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玛丽莲梦兔
764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17:0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国庆节快乐动态图片-陈硕嵩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一、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
1、面的旋转:长方形旋转形成圆柱;三角形旋转形成圆锥;半圆旋转形成球。
2、圆柱的基本特征:
圆柱由三个面围成,上下两个面称为“底面”,它们是大小相同的两个 圆,那
个曲面称为“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
做圆柱的高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3、圆锥的基本特征:
圆锥由两个面围成,一个是底面,一个侧面是 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从
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积
把圆柱沿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的时候,侧面 展
开是一个正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
根据长方形的面 积得到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用字母表示:S侧=Ch=πdh=2πrh
求高:h= S侧÷C
求底面周长:C= S侧÷h
5、圆柱表面积:圆柱三个面面积(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的总 和。(有时要根
据实际情况而定,有的物体只有一个面,如烟囱只有一个侧面,笔筒只有一个
侧 面和一个底面。)
圆柱表面积=圆柱侧面积+底面积×2
用字母表示:S柱表=S侧+2S底= Ch+2πr
2

6、圆柱的体积: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底h=πr
2
h
求圆柱的高:h = V ÷S底
求圆柱的底面积:S底= V÷h
7、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 V=S底h
求圆锥的高:h锥 =3 V÷S底 求圆锥的底面积:S底=3 V÷h
1
3
1
3


8、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倍。
倍。
1
(1)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
3
(2)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比圆柱小(少)。圆柱的体积比圆锥大(多)2
(2) 等底等体积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高是圆锥的。
(3)等高等体积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底面积是
圆锥的。
9、如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也一定
相等。
常用公式:
圆的周长:C=πd 或C=2πr d= C÷π r=C÷π÷2
圆的面积:S=πr
2
= π×r×r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宽+长×高+宽×高)×2
用字母表示 S=2ab+2ah+2bh 或=2(ab+ah+bh)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6a
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a=v÷h÷b b=v÷a÷h h=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为v=a
3

长方形面积=长×宽 s=ab a=s÷b b=s÷a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a
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c=2(a+b)
长=周长÷2-宽, a=c÷2-b
宽=周长÷2-长; b=c÷2-a
正方形周长=边长×4, c=4a
边长=周长÷4 a=c÷4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a=s÷h h=s÷a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a=2s÷h h=2s÷a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a=2s÷h-b b=2s÷h-a h=2s÷(a+b)
1
3
1
3
2
3


体积容积单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

① 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
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③重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④时间单位:1时=60分=3600秒, 1分=60秒

二、比例、比例尺有关知识
1、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
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2、判定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或看它们的内项积
是否等于外项积,相等的能组成比例。
3、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 比,叫做这副图的比例尺。即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1)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地图上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可写成:1∶50,000,000或写成:150,000,000。
(2)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
离。
(3)文字 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多少千
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50 0千米,或五千万分之一。


4、比例尺的种类
(1)缩小比例尺。缩小比 例尺的分子(前项)通常为1。如:1:2000000
(12000000)
(2)放大比 例尺。放大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放大的倍数。如:原
长度为1cm的零件,画在图纸上为10 cm,则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0:1。 放大比
例尺的分母(后项)通常为1。
5、比例尺的计算 方法一: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划0后的比例尺后项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划0后的比例尺后项
方法二:用解比例的方法。

三、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
1、正比例的意 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
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 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
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①用字母表示:如 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
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 :x∶y=k(一定)或y∶x=k
(一定)
②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
变.
2、反 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
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 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
系叫做成反比例关系。
①用字母表示:两种相关 联的量,分别用“x”和“y”表示,“k”表示不
变的量,那么反比例关系式是: xy=k(一定)。
②反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缩小,
一种量缩小而另一种量则扩大,积不变。




四、其他有关知识
1、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 除数=被除数÷商
(解方程时需要运用这些方法来计算)
5、常用数量关系式:
①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②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③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④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⑤ 工作总量÷时间=工作效率
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

会议纪要格式-红领巾的由来


销售助理-个人简历工作经历


qq校园-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四川师范大学分数线-高考成绩排名查询


东营人事-社团招新宣传语


收养协议-天津海关网


武汉大学三行情书-幼儿园中班开学寄语


感恩老师贺卡-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