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巡山小妖精
926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16: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国际关系学院分数线-在沙漠中心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十二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弓娟歌 代课教师: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
单元教学内容:
变化的量 正比例 画一画 反比例 练习四
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在具体情
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 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 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或者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
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3、 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实例,会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
指示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课时安排:
变化的量 1课时
正比例 3课时
画一画 2课时
反比例 3课时
练习四 1课时
单元测评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变化的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教学难点:
1
修改栏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十二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弓娟歌 代课教师:
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观察表中所反映的内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两个量?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4、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
二、合作交流: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
化观察书上统计图
1、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
明。
3、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 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
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5、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6、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的规律吗?
三、汇报点评: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40页第1,2,3题
五、拓展延伸:
你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两个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怎
样变化的?

2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十二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弓娟歌 代课教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正比例
教学目标: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
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教学重点:
1、 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下面是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把表
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分别发现了什么 。
边长cm
周长cm
边长cm
面积cm2
1
4
1
1
2

2

3

3










2、请把上表填写完整。
3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十二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弓娟歌 代课教师: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都是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
的。
4、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不变。
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不相等。
二、自学感悟:


完成课本第3题
三、合作交流:
结合两个实例,四人小组内说一说: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
相同;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 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周长与边长的
比值相同。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四、汇报点评:
正比例的量的特征:
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相
同。
正比例关系:yx =k(一定)
五、巩固练习
P42练一练第1题
六、课后练习
P42-43练一练2-4







4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十二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弓娟歌 代课教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正比例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正比例含义的理解 ,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
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2、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加深对正比例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练一练。
1、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 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 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3) 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
2、 根据下表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 高相对应的数值,判断当底是
6厘米的时候,它们是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随高的变化而变化,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
高的比值不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成正比例。( 也可以用
公式进行说明)
3、 买邮票的枚数与应付的钱数成正比例吗?填写表格。先填写表
格,再说明理由
5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十二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弓娟歌 代课教师:
应付的钱数随购买的枚数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比值不便。所以应付
的钱数与买邮票的枚数成正比例。
4、找一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
5、先自己独立完成。
然后集体订正,说理由。
二、课堂小结:
三、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正比例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正比例含义的理解 ,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
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2、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加深对正比例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⑴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⑵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⑶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总量。
6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十二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弓娟歌 代课教师:
⑷三角形的高一定,面积和底。
⑸被除数一定,除数和高。
⑹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
⑺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
⑻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⑼圆的半径和面积。
⑽人的身高和体重。
2、填空。
⑴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成( )
⑵三角形的底一定,它的面积和高成( )
⑶食堂买回150吨煤,少的吨数和剩下的吨数( )
⑷出勤率一定,出勤人数和应出勤人数( )
⑸总路程一定,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 )
⑹每辆卡车每次运货的吨数一定,运的总吨数和运的次数( )
⑺圆的周长与( )成正比例。
⑻正方形周长与( )成正比例,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 )
二、指导练习。
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价×数量=总价
3、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4、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5、底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6、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
7、被除数×除数=商
8、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学生口答,全班订正。)
三、作业.


7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十二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弓娟歌 代课教师: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画一画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 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
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 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1、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 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
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教学难点:
1、 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
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2、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尝试:
(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8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十二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弓娟歌 代课教师: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7、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8、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9、圆的半径与周长。
10、圆的面积与半径。
(二)、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二、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课本44页例题
重点找出正比例图像的特征。
三、汇报点评:
小组汇报,集体点评。
归纳总结:
1、表示成正比例 关系的两个相对应量中的各点在同一直线上,即正比
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2、从图像中可以直观看到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45页“练一练”第1题
五、拓展延伸:
完成课本45页“练一练”第2,3题









9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十二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弓娟歌 代课教师: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画一画
教学目标:
知道成正比例的两个量所对应数 值的点连成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并
会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正比例图像,会根据一个量估计另一个量的
值。
教学重难点:提高识图,分析问题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件出示练习
彩带每米售价4元,购买1米、2米、3米……彩带分别需要付多
少钱?
⑴填一填
长度米
价钱元
0
0
1
4
2

3

4

5

6

⑵把上表中长度和价钱所对应的点描在图中,再顺次连接,并回答
问题。
①引导学生分析单位长度取多少元比较合适。
②让学生画出方格。
③描点。
④连线。
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你发现了什么?
②估计一下买1.5米彩带大约要花多少钱?
③小刚买的彩带长度是小红的3倍,他所花的钱是小红的几倍?
⒉小结:
成正比例的两种量所对应数值的点连成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二、练习:
10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十二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弓娟歌 代课教师:
⒈ 圆的直径和周长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⒉ 教材第23页第3题。
三、作业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反比例
教学目标:
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
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
例。
教学难点:
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
例。
教学过程:
11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十二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弓娟歌 代课教师:
一、温故互查:
1、什么是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2)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一定,奶牛的头数和产奶总量。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二、自学感悟:
1.完成课本46页两个表格。


仔细观察: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2. 王叔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行驶所需时间如下。
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
王叔 叔要去游长城,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行驶所需时间
如下。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
自行车速度(千米时)
时间时
10
12
大巴车
60
2
小轿车
80
1.5

三、合作交流:
像这样,速度和时间两个量, 速度变化,所用的时
间也随着变化,而且速度与时间的积(也就是路程)一
四、汇报点评: < br>定,我们就说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结合两个例题,四人小组内说一说: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 点?
反比例的量的特征:
两种相关联通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 化,并且
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
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
反比例关系: X×Y=K(一定)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47页“练一练”第1题
12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十二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弓娟歌 代课教师:
六、课后练习
课本48页第2,3题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反比例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反比例含义的理解,并能根据反比例含义判
断成不成反比例。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加深对反比例含义的理解,会判断成比例。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⒈ 教师问:反比例的意义及字母表示式。
⒉ 课件出示下表:
平均每天看的页数
看完全书所需的页数
⑴ 填表。
⑵ 想一想:平均每天看的页数和看完全书所需的天数有什么关
系?并说明理由。
⑶ 同桌交流。
⒊ 判断:
⑴ 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成反比例吗?
10
12
15

20

30

40

13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十二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弓娟歌 代课教师:
(2)长方形周长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吗?
A、学生独立思考。
B、组内交流。
C、指名回答后师订正。
4、说说成反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深化练习:
1、填表并回答问题:
每天修一条水渠,每天修的米数和所需的天数如下表:

每天修的米数
天数
10
30
15
20
20


12
30

40

1)表中(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写出三组这两种量所对应的两个数的积( )、( )、( ),
这个表示( )。
3)两种相关联的量成( )比例。
2、判断成什么比例:
1)车轮直径一定,所行路程与轴轮的转数( )
2)如果x÷y=712×2,则x和y成( )比例。
3)xy=7+4,则x和y成( )比例
7-xy=3,则x和y成( )比例
X:4=5:y,则x和y成( )比例
4)一个非零自然数与它的倒数成( )比例。
5)长方形体积一定,底面积与高成( )比例
长方形面积一定,长和宽成( )比例。
三、作业:




14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十二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弓娟歌 代课教师: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正反比例的比较练习。
教学目标:
通练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 例的意义,熟练掌握判断正
反比例关系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如何判断成正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中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如何成,成什么比例。
⑴ 每公顷产量一定,播种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⑵ 中产量一定,每公顷产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⑶ 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和速度。
⑷一个人的年龄和他体重。
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⑴ 除数一定,__和__成__比例。
⑵ 被除数一定,__和__成__比例。
⑶ 前项一定,__和__成__比例。
⑷ 后项一定,__和__成__比例。
⑸ 分子一定,__和__成__比例。
⑹ 比值一定,__和__成__比例。
⑺ 圆的周长和直径成__比例。
⑻ 三角形面积一定,__和__成__比例 。
⑼ 长方形面积一定,__和__成__比例 。
⑽ 长方形周长一定 ,__和__成__比例 。
二、 对比练习。
1. 说说下列算式中哪个量一定,哪两个量成什么比例。
单价×数量=总价
15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十二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弓娟歌 代课教师:
速度×时间=路程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 利用关系式判断
⑴ 8X=Y,X和Y成( )比例。
⑵ X2=Y,X和Y成( )比例
⑶ XY+2=4, X和Y成( )比例
⑷ YX=4, X和Y成( )比例
⑸ XY=8, X和Y成( )比例
三、作业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 能熟练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
正比例或反比例
3、会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指示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6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十二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弓娟歌 代课教师:
二、练一练
1. 完成第49页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订正。
2、运用反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第46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订正。
3、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完成第46页第4、5题。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订正。
4、阅读你知道吗?
认识反比例图象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曲线。
三、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第四单元测评
两课时
一、填空题。(每小题2%,共26%)
1、35:( )=20÷16==( )%=( )(填小数)
2、因为X=2Y,所以X:Y=( ):( ),X和Y成( )比例。
3、圆柱体的侧面积一定,它的底面周长和高成( )比例。
4、圆的周长和半径成( )比例。
5、两个正方体的棱长之比是1:2,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 )。
6、a、b、c三个量的关系式是a=b÷c,如果b一定,a和c两个量成( )
比例。
7、A、B两地相距6千米,在比例尺是1:300000的地图上应画( )
17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十二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弓娟歌 代课教师:
厘米。
8、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距离6厘米,乙丙两地距离8厘米;已< br>知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120千米,乙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 )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9、在比例尺为1:2000的地图上, 6厘米的线段代表实际距离( )。
10、比例尺=( ):( )。
11、把一个直径4毫米的手表零件,画在图纸上直径是8厘米,这幅图
纸的比例尺是( )。
12、用同样的瓷砖铺地,铺64平方米要320块,照这样,铺20平方米
要( )块。
13、根据规律填空并判断比例关系。
X 2 3 5 10 ...
Y 4.5 7.5 12 ...
X与Y(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X 2 3 5 10 ...
Y 4 2.4 12 ...
X与Y(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二、明辨是非。(每小题2%,共28%)
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甲数就是乙数的34。( )
2、把10克的农药溶入90克,农药水与水中农药的比是9:1。 ( )
3、800米赛跑中,运动员的速度和所用的时间成反比例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正比例。( )
5、花生的出油率一定,花生的重量与榨出花生油的重量成正比例。
( )
6、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与比例尺成正比例。( )
7、正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
8、订阅《鹤壁日报》的总钱数和份数成正比例。( )
9、零件总数一定,已生产的零件和未生产的零件个数成反比例。( )
10、人的体重和身高成正比例。 ( )
18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十二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弓娟歌 代课教师:
11、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成反比例。 ( )
12、水总量一定,用去的水和剩余水的吨数成反比例。
( )
13、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 ( )
14、比例尺是一个比 ,所以它没有单位。 (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共14%)
1、铺地面积一定,( )和用砖块数成反比例。
A.每块砖的边长 B.每块砖的面积 C.每块砖的周长
2、要把实际距离缩小到原来的15000 ,应选择的比例尺为( )。
A 1:50000000 B 1:5000 C 5000:1
3、每公顷小麦产量一定,种小麦的面积和总产量( )。
A.不成比例 B.成正比例 C.成反比例
4、会议室的面积一定,里面的人数和每人所占的面积( )。
A.不成比例 B.成正比例 C.成反比例
5、( )中的两种量不成比例。
A、从北京到广州,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和所需时间
B、一箱苹果,吃去的个数和剩下的个数。
C、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
6、某校学生总人数一定,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7、把线段比例尺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1)1:50 (2)1:200 (3)1:20000000 (4)1:5000000
四、数学与生活。(32%)
1、在比例尺是1:300000 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10厘米,甲乙两
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 车的速度比是
2:3,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6%)

2、一块直角 三角形钢板用1:200的比例尺画在图上,两条直角边共长5.4
厘米,它们的比是5:4、这块钢板 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4%)
19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十二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弓娟歌 代课教师:


3、用收割机收割一片麦田,每天收割的面积和需要的天数如下表。
每天收割的面积(公顷) 120 60 40 20 15
需要的天数 1 2 3 6 8
(1)表中( )和( )是相关联的
量,( )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4%)
(2)表中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 ),这个积所
表示的的意义是( )。(2%)
(3)因为每天收割的面积和需要的天数的( )是一定的,所以
每天收割的面积和需要的天数成( )比例。(2%)
4、下面的图像表示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测得的不同物体的高度和
它的影长之间的关系。
(1)看图填写下表。(2%
物体高度m
影 长m
1

2

3

4

……
……
(2)根据图像推算,如果一个物体的高度是6.5米,这时它的影长是
( )米。(2%)
(3)物体的高度和它的影长成( )比例。(2%)

5、 某小区要修建一个长方体游泳池,在比例尺是1:200的设计图上,
游泳池的长为30厘米,宽为10 厘米,深为1厘米。(4%)
①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②按这图纸施工,修建这个水池要挖出多少立方米的土?


20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十二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弓娟歌 代课教师:


6、电影院在中心广场北偏东60°方向、距中心广场实际距离约240米
的地方。请在图中标出电影院的所在地。(4%)





















21

汉普顿-税务自查报告范文


三十六大-述廉述职报告


小心愿-国庆安排


广州中医药大学录取分数线-银行信贷员工作总结


师德师风学习总结-安全保卫工作计划


江西省财政厅网-幼儿教师年度个人总结


编剧专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蛇果的营养价值-大学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