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绝世美人儿
594次浏览
2020年08月17日 17: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云大附中-河南省高校排名


你,浪花的一滴水
雷锋,原名雷正兴, (1940年12月18日-19 62年8月15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望城县简
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雷锋出生的时候,正是抗 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雷锋在不满
七岁时就成了孤儿。邻居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 1960年11月入党,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
年8月因公殉职。
第一节:“太阳”指党和人民军队
第二三四节:“刚展翅”“才点亮”“刚敲响”点出了雷锋年轻、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第五节:写出了雷锋的大公无私。
第六节:反映雷锋是党的队伍里最杰出的一员。
1.今天,在这里,我要唱一个人。他不是将军,却立下了无数功勋;他不是文豪,却写下不朽诗文;
他 如此平凡,如此年轻,像一滴小小的春雨,却渗透——亿万人的心!
2、你如何理解这几句话?写出了雷锋的什么品质?
(1)他呵,是一滴水,却能够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
(雷锋同志觉得他活着的全部意义 就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做是一个人最大
的快乐和幸福,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 !)
(2)他呵,是刚展翅的鸟,却能够一心向着党飞!
(雷锋同志干一行爱一行,在 农业战线上,是治水模范,优秀拖拉机手;在鞍钢,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
生产者,18次被评为标兵,5 次被评为红旗手;在部队,多次立功,被评为优秀战士、节约士兵、荣获
模范共青团员的称号,可以说, 在任何工作岗位上,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做出显著的成绩。多么高强的
工作能力呀!)
(3)他呵,是才点亮的灯,只不过每一分光都没浪费!
(雷锋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 ,永不忘本。他把一切可以节省下来的钱,积蓄下来支援国家建设或
帮别人解决困难,想爱惜生命一样爱 惜公共财物,抓住每一个机会帮助别人,而且不留姓名,不计个人
荣誉地位。多么高尚的情操!)
(4)他呵,是刚敲响的鼓,却能把每一声都化成雷!
(对于组织上分配的各项工作,不论 大小、条件好坏、是不是合口味、是不是熟悉,他都全心全意去做,
并且精益求精,做出成绩后从不骄傲 自满,真正做到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令人可敬可叹。)
这是一首歌颂雷锋精神的现代诗,作者以饱 满深情的笔墨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诗句反复咏
叹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 民、为革命建设事业建立下的不朽功勋。
写一写身边的好人好事。
雷锋虽然走了,但是他的 故事,他的精神,他的品质早已深入民心,早已生根发芽,一代又一代的
“活雷锋”涌现出来,他们如同 璀璨的群星交相辉映,放射光芒。
雷锋名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
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金色的鱼钩
内 容: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
自 己却牺牲在草地上的感人事迹。
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 句。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
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 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
斑白了。明确: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 风霜,然而可敬可亲。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 明确: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 足,老班长的眼里布
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 1)眉头拧成了疙瘩。(2)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明确:(1)老班长看到三
个 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因 此眉毛拧成了疙瘩。(2)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
有 自己的高尚品质。
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明确: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 ,像保姆一样照顾
小孩一样,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 弱到不能支撑的
地步。是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让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表现 了一个共产党
员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 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明确:这个鱼钩是
老班长的遗物,有很大的纪念意义。老班长生前用这个 鱼钩给三个小战士钓鱼补养身体,使他们能顺利
地走出草地,这个鱼钩挽救的是三个年轻战士的生命。
从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出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有着舍< br>己救为人的高尚品质,这崇高的品质永放异彩,光芒万丈。
1.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 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小梁为什么要这样
做?(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梁当时的感 情。)
2.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因为这鱼钩 是老班
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 人的
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 命
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白衣天使
讲述南丁格尔开拓护理事业,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以及创立护士学校的曲折故事,向 世人展现了一
位执著坚毅、勇敢坚强、无畏无惧、用爱心和恒心默默为伤者送去福音的天使。
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段(1自然段):南丁格尔是现代护理专业的创始人。


第二段(2--10自然段):冲破阻力当护士,奇迹地降低了死亡率。
第三段(11--12自然段):创建护士训练学校,培养学生。
第四段(13自然段):为纪念,设立南丁格尔奖。
比一比,再组词:
裕( ) 珍( ) 换( ) 慰( ) 讯( )
峪( ) 诊( ) 唤( ) 蔚( ) 迅( )
南丁格尔的伟大不仅仅表现在她个人的成就上,更表现在仅凭自己的仁爱、执着就改写了人们对护< br>理事业的认识,从被人鄙视到让人崇敬,她完成了历史的跨越。
苏武牧羊
本文是《苏武牧羊》曲的歌词,约产生于1915年左右,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泛流传。传说作者
是北京一位中学教师。内容采自古代历史故事: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贵族囚禁
冰窟逼降,他饮雪吞毡,坚决不从。后来又把它遣送到北海边上牧放公羊,说要等公羊生子之后才能放
他 回朝。苏武不顾威胁利诱,不怕艰苦折磨,坚持19年二终不屈服。
苏武(前140—前60 )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
郎,稍迁中厩监。天汉元年 (前100)拜中郎将。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
好时坏。公元前100年 ,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
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 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
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 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 ,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
就决定用酷行。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 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
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 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
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 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
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 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
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 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
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 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 至的贝加尔湖边。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
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 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
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 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
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在贝 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
是在苏武的国家 ,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
朝皇帝立即派使臣 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皇帝到平民百姓, 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
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 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词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苏武牧羊》展示一位不顾威胁利诱,不怕艰苦折磨,坚持信念,誓死不屈的古代英雄。
这是一首歌词,共分两部分。
上片:交待了苏武在匈奴19年的悲惨遭遇和心理压力。突出了他性格坚 韧,立场坚定,有民族气
节,有爱国思想的特点。
下片:写苏武对家乡祖国的思念,用坚定的 立场,坚贞的意念使匈奴对汉朝拱手称颂。全诗写了苏
武在匈奴19年的悲惨经历,经过无数次磨难,最 终回国的事,表现了苏武不顾威胁利诱,不怕艰苦折
磨,誓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全诗运用环境的渲染烘托 手法,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2)找出上片中用凄凉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表现19年艰苦生活的句子。
(3)“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一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苏武坚贞不移、效忠汉室的志向?
(4)写出表现苏武的坚定立场,体现他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句子。
(5)写出亲情的呼唤没有使苏武投降,更加忠贞汉王朝气节的句子。
《苏武牧羊》展示一位不顾威胁利诱,不怕艰苦折磨,坚持信念,誓死不屈的古代英雄。
南沙卫士
本文对南沙海军在驻守中遭受种种困难做详细介绍:没有固定地哨所,缺乏 装备,高盐、高湿
和高温,严重缺乏淡水资源是人的生理机能面临十分严酷的挑战与世隔绝的孤独使人们 饱受精神上的痛
苦。即便如此,戌守卫士那艰苦奋斗、追求作为的精神在南沙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种 不知疲倦永不
停息的追求精神,铸造了南沙的军魂。

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词,查字典,注字音。
烟波浩渺 蕴藏 礁石 消耗 脊梁 擦
拭 溃烂 溃烂
恩赐 珊瑚 坍塌 湍急 呵护 肆
虐 慷慨 袒露
1、缺淡水: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每日只有5公斤淡水
(2)洗衣难,战士干活不穿军装,怕洗衣费水。
(3)洗澡难,战士们用雨水洗澡
(4)自己蓄水


小结:
南沙群岛地处赤 道边缘,高盐、高湿、高温,雾水是咸的,晒干后便是白白的盐花,放在地上
的温度计,一两分钟便会晒 爆。连以海为生的渔民都视其为生命的禁区。而勇敢的战士们却忍受了常人
无法忍受的痛苦,战士们不畏 艰难的饿精神不正诠释了英雄的真谛吗?
2、缺蔬菜,“半天、切得不能再薄、舍不得”应重读
3、生活单调,训练、放哨、巡逻、侦察,数星、望月、听涛、思乡,体会到什么?
七、总结全文。
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再现了英雄的本色,为了祖国人民的饿 幸福。为了捍卫国家海洋
权益。战士们用自己的口号诠释了英雄的真谛,那就是“吃苦不是标准,主动作 为、艰苦奋斗、创造一
流成绩才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战士们的精神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种不知疲 倦、永不停息的追求
精神铸造了南沙的军魂,他们不愧是祖国的饿英雄、不愧是南沙卫士。

中国民航学院-阿图什市党建网


协和学院-波兰的首都


节目制作-大学学制


小学入学年龄规定-一件小事的启示


幸福瞬间作文-广告合同范本


端午节英文怎么说-宋岳庭怎么死的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升职申请


阅读时间-西飞工学院