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玛丽莲梦兔
672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15:5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河南省高招办公室-转正自我鉴定范文


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快乐的校园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数10以内的数;读、写10以 内各数;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
个;以及认识“=”、“〉”、“〈”,并比较10以内数 的大小。
重点是理解1—10各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难点是写1-10各
数。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 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在具
体情境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 ,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
“=”、“〉”、“〈”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 大小。
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
流,初 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这 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
始。本单元是学习“数与代数”知 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
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根据刚 入学儿童的年龄
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
抽 象出数的过程,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是选取以儿童将开始的校园生 活为素材,通过“科技
小组活动”、“老鹰捉小鸡”、“拔河比赛”、“快乐的课堂”四个学生感兴趣的综合信息图组成“情境串”,让学生在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解决问
题过程中,系统学习1 0以内数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
能力。本单元设有四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 “科技小组活动”,通过提出
“天上有几架飞机”的问题,引起学生数数的兴趣,图中提供的信息还可以 数
一共有几架飞机、有几个小朋友在参观等,教材只选取了其中一个问题做引导,
通过数理解1 0以内数的意义,并借助自主练习中数“天上大约有几只小鸟”渗


透初步的估计意识。第 二个信息窗是借助学生熟悉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在数扎小辫女孩“排第几”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 另外一个含义——序数的含
义;同时通过理解穿红上衣男孩“身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帮助学生进一步
体会序数的含义。在自主练习中,借助“饭前准备”的画面,学习2个2个数
的方法,初步渗透 按群计数的方法。在“贴一贴”练习中培养学生简单找规律
的意识。第三个信息窗是学生喜爱的“拔河比 赛”,借助学生已有的游戏经验,
引起学生的争论。两边人数不相等不能开始比赛,同时这幅图有动态变 化的特
点,跑过来的小朋友的加入使两边人数相等可以进行比赛,从而学习比较两个
数的大小。 第四个信息窗是“快乐课堂”,以两幅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借助树
上苹果数量减少到一个也没有来认识有 关0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产生亲切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2、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3、充分利用自主练习,扩大学习空间。
4、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5、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励学生的学习。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8课时。
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1、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自己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事物
的多少、大小、 轻重等关系。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
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 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密
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三、教材分析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 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 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
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高矮、长短、粗细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 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
对话引出“怎样整理”的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借助体 会分类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借助自主练习的第3题,提出“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让学生进一
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第二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
明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经 验或其他方法,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
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 较“长短、多少、大小、
轻重、粗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远近”和“宽窄”,
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
——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10以内的 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的减
法;10以内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 探索规律”等内容。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20以< br>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
的重点内容之一,在 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
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联 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
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 提高
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 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
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 0以内的两步加
减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
的方法解决。
3、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
内的加减法解决 简单的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
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是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发现 并
提出问题的学习情境。
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通 过有关的操
作练习进一步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倡导方法多样化。
4、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口算能力。
5、注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应用意识。 < br>6、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
数的加减法,还要 考察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6课时。
第四单元 有趣的游戏
——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
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及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
状的过程,并通过与同 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4、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和 辨认从不同方向观
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
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引 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
间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
龄特点,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主动观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
习知识。
本单 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
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辨认从不 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前一部
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其中在相对面判断左右,对学生来说比较 困难,教学中
应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知识。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学生 主动参与活动,重视亲身体验。
教材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和身边常遇到的一些现象,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经 验学
习有关方位和视图的初步知识。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信息窗一,是借助学生熟悉 的两个小朋友“指鼻
子、指眼睛”的游戏画面,引起学生对左、右方位的讨论。在自主练习中,借
助“二人听口令击掌”的游戏画面,扩展到对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的学习。
信息窗二,是利用几个 小朋友一起看照片的现实情境,引起学生对汽车和小兔
拍摄位置的讨论,开展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 状知识的学习。在自主练习
中利用小鸟和小猫从不同位置看房子,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和巩固。
三、教学建议
1、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原有经验为基础,开展学习活动,辨认上
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分辨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学生在家庭、在学校、
在商店……多种 场合都接触过这些事情,只是没把这部分内容作为系统知识来
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很好的经验基础,因此 在教学中除利用课本中的素材外,
还可以设计多种情景,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学习本课的内容。这样做, 可使学


生感到亲切、有兴趣,乐于参与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学习的空间,便于学生联想和交流。
2、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初步建立前后、
上下、左右等方位,学会用简单的方位知识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辨认从
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形状等内容,单靠教师认真讲解和学生记忆是学不好的,重
要的学习方式是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现实活动, 使其身临其境,在解决具体问题
中,用亲身体验唤起对经验的联想,从而学会本课有关内容。学生在亲身 感受
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学到的知识才能扎实、灵活,学到有用的知识。由于
是初步学习这 些知识,只是积累直观经验,不宜作过高要求。
3、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主动与身边的生活相 联系,在应用中逐步巩固。
有关方位和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初步知识是现实经验的系统化,处处可
以找到它们的“影子”。另外,此类知识很难通过几节课,几个例子,一下子
学会,只有通过不 断地辨认,不断地观察,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变为得心应
手的知识。为此,教师除重视课堂中的体验学 习外,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实际
进行应用,学生能经常用简单的方位知识和辨认物体形状的知识解释和描 述一
些周围的事物,在应用中逐步建立方位感和空间感,才能真切地体验到数学好
玩,数学有用 。
4、除教材提供的游戏外,教师还可联系当地学生实际,设计结合本课内容
的其他游戏,进 行教学,达到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目的。
5、对本单元中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要重点考察学生是否 学会了用前后、上
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否正确地从上面、侧面辨认简单物体的形状。
同时,还要了解学生与小伙伴合作,主动运用知识的情况。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3课时。
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11-20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十几加几(不
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 情境,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认识11-20
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 < br>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
位”和“十位”; 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
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具 体实例,能正确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
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4、经历用20以内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
估计意识。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它是认< br>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掌握好本单
元知识也为后面学习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多位数的认识打下基
础。因此,指导学生加强学具操作,深入理解数 的意义,切实掌握好本单元的
知识是打基础的工作,非常重要。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一是注重在操作中感知。为了初步建立数的
概念,教材强调学生手、脑、口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活动。二是倡导
计算方法多样化。在计算教学方面,教材充分尊重学生的多种想法,让学生主
动 去探索答案。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信息窗的情境取自于真实的素材,是一幅小学
生在给 海鸥喂食的场面。通过观察,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展开对11—20
各数的认识。在认识11- 20各数时,结合摆弄学具和计数器,先学11,认识计
数单位和数位,掌握基本的内容,再认识11- 20各数。借助从画面提出的“现
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岩石上现在有多少只海鸥”的问题,引出计算 十几加
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学习。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些
内容有意识 安排在练习中学习和扩展。如在自主练习中,设计有“按顺序写数”,
进一步学习数的顺序;“填<、> 或=”让学生学会比较数的大小;“估一估两堆
共有多少块糖”渗透估算,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引导学 生全面掌握本单元内
容。


四、教学建议:
1、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2、提倡算法多样化。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3、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4、本单元的评价除考察知识技能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热情主动地参与各
种学习活动,是 否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6课时。
第六单元 谁的手儿巧
——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空 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
种形状的物体,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 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
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 累大
量感性认识将对今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 主要特点是,强调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生动活泼、主动
参与的具体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
本 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以真实的照片呈现了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长
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塑料球 ,饮料桶等实物进行有趣的拼搭活动的情境。
通过小朋友对话的方式提出了“我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 ”的问题,引入学
生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在认识过程中,先把一个小朋友摆 “火车”用的物品进行分类,然后初步抽象出标准的几何形体让学生认识,在学生
有了初步表象的情况下 ,让学生知道这些形状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和球,使学生能直观地分清这几种形体,初步记住 它们的样子。自主练习中,
通过“连一连”、“涂一涂”、“圈一圈”等动手活动的练习,进一步让学生
以体验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
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能力,发展初步
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
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 趣。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拼搭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直观认识几何形
体。
2、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由大量感知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比
较能力。 3、对于本单元的评价,既要注重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几何形体的情况,如是否能
正确的辨认与区分长 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还要注意评价学生初步的操作、
观察、比较能力的发展情况,以及主动与同伴 合作的情况。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2课时。

第七单元 小小运动会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选取了学生熟悉的 低年级学生运动会中的“报名”、“领饮料”、
“投沙包比赛”、“赛跑分组”、“领奖”等为素材,提 供丰富的直观信息,
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
二、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10以 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
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 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
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
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教材编写上选取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为素材,提供
了丰富的信息。在知识编 排上打破了传统的编排方式,而是把20以内的进位加
法和退位减法分别放在两个信息窗内,教材只安排 了9+6、6+9和16-9、11-3
进行合作,探索学习基本的口算方法,把其余内容安排在自主练 习中,学生运


用已掌握的基本的口算方法完成全部内容。教材由解决现实情景中的问题引 发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动
脑思考,合作交 流,展示多种算法。
本单元设有五个信息窗,信息窗1和3是学习20以内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
法的口算方法,信息窗2和4分别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信息窗5又是对本单元 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第一个信息窗是“参加运动会报
名”,通过提出“需要写多少码?”的问题,引出 对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口算
方法的探索,并通过自主练习进行巩固。第二个信息窗是“领材料”,通过 解
决“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巩固
加法的口算方法 。第三个信息窗是“投沙包比赛”,借助“谁赢了?”的问题,
探索20以内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 在自主练习中加强巩固。第四个信息窗
解决“赛跑分组”情景中引出的“怎样分组?”等有关问题,加强 20以内退位
减法知识的应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巩固算法。第五个信息窗是“领奖”,
借助成绩统计和分发奖品,引导学生提出多少个问题,综合应用20以内数的进
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 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体验本单
元的应用价值。
三、教材编写特点
1、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
串”。
本单元选取了学生熟悉的低年级学生运动会中的“报名”、“领饮料”、
“投沙包比赛”、“赛跑分组 ”、“领奖”五个主题情境,构成了具有横向联
系的“情境串”。由情境引发一系列有联系的问题,形成 “问题串”。
2、教材的编排为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留有较大空间,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
本单元在知识的编排上不再采取传统的编排方式,加法不再分9加几、8
加几------4、 3、2加几,即大数加小数,小数加大数;减法中也不再分十几
减9、十几减8、-------十几减 4、3、2,即先减大数,再减小数等琐碎的知
识点,而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分别放在两个 信息窗内,只安排了
9+6、6+9和16-9、11-3进行合作,探索学习基本的口算方法,其余的 内容
全安排在自主练习中,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口算方法完成全部内容。


3、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材把算式从实际问题 里抽出后,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
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展示多种算法,在尊 重创造、尊重个性的原
则下,提倡学生在共享思维成果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教材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 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把学习新知识
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 学习融合在同一过
程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体系框架。信息窗1和3是学习20以内数进
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信息窗2和4分别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
减法解决问题,信息窗 5又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5、练习题渗透函数思想。
教材在加、减法的练习题 中,多处有意识地把有关的口算题按规律排列,
让学生在算出得数的同时,从中体验到一个加数不变,另 一个加数与和的变化
关系;感受到减数不变,被减数与差的变化,以此渗透函数思想。
6、回顾整理的创意形式新颖。
回顾整理这部分教材的编排采取“营地式”的呈现方式。把全 单元的内容
相聚于“大本营”内,大本营共分为六个营区,以不同颜色的小旗为营区的标
志。蓝 、黄营区复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绿、深蓝营区复习20以内数的退
位减法;黄、绿、深蓝营区分别 对加减算式进行分类整理,为红、紫营区填写
加法表和减法表作好了准备。
通过各个营区设计的不同活动,完成对整单元所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
四、具体的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
位减法的口算方 法,并能正确地口算;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 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在
教师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 学会有
个性地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
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建议
1、活用情境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教材中的五幅情境图,展现了“小小运动会”的种种情境。教学时,教师
不要静止的“观察”,机械的 “问答”,要活用情境图。有的情境图如“运动
会报名”、“投沙包比赛”、“赛跑分组”可组织学生模 拟活动,引导学生学
习。有的情境图如“领饮料”、“领奖和公布成绩”,可通过看图讲故事,启
发学生学习。学生们有了经历和体验,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就会亲切而有积极
性。
2、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尊重学生有个性的选择计算方法。
根据一年级学 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特性,
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动口说 等学习活动探索口算方法。在探索
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性不同,思维特点不同,经验基础不同,同一道 题目会
提出许多不同的口算方法。教师要注意鼓励、尊重学生算法的多样化,不要统
一限定一种 口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反思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培养学生有
个性的学习。
3、构建开放的课堂,激活学生问题欲、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材在“你说我讲”栏 目中,虽然设计了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方法,但教师在教学时,不能用这些“问题”和“方法 ”限制学生提问的方向
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应创设开放、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 br>展开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探索,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加强高效率的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学生 应练好的数学基本功之一。按《课
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末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迅 速地进
行口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8-10题。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学时,教
师要注 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练习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
练习形式要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练 习过程中要承认差别,逐步提高要求。开始


只要求掌握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口算;在正确 的基础上再要求迅速。练习方法,
开始可看卡片,逐步到听题口算,最后开火车或口算抢答。练习一定要 强调高
效率。
5、对本单元知识技能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
的加减法,还应考察学生是否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
实际问题能力的发 展情况,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和积极性表现
情况。
六、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4课时
第八单元 雪山乐园
——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综合运用所学的
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 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
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
成功感。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全册学习内容的总复习,对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形成初步归纳整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的复习内容是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图形与位置,分类与比较、
统计初步知识。
教材用一个涵盖了整册知识的十分综合的活动场景——雪山乐园提供线索,
通过解决“主题情境 ”、“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中一系列有挑战性的问
题,对全册知识进行整理与反思。通过反思对自 己的所知、所能、所会有清楚
地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复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是具有明显时令特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
综合情境图。在这一情境图中,涵盖了本册教材“数与代数、空 间与图形、统
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大领域各个单元的所有内容。第二部分是根据综合情


境图中的信息,按知识板块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回顾与整理的内容。采取引导、
提示、点拨、指 导的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回顾与思考,目的是将更大的空间留
给学生,让学生借助提供的线索,对各单元 中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
复习。第三部分是配合回顾与整理的思路,精心设计的覆盖各个单元知 识内容
的综合练习题,目的是使前面理性的复习与整理在这里得到具体落实,以此完
成对所学内 容的巩固与提高。
三、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综合情境图,引导学生按知识板块进行回顾整理。
教材设计了“雪山乐园”这样一幅综合 情境图。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仔细
观察画面,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然后按照“回顾与 整理”
中所划分的知识板块分别进行回顾整理,解决问题。
2、提倡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整理复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 进行独立地思考,回顾
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然后通过合作交流互相补充,逐步完善。在整理的过程中,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全面条理地整理出全部知识,只要能整理出一点,教
师就要为他们高兴,给 予表扬鼓励,从而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收获,增强学习的
成功感,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教师要对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给予适当的指导。
这是学生第一次对全册教材进行回顾 整理,学生受观察能力、认知水平、
综合分析等能力的局限,开始可能不会全面、系统的整理知识或顾此 失彼。教
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做具体针对性强地指导。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6课时











2018----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学单元教学计划
一年级






望城冯北小学
2018.09

生日快乐英文怎么写-诗歌小报


情人节表情包-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北京市中考网


广东高考网-职称外语考试用书


美行思远-大学生创业策划书范文


泰戈尔飞鸟集-我最欣赏的人


除夕祝福短信-初三物理教学总结


创业活动-河南省会计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