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专项增分练九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强化练 含答案

余年寄山水
926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16: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广东松山职业学院-辞职报告格式


百度文库、精选试题
专题专项增分练(九)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强化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88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眉 峰 碧
无名氏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注] ①镇日:整天,从早到晚.②只:孤独的.
(1)“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既形象, 又充满情感.请结合词句作简要
分析.(5分)
答:


★(2)请简要分析柳永的《雨霖铃》与这首词的异曲同工之处.(6分)
答: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11分)
江行赠雁
欧阳修
云间征雁水间栖,缯缴方多羽翼微.
岁晚江湖同是客,莫辞伴我更南飞.
归 雁
杜 甫
春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注] 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谪下夷陵的路上.②缯(zēnɡ)缴(zhuó):猎取飞鸟的射具.
★(1)两首诗都写到了雁,各自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做分析.(6分)
答:


★(2)两首诗借雁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做分析.(5分)
答:


试题习题、尽在百度


①②


百度文库、精选试题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11分)
偶 成
萧立之
雨妒游人故作难,禁持闲了下湖船.
城中岂识农耕好?却恨悭晴放纸鸢.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 ①悭:缺少,没有.②纸鸢:风筝.
(1)理解《偶成》这首诗的关键是哪一句?为什么?(5分)
答:


★(2)两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各是什么?中心思想有何异同?(6分)
答:


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11分)
咏 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寒 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 ①金粟:形容菊花色泽金黄,形态娇小.②郑思 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宋亡后,
孤身隐居苏州,改字忆翁,以示不忘故国.
★(1)两首诗都赞美了菊花什么样的品格?又分别突出了菊花什么特点?试作简析.(6
分)
答:


★(2)两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试做赏析.(5分)
试题习题、尽在百度


①②


百度文库、精选试题
答:


5.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11分)
调 笑 令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调 笑 令
(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1)试比较这两首词在内容上的异同点.(5分)
答:


(2)戴叔伦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6分)
答:


6.阅读晏几道的两首词,完成(1)~(2)题.(11分)
临 江 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 鸪 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
[注] 银:银灯.
★(1)两首词在时序安排上是否相同?请做简要分析.(6分)
答:


★(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做简要分析.(5分)
答:


7.阅读辛弃疾的两首词,完成(1)~(2)题.(11分)
试题习题、尽在百度
[

]
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百度文库、精选试题
好事近 席上和王道夫赋元夕立春
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
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1)“元夕”指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请从虚实角度分别分析两首词中的意象“东
风”有什 么作用.(6分)
答:


★(2)简要分析词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梅”和“那人”的形象.两首词均表达
了怎 样的思想情感?(5分)
答: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
念奴娇 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 旌旗,连云樯
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 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
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 月.
[注] 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萨都剌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答:


★(2)简要分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与萨都剌的这首词所抒发的情感
的 异同.(6分)
答:



试题习题、尽在百度


百度文库、精选试题


答 案

1.解析:(1)“窗外芭蕉”与“窗里人”本 无关系,但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由于联想
的作用,“窗里人”便以为雨滴落在芭蕉叶上就好似点点滴滴 的痛苦落在心中.此种苦涩之
情,令人伤痛不已.
(2)两首词都善于借凄清景物抒发离别的 思念之情(借哀景写哀情);善于运用传神的细节
描写,表现离别之人的愁苦心境;运用虚实结合手法( 通过想象离别后的心理感受)加深离别
的悲伤程度.
参考答案:(1)“窗外芭蕉”和“窗里 人”本无联系,但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窗里人
通过联想把芭蕉和自己联系在一起,与后句的雨水“心头 ”“滴”组合在一起.“分明叶上
心头滴”一句,在丰富形象的基础上,表达出了非常强烈的感情.具体 说就是:雨水滴在叶
上,也滴在心头.可更进一步理解为,愁绪像雨水滴在叶上一样不住地涌上心头.作 者用具体
可感的雨水,将心中不断涌起的愁绪十分生动、形象、强烈地表现了出来.
(2)细 节描写“执手”相同,以分手前的动作表现情感.借哀景写哀情相同.使用虚实结合
手法相同:本词上片 虚写回忆,下片抒写现实感受;《雨霖铃》相反,上片写眼前分离之景,
下片写对未来的想象.
2.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这两首诗虽然都写雁,但是因为借助
雁所表达 的情感不同,因而刻画描写的雁的形象也不同.如欧诗表现了大雁不怕辛苦地远飞
而时刻面临危险的特点 ,杜诗表现了大雁自由自在、畅快飞翔的特点.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的能力.《江行赠雁》一诗写于
欧阳修被贬谪下夷陵的路上.他看到几只南征的大雁栖息于江水之间 ,这些经历长途艰辛的
鸟儿太疲倦了,羽翼已衰微.诗人觉得自己的命运与这些雁十分相似,于是借征雁 表现自己
的孤寂与悲愤.《归雁》的一、二句点明了时间和客居情况,表达急切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 br>大雁北飞之地就是中原地带,那既是作者故乡的所在地,也是唐王朝中央政权的所在地.诗
人想到 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不禁愁思缕缕.
参考答案:(1)欧诗写了一只时 刻有危险的远飞的征雁.“征”写大雁要飞得很远,辛苦
劳累;“缯缴”表明雁经常受到射杀(或:随时 有危险).杜诗写了高飞之归雁.“高高”表现
雁的自由自在、畅行无阻.
(2)欧诗明写征 雁,暗写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被贬的孤寂心境与悲愤情怀.杜诗借雁北
归反衬自己仍久留异乡、有家难 归的伤感.
3.(1)第三句.(1分)这一句是反问句,在前两句委婉地讽刺之后突然直接表明态度 :城
里人怎么知道雨对农耕的好处?这一句引出下面对“却恨悭晴放纸鸢”的斥责,表明了诗人
对朱门大族只知享乐、不顾民生疾苦的批判.(4分)
试题习题、尽在百度


百度文库、精选试题
(2)①第一首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城中人与农人 对雨的态度进行对比,表现诗人
的情感.第二首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萧萧”竹声比喻百姓的“疾 苦声”,来表达诗
人对大中丞的劝谏.(4分)
②相同点:都表现了对底层人民命运的深切关 注和同情.不同点:第一首谴责了城中那
些只知玩乐、不知农时的人,第二首表达了做好父母官的心声. (2分)
4.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两首诗共同赞美了菊花.白诗通过“ 蕉
折”“荷倾”与“菊花”做对比,反衬出菊花傲霜独立、耐寒的特点.郑诗则以拟人修辞写
菊 花于凛凛朔风中抱香枝头的耐寒、不屈的品格.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白诗 标题为“咏菊”,而诗中前两句提及
芭蕉、荷花,意在反衬菊花的品性.郑诗中将菊花写为“宁可枝头抱 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里的“宁可”“抱香死”赋予菊花以人的品格性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赞美了菊花傲霜独立、耐寒的品格.白诗突出了菊花在寒冷的秋
晨,凌霜怒放的清新美丽;郑诗则突出其在肃杀的北风中,枯守枝头,抱香而死的不屈坚贞.
(2)白 诗运用反衬手法,以“蕉折”“荷倾”衬托菊花“金粟初开”,赞美了菊花之美;
郑诗运用拟人手法,借 菊花的独立疏篱、抱香不凋,抒写了自己不惧强暴、忠于大宋的情怀.
5.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 古诗词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戴词写边塞生活,“愁绝”为一篇
之骨,也是全词的眼睛,很容易看出词作反 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之情.而“边
草”“雪晴”“明月”“胡笳”皆为意象,寓情于景.写这些 景象都是为了烘托彰显守边之
愁,写来恰似无声胜有声,更能形象地表达感情.韦词将反复重叠的句式与 词的内在情绪、
节奏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本题考查分析古诗词的表达 技巧的能力.题目告诉我们此词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那么
思考的空间将很大,只要能举出两个例子即可. 开篇的“边草,边草”显然用了传统的起兴
手法,“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又是一个顶真修辞,另 外通过边草、白雪、明月,烘
托兵士静夜思归的心境,又含有一个烘托手法.解答的关键在于点明手法, 并结合内容进行
分析.
参考答案:(1)同:都是描写边塞的词.异:戴叔伦词反映的是士兵 对长期戍边的愁怨;
韦应物词通过对一匹焦躁不安的胡马形象的刻画,表达出一种迷惘、悲壮、忧虑的复 杂情绪.
(2)①起兴:开头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戍边的士兵如同边草.在望草叹老中也含有< br>这种悲凉的感触,思乡之切与怨愁之深交织在一起.②烘托.通过边草、白雪、明月,烘托了
士兵 静夜思归的心境.(或顶真、反复)
6.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时序”指描写 事物的时间顺序.《临江仙》
上阕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微雨落花的情景.下阕写相思,追忆“初 见”及“当时”
的情况.《鹧鸪天》上阕写当年一见钟情,心心相印.下阕写不期重逢,疑在梦中.考生 在回答
问题时,可以先分析两首词描写事物的时间顺序,然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试题习题、尽在百度


百度文库、精选试题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 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生可以通过分析诗歌描写的意象
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 考答案:(1)不同,《临江仙》上阕写“春恨”,下阕追忆当年初见小及“当时”的
情景,采用的是倒 叙的叙述方式;《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的叙述方式,上阕写当年的盛会,
下阕前三句写别后思念,后两 句写别后重逢.
(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的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 再
的淡淡哀愁.《鹧鸪天》上阕表现的是当年欢聚时的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阕表现的是重
逢 后的惊喜之情.
7.(1)元宵节(上元节、元夜).(2分)前一首词的“东风”是实写,写东风盛 吹,元夕无月,
带来夜雪.后一首词的“东风”侧重虚写,元宵的灯火似乎是东风吹开的,天空的烟火似 乎
是东风吹落的万点流星.(虚实手法指认各1分,作用各1分)
(2)两首词主要运用了反 衬的手法.(2分)前一首以对赏灯、宴会的“情薄”反衬词人对梅
花的情浓,突出“梅”的形象;(1 分)后一首以喧闹欢腾的元夕景象反衬“灯火阑珊处”的
“那人”.(1分)两首词均表达了词人对不同 于世俗的高洁理想的追求.(1分)
8.(1)此词上下阕皆先实后虚.实写了石头城、青山,离宫、 辇路芳草、松径、鬼火等空
冷阴森之景;(2分)虚写了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以及歌女的歌 舞、临镜等.(2分)
虚实结合使得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1分)
(2)相同点:①对 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怀古伤今.②对光阴虚掷的感伤.(答出一点
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 思对即可)
不同点:萨词有对战争残酷的心痛之感;而苏词抒发的是自己有志报国,却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感慨.(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试题习题、尽在百度

香草不是笨小孩-帮助别人的名言


员工自我评价-一分钟演讲稿


槟榔是什么味道-陕西国税


孟佩杰观后感-读后感300字左右


河口一中-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广告牌制作合同-活动计划


qq营销技巧-温州中学招生网


北京市人事人才网-例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