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全册
林语堂经典语录-北京德国大使馆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四、永恒的愿望
主题一
回望20世纪的战争风云
课题1.不堪回首的人类灾难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平鸽的由来,知道鸽子是和平的象征,知道和平是全世界人民最美好的心愿。
2.
萌发爱好和平的情感。
3. 学会收集资料。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有关和平鸽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出示鸽子的图片并提问学生:“你喜欢鸽子吗?为什么?”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
第2页上方的文字。教师提问学生:“人们在什么样的庆典上放
飞鸽子,为什么要放飞鸽子?放飞鸽子表
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意愿?今天我们就学习本单
元的第一主题——白鸽引出的话题。”
2、阅读与讨论。
学生介绍有关和平鸽的资料,教师适时引导。
首先,教师引导学
生听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并介绍,1986年为世界和平年。
出示国际和平年的徽标,并提问:“
这个徽标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案,象征这什么?”
3.问题与探究:为什么要用鸽子何橄榄枝代表和平呢?
教师出示第二张图片——毕加索,并
提问:“你知道他时谁吗?能介绍一下吗?”
教师了适当补充。
教师提问:“我想让大家猜一
猜,毕加索与和平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出示毕加
索创作的和平鸽的绘画作品。
教师引导:
“那么。毕加索为什么要创作这幅作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平鸽的
由来》一文。”
4.阅
读与思考。就教科书和师生搜集的资料,讨论人们通过和平鸽表达了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也可以补充有关橄榄枝的知识。。
5、
阅读与思考。教师提问:“为什么1914——1918年的战争会成为世界大战?”
在学生发表自己
意见的基础上,教师简单讲解,并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页右下方的
文字,理解其含义。
6、 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2.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
教学目标:
1.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灾难。
2.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史实。
3.
了解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英勇斗争,萌发反对侵略战争的正义感。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朗读教科书第4页上方的课文,请学生自由发言,谈一谈自
1
己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了解
2.
阅读与讨论一。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5页“安妮的日记”,并引导学生讨论。
要点:安妮的遭遇是个别
的吗?安妮听说的集体毒死和枪毙犹太人的事情是
真的吗?安妮在日记中对德国法西斯表达了怎样的想法
?
3.
阅读与讨论二。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7页“永生的卓娅”的故事,了解卓娅
的英勇事迹。
4.
教师总结本课题的学习,布置家庭作业:写一篇感想。
课题3.不忘过去,放飞和平的心愿
教学目标:
1.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平鸽所代表的人类的美好愿望。
2.巩固和提高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能力。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教师启发
:“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
战有了许多了解,也一定产生了许多感受和
想法。”请自愿的学生发言。
2. 讨论与总结。教师说明,并对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让学生分
别朗读教科
书第8页右上方的文字,以及乐乐的话,要求学生按照乐乐的建议,完成第
二次世界
大战的大事记。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发言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加以整
理,供学生参与。教师应允许学生在保
证主要事件准确的前提下有所侧重。
3. 小组创作。教师朗读教科书第9页小文的话,然后请学生朗
读第9页“我渴
望和平鸽在世界各地飞翔”,并请他们也将自己对和平的愿望写出来。将学生
分
成小组,完成各自的任务。
4. 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全班朗读自已的和平愿望,教师加以点评。
5. 教师总结。教师朗读教科书第9页下方教师的话,布置家庭作业。
主题二 迈向和平的世界
主题1.携起手来,为了和平与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联合国的宗旨及联合国的组织结构。
2.知道安理会的职责。
3.知道中国是联合国的始创国和常任领事国之一。
4.知道在维和部队中我国战士所作出的贡献。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教
师说明:“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一战和二战的内容。战争是不堪
回首的,它带给人类和历史的创痛是
巨大的,爱好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
心愿,追求和平是全世界共同的主题。经过人们的长期努力,在第
二次世界
大战之后,一个以和平、合作、安全为宗旨的国际组织应运而生。”(教师板
2
书课题)
2.阅读与讨论。教师朗读教科书第10页上方的课文
,然后让学生阅读下面阅读
标识框中的文字,引导学生讨论并且给予适当的补充和说明。
3.探究与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1页的内容,然后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围绕以下问
题展开讨论:
中国参加过维和部队吗?参与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1.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2.相聚在五环旗下
教学目标
1. 知道奥运会是为和平、团结、友谊、公正而举行的世界盛会。
2.
知道五环旗的意义。
3. 知道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出示五环旗,并提问学生:“谁知道五环代表什么?今天我们一起
来学习《相聚在五环旗
下》。”
2.阅读与讨论。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2~15页的内容,并根据教科书和课
前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讨论。
要点:你知道奥林匹克圣火代表什么吗?在雅典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为
什么要将
橄榄枝花环送给各国运动员?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都体现了一种什么追
求?你能发
现奥运会的变化吗?为什么说奥运会是国际大家庭的盛会?
3.思考与制作。将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
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为宣传2008
年北京奥运会制作一份小报。
4.展示与交流。各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设计的小报。
5.教师总结有关奥运会的知识,肯定学生的设计,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3.闪光的红十字
教学目标
1.知道红十字会的宗旨和工作内容。
2.了解南丁格尔的事迹。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在追求和平的事业中,还
有一个以维护人类和平、减少各种战争和灾
难带给人们的痛苦为最高宗旨的组织,你知道它是什么组织吗
?”
2.阅读与交流。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6页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
3.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7页南丁格尔的事迹,引导学生以自由形
式讨论。 <
br>要点:南丁格尔的选择表明了什么?他将伤病员的死亡率由50%下降到2.2%,靠
的是什么?
为什么人们将她尊崇为民族英雄?人们将她的生日定为“国际护士
节”,永久地纪念她,这说明了什么?
南丁格尔的事迹中体现了什么精神?
告诉学生,中国也有南丁格尔奖,人们想那些在护士行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3
p>
护士们颁发南丁格尔奖,以表达对她们的感激。就在前几年,中国大地上十分流
行“
白衣天使”这一称呼,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学生讨论。
4.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4.给儿童一个家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儿童生活在饥饿与贫困之中。
2.知道儿童基金会是一个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儿童保健、福利和教育的组织。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学生:“除了战争和疾病,还有什么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
长?
你们是否听说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让学生自由
发言。
2.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页的文字及照片。教师可通过提问,帮
助学生理解这些资料
所展示的事实。
3.全班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的内容,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儿童基金会这一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一个什么样的
组织?最初成立时的宗旨
是什么?会徽的图形是什么?会徽表达了什么样的
意义?现在主要进行什么活动?曾经做过哪些事?资金
从何而来?
4.思考与作业。教师朗读教科书第21页右下放豆博士的话,并让学生写下自己
的感想。
5.教师总结。请几个学生朗读自己的感想,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5.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目标
1.理解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持和帮助的价值。
2.感受人类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怀。
3.养成为他人着想和付出的态度。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强调教科书中呈现的是两篇非常感人
的
文章,因为它们都非常真实,反映的都是普通人的感情。
2.阅读与思考。请学生朗读教科
书第20页的文章。先请几个学生谈一谈自己的
阅读体会,然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要点:感受和体会人们在援助行动中普遍的、没有国界的同情心和爱心:不分年
龄、不分贫富、
不分性别、不分健康与残疾。
3.阅读与思考。请学生阅读“瑞恩的井”一文。让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
讨论。
要点:对瑞恩的故事有什么感想?是什么力量驱使瑞恩做遮掩的事?瑞恩为了实
现他的愿望付出了什么
?
4.教师总结。
第五单元 地球真美丽
4
导入课
教学目标
1、感知地球是浩瀚的宇宙中的一颗
恒星,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知道地球上海陆分布的
概况。知道地球是我们已知的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它
不仅是人类的家园,而且也是各
种动物和植物的家园。
2、通过我国宇航员乘坐“神舟”5号
和6号飞船遨游太空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识图,形象地感知地球的生物多样性。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演示与讲解。教师演示地球仪,但本节课并不详细地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仪以及
地球的自转、
公转,只是简单演示,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印象。教师提示:“我们人类
所生活的地球大体上就是这样的
形状,而且地球是不停转动的。”
3、阅读与讨论。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4页的课文,然后自由讨论。
4、探究与讲解。“
从太空中观察,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在地球上观察,广阔的天空
是蔚蓝色的,浩瀚的海洋也是蔚蓝色
的。那么,是天空把海水映蓝的呢,还是海水把天
空映蓝的呢?”学生自由发言,
5、讲述与演示。
教师和学生出事报刊上有关杨利伟遨游太空的资料。
6观察与讨
论。阅读教科书第24~25页的图画,请学生发表意见:自己从这张图上读到
了什么信息,知道了什么
内容?
7总结。“这节课,我们对人类所生活的地球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知道地球是宇宙中的
一颗行星,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还知道了地球上有陆地个海洋,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都
被海洋覆盖着:
知道地球是我们已知的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而
且也是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家园,所
以地球总是那么生机勃勃。”
主题一 共同的家园
课题1﹒认识我们的星球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各种动物和
5
植物的家园。
2、了解并初步认识世界政区图和两半球图,知道世界上陆地和海洋分布的概况。
3、进一步培养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制作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给动物、植物、人物和各种地理事物找家”的活动。可
以按照动
物、植物、人物山脉、河流等将学生分组。
学生完成后,全班一起检查贴得是否正确,教师指出错误并且纠正。
3阅读与讨论。请学生朗
读教科书第25页的课文,讨论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以及他们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启发学生联系古代
人的生活方式、所使用的工具,以及以前学习
过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知识进行分析。
4观察与
演示。阅读教科书第25页的插图和豆博士的叙述。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
发给一个地球仪。驾驶提
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寻找答案。教师演示地球
仪正确的转动方式,并且借助地球仪解答学
生的疑问。
5.阅读与探究。
阅读教科书第26页的第一段课文。
阅读教科书第26页的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和右下方的文字。
6、全班交流。各小组发表读
图结果。教师要保证学生能正确地说出一些基本的知识: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最大和最小的洲,最大
和最小的洋,我国位于哪个洲,我国东
临哪个洋。
7、拓展学习。阅读教科书第27页的“魏
格纳的胆识”一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前
的准备向学生做简单的介绍。
8、教师总结本课题的学习,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2.不同的环境,不一样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和环境。
2、了解在不同的环境状况,人们有着不一样的生活。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阅读教科书第28页第一段的课文。
6
2、
交流与讲解。根据上次课所分配的探究任务,以及课后的准备,各小组汇报
探究的成果。教师结合教科书
第28页的世界地图及学生的汇报,穿插讲授有关
知识。
3、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地球上有
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不同地形
环境,不同地形和气候环境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差异呢
?”
4.交流与讲解。有关小组根据所分配的任务汇报对地球不同地区的探究成果。
教师讲解
和澄清有关知识。
5.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生活的人们由于气候环<
br>境的差异,地形环境的不同,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人类在地球的各个区
域生存,从事着不
同的生产劳动,以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适应着不同的生活环境,
反映了人类的智慧。”
课题3.神奇的“三极”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对生活的探
究、对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的探究是永无止境的,无数探险者以他
们坚定的意志、勇敢的努力,在人类历史
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在探险者队伍之中有很多中国人的身影,他们是我
们民族、国家的骄傲,是我们学习
的楷模。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人类生活的地球时丰富多彩的,人类对地球的了解还有很多不够,还有很多
未知,
所以人类对地球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阅读教科书第30页第一段的文字。
2.
阅读与思考。阅读教科书第30页的课文,并欣赏图片。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讨论和交
流阅读心得。
3、阅读与讲解。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加以讲解。
教师强调:“科考队员是执着、
无畏的勇敢探索者。他们是我们民族、国家的骄傲,是
我们学习的楷模。”
思考与讨论要点:
(1)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因纽特人的生活特点。(2)考察队的科学
家们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家
考察船成功地进行了北极科学考察说明了什么?
第二课时
1. 导入。“上节课,我们循着
中国探险者在北极的足迹了解了我国科学家的勇敢和无畏。
那么,在地球的另一极是什么样什么样的状况
呢?让我们随着两名中学生一起到南
极去看一看吧。”
2.
识图练习。从地球仪、世界政区图或两半球图上找到南极洲的位置,查找与我国的
距离。
3.
阅读与思考。阅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南极长城站的图片。自由
讨论。
要
点:(1)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2)考察队的科学家们乘坐我国的“雪龙”号极地科
学考察船成功地
进行了南极科学考察说明了什么?(3)“雪龙”号为什么要把科考站的
垃圾装运回国呢?
7
4.讲解与讨论。教师提问:除了南极、北极,地球上还有一个第三极,那
里的环境有
什么特点呢?中国的探险者在那里有什么作为吗?”
阅读教科书第34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珠穆朗玛峰和中国登山英雄的图片。
教师讲述中国登山英雄攀登珠峰的光辉事迹。
主题二 环绕地球看世界
课题1 到纯子学校看一看
教学目标
1.透过一所普通的日本小学校,了解日本的社会概况、日本人民的生活方式
和风俗习惯。
2.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们知道,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生活的人们由于环境的差异,生产、
生活有着
很大的差别。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生产、生活各自都有什么特点那?从
这节课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到世界
各地去看一看。下面。我们就先到领国日本去
看一看。”
2.识图练习。从地球仪、世界政区
图或两半球图上找到日本的位置,查找从
我国到日本的路线。
3.阅读与思考。阅读教科书第
34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第34~35页的图片。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思考:(1)为什么中
日小朋友语言不通,却可以在
一起交流书法、切磋棋艺,可以用笔写写画画地交谈呢?(2)日本小朋友
的学
校生活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吗?
4.阅读与交流。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35页上方的文字资
料。引导他们思考:
“你能详细介绍教科书呈现的资料中提到的内容吗?”
师生共同交流。
5.教师总结。
课题2.和阿里一同发现
教学目标
1.了解阿拉伯国家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意识和国际理
解。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东邻日本的情况。这节课,让我们
沿着南中国海向西行,穿过印度洋,到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去看一看。”
2.识图练习。
从地球仪、世界政区图或两半球图上找到西亚、北非地区的位
置,查找从我国到阿拉伯国家的路线。 <
br>3.阅读与探究。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6~37页的文字,欣赏教科书第36~37
页的图片。
教师将自己补充的材料也提供给学生。
思考:(1)阿拉伯人从事什么农业?(2)阿拉伯地区最发达的工业是什么?
(1) 阿拉
伯地区最著名的资源是什么?(4)你知道哪些阿拉伯地区的古
老文明?(5)阿拉伯人为什么喜欢穿着
传统的民族服装——长袍?
8
(6)阿拉伯地区最主要的宗教是哪一种?
4.交流与讲解。学生根据前面活
动的结果,尽可能充分地讨论有关阿拉伯
国家的概况、经济发展、文化传统,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有针对
性地进行补
充或讲述。
5.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3.漫步神奇的非洲热土
教学目标
1.了解非洲的社会概况和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意识和国际理解
3.通过对小蒂皮事迹的了解,树立爱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及过程
1.导入。
2.识图练习。在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上查找苏伊士运河埃及、非洲的位置
和范围。
3.阅读与探究。阅读教科书第38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第38页的图片。教
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提
供给学生。
思考:(1)赤道横穿了非洲大陆,那么非洲应该是什么样的气候特点?(2)
你
对埃及文明有哪些了解?
4.交流与讲解。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开展讨论:非洲的气候环境特点;古老
的埃及文明、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非洲黑色人种的特征;驰名世界的撒哈拉沙
漠、东非大裂谷
、维多利亚大瀑布等。
5.自由交流。根据平时从课外书籍或影视节目中了解的知识,谈谈非洲热带
草原的野生动物。
6.阅读与讨论。阅读教科书第39页的课文,欣赏本页出示的图片,认识小
朋友蒂皮,了解她
的事迹和希望。讨论:怎么看待小蒂皮对中国小朋友的寄语?
我们应该怎样做?
7.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4.走访格林和安徒生的故乡
教学目标
1.了解欧洲的社会概况和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发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从辽阔的非洲大陆向北穿过地中海,就来到了欧洲。作为世界上
比较富裕的大陆,欧洲
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2.识图练习。阅读教科书第40页最上方的文字,在世界政会图、两半球图<
br>上查找欧洲的位置和范围。
3.阅读与探究。阅读教科书第40~41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第
42~43页的图
片。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提供给学生。
思考:(1)欧洲有怎样的气候特点?(2)德国的环境和社会风貌哪些特点?
4.交流与讲
解。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对以下问题充分展开讨论:(1)我所
熟悉的格林童话和安徒声童话中的主人
公。(2)欧洲有怎样的气候特点?(3)
德国的环境和社会风貌有哪些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给予
补充和讲解。
5.自由讨论。通过阅读教科书第41。页豆博士的话展开讨论,也可以就欧
洲
其他国家进行讨论,教师给予讲解和补充。
9
6.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5.双头鹰瞭望的国土
教学目标
1.了解俄罗斯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识图练习。在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上查找俄罗斯的位置和范围。
3.阅读与探究。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4~45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图片。
教师将自己准备的
材料也提供给学生。
思考:(1)俄罗斯的国旗、国徽有什么含义?(2)俄罗斯有怎样的气候特点<
br>(3)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有什么特点?(4)俄罗斯著名的大城市圣彼得堡有什
么特点?(5)
俄罗斯在科学技术、文化技术、社会经济等方面有什么突出成就?
4.交流与讲解。让学生根据前面活动充分展开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给
予补充和讲解。 <
br>5.自由讨论。教师引导:“俄罗斯是我国的近邻,两国人民有着长久的友谊
和交往,同学们可能
也知道一些有关的情况,大家可以交流一下。”鼓励学
生积极发表意见,并且给予必要的补充与纠正。
6.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6.辽阔的北美大陆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北美的社会概况和人民的生活,了解北美大陆有着众多民族、
发达的经济。
2.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识图练习。在世界的政区图、两半球图上查找北美大陆美国和加拿大的
位置和范围。 3.阅读与探究。阅读教科书第46~47页小文的表姐——玲华的来信,欣赏
教科书46~47的
图片。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也提供给学生。
思考:(1)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和大城市纽约的情况。(
2)美国的农业有什么
特点?(3)从玲华表姐的学校情况是否可以看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4)加拿大有什么特点?
4.交流与讲解。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充分展开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
论的
情况给予补充和讲解。
5.自由讨论。阅读教科书第47页的“资料标识”的内容,以自
由发言的形
式讨论有关美国历史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加以补充。
6.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7.足球和桑巴舞的热土
教学目标
10
1.了解巴西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识图练习。在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上查找巴西的位置和范围,教师帮助学生在地图上看清楚巴西在南美洲的具体位置,与哪些国家相邻,有哪些大城市等。
3.阅读与探究
。阅读教科书第48页的课文和其他文字,欣赏照片和说明,教师
将自己准备的材料提供给学生。
思考:(1)巴西有怎样的气候特点?(2)巴西的环境和社会风貌有哪些特点?
4.交流与
讲解。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充分展开讨论:(1)我所熟悉的著名的
巴西足球队和球员。(2)亚马孙
是怎样的一条河流?(3)巴西的桑巴舞和狂欢
节是怎样的?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给予补充和讲解。 <
br>5.自由讨论。阅读教科书第48页豆博士的话,可以分别就南美洲其他国家讨论,
教师给予讲解
和补充。
6.教师总结本课,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8.羊背上的国家
教学目标
1.了解澳大利亚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在世界七大洲中,大洋洲基本处于南半球,谁知道在大洋洲有哪些国
家?其中面积最到
的又是哪个国家?对于这个国家,同学们又了解些什么那?”
2.识图练习。在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上查找澳大利亚的位置和范围,教师帮助
学生在地图上看清楚澳大利亚在大洋洲的具体位置,与哪几个大
洋连接,与哪些
国家邻近,有哪些大城市等。
3.阅读与探究。阅读教科书第49页的课文和
其他文字,欣赏照片及说明,教师
将自己贮备的材料提供给学生。
思考:(1)澳大利亚有怎样的气候特点?(2)澳大利亚的环境和社会风貌有哪
些特点?
4. 交流与讲解。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充分展开讨论:(1)我所熟悉的澳大利
亚著名的野
生动物。(2)为什么澳大利亚有这么多独特的野生动物?(3)为
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为“羊背上的国家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给予补充和讲
解。
5.
自由讨论。可以分别就大洋洲的其他国家展开讨论,教师给予讲解和补充。
6.
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主题三 做一名地球卫士
课题1.地球属于谁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食物链知识。
2.初步了解物种灭绝的事实。
3.理解自然界不同事物之间普遍的相互依赖关系。
4.思考并且形成人类对自然界的正确态度。
第一课时
11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朗读教科书第50页的课文,然后说明:课
文中提到的同学们的
感觉可能与大家相同,我自己也有相同的感觉,也很欣赏同学们的报告。“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50页的课文,然后通过下列问题引导学生
讨论:除了课文中提
到的,还有哪些生命比人类在地球出现得更早?怎样才算是
“与其他生命友好相处“?为什么说”尊重地
球上所有的生命,就是爱护人类自
己“?(人类生存离不开良好的环境)
3.小组讨论。教师
朗读教科书第50页下方的“令人深思的数学”,并请学生结
合第51页几个学生的疑问和感想。然后将
学生分成小组,请学生参考教科书的
内容,以及自己在课前所搜集到的资料、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等,交
流有关动植
物灭绝的情况。教师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两种向全
班介
绍,在介绍时要说明该物种灭绝的原因。并且鼓励以小组合作形式向全班介
绍,如有人介绍该物种特点,
有人说明其灭绝原因,同时,还有人模拟等。
教师要提醒学生,也许有些动植物在全世界还没有
彻底灭绝,但已经逐渐减
少,会走到这样的地步?可以在全班介绍这样的动植物。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巡视
,
适当协调各小组所选择的物种,尽量避免重复。
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介绍。
教师也可以向全班做介绍,特别是有生
态意识,使他们感受到这个问题离自己并不遥远。
教师对各个小组的介绍进行评价,并特别赞扬那些能够清楚说明物种灭绝原
因的或者能够选择本地区实例
的小组。
5.全班讨论。全班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应特别引导学生思考:随着物种的消失
和灭
绝,会出现审美的情况?人类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我们生活会产生什
么样的变化?
6.教师简单小结本课内容,布置家庭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从家庭作业1中选择优秀者,由教学或者学生朗读。
2.
阅读与探究。教师提问学生:“有没有听说过食物链?什么教做食物链?”
3. 自由辩论。
4. 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2.水的危急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质的不同标准,及其对于人类生活的具体意义。
2.
进一步从宏伟和微观角度了解水资源的严峻现状。
3. 在原有基础上提升珍惜和爱护水资源的态度。
4. 能够自觉自愿地投入节约水的行动中。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
2. 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3页的照片和文字,通过提问和讨论,使
学生充分理
解这些照片和文字所表达的意义。
3. 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各代表教科书第5
4页的七大水系
显示图中的一各水系。然后各小组分别研究自己的水系,参与显示图下方的
标准
和全国地图,明确该水系的状况,准备向全班做介绍。
4.
表演与交流.各个小组轮流向全班介绍本小组所代表的水系,并且对其他小组
12
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
5. 总结。
6.
布置家庭作业:每个学生自己创作一条(幅)宣传节约水、珍惜水的标语或
图画。
课题3.播种绿色 播种希望
教学目标
1.
了解沙尘暴问题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
2.
知道人类懂得树木森林与自身生存的关系经历过许多曲折。
3. 了解人们为恢复环境所做的努力。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
2. 阅读与探究。教师朗读教科书地56页开始的
文字,然后请学生阅读本页及第
57页的照片和文字。以下面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曾经
听说过或者经历过沙尘暴吗?能够就听说的或者自己的经历描述以下沙
尘暴的情景吗?教科书上说沙尘暴
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威胁,那么
是什么样的威胁?沙尘暴是从哪里来的?是纯粹的自然现象吗
?可以参考教科
书第56页下面的资料展开讨论,单应当在此基础上深化,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升对沙尘暴的已有认识。)
(这些羊怎么了?许多媒体曾经报道这些羊的事情
,有同学听说过吗?先由学
生介绍,教师总结。)
3. 阅读与交流。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
8页马永顺的故事、第59页牛玉琴的故事,
然后就以下问题请学生以自由发言形式交流读后感,教师通
过以下问题引导学
生:
以前听说过马永顺的故事马?
人们为什么咬为马永顺修建塑像和墓碑?
教科书上讲的“曾经的教训”是指什么?
以前听说过牛玉琴的故事吗?(或者事迹相似的其他人。)
牛玉琴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环境变化过程?
牛玉琴的事迹说明了什么?(人类能够破坏环境,但也可以保护和恢复环
13
境。)
4.马永顺和牛玉琴的行为,不仅播种绿色,也播种了希望。
生活中的垃圾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R”符号,并了解其所代表的含义。
2.进一步形成对待垃圾的正确态度和行为习惯。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家庭作业的观察结果展开讨论,并
填写在教科书第60页的表
格中。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向全班报告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提示,对
学生的结果给
予修正和补充。
4.阅读与讨论。请学生观察教科书第61页的垃圾处理图,以自由发言的
形
式明确主要的步骤和过程。教师要保证学生基本正确地理解垃圾处理的主要流
程,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来。
5.问题解决。阅读教科书第61页的3个“R”,教师依此与学生讨论三个
“R”,以确保他
们正确理解其含义。然后进一步探讨:在我们周围,我们自己和
其他人是不是做到了3个“R”?哪一种
做到了?哪一种没有做到?由于什么原
因?今后有可以怎么办?完成教科书第61页下方的探究练习。
6.教师总结。
课题5.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空气质量的知识。
2.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初步了解和接受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62页上方的文字,并提问学生:“本地区电视台
有没有空气质量报告?你们
是否看过或者经常收看空气质量报告?”
2.小测验。请学生完成教科书第62页的小测验——写在另
外的纸上。教师在黑
板中间画一竖线,将黑板分成左右两半。然后,请学生自愿发言,说明自己对各项问
题
的回答,教师在一边记下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尽可能将学生的各种回答全部记录下来。
接着,
在另外一边写下三种主要污染物的名称,再从所回答的来源中选择正确的分别写
14
在污染物下(旁)。在完成这项工作时,可以适当加以解释。
3.阅读与理解
。教师说明,就在十年前,“空气质量报告”还是个新鲜事。现在,
许多城市和地区的电视台、报纸都有
了这方面的内容。这说明了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
言并加以引导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62页的两个小故事
,并让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进
行评价和发表感想,教师适当予以补充。
4.小辩论。让学生
阅读教科书第63页的几段说明文字。教师讲解:“课文里提到的许
多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都与我们每个
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工业生产关系到每个人的
衣食住行,冰箱和空调在不少地方几乎是家家都有的,
家用汽车这几年也迅速地使中国
发展起来,人类需要方便富裕的生活,可是也需要清新洁净的空气和健康
的身体,怎么
办呢?让我们运用自己的头脑和智慧,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发言。
5、教师讲解。
6.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第六单元 成长记录册
主题一
成长中的新问题
课题1.对立,还是沟通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相互关爱、平等对待。
2.学习正确处理自己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3.初步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教师讲解:“同学们有这样的感受并不奇怪,部分
原因是父母对你的期望和要
求高了一些,或是把你看成大人了,希望你什么事都做好。在这种情况下,最
重
要的是和父母及时沟通。”
3.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7页上的六条解决问题
的方法,并逐一加
以评价,并进一步引发学生讨论:“你人为哪种方法有助于解决问题?”教师讲
解:“沟通的方法有很多,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助于解决问题,否则会适得其反。”
4.同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小文的做法和乐乐的父母写给乐乐的
信,并与同桌讨论:“你赞同他们的做法
吗,为什么?你有其他的方法吗?”
5.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他们解决类似问题的一些做法。
6.总结。
课题2.烦恼,还是化解
教学目标
1.
懂得男女同学之间不仅应该相互尊重,也可以友好交往。
2. 懂得人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
15
3. 初步掌握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0页的课文—
—“小文的烦恼”。“你们遇
到过与小文类似的烦恼吗?你们是如何看待解决这些烦恼的?”教师朗读教
科书
第70页下面的文字,引导全班讨论:“教科书中的同学们遇到的烦恼,你们是不
是也遇到
过呢?除了这些烦恼外,你们还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其他烦恼吗?”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将学生提到的
各种烦恼写在黑板上。
3.讲解与作业。“在生活中,每个同学都会有高兴的时候和不高兴的时候。不
同
的情绪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请学生完成教科书第71页的表
格。
4.全班交流。以自由发言的形式,交流自己所完成的表格。
5.自由讨论。
6.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3.接受,还是拒绝
教学目标
1. 学习冷静、理智地处理遇到的事情,分辨是非,保护自己的身心不受到伤害。
2. 懂得正确交友的意义,学习正确交友的方法。
3.
学习、体验合理拒绝不良邀请的方法。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你有朋友吗?当心烦时你会求助你的朋友吗?他会给你哪些帮助?”
2. 小组探究。阅读教
科书第73页的文字及插图的内容,并提问学生:“你在生
活中遇见这样的事吗?你对这位同学的困惑有
什么想法?”
小组讨论:当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会如何面对?请各小组表演出来供大家讨论。
教
师发表自己的意见。
阅读教科书74~75页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参与”虎子小组的讨论,对他<
br>们的意见和教科书上教师的话发表看法。
3. 小结。“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会结交很多朋友
,遇事愿意自己解决或求助朋
友,这说明你们正在长大。但是,你们毕竟还没有完全成熟,社会经验不足
,
而朋友的建议未必都很恰当,有时朋友的建议也会给你带来困惑或伤害,所
以交友要慎重,对
于朋友的话要三思而后行。”
课题二 学做有道德的小公民
课题1.为我尊敬的人画像——小画家在行动
教学目标
1.
深入理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口号。
2. 发现不同人身上体现的道德美。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可以先从朗读比较优秀的学生作业开始
。然
后教师朗读:“爱国守法……”教师体温学生:“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口号?
懂得它们的
含义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予以补充或纠正。
16
2. 自由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76页下方的课文,并向学生说明本节课要进行“画像活动”,请学生说一说他们希望为什么样的人画像,为什么。
3. 制作活动。将学生分
成小组,通过讨论决定为谁画像并动手完成画像。教师
提醒学生注意教科书第77页豆博士的提示要求,
提醒学生要进行分工与合
作。
4.
展示与交流。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画像,并且按照第77页下方的格式
做介绍。
5.
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2.寻找生活中的道德细节——小记者在行动
教学目标
1.
懂得良好的道德风尚靠无数道德细节构成。
2.
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讲文明、懂礼貌关系到整个社会风尚。
3. 认识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导入。教师与学生一同欣赏教科书第78页上方呈现的假日小队拍摄的
三个画
面,并且请学生发表意见。朗读第78页中间的课文。
2. 小组探究。教师为学生朗
读教科书第78页“不是我扔的“这一小故事。然后
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后形成意见。
3. 交流与讲解。每个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应允许同一小组有不同的意见。由
于学生的年龄
特征和经验水平,可能许多学生很自然地会认为向老爷爷说明
真实情况很重要,教师应当肯定这种意见的
合理性。然后引导他们理解:其
实是不是这个叔叔扔的并不重要,爱护环境、自觉养成维护环境的行为是
最
可贵的。
4. 同桌评价。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沟通达成一致意见,最后正式填写。
5.
教师总结。鼓励学生按照活动中所总结的内容行使自己的权利,承担自己的
责任,做合格的小公民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