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答案
2019年高考数学试卷-蚌埠学院分数线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
一、社科文
1、解析:答案D。“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无中生有。
2、解析:答案C。
A、是“相通”,而不是影响。B、不是“时代”,是“才气、学养、
心态”。D、强加因果。
3、解析:答案C。 A、原文是:“立足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不是“创新”。
B、没有弃形式。
D、时态错误,是“时期”,不是“以后”。
二、文言文
1解析:B、
渝,改变、违背。可以用成语联想法:矢志不渝,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
向。
2、解析:答案C. 表条件,那么。
A、介词,在;介词,跟。B、表修饰,连接状语;
表转折。D、取独;的。
3、解析:A.
①、体现了。②、不是。③、是。④、为官吏立法令,不是。
⑤、很直接,是。⑥、是。
4、答案C. 以退为进,错误。
5、(1)(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阻止百姓。
(2)(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意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
(3)国君你想要称霸诸侯成就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根本的事情做起。
译文:
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凡治理人民,一必须知其疾苦,
二是要厚施德
惠,三是不用刑罚恐吓,四是不用强力禁制。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
桓公说:
“我知道这四条很好,但是人民少,该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人民少,并不可怕
。
从前天子立在中央,地方千里,只要具备上述四条,怎么怕人民少呢?治理人民,不知
其疾苦则人民憎恨,不厚施德惠则人民多怨,用刑罚恐吓则人民多行欺诈,用强力禁制则
是去者不肯再回,来者也裹足不前了。所以,圣王治理人民,不在乎人口的多少。”桓
公说:“
好,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仲回答说:“诚信而极仁,严肃而
有礼,认真注意这
四者,就可以实行。”桓公说:“请详细加以说明。”管仲回答说:
“守信用,人民就相信;
行仁政,人民就怀德;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
常语说,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
就是信;非其所欲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
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
桓公说:“好呵!
桓公又问说:“我想修明政事以行时于天下,可以做到么?”管子回答说
:“可以。”
桓公说:“从哪里做起呢?”管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桓公说:“爱民之道如
何?”
管子回答说:“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他们事业互相关系,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
br>亲了。宽放旧罪,救助旧宗,为无后者立嗣,人口就增殖了。减少刑罚,薄收赋税,人
民就
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土,使之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出令不改,人民就务正了。
这些就是
爱民之道。”桓公说:“人民富裕而又团结了,该如何使用他们呢?”
管子说:
“开发财源提倡百工,以保障人们的需用;贡献才力而尊崇贤士,以奖励人
们求知;施刑罚不要
苛刻,以有利于百姓。实行这些措施没有私心,就能够团结众人;
说话一定算数,法令就不
会失灵。这就是役使人民的办法。 ”
桓公坐在位置上,管仲、隰朋进见。站了一会儿,有
两只鸿雁飞过。桓公叹息说:“仲
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
多远,愿到哪里就到哪
里,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
?”管仲和隰朋都没
有回答。桓公说:“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管子回答说:“君上您
有成就霸王之
业的心愿,而我则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桓公说:“仲父
何必这样,
为什么不进直言,使我有个方向呢?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
,仲
父不发一言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到治国之道和学得治国的法度呢?”<
br>管子回答说:“您要成就霸王之业兴举大事么?这就必须从它的根本事情做起。”桓公
移动身体离开席位,拱手而发问说:“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管子回答说:“齐国百
姓,便
是它的根本。百姓很怕饥饿,而当前收税很重;百姓很怕死罪,而当前刑政严酷;
百姓很怕劳
顿,而国家举事竟没有时间限定。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愁饥饿;宽缓
刑政,百姓就不愁
死罪;举事有时间限定,百姓就不愁劳顿了。”桓公说:“我听到仲
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
了。我不敢私听这些话,要举荐给先君才行。”于是命令百官
有司,削好木板并备好墨笔。第
二天,全体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为百官确立了法令。
使纳税者只出百分之一,孤幼不准处
刑,水泽按时开放,关卡只查问而不征税,市场只
书契而不深税,对近处示以忠信,对远处示以
礼义。这样实行了几年,人民归附之众,
竟好象流水一样
三、诗歌鉴赏
1
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
照天光
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
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
显泉流山中的奇观
,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
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
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
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作者储光羲以写田园山水诗
著称,其诗多描绘农家生活、田园风光,
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咏山
泉》可谓诗人吟咏山水的著名
诗作。
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此诗的内容组合与
行文结构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扣
“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
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活气;
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
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
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
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诗
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
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
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
潇春雨般泼洒半空,
煞是壮观。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
刻画,把飘
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
遭遇冷落的境况:尽
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
山泉原先的那
种清澄和,那种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
映地”“飞
空”。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
br>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由此看来,《咏
山泉》是一首别致的山水诗,其独特的艺术技巧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
相媲美:全诗形象生动
,画面清新鲜丽,诗人既泼墨渲染,又精雕细刻,把清泠丰溢的
山间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读者
面前。《咏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
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
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
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
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
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
观,耐人回味。总之,咏山泉与
明心志的高度和谐统一,使此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
(殷璠《河岳英灵
集》)。
【作者简介】
储光羲 (706或707—760
或763)唐代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公元726年(开元
十四年)登进士第,授汜水尉后
为安宜县尉尉。公元751年(天宝十年)转下邽尉,后升
任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禄山陷
长安时,受伪职。安史之乱后,被贬谪,死于岭南。
为盛唐著名田园山水诗人之一。其诗多为五
古,擅长以质朴淡雅的笔调,描写恬静淳朴
的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有《储光羲集》5卷,《
全唐诗》编为4卷。
四、现代文阅读
1.【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
、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
临其境。
【解析】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
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
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
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俯
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
。
2.【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解析】作用题
,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
峡谷的高峻险恶,此
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
兢”的“我”,这是映衬;二
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答题是注意不
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
3.【答案】(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
迫,胸
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 :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解析】鉴
赏人物形象题。这一题型也是平时训练重点,只需找出和人物相关的内容,
再根据内容概括
形象的特点即可。
4.【答案】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解析】探究题。无论是探究深刻
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
不能只局限于一点。深刻意蕴:①角度
一:整体把握。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
险;②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表现团结协作
,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③
角度三: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隐喻人
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
而不能想牛 那样软弱畏缩。④角度四:“我”和领队。表现艰
苦环境能磨练人。情感取
向: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需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去发掘。
(二)
5.含义:(1)契诃夫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主人公(形象)数量和类型是十
分丰富的。(1
分)(2)契诃夫表现了19世纪末俄国的时代生活特性(或19世纪末俄
国的社会的广阔
性)。(1分)
作用:领起全文(或领起下文)。(2分,答“承上启下”得1分)
6.对比手法的使用
:用巴尔扎克等作对比,说明了契诃夫巨大的文学成就:引用手法的
使用:为了说明契诃夫对
文学创作的理解和创作追求,作者引用了较多契诃夫的原话,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答“长
句的使用”、“比喻”、“拟人”等酌情给分)
7.我们的时代发现了契诃夫文学创作的深
刻性,(2分)这“深刻”主要表现在对写作的目
的与作用的认识,要给创作更大的自由空间
,作家有责任反映人民的现实生活。(2分)
8.答案要点:(1)要表现生活;(2)要生活
在人民中间;(3)有责任表现人民的生活,
人民的苦难、未来、权利等等;(4)要表现人本
身,健康、智慧、才能、爱情和自由,
尤其要表现爱情和自由。(答出三个方面即可。不要仅
仅列出条目,要有分析说明,形
成完整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