。上帝仍不愿把自己的天堂展现于世人,除非我升入天
堂。也许那时,我什么也看
不见。
艺术家们幻想了几千年的地方,也许只是一片废墟。
上帝是如此的阴险。我不能做它的奴隶。
我要存活人间!
可是,我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医生的笑脸已有了苦涩。
生命的烛光愈来愈暗。我对自己说。
此时,夕阳向大海洒下最后一点余光,消失了。无尽的黑暗笼罩乾坤。
“你还是清晨蓬勃的
太阳,尽管乌云重重,但浮云岂能永远蔽日……”灵魂中传来一个声音,浑重,低沉。
远处,飘来一阵呜呜咽咽的乐声,如盛夏闷雷隆隆,如秋天凉风飒飒,如冬日铅云密布……
为什么没有春天?当我正处于春季的年龄而生命中的春天便这样过去了吗?
我扪心自问。
没有人回答我。
这时,声音渐渐地淡下去,暗下去,似乎就要消失……
我闭上眼睛。
忽然,一阵激昂的交响乐刺破天空,它激情迸射,充满希望与渴求。我睁开了眼。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明天太阳依然升起……
1.母亲让“我”吹蜡烛,“我”为什么不想吹?
2.“生命的烛光愈来愈暗”、“无尽的黑暗笼罩乾坤”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它暗示了,什么?
3.第11段中“上帝如此阴险”的含义是什么?
4.文章最后一句“明天太阳依然升起……”余味无穷。你从这句话想到了什么?
5.文章标题“永不放弃”表现了“我”怎样的精神?
摸 书
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我说。
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
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遇到知己,又发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
,就是摸书。
5
闲时,从书架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
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
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
趣,心血来潮。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
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
看、摸摸而已。
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打开来读是种享受
,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
开也是一种享受。而那些读过的书,都早已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
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
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我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翻翻
、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
够了,何必再去读呢!
当一本旧书拿在手里,它
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
的风格,版式的内页
,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
发出来。也
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它的文化
价
值反成为第一位的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莫拉说,她过世的
丈夫是个书虫子。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
便是把那些书
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这话的神气像
似
沉浸在一幅迷人的画里。
我忽然想到一句话:“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但我没说,因为她早已懂得了。
1.找出“老妇人嗜书如命”的具体表现,勾画出来。
2.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写出一句,并分析其作用。
3.为什么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
4.如何理解“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与“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